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日本融資書籍

日本融資書籍

發布時間:2021-05-14 21:45:09

1. 介紹一本關於戰後日本的書

<<戰後日本財政和財政政策研究>>
這本書概要性地對戰後日本財政的變化軌跡進行了粗略的考察。在此基礎上,以後各章分別介紹和分析了:日本國債的發行和流通;日本的財政與社會保障;日本的政府開發援助等內容。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叢書序、前言、戰後日本財政概說、日本國債的發行和流通、日本的財政投融資、日本的政府開發援助、日本的財政與社會保障、日本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景氣對策與財政政策、日本財政改革法的出台和凍結、參考文獻。

2. 有沒有關於日本經濟泡沫和香港經濟泡沫 介紹的 書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由於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帳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金融緩和政策,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另外,當時還有下列背景:1.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於是開始傾向於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2. 198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形成了股票市場的上升通道。加速上揚由於上述因素疊加在一起,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其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貸款。此外,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1985年到 1986年期間,隨著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雖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的投機氣氛依然熱烈。1987年,投機活動波及所有產業,當時樂觀的觀點認為只要對土地的需求高漲,那麼經濟就不會衰退,而且市場也鼓勵人們不斷購買股票,聲稱股票從此不會貶值。當時日本媒體為了給這種經濟繁榮狀況命名,還希望募集像岩戶景氣、神武景氣類似的名稱。但當時也出現了少數反對論點,認為土地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實際需求,日本經濟將在不久的將來陷入衰退。從經濟學原理來說,土地價格上升,導致租用土地的工廠或寫字樓的企業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購入債券,因此會帶來土地需求下降。根據供求理論,價格終將趨於均衡。但是日本企業普遍實行以帳面價值計算土地資產的做法,因此從表面上看企業的收益率也並無變化,而帳面價值與現實價值的差額就導致了帳面財產增加,從而刺激日本企業追求總資產規模而非收益率。當時為了取得大都市周邊的土地,許多大不動產公司會利用黑社會力量用不正當手段奪取土地,從而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毫無收益可能的偏遠鄉村土地也作為休閑旅遊資源被炒作到高價。從土地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被用來購買股票、債券、高爾夫球場會員權,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動產(如美國洛克菲勒中心)、名貴的藝術品和古董、豪華跑車、海外旅遊景點等等。當時這種資金被稱為「日本錢」(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經濟的關注和商家的追捧。當時隨著股票價格上升,日本國內購買法拉利、勞斯萊斯、日產CIMA等高檔轎車的消費熱潮也不斷高漲。周邊各國蘇聯由於阿富汗戰爭以及美蘇軍備競賽,加之東歐諸國劇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歐洲,由於嚴重的高失業率和東歐民主化,國際和社會秩序也非常混亂。美國:經過1980年代中期的經濟周期,逐漸走入低谷。住房金融產業出現危機,社會信用危機日益嚴重。此外,經常性國際收支趨向平衡,但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也不斷上升,財政赤字創下歷史紀錄。在這樣的世界形勢中,政治經濟都比較安定的日本出現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號,全體國民預感到「日本的時代」即將到來。當時在世界各國的印象中,三十年前仍然是一個普通發展中國家的日本,已經迅速成為了遍地黃金的富裕國家。潛在問題期待通過資產價值上升而獲得利潤的手法,隨著資產價格的上升會越來越難以奏效。當資產價格最終停留在高水平時,最終的資產持有者將無法獲得收益。但可怕的不僅如此,一旦資產價格回落到之前的水平,那麼資產持有者將承受與其所有前手所獲得的利潤相當的虧損。因此,缺乏持續性的資產價格逐漸進入平穩狀態。另一方面,對於推崇一戶一屋的日本都市來說,地價上升帶來了嚴重的住宅不足問題。對於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勞動者,根本無法承擔高額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遷往郊區。當時這種狀況導致了人們早買早賺的心理,進一步刺激了地價上升。當時地價帶來的住宅問題,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關注。之後政府採取平抑地價的政策,對金融機構也施加了壓力。泡沫破裂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當時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所謂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路。一旦投機者喪失了投機慾望,土地和股票價格將下降,因此反而導致帳面資本虧損,由於許多企業和投機者之前將上升的帳面資本考慮在內而進行了過大的投資,從而帶來大量負債。隨著中央政府金融緩和政策的結束,日本國內資產價格的維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發布《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對土地金融進行總量控制,這一人為的急剎車導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經濟加速下落,並導致支撐日本經濟核心的長期信用體系陷入崩潰。此後,日本銀行也採取金融緊縮的政策,進一步導致了泡沫的破裂。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到最高38915.87點,此後開始下跌,土地價格也在1991年左右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經平均股價跌破2萬日元,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進一步下跌到14000點左右。大量帳面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由於土地價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擔保的貸款也出現了極大風險。當時日本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紛紛暴露,對日本金融造成了嚴重打擊。

