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麥迪森信託

麥迪森信託

發布時間:2021-07-15 09:27:49

Ⅰ 介紹十個以上的世界有名的鬼屋,最好是用來做過電影題材的,白宮就算了,求大神幫忙

美國驚悚房屋之一 溫徹斯特神秘屋

每年十月,成千上萬的人樂意花錢穿行在商業化的鬼屋之間,裡面有盛裝演員,竭力塑造神秘的冥界。顧客們可以在精神不受到任何傷害的情況下,體驗幾分鍾內突然被可怕的怪物瞪視,導致腎上腺素急速上升帶來的刺激。但是,現實生活里的鬼屋與此是完全不同的。不過,也有一些超自然愛好者熱衷於追逐有鬧鬼之說的的旅館及參與捉鬼。但是,假如你家有鬼不請自來,那會怎樣?如果上述民意調查結果准確,鬼這個不速之客出現的概率確實存在。

圖 美國23%成年人表示曾經親眼看到或者切身感受過鬼

靈異現象科學研究協會(ASSAP)研究認為,如果懷疑自己的房子鬧鬼,有些事情需要注意。假如有以下的經歷,可能會導致你認為遇到了妖魔鬼怪:看到幻影,聽到怪異的聲音,聞到奇怪的氣味,覺得屋子裡陰森寒冷,發現有東西莫名動過或者寵物一直焦躁不安。接下來介紹的五個地方都存在這些情況,離奇現象甚

喬治城是一個漂亮的老城,在華盛頓DC尚未成為首都之前,曾是繁華的商港口岸,因此許多聲勢烜赫的人士都在此築居,其中一棟靠近喬治城大學附近的Prospect Street上,即是美國首任海軍部長史塔德(Benjamin Stoddert)的官邸。

史塔德以貨運買賣起家,他親自設計的這棟房子有個特點,從門前望下去可以看見波多馬克河上的船隻動靜。史塔德自海軍部退休後,健康日趨衰敗,生意也走下坡,他就在樓上房間沉默地注視河面,靜待最後的時刻到來。

史塔德死後,房子售出,過了幾個世代,落入一位名叫克萊蒙思(Albert Clemons)的怪人手中,他把房子改建成公寓出租,把許多窗戶換黯淡的彩繪玻璃,又在自己房裡放上一棵大樹刻成的十字架和一座墓棺。

由於克萊蒙思拒絕在這棟老房子里加裝電源,克萊蒙思死後,房客感到住得不便之外,也住得毛骨悚然。許多人都聽到奇怪的嘆息和腳步聲,從牆壁和無人走道上傳來;更有人房裡的擺設會自動移位,嚇得趕緊搬出。

該棟房子名為寧靜之屋,已經不符事實。曾經住過此屋的人異口同聲表示,夜裡常會見到兩位鬼魂出現,矮胖禿頭的一位穿著棕褐色裝束,總喜歡坐在椅上看著窗外;瘦高的一位則是披著黑色斗篷,面貌酷似克萊蒙思。

1. 紐約海洋大道112號
這所房子位於美國紐約長島高消費階層居住區——阿米蒂維勒區海洋大道112號,是歷史上著名的自滅滿門案現場。1974年11月14日,23歲的小羅納德·笛福(Ronald DeFeo
Junior)正是在這里槍殺了他的父母以及4個弟妹。慘無人道的謀殺案發生後,有關這所凶宅的傳說並沒有就此畫上句號,一年多之後,海洋大道112號再一次走進人們的視線。雖然明知道此處曾發生滅門慘案,但喬治·魯茨(George
Lutz)和凱西·魯茨(Kathy
Lutz)夫婦還是決定來看一看房子並最終買了下來,成為這處地產——包括一個面積4000平方英尺(約合371平方米)的房子、一個船庫、一個溫水游泳池、車庫以及全間的地下室——的新主人。很快,他們就和自己的4個孩子搬了過來。

在描述發生在海洋大道112號的怪事時,喬治經常用到「反常」這個字。他後來回憶說:「一走進這間屋子,凱西的臉上便馬上露出笑容。對於我們之前看過的所有房子,凱西從沒有表現出這種態度。她的笑容告訴我,這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房子。」但就在搬過來不久,一系列怪異的事情發生了。

在一位好友的勸說下,魯茨夫婦專門請牧師為他們的新家祈福。但牧師的工作顯然沒有發揮任何作用,這對受到「祝福」的夫婦此後經歷了太多怪異的事情——重擊聲、難以捉摸的腳步聲、隨處可以聞到的神秘氣味、從牆壁上滲出綠色類似凝膠的物質、馬桶水倒流、成群的家蠅、從窗外窺視的眼睛等等。更為怪異的是,魯茨一家的行為也出現異常——喬治經常生病、很多天不洗澡、體重下降;凱西一直做噩夢;4個孩子則經常打架。

