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理財是干什麼的
理財是為了解決人生中的財務問題,幫助我們自己達成各種各樣的金融目標。理財的關注周期應該覆蓋我們的生命周期,我們也應該據此規劃短期、中期、長期的目標。
❷ 如何針對人的生命周期進行理財規劃
理財規劃須根據你的財務與非財務狀況以及目標綜合來考量。
理財規劃是全方位的綜合服務而不是簡單的金融產品銷售,是一項貫穿一生的長期規劃。
理財規劃必須和家庭模型相結合才能產生最佳的效果。
雖然理財規劃是一項強調個性化的服務,但是在相同的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往往面臨相似的理財目標、收入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
根據個人生命周期分為五個階段:
單身期:參加工作到結婚這段時間一般2~8年
家庭與事業形成期:結婚到新生兒誕生這段時間一般1~3年
家庭事業成長期:子女出生到完成大學教育這段時間一般18~22年
退休前期:子女參加工作到個人退休之前這段時間一般10~15年
退休期:退休後這段時期
按家庭收入主導者的生命周期又可以將家庭模型分為三種:
1、家庭收入主導者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為青年家庭,包含單身期和家庭事業形成期。(風格:積極、投資組合:年齡%低風險收益+100-年齡%追求高收益)
需求分析:買房、結婚、子女出生及教育、建立應急基金、增加收入、風險保障、儲蓄和投資、建立退休資金。
理財規劃:消費支出規劃、現金規劃、風險規劃、投資規劃、稅收籌劃、子女教育規劃、退休養老規劃。
2、家庭收入主導者年齡在35~55周歲之間的為中年家庭,包含家庭事業成長期和退休前期(風格:穩健,投資組合:年齡%低風險收益+100-年齡%追求高收益)
需求分析:買房、買車、子女教育、增加收入、風險保障、儲蓄和投資、養老金准備。
理財規劃:子女教育規劃、消費支出規劃、風險管理規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現金規劃、稅收籌劃。
3、家庭收入主導者年齡在55周歲以上的為老年家庭,也是退休期,(風格:保守。投資組合)
需求分析:保障財物安全、遺囑、建立信託、准備善後費用
理財規劃:財產傳承規劃、現金規劃、投資規劃
註:投資組合中的年齡是指家庭收入主導者的年齡,這個比例可根據個人情況適當調整。
低風險收益是指: 銀行理財、債券、固定類收益等
高收益是指: 基金、股票、以及一些金融衍生品,最好配置一些國外資產,但高收益通常伴有高風險,再實操中要區別對待
當然這只是一個籠統的。具體投資規劃還是要看實際生活的詳細情況的。僅供參考。
❸ 為什麼要根據生命周期階段進行理財
簡單來說人在成長到衰老的生命過程中,對於社會物質的需求是不同的。
同時,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所擁有或者所能累計的財富也是不同的。
因此,比如在少年時期,就沒有太多的理財概念,而到了青年時期更多的是需要創造財富和資本積累,理財只能是一個兼顧的過程。同時需要為將來的婚姻甚至更好的創造價值去累計成本。而到了中年就要面臨家庭的負擔以及養老的考慮,這個時候就要更多的關注理財以及開始著眼理財。
❹ 個人理財生命周期曲線公式
生命周期理論是由經濟學家莫迪利亞尼、布倫博格與安多共同創建的。該理論從個人的生命周期消費計劃出發,最終建立了消費和儲蓄的宏觀經濟理論。
生命周期理論的主要觀點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1)消費者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少年(t[1])、壯年(t[2 ])、老年(t[3 ]);在少年和老年階段,消費大於收入,而在壯年階段則收入大於消費;
個人生命周期收支曲線
多數人偏好一生均衡消費,壯年階段多餘的收入通常用於償還少年時期的債務或儲蓄起來用於養老,用公式可以表示為:
式中: ,代表生命周期,r 利率,Y收入,C消費;消費者的消費決策不僅考慮當前收入,也考慮未來收入,即消費是取決於現期工作收入和總資產的函數,C=b[1]Y[d]+b[2] A,式中:Y [d]為消費者可支配收入,A表示資產,b[l], b[2]為系數。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支出同它的財產水平之間保持穩定的比率,當各種社會經濟等因素使得家庭財產狀況發生變化時,其生活水平和消費支出就會受到影響,故生命周期理論也被稱為持久財產理論。我們每個人恰恰正在依據生命周期理論所闡述的道理進行著我們日常的消費和儲蓄。生命周期理論指出,個人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計劃他的消費和儲蓄行為的,以在他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實現消費的最佳配置。也就是說,一個人將綜合考慮他現在的收入、將來的收入,以及可預期的開支、工作時間、退休時間等等諸因素來決定他目前的消費和儲蓄,以使他的消費水平在一生內保持在一個相當平穩的水平上,而不出現消費水平的大幅震盪,最終實現在一生中的平滑的或者均勻的消費跨期配置。
❺ 什麼是生命周期理論它在個人理財規劃中如何應用
