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中國家庭的理財教育
有些家長為讓孩子學習進步而賞錢,此舉無異於賄賂,是極其錯誤的。
——東方
當我們批評孩子們那些無視父母的艱辛勞動、揮金如土的日常行為時,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在我們這個以克勤克儉為傳統美德的國度里,在對下一代人的教育中,理財教育是一個盲點。
長期以來我國對錢的教育是迴避的,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我們尊奉的是「勤於教子,恥於經商」、「君子不言利」的文化傳統,追求金錢成為人人皆批的丑惡思想。盡管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一些觀念逐漸進入我們的詞彙中,盡管鼓勵勤勞致富、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口號的提出,對多年來的空泛宣傳進行了一些糾偏,但在對錢和利的宣傳上我們的官方媒體仍然是遮遮掩掩,對青少年進行理財教育更是諱猶不及。
另外,家長們也存在著很大的誤區。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學知識,語數外最重要,經濟、金融知識則被排除在外。父母在這一時期應竭盡全力,有的貧困父母甚至賣血來滿足孩子的需要。結果有的孩子離開了父母就根本不會花錢,甚至上了大學連日常生活用品也不會買,不會花錢自然成了無能的代名詞。
與此相反,就有世界發達國家很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在那裡,理財是中小學和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課,學校和家長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特點,按照不同的階段,由淺入深地確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和內容,已經形成了一整套以投資、創業、消費、理財為核心的理財教育課程。以孩子的零用錢為例:中國的父母是根據家庭經濟狀況無償無條件的提供;美國家長也認為給孩子零用錢本質上應該是無償無條件的,但他們多了一種意識,總想在這種看起來天經地義的事情上,為孩子的未來做點什麼。於是便有了方式方法的研究,以及看起來過於苛刻的要求:孩子必須以做家務事為代價,換取零用錢等等,這與他們崇尚獨立的精神是一致的。在美國,父子上飯店各買各的單,孩子18歲以後就獨立生活,成年子女向家裡借錢立契約的事司空見慣。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專家們呼籲,我們不能再用保守的觀念來看待理財了。
確實,孩子從小就會接觸金錢,對於他們來說,錢不可能是真空,既然如此,何不教會他如何對待錢呢?
目前,我國的大中小學校還沒有開設理財教育課程,這就更需要家長在這方面高度重視,花點心思,教會孩子不僅會花錢,而且會理財。家庭是對孩子進行理財素質教育的最主要、最理想的場所。因為無論從教育的內容還是實施的條件,學校所能承擔的相對有限,家庭則能為這種教育提供所需的內容,組織起具體活動。
⑵ 小學生為什麼要學理財
近來,一個新概念「財商」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財商」是指一個人與金錢財富打交道的能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金錢觀、財富觀及其獲得財富、管理財富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除卻「智商」「情商」之外,「財商」已經成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生存素質之一。 在一般人看來,「財商」是成人的專利,孩子在經濟上尚未獨立,處於成人的監護之下,很多家長對孩子過早接觸金錢心存顧慮。其實不然,財商恰恰必須從兒童時期開始開發培養。美國商業巨子洛克菲勒認為,學會理財是孩子以後創造財富的基礎,也是許多優秀品質的根本。良好的財商不僅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技巧和本領,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益。 培養財商並非要求孩子過早地參與社會商業活動賺取金錢,而是從觀念上對孩子的金錢觀、價值觀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段時間以來,社會在對孩子財富觀的教育上爭議頗多,觀點層出。「羞於談錢」「再窮不能窮孩子」「男孩窮養,女孩富養」等似是而非甚至偏激的理念不時出現,而針對孩子的科學、合理、有效的主流理財教育系統卻一直缺位。在國內一些城市裡,教育工作者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通過在中小學中開設理財課培養孩子的財商。理財課注重實踐性,集學校、家庭、社區於一體,金融業專業人士也參與其中。通過財商獨立課程、學科滲透課程、綜合實踐課程、校外組織等多種途徑開展系統的財商教育實踐。 家庭中的財商教育同樣重要,父母是孩子財商教育最好的老師。家長可以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有針對性地採取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孩子學習理財的興趣。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可通過游戲方式教會孩子認識貨幣,知曉貨幣的用途,讓他們理解金錢的概念。對於小學生,可以鼓勵孩子通過家務勞動或者出售自己製作的手工藝品等形式賺取零花錢,使其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勞動」與「報酬」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意識,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以孩子的名義開設賬戶,讓孩子自己管理支配零花錢並輔以必要的監督,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對於接近成人階段的孩子來說,可以根據其興趣因材施教,讓他們簡單地了解和接觸金融投資市場。家中一些重要支出也可以讓孩子發表意見,參與其中。