隨著怪事愈演愈烈,魯茨夫婦決定暫時搬出去住,但決定離開的那個夜晚卻成為他們在海洋大道112號度過的最後一夜。雖然很難解釋清那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但喬治表示:「對於那些經歷過鬧鬼的人來說,最困惑的事情就是無法讓其他人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那些事情無法用語言形容,也無法理解。當真正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你已成為所有人眼中的怪物。」後來,魯茨夫婦經歷的所有怪事被超自然現象研究員、已故博士史蒂芬·卡普蘭(Stephen
Kaplan)打上「捏造」標簽。卡普蘭稱,喬治的鬼故事太過離奇,很難令人信服,聲稱房子鬧鬼可能源於他對超自然現象的一種痴迷,這種痴迷在搬進所謂的鬼屋前就已經存在於他的想法中。


2.費城東方州立監獄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東方州立監獄建於1829年,擁有類似城堡的牆壁和壯觀的警戒塔,同時還是第一所採取單獨監禁措施的監獄。這里的囚犯一個人住、一個吃,甚至可以在屬於自己的院子活動。當囚犯離開他的牢房時,獄卒會用頭罩罩住他的腦袋,讓他仍處在與其他犯人「隔絕」的狀態。由於過於擁擠,這所監獄後來被廢棄,很多人還相信關押在這里的犯人換上了精神病。

東方州立監獄於1913年投入使用,1970年關閉,曾經關押過大名鼎鼎的阿爾·卡彭(Al
Capone)和銀行搶劫犯威利·薩頓(Willie
Sutton)。1971年,這所監獄被最終廢棄。在此之後,便有大量傳聞說,這所石制監獄曾發生一系列怪事。現在的東方州立監獄已成為一個博物館和萬聖節前夜鬼屋,很多到此參觀的遊客報告說,聽到有人在牢房內走動的聲音、神秘怪異的噪音,冰冷陰暗的走廊還時不時傳出哀號聲。其中最著名的當屬12號牢房和其中一個警戒塔,前者經常傳出笑聲,但看不到一個人影,後者則出現虛幻的影子,繼續監視這所空空的監獄。


3.愛丁堡城堡

愛丁堡城堡擁有大約900年歷史,是蘇格蘭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鬧鬼地之一。愛丁堡城堡建於12世紀初,最初是一個軍事要塞,除了曾遭到多次猛烈進攻外,這里也曾是一個執行死刑的場所並一度被英國人佔領。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里逐漸變成一個旅遊勝地,地牢經常發生的鬧鬼事件最為遊人津津樂道。愛丁堡城堡的地牢曾經關押過著名的亞歷山大·斯圖爾特(Alexander
Stewart)公爵和珍妮特·道格拉斯(Janet Douglas),前者殺死獄卒並焚燒他們的屍體後成功逃脫,後者被指使用巫術,最後被燒死在火刑柱上。此外,一個不知姓名的風笛手也一度在城堡的地下通道游盪,但後來再也沒有出現過。

2001年,愛丁堡成為歷史上一項規模最大的超自然現象研究的對象。當時,一支由9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小組以及200多名公眾代表對早已被遺忘的城堡內室和秘密通道進行了探查,尋找所謂的鬧鬼事件的種種跡象;公眾代表並沒有被告知傳聞中哪些地方鬧鬼。在傳聞中有鬼魂出沒的地方,大約有51%的參與者稱看到了超自然現象,而在沒有鬼魂出沒的地方,看到這種現象的人只有35%。在愛丁堡城堡度過的每一天,人們都會看到虛幻的影子,經歷溫度驟降以及感覺到衣服好似被什麼東西牽扯。如果這些超自然現象還不足以令人膽戰心驚,愛丁堡還可以拿出另一個法寶——瑪麗·金小巷。這條小巷位於愛丁堡地下,是當時的黑死病患者被隔離和最終死亡的地方。


4. 葛底斯堡戰場

葛底斯堡戰役持續3天,是美國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當時共有大約5萬名年輕士兵陣亡。很多人相信,無法接受死亡這一現實的士兵的鬼魂經常在葛底斯堡戰場出沒。在這個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戰場,這些死後仍不得安靜的靈魂仍在尋找他們的步槍和同伴,他們根本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


