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近被「頻頻點名」的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最近被「頻頻點名」的區塊鏈到底他是區塊鏈是計算機技術的一種新的應用模式,如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分散的資料庫。
實際上,我們致力於將區塊鏈從大眾解放到大眾。其根本目的是擴大甚至重塑信託制度,提高效率。更像是從人們的視野開始的一種思維方式或概念。事實上,區塊鏈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可信度和書面數據不可篡改作為科技創新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恆源科技集聚了區塊鏈產業中大量的人才、資本和社會資源。相信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區塊鏈技術將在數字中國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⑵ 區塊鏈概念股龍頭股有哪些
區塊鏈現在正式概念還沒有出來,現在只不過相關的股票有些異動。
飛天誠信:目前在區塊鏈技術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和研究,公司稱未來將積極參與數字貨幣及其他區塊鏈技術產業。
廣電運通:已圍繞數字貨幣成立專門工作團隊。3月23日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很早就關注數字貨幣的發展趨勢,圍繞數字貨幣的行業發展需求,公司已成立專門團隊開展相關工作,包括區塊鏈技術的研究。
贏時勝:贏時勝為國內老牌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和託管業務軟體服務商,客戶資源廣泛,遍布基金、託管銀行、證券、保險 、信託共241家金融機構。
海立美達:海立美達通過並購聯動優勢成為國內領先的移動信息服務、第三方支付提供商,進入A股移動支付一線梯隊,並且形成了獨具優勢的海量數據基礎,有望成為國內最早布局區塊鏈的金融服務公司之一。
廣博股份:外延擴張上並軌互聯網營銷與服務業務,與跨境電商協同發展。跨境支付開啟公司長期成長空間。於今年1月100%收購匯元通,該公司定位第四方跨境支付平台。
衛士通:公司是中國移動研究院安全手機業務商業密碼總體單位,作為國內加密領域的龍頭和國家隊,也積極參與其中,目前正處於區塊鏈前期技術儲備階段。
中科金財:公司主要面向數據中心、銀行影像和IT服務管理三個細分市場,為企業、政府、銀行等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高偉達:國內領先的金融信息化廠商。依託自身銀行IT解決方案方面優勢與銀行客戶資源提供銀行IT系統雲服務,收購盈行金融正式進軍金融資產交易領域,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整合金融產品端與資金端資源提昇平台交易量。
恆生電子:恆生電子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基於聯盟鏈的數字票據系統。
金證股份:逐步向雲服務收費+流量收費的2.0模式延伸,並積極探索集投資顧問、理財產品銷售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及服務的3.0模式,力爭成為互聯網金融內容服務提供商。
信雅達:公司暫未投入技術力量研究區塊鏈及數字貨幣技術,目前正緊密跟蹤區塊鏈及數字貨幣等相關新興業務及其技術發展。
海航投資:井通科技應用區塊鏈技術升級互聯網3.0,攜手海航欲實現海航金融平台間資產互聯。
以上公司是涉及區塊鏈相關概念的,你可以追蹤下,畢竟現在正是概念沒出來,只能觀察找交易活躍,走勢健康有潛力的個股,未來可能成為龍頭股。
⑶ 烏茲別克關於區塊鏈有什麼政策法規嗎
北京時間9月7日,據外媒報道,烏茲別克政府官方網站刊登的一份文件顯示,該國總統沙夫卡特·米爾濟約耶夫(Shavkat Mirziyoyev)已下令建立一個名為「數字信託」的國家區塊鏈發展基金。
該基金旨在將區塊鏈技術整合到各種政府項目中,包括醫療、教育和文化等領域。該基金會還將負責對烏茲別克數字經濟的國際投資。除了國際貸款和贈款外,烏茲別克國家項目管理署(National Agency of Project Management)也將為該數字信託基金提供提供資金。
近期,米爾濟約耶夫已經批准了將區塊鏈運用到不同公共領域的相關法案,以支持烏茲別克的區塊鏈和加密貨幣行業發展。
今年7月,米爾濟約耶夫簽署了一項《關於烏茲別克共和國數字經濟發展措施》的指令性文件,該文件規定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公共行政的某些方面。
根據該命令,烏茲別克將在2020年前推出區塊鏈整合計劃。與此同時,該國信息技術和通信發展部必須提出一項關於國際清算設施以及貸款和貿易融資的區塊鏈一體化計劃。
此外,米爾濟約耶夫還簽署了一項關於加密貨幣交易監管的法律,於9月2日生效。根據該法律,外國人只能通過在烏茲別克設立分支機構的方式在該國交易加密貨幣。該法律還規定,建立一個密碼交易所的最低資本要求為71萬美元。
此外,加密交易人員將不受烏茲別克股票市場法規的約束,並將被免除對交易收入納稅的義務。
不過,加密貨幣交易必須遵守反恐和反洗錢法律。他們還必須將加密貨幣交易記錄、客戶個人數據和通信信息保存五年。
2018年2月,米爾濟約耶夫同意批准在主打金融科技的米爾佐烏魯克貝克創新中心(Mirzo Ulugbek Innovation Center)成立分布式賬本技術和區塊鏈技術中心。同時,米爾濟約耶夫還下令開始積極開發和刺激金融市場上的移動支付,包括使用PayPal,支付寶,Visa和Mastercard等國際支付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曾有烏茲別克中央銀行的工作人員曾表示對數字貨幣持消極態度,並表示他們認為這是資助恐怖主義的手段之一。也正是這些言論推動了烏茲別克在9月份出台監管加密貨幣交易的法律。
⑷ 新加坡基金會是什麼和區塊鏈有何關系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新加坡基金會屬於海外主體,從性質上來說,新加坡基金會屬於非盈利組織
其中新加坡非盈利組織有三種:
1)公眾有限擔保公司
2)社團
3)慈善信託
如果您是用於做區塊鏈項目的,就是上述的第一種,也就是公眾有限擔保公司。
名稱應該是XXX FOUNDATION LTD.或是XXX FUND LTD.
