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三部門經濟中(單位億元),C =100+0.9Yd,Yd為可支配收入,投資I=300,政府購買G=100,政府購買G=100,
由 Y=C+I+G=100+0.9×(1-0.2)Y+300+100,解得均衡國民收入Y=1786,投資乘數=1/[1-0.9×0.8]=3.57 政府購買乘數=3.57 凈稅收乘數=-0.9/[1-0.9×0.8]=-3.21。
Y=1786+100×3.57=2143。
Y=1786+140×3.57=2286。
(1)聚恆理財擴展閱讀:
三部門經濟的總供給中,除了居民戶供給的各種生產要素之外,還有政府的供給。
政府的供給是指政府i為整個社會生產提供了國防、立法、基礎設施等「公共物品」。政府由於提供了公共物品而得到相應的收入——稅收。所以可以用政府稅收代表政府的供給。
這樣:總供給=消費+儲蓄+稅收(或者:總收入=消費+儲蓄+政府稅收)。
如果以T代表政府稅收,則 可以把上式寫為:AS=C+S+T。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部門經濟
B. 串通均衡/先行者利益均衡的概念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在寡頭壟斷那一章節里有具體分析
串通均衡好像我沒見過,可能指的是古諾模型吧,簡單說在能夠詳細知道寡頭雙方知道對方反應程度的假設下,存在一個最終的均衡生產點。
先行者利益均衡指的是斯塔克伯格模型,即通過先宣布產量,來達到控制理性對方的產量,形成最後的優勢。原文是很長的一段,具體請參考書本。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C. 添富均衡
在決定贖回基金時不應只參考浮動盈虧。基金過去發生的投資盈利或虧損完全不影響基金將來的表現。很多浮盈豐厚的基金大多是購買時間比較早的,在之前的上漲中累積了較大收益;而出現虧損的基金大多是近期才購買的。因此浮虧和浮盈不能代表基金的投資能力高低。在已經決定了基本策略的前提下,決定基金組合是否需要調整的理由,不是組合已經發生了多少虧損,而是對組合中基金風格、特點和未來預期的深入分析。
現在股市動盪,如果你並不急著用錢,建議還是長期持有,畢竟基金投資是一項長期的投資理財活動。投資的本質實際上是對市場中那些中長期的戰略投資品種的布局把握,藉助專業優勢,挖掘優質上市公司,堅定、持久、持續地跟蹤,並根據行業或者公司實際情況的變化,對所持有的證券品種進行調整優化,這樣才能實現比較穩健的投資業績,不會產生太大的波動。
頻繁地買入賣出基金,即使是一個專業投資者,也難以成功把握住每一個波段,更不要說普通的個人投資者,要通過波段操作在中長期都能實現好業績是非常困難的。而且這樣做不僅要付出不低的申購贖回費,還有可能踏空行情而錯失基金業績大幅上漲的機會。
在此給你提出兩點建議,相信不會顯得多餘:
1、當你由於客觀需要准備贖現時,當時的市場價格已開始向下,你的贖回價未動是你最滿意的。加上由於大部分的基金不象股票那樣容易套現,贖回的手續辦好後,直至你拿到現金可能仍需要一段時間。基於上述原因,投資者如果能預計自己需要現金的日期時,最好提前一個月便開始考慮贖回計劃。
2、除以上的個人因素外,市場的變化亦是構成基金贖回的原因之一。由於基金是一種長線的投資工具,不太適宜作短線投機。假若市場發生短期的波動或調整,市場的長期走勢並沒有改變的話,你大可不必急於兌現手中的基金。因為扣除掉贖回費用後,你未必有機會以有利的價格買回。但如果有其他更好的投資機會,你也不妨果斷一點,賣出所持的基金,除了市場走勢促使你"換馬"外,即使有同類基金的表現比你手中的基金要好,也可考慮"換馬"。因為從長遠來說,每年增長高出2%,10年就會有接近22%的差別。
D. 匯添富均衡基金凈值2007年買的,不知現在是多少
你如果是07年10月買的到現在27日收益率是負的百分之28.47,我那時候也買過,不過不是匯添富的是博時基金公司的,跟你同樣悲慘啊!!努力學習吧,理財道路很曲折。
E. 匯添富均衡持倉都有哪些重倉股份
1、匯添富社會責任基金重倉股份可以參考天天基金的該基金的基金持股的情況:http://fund.eastmoney.com/f10/ccbd_470028.html基金為混合型基金,屬於證券投資基金中的中等風險品種,其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水平低於股票型基金,高於債券型基金和貨幣...