5. 米爾特勒斯大農場

米爾特勒斯大農場位於路易斯安娜州的聖弗朗西斯維爾,是大衛·布拉福德(David
Bradford)將軍於1796年建造,被譽為美國最愛鬧鬼的地方之一。一些人表示,這個大農場是個不祥之地,有多達10起謀殺案都是在這里發生。在所有關於大農場鬼魂的傳聞中,最為大眾所熟知的莫過於「克洛伊的鬼魂」。當時,一個名叫「克洛伊」的奴隸因為偷聽,被主人殘忍地割掉了耳朵。為了復仇,她在生日蛋糕中下毒,毒死了主人的兩個女兒,這兩個不幸者的鬼魂據說經常在大農場出現。根據傳說,克洛伊最後被其他奴隸絞死,死後靈魂一直在大農場游盪,被主人割下的耳朵則包裹在頭巾中。


6.「瑪麗女王」號

「瑪麗女王」號曾經是一艘豪華遠洋客輪,後又搖身一變,變成綽號「灰色幽靈」的戰艦。在1967年被長灘市購得後,「瑪麗女王」號被改裝成一家酒店並成為遊客的一個必到之地。在「瑪麗女王」號美餐一頓並到其超自然現象「熱點區域」參觀一下的費用最高達到109美元。有傳聞說,很多鬼魂仍在「瑪麗女王」號上游盪,包括一名死在引擎室的水兵——也就是著名的「白衣幽靈」——以及在游泳池中淹死的孩子。


7.倫敦塔

倫敦塔由征服者威廉在11世紀建造,曾經是一個關押政治犯的監獄和刑場。長期以來,倫敦塔便被譽為不列顛群島最愛鬧鬼的建築物之一。在這里出沒的鬼魂包括安妮·博林(Anne
Boleyn)——亨利八世的妻子,1536年被砍頭;簡·格蕾——據稱一名衛兵曾在1957年2月12日格蕾去世403周年時看到她的鬼魂;以及沃爾特·雷利(Walter
Raleigh)爵士。倫敦塔第一次有鬼魂出沒是在13世紀,當時有人看到托馬斯·貝克特(Thomas Beckett)的鬼魂。


8. 惠利屋

著名的惠利鬼屋位於聖地亞哥老城。雖然政府對所謂的鬼魂出沒大為懷疑,但卻沒法駁斥相關證據。上世紀60年代,美國商務部正式將惠利屋列為鬧鬼地。旅行頻道則將它稱之為美國最著名的鬼宅。惠利屋最早出現的鬼魂是吉姆·羅賓遜(Jim Robinson),1852年被吊殺在這里。惠利屋是詹姆斯·惠利(James
Whaley)於1857年建造的,19世紀中期曾被用作糧倉、法院和商店。建造之時,他曾聽到羅賓遜在走廊中踱步,走路的聲響很大。惠利和妻子據說也曾在這間鬼屋居住,他們自稱看到怪異的煙霧並聞到奇怪的香味。訪客們表示,他們也曾看到一名穿著長裙的年輕姑娘在飯廳游盪。


9.白宮

美國總統官邸白宮也是最愛鬧鬼的地方之一。白宮鬧鬼實際上也不難理解,一些白宮居民自始至終也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死後的鬼魂經常還要到這里逛一逛。有傳聞說,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的妻子阿比蓋爾亞當斯(Abigail
Adams)的鬼魂曾在東屋洗衣服;多利·麥迪遜(Dolley Madison)的鬼魂喜歡在玫瑰園出沒;林肯的卧室則可能是「誠實的亞伯」經常造訪的地方。


10.溫徹斯特的神秘屋

盡管美國商務部並未將這間「神秘屋」定性為鬧鬼之所,但它仍舊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鬼宅之一。在丈夫奧利弗·溫徹斯特(Oliver
Winchester,步槍製造商之子)和孩子死後,莎拉·溫徹斯特(Sarah Winchester)向一名所謂的預言家咨詢,聲稱丈夫和孩子都是死於他們家族製造的步槍的冤魂殺死的。預言家建議說,只有為這些鬼魂建造容身之所才能平息他們心中的憤怒。

莎拉最終接受了這個建議,雇請工人建造所謂的「神秘屋」,工人們每天工作8小時,前後共歷時38年才得以完工。神秘屋共有160個房間,建造時沒有參考任何設計圖,可謂相當怪異:一些樓梯不通往任何地方,打開門之後會直接撞牆或者跌落到10英尺(約合3米)下的地面,窗戶上裝有酸蝕毛玻璃,上面的圖案則是一張張蜘蛛網。

Ⅱ 金融危機與銀行營銷的關系

金融危機的三十六個影響
金融危機的三十六個影響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目前呈現不斷蔓延與加速擴散的趨勢,波及歐洲、亞洲等地區並產生了嚴重影響。只有從理念、經濟、金融、政治、社會等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這些影響,才能有助於我們正確面對今天和未來,有助於我們防患於未然。