⑶ 中小學開設金融理財課相關任務驅動型作文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論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a.提出問題-論點;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d.結論。參考文獻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研究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論文裝訂論文的有關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經過檢查,再沒有什麼問題,把它裝成冊,再加上封面。論文的封面要樸素大方,要寫出論文的題目、學校、科系、指導教師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論文的題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寫在表皮上,不要寫裡面的補頁上。
⑷ 中小學金融理財知識教育有必要嗎
個人覺得普及金融理財知識有點過早。中小學生一來處於成長的初級階段,手裡一般只有一些零花錢或者說過年過節時收到的壓歲錢。只要教會孩子,適度使用就行了。到高中再普及相應的金融理財知識會比較有效。
⑸ 小學階段的孩子如何財商教育呢
策略一:樹立正確理財觀。
正確的理財教育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習慣,學會用經濟的眼光和思維方式來管理人生。理財師建議,父母可從日常生活教育著手,進行孩子的理財教育及觀念培養。
同時也應該教育孩子,金錢只是一種方法,而不是一個目的。
策略二:「小錢成大錢」。
每個月父母都會給孩子零花錢,將這些零散資金學會系統運用是教會孩子理財的重要一步。理財師建議,父母可利用一些銀行產品讓孩子學會「強制儲蓄」,小錢變大錢。
策略三:學會「錢生錢」。
少兒理財是銀行正在開挖的一個新業務領域,教會孩子從小利用金融理財產品,從小培養孩子的賺錢意識和能力、另外,父母還可以採用定期發放零花錢的方式,鼓勵孩子記小賬本等措施訓練孩子用錢能力。
教孩子學會理財4個秘訣
秘訣1:為孩子開立銀行賬戶。
帶孩子到銀行去開設一個屬於他的存款帳戶,且最好讓孩子保管自己的存款簿。教孩子看懂存款賬簿,讓他了解「賬簿里的錢越多,利息就會越來越多」。
秘訣2:借錢給孩子,培養貸款觀念。
有時候孩子想購買的物品價格和自己存的錢有很大落差,這時除了要調整目標之外,可以適度「借錢」給孩子,讓他有借錢、還錢、付利息的觀念。
秘訣3:從游戲中體驗,善於理財才能致富。
很多家長對於游戲都會過於緊張「談游戲色變」。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桌面游戲都「百害而無一利」。游戲設置中有買賣、經營等行為,人生有許多不能預期的變數和風險,所以必須要有適度的規劃。銀行、馬戲團、保險等生活化的設置也能讓孩子潛移默化將游戲中學習到的技巧應用於生活。
秘訣4:從生活中找投資目標。
無論是給孩子買基金或股票,別忽略了讓孩子參與。首先要盡量選擇孩子熟悉的公司股票,陪孩子一起關注所投資公司的消息,讓他們知道,哪些訊息會促使其股價漲或跌,潛移默化中學會簡易的股票投資原則。
如何引導孩子樹立理財觀?
培養孩子從小樹立良好的金錢觀念並掌握科學的理財方式是十分必要的。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會理財呢?
第一,要讓孩子懂的錢財來之不易。
家長不妨讓孩子了解家裡收入支出情況,讓孩子適度參與投資決策,增加責任感。同時也讓孩子了解父母工作辛苦,做好自己的未來規劃。
第二,要讓孩子學會花錢。
在生活中最好給孩子一些實際花錢的機會,同時鼓勵孩子記賬,培養數字觀念。記賬對於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很有幫助,記賬也能了解孩子的消費情況。
第三,幫助孩子學會積累和儲蓄。
當孩子有了一定數量可自行支配的零花錢時,不妨准備一個儲蓄罐,鼓勵孩子將一部分零花錢放進儲蓄罐,引導孩子用儲蓄的錢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第四,帶孩子走進銀行,投資啟蒙。
告訴孩子將錢放在銀行里可以做什麼,讓孩子對銀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還可以講講各種教育儲蓄或保險的作用,培養通過投資,使錢生錢的意義
⑹ 中小學生應該學習金融理財知識嗎