F. 怎樣理解在企業生產中長期的均衡比短期更有效率、更能節約成本
企業自其成立之時開始,在整個發展過程中,為了生產產品,必須不斷投入各種生產要素,從而形成一定的生產經營規模。就施工企業而言,為承攬及完成某些項目所投入生產要素的總和就構成了本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對於以利潤最大化作為重要理財目標的施工企業來說,如何謀求達到最佳經營規模,從而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最佳經營規模的確定
企業經營的規模效益是指因經營規模變動所引起的成本或收益的變動,可用平均收益率或平均成本的變動來表示。在現代經濟學的生產理論中,規模效益有三種情況,即規模效益遞增、遞減、不變三種。所謂最佳生產經營規模,就是邊際收益率為零分界點的經營規模,在此狀態下,企業平均成本最低,收益最大。
(一)確定最佳生產經營規模應考慮的因素
企業最佳生產經營規模的形成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要素的均衡性。生產經營規模的改變涉及的不僅僅是資金的投入或收回問題,而是所有各項生產要素的增加與減少問題。要保證生產經營的正常有序進行,投入的各項生產要素必須均衡,即各生產要素之間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由於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企業對一些生產要素的需求並不能得到完全滿足,比如人力資源,受制於政治、社會原因而不能隨意增減,當承攬到某工程項目時,可能會因為有關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的缺乏而使該項目難以實現最佳效益。
2.市場變化。與其他行業的企業相比,施工企業的產品具有特殊性,即先有買主,再有產品,只有承攬到足夠的施工任務,即找到產品的買主,才能開始生產,從而使各項生產要素不被閑置。我國建築市場的規模具有周期性變化的特徵,而施工任務的承攬在很大程度上受這種周期性的影響。在建築市場擴張的情況下,由於施工任務的易獲得性,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張也就成為必然之舉;而在建築市場萎縮的情況下,由於施工任務的不足,則必然導致生產經營規模的縮減。
3.科學技術和管理的現實水平。規模效益的遞增需要有和經營規模擴張相適應的科研水平、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實現,施工任務承攬到手後,如果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完成該項目的科研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則必然難以實現規模效益的遞增,這是企業在決策時應該考慮到的重要因素。
4.社會政治條件。這主要包括國際關系、國內政治局勢等。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政局的平穩,必然有利於施工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反之,則可能導致施工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萎縮。
(二)確定最佳生產經營規模的方法
如上所述,當企業達到最佳生產經營規模時,平均成本最低,因此,可通過對企業平均成本曲線的研究來確定最佳生產經營規模。從短期來看,企業的成本按習性可以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其曲線如圖中SAC,短期邊際成本曲線如圖中SMC所示,當兩條曲線相交於N點時,短期平均成本達到最低水平,此時企業收益最大。
但由於短期平均成本處於頻繁的變動之中,因此,從確定最佳經營規模的角度考慮,應重點分析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從長期來看,公司的所有成本都是變動的,即所有成本都是變動成本,但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可以根據一系列短期平均成本曲線來確定。企業各個時期都要從平均成本最低這一點出發來確定經營規模,因此,將短期成本曲線SAC1、SAC2、SAC3……的最低點連接起來就是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短期平均成本曲線是無數的,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包絡線是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如圖中LAC所示。當長期平均成本曲線與長期邊際成本曲線LMC相交於N點時,長期平均成本最低,此時達到了最佳經營規模。
