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進口找貨代公司劃算還是銀行貸款劃算
你是想貿易融資?像信用證交易項下的融資可以找如亞東盛進出口這樣的公司。貨代的話,優勢在國際物流,兩者沒法比較的。您如果找代a理公司的話,手續和收費可能比銀行松一些。
2. 物流企業為什麼要開展物流金融業務 謝謝各位
公司增加收益呀。代收款嘛
3. 急!!!我是一位剛剛 進入 進出口貨代公司 的新人
你在哪上班?
4. 貨代有前途還是采購有前途我很難抉擇
做什麼你不認真都沒前途,首先看你自己
但你問到貨代了,我可以告訴你貨代的幾個前途,你看看有你想得到的沒
1。一直做下去,長期的積累後,你有一群穩定的客戶,可以在貨代行業中隨意帶著你的客戶群跳槽,拿到高薪高提成,但終日電話不停,忙忙碌碌
2。在擁有大量客戶後,自己單干,以現有客戶為基礎,開個貨代公司,用自己的人脈創業,有風險,競爭激烈,成功與否主要看人脈積累
3。利用貨代時建立的關系網,自己做貿易,手裡有好的運輸資源,還有一定的人脈做基礎,但你要有一筆啟動資金。
4。你可以做貨代相關的副業,比如拖車,報關,融資物流等等
其他你再換行業我也說不全了,但以上是比較好的前途且和貨代息息相關
人脈是貨代的基礎,而辛苦是貨代必須經歷的過程,希望你准備好了
5. 我國貨代企業發展現狀及展望...
改革開放20年來,伴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我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的發展方興未艾,已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新興服務產業。截止2000年底,經外經貿部批準的國際貨代企業已達2100多家,但從整體上講,我國目前國際貨運代理業的現狀可用4個字來概括——「小」(經營規模小、資產規模小)、「少」(服務功能少、專業人才少)、「弱」(競爭力弱、融資能力弱)、「散」(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網路或網路分散,經營秩序不規范)。隨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及入世後我國貨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國的國際貨運代理業必將分化重組。未雨綢繆,在這種大背景下,關注思考我國國際貨代企業的發展方向就顯得十分必要。經過研究探索,筆者將我貨代企業發展方向定位於規模化、專業化、網路化、物流化。
一、 規模化。規模化作為我國貨代企業發展的一項基本戰略,是合理配置其現有資源、推動其永續經營的必由之路。規模化是貨運企業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就是優化配置全球資源,由其引發的主要特徵是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移,其中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合並、收購、重組之勢風起雲涌,高潮迭起。拿航運業來說,東方海外收購美國總統,馬士基收購海陸就是明顯例證。這兩年航運市場由低迷趨向活躍,經營業績表現不俗,一方面是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驅動,另一方面,同航運業的兼並收購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性密切相關。近一點的,中國貨代業的龍頭老大——中外運集團面對國內和國際市場出現的新變化,自1998年以來堅定不移地推進重組戰略,使集團公司經營業績穩步回升,「1+1〉2」的規模效應初步顯現。他們的實踐業已並將繼續證明,規模化經營是貨運企業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營運成本、壯大競爭實力、提高服務水準的重要途徑。規模化是加入WTO後整合我國目前中小貨代企業資源的內在要求。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體制在貨代行業同樣存在,加之由於認識局限和監管不力,目前在中國已形成了一個「無處不代理」的貨代市場。
加入WTO後,隨著貨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實力超群的外資貨代將大顯身手,相當一批勢單力薄的貨代將被淘汰出局。我國的貨代企業如果仍按「小、少、弱、散」的路子走下去,前方只能是死路一條。出路之一就在於聯合、重組,搞戰略聯盟。而從貨源、資金、網路的規模化入手,走規模經營之路,這是實施這一戰略必要而有效的一步。目前外經貿專業儲運公司這類貨代雖在外經貿部核批的具備國際貨代經營權的企業中佔有近1/3的比重,但由於貨源、網路、資金分散,導致其中的大多數發展緩慢,總體競爭實力不強。而聯系歷史淵源、經營機制、管理手段、政策條件等現實,統一認識,推進這類貨代搞規模經營勢在必行。以資產和效益為紐帶,打破地域、行業、企業等界限,在業務上通過空運銷售代理、海運訂艙代理或指定代理、一程租船經營等方式,促進貨源的規模化、集約化。在財務上,通過集中融資、吸納外資、私營等民間資本,從資金上為推動規模經營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通過經理層年薪、職工內部持股、競聘上崗等機制創新,加大貨代橫向之間聯合、兼並、重組的步伐,整合貨代固有資源、推動其發展壯大。