3. 日本最大的幾家融資租賃

歐力士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還有三井住友融資租賃公司,這2家是最大的

4. 關於美國,日本或者歐洲的金融發展史的書籍

拯救日本:泡沫崩潰後的銀行危機與華爾街行動 榮衰論:戰後日本經濟史(1945-2004)

5. 美國.中國.日本主要融資的途徑選擇是什麼

企業融資方式多種多樣。除向銀行貸款外,還可以通過商業信用、商業票據貼現或轉讓、發行短期融資券和企業債、通過信託公司發行信託計劃、股票上市、增發股票、配股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

表1:國內金融市場融資情況表

項目全年融資量(億元人民幣)比重(%)

200420032002200420032002

國內金融市場融資額297973790923976100.00100.00100.00

貸款22600299361922875.8578.9680.20

國債53436280346117.9316.5614.40

企業債3433363251.150.901.40

股票151113579625.073.584.00

資料來源: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05

表1顯示,盡管銀行貸款仍然是我國各種所有制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但股票融資、債券融資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根據有關統計,自2006年資本市場恢復融資功能以來,2006年全年的預計籌資額超過2100億,其中IPO融資約為1600億,上市公司再融資約為500億。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5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允許合資格的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籌集經營所需要的資金。至2006年5月,僅一年的時間,共為157家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總量達到2532億元。

不同融資方式的期限、流動性與違約風險不同,並且投資者所要求的收益率也不相同,這些都註定了資本成本的不同。當公司有多種融資方式可供選擇時,存在一個取捨與配置的問題,這種決策的過程之中,資本成本是最終確定融資方式的重要考量因素。

銀行貸款利率

改革開放以來,銀行根據宏觀經濟調控的需要,多次調整了存貸款利率;同時,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企業效益,對利率結構也進行了相應調整,對不同建設項目實行財政貼息、差別利率、優惠利率、浮動利率和罰息制度。

銀行利率的變動通過對金融市場的作用,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籌資成本。例如,我國人民幣貸款的一年期利率在1995年達到12.06%,而目前一年期貸款的基準利率約為6.3%。銀行通過對借款企業風險的判斷,還可以採取利率上浮或下浮政策。

票據貼現利率

企業匯票分兩種,一種是銀行承兌匯票,一種是商業承兌匯票。當企業資金緊缺時,可以將手中的匯票向銀行貼現取得資金。

票據貼現利率是在人民銀行規定的再貼現利率的基礎上按照不超過同期貸款利率(含浮動)加點執行的利率。目前票據市場基本的貼現率大概在3%-3.3%之間。商業銀行可以根據票據金額的大小、到期期限的長短,以及企業的資信狀況等與企業商定貼現率。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各商業銀行在票據市場中競爭比較激烈,不少銀行抱著「寧失利率,不失市場」的態度,給予前去貼現的企業更大的利率下浮空間。前些年央行對東北地區銀行票據貼現業務的大檢查中發現,該地區的貼現利率曾經為1.8%-1.9%左右。

應付債券利率

近些年,我國企業債券的票面利率呈逐步下降趨勢。以10年期品種為例,2005年初該品種仍延續上年的主流方案,採取有明顯升息保護作用的保底浮動條款;到了4月份,隨著市場對升息預期的淡化,保底浮動條款被純固定條款所取代,10年期的固定利率一般在5.05%左右;而到了7月份,10年期企業債券的固定利率進一步降到了5%以下;8月18日發行05鐵通債(96.150,0.00,0.00%)的票面利率為4.60%;2006的年年初重慶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發行的10年期企業債,票據利率僅為4%。

短期融資券利率

短期融資券之所以受到企業的青睞,一是比發行企業債,甚至比向銀行貸款更快捷,發行周期通常在一個月之內;二是短期融資券的利率較低,一年期短券的利率大約在3%-4%之間。

企業越大,發行短券的利率往往也越低。如中國電信200億元一年期短券的利率僅為3.05%,比當時5.85%的商業銀行貸款基準利率低2.8個百分點。

權益融資成本

權益融資(如IPO、增發、配股等)成本是一種機會成本,由於股票風險高於債券,所以權益資本的成本應該高於負債資本的成本。然而,由於曾經存在的股權分置等因素,我國上市公司以前不太重視股權成本。我們認為,不管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還是公司的管理層在後股權分置時代都必定會重視上市公司股權資本成本的估算。

創業融資是創業籌備階段和企業草創階段的融資,這個時期對於創業者來說,最難解決的便是資金問題。其實只要願意想辦法,創業者有眾多途徑可以解決融資問題。

創業融資從大的方面來說,主要有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兩種形式。所謂間接融資,主要是指銀行貸款。銀行的錢不好拿,這誰都知道,對創業者更是如此。但在某種情況下也有例外,就是在你拿得出抵押物或者能夠獲得貸款擔保的情況下,銀行還是很樂意將錢借給你的。較適合創業者的銀行貸款形式主要有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兩種。信用貸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譽發放的貸款,一般情況下,缺乏經營歷史從而也缺乏信用積累的創業者,比較難以獲得銀行的信用貸款。

