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金大規模贖回,會不會導致經理被動減倉,導致更大幅度的下跌
基金本身會留有一定比例的流動資金來應對正常的贖回需求,行業里基金經理留存的現金比例通常不會低於5%,所以,在沒有出現大規模贖回的情況下,基金經理不會被動減倉進而影響其後續的操作。如果市場出現特殊風險,基金所投的標的出現重大負面信息,在投資者大規模申請贖回的情況下,基金經理也確實會不得已被動調倉,通過賣出基金持有的股票和債券來換取流動性。
這種低價的大規模賣出,就可能引發風險標的股價的進一步暴跌。不過即使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基金經理也有其他的一些保障措施或工具來應對投資者的贖回,被動減倉僅僅是應對方式的一種。
通過巨額贖回條款限制投資者贖回市場上的開放式基金合同中都會設有巨額贖回條款,該條款會規定,當凈贖回份額(即贖回份額扣除申購份額)占基金總份額的10%(定期開放基金的該比例為20%)時,基金管理人可以視情況應對贖回請求。
一般情況下只有全市場的基金都出現大規模贖回的情況下,才會有加劇下跌的風險。單只基金的大規模贖回現象,大部分管理人都能夠通過個人經驗和專業能力妥善解決,投資者無需過於憂慮。
在挑選所投基金的時候,投資者應該注意,當單只基金的持有人單一,或是有單個機構或個人持有該基金的份額佔比過高時,這只基金會比其他基金更有概率發生大額贖回的情況。投資者要盡量避開此類基金,減少自己所投基金發生大規模贖回的可能性。
⑵ 為什麼公司一旦上市,投資公司會紛紛退出撤資
問:為何公司一旦上市,投資公司會紛紛退出撤資?答:「募、投、管、退」四個字是私募股權基金的全部要點,退出是最後一步,融資是第一步,融資有了錢,於是尋找投資標的,錢投下去以後,要進行投後管理,然後通過上市/並購等渠道退出,退出後再募集資金成立新的基金。再進行下一輪投資。
況且,已經上市了,在二級市場都可以買到股票了,如果投資人真的看好這家企業,大可以在二級市場買入,這個沒有一點難度,向軟銀對阿里巴巴、南非報業集團對騰訊的這種持有十幾二十年年的是非常少見的,而且軟銀已經減持了股票,獲得的收益已經遠遠好過當時的投入。這種情況是極其少見的。私募股權基金的專業性非常強,從成立開始,然後就要挑選投資項目,然後等待企業上市,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風險極高的階段,死亡率很高,即便沒有死,能否熬到上市也不一定,GP是要給LP交待的。二級市場很多人都可以參與,但是一級市場能夠有能力參與的人是非常少的。
⑶ 社保和信託同在里邊,是社保洗信託,還是信託主動減持
美國社保基金的來源及構成:美國的社會保障基金分為聯邦社會保障基金和私營養老金兩部分。具體而言,聯邦社會保障基金主要由老年及遺屬保險信託基金和殘疾保險信託基金兩個子基金組成。
⑷ 投資公司名下的原始股減持繳稅
1.原始股解禁需要向國家交稅;
2.為進一步完善股權分置改革後的相關制度,發揮稅專收對高收入者的調節作用,屬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證監會31日聯合發布關於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
3.根據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對個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轉讓從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所得,繼續免徵個人所得稅。
1、徵收時間及稅率:
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
2、徵收對象:
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股票復牌日之前股東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復牌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
⑸ 折價減持是什麼意思
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由買方和賣方在當日最高和最低成交價格之間確定。該證券版當日無成交的,以前收盤價權為成交價。買方和賣方就大宗交易達成一致後,代表買方和賣方的會員分別通過各自席位(擁有本所專用席位的機構通過該席位)進行成交申報。
大宗交易的賣方通常是急需減持,要找到買方,肯定要給買方低於當天收盤價的價格,所以會出現折價。
2011年
⑹ 減持新規出來後,哪些最受益
一、VC面臨系統性機遇。
在減持新規中,明確提出講給創投基金政策優待,基金減持待遇將與其持股期限成反比。
目前市場主流資金追逐後期項目時,大量有潛質的中早期項目面臨缺乏資本關注甚至無人問津的局面,此時對於從事早期投資的VC而言,有大量優質項目可挑、極大的議價優勢與控制力優勢。
二、產業基金將重新活躍。
上市公司由於再融資渠道收窄、減持受限等原因,獲取資金的成本和難度將提升。因此,通過產業基金來進行布局和投資將是一種綜合成本與效率而言較優的模式。
由於再融資和並購重組新政的限制,上市公司不謀求產業基金的控制權才會是更優的選擇,這對於有著募集渠道優勢的機構而言,將是系統性的重要機遇