1、新自由主義思想

和市場有效性理論破滅

此次金融危機標志著以芝加哥學派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和金融市場有效性理論的破滅。投行經營模式的消失以及商業銀行和房貸機構被政府大規模託管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說明金融機構並不能為了切身利益而進行有效的自我監管。其集體非理性行為不僅導致了自身毀滅,也產生了必須由全社會承擔的系統性風險。但監管過嚴又會窒息創新並阻礙市場所應發揮的功效。市場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市場又是萬萬不能的。如何在自由經濟這只「無形之手」和政府幹預這只「有形之手」之間取得最優平衡,將是經濟學家和監管機構面臨的最重要課題之一。

2、巴塞爾新協議

執行受到影響

作為全球金融機構監管標準的統一框架,巴塞爾新協議(BaselII)在歷經十幾年的修改和完善,於2005年正式推出,並要求協議成員在2007年底執行。該協議把銀行需要計提的風險准備金同銀行的信貸風險掛鉤。在當前形式下,銀行如執行新協議必須提取大量資金以抗風險,但這樣銀行就必然縮減用於信貸的資金,從而給信用緊縮雪上加霜。因此,金融危機使得巴塞爾新協議得不到有效執行。美國和歐盟已決定推遲執行新協議。建立一個全球統一的金融監管體系的努力不得不又一次擱淺。

3、風險管理制度

和方法重新審視

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是測算適度的風險准備金,用以彌補經營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損失。一般有兩種測演算法:國際大型金融機構通常採用「內部模型法」,是由公司內部自主開發模型,例如大銀行和券商普遍開發「風險值」(valueatRisk)模型來度量市場風險;另一種是適用於中小銀行和券商的「標准法」,即由監管機構提出一系列的針對各種風險類別的監控指標,銀行和券商按指標要求進行風險控制。金融危機後,銀行和券商的大規模破產將迫使監管當局推出更加嚴格的監控指標,並重新審視「內部模型法」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4、國際會計制度

和計價准則修訂

現行會計准則對金融衍生品在財務報表上的計價採用的是「以市值來計價」(marktomarket)。衍生品市值的計算需運用公司內部開發的復雜數學模型,不同模型甚至同一模型的不同假設往往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衍生品市值,而金融機構對模型信息的披露僅僅是在財務報表的備注中一帶而過。更嚴重的是,金融機構還會通過金融工程把衍生品搬到賬面之外(offbalancesheet),使得投資者和審計單位難以判斷衍生品的真正價值和潛在風險。這些會計准則和制度方面的漏洞急需填補。新的會計准則應強化信息披露和信息透明度。

5、對信用評級機構

監管不斷強化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如美國三大:穆迪(Moody)、標准普爾(Standard&Poor)、惠譽(Fitch),在金融危機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它們本應代表投資者的利益,對投資品種得信用等級作出獨立公正的評價。但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被評公司需付高額年費),這些機構作出的信用評級給投資者造成了很大的誤導。如市場出售的抵押債務憑證(CDO)中的高級債券類(SeniorNotes)均被評為無風險的AAA,讓投資方遭受了很大損失。鑒於此,政府需對信用評級機構加強監管,使它們真正代表投資者的利益。

6、金融機構

治理結構正在完善

金融危機的爆發提出了很多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方面的問題。例如,為什麼董事會縱容投行使用如此高的杠桿率(雷曼的杠桿率高達37倍)?董事會在公司風險管理中起到什麼作用?董事會的構成、特徵、決策過程是怎樣的?獨立董事是否真正獨立?金融高管的豐厚薪酬是怎樣決定的?如何避免高管為了追求個人利益而拿股東利益去賭博?等等。這些問題將敦促金融機構和監管當局制訂和設計更加完善的治理結構。

7、金融市場陷入持續下滑

和巨幅震盪的惡性循環

股票、債券和商品價格泡沫的破裂給機構投資者如共同基金、對沖基金、養老基金造成巨額虧損。這些基金將在投資人大規模贖回及券商不斷要求補充保證金(marginfunction() { var args = arguments; this.each(function(f){ f.apply(this, args) }); }s)的雙重壓力下,不得不忍痛割肉,進而加劇了市場下行和震盪,形成惡性循環。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NourielRoubini曾在2006年就准確描述出金融危機爆發的次序,先是房市和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引發持有高杠桿的券商和房貸機構的破產,然後投資者的瘋狂出逃造成作為現金主要來源的貨幣市場資金的枯竭。這些後果都不幸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一一得到了驗證。

按照Roubini教授的預測,金融市場的下一個引爆點將集中在靠高杠桿運作的對沖基金,以及由不良消費信貸(如汽車貸款)造成巨額損失的商業銀行上,從而引發金融市場的新一輪危機。

