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個人理財業務最早在哪裡興起,又在哪裡成熟
個人理財的興起,最早起源於中國秦朝,秦始皇統一貨幣後,貨幣市場擴大,內貨幣流動性加大,容市場對貨幣的需求增加。這時候就有部分擁有閑置貨幣的家族將資金出借,以獲取約定額度的利息,這應該就是個人理財的起源了。
個人理財的成熟,這個時期不好判斷。單純從財富增值方面講的話,個人理財成熟於漢朝中期,各大士族將家族資產分散在各個不懂行業及區域,確保風險分散及資源合理搭配。
但是如果從個人理財的全面性來講的話,個人理財成熟與18世紀末期,因為18世紀末期,保險行業在歐洲開始興起,開成為個人理財資產配置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個人理財最早在哪星期並首先成熟的
你的問題應該是「個人理財最早在哪興起並首先成熟的」吧?
個人理財的興起,最早起源於中國秦朝,秦始皇統一貨幣後,貨幣市場擴大,貨幣流動性加大,市場對貨幣的需求增加。這時候就有部分擁有閑置貨幣的家族將資金出借,以獲取約定額度的利息,這應該就是個人理財的起源了。
個人理財的成熟,這個時期不好判斷。單純從財富增值方面講的話,個人理財成熟於漢朝中期,各大士族將家族資產分散在各個不懂行業及區域,確保風險分散及資源合理搭配。
但是如果從個人理財的全面性來講的話,個人理財成熟與18世紀末期,因為18世紀末期,保險行業在歐洲開始興起,開成為個人理財資產配置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作用
3. 中國最早的理財產品
貸款,最早的理財產品就是將錢借給別人,別人到期還或者給一定的利息。
4. 債券是老百姓最早的理財工具嗎
我認為是的,我的記憶中那時的老百姓都是購買國家的債券,群眾又叫國庫券。
5. 最早的個人理財業務網站
投資理財收益還是比較好的,這個具體還是看你選擇怎樣的平台什麼樣的產品,才知道收益怎樣,樂助貸就是一個投資理財的平台,裡面有很多的靈活產品,我們可以購買這些產品獲得收益,收益按月返還,比穩健,而且比銀行的
利息率
還要高一些,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
6. 中國郵儲銀行最早的理財產品從什麼時候發行的
2007年開始
7. 各個銀行哪一年開始賣理財
你要問最早賣理財應該是上世紀80年代,你要問網路金融應該是2012年底,如果你想理財上網最方便了。
8. 世界上「金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誰是最早給金融定義的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 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內利息的放款業務。容
最早給金融下定義的是:法約爾。金融理論:在經濟學中的歷史相當之短。
9. 理財的由來
「理財」一詞,最早見諸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報端。隨著中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
10. 關於國內個人理財的起源
各種理財手段是各有優劣,各有長短,沒法評出數優孰劣,看從什麼角度來考慮了,也看自身各方面條件,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
請欣賞:《個人投資理財八大熱點》
今年以來,隨著國家一系列財經政策的逐步實施到位,為投資理財市場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明年個人投資理財可謂熱點眾多,歸納起來主要在八個方面:
炒金:正在步入黃金時期
自從中國銀行在上海推出專門針對個人投資者的「黃金寶」業務之後,炒金一直是個人理財市場的熱點,備受投資者們的關注和青睞。特別是近兩年,國際黃金價格持續上漲。可以預見,隨著國內黃金投資領域的逐步開放,未來黃金需求的增長潛力是巨大的。特別是在2004年以後,國內黃金飾品的標價方式將逐漸由價費合一改為價費分離,黃金飾品5%的消費稅也有望取消,這些都將大大地推動黃金投資量的提升,炒金業務也必將成為個人理財領域的一大亮點,真正步入投資理財的黃金時期。
基金:無限風光依然獨好
自1997年首批封閉式基金成功發行至今,基金一直備受國內個人投資者的推崇,去年基金已經明顯超過存款,成為投資理財眾多看點中的重中之重。據有關資料,今年國內基金凈值已近2000億元,佔到A股股票流通水平的10%以上。據調查,明年許多投資者們依然十分看好基金的收益穩定、風險較小等優勢和特點,希望能夠通過基金的投資以獲得理想的收益。
炒股:機會與風險並存
有專家分析,2005年國內股票市場資金供給量有可能達到1500億元以上,資金供求形勢相對樂觀,這對於資金推動型的中國股市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再加上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計算、融資額等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加強了對股市的調控,這將給投資者帶來贏利的機會。但不管怎麼樣,股市的最大特點就是不確定性,機會與風險是並存的。因此,投資者應繼續保持謹慎態度,看準時機再進行投資。
國債:投資選擇空間越來越大
專家預計,2005年將是國債市場的創新之年,不僅增加了國債品種,使廣大投資者能有更多的選擇。對國債發行方式也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改革,進一步提高了國債發行的市場化水平,以盡量減少非市場化因素的干擾。另外,國債的二級市場也將成為明年的發展重點。由此可見,國債的這一系列創新之舉,必將為投資者們帶來更多的投資選擇和更大的獲利空間。
儲蓄:老歌能否唱出新調
多年來,儲蓄作為一種傳統的理財方式,早已根深蒂固於人們的思想觀念之中。一項調查表明,大多數居民目前仍然將儲蓄作為理財的首選。有專家分析,今年,一方面因為外資流入中國勢頭仍較旺盛,我國基礎貨幣供應量增加;另一方面政府為了適度控制物價指數和通貨膨脹率的上升,採取提升利率手段,再加上利率的浮動區間進一步擴大。利率的上升,必將刺激儲蓄額的增加,儲蓄這一傳統理財方式有望在明年能成為新的理財熱點。
債券:再度火爆正成定局
近年來,債券市場的火爆令人始料不及。種種跡象表明,2005年企業債券發行仍有提速的可能,企業可轉換債券、浮息債券、銀行次級債券等都將可能成為人們很好的投資品種。再加上銀監會將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附屬資本,以增補商業銀行的資本構成,使銀行發債呼之欲出,將為債券市場的再度火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外匯:投資獲利機會大增
近年來美元匯率的持續下降,使越來越多的人們通過個人外匯買賣,獲得了不菲的收益,也使匯市一度異常火爆。各種外匯理財品種也相繼推出,如商業銀行的匯市通、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的外匯寶、建設銀行的速匯通等,供投資者選擇。明年,我國政府將會繼續堅持人民幣穩定的原則,採取人民幣與外匯掛鉤以及加大企業的外匯自主權等措施,以促進匯市的健康發展。因此,有關專家分析,明年在匯市上投資獲利的空間將會更大,機會也會更多。
保險:收益類險種將成投資熱點+
與年來不溫不火的保險市場相比,收益類險種一經推出,便備受人們追捧。收益類險種一般品種較多,它不僅具備保險最基本的保障功能,而且能夠給投資者帶來不菲的收益,可謂保障與投資雙贏。因此,購買收益類險種有望成為明年個人的一個新的投資理財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