對施工企業而言,考慮到工程項目類型差異的復雜性及由此造成的實物工程量難以統一,N點的業務量無法用實物量表示,只能用營業收入(包括工程結算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來表示,具體的長期平均成本及長期邊際成本數據可根據企業有關財務會計資料及相關的分析預測得到。以上僅僅是從理論意義上所作的分析,在具體應用時還應考慮上文中提到的有關因素,綜合平衡各方面的影響,才能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G. 為什麼收支平衡很重要
俗話說,花錢容易,賺錢難。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理智的做法應該是在爭取提高收入的前提下,盡量做到收支平衡,否則就可能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生活中我們是不是常有這樣的體驗:費了好長時間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轉眼工夫就花費一空。於是我們常常感嘆:「錢太不經用了」、「錢太不值錢了」。而要扭轉這種情況,我們只有注重收支平衡,才不會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等到個人「經濟危機」到來時才不會徒發感慨。
然而均衡看起來很簡單,可做起來卻很難。均衡可以說是一門藝術,一門妥善處理某些關系的藝術。比如說人和人的關系,錢和人的關 系等等,尤其是在理財中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把均衡理解成一種靜態,一種確定。從生活中的經驗我們也能發現:只有當事情處於不變的狀態時,人們才有機會觀察、認識它們。如果事情一直不停地發展,變化無常,要認識它們是困難的。
其次,均衡還要求事物即使是變化的,那些變化也需要是緩慢地、一點一點發生的。現代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奠基人馬歇爾有一句名言:自然不能飛躍。所謂的「不能飛躍」暗指變化比較慢。從哲學的角度來講,事物在變化時由於受著不同力量的影響,而這些力量剛好又在方向上具有不一致性,因此各種力量之間可能就出現了抵消,因此事物的變化常常是緩慢的,而非突然的。
這就好比你熟悉的一個人,如果他每天變化的節奏過於頻繁,今天和昨天的樣子差距太大,過不了兩天你就會認不出他來。均衡亦是如此,它也是一點一點達到的,屬於邊際考慮的結果。在經濟學上說起來,人們把邊際好處叫邊際收益,把邊際壞處叫邊際成本。而均衡就是人們不斷比較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的結果。
這樣說還是抽象,我們具體來看個事例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均衡在經濟學上的含義了。以下是一個三口之家在理財方面的均衡理財的指導策略。
王女士,今年35歲,某公司管理人員;其丈夫李先生是某大學的大學教師,他們有一個3歲的女兒。家庭年均收入10.02萬元(年終獎約3萬元)。
這一家人目前有一套120平方米的按揭房,貸款10.5萬元(貸款年限10年),每月只需要支付1130元,已經支付了5年。另外,該家庭還有學校分配的住房一套,約50平方米,現在家人不住該房,向外出租,年租金約1萬元。到目前為止,這家人的存款只有4萬元,均為活期。平時家庭開支屬於一般水平(含房屋按揭):4500元。
就他們這家人目前的情況看來,他們期望中的理財目標為:1.盡可 能較大幅度改變家庭現金及存款的數額。2.有效進行部分嘗試性投資理財。3.為女兒購買教育金和意外傷害及住院醫療保險。4.准備3年後換房。
下面我們對王女士一家進行財務分析:
首先,從上面的表述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王女士的家庭經濟狀況還是良好的,也能夠承受一定的風險,因為王女士的先生有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但是憑他們的條件目前還只能選擇風險比較小、相對穩定、收益水平比較好的短期投資品種進行投資。
從案例中可知,王女士家的資產流動性比率比較高。因此,像王女士這種收入穩定的家庭,他們家流動性資產總額保證3個月開支即可。
這樣既可以確保資金的靈活性,又可以提高投資報酬率。而一旦生活中出現急需用錢的狀況,也不會著急上火,可以從容地應對。
目前王女士的家庭資產中,流動性資產和流通性投資總額為4萬元,加上年終獎3萬元和存款4萬元,全部資金為11萬元。應用經濟學的知識,王女士一家就可以根據以下幾點來調節家庭理財投資,從而達到家庭各方面的平衡。
1.王女士該調整家庭的存款數額。目前,她家庭的活期存款數額為4萬元,其實,從經濟學角度來思考,他們沒有必要留出如此多的靈活性資金。因此,王女士一家完全可以把存款調整為2萬元作緊急預備金。