抵押貸款:指借款人以其所擁有的財產作抵押,作為獲得銀行貸款的擔保。在抵押期間,借款人可以繼續使用其用於抵押的財產。當借款人不按合同約定按時還款時,貸款人有權依照有關法規將該財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用所得錢款優先得到償還。適合於創業者的有不動產抵押貸款、動產抵押貸款、無形資產抵押貸款等等。

不動產抵押貸款:創業者可以土地、房屋等不動產作抵押,向銀行獲取貸款。

動產抵押貸款:創業者可以股票、國債、企業債券等獲銀行承認的有價證券,以及金銀珠寶首飾等動產作抵押,向銀行獲取貸款。

無形資產抵押貸款:是一種創新的抵押貸款形式,適用於擁有專利技術、專利產品的創業者,創業者可以專利權、著作權等無形資產向銀行作抵押或質押,獲取銀行貸款。

擔保貸款:是指借款方向銀行提供符合法定條件的第三方保證人作為還款保證,借款方不能履約還款時,銀行有權按約定要求保證人履行或承擔清償貸款連帶責任的借款方式。其中較適合創業者的擔保貸款形式有

自然人擔保貸款:自然人擔保可採取抵押、權利質押、抵押加保證三種方式。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期償還全部貸款本息或發生其他違約事項,銀行將要求擔保人履行擔保義務。從2002年起,除工商銀行外,其他一些國有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也可視情況提供自然人擔保貸款。

專業擔保公司擔保貸款:目前各地有許多由政府或民間組織的專業擔保公司,可以為包括初創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北京中關村擔保公司、首創擔保公司等屬於政府性質擔保公司,目前在全國31個省、市中,已有100多個城市建立了此類性質的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些擔保機構大多實行會員制管理的形式,屬於公共服務性、行業自律性、自身非盈利性組織。創業者可以積極申請,成為這些機構的會員,以後向銀行借款時,可以由這些機構提供擔保。與銀行相比,擔保公司對抵押品的要求則顯得更為靈活。擔保公司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往往會要求企業提供反擔保措施,有時會派員到企業監控資金流動情況。

託管擔保貸款:一種創新的擔保貸款形式。對於一些草創階段企業,雖然土地、廠房皆為租賃而來,現在也可以通過將租來的廠房、土地,經社會資產評估,約請託管公司託管的辦法獲取銀行貸款。如上海百業興資產管理公司就可以接受企業委託,對企業的季節性庫存原料、成品庫進行評估、託管,然後以這些物資的價值為基礎,為企業獲取銀行貸款提供相應價值的擔保。通過這種方法,企業既可以將暫時用不著的「死」資產盤活,又可以獲得一定量銀行資金的支持,緩解資金壓力,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除此之外,可供創業者選擇的銀行貸款方式還有買方貸款,如果你的企業產品銷路很好,而企業自身資金不足,那麼,你可以要求銀行按照銷售合同,對你產品的購買方提供貸款支持。你可以向你產品的購買方收取一定比例的預付款,以解決生產過程中的資金困難。或者由買方簽發銀行承兌匯票,賣方持匯票到銀行貼現,這就是買方貸款。

項目開發貸款:如果你的企業擁有具重大價值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初始投入資金數額比較大,企業自有資本難以承受,你可以向銀行申請項目開發貸款,銀行還可以視情況,為你提供一部分流動資金貸款。此類貸款較適合高科技創業企業。

出口創匯貸款:對於出口導向性企業,如果你一開始就擁有訂單,那麼,你可以要求銀行根據你的出口合同或進口方提供的信用簽證,為你的企業提供打包貸款。對有現匯賬戶的企業,銀行還可以提供外匯抵押貸款。對有外匯收入來源的企業,可以憑結匯憑證取得人民幣貸款。

票據貼現貸款:是指票據持有人將商業票據轉讓給銀行,取得扣除貼現利息後的資金。在我國,商業票據主要是指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這種融資方式的好處之一是,銀行不按照企業的資產規模來放款,而是依據市場情況(銷售合同)來貸款。企業收到票據至票據到期兌現之日,往往是少則幾十天,多則300天,資金在這段時間處於閑置狀態。企業如果能充分利用票據貼現融資,遠比申請貸款手續簡便,而且融資成本很低。票據貼現只需帶上相應的票據到銀行辦理有關手續即可,一般在3個營業日內就能辦妥,對於企業來說,這等於是「用明天的錢賺後天的錢」。

除向銀行貸款間接融資外,創業者還有許多獲取直接融資的渠道,如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企業內部集資、融資租賃、風險投資等等。

