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和寧波這兩座城市,到底是什麼關系
上海和寧波這兩座城市,到底是什麼關系?
我感覺上海和寧波這兩座城市他們的發展方式是有差別,但是他們在經濟上來說都是非常發達的。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再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積極討論。
② 誰能幫我介紹一下豐田汽車公司的歷史
1867年 豐田佐吉誕生
1924年 豐田佐吉發明「不停止自動換梭豐田自動織機(G型)」
1929年 將自動織機的專利轉讓給英國公司
1930年 豐田喜一郎開始研究開發小型汽油發動機
1933年 在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內設立汽車部
1936年 豐田AA型轎車問世
1937年 豐田汽車工業公司誕生(資本金1,200萬日元)
1938年 舉母工廠(現在的總公司工廠)建成投產
1950年 經營危機(勞資爭議以及精減員工)成立豐田汽車銷售公司
1951年 開始推行「動腦筋,提方案」制度
1957年 首次向美國出口豐田轎車
設立美國豐田汽車銷售公司
1959年 元町工廠建成投產
1962年 簽訂《勞資宣言》
1965年 榮獲Deming獎
1966年 COROLLA花冠車問世 開始與日野汽車工業公司進行業務合作
1967年 開始與大發工業公司進行業務合作
1972年 日本國內累計汽車產量達到1,000萬輛
豐田邀請中國汽車工業代表團訪日
1974年 成立豐田財團
1975年 參與住宅建設事業
1982年 豐田汽車工業公司與豐田汽車銷售公司合並為豐田汽車公司
1984年 與美國通用的合資公司NUMMI在美國建成投產
1988年 位於美國肯塔基州的獨資生產廠家TMMK建成投產
1990年 COROLLA花冠車累計產量達到1,500萬輛
1992年 位於英國的獨資生產廠家TMUK建成投產
1997年 PRIUS普銳斯(混合動力汽車)投產上市
1998年 位於美國印第安納州的獨資生產廠家TMMI和
西維吉尼亞州的獨資生產廠家TMMWV建成投產
1999年 在紐約和倫敦證券市場分別上市
日本國內累計汽車產量達到1億輛
2000年 四川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建成投產(現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2001年 位於法國的獨資生產廠家TMMF建成投產
2002年 F1參戰
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就全面合作達成協議
豐田在中國首款轎車VIOS威馳下線
2004年 廣州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 LEXUS雷克薩斯品牌在中國第一家經銷店開業
全新CROWN皇冠轎車實現中國製造
廣州豐田發動機有限公司AZ發動機整機下線出口
第一款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混合動力車PRIUS普銳斯下線
2006年 廣州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國產CAMRY凱美瑞轎車下線
LEXUS雷克薩斯品牌三款重量級車型ES350、IS300、LS460登陸中國
③ 小島嶼國家問題
升溫控制在2度,小島嶼國家不答應
從哥本哈根到墨西哥坎昆再到南非德班,歷次氣候會議上,小島嶼國家都在強調「全球升溫必須控制在1.5攝氏度」,而不是其他國家所認可的2攝氏度。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提議,如果會議不能達成一份更強硬的新協議,大會應該暫停所有談判。主要目標是到2050年將氣溫上升的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這一目標比京都議定書的2攝氏度的目標更加強硬。
但最終出台的《哥本哈根協議》則沒有考慮小島嶼國家的呼聲,其主要目標是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中期目標設定為將工業化以來溫度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將在2016年考慮重新審查是否有必要將升溫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內。2016再談升溫幅度,對於小島嶼國家來說,恐怕是為時已晚。
氣候問題由來已久,但小國總是最大受害者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種種氣候變化的始作俑者並非小島嶼國家,世界銀行發布的《2010年世界發展報告:發展與氣候變化》稱,1/6的高收入國家排放了2/3的溫室氣體,但發展中國家不得不承受因氣候變化引起的損失的75%~80%。
