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網貸理財已經漸漸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中,一部分與時俱進的老年人也加入了網貸投資的行列。但事物總有兩面性,一些不法分子就盯上了老年人,想想我們周圍,老年人上當受騙的例子不在少數,那麼,為什麼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呢?小編為大家分析:
一、老年人缺乏投資常識
老年人之所以會掉入投資陷阱,主要是因為缺乏投資理財常識。我們都知道投資的收益越高,風險越高,風險與收益成正比。我國目前無風險利率(一年期的國庫券或銀行存款利率)都不到4%,那麼這些年化利率高達百分之十幾,甚至二十幾的投資產品怎麼可能無風險呢?
以網貸行業為例,從來就沒有絕對安全的平台,所謂的安全都是有條件的,是建立一定期限上的,外加如今去剛兌浪潮,討論網貸投資的安全性,除了考慮平台本身因素外,還要注重標的風險。
二、子女的主動性不夠
老年人由於自身認識的局限,缺乏投資常識,這無可厚非。但作為子女,我們是有義務科普這方面知識的,思想高地,你不佔領,別人就會佔領。家中老人情願相信別人的話,也不願意聽從你的建議,這值得反思。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無外乎兩點:
1.老人覺得你不夠專業
說白了,相比於平台業務員而言,老人並不認可你的投資理財能力。對於你這種門外漢,老人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自然會下意識的隱瞞。
2.缺乏家庭關愛
那些平台業務員能得到老人的認可,除了本身的口才好外,把人說的暈頭轉向,還有關鍵的一點,他們熱情啊!對老人噓寒問暖,排憂解難,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帶著功利性的,但是老人可不一定會這么覺得,這些久違的關懷讓他們深感欣慰。再加上,資金安全回款,這種信任感會無限倍增。而作為子女的你真的有信心戰勝他們嗎?不好說吧!甚至有些老人明知會被騙,卻心甘情願掏錢買單!只因為那句關懷。
3.從眾心理作祟
據錢優客小編了解,一般投資被騙的老年人都有三個明顯特點:
一是比較空閑,退休在家,沒啥事做,對外界新事物既好奇又害怕,這種心態容易被人乘虛而入。
二是有錢,存了大半輩子的養老金,平常捨不得花,有些積蓄。
三是孤獨(空巢老人),現在老人多半不與兒女同住,日常聊天嘮嗑也都是老年朋友,偶有年輕人關懷,會倍感親切。
與此同時,老年人由於圈子小,以小區為集聚點,一來二去,大家彼此都很熟悉。所以業務員往往採取以點破面的方法,專攻一兩個性格開朗的老人,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再加以小利引誘,輕而易舉,這些老年人就成了他們下線。三下五除二,一個小圈子的老年人就被全部拿下。
這時,人性的弱點又會隨之放大,一個人心裡不踏實,一夥人就能壯膽。人多力量大,人多好鬧事的思想根深蒂固。這種盲從甚至攀比心理,不知不覺,老人就把自己全部積蓄砸入。
風險可想而知,投資哪有靠人多壯膽的,但如此鬧劇,卻每時每刻都在上演,我們不得不防。
小編說了這么多,大家了解了嗎?那我們知道原因了,要如何預防呢?請看下篇《如何預防老年人理財投資上當受騙》。大家有什麼其他的意見或建議,也可以給小編留言哦!
【錢優客】小編心語:天氣轉涼,請注意加衣!
⑵ 為什麼銀行公開以理財產品高息騙老人,就沒有人管一管呢
現在騙老人錢的不只是銀行,各行各業都瞄準了老人,因為他們有錢,排隊買雞蛋省下來的錢投資在這方面他們也很樂意。每天菜場都有隻要一聽說免費的來了,立馬都是老年人圍上去。
⑶ 銀行忽悠老人買理財 產品找哪個投訴
如果合同和銀行的工作人員說的不符,就應該留一個心眼了。
提示家裡有老人的童鞋,老人經常會選擇保本的理財項目,很多銀行的客戶經理也是抓住了這一點,不過也確實是有好的理財項目確實是比較好的, 比較時候中老年人。
除非是抓到銀行客戶經理說的話與合同不符,才可以。
⑷ 老人理財怎麼能不被騙
老人理財不要圖高收益,盡量不要選擇風險較大產品。同時一定要選擇「靠譜」的平台,例如銀行、有大品牌信用背書的平台,對於其他線下的「理財/財富」公司等一定需要謹慎。
主要是因為老年人因年齡、身體健康等原因導致承受風險能力下降,所以老人理財產品、平台的安全性一定要有保障。建議老年人理財應該一部分選擇風險系數小,安全可靠,具有較強流動性的產品。如銀行「智能存款」產品、貨幣基金均是不錯選擇。因為老年人年齡大,會經常患病去醫院,所以資金的流動性非常重要,因此配置一些流動性資產可保障流動性需求。其次可搭配些安全可靠的定期理財和國債,它們安全性高,收益穩健,但變現能力(流動性)較弱。
