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環保創業項目有哪些
環保項目分三個方面。
一、在環保產業方面:
1、發展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包括污水、垃圾處理,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土壤修復,監測設備等,重點攻克膜生物反應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藍藻治理和污泥無害化處理技術裝備等;
2、發展環保產品,包括環保材料、環保葯劑,重點研發和產業化示範膜材料、高性能防滲材料、脫硝催化劑、固廢處理固化劑和穩定劑、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替代產品等;
二、在節能產業方面:
1、發展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包括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監測技術和裝備,重點示範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基於吸收式換熱的新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等;
2、發展高效節能產品,包括家用和商用電器、照明產品、建材產品和汽車等,重點研發和示範具有自主智能財產權的新型節能汽車及配套系統,重點推廣能效等級為1、2級的高效節能產品;
三、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方面:
重點發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製造,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餐廚廢棄物、建築廢棄物、道路瀝青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解決共性關鍵技術的示範推廣。
地球環境的惡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環境保護日漸得到了各國的重視。由於環境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經濟發展、社會問題有著比較難協調的沖突,因此,對於環境保護概念的理解也日趨新穎和合理。
環境保護就是通過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措施,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不受污染和破壞;還要依據人類的意願,保護和改善環境,使它更好地適合於人類勞動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壞環境並危及人類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
Ⅱ 樂視一夜之間大垮台,壓垮樂視的最後一根稻草究竟是什麼
賈躍亭在樂視體育2016年融資,上市公司樂視為擔保。所以現在,作為唯一還在運營的公司,仲裁答辯人的全部責任都在樂視的壓力下,而樂視已經欠債。2016年,賈躍亭未能通過董事會決議或2016年樂威體育股東大會的決議,公司內部系統無法查詢相關交易的信息審批流程。現在一切都結束了。
畢竟現在樂視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非常大的公司了,如果說要做也得是重新開始。公司雖然是比以前強大了,但是經過這些年來的一些改革措施越弄感覺越差。反正如果想做的話也需要創新什麼的,不能再按原封不動的那樣搞。最後也是希望樂視能平安度過這次危機。
Ⅲ 秸桿發電國家有什麼政策