聯合國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高級代表曾指出,氣候變化給小島嶼國家帶來了種種災難性的後果:乾旱和洪水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增加;基礎設施損壞;土地損失、土地鹽化,危及農業和食物保障;包括珊瑚、紅樹林、海草、近海魚類等沿海財富的損失;細菌傳播疾病和水傳疾病增加;旅遊業受到影響等。
別的國家在討論溫度和錢,它們討論的是生死
除此之外,對小島嶼國家來說,未來升溫2度意味著「國破家亡」。坎昆會議上,世界小島國聯盟副主席利馬稱:「我們不想被遺忘,不想成為21世紀的犧牲品。」因而43個來自於加勒比海沿岸、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國家組成了上述小島嶼國家聯盟,英語叫做「AOSIS」,乍一看,會被當成國際求救信號「SOS」。
在科學家眼裡,吐瓦魯是可能最先沒入海面的國家。有數據顯示,在20世紀的最後十年裡,上升的海平面已經使吐瓦魯失去了1%的領土。2001年11月,政府宣布應對海平面上升努力失敗,吐瓦魯人將放棄自己的家園。幾天以後,美國華盛頓地球政策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對吐瓦魯的前途表達了相同的絕望,並建議吐瓦魯人另覓國土。可以說,別國吵架,目的在於自己能少花幾億美元;而小島嶼國家所奔走的,卻是自己的「命」。
非政府組織嘲弄和揶揄發達國家的徵友啟事刊登在坎昆會議期間的小報上:「喜好:美食、電影、動漫書、機器人和工業行業;憎惡:承諾、合作、執行、科學和減排目標。」。
孟加拉國有2000萬人正受海平面上升和季風洪澇的影響。
如何應對危機,小國們總是捉襟見肘 Think Again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的錢,他們掏不出
氣候變化常常給小島嶼國家帶來不期而遇的傷害,2004年,颶風「伊萬」橫掃格瑞那達。該國90%的基礎設施和房屋被毀,經濟損失高達8億美元,相當於其GDP的兩倍。但這個島國一直被認為是是處於颶風帶以外的。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龐大的資金,小島嶼國家顯然無力承受。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發展中國家目前每年的氣候融資為100億美元,當前用於適應和減排的資金還不到2030年年需資金的5%。
另外,各種新能源技術的開發利用,同樣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到2013年為止,歐盟計劃投資1050億歐元用於綠色經濟;美國能源部最近投資31億美元用於碳捕獲及封存技術研發。小島嶼國家無力開發,更無法支付高昂的專利轉讓費用。
國際談判中往往淪為局外人,沒有話語權
國際氣候談判始終由三種力量主導:歐盟、以美國為首的傘形集團、「77國集團+中國」。歐盟依然想發揮領頭羊作用,美國試圖樹立其在氣候變化問題中的霸主地位,以基礎四國(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為主的新興經濟體在談判中的作用逐步凸顯,使歐盟等發達國家感到恐慌。
但小島嶼國家聯盟共有39個成員國(還有作為觀察員的4個屬地,兩個小島嶼),這些國家地理面積總和約為77萬平方公里,人口共4000多萬。島國的國際影響遠遠不及主要排放國,在氣候談判中的聲音最小。最終,它們的脆弱被忽視,聲音被掩蓋。一切努力,只能「為他人作嫁衣裳」。
向別國進行移民,難度又太大
要是島嶼真被海水淹沒,移民似乎是小島嶼國家得以「保命」的唯一選擇。對大部分窮國來說,移民問題更是無比棘手,前文所提到的島國吐瓦魯,已經開始了「氣候難民」的轉移工作。但大規模移民始終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牽扯到兩個國家的生活水平、人口壓力等敏感問題。所以,盧瓦圖的近鄰——地廣人稀、經濟發達的澳大利亞並不願意接受。
對於政治難民,所有國家都要視相關情況給予庇護,這在1951年的全球難民條約中早有規定。雖然如此,對於氣候變化過程中產生的氣候難民,尚無任何國際法律條款為他們「兜底」。馬紹爾群島前美國託管領土的居民可以自由出入美國工作或學習,但是他們要獲得永居權,則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對於人民來說,那小小的島嶼才是真正的故鄉,移民到更發達的國家,勢必面臨文化碰撞的新困境。
島國吐瓦魯面積不超過2平方公里。侵襲島上最大的巨浪是3.2米,而吐瓦魯海拔最高的地點只有4.5米。持續上升的氣溫和海平面威脅著吐瓦魯,使這個國家面臨被遺棄的困境。