股權融資:指資金不通過金融中介機構,融資方通過出讓企業股權獲取融資的一種方式,大家所熟悉的通過發售企業股票獲取融資只是股權融資中的一種。對於缺乏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選擇股權融資這種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股權出讓比例。股權出讓比例過大,則可能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股權出讓比例不夠,則又可能讓資金提供方不滿,導致融資失敗,這個問題需要統籌考慮,平衡處理。

債權融資:指企業通過舉債籌措資金,資金供給者作為債權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融資方式。民間借貸應該算是債權融資中的一種,且是為人們所最常見的一種。自從孫大午事件後,很多企業就對民間借貸產生了一種畏懼心理,怕擔上「非法集資」的帽子。對於非法集資,有特別重要的界定值得注意,就是: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即社會公眾籌集資金。根據這一點,如果不是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即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就不能叫非法集資,而應算是正常的民間借貸。另一點是非法集資通常數額巨大。把握住這兩點,在進行民間借貸籌集創業資金時,就不容易觸犯禁忌。

企業內部集資:指企業為了自身的經營資金需要,在本單位內部職工中以債券、內部股等形式籌集資金的借貸行為,是企業較為直接、較為常用、也較為迅速簡便的一種融資方式,但一定要嚴格遵守金融監管機構的相關規定。

融資租賃:一種創新的融資形式,也稱金融租賃或資本性租賃,是以融通資金為目的的租賃。其一般操作程序是,由出租方融通資金,為承租方提供所需設備,具有融資和融物雙重職能的租賃交易,它主要涉及出租方、承租方和供貨方三方當事人,並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同所構成。出租方訂立租賃合同,將購買的設備租給承租方使用,在租賃期內,由承租方按合同規定分期向出租方支付租金。租賃期滿承租方按合同規定選擇留購、續租或退回出租方。承租人採用融資租賃方式,可以通過融物而達到融資的目的。對於缺乏資金的新創企業來說,融資租賃的好處顯而易見,其中主要的是融資租賃靈活的付款安排,例如延期支付,遞增或遞減支付,使承租用戶能夠根據自己的資金安排來定製付款額;全部費用在租期內以租金方式逐期支付,減少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大大簡化了財務管理及支付手續,另外,承租方還可享受由租賃所帶來的稅務上的好處。

風險投資:1999年以來,風險投資在國內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國內幾乎每一個成功的互聯網企業的背後,都可以看見風險投資的身影。對於創業者來說,尤其是對於高科技領域的創業者,尋求風險投資的幫助,是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途徑。風險投資中的天使投資,更是專門為那些具有專有技術或獨特概念而缺少自有資金的創業者所准備。天使投資者更多由私人來充當投資者角色,投資數額相對較少,對被投資企業審查不太嚴格,手續更加簡便、快捷,更重要的是它一般投向那些創業初期的企業或僅僅停留在創業者頭腦里的構思。

創業者還要善於利用政府扶持政策,從政府方面獲得融資支持,如專門針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專門針對科技型企業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專門為中小企業「走出去」准備的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等,還有眾多的地方性優惠政策。巧妙地利用這些政策和政府扶持,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根據中發〔2002〕12號文件精神,為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組織起來就業,對於誠實守信、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下崗失業人員,針對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缺乏啟動資金和信用擔保,難以獲得銀行貸款的實際困難,由政府設立再擔保基金。通過再就業擔保機構承諾擔保,可向銀行申請專項再就業小額貸款,該政策從2003年初起陸續在全國推行。其適用對象:1、國有企業下崗職工;2、國有企業失業職工;3、國有企業關閉破產需安置的人員;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並失業1年以上的城鎮其他失業人員;貸款額度一般在2萬元左右(有關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更詳細介紹,請參見《科學投資》2004年第1期文章《創業扶持貸款幫你創業》)。

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用於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府專項基金。通過撥款資助、貸款貼息和資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根據中小企業和項目的不同特點,創新基金支持方式主要有:1、貸款貼息:對已具有一定水平、規模和效益的創新項目,原則上採取貼息方式支持其使用銀行貸款,以擴大生產規模。一般按貸款額年利息的50—100%給予補貼,貼息總額一般不超過100萬元,個別重大項目可不超過200萬元;2、無償資助:主要用於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產品的研究、開發及中試階段的必要補助、科研人員攜帶科技成果創辦企業進行成果轉化的補助,資助額一般不超過100萬元;3、資本金投入:對少數起點高,具有較廣創新內涵,較高創新水平並有後續創新潛力,預計投產後有較大市場,有望形成新興產業的項目,可採取成本投入方式(有關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更詳細介紹,請參見《科學投資》2003年第5期文章《創新基金,創業企業「獎學金」》)。