因焚燒秸稈產生的濃濃「狼煙」,曾引起人們對於秸稈利用的極大關注。把秸稈「吃干榨凈」,將可能的價值統統榨取出來——這就是專家定義的「秸稈全循環」,是目前看來產出效益最高的利用方式。11月20日本報經濟新聞版報道的東平縣秸稈制乙醇項目,可以視為一個「全循環」的樣本:在利用秸稈生產主要產品乙醇的過程中,對工藝綜合優化,提取功能糖、木糖等副產品,生產的殘渣又可以壓縮成木棒或是稍加處理製成有機肥。這樣綜合分攤成本,效益十分可觀。此外,東平縣在引進項目時還考慮到企業間的合作,計劃在這個企業旁邊規劃建設一個秸稈發電廠,用最後壓縮的木棒作原料。記者近日從省科技廳了解到,我省正在著手引導相關企業確立這樣的「全循環」思路,拉長產業鏈條,提升企業效益。據介紹,根據秸稈的結構特性,現有技術已經可以實現至少三個層次的利用:提取半纖維素制功能糖,提取纖維素制燃料乙醇,餘下木質素壓制固體燃料。過去曾有農民對記者說起焚燒秸稈的原因:「家裡不用它燒火,也不漚肥,沒什麼用,可不就燒了唄。」確實,隨著農村生活能源結構與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在許多農民看來,秸稈成了真正的農業廢棄物。盡管很多地方提倡將秸稈粉碎直接還田,但對於農民來說「雇機器又得花錢」,積極性並不高。因郊區燒秸稈產生濃煙影響城市環境和交通,在省會濟南,科技部門甚至將此列專項研究。在科技人員眼裡,焚燒秸稈不但對環境、交通等造成了影響,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據匡算,我省年產各種農作物秸稈總量達7000多萬噸,按目前公布的六成的利用率計算,每年還有近3000萬噸秸稈未經利用且多被一燒了之。在全國,每年糧食種植產生的6億多噸秸稈,大部分也沒有被有效利用。有關專家介紹,農業投入要素有約50%最終轉化為農作物秸稈。秸稈資源的浪費,實質上是耕地、水資源和農業投入的浪費。而在有秸稈加工利用企業附近的村落,農民一畝地的秸稈能再賣上百來塊錢,這樣的收益,和糧食的純收益差不多。傳統的秸稈利用方式,要數青貯和過腹還田、直接還田。前兩者需要產業基礎,要有高度發達的養殖業,後者需要新型農機的推廣。考慮到飼料行業的發達、秸稈運輸的不便、農民資金的不足,在現階段這種利用方式只適合少數有條件地區。也有一些地方發展秸稈沼氣、用秸稈培育食用菌、用秸稈加工建材等,最近還出現了將秸稈打碎壓製成「炭」作燃料的設備。近年來,秸稈發電得到很大關注。這一技術在北歐已得到較廣泛應用。我國去年開始也上馬了若干秸稈直燃發電項目。但由於農業種植特點和秸稈熱值低等特性,秸稈發電規模小、成本高。據專業人士透露,目前,秸稈發電有關的政策補貼很難落實到位,並網也存在困難,「沒有國家的扶持,秸稈發電肯定搞不起來。」 有專家認為,我國大量寶貴的秸稈資源沉睡、廢棄和流失,已經利用的也處於粗放的低水平利用。將秸稈直接燃燒並非一種經濟的利用方式,而為滋養土地進行的秸稈還田,也有更具效益的其它手段可以代替。但實現秸稈「全循環」,既需要企業拓寬思路,更需要政府積極引導、布局、扶持。尤其秸稈全循環多涉及一些全新的技術,沒有前例可以借鑒,目前的環評分類可能無法囊括,立項非常耗時,這又直接影響到企業融資貸款,阻礙了技術產業化的進程。
Ⅳ 山西金石新能源有限公司怎麼樣
山西金石新能源有限公司是2017-12-1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孟封鎮楊房村楊房北路5號。
山西金石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40121MA0JUWP98Y,企業法人崔金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山西金石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生物質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充電樁項目的建設管理,售電服務,區域供暖服務,電力設備、普通機械設備、農機設備、機電設備、電器設備、電氣設備的銷售、安裝與租賃,以自有資金對企業項目進行投資(不得從事融資性擔保業務、不含金融業務、不得吸儲、不得集資、不得理財)。(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山西金石新能源有限公司對外投資2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山西金石新能源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收到簡訊提示我貸款入賬6W多。但是我沒貸款啊,更沒聽說過這個稻草人貸款軟體。
這個消息意思是你在稻草人貸款公司有額度六萬多,但並不是說你已經貸款了。這些小貸公司利息都很高,盡量不要去借錢。
Ⅵ 扶貧貸款政策的四有四無條件是什麼
「四有」即有完備的環衛設施、完善的環衛機構、精乾的環衛隊伍、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四無」即無積存垃圾、無畜禽糞便、無雜草秸稈堆、無私搭亂建
辦理扶貧貸款的條件是什麼?