氣候變暖引發生存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欲舉國搬遷。
它們也在為命運奔走,但收效甚微 Think Again 新能源技術已經付諸實踐,但不足以自救
雖然無力購買其他國家的能源技術,但並不代表小島嶼國家已經放棄了相關努力。小島嶼國家聯盟氣候談判科學顧問賓格就認為,並非只有石油才是經濟發展的鑰匙。各國已經開始研究廉價高校的新能源開發模式,OTEC(海洋溫差能量轉化)正是其中之一。該技術的原理十分簡單,將海洋深處寒冷的海水抽到溫暖的海面,形成熱機作用,生成能量。這個原理和冰箱非常相似。但顯而易見的是,這種「窮國科技」始終與世界先進水平想去甚遠,只能滿足島嶼國家很少一部分的能源需求,而對於如何遏制國土被淹等關鍵問題,小島嶼國家的辦法並不多。
國際援助力度不大,小島國舉步維艱
就連賓格也承認,解決島嶼國家的一系列問題,技術只能起到輔助作用,關鍵還在於他國對這些國家的援助。賓格在采訪中提到,小島嶼國家想向中國政府申請建一個種子基金,啟動資金大概在5000萬到1億美元之間(中方還沒有答應,所以這只是我們的策劃)。用這筆錢,小島嶼國家可以引進中國的一些技術。這項基金可為提供硬體的中國中小型企業支付工資。
一直以來,小島嶼國家的國際求助活動開展的並不順利,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數字,小島國的外援在1990年達到其國民總收入約2.6%,但到了2002年,這個數字卻下降到了1%。因此,在多次氣候大會上,小島嶼國家所提出的要求很多都與資金、技術援助有關,可以說,小島國已經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生死問題只能看他國臉色行事了。
他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政治博弈
雖然小島嶼國家擁有為數不多的話語權,但它們始終沒有放棄為命運一搏的努力。哥本哈根會議上,吐瓦魯的提議遇到了印度、南非等國家的反對,吐瓦魯要求暫時休會,將談判往後延遲。當天下午復會後,吐瓦魯代表眼見其提議可能無果而終,遂退出會場表示抗議。這種島國向大國公然開炮的事情並不新鮮,因此每每到了投票決議階段,小島國聯盟經常反對大會決議,以「不同意我們的建議,我們就反對到底」的姿態來「對抗全世界」。
談判不行,小島嶼國家准備劍走偏鋒,德西瑪•威廉斯是小島國聯盟的主席,他說:「如果所有金融和外交手段都無濟於事的話,我認為一些國家會開始尋求法律的手段。」但在可能的法律途徑中,其中包括向國際法庭和權威組織提起訴訟,要求獲得賠償。但法律流程漫長、耗資巨大,多少小國耗得起呢?故此,好好安排可以在島上「揮霍」的時光,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2
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發達國家長期歷史排放和當地目前高人均排放造成的,發達國家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發達國家應對全球變暖承擔更多的歷史和現實責任。
他說,有數據表明,從西方開始工業革命的1750年前後到1950年的兩個世紀里,人類通過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的總量中,發達國家佔了95%。從1950年到2000年一些發展中國家開始實現工業化的半個世紀里,發達國家的排放量仍佔到總排放量的77%。
這位專家表示,從人類歷史上看,發達國家在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過程中,無約束地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資料顯示,即便在今天,佔世界人口22%的發達國家仍消耗著世界上70%以上的能源,排放著50%以上的溫室氣體。多數發達國家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仍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從1950年到2002年,中國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只佔世界同期累計排放量的9.33%。1950年以前,中國排放的份額更少。按國際能源機構統計,2004年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國是3.65噸,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87%,為OECD(經濟與發展合作組織)國家的33%。從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間的世界平均排位來說,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佔到第92位。因此,發達國家對氣候變化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