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安排的專門用於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專項資金。2000年10月,財政部與外經貿部為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高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聯合制定了《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管理(試行)辦法》,明確規定了「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的性質、使用方向、方式及資金管理等基本原則。2001年6月,兩部委又根據此辦法的原則,聯合制定了《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暫行)》,對這項資金的具體使用條件、申報及審批程序、資金支持內容和比例等具體工作程序作出了明確規定。2001年,「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的年度安排規模是4.5億元人民幣,2002年度已增加到6億元。3年中,這項中央財政用於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各項活動的政府性基金,已經資助了全國近萬家中小企業到國外參展或拓展國際市場(有關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更詳細介紹,請參見《科學投資》2003年第11期文章《中小企業如何吃免費「皇糧」》)。

地方性優惠政策:如早在1997年杭州市創辦高科技企業孵化基地時,就規定對通過資格審查進駐基地的企業將提供免3年租費的辦公場所,並給予一定的創業扶持資金。近年杭州市又提出建設「天堂矽谷」,把發展高科技作為重點工程來抓,與之相配套的措施是杭州市及各區縣(市)均建立了「孵化基地」,為有發展前途的高科技人才提供免費的創業園地,並撥出數目相當可觀的扶持資金。在全國各地許多地方都有類似的創業優惠和鼓勵政策,如上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北京的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等等,創業者要學會充分利用相關政策。

巧借外力籌措創業資金:2000年8月,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與聯華便利合作,推出面向創業者的「投資7萬元,做個小老闆」的特許免擔保貸款業務,由聯華便利為創業者提供集體擔保,浦發銀行向通過資格審查的申請者提供7萬元的創業貸款,建立聯華便利加盟店,許多缺乏資金的創業者因此得以圓創業夢。像聯華便利一樣,現在很多公司為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常會採取連鎖加盟或結盟代理等方式,推出一系列優惠待遇給加盟者或代理商,如免收加盟費、贈送設備、在一段時間內免費贈送原材料,對代理商先貨後款、延後結款賒購賒銷等等,雖然不是直接的資金扶持,但對缺乏資金的創業者來說,等於獲得了一筆難得的資金。

對於創業者來說,善用自我積累,進行滾動發展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雖然發展速度可能會相對慢一些,但是沒有包袱,做事可以更加從容,保持一種良好心態。創業者還可以選擇典當等方式籌措創業資金;通過參加各種創業比賽,媒體炒作,吸引投資方注意力,從而獲得融資;通過第三方牽線搭橋獲得項目融資或創業融資,如2003年,通過《科學投資》牽線搭橋獲得項目融資的讀者就有十幾位。

創業融資的方法多種多樣。創業者需要靈活性,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拘泥於一個定式。

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中小企業的資金問題在我國表現得更為復雜,既表現在融資難上,又表現在從表面上看的、所謂的負債「過度」的反常現象上。

國外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

中小企業的資金的來源無非是以下幾種:一是自籌,二是直接融資,三是間接融資,四是政府扶持資金等。

關於自籌資金。它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主要有業主自有資金;風險投資資金;企業經營性融資資金;企業間的信用貸款;中小企業間的互助機構的貸款;以及一些社會性基金的貸款等等。關於直接融資。是指以債券和股票的形式公開向社會籌集資金的渠道。關於間接融資。主要包括各種短期和中長期貸款。貸款方式主要有抵押貸款、擔保貸款和信用貸款等。

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融資特點不同,當然對融資渠道和條件的要求也不同。從融資的角度看,中小企業可分為製造業型、服務業型、高科技型以及社區型等幾種類型。各類型的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和要求各不相同。

中小企業融資政策的比較

政府的資金支持是中小企業資金來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各國的情況來看,政府的資金支持一般能佔到中小企業外來資金的10%左右,具體是多少則決定於各國對中小企業的相對重視程度以及各國企業文化的傳統。各國對中小企業資金援助的方式主要包括:

1、稅收優惠。發達國家企業稅收一般占企業增加值的40-50%。在實行累進稅制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稅負相對輕一些,但也占增加值的30%左右,負擔仍較重。為進一步減輕稅負,各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2、財政補貼。財政補貼的應用環節是鼓勵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促進中小企業科技進步和鼓勵中小企業出口等。

3、貸款援助。政府幫助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主要方式有:貸款擔保、貸款貼息、政府直接的優惠貸款等。

4、風險資本。歐美等國家多由民間創立、而日本等國主要為政府設立。

5、鼓勵中小企業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為解決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問題,一些國家探索開辟「第二板塊」,為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渠道。

國外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中小企業正常的資金融通體系和渠道,完善我國政府的資金扶持政策體系,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特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加快現代規范的企業制度建設,還公司制中小企業符合市場經濟運行機制要求的自然的直接融資權。

2、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鼓勵中小企業間建立互助金融組織。

3、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第二板塊市場」。

4、鼓勵中小企業的創業者向親朋好友借資。

5、要從稅收、財政支出、貸款援助和直接融資等各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資金扶持政策體系。