我自己是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學習金融理財知識,但是沒有必要那麼早,中小學生的思維體系還不夠完善,所以感覺在大學的時候去學習會比較好比較適合。而且到時候看的信息面會比較廣。而且中小學生現在的學習負擔應該比較重,如果安排不好,讓他對金融理財產生厭惡那就得不償失了。我自己是大學生,現在自己覺得感興趣而且也有需要自己學習,覺得挺好的。我主要也是自己看書,白天看盤,藉助金融APP比如易選股,雪球,同花順去幫助自己。利用易選股看投資組合推薦,同花順看實盤,結合使用還是不錯的。
最後還是建議不要在中小學階段就學習金融理財知識。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⑺ 如何加強小學生理財教育
或許成年人偶爾有過賒賬的經歷,但沒有經濟能力的小朋友也去賒賬,就讓人大跌眼鏡了。最近,市民王女士發現,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上個月竟然因為買零食在學
校周邊的小店賒賬120多元。她領著兒子到小店還錢時,發現店老闆拿出的賬本上,密密麻麻記載著許多學生的姓名和欠賬金額。針對這種現象,記者近日進行暗
訪發現,像上述這種小店賒賬的情況,在市內不少學校門口的小賣店竟都成了常態。以上摘自《南方日報》近期的一篇新聞報道。
據了解,如今小學生校外
賒賬成風,這一問題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學校和家長應加大加強少兒理財教育力度,尤其是家長,究竟應該如何教孩子合理地花錢?很多家長對此表示苦
惱和困惑,也有很多家長並沒有教孩子合理花錢的意識和行為。對此,理財專家表示,教孩子理財,培養孩子財商並不難,關鍵看家長如何跟孩子談錢。而且,在孩
子的理財教育中,家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專家指出,5歲~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在現代生活中,理財能力是孩子將來在生活和事業上必
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這種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少兒階段就開始,抓得越早,效果越好。」招商銀行衢州支行零售部總經理、國際金融理財師何春生說,家長應該讓
孩子從小就知道錢的來源與用途,知道怎樣賺錢和花錢,5歲~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家庭培育起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何春生認為,在學校財
商教育普遍缺失、家庭財商教育良莠不齊的大背景下,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就變成了「啃老族」、「月光族」,其背後的問題理應得到學校與家長的關注。青少年心
智尚未成熟,理財意識十分淡薄,他們的消費行為十分隨意,作為家長首先要學會觀察孩子的消費習慣是否合理,存在哪些問題。
何春生介紹了這樣一個事
例。家長童先生是一位私企老闆,每個月給讀小學的孩子200元零花錢,孩子因此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毛病。在理財師的指導下,童先生和孩子簽訂了一份「君
子協議」,協議的內容包括:每年壓歲錢的支出重點放在學習上;每次超過50元的大宗消費要事先向父母報告;每個月向父母領零花錢的標准為60元;每天記
賬,每月向父母匯報一次;如果每個月存起10元以上的錢,父母將在他的存款中追加入相同數量的錢。現在,童先生的孩子不僅改掉了亂花錢的習慣,還存下了一
筆數目不小的存款。
⑻ 以小學生金融理財為題寫一篇作文
這個周末,我一如既往地吃了早餐匆忙趕去琴行上課。與以往不同,這一次琴行的老闆叫住我,問:「你是七月份考級的嗎?」我點了點頭,表示認可。接著他又微笑著詢問我是考什麼的,叫什麼名字之類的問題。我都一一作答。我暗暗想著:難道是考級證書到了?那一刻,我覺得琴行老闆那布滿皺紋的臉上似乎比平時里多添了幾分和藹可親。我猜對了,他的確是要給我拿考級證書。琴行老闆拿出一大疊紙——原來是證書。他對我說:「看到你自己的說一聲。」我「嗯」了一聲。看著證書一本本翻過,就是沒有看到自己的,我心中掠過一絲忐忑不安:會不會沒有我的證書?不過很快我的這一想法就被否定了,因為我的證書被壓在了最後。我拿起證書,走上樓梯,那一刻,我想起了許多:還記得今年四月份,我知道了七月里要古箏考級,猶豫了好幾天,我終於同意媽媽給我報了古箏五級。李老帥為我選了兩首曲子——《采蘑菇的小姑娘》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准備考級時彈。在接下去的三個月里,我反復練習這兩首曲子。
終於到了7月24日,去古箏考試的日子。一大早,爸爸媽媽就把我叫醒了,說是要去考級了。我趕緊起床,穿好衣服下樓。爸爸開車送我去考級的地方。到了那裡,人山人海,我和媽媽上樓去領准考證,然後去考場外面積排隊等候。因為是夏天,人又多,等在那裡真是又悶又熱。但我一刻也不敢走開,在門口等著。終天叫到我的名字了。我心裡在更加忐忑不安,簡直難以名狀。進去以後,坐在座位上,聽著前一位選手彈奏……「周碩玥!」評委老師喊,我趕緊過去,在古箏前坐下,默默地對自己說:「沒事的,就像在家裡練一樣,沒事的。」我彈完一曲《采蘑菇的小姑娘》,走出考場。我長吁了一口氣,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鬆下來。
⑼ 今年6月幾號嘉興中小學進行期末考試 華 華夏信財是金融理財平台,有完善的風控系統,正規經營,安全有
什麼考試,金融的,騙子公司來這騙錢了?
⑽ 你認為中小學是否應該開設金融理財課
中小學校我個人覺得開設金融理財課有些早,畢竟正好是學習知識基礎的時候。心無旁騖才好。可以適當的給予勤儉節約的教育就夠了,純手打,給個好評吧,如果不滿意,可以在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