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如何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論文

如何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論文

發布時間:2021-07-16 19:55:19

A. 我的論文題目「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希望有好心人能給我一些具體思路。謝謝!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以一個原因是我國的一些大中型商業銀行是國有的,一般國有銀行受政府的政策導向比較明顯,當政府大力扶持某一個行業時,商業銀行的資金就會大部分流向那一個行業。還有商業銀行的領導一般都是拿工資的,當銀行業績很好時,他們也賺不到太多便宜,相反,當銀行出現虧損後,他們就會受罰,在這樣一種制度下,使得銀行一般不太願意去冒險,因為由於中小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有限,貸款給它風險較高。

對策就是要建立相關的產業銀行,專門對某一產業的銀行貸款,其次,對國有銀行領導的獎懲制度有待完善。
(大致就這樣,僅供參考,本人還在讀大二。)

B. 論文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思考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1.2國內外研究文獻綜述
隨著中小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小企業融資的各種問題也逐漸受到各
國理論界的關注。現有的研究理論和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2.1國外先進經驗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從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政府的積極參
與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有效手段,主要是通過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部門,從稅收優惠、金融
扶持、擔保體系、財政支持,法律法規完善等幾個方面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郭田勇(2003)
在《中小企業融資的國際比較與借鑒》一文中,從不同國家融資制度、政策出發進行比較
分析。呂薇(2《X刃)在《借鑒有益經驗,建立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一文從信用擔
保角度出發進行比較分析。趙向華(2〕厭))在《中日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之比較分析》中從
法律角度進行對比研究。馬連傑 (1999)在《德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體系及對我國的啟示》
從融資體系方面來對比研究。聞岳春,庄道鶴,趙慧(2儀舊)在《美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
及對我國的啟示》則從融資模式角度進行對比研究。
一般而言,借鑒的國外先進經驗來自於發達國家,且這些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確實值
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例如,法國政府規定,新成立的中小企業在五年以內可以在住宅辦公,
可以推遲一年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為中小企業節約運轉經費;在義大利,國家佔有大部分
股份的西曼斯特金融機構主要為中小企業服務,每年由中央銀行支持為中小企業提供約20
億美元的優惠貸款,支持中小企業出口、技術升級等,還與一部分中小企業建立關系性融
資模式,以參股的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息貸款,降低其融資成本;德國以提供國家擔保、
免稅、利潤不上繳等優惠政策支持屬於政策性銀行的德國復興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該銀行每年除了代表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約巧億美元的資金援助和投資以外,還發放約
330億歐元的低息貸款。
1.2.2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理論
各國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效率的提高都離不開中小企業的發
展。中小企業的存在和發展,是國民經濟的必須。奧斯汀·羅賓遜 (AustinRobinson)
在1931年出版的《競爭的產業結構》一書中用規模經濟的理論來解釋中小企業存在的必
要性。他認為企業規模收益遞增有一定的限度,超出此限度,將會出現規模收益遞減:隨
著規模的擴大,分工會越來越細,但由於技術並不是無限可分的,分工的過度細致將會導
致生產的復雜程度提高,生產成本增加、生產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企業規模的擴大還將
導致管理層級增多、管理跨度變小、信息流通緩慢、管理效率降低、機會成本增加.比較
而言,中小企業雖然規模小,但是機制更靈活、更富有朝氣,只要能達到最佳規模就能夠
生存和發展。在此基礎上,日本末松玄六教授在《中小企業經營戰略》(1971年)中也指
出:企業能否生存、發展,與能否形成最佳經營規模有直接關系。由於行業不同,形成最
佳規模的企業不只是大企業能夠做到,中小企業也能做到。所以,中小企業只要形成最佳
規模,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較小,而生存和發展的餘地就較大。末松進一步將最佳規模分
為最大收益規模的最佳規模和最大效率規模的最佳規模兩種,後者是中小企業存在最佳規
模的根據,也是企業競爭優勢的真正體現。從最大收益規模到最大效率規模之間存在著一
個發展中小企業的最適宜的「大地帶」。