二、 專業化。服務業中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行話:無論從事何種類型的服務,只要能搞出特色,創出品牌,就能佔領市場,贏得客戶,從而決勝千里。它道出了專業化經營的精髓,體現出貨代企業開展專業化服務的旺盛生命力,而敦豪快件、上海泛成和天津環聯、松昌海運拼箱服務品牌的叫響,則從實例印證了專業化經營的市場價值和獨特魅力。從完善服務功能、開展集約經營的角度出發,專業化服務是對貨代企業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國多數貨運代理仍停留在「代辦運輸」的中間人角色,服務功能單一,管理水平落後,客戶需求只能低層次地得到滿足,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客戶需求的提高,貨代企業還應當完成向獨立運輸經營人的角色轉換,為此就必須拓寬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檔次,在業務操作、員工素質、企業文化等方面按專業化服務的標准規范企業行為,從戰略、成本、質量、營銷等方面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專業化是培育貨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最擅長的業務,是企業品牌、主業、實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資源優勢的外化。而專業化是培育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經,一個貨代企業只有立足於專業化經營,才能將它區別於其它企業的地方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通過核心競爭力來凝聚利潤,從而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從經營的角度看,如果說貨代企業的總(母)公司作為整體,可以靠網路或多元經營來實現規模擴張的話,那麼它的分、子公司等營運網點則更多的要靠專業化經營來夯實利潤,從而為總(母)公司實現資本擴張提供保障。國際貨運代理的業務范圍十分廣闊,專業化服務的內容就是要求貨代企業以培育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的,在空運、整箱、拼箱、租船、集港疏運、倉儲分撥、物流配送等業務上選擇其中的一、兩項作為主業,在市場開發、企業戰略、人才選用、管理規范等資源配置方面採用密集性的營銷策略,穩扎穩打,滾動發展,最終成為市場領導者(Market Leader),達到制勝的戰略意圖。目前,我國相當一批中小貨代企業貨源、資金、人才等資源有限,瞄準專業化發展目標,這是他們迎接挑戰,參與市場競爭激烈的明智選擇。
三、 網路化。筆者這里的網路化有三層遞進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貨代企業有形的國內外營運網點的建設。貨運代理作為國際運輸的一項輔助服務,發展到成熟階段(主要標志是總部對大項目等核心貨源有控制力並有統一的操作規程),就必須有一定的網路支撐,否則既缺乏滾動發展的後勁,也會是滿足客戶需求的理念流於形式。目前,除中外運、中遠貨運等大型貨代和一些合資貨代如大通、錦海捷亞等擁有相對比較完善的網路設施外,我國其它貨代企業普遍缺乏網路培育,這是導致我國貨代企業競爭力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層含義是總部對貨代企業營運網點的資源能統一調配,通過網路運作追求規模效益。這就要求各營運網點之間不能各自為政、自相殘殺,而是根據業務和戰略發展的需要聯成一體,服從總部的集中指揮和管理協調。這正是泛亞班拿、辛克、聯邦快遞等跨國貨代的經營之道,我國的大型貨代企業這方面大都有慘痛的教訓,正在學習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並初步分享到其中的甜頭。第三層含義回答了貨代企業這些星羅棋布的網點怎樣聯結的問題,信息化、網路化的時代特徵決定了利用Internet 、EDI、 E-mail等先進的傳輸方式,構築無形的信息管理系統,通過電子商務實現內部資源網路化運作,這是聯結這些分割的有形網點的最快捷和最有效手段,唯有如此,才能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共享資源的目的。
四、 物流化。第三方物流作為現代物流的核心思想之一,對於貨代企業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競爭實力、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根據開展第三方物流服務所必需的設施、網路、人才等前提條件,結合我國貨代企業的現狀及現代物流業態的特點,明確我國貨代企業在物流體系中的定位尤為重要。物流在我國還不是一種成熟的產業,國內外客戶的需求又有很大不同,根據本國特色,確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物流產品是適應市場的首要條件。另外,由於我國的貨代企業長期處於低層次的粗放經營狀態,系統組織能力很低,又缺乏有效的全球網路,提供全球供應鏈的管理服務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國的貨代企業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根據自己的條件,融入到全球物流體系之中,開發不同層次的物流服務,最大限度地在物流產業中受益。根據我國貨代企業服務創新的目標,有以下幾種模式選擇:
(一)以提高服務附加值為目標的基礎物流服務。運輸、倉儲、包裝、分撥是物流的基本環節,也是物流系統的實際執行者,並構成了物流產業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國的運輸、倉儲、包裝等產業,基本上處於分散經營的狀態,還沒有進行系統化的整合,可塑性很強。我國的貨代企業如中國外運集團、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中遠貨運等應抓住國外物流公司目前在中國基礎設施較少的時機,利用勞動力成本低的便利條件,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倉儲優勢,大力開發以基本的流通服務和勞務附加值為主的基礎物流服務,力求和國際接軌,實現物流環節的系統化和標准化,搶占物流的第一市場。一方面可以為客戶直接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又可作為國際物流經營者的分包商,提供全方位物流打下基礎。這是一種資產和勞務性質的物流經營。
(二)以培育新的客戶群為目標的個性化物流服務。客戶對運輸和物流的需求具有多樣性,特別是中小型客戶,自身的商務功能有限,需求更具有特殊性,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客戶群。為這些客戶提供包括運輸、倉儲、商務等附加服務在內「量體裁衣」式的靈活物流服務,不僅可以有效地支撐貨代主業,還可以增加附加收入。如中外運華北空運天津公司為摩托羅拉天津電子有限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務就屬於這種模式。再如當前我國的私營企業和工貿企業獲得外貿經營權後,國際貿易和運輸的經驗不足,特別需要商務上的支持,這為貿運結合式的物流服務開辟了廣闊的市場。
(三)以實現產業更新為目標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系統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是介於客戶和實際物流承擔者之間,為生產商提供物流設計、控制和供應鏈管理的物流服務模式。這是物流服務體系中的最高層。這種服務完全不同於貨代和承運人提供的勞務和基礎設施的服務,而是採取虛擬經營的方式,銷售專業的物流決策和管理技能,主要職能是總體成本控制和對供應鏈實施動態監控,代表了物流需求的最本質思想。廣東寶供物流企業集團目前提供的服務就接近於這種模式。當我國貨代企業實現這一物流服務,實際上已經完成了服務的升級,可以說達到了物流服務的最高境界。需要指出的是,物流服務不是一種定型的東西,上述的物流服務模式僅僅代表了三種方向,我國的貨代企業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進行優化組合,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設計出自己的綜合物流服務產品。
規模化、專業化、網路化和物流化作為我國貨代企業發展應確立的四項戰略,規模化和網路化側重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方式,而專業化和物流化側重企業的管理形態和經營內容,它們相互滲透,互為貫通,統一於我國貨代企業發展的實踐和戰略部署中。其中專業化是基礎,規模化是根本,網路化是必然,物流化是歸宿。在這「四化」戰略中,最核心的是專業化、規模化,這是因為貨代企業靠專業化服務創出品牌效應後,為創造新的市場份額,既要通過營運網點的延伸提升經營規模;也必須運用信息管理系統將各支點對接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滿足客戶需求的經營理念;貨代企業打造特色品牌、加快網路建設的目的也無不是為了把市場蛋糕做大,實施這種戰略的本身就隱含著推進規模化經營的過程;現代物流的兩大核心思想是專業服務和系統整合,聯系我國貨代企業的現狀,貨代企業向現代物流經營轉型的前提就是在培育核心競爭力和壯大網路規模兩大任務上有所突破,這恰好反映了專業化和規模化思想的本質要求。
6. 一級國際貨代企業的主要業務有融資嗎
有的,而且很多。
7. 我打算在寧波注冊一家國際貨代公司,不知道這類公司工商有什麼要求
海上國際貨運運輸代理 500萬元(最低注冊資本)
航空國際貨運運輸代理 300萬元 (最低注冊資本)
陸路國際貨運運輸代理或國際快遞 200萬元 (最低注冊資本)
經營兩項以上業務的,注冊資本(金)最低限額為其中最高一項的限額;外商投資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0萬元美元。
8. 想請問下,供應鏈公司和貨代公司有什麼區別嗎
供應鏈公司的業務范圍更廣,可以覆蓋訂艙,拖車,報關,商檢,甚至可以延伸到貿易方面,比如可以境外代采,國內分銷,供應鏈還可以自主向海關申報,退稅融資.
貨代企業的業務專注於貨運代理,如海外訂艙,拖車,報關,商檢等.
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樓主.