6、依國情選擇中小企業的扶持重點。

7、建立中小企業平穩「退出」的安撫政策。

6. 有沒有那本書介紹日本經濟發展的···

1.日本循環經濟發展的運行模式
(1)「政府+企業、團體+國民」三位一體的循環經濟發展運行體制各負其責。要求政府建立與各個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制定循環經濟發展和循環型社會構建的有關政策措施;國民、企業團體要重新審視生產、生活方式,要求國民珍惜使用優質產品的「可持續生活方式」;尤其是要求生產企業提供環保型的生產與服務,徹底改變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丟棄的生產模式,尋求「最佳生產、最佳消費、最少廢棄」的新型生產模式。對企業的責任也很明確,要求企業採取必要措施,在產品使用後成為循環資源時,自覺進行循環利用,並有義務對循環資源進行處理;從事製品、容器等製造和買賣的業主,有義務提高製品和容器的耐久性,完善維修體制。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實施廢棄物等的合理循環利用和處理體系。

設定循環經濟發展的具體目標值。其目標值分為兩大目標值:一是物質流量(原材料流量)目標:①入口:資源生產率:到2010年度約達到39萬日元/噸(與2000年度相比提高40%,資源生產率=GDP/天然資源等的投入量,表示用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財富值);②循環:循環利用率 到2010年度約達到14%(與2000年度相比提高40%);③出口:最終處理量到2010年度約達到28萬噸(2000年度相比減少一半)。二是措施目標:每人每天的垃圾排放量減少20%,循環型社會的相關商業市場和僱傭規模擴大一倍等。

2.構建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體系
日本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比較健全,可以分成三個層面:第一層面為基礎層,其法律有《促進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第二層面是綜合性法律,其法律有《固體廢棄物管理和公共清潔法》和《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法》;第三層面是根據各種產品的性質制定的法律法規,分別是《促進容器與包裝分類回收法》、《家用電器回收法》、《建築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綠色采購法》。

3.完善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
首先,強化行政管理機制。在環境省之外,針對國內環境問題,謀求建立循環經濟體系和循環型社會體系,日本政府還設置了「環之國」會議機制,其基本理念是謀求建立「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理念的簡潔、高質量的循環型社會」,以及「以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為指導思想的、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其次,建立有效的政策機制。日本政府一直積極支持循環利用項目,其中返還制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激勵作用,日本環保產業的發展也得益於該政策的實施。

為了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資金投入政策,在預算制度、融資制度上都對發展循環經濟給予支持,如對廢棄物再資源化工藝設備生產者給予相當於生產、實驗費的1/2的補助;對引進先導型合理利用能源設備予以補貼,其補貼率為1/3,補貼金額最高上限為2億日元;對從事3R研究開發、設備投資、工藝改進等活動的各民間企業,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享受政策貸款利率等等。

4.構建循環經濟系統結構
日本進行了如下循環系統結構的構築。一是構建「循環經濟」的三維產業體系。二是發展綠色工業。三是大力發展分解產業。四是構建區域循環經濟。五是注重風能、太陽能、地熱資源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實現從「能源耗竭型」經濟向「能源再生型」經濟的轉型。六是構建「循環經濟」的技術體系。七是提高社會公眾的參與意識。

5.強化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製成體系。
日本政府2001年公布的《關於科學技術的綜合戰略》就把環保和循環生產列為今後5年的重點戰略領域之一。國立研究所、大學和企業都已把環保技術作為主要的研究開發對象。目前如土壤、水質和大氣凈化技術,環境激素、二惡英等有害化學物質的分解技術,工業和生活垃圾處理及循環利用技術等各種環保技術不斷走向市場。可降解塑料、再生能源、「零排放」技術和工藝、有機農業等「綠色技術」得到快速發展。以循環利用廢棄物為前提的「逆生產方式」正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普及。

循環經濟發展經驗表明,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循環型社會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建設一個徹底的循環經濟和循環型社會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但通過不斷地創新、發展,以「最佳生產、適量消費、最少廢棄、循環利用刀為基本特徵的新工業化社會終將到來。雖說日本是發展循環經濟最早的國家之一,與徹底的真正意義上的循環經濟和循環型社會還有較大的距離,有待於深層生產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循環生產、循環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但日本畢竟向「循環型社會」邁出了一大步。日本建設「循環型社會刀的實踐表明,已開啟了走向新工業化社會的大門。(作者:河北大學中國循環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經濟學院教授 李趕順)

7. 沒有日本融資的方便麵

這個 你也這么挑剔啊!