英國經濟學者張伯倫(E.H.ch田舊berlin)和羅賓遜夫人 (JoanRobinsin)l』]從不完全市場
論的角度探討了中小企業。張伯倫特別強調「產品的差異性」對中小企業生存的重要作用,認為
由於產品差異也會使中小企業形成一定的壟斷因素,從而可以與大企業共存。而羅賓遜夫人則
強調了「市場不完全性」對中小企業生存的意義。市場的不完全性指不同企業參與競爭的具體條
件各不相同,如擁有要素的種類、數量和質量、銷售時間與技巧等,這些因素最終會影響產品
的市場價格。她認為中小企業只要能發揮自身優勢,經營策略得當,同樣可以影響價格的形成,
贏得競爭優勢,從而在不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與大企業共存。
此外,威廉姆森和理查德·尼爾淤l指出在企業和市場之間存在「組織間協調」或「中間
性體制」,一些組織可以以集群的方式參與竟爭。他們認為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結成聯盟的形式
克服實力弱的缺點,提高整體競爭優勢,與大企業競爭;馬歇爾在1891年的《經濟學原理》
第2版用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中小企業的發展,認為企業的生命周期是「生成一發展一衰退」
所以,衰退的大企業會被中小企業取代,而中小企業也會不斷發展壯大。我國學者袁純清 (1998)
利用共生理論探討了中小企業存在的方式,提出小企業可通過與大企業共生,從非對稱互惠共
生向對稱性互惠共生的轉化。我國學者王輯慈 (1997)認為,當存在高度發達的社會分工時,
在整體性不明確的產品生產中,以及由於受到內在技術限制而不能達到內部范圍經濟的某些生
產中,生產系統往往被肢解為許多較小的生產企業,通過外部交易結成網路,共同完成生產,
因而獲得外部范圍經濟。
1.2.3融資理論
現代企業融資理論的創立者美國經濟學家Modi幼 aniandMiliey上世紀50年代創立
的「無企業所得稅時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無關,有企業所得稅時負債越多企業價值越大」
理論,即被人們捧為經典的「MM」理論,曾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理論假設在資
本市場完善、資本能自由流動、不考慮企業所得稅情況下,公司的資本結構和公司價值無
關,不存在最佳資本結構。之後,莫迪利亞尼和米勒對該理論進行修正,發現在考慮企業
所得稅的情況下,負債越高,企業價值越高,即100%負債才是企業最佳資本結構。
現在,大多數學者普遍認為企業的融資結構一般受交易費用和信息成本的影響。我國
學者王宣喻、儲小平(2002)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認為在一定嚴格條件下(不存在制度
歧視和政策傾斜、不考慮資本市場利息、拆借成本),各級資本市場要求的信息批露機制
的高低將成為民營企業融資決策的主要影響因素,在這種情況下,現在的民營企業只能更
多依賴低信息批露機制要求的資本市場,這與目前民間融資是中小民營企業重要資金來源
的現象相符合,也解釋了為何從正規資本市場如股票市場、二板市場融資難的現象。
王霄,張捷(2003)從信息不對稱下融資理論的經典議題一信貸配給和信貸缺口角度
出發,認為由於對資產規模偏小的中小企業的信貸約束條件相對大型企業要更加嚴格,交
易型信貸缺口要普遍大於大型企業。此外,關系型貸款是中小企業重要的信貸來源,但目
前我國企業信貸機構以大型銀行為主,因此關系型貸款並非主流,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問
題難以解決。
此外,有學者也指出,銀行是企業間接融資的主要渠道。徐洪水(2001)從地區調研
個案出發,實證研究了銀行與中小企業信貸缺口的原因,證明了理論上的金融缺口的存在
的原因在於信用缺失等等,其運用博弈論的觀點,認為銀企之間的信貸過程是一個動態博
弈的過程,在法律制度健全和信貸體系完善的情況下,能有效降低銀企交易費用和信息成
本,縮小中小企業融資缺口。
1.2.4中小企業融資難成因
中小企業融資難除企業本身存在問題外,還有金融制度、政府扶持等方面的原因。經
過整理,筆者歸納了一下,目前國內的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其一,中小企業的內部缺陷。有學者認為,中小企業信用水平低、信用觀念不強,產
權不清,容易導致生產經營中的高風險,從而使得中小企業的內部缺陷成為其融資難的主
要原因。具有代表性的有張聖平、徐濤(2加6)的《內生障礙,關系融資與中小企業金融
支持》一文。
其二,金融市場方面。林毅夫和李永軍(2001)、張捷(2加2)、李志斌(2002)認
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在於歷史形成的高度集中的金融體系與勞動密集型生
產為主的中小企業現狀的不適應,並提出逐步建立以非政策性中小金融機構為主的競爭性
金融體系,以此解決融資難的問題;李庚寅、周顯志(2加3)在《中國發展中小企業支持
系統研究》中認為銀行風險控制能力不足,又缺乏相應的風險轉移措施和機制,所以不敢
向高風險企業投資,造成對中小企業信貸緊縮,導致貸款門檻提高,中小企業間接融資困
難。雖然中央銀行能通過提高貸款利率的方式鼓勵銀行對中小企業放貸,但是提高利率所
帶來的收益與風險及交易成本並不能相抵,所以中小企業很難從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獲得貸
款。此外,雖然中小型商業銀行能為部分中小企業提供資金,但是由於我國建立的是以四
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體制,對以民營為主的中小型商業銀行支持不夠,
再加上這部分銀行自身資本實力不足,所以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最後,資本市
場不健全也限制了中小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直接融資。
其三,制度因素方面。雖然我國政府為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已經做出了很多的嘗試,
但是由於尚未建立起專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幫助、技術支持、市場信息咨詢等服務的機構,
擔保體系也不健全,維護中小企業權益和規范其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完善等原因,效
果並不顯著。這些嘗試對於調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規范融資行為的作用並不大。張