徐影說,目前國際社會對氣候變暖的主流觀點已經逐漸趨於一致,並形成一些基本共識,包括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氣候變暖對自然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已經產生了嚴重的後果;氣候變化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影響以外,與人類活動特別是使用化石燃料,像煤炭、石油,在使用化石燃料過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規模密切相關;氣候變暖無國界,是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而發達國家有責任和義務擔負更大的責任。
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出的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原則,發達國家應當承擔主要義務。專家認為,這裡面既包括發達國家再進一步減少排放,也包括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從而使發展中國家得以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保護森林植被和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同時,發展中國家也應根據自身具體情況採取措施,不斷提高能效,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促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④ 潮州與溫州
要回答這個問題,第一件事便是要好好地看一看中國地圖。在溫州、潮州以及台灣之間劃線,便成了一個三角形,這種一個極其有趣的三角形,或者說,這是一個戰略三角形。通過這一三角形,可以清楚地知道,如果台海發生戰爭或者台灣要反攻大陸的話,三角形中溫州和潮州連線的任何一個點,都是台灣攻擊的重點目標。在這條線上,還有兩個重點城市是廈門和福州。廈門到台灣的直線距離是最短的,按理說,危險性也最大。至於福州,則是台灣的火力射程之內最大的城市,也是惟一的省會城市,戰略意義比這條線上其他任何一個點都要重要得多。正因為廈門直線距離最近、福州的戰略意義顯要,這兩處均有重兵把守,要攻擊這兩點,難度將會大得多。與此相比,溫州和潮州,守備力量相對較弱。
正因為這一特殊的戰略地位,自1949年以來,這個三角形,便成為一個戰略防禦三角形,國家對這個三角形的防禦邊有戰略投入,卻鮮少有工商業投入。尤其像溫州和潮州這樣的城市,投入更相對於廈門或者福州要少。到底少多少?溫州籍作家白暉華先生在他的《其實你不懂溫州人》一書中說,同是浙江地級城市,寧波和溫州在行政級別上是相同的,但投入上卻是天淵之別,國家對寧波一年的投入,便相當於對溫州三十年的投入。
這種情形,就像父母對待不同的兒子,何以會如此厚此薄彼?根本症結就在溫州的戰略地位。自從國民黨逃往台灣之後,多次向大陸派遣特務或者發動不同程度的攻擊,溫州是攻擊點之一。因此,國家制定了一個「引狼入室、關門打狗」的方案,溫州、潮州這些地方,就是留著讓「狗」來鑽的「洞」。既然是「狗洞」,自然不能投入太多的錢來建設。
國家的投入少,當地的經濟發展自然遲緩,建國的前30年,溫州和潮州雖然均屬地級市,卻相對於全國其他地級市差得太遠。生活不用說,就業壓力在這兩個地方,顯然最為突出,就是一些領導人子女,也一樣無法順利就業。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只有惟一的路可走:自謀出路。在中國內地其他省份,直到今天,子女自謀出謀都無法被普通民眾所接受。但在潮州和溫州,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人們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除了自己改變自己,沒有任何人能夠幫他們。
潮州人對自己的地便位置有一個稱呼,叫國角省尾,顧名思議,他們認定自己地處國之角省之尾,屬於爹不疼娘不愛的角色,屬於天高皇帝遠之地。溫州人雖然不稱國角省尾,卻也是化外之民,其地理位置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文化或者政治,往往被那三面大山阻隔,成為世外桃源。溫州古稱為甌,甌是一種盛酒的器皿,周邊全都有陶瓷阻隔,只有一個口可以進出.這個甌,極其形象地說明了溫州人的歷史地位.