可以關注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度小滿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可供用戶根據自己的流動性偏好選擇。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50萬以內100%賠付;如定期銀行存款產品「振興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均適合穩健型及以上投資者。
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⑸ 老人投入理財被騙如何維權,如何曝光
(一)通過多個渠道投訴
目前理財產品呈現多樣性以及產品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如果僅依靠消法來解決這當中的欺詐、誤導性銷售或者投資陷阱,是不太理想的,應該多渠道解決。投資理財的服務往往是訂立服務合同的過程,通過主管部門進行維權是一部分,相關投資者也可以利用《合同法》等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問題。投資者投訴還可以找監管單位,比如證監會、銀監會或保監會,甚至可以找人民銀行,如果涉及詐騙,還可直接去公安機關報案。同時,投資者也可以向相關的媒體報料,曝光行業黑幕,引發社會關注,促使企業盡快解決問題。
(二)報警
報警是投資者的無奈之舉,只有在他們自己沒有辦法追回款項的情況下,才會去報警。當然實踐中的一些經濟糾紛,很多當事人也想通過報警的方式來解決,這是行不通的,因此,公安部有相關的規定,明確要求公安機關不能涉足經濟糾紛。因此,當投資者去公安機關報警的時候,多數時候,公安機關都以是經濟糾紛為由不予立案,除非案件人數持續增多,媒體也進行了大量報道。這種情況下,公安機關才會立案偵查,並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三)訴訟
在案件發生後,很多當事人都不選擇訴訟,原因無非是訴訟時間長、成本高,還不一定能贏,甚至是贏了官司輸了錢,投資款根本無法執行回來。但是對一些案件,在公安機關不管,相關監管部門也無法處理的情況下,訴訟則成了維權的唯一途徑。至於如何訴訟,要根據具體案件的情況,來設計具體的訴訟思路並准備證據。不同的案件、不同的案由,需要不同的證據來支持。
⑹ 老年人理財頻繁被騙,老人陷入騙局是因為貪還是騙子高明
親身體驗,三益寶的不錯
⑺ 老年人理財被騙原因有哪些
1、理財知識缺乏來
絕大多數老年自人缺乏金融知識,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比較封閉,對金融知識了解程度僅僅停留在表面,風險意識也比較淡薄。從而使得老年人盲目進行投資理財,進入高風險的投資領域,從而遭受損失。
2、愛貪小便宜
不少的老年人愛貪小便宜,讓騙子有了可乘之機。比如說有騙子慌稱自己有珍寶,因缺錢想低價賣出,誘使老年人上當受騙;還騙子故意在路邊丟下一打鈔票或金飾引誘老年人上鉤,然後以平分為由,騙得錢財;還有一些所謂的免費抽大獎、免費體驗等等,大多是設下的騙局。老年人牢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義之財要不得。
4、貪圖高收益
過於輕信他人,老年人經常遇到「存款變保單」的事件就是最好不過的例子。
5、盲目為他人擔保
一些老年人礙於面子盲目為他人簽字做擔保,甚至把自己的房產證、儲蓄存單等借給他人到銀行辦理抵押貸款。然而,當貸款到期後,倘若借款人無力償還這部分貸款,就要求擔保人來還這筆債,如果老年人無力償還,那麼銀行會依法拿擔保人的儲蓄,或拍賣或變賣擔保人的抵押物來進行抵債等,到時後悔晚矣。
⑻ 老年人理財詐騙手段有哪些
1、理財知識缺乏 。絕大多數老年人缺乏金融知識,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比較封閉,對金融知識了解程度僅僅停留在表面,風險意識也比較淡薄。
2、愛貪小便宜。不少的老年人愛貪小便宜,讓騙子有了可乘之機。比如說有騙子慌稱自己有珍寶,因缺錢想低價賣出,誘使老年人上當受騙;還騙子故意在路邊丟下一打鈔票或金飾引誘老年人上鉤,然後以平分為由,騙得錢財;還有一些所謂的免費抽大獎、免費體驗等等,大多是設下的騙局。
3、過於輕信他人。過於輕信他人,老年人經常遇到「存款變保單」的事件就是最好不過的例子。
4、貪圖高收益。一些老年人想讓自己的養老錢保值增值,追求高收益,盲目投資。
5、盲目為他人擔保。一些老年人礙於面子盲目為他人簽字做擔保,甚至把自己的房產證、儲蓄存單等借給他人到銀行辦理抵押貸款。
⑼ 擔心老人理財被騙,到底要不要干涉老人理財
一定要!老年人因為沒有工作,每天都很無聊,他們會被周圍的人左右自己的思想。很多騙子也會利用老年人的這個弱點,讓他們買一些虛假的理財產品,從而盜走他們的財產。所以老年人在做理財的時候子女一定要干涉,要幫助老人分辨真假。有很多老人都是因為自己買錯理財產品著急上火生病住院,身為子女我們應該避免老人為這樣的事情操心。我們幫助老人做理財,把每個月固定的收入給老人,老人的心情也會很開心的,也能讓你和你的父母有更多可以交流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