2.上面調整之後富餘出來的2萬元可用於嘗試性的投資理財。考慮到王女士對理財知識不熟悉,所以剛開始她可以選擇投資基金或在專家的指導下投資基金。這是因為基金在保證靈活性的同時,收益性也高於活期存款,資金的安全性也比較高。等王女士在對投資產品都有所熟悉後,便可以進行有較大風險的投資。
3.為了達到家庭預期的目標,王女士可以每年用5800元為女兒購買教育金和意外傷害及住院醫療保險。然後,每年用4800元繳費15年,為 女兒購買「未來之星少兒險」。這樣,在女兒15歲的時候她可領到每年5000元(現時3500元)的高中教育金,18歲時便可領到每年1.5萬元(現時9400元)的大學教育金,25歲時可領到4萬元(現時2萬元)創業基金。最後,他們還可以用1000元為女兒購買意外傷害及住院醫療保險,保險金額為5萬元,這樣,各方面都得到了保障。
4.如果要達到家庭3年後換房的目標,那從現在開始每年就需要節約3.58萬元。
至此,我們看到王女士家庭的收支分配相對均衡了,應該說也是達到資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均衡是不是變得簡單了?其實均衡的本質是一種受力情況的均等,用個通俗的說法,就好比胸口碎大石,用錘子直接去錘人,一錘下去肯定鬧出人命,哪怕你功夫很好;但是要墊上一塊石頭,使得全身受力程度相等,這樣就沒有太大問題了。家庭理財也是這樣,如果一個家庭不重視資金分配合理化,高收入的家庭,也難免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甚至導致「金融危機」。
由此來看,在投資理財方面,收支均衡很重要,只有合理地利用現有資源,保持各種收支均衡,才可以實現在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
H. 什麼樣的理財叫做平衡理財
在互聯網理財中,能夠打破原有平衡的原因只有兩個,外因和內因。
外因包括宏觀經濟回增長答或衰退、金融市場的上漲或下跌、理財品種的上市或下架等;內因包括你個人的年齡增長、風險偏好變化、理財認知升級、收入變化、家庭內部的突發狀況(如離婚)等。均衡之下求平衡是需要找到重點,這個重點是怎麼看呢?一方面取決於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做成某件事的慾望大小,另一方面也取決於你的實際財務狀況,在經過雙方面的考慮後,最終得到的結果就是整體的均衡,無法保障整體的平衡,但是這種均衡也詮釋了整個過程中的平衡所在。
I. 公募基金首例!匯安均衡因凈值大跌向持有人道歉,是否被持有人所接受
我覺得只要是成熟的投資人都會接受這樣的道歉,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公募基金本來就是有風險的,基金投資的本質其實是股票投資,對於這樣的一個投資行為,有虧有賺都是非常正常的,不能因為自己短期的虧損就去指責所謂的基金管理,我覺得這樣的行為非常幼稚。
有人在投資基金的過程中並沒有明顯的投資邏輯,同時也不知道投資意味著什麼,在我個人看來,我覺得這些人都不是成熟的投資人,因為他們投資基金只會妄想通過基金來賺錢,但是卻不能接受基金虧錢的事實,這樣的投資人其實並沒有什麼好的投資心態,他們應該去鍛煉自己的投資能力,而不是去隨意指責基金的虧損。
這個新聞是怎麼回事?
這個新聞講的是關於基金的一個消息,我們都知道基金的虧損本來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匯安基金竟然會因為基金的虧損向投資者道歉,這也是公募基金的首次案例。在這個事情出來以後,可能小夥伴都在網上熱議基金的投資問題,很多人覺得不能因為基金的短期虧損就去指責基金的管理問題。
J. 比較消費者均衡和生產者均衡的異同
消費者均衡:它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在既定收入條件下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消費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種商品價格的限制下選購一定數量的各種商品,以達到最滿意的程度,稱為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均衡是消費者使為理論的核心。
它是消費者的效益 達到最大化並維持不變的狀況表現,消費者此刻處於一種均衡情況。
生產者均衡:當某生產者在給定的成本約束下,產出量達到最大時,該生產者就處於均衡狀態。另一種說法是,給定總成本,當達到最高的等產量曲線時,生產者就處於均衡狀態,此時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線相切。總之, 生產者達到最優的經營狀態,生產要素組合達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