三、基本盤強大的上市公司或成舉牌主力。
事實上,這一趨勢的確已經開始了,大量業務衰退的傳統行業上市公司實控人轉讓其控制權或被其他上市公司舉牌。
在炒作失效後,實業經營能力將成為市場衡量上市公司價值的基本出發點。
那些行業前景好、管理層經營能力強的上市公司將得到更多資金青睞,也就更容易通過收購或舉牌來控制或影響其他上市公司
另外,這個減持規定給了聰敏的投資者抽身的機會,延緩下跌時間,改變不了高估值的股票估值回歸的必然。
減持規則對非公開發行股份提前動手了,大宗交易接盤的要六個月後才能賣,意味著大宗交易這一塊如果不是為了長期投資基本不會有資金接盤了,那麼要減持的股份只能直接往二級市場懟。
而且針對非公開發行持有的股份,競價減持90天內不能超過總股本1%,且一年內不能超過其持股總數的50%。
假設一個定增基金持有某上市公司4%的股份,一年內只能賣掉2%,且這2%如過果是競價減持,至少要180天,也就是半年。
如果從時間周期裡面說,定增基金都有嚴格的退出期,只會強化各類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必須著手從現在謀劃好出貨周期,反而激化減持意願,以免到時候資金出現缺口而無法調劑。
接下來,如你所見,密集的減持公告如煙花絢爛。——檢驗真金白銀的時刻到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股價估值太貴了就會爭先賣出,下跌是遲早的事情,聰敏的投資者應該趁機盡早認錯止損出局,拿著垃圾股的命運就是下跌再下跌最後退市。
相反,如果估值足夠便宜,大家買還來不及誰還想爭先恐後賣呢?
專業投資者者最核心的工作是定價,即判斷一個股票大體應該值多少錢,而股價何時漲跌那是沒人知道的(除非你去操縱市場)。
投資者如果沒有定價能力,盲目買股票代價會越來越大。市場到了要相信社會分工,要相信專業的價值的時候了
⑺ 基金中的「解禁」是什麼意思
基金裡面沒有解禁,是股票的解禁。
原始股和限售股發行後,有一定的年限不能回上市流通。答按照持有的股份大小也可以稱做大非,小非(大非流通股股東和小非流通股股東)
解禁的意思是到了規定的年限後,這些股票可以上市流通了。也就是俗稱的大非解禁和小非解禁。比如中石油1月份的大非解禁,持有的股東不看好該股票大量拋售,造成那天中石油股價暴跌。而同一天的興業銀行也有大非解禁,但是股東對該股票後市看好所以那天同樣是解禁卻逆勢大漲。
⑻ 全球最大中國股票基金1月減持茅台,又被減持,茅台這是怎麼了
首先,對於整個資本市場來說,這些大規模的投資基金增持茅台實際上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因為對於他們而言,進行一定程度的資產配置選擇茅台這個相對分紅比較多,有比較穩定的股票還是有很好的市場積極意義的。
同樣這些基金實際上對於茅台來說並沒有什麼情感,他們只是考慮說這家公司的股票我們投資到一定程度之後,如果它股價過高有一定的投資風險,那麼就應該堅持,所以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從基金本身出發當前投資茅台的確有一定的風險,那麼這個時候減持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果,至少可以從高位獲得比較好的資金收益。因此,從基金本身來看,現在減持茅台並不是讓人意外的事情。
其次,再從茅台的角度來看茅檯面對著非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是同樣也坐穩了整個市場的第1把交易,但是問題也出現在這里,如果茅台依然是一個市場消費品的話,還是可以長期看好茅台的,然而從目前的角度來看,真正去購買茅台的人大部分都不是消費茅台的人,喝茅台的人不買,買茅台的人不喝已經成為了茅台市場當前的一個畸形現象。
與此同時在茅台的背後又形成了一系列的二手交易市場,這種交易市場其實是不健康的,由於這種所謂的收藏市場的炒作,讓茅台的價格越來越高,特別是陳年茅台的價格不斷攀升,實際上已經漸漸背離了茅台本身的價值。
大多數人購買茅台是沖著投資去的,目標是茅台的貨幣金融屬性,因此茅台是一個投資品的形象,逐漸在大家心目中形成,這對於茅台本身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對於當前的茅台來說,要深刻認識到當前茅台實際上屬於一個市場畸形的狀態,不僅是茅台的本身消費市場還是茅台的股票市場,都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大家對於茅台的認知都有一定的偏差,這實際上是不利於茅台的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當前處於茅台的高位,雖然不排除未來還會有更高位的茅台價格出現,但是這種高風險的泡沫傾向已經形成,所以大家必須要提防茅台潛在的風險。
(8)信託基金減持擴展閱讀
茅台被最大中國股票基金減持:
根據中國基金報的報道,春節不平靜,據報道,瑞銀旗下的瑞銀(盧森堡)股票基金-中國機遇(美元),截至1月底,貴州茅台為該基金的第五大重倉股,基金持有市值8.16億美元。與2020年底相比,該基金持有貴州茅台減少3.66%。