捷、王霄(2(X)2)從企業金融生命周期理論出發,認為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在於規模歧
視而非所有制歧視,因此應該加大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放鬆對民營金融的限制,並相應建
立企業信用制度環境。
1.2.5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對策
國內外有不少學者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給出了一些對策。Mallick和
Chak倒botty(2002)的實證性經驗文獻顯示,美國中小企業信貸缺口(企業期望獲得貸款
與實際獲得貸款差額)達到20%,而企業所有者信用、銀企關系對信貸缺口影響很大。
這驗證了信貸缺口存在及原因。由此而言,中小企業在規模不足,難以抵押的困境下,可
以通過提高信用、加強銀企關系從而獲得銀行貸款,比如關系型貸款。
俞建國(么刃2)在《中小企業融資》認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應該促進大銀行完善中
小企業信貸服務機構,並健全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此外應大力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投資基
金,將富有潛力的中小企業都包含在基金的服務范圍之內,而不是僅僅限於科技型中小企業。
林毅夫,李永軍(2(X)1)認為,由於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為不同規模企業提供服務的效率
和成本不同,所以現有的國有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不能提供有效支持中國經濟發展、占企業絕
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需要的服務的金融機構,所以應該充分認識中小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融資中
的重要作用,大力促進其發展。
陳乃醒(2以科)(《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認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因為體制不適應,資
本市場的改革遠落後於其它要素的改革,所以為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只有促使金融產品多元
化以適應中小企業需求的多元化。
通過文獻綜述,可見己有文獻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理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根據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實情,筆者查閱了大量的文獻和見諸報刊、雜志、著作的統計數
據與統計資料。通過對這些第二手的統計數據與資料文獻整理,筆者發現這些資料難免存在以
下局限:一是大多數以製造業為研究對象,而對於服務業和一些復雜的產業中的中小企業專門
的研究不多;二是所研究的大多是某一地區、某一局部,某一方面的中小企業融資狀況,例如
在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成因時,不少資料通過研究,把成因僅歸結於像法律法規不完善等某
一方面或幾方面;雖然有不少人做過調查研究,但很多都是對某一地區、某一行業的調查統計,
對整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宏觀的綜合分析、系統的全面的歸納不多。三是資料不夠新,反映
的大多是一二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前的中小企業的融資狀況,無法貼切地說明中小企業目前的融
資狀況。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嘗試借鑒己有的結論對本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進行分析。
中文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和緩
解就業壓力、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途徑。但是,在我國,一方面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
資困難的問題,嚴重製約了其發展;另一方面由於資本要素市場化的滯後,大量資本找不
到投資出路。因此,對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對推動我國經濟發
展和資本優化配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
首先,本論文查閱了大量國內外關於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文獻,界定了中小企業
的概念和作用,重點闡述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方式和特徵,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存在的問題。
其次,在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成因研究上,本論文從經濟理論方面和現實環境方面進
行了分析。在經濟理論方面採用信貸配給模型分析;在現實環境方面,運用最新的統計年
鑒和權威調查報告,分別從內部環境和市場環境、制度環境分析。之後,根據這些分析,
運用AHP層次分析法構建我國中小企業總體融資環境評價模型,並進行了評價。
最後,通過簡單介紹境外對中小企業扶持的先進經驗,提出總體思路,尋求分別從完
善中小企業融資的制度環境,強化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職能,強化中小企業的自身建
設三方面綜合提出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評價模型