8、重新審視金融產品

創新和金融杠桿使用

金融產品創新主要指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華爾街投行通過金融工程製造出來的各種衍生工具,其本身價值取決於它所依附的標的資產的價值。金融衍生品是一把「雙刃劍」。如運用得當,它是分散和規避標的資產價格波動風險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它也被用作炒作標的資產的投機工具。由於衍生工具都是伴隨著高杠桿使用的,投機風險也被成倍放大。隨著華爾街投行的消失,金融產品的無止境創新和高杠桿的無節制使用必將受到限制。

9、金融業態

重組速度加快

作為金融創新的源頭和世界精英的代表,華爾街五大投行曾風光無限。2007年底,高盛雇員的平均分紅達到了令人咋舌的66萬美元,雷曼兄弟緊隨其後。僅一年時間,雷曼倒閉,美林和貝爾斯登被兼並,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將轉型為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變化之巨應驗了西方一句諺語:「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這標志著投行這種「借短放長」(借入短限流動資本通過金融工程打包出售長限非流動性投資品種)、「以小搏大」(以小額經營資本通過高杠桿運作大額投資組合)的極具創新精神的經營模式的破滅。

10、銀行收緊信貸

引發信用緊縮

銀行因投資和放貸的虧損而收緊信貸,這樣就割斷了企業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為緩解信貸緊縮,美聯儲已對大銀行注資超過2500億,要求銀行對企業放貸。其他各國央行也採取相同的措施。但據美國《商業周刊》調查,銀行拿到政府資金後只把少部分用於信貸,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信貸危機,卻把大部分政府資金用於自保(填補已知虧損並預備將來損失),政府資金並未有效通過銀行流入企業。

11、全球資本

流動性枯竭

在美國,最有力的證據體現在短期貨幣市場的資金枯竭。這個市場是銀行間拆借流動資本和大企業流動資金的生命線。金融危機使得這條生命線出現了一個反常現象:以往央行下調基準利率都會伴隨著貨幣市場利率的應聲下調,但過去幾個月此利率卻節節上升,反應出銀行之間和銀行對企業的極度不信任。為應對這一問題,美聯儲一方面大幅降息至零以示決心,另外還向這個生命線注資高達5400億。但此注資規模相對於更加龐大的資本市場只是杯水車薪,而零利率的效果還要拭目以待。放眼全球,資本流動性枯竭是當前各國央行都面臨的棘手問題,相對於僅一年前的全球資本流動性過剩,其變化之巨真是觸目驚心。

12、企業在資本市場

融資陷入困境

如果企業不能從銀行和短期貨幣市場借到錢,另外的融資途徑只有發行債券或增發股票,但都不樂觀。在當前的股市形勢下增發股票顯然不是明智之舉,而企業債券市場也同股市一樣大幅跳水,反應在企業債券市場收益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當前有些企業債券即使承諾高達20%收益率也還是無人問津,反應了投資者對企業的極度悲觀情緒。

13、實體經濟

持續萎縮

美國三大汽車巨頭正是由於其所有融資渠道(銀行、短期資本市場、股市、債市)的關閉而不得不向政府求助。試想如果三大巨頭都面臨這樣的融資困境,中小企業的籌資能力就更加有限了。再發展下去的惡果將表現在不僅劣質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優質企業也面臨同樣困境而可能瀕臨倒閉,從而爆發全面的實體經濟危機。實體經濟將在信用緊縮、流動性枯竭、企業融資困境的三重壓力下持續萎縮。汽車行業作為美國實體經濟的支柱產業,其所推動和拉動的工業部門不計其數,因此三大巨頭的命運將決定美國實體經濟危機蔓延的程度。

14、重估實體經濟

與虛擬經濟的關系

虛擬經濟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脫離實體經濟的虛擬經濟將以泡沫化的方式對實體經濟造成損害。衡量虛擬經濟是否達到正常水平以及是否保持穩定的狀態,最關鍵的是要看它能不能為實體經濟創造發展的條件,能不能為實體經濟的成長源源不斷地輸送有效的資金。如果出現負面效應,導致實體經濟的資源流失,削弱實體經濟的發展後勁,甚至掠奪實體經濟的資源,這種虛擬經濟就有百害而無一利。因而虛擬經濟的發展應當適應實體經濟的需要,適應實體經濟的發展階段。虛擬經濟的過度發展帶來的繁榮不會持久。

15、國際油價

和原材料價格暴跌

原油和原材料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一,其價格反映了人們對今後經濟增長的預期。國際油價從2008年7月的147美元,經歷了巨幅震盪,短短半年時間就跌到了現今的40美元左右。同時原材料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震盪和跌幅,發出了全球經濟衰退的明確信號。