1、年齡在18歲到60歲之間,有固定住所,具有完全民事能力;
2、持有效身份證件,具有還款能力,並且無不良信記錄;
3、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
4、有貸款意願和自主發展能力;
5、能夠帶動缺乏致富能力的貧困農戶(必須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的致富能人、農村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6、貸款人需與貧困戶、村委會、鎮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共同簽訂增收脫貧帶動協議,使用貧困農戶的貸款額度,並作為承貸主體,承擔貸款全部償還責任;
7、貸款人是企業法人的,其法定代表人除具備前1至4款條件外,企業法人必須有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生產經營許可證等合法有效證件。
Ⅶ 大家有秸稈利用的辦法,請教
因焚燒秸稈產生的濃濃「狼煙」,曾引起人們對於秸稈利用的極大關注。把秸稈「吃干榨凈」,將可能的價值統統榨取出來——這就是專家定義的「秸稈全循環」,是目前看來產出效益最高的利用方式。秸稈制乙醇項目,可以視為一個「全循環」的樣本:在利用秸稈生產主要產品乙醇的過程中,對工藝綜合優化,提取功能糖、木糖等副產品,生產的殘渣又可以壓縮成木棒或是稍加處理製成有機肥。這樣綜合分攤成本,效益十分可觀。此外,建設一個秸稈發電廠,用最後壓縮的木棒作原料。據介紹,根據秸稈的結構特性,現有技術已經可以實現至少三個層次的利用:提取半纖維素制功能糖,提取纖維素制燃料乙醇,餘下木質素壓制固體燃料。過去曾有農民焚燒秸稈的原因:「家裡不用它燒火,也不漚肥,沒什麼用,可不就燒了唄。」確實,隨著農村生活能源結構與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在許多農民看來,秸稈成了真正的農業廢棄物。盡管很多地方提倡將秸稈粉碎直接還田,但對於農民來說「雇機器又得花錢」,積極性並不高。因郊區燒秸稈產生濃煙影響城市環境和交通,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據匡算,我省年產各種農作物秸稈總量達7000多萬噸,按目前公布的六成的利用率計算,每年還有近3000萬噸秸稈未經利用且多被一燒了之。在全國,每年糧食種植產生的6億多噸秸稈,大部分也沒有被有效利用。有關專家介紹,農業投入要素有約50%最終轉化為農作物秸稈。秸稈資源的浪費,實質上是耕地、水資源和農業投入的浪費。而在有秸稈加工利用企業附近的村落,農民一畝地的秸稈能再賣上百來塊錢,這樣的收益,和糧食的純收益差不多。傳統的秸稈利用方式,要數青貯和過腹還田、直接還田。前兩者需要產業基礎,要有高度發達的養殖業,後者需要新型農機的推廣。考慮到飼料行業的發達、秸稈運輸的不便、農民資金的不足,在現階段這種利用方式只適合少數有條件地區。也有一些地方發展秸稈沼氣、用秸稈培育食用菌、用秸稈加工建材等,最近還出現了將秸稈打碎壓製成「炭」作燃料的設備。近年來,秸稈發電得到很大關注。這一技術在北歐已得到較廣泛應用。我國去年開始也上馬了若干秸稈直燃發電項目。但由於農業種植特點和秸稈熱值低等特性,秸稈發電規模小、成本高。據專業人士透露,目前,秸稈發電有關的政策補貼很難落實到位,並網也存在困難,「沒有國家的扶持,秸稈發電肯定搞不起來。」有專家認為,我國大量寶貴的秸稈資源沉睡、廢棄和流失,已經利用的也處於粗放的低水平利用。將秸稈直接燃燒並非一種經濟的利用方式,而為滋養土地進行的秸稈還田,也有更具效益的其它手段可以代替。但實現秸稈「全循環」,既需要企業拓寬思路,更需要政府積極引導、布局、扶持。尤其秸稈全循環多涉及一些全新的技術,沒有前例可以借鑒,目前的環評分類可能無法囊括,立項非常耗時,這又直接影響到企業融資貸款,阻礙了技術產業化的進程。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10種方法:1、秸稈肥料化技術;2、秸稈飼料化技術;3、秸稈沼氣發酵及沼肥技術;4、秸稈炭氣油聯產技術;5、秸稈成型燃料技術;6、秸稈發電技術;7、秸稈熱裂解技術;8、秸稈纖維素燃料乙醇技術;9、秸稈氣化甲醇二甲醚技術;10、秸稈材料利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