C. 如何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4000字論文

一、周密思考,慎重落筆
論文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正式動筆之前,要對文章進行通盤思考,檢查一下各項准備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緒。首先,要明確主題。主題是文章的統帥,動筆之前必須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劉熙載說:「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擴之則為千萬言,約之則為一言,所謂主腦者是也。」(《藝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題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主題不明,是絕對不能動手寫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人訂]思想前進的脈絡、軌道,是結構的內在依據。動筆之前,對怎樣提出問題,怎樣分析問題,怎樣解決問題,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謂「格局」,就是全文的間架、大綱、輪廓。在動筆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幾部分,各有哪些層次,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哪裡該詳,哪裡該略,從頭至尾都應有個大致的設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備好,將各種事實、數據、引文等找來放在手頭,以免到用時再去尋找,打斷思路。第五,安排好寫作時間、地點。寫作要有相對集中的時間,比較安靜的環境,才能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完成畢業論文寫作任務。
古人說:「袖手於前,方能疾書於後。」魯迅也曾說,靜觀默察,爛熟於心;凝神結想,一揮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寫起來就會很快。有的人不重視寫作前的准備,對所寫的對象只有一點粗淺的認識就急於動筆,在寫作過程中「邊施工邊設計」,弄得次序顛倒,手忙腳亂,或做或掇,時斷時續,結果反而進展緩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筆。
二、一氣呵成,不重「小節」
在動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一旦下筆之後,則要堅持不懈地一口氣寫下去,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拿出初稿。這是許多文章家的寫作訣竅。有的人寫文章喜歡咬文嚼字,邊寫邊琢磨詞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來查半天字典。這樣寫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斷。其實,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無關大局。暫時不必去改動它,等到全部初稿寫成後,再來加工不遲。魯迅就是這樣做的,他在《致葉紫》的信中說:
先前那樣十步九回頭的作文法,是很不對的,這就是在不斷的不相信自己——結果一定做不成。以後應該立定格局之後,一直寫下去,不管修辭,也不要回頭看。等到成後,擱它幾天,然後再來復看,刪去若干,改換幾字。在創作的途中,一面煉字,真要把感興打斷的。我翻譯時,倘想不到適當的字,就把這些字空起來,仍舊譯下去,這字待稍暇時再想。
否則,能因為一個字,停到大半天。這是魯迅的經驗之談,對我們寫畢業論文也極有啟發。
三、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
北宋大文學家蘇拭在談到他的散文寫作時說:「吾文如萬斜泉涌,不擇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干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地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說》)蘇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雲流水,有神出鬼沒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總結的「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則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於所當行」,要求作者在寫作時,該說的一定要說清楚,不惜筆墨。如一篇文章的有關背景,一段事情的來龍去脈,一種事物的性質特徵等,如果是讀者所不熟悉的,就應該在文章中講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簡,而使文意受到損害,以致出現不周密、不翔實的缺陷。
「止於所不能不止」,就是說,不該寫的,一字也不可多寫,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揮灑,不加節制,也不肯割愛,勢必造成枝蔓橫生,冗長拖杏,甚至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毛病。