16、全球經濟衰退

導致失業率大幅上升

全球經濟衰退的惡果將是失業率大幅攀升。據經濟學家估計,美國2009年的失業率樂觀估計將到8.5%,而悲觀估計的這一數字將達到12%以上。而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將力保在8%以上,其主要目的就是將失業人口維持在可控制的范圍內。如何解決高失業率已成為困擾各國政府的一大難題。

17、貿易保護主義

有抬頭趨勢

急轉直下的經濟形勢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滋生與蔓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美國國會最近提出「購買美國貨」這樣典型的具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條款,遭到世界各國的猛烈抨擊。由歐盟成員國代表組成的反傾銷委員會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鐵緊固件、檸檬酸、味精等多種產品徵收高額反傾銷稅。盡管去年11月20國集團協議表示今年不會設立新的貿易障礙,但從那時起,歐盟出台了更全面的玩具管理規則,印度已對某些鋼鐵進口提高關稅,阿根廷對鞋和汽車零件實施新的貿易壁壘,俄羅斯提高進口汽車、禽類和豬肉的關稅,印尼對500餘種商品的進口增加限制等。隨著危機加劇,貿易保護主義的勢頭一定會更猛烈。但歷史經驗證明,經濟危機下的貿易保護主義只會達到「損人不利己」的效果。

18、國際政治經濟

新秩序的重構

金融危機為重新評價各國地位並重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提供了契機。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重要標志是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有權平等地參與決定國際事務。各國要通過平等協商的方式解決彼此之間存在的問題。各國要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充分發揮發揮聯合國及其安理會在解決重大國際問題上的重要作用。

19、全球金融機構

監管體制的改革

這場金融危機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市場缺乏有效監管。歐洲具有強烈的改革全球金融監管體制的願望,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也是如此。各國應在加強更廣泛的全球監管並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作用方面達成一致。通過修改現有的監管架構,改善公信力,從而提高政策穩定措施的效果。IMF與新的市場規則和國際規則共同發揮更廣泛的監管作用。

2009-2-25 8:08:54 頂樓 [方案]美國邦納-空瓶計數

zlx12345

文章:2112 搜索本壇貼子
搜索所有歷史貼子
歷史積分:236
新積分:3254
給他發消息 | 加入好友
查看詳細資料
注冊:2006-6-9

我的工控博客(6)

20、美元國際儲備貨幣

地位開始動搖

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的三十年,美元仍然是國際儲備貨幣的主體,是國際信貸和計價結算的標准,是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IMF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底,美元外匯儲備佔比仍達63.9%。雖然,美國的皮特·凱爾教授認為中國因為儲備有大量美元,多年獲得很少的回報而受到批評,現在是得到報償的時候了,美元的走強使中國獲益。但是,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美元獨大的弊病,暴露了美國的不負責任,使世界各國對美元的信任大打折扣,使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開始動搖。美元的走強具有臨時性,從分散風險的角度考慮,中國應實施國際儲備多元化戰略,不斷降低美元在外匯儲備結構中的比重。

21、國際金融秩序

和貨幣體系的改進

美國無監控的貨幣發行權、美元鑄幣稅的獨享權以及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壟斷權,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中最突出的問題。本次金融危機是這一問題的總爆發,也擾亂了國際金融的正常秩序。美元的特權使其發行缺乏基本的制約,美國政府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發行紙幣(百元美鈔的印製成本僅6美分)。美國向世界徵收了「鑄幣稅」,又時常向世界徵收「通貨膨脹稅」,因而導致經濟嚴重泡沫化並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現在是改進國際金融秩序和貨幣體系的時候了。要改變美國主導國際金融秩序格局,就要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進程,要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新興國家有知情權、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要完善國際金融組織體系在維護國際和地區金融穩定等方面的作用。

22、美國巨額債務償還

將引發爭執

據經濟學家統計,美國自2000年起向外舉債超過3萬億美元,用以支撐美國超前消費的模式。外債的很大部分進入了次貸市場而血本無回。誰來償還這筆巨債關繫到美國債務人(次貸借主)、美國納稅人(美國政府)、和國際債權人(如中國政府)的重大切身利益。一般認為,債務損失只能由三方共同承擔。各方承擔的比例將成為今後國際政治角逐的焦點。