生命周期(Life Cycle)的概念應用很廣泛,在心理學上主要是指人的生命周期和家庭的生命周期,是指它的出生、成長過程、衰老、生病和死亡的過程。
個體生命周期
提起個體生命周期,首先會想到埃里克森的個體發展的模型,卡特和莫麥戈得里將個人發展納入到家庭中,提出了具有創見性的個體心理發展階段模型。[1] (1)嬰兒期(0-2歲)共情和協調情感反應的發展,個體大腦被塑造成可以負擔終身的情感學習。
(2)兒童早期(2-6歲)對相互依存的的進一步認識,兒童早期接近尾聲時,個體獲得了共情、關系性,有關依存的知覺和直覺的能力。
(3)兒童中期(6-11、12歲)道德發展,包括智力邏輯和良心邏輯的發展
(4)青春前期(女孩11-13歲,男孩12-14歲)尋找自己的聲音,真實性發展的開始。有能力清晰的理解關系,認識到關系中的不正當並對此表示反感。
(5)青春期(13、14歲-21歲)尋找認同,在社會、父母和同伴的壓力下,年齡、性別和種族等刻板印象問題繼續內化到觀點和感受中,學習關注自己與關注他人之間尋找平衡,不在人雲亦雲。
(6)成年早期(21-35歲)發展與參與深度關系的能力,個體將對家庭的關心和職業的關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發展一個核心的自我,將關於關系、直覺以及道德良心的發展有意識的結合在一起。在自己與他人之間建立真正的親密關系。
(7)成年中期(35-50或55歲)真正力量的出現,變得更有意識到他人的存在,在平衡多重任務中能夠反思自己的優先需要,能夠更多的參與社會活動。
(8)成年晚期(50、55歲-75歲)睿智時代的開始,重新利用互相依存的智慧,為他人提供幫助,將自己的價值觀傳授給他人,重新傾向於精神原則,並且追求生命、情感和精神方面的和諧。
(9)老年期(75歲以上)悲傷、喪失、重新振作、反思和成長,這是一個反思自己一生的階段,重新賞析和接受自己。
❻ 什麼是家庭理財和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理財指的以家庭財富為單位進行的資產配置,主要目的是在家庭的不同時期保證家庭的正常開支和為未來的開支做准備,總體目標是通過家庭財富規劃既要實現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又要保障家庭生活的品質。
家庭的生命周期主要是指不同的家庭階段所持續的時間。家庭的發展會經歷家庭形成、子女教育、家庭成熟、退休四個階段 ,不同的階段對應的資產配置重點理應也不一樣。
一、家庭形成期
指剛組建家庭1至3年,結婚生子,經濟收入增加,生活穩定。此階段重點合理安排家庭建設支出。理財建議:50%成長型基金,35%債券、保險,15%活期儲蓄。保險可選繳費少的定期險、意外險、健康險。
二、子女教育期
組建家庭5至10年後,孩子教育提上日程,教育花費、生活費用猛增,此階段會有「入不敷出」感覺,需做好「儲蓄」計劃,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建議配置40%成長型基金,但需更多規避風險;40%存款、國債或其他穩健的定期理財用於未來確定的教育費用支出。可以關注度小滿理財(原網路理財)平台上的一些定期銀行智能存款產品,50萬以內可100%賠付。再配置10%保險,可重點關注家庭支柱的人壽保險,以防在家庭重要支柱出現「風險」時,讓整個家庭陷入困境。當然,日常的家庭生活支出還是需要留下10%家庭緊急備用金。
三、家庭成熟期
家庭組建10至20年後,子女逐漸工作,家庭主要支柱也進入了「事業巔峰」期,此時整個家庭收入處於高峰期,適合資產積累,可重點擴大投資。建議50%股票或股票類基金,40%定期儲蓄、債券及保險,10%家庭緊急備用金。接近退休時用於風險投資的比例應減少,保險偏重養老、健康、重大疾病險,制訂合適的養老計劃。
四、退休期
此階段家庭投資和消費都應該較為保守,理財原則身體健康第一、財富第二,主要以穩健、安全、保值為目的。建議60%定期儲蓄、債券,40%活期、中短期高安全性產品。
想了解更多投資、理財小知識,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ID:xiaomanlicai)。更多50萬以內可100%賠付的銀行存款產品任您選。好收益,更安心。
❼ 生命周期理論與個人理財有什麼關系
個人理財規劃是抄基於人的生襲命周期而存在的,處於相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人往往面臨相似的理財目標,收入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
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家庭模型下的理財規劃
http://wenku..com/view/d25e01d6b9f3f90f76c61b64.html
❽ 什麼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論,對個人理財什麼影響
所謂家庭生命周期,其意思就是家庭是由不同的階段組成。從一對夫妻結婚建立版家庭生養子女(家庭形權成期)、子女長大就學(家庭成長期)、子女獨立和事業發展到顛峰(家庭成熟期)、夫妻退休到夫妻終老而使家庭消滅(家庭衰老期),我們稱為一個家庭的生命周期,相應的針對家庭即有家庭生命周期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