9. 求關於我國貨代企業的發展現狀論文
改革開放20年來,伴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我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的發展方興未艾,已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新興服務產業。截止2000年底,經外經貿部批準的國際貨代企業已達2100多家,但從整體上講,我國目前國際貨運代理業的現狀可用4個字來概括——「小」(經營規模小、資產規模小)、「少」(服務功能少、專業人才少)、「弱」(競爭力弱、融資能力弱)、「散」(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網路或網路分散,經營秩序不規范)。隨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及入世後我國貨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國的國際貨運代理業必將分化重組。未雨綢繆,在這種大背景下,關注思考我國國際貨代企業的發展方向就顯得十分必要。經過研究探索,筆者將我貨代企業發展方向定位於規模化、專業化、網路化、物流化。
一、 規模化
規模化作為我國貨代企業發展的一項基本戰略,是合理配置其現有資源、推動其永續經營的必由之路。規模化是貨運企業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就是優化配置全球資源,由其引發的主要特徵是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移,其中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合並、收購、重組之勢風起雲涌,高潮迭起。拿航運業來說,東方海外收購美國總統,馬士基收購海陸就是明顯例證。這兩年航運市場由低迷趨向活躍,經營業績表現不俗,一方面是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驅動,另一方面,同航運業的兼並收購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性密切相關。近一點的,中國貨代業的龍頭老大——中外運集團面對國內和國際市場出現的新變化,自1998年以來堅定不移地推進重組戰略,使集團公司經營業績穩步回升,「1 1〉2」的規模效應初步顯現。他們的實踐業已並將繼續證明,規模化經營是貨運企業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營運成本、壯大競爭實力、提高服務水準的重要途徑。規模化是加入wto後整合我國目前中小貨代企業資源的內在要求。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體制在貨代行業同樣存在,加之由於認識局限和監管不力,目前在中國已形成了一個「無處不代理」的貨代市場。加入wto後,隨著貨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實力超群的外資貨代將大顯身手,相當一批勢單力薄的貨代將被淘汰出局。我國的貨代企業如果仍按「小、少、弱、散」的路子走下去,前方只能是死路一條。出路之一就在於聯合、重組,搞戰略聯盟。而從貨源、資金、網路的規模化入手,走規模經營之路,這是實施這一戰略必要而有效的一步。目前外經貿專業儲運公司這類貨代雖在外經貿部核批的具備國際貨代經營權的企業中佔有近1/3的比重,但由於貨源、網路、資金分散,導致其中的大多數發展緩慢,總體競爭實力不強。而聯系歷史淵源、經營機制、管理手段、政策條件等現實,統一認識,推進這類貨代搞規模經營勢在必行。以資產和效益為紐帶,打破地域、行業、企業等界限,在業務上通過空運銷售代理、海運訂艙代理或指定代理、一程租船經營等方式,促進貨源的規模化、集約化。在財務上,通過集中融資、吸納外資、私營等民間資本,從資金上為推動規模經營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通過經理層年薪、職工內部持股、競聘上崗等機制創新,加大貨代橫向之間聯合、兼並、重組的步伐,整合貨代固有資源、推動其發展壯大。
二、 專業化
服務業中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行話:無論從事何種類型的服務,只要能搞出特色,創出品牌,就能佔領市場,贏得客戶,從而決勝千里。它道出了專業化經營的精髓,體現出貨代企業開展專業化服務的旺盛生命力,而敦豪快件、上海泛成和天津環聯、松昌海運拼箱服務品牌的叫響,則從實例印證了專業化經營的市場價值和獨特魅力。從完善服務功能、開展集約經營的角度出發,專業化服務是對貨代企業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國多數貨運代理仍停留在「代辦運輸」的中間人角色,服務功能單一,管理水平落後,客戶需求只能低層次地得到滿足,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客戶需求的提高,貨代企業還應當完成向獨立運輸經營人的角色轉換,為此就必須拓寬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檔次,在業務操作、員工素質、企業文化等方面按專業化服務的標准規范企業行為,從戰略、成本、質量、營銷等方面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專業化是培育貨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最擅長的業務,是企業品牌、主業、實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資源優勢的外化。而專業化是培育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經,一個貨代企業只有立足於專業化經營,才能將它區別於其它企業的地方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通過核心競爭力來凝聚利潤,從而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從經營的角度看,如果說貨代企業的總(母)公司作為整體,可以靠網路或多元經營來實現規模擴張的話,那麼它的分、子公司等營運網點則更多的要靠專業化經營來夯實利潤,從而為總(母)公司實現資本擴張提供保障。國際貨運代理的業務范圍十分廣闊,專業化服務的內容就是要求貨代企業以培育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的,在空運、整箱、拼箱、租船、集港疏運、倉儲分撥、物流配送等業務上選擇其中的一、兩項作為主業,在市場開發、企業戰略、人才選用、管理規范等資源配置方面採用密集性的營銷策略,穩扎穩打,滾動發展,最終成為市場領導者(market leader),達到制勝的戰略意圖。目前,我國相當一批中小貨代企業貨源、資金、人才等資源有限,瞄準專業化發展目標,這是他們迎接挑戰,參與市場競爭激烈的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