8. 求日本經濟史的留學企劃書~~~急

我這里有篇範文,做個參考,不是經濟史的,跟經濟有關。看一下格式吧。

1、研究テーマ:金融機関の貸し手責任 ーその國際比較ー
2、研究の背景:わが國は九十年代に入って予想外の深刻名金融危機に落ちている。バブル拡張の時代に金
融機関は得意先に不動產や株式.ゴルフ會員権などへの投資を勧め、多額の資金を貸し付けた。バブル崩壊
でその回収が困難となり、今日の不良債権の」爆発的な増加に至っている。
このような事態を招來した原因については第一に80年代後半の長期にわたる金融緩和政策による株価や地
価を代表とする資產価値の異常な高騰とその後の急激な金融引き締め政策による資產価値の急落があげられ
ようが、なによりもそれに無定見に乗って積極的な融資活動をしたのは銀行である。さらに融資による信用
創造機能により資產価値の異常名高騰を加速させた責任は重いと言わざるをえない。
3、研究の目的:上記の反省から資金の貸し手としての法的.社會的.論理的責任を體系的かつ根本的に検
討することが長年銀行にいて金融に攜わる者として最重要課題との認識を痛感したもの。
本研究ではこのような認識を踏まえ、金融機関の「貸し手責任」の問題をアメリカの金融機関の事例との國
際比較という手法で、コンプライアンス及びガバナンスの視點から研究し、今後の金融機関における「貸し
手責任」の。持つ意味を考えていくこととしたい
4、研究內容:
1)米國の商業銀行における「貸し手責任」問題に対する取り組み?#123;査
米國の商業銀行がこの問題に対していかなる認識をもち、どのような対応をしているかを?#123;査する。①不
良債権の増加と「貸し手責任」の関系②コーポレイトガバナンスにおける「貸し手責任」問題の位置づけ③
「貸し手責任」の帰屬主體とその行動特性④「貸し手責任」追及主體とその行動特性⑤「貸し手責任」をめ
ぐる法的なジーム。
2)國內における銀行の「貸し手責任」問題の?#123;査 1)での検討をふまえて國內金融機関のこの問題へ
の対応を?#123;査する。?#123;査手法及び?#123;査項目は1)と同じものとし比較研究
のメリットを生かしたい。?#123;査対象としては都銀.地銀.信託銀行からそれぞれ2~3行?#123;査する。
5、?#123;査結果に対する検討:
1)2)の検討を踏まえ、金融機関における「貸し手責任」がどのような意味を持っているか、その國際比
較と時系例比較による整理を行い、それを通じて今後に金融機関の「貸し手責任」の果たした方の方向付け
を明らかにしたい。