正因為偏僻,正因為與世隔絕,溫州和潮州有了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與陸地有一定的隔膜,卻與大海親近。他們自成一體卻又抱成團,有一種深入到文化之中的凝聚力。最典型的體現,在於他們的語言。溫州話和潮州話,彼此並不能互通,因此很難說屬於同一語系。然而,語言學家們研究之後,竟然得出了一個類似於石破天驚的結論,中國古漢語,竟然在溫州和和潮州話中,被完好地保存著。著名古漢語專家王力教授撰寫中國古代漢語教材時,主要依憑或者研究對象,便是潮州話。而王力教授之後,目前世界范圍內研究中國古漢語的頂級專家中最著名的有三人,其中一名是美籍華人,另外兩人,均為溫州籍,這兩位溫州籍古漢語專家研究古漢語的基礎,又恰恰是溫州話。
語言和營商之間,似乎並沒有必然聯系。以此作為溫州經濟近三十年來在中國經濟中的極度活躍的佐證,顯得牽強附會。筆者只是覺得,這一現象如果僅僅出現在溫州或者僅僅出現潮州,便可能是一種偶然。但是,同一現象,竟然出現在中國最為特殊的兩大商族之中,如果說是偶然,似乎很難令人信服。另一方面,若說這一定有聯系,筆者沒有如此之大的論證能力。在此,僅僅只是指出這一點,供有興趣者研究。
再將目光具化,看一看潮州人和溫州人的某些共通性,倒是一件更有意義的事。
幾乎整個中國的教育體系或者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時候,都習慣於從大處著眼,教育孩子要樹立遠大的理想,要有抱負,要有雄才大略。與此同時,卻又將另一些與此相距千里的行為潛移默化地輸送給了孩子,結果培養出來的孩子,一方面是好高鶩遠、好大喜功、不著邊際,卻又自私自利、貪小便宜。
與全國任何一個地方不同,溫州人和潮州人教育他們的子女,卻只是灌輸三大要點:勤勞、不自私和實用。溫州人將不自私擺在第一,潮州人則將勤勞擺在第一。
⑤ 葡萄牙是不是發達國家
根據現行標准,全球共有發達經濟體共33個,其中發達國家31個,包括葡萄牙在內。
葡萄牙是歐盟中等發達國家,工業基礎較薄弱;紡織、製鞋、釀酒、旅遊等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軟木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出口位居世界第一,因而有「軟木王國」之稱;為全球第11大製鞋出口國。
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經濟危機影響,經濟遭受重創,失業率走高,經濟復甦勢頭明顯回落。2010年初,希臘出現主權債務危機,葡萄牙主權債務形勢也急轉直下。2010年至2012年,國際評級機構先後多次下調葡主權信用評級。2011年3月,葡萄牙政 府第四期「穩定與增長計劃」遭議會否決,被迫辭職。受葡萄牙政 治危機影響,市場對其經濟前景悲觀。葡萄牙國債收益率不斷上升,其融資成本不斷提高。2011年4月7日,葡萄牙看守政府總理蘇格拉底正式向歐盟請求財政援助,葡萄牙成為繼希臘、愛爾蘭之後,第3個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歐盟國家。
⑥ 中國華皓這個公司怎麼樣聽說來青島開發樓盤了在哪
中國華皓前身是大型國企,後經資產變更重組,現為海外投資機構及洪客隆地產、中德置業共同控股。是一家橫跨中高端房地產投資開發、酒店投資運營管理、投融資控股的國際性集團公司。
集團官網顯示,2019年華皓來了青島之後,拿了兩塊地,全部都是在西海岸。一個項目在西海岸辛安板塊,命名為華皓錦域,體量挺大,48萬平方米,高層產品。老黃島中澤百貨、辛安中澤購物廣場、永旺黃島購物中心(長江中路店)、新城吾悅廣場四個城市展廳已全部開放。
另外一個項目在西海岸安子片區,叫華皓香奈公館,占據西海岸長江路領席位置,距地鐵1號線約300米,近鄰鳳凰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社區僅規劃 6 棟小高層,建面約 119-145 ㎡。泰成喜來登酒店和城市傳媒廣場的城市展廳已經開放了,可以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