據證券時報報道,實際上,在1月19日前,該基金持有的茅台股份數目並未發生變化,這也意味著,這次減持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實際上,自1月以來,陸股通就開始不斷減持茅台,截至2月11日,陸股通持有茅台10025.11萬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為7.98%,連續兩個交易日低於8%,上一次低於8%還要回溯自2020年3月30日。
1月18日,據美國資管巨頭資本集團官網,截至2020年底,集團旗下的美洲基金-歐洲亞太成長基金持有貴州茅台716.17萬股,較三季度末的761.18萬股減少45萬股。據悉,該基金是目前全球持有貴州茅台股份數最多的基金。截至2020年底,該基金持有市值為21.89億美元,摺合141.95億元人民幣。
⑼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方式有哪些
目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IPO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IPO)一般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所投資的企業經營達到理想狀態時進行。當被投資的企業公開上市後,私募基金再逐漸減持該公司股份,並將股權資本轉化為現金形態。IPO 可以使投資者持有的不可流通的股份轉變為可交易的上市公司股票,實現資本的盈利性和流動性。根據Bygraveand和Timmons的研究發現,IPO 退出方式可以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獲得最大幅度的收益。
IPO退出方式主要的有利之處在於:
1、能夠讓投資者獲得較高的收益回報。
對於PE的投資方來說,通過IPO退出能使其獲得較其他方式更為可觀的收益,一般可達投資金額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尤其是在股票市場整體估值水平較高的情況下,目標企業公開上市的股票價格相應較高,基金公司通過在二級市場上轉讓所持股份,可以獲得超過預期水平的高收益。例如2007 年11 月6 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融資額高達15 億美元,其投資者軟銀、高盛約獲得超過34倍的收益率。IPO是金融投資市場對被投資企業價值評估的回歸和投資的價值凸顯,資本市場的放大效應,使得PE退出獲得高額的回報。
2、是實現投資者、企業管理層、企業自身三方利益最大化的理想途徑。
在投資者獲得豐厚回報的同時,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所持股份也會因股市較高的市盈率而獲得大幅增值,若在二級市場套現可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被投資企業也由私人企業變為公眾企業,除了提升企業的知名度以外,更增強了企業資金的流動性,IPO所募集的資金有力地保障了企業規模經濟和戰略發展的需要,滿足了企業進一步發展和擴張的需求。企業為成功上市經歷的股改、完善治理結構、清理不良資產的過程,也為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內部發展環境,從而對企業長期發展有著積極而長遠的影響。
3、有利於提高PE的知名度。
目標企業IPO的成功,實際是對私募股權基金資本運作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的肯定,不僅提高了目標企業的知名度,同時也提高了私募股權基金的知名度。一方面,私募股權基金通過IPO退出所獲得的豐厚收益將吸引更多有著強烈投資願望和一定資金實力的投資者前來投資,以便更好地開展下一輪私募股權投資。另一方面,在市場優質項目源較為匱乏的時期,IPO退出的成功也會擴大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人在市場中的影響力,為其獲得優質企業項目資源創造了條件。
IPO作為最理想的退出方式,具有實現PE和目標企業雙贏的效果。但就現實情況來看,IPO退出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
1、上市門檻高。
各國股票主板市場的上市標准都比較高,因為涉及到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利益,所以對其監管十分嚴格。擬上市企業需要滿足諸如主體資格、經營年限、公司治理方面的較高規范和要求,使得大批企業望而卻步,而PE的投資收益也可能因為退出渠道不順暢而有所減少甚至發生虧損。鑒於此,創業板上市成為了新興中小企業的第一選擇。
2、IPO所需時間長、機會成本高。
即使被投資企業滿足上市條件,繁瑣的上市程序使得企業從申請上市到實現上市交易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再加上對包括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內的原始股東持股鎖定期的規定,PE從投資到真正退出之間的周期相當長。從機會成本考慮,在等待IPO退出過程中,市場上一定存在很多投資機遇,可能會錯失更好的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