9. 關於融資,資本運作這方面的書

北大投資銀行學的系列教材就可以了。

10. 在日本,公司如何融資

目前,日本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在其基本融資制度形成之前,經濟非常落後,
企業發展同英美一樣也主要依靠內部積累,少量的臨時性資金則求助於銀行貸款和商業信用,資本市場發展非常落後甚至還沒有形成。19世紀末,隨著工業革命大規模的展開,日本企業開始大量向外部融資特別是向銀行系統融資。奉行國家主導型資本主義的日本確定了以銀行為核心的基本融資制度,形成典型的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模式。
(1)企業外部資金來源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起補充作用。在日本企業的資本結構中,外部融資佔有重要地位。在外部資金來源中,以銀行貸款為主體的間接融資則居絕對優勢地位,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只起著補充作用。長期以來,日本企業外部融資總量中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佔80%以上,股票、公司債券等直接融資僅佔10%稍多一點。即使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金融改革之後,日本企業間接融資仍占外部資金來源的70%左右。
日本企業不僅中短期臨時性的融資需要由銀行貸款來解決,而且銀行貸款也大量進入固定資產投資、滿足基本流動資金需要等長期性融資領域,企業實行的是一種過度負債經營的戰略。只有在企業資金來源結構中佔有較小比例的資本金籌集,在內部積累的同時依靠資本市場解決。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在滿足企業資金需要上處於從屬地位。日本企業的融資結構中,形成不僅中短期融資依靠間接融資、而且除了資本金以外的長期融資也在相當程度上依賴間接融資的局面。長中短期融資大量地依靠銀行貸款,加重了這些國家企業的債務負擔,使這些國家總體上工商企業負債率過高,形成過度負債經營的局面。1991年度,日本企業(除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外)平均凈資本率僅為19.3%,負債率超過80%,即使把長期公司債券看作準股權資本,負債率也達76.2%,遠遠高於英美30%左右的水平。過度負債經營削弱了日本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抗擊風險的能力。
(2)銀行體制獨特,在企業融資中起主導作用,銀企關系密切。實行間接融資為主的日本需要強大的銀行體系,與英美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比較起來,其銀行體制顯得較為獨特。
日本實行主辦銀行制度。所謂主辦銀行是指對企業提供主要信貸支持、並持有企業相對較多的股份、承擔監督企業主要責任的銀行。日本主辦銀行制早在50年代就已有雛形,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銀企信貸關系的進一步膨脹和交叉持股而形成。主辦銀行不僅向企業提供中短期信貸,而且還在政府的導向甚至干預下打破常規向企業提供中長期貸款,但由於作為商業銀行其受到資金來源結構、風險控制、資產流動性的要求,這種中長期融資的能力受到一定的程度的限制。日本主辦銀行的中長期貸款佔全部貸款的20%左右。在主辦銀行制度下,主辦銀行成為企業的核心,並負責向集團內企業提供強大的信貸支持、組織銀團貸款、協調集團內企業的資金關系。一般來說,主辦銀行是集團內最大的債權人或股東。主辦銀行與企業相互交叉持股,建立起長期穩定的交易關系。銀行作為企業的大股東,不僅關心企業的當前利潤,而且更關心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企業也持有銀行的股份,目的是確保企業的資金來源,並在不利的環境下能得到銀行有效和及時的援助。因此,銀行在企業融資中處於絕對主導地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銀企之間保護非常密切的長期穩定關系。
為了動員更多的長期建設資金,日本建立起獨特的政府主導下的政策性金融體系。應該說日本政策性金融體系的建立主要是政府的行為,而非完全的市場機製作用的結果。日本的政策性長期金融機構體系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三家長期信用銀行,即日本興業銀行、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長期信用銀行就資本性質來說屬於民間性質,但它的業務活動受政府的導向嚴重,集中體現在貫徹政府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上。它的主要職能是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等把一般性的商業資金和儲蓄資金組織起來轉為長期資金使用,在政府的導向下向大型企業集團提供期限為5~10年的設備貸款和長期周轉資金貸款。據統計,在日本高速增長時期,三家長期信用銀行提供的設備貸款占整個金融系統設備貸款的26%~30%。另一部分由兩行十庫政府金融機構組成。它們是日本開發銀行、日本輸出入銀行和國民金融公庫、中小企業金融公庫、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醫療金融公庫、北海道和東北開發公庫、公營企業金融公庫、住宅金融公庫、農林漁業金融公庫、環衛金融公庫和沖繩開發金融公庫。這些金融機構屬於政府出資組建。它們一般不接受存款,除資本金外,主要向政府資金運用部借款,其中郵政儲蓄資金占其資金來源的相當比例。兩行十庫按照政府的方針政策參與金融活動,它們都有特定的貸款范圍和貸款對象,從不同的側面彌補民間金融機構長期資金的不足,向社會提供長期建設資金。據統計,政府金融機構的貸款量佔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總量的30%左右。此外,還有7家民間信託銀行。政策性長期金融機構體系利用發行金融債券和郵政儲蓄資金等籌集的資金提供了大一的長期設備投資貸款,對建立間接融資為主,特別是中長期資金也相當程度依賴信貸資金的日本融資模式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資本市場在企業融資中處於非主導的地位,仍有待於進一步發展。日本的資本市場起始於明治維新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資本市場投機過度,嚴重限制了其投資功能的發揮。二戰後,特別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在國民財富大量增加的背景下,隨著規范化建設,日本資本市場的投機性受到抑制,投資功能開始顯現。目前,東京證券交易所已成為與紐約、倫敦並列的世界三大證券交易所。1998年日本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總數為2416家,市價總值為24958億美元。1999年東京證券交易所新股發行籌資294.8億美元,在世界主要證券交易所中居第三位。但是,由於在政府支持下發展起來的主辦銀行和政策性金融機構體系非常強大,日本又允許銀行持有企業的股份,並且持股比例不斷上升。據統計,日本都市銀行等持有企業股份的比例1949年為9.9%,5年以後上升為19.5%,1965年增加到23.4%,1975年為34.1%,1985年為40.9%,1990年達41%。同時日本企業法人之間也相互交叉持股,其比例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分別為11%、17.8%、23.1%、26%、和25.2%。以銀行為中心的企業集團內融資主要面向主辦銀行、資本市場在企業融資中的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日本資本市場本身又有諸多政策法規的限制,國際化程度低,交易種類、交易方式的先進性也遠不及英美,在英美資本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共同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基金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育和成長。

閱讀全文

與日本融資書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經濟 瀏覽:486
兒童理財書 瀏覽:530
羅普斯金3600價格 瀏覽:817
郵政銀行貸款月利息是多少錢 瀏覽:457
信託理財收益率 瀏覽:79
安徽國厚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98
豆蔓理財招聘 瀏覽:11
天地茶業股票 瀏覽:752
融資per 瀏覽:703
北京博瑞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946
買基金什麼時候上車 瀏覽:481
匯添富外延基金到底怎麼了 瀏覽:811
融資建造類型 瀏覽:160
壽險理財規劃師有用嗎 瀏覽:605
保壘理財 瀏覽:759
ec融資 瀏覽:720
花生理財預警 瀏覽:932
富養女兒理財 瀏覽:414
企業融資投資分析報告 瀏覽:116
興業期貨廈門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