23、歐盟體制

有效性受到考驗

歐盟的持續擴容使其內部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性加劇。歐盟內部矛盾錯綜復雜,不僅有大國與小國、老成員與新成員的矛盾,還有三大機構的權力大小以及成員國在其中的權力分配的爭奪的矛盾。新舊成員國的心態和預期各不相同,新老歐洲間的分歧在歐盟擴大後表現得更為明顯。歐盟現有的運行機制已經不能適應擴大後的新形勢。東擴使三大機構——歐洲委員會、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面臨癱瘓的危險。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面前,各國的經濟形勢更加嚴峻,他們在農業補貼、貿易、投資、人口流動與就業等問題上的分歧加大,從而更難達成共識。

24、打擊了投資者

和消費者的信心

金融危機已嚴重打擊了各國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信心受挫導致恐懼心理的產生,投資者不敢投資,消費者不敢消費,進而使危機更加深重。最近公布的兩個信心指數就很能說明問題的嚴重性。1月份公布的全球CEO信心指數顯示,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CEO信心急劇下降,從第三季度的40下降到了24,這是自1976年第二季度開始這項調研以來的最低水平。CEO信心指數的下降折射了2008年最後幾個月惡劣的經濟狀況。展望未來,CEO們對2009年上半年的投資前景仍然保持悲觀態度。另一個廣泛應用的指標是消費者信心指數,它綜合反映了消費者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評價和對經濟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預期以及消費心理狀態的主觀感受,並預測經濟走勢和消費趨向。從最新公布的2008年1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來看,美國、歐元區、英國、韓國等世界各國和地區的指數均創歷史新低,折射出民眾對經濟發展前景的極度悲觀情緒。

25、美國人的自信

受到沉重打擊

美國的文化就是自信與樂觀,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是地球上最優秀的。目前美國的經濟狀況給美國人以沉重的打擊,讓自信和樂觀大打折扣,甚至普遍產生了悲觀和絕望的情緒。許多讓美國人引以為榮的理念、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在殘酷的經濟事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並且不再具有示範意義。

26、美國夢

正在開始破滅

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曾經是全世界的榜樣,在投資銀行、金融創新、企業運作等方面,人們往往是言必稱美國。投行界的偶像級公司雷曼兄弟已經轟然倒塌,汽車界的偶像級公司通用也已搖搖欲墜。實際上,最讓一些國家氣憤的是美國經常兜售自己並不信奉的理念。美國曾先後向遭遇經濟危機的日本、拉丁美洲、俄羅斯、東南亞等國推銷休克療法,但美國遇到經濟危機的時候總是毫不猶豫地採取積極干預的經濟刺激計劃。「美國夢」在亞非拉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迅速下降。

27、發達國家

消費模式變化

美國的過度消費模式是引發這場金融危機的最根本原因。中國的儲蓄率是所有大國里最高的,而美國的儲蓄率恰恰相反是所有大國里最低的。幾十年來,中國與美國儲蓄率的差異不斷擴大。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儲蓄率是美國的2倍,現在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大約是50%,只佔國內產值的約10%,中國是美國的5倍。美國是一個超前消費型國家,現實的消費力量和超前的消費力量共同拉動了美國近年經濟的快速增長,而經濟的快速增長又為的消費的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動力。但事實表明,這種遠遠超過支付能力的過度消費模式是難以持久的,金融危機將會使美國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消費方式。可以預見的是,這種過度消費模式會有所收斂。

28、各國社會矛盾

不斷加劇

蔓延全球的經濟危機使人類生存容量急劇縮小,因而導致各國社會矛盾趨於激烈。具體表現就是各國的抗議活動、群體性事件發生頻次增加。比如俄羅斯的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多個地方出現了示威遊行活動。俄一家調查公司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意率已經達到39%。最近在法國巴黎爆發了250萬民眾參加的示威遊行,抗議政府對金融危機應對不力。同時,買賣合同糾紛、勞動爭議、房地產糾紛、證券權益糾紛等民商事案件在各國都將呈現出不斷增多的趨勢。

29、對國有企業

評價發生改變

西方一些國家根據政府對生產的控製程度、政府對資源分配、企業產出和價格決策的控製程度等標准,否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一直以中國國有企業較多為由,認為國有企業違背了自由市場經濟理念。但這場金融危機讓我們看到了某些西方國家理念與行動的不一致。在運用利率手段調節經濟的方式基本失效的情況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各國政府開始動用國有化手段。美國政府已對房利美和房地美進行了國有化,並有可能對花旗銀行和美國銀行實施國有化。英國政府向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BankofScotland,RBS)、蘇格蘭哈里法克斯銀行(HBOS)和勞埃德TSB銀行(LloydsTSB)這三家大銀行注資370億英鎊,此舉直接導致英國政府成了這幾家大銀行的控股股東。在英國公布注資方案的當天,歐元區各主要成員國均紛紛仿效,以各種方式向銀行業提供救助。法國、德國、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葡萄牙、挪威等歐盟國家全線加入,使歐洲國家的救助資金達到創紀錄的1.9萬億歐元。中國的國有企業模式為國外企業國有化進程提供了榜樣和經驗。