D. 企業融資問題分析畢業論文求完整篇!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E. 中小企業融資難這樣的論文該怎麼寫

摘要】 近年來,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世界性難題在我國更加顯露,一方面是企業得不到有效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是融資部門閑置大量信貸資金。在諸多矛盾中,中小企業才是矛盾的載體,要真正掌握解決這些矛盾的有效手段,還應首先從企業自身這一矛盾承載方著手。
【關鍵詞】 中小企業;融資;閑置資金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層次參差不齊,特別是在法人構架、經營管理、長遠策略等方面存在諸多公認的不足和問題,經過多年的理論探討研究,對企業自身建設和金融單位融資方式等方面形成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和意見。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難題的成因,近期,筆者對本轄的10戶盈利穩定、產品市場前景較好、內部管理基本健全、並有申請新增貸款意向的中小企業5年的財務狀況進行了綜合分析,發現其確實存在著幾個影響融資的問題:
一、企業資產規模無度擴張,資金缺口進一步增大
中小企業市場准入後,在規模擴張的管理方面,我國沒有相應控制政策措施。規模的擴張速度決策取決於企業主個人意願,在調查中,發現10個企業4年間共投入固定資產資金19 712萬元,而企業所有者權益(即實收資本、盈利公積、未分配利潤)四年間只增加了13 763萬元,從融資部門借入的長期貸款只增加了1 126萬元,而長期負債確減少了1 923萬元(詳見表一),也就是說四年間這些企業將7 872萬元的流動性借款和流動資產挪用於長期資產投資之中,造成企業流動資金長期不足,形成新的流動資金缺口。這樣為了謀求利潤最大化,不求資金綜合平衡,無計劃、無原則的擴張行為,怎能成為融資單位的合作對象。這是造成融資難的一個主要因素。
二、企業資金應用失衡,償債能力明顯不足
企業的償還債務能力是融資單位最為關心的事項,在對這十戶企業財務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後(詳見表二),發現四年間其速動比率平均僅為55%,平均流動比率也只有101%,兩項指標與一般評價標准存在明顯差距,而這些企業的存貨占款常年佔到流動資產的45%之上,這就需要更高的資產流動性指標來保證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評價速動比率應為100%左右,流動比率為200%左右)。很低的資產流動性反映出企業根本不能保證短期負債的及時、足額清償。這對於債權人來說已經形成一個能否到期收回信貸資金的危險信號。較低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是造成融資部門「惜貸」的又一因素。
三、企業主投入不足,資產負債比例有背信貸原則
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會在生產經營中不斷增長,企業股東或企業主注入資本的多少直接反映著業主承擔債務的能力。在對十戶企業資產、負債和權益計算分析後發現,平均產權比率為231%,而資產負債率高達58%(見表三),兩項指標均與一般評價指標相差甚多(企業評價指標:產權比率為1:1左右,資產負債率為50%之下),這樣的比例給出的結論就是融資單位扮演著企業主要出資者,進而形成了借款人能破得起產而債權人破不起產狀態。企業償債的能力和承貸能力,是保證債權人款項安全的重要條件。對於一個失去穩健性,卻又高風險、低成本、高回報的財務結構的企業,又有哪一個融資單位敢去問津,這也是不能較好地融入資金的又一因素。
四、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造成銀企信息不對稱
企業財務約束制度不夠健全,同時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許多企業財務制度根本得不到有效發揮。部分企業財務人員是根據業主意圖製作財務信息,還有部分會計人員沒有受過專業培訓,對企業財務信息結構根本沒有掌握,對外製作的報表只能達到一個平字,各種報表根本就沒有相互對應關系,形成的企業財務報表數據不實,更不要說報表科目的正確使用。還有的企業為了自身利益需要,同一時段形成數據不同的多樣報表,報出的報表出現上報主管部門一套,稅務部門一套,銀行的又是一套,令專門搞企業財務的信貸員也難識「廬山真面目」,造成企業的財務報表對外沒有影響力。而金融部門信貸風險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的不對 稱致使銀行系統不得不要求中小企業融資時提供足夠的擔保,從而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企業也就無法順利地進入融資單位的融資名單之中。
五、辯證地看企業融資結果與融資難的關系
通過對這十戶企業的財務狀況與近年融資情況分析,發現金融部門並沒有對這些中小企業實行所謂的「懼貸、惜貸」。截止目前,十戶企業共借入金融部門貸款為14 436萬元,佔十戶企業所有借款余額79%以上。佔到當地金融部門全部貸款的10%以上。在其流動性指標嚴重不足與資產負債率指標偏高的情況下,能夠長期佔有較大規模信貸額度,不能說是金融部門「惜貸」在影響企業的發展,如若嚴格按照銀行信貸控制原則,部分企業早已被列入超比例發放的行列,根本進不了融資單位的融資名單之中。我們通過對本轄所有金融部門了解,目前十戶企業中,已有幾戶企業向金融機構提出了幾千萬元立項貸款和追加貸款的意向,在上述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下,要破解這樣的「融資難」問題,僅僅依靠融資單位單方努力和建設社會信用環境是不可能得到解決的。
為了中小企業在經營中得到有效的信貸支持,使他們在一個和諧、穩健、規范的環境中發展壯大,不僅要在外部創造一個好的經營環境,更主要是要從企業自身著手打造一流的具有一定競爭能力、適應國際形勢變化能力、抵禦市場風險能力的現代化企業群。為此筆者認為,現階段中小企業應從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資產擴張的可控性,資產負債的協調性,償還債務的流動性上下功夫,這才是解決融資難的根本途徑。
(一)加強對中小企業決策上的有效約束,規范其經營行為
營造一個好的外部融資環境,只是對解決融資難主要矛盾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真正解決問題的途徑還要從建立現代企業財務制度入手,重點解決當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監督無作為,財務報告真實性與准確性低的問題,提升企業財務人員素質,增強業主對財務狀況的重視程度,建立有效的會計監督機制和審核制度。提高企業對外信息可信度,打破銀企信息不對稱僵局,增加融資單位對中小企業融資信心,才能進一步疏通社會各種融資渠道。
(二)約束企業擴張行為,規范資金應用
當前,很多中小企業還處於一個發展階段,特別是一些利潤較高的行業,企業都具有較大的擴張慾望,在沒有規范性約束的條件下無度地資產擴張,會讓企業變得弱不禁風,經不起任何市場波動的考驗。故國家企業管理服務部門要及早出台相關制度約束企業無限擴張行為,形成一個社會與企業能夠共同維護的企業經營守則,讓企業憑借自身過硬的資產質量和較高的信用度來贏得融資單位的青睞,解決一廂情願的融資難局面。
(三)企業要增強自有資金實力,減小對融資依賴
企業經營者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練好內功和規范市場運作之上,要加大自身積累,增加企業資產中自有資金的佔比,提高流動資金份額,減少對外融資的絕對依賴性,在資金應用上取得自主權,在企業擴張過程中要做到自身出一塊、社會融一塊、金融部門借一塊的原則來進行資產增加。倡導適度負債,讓股東或企業主成為真正企業經營的得益者、負債人和風險的承擔者,才能增強債權人對其融資信心,才能得到銀行和社會投資融資者的更多支持。
(四)合理使用資金,保證償債能力,提高自身社會信用度

F. 中小企業融資存在問題及對策論文的主要觀點及創新點怎麼寫

中小企來業融資難問題一源直是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大困難。中小企業由於自身規模小,現金流容易出現緊張甚至斷裂的情況,因此,如何盤活資金成為了中小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供應鏈金融是以供應鏈真實交易背景為基礎產生的。它不同於以往的傳統銀行借貸,能夠較好的解決中小企業因為經營不穩定、信用不足、資產欠缺等因素導致的融資難問題。
傳統的銀行借貸對企業以往的財務信息進行靜態分析,依據對授信主體的孤立評價做出信貸決策,因此,銀行並沒有把握住中小微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相反,供應鏈金融評估的是整個供應鏈的信用狀況,加強了債項本身的結構控制。供應鏈金融在真實交易的前提下,以大企業的信息優勢來彌補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從而全面提升了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信用水平和信貸能力。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信用融資,在產業鏈中發現信用。
目前供應鏈金融屬於新興金融,能不能把供應鏈金融做好,跟服務企業對於產業的了解,對風險的控制能力,與銀行的戰略合作關系等等都有直接關系。目前做的比較好的有幾家公司,比如文瀝,特點是做的比較全面。另外一個是雲圖徵信,核心是風控和大數據管理能力,一直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攻克的兩大領域,為的就是切切實實給中小企業帶來利益。

G. 如何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的論文

要原創,找國濤期刊
駁論文的駁法有三種:反駁論點、反駁論據、專反駁論證。反屬駁論證相對於前兩者更高了一個層次。
議論雖有立論、駁論兩種方式,但兩者不是完全分開的。駁和立是辨證的統一。在立論性的文章中,有時也要批駁錯誤論點;在駁論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駁錯誤論點的同時,闡明正確的觀點。因此,立論和駁論在議論文中常常是結合起來使用的。
直接駁和間接駁的差別
①如果直接以論點出發,那就算是直接駁論
②如果通過各種論據來反駁論點的算間接駁論

閱讀全文

與如何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
小微融資現狀 瀏覽:521
etf股票有哪些 瀏覽:961
期貨松綁影響股市嗎 瀏覽:999
股票上升五浪 瀏覽:988
上海杉眾投資靠譜嗎 瀏覽:332
11萬台幣兌換人民幣 瀏覽:739
海美基金 瀏覽:316
外貿信託其他費用普通代扣 瀏覽:222
成都賣房買方貸款 瀏覽:317
3000阿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947
崑山外匯管理局電話 瀏覽:938
股票里GDX是什麼意思 瀏覽:106
美國期貨每日交易時間表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