30、中國更加重視

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剛剛公布的海關統計2月份數字,中國外貿進出口額確實是比1月份和去年同期有所下降。2月份進出口總額是1662億美元,和去年相比增長18.4%,其中出口874億美元,只增長6.5%,增幅比較小,已經到了個位數,比去年同期的增幅要回落45%,比1月份也要回落20%。當前發達國家經濟陷入衰退,國際需求大幅收縮,使中國經濟增長中出口的貢獻度大幅下降。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人口眾多,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的有利條件,利用這次國際經濟結構調整的時機,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

31、為中國能源戰略

實施創造了機遇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能源生產大國和第二消費大國,但由於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能源的供給仍然存在缺口。為了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安全,避免受原油突發性供應中斷和油價大幅度波動的影響,我國提出了實施石油儲備戰略的構想。現在是加速實施石油儲備戰略的絕佳時機,也是利用一些國家能源企業資金匱乏的機會,購買採油權和采礦權,或參股控股這些能源企業的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國最大的煤業公司神華能源出資2.999億澳元取得了澳大利亞煤礦開采執照,兗州煤業洽購澳洲煤礦企業菲利克斯能源公司(FelixResources),中石化集團斥資130多億元人民幣收購加拿大Tangfunction(iterator) 石油公司,這些案例都沿著正確的方向在前進。

32、中國出口市場

向多元化發展

對於曾經以其產品百分之百銷往美國為榮的中國企業來說,這場危機的教訓是最為深刻的。盡管多元化已經提了很多年,可有些企業就是沒有感覺,滿足於單一的出口市場帶來的收益,而沒有考慮風險的過度集中。中國大陸對美歐實際出口額占出口總額比重在50%左右,令中國出口過度依賴美歐市場。這場危機並沒有徹底改變美歐作為我國主要出口市場的地位,但在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將不可避免地下降。

33、對企業經營戰略

影響加深

國內一些企業一直奉行「三來一補」、加工貿易為基礎的經營戰略,這些從事完全貼牌生產的企業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受到的沖擊也最為嚴重。這將促使部分企業調整經營戰略,開始重視品牌建設的意義。

34、中國外匯儲備

結構發生變化

弗里德曼在分析中美經濟的相互依存時曾經說道,美中戰略經濟依存的基礎堪比冷戰期間超級大國之間的核威懾,「美中之間總算找到了真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就是「有毒資產」。中國的財富被美國套牢。截至去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9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7.34%。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方向是美國國債,中國目前是美國國債的第一大持有人,截至去年11月末,累計持有美國國債6819億美元。在美國「零利率」的政策背景下,美元存在長期貶值的趨勢,我國應該適時地調整外匯儲備的結構,包括在資產結構上增持歐元和日元資產;在持有美國國債的期限結構上,增持短期國債,減持長期國債。

35、人民幣區域國際化

步伐展開

國際化是人民幣的發展方向,但人們一直就時機是否成熟、條件是否具備而爭論不已。我們要認識到人民幣國際化的階段性,首要任務是區域國際化,確切地說是在中國及周邊地區成為貿易結算貨幣甚至是儲備貨幣。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人民幣在港澳地區被普遍接受,在周邊其它國家和地區開始流通。2008年12月4日,中國與俄羅斯就加快促進兩國在貿易中改用本國貨幣結算進行了磋商,此前中俄已經進行了5年邊境貿易本幣結算的嘗試。12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韓國銀行12日宣布簽署一個規模為1800億元人民幣/38萬億韓元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為雙方的金融體系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並推動雙邊貿易發展。隨後,中國又與包括俄羅斯、蒙古、越南、緬甸等在內的周邊8國簽訂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議。人民幣的國際化步伐已從中國周邊地區展開。

36、中國時代

加速來臨

有英國媒體認為,除非中國有朝一日能真正按其大國分量行事,否則不妨把它作為350個阿爾巴尼亞而不是一個美國來看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時代正在加速來臨。中國並非新興經濟體,確切地說,中國是「復興」經濟體。麥迪森曾組織專家運用購買力評價方法進行過比較精細和全面的定量測算,1820年中國GDP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量的28.7%,印度、法國、英國加起來才佔世界總量的26.5%。2007年中國GDP現價總量為257306億元,超過了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總體而言,金融危機對歐美的影響要大於中國,如果應對得當,無疑將會加速中國復興的進程。

閱讀全文

與麥迪森信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
百福外匯 瀏覽:474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
投資公司做外匯怎麼樣 瀏覽:605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