就是常說的新加坡XX基金會或XX基金。
當然注冊公司的形式有以下兩種:
新加坡注冊公司有兩種類型:
1,新加坡基金有限公司,以PTE.LTD結尾 ,有限責任公司類型
2,新加坡基金會,以LTD結尾,公眾公司類型
公司的性質不一樣,有限公司是股份制,基金會是不含股份,是公眾擔保類型
區塊鏈 數字貨幣的運營需要注冊哪種類型基金會呢?
我們眾所周知的比特幣、火幣、比原鏈這些注冊的都是非盈利基金會,可信度會更高。
做區塊鏈需要發幣的話,需要有專業的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才可以,普通有限公司不能滿足這個條件,只有基金會才可以,普通公司也不能滿足這個要求。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哦~
⑸ 區塊鏈的興起,對未來金融造成什麼影響
2018年8月6日,華為公司金融行業顧問、華煊科技創始人兼CEO蔡毅先生在DAGA | Blockchain & AI (核心群)做了專題分享,主題為: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以下文字根據講座的語音整理,已經過作者審核。
蔡毅:華為公司金融行業顧問,華煊科技創始人兼CEO,共享讀書會創始人,中國作家協會成員,從事金融科技研究工作十餘年,是銀行數字化轉型資深專家。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也很榮幸可以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先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叫蔡毅,在青蔥歲月當過作家,90年代寫過一些書籍刊物和小說,那時還沒有互聯網。工作之後一直從事金融行業信息化工作,從金融的渠道到數據中心,從網點到科技,見證了金融科技的發展,也發現了一些問題。2014年之後做過投資合夥人,近幾年也在華為做金融行業顧問,從認知層面,為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人才發展作咨詢顧問。
接觸區塊鏈是2015年,我創辦了華煊科技和共享讀書會。目前我們主要關注區塊鏈的認知和金融技術解決方案落地。認知層面採用讀書會的方式進行互動分享和知識管理,技術層面結合區塊鏈、大數據和AI等技術,重塑金融行業流程和場景,從局部切入。結緣區塊鏈,源自我自己對區塊鏈感興趣,經常學習並和一些朋友進行探討研究。當然有些觀點還是比較膚淺,希望大家多交流批評指正。
美國的精英智囊曾經認為:維持全球領導地位的核心是科技,科技必須依靠經濟,經濟的核心是金融。那麼,金融的未來是什麼呢?
今天的題目是: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我想主要從三個方面來介紹:
簡單介紹一下金融和金融體系;
區塊鏈金融現狀;
區塊鏈金融展望。
一、金融與金融體系
1金融的概念
首先來講講金融的概念,「金融」一詞源於明治維新(1868年)後的日本,這與日本1897年確立的金本位多少有些關聯。20世紀初從日本傳入中國,最早在1902年由財政部長梁啟超提出,而當時張之洞提出了反對意見,所以,甲午戰爭後中國一直留在銀本位,不過這也讓中國躲過了1929的十年大蕭條。
金融原意「金錢融通」,指資金在社會上的流通,後來意義得到擴展,表示與貨幣、信用有關的交易和經濟活動。翻譯成「金融」其實還有個原因:黃金曾是國際貿易中唯一的媒介,價值與財富是以黃金為依據和標准。因此人們在製作標准金條時,需要將黃金融化成型,這也許是「金融」一詞的本意,即將金屬融化。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
再來看一下後來我們對於金融的定義: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簡單地講,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更直白一些說,金融是雙向反饋的。而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保險、證券、信託、金融租賃等。這個我們各位是比較了解的,也經常接觸。所以,了解了金融的含義和機構,還需要了解一下中國的金融體系。
2中國的金融體系
我國的金融體系發展的階段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初步形成階段,第一個五年(1948年~1953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1948年),這時的人行遠不是我們現在想像中的那樣。但它標志著新中國金融機構體系的開始。
央行統收統支的「大一統」體系,第二個五年(1953年~1978年):中國人民銀行是全國唯一辦理各項銀行業務的金融機構,集中央銀行和普通銀行於一身。大一統其實是我們照搬國外的模式,具體國家我就不說了。
初步改革和突破「大一統」金融機構體系,第三個五年(1979年~1983年8月):中國銀行(1912年成立)、中國農業銀行(1951年成立)、中國建設銀行(1954年成立)相繼恢復或成立,但中國人民銀行仍然集貨幣發行與信貸於一身。我們看到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金融行業發展非常快。
多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初具規模,十年時間(1983年9月~1993年):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核心,以工、農、中、建四大專業銀行為主體,其他各種金融機構並存和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1987年之後相繼出現了交行、招行、深發、中信、恆豐。1988年出現了平安、廣發、興業。1992年出現了光大、華夏、浦發並在同年設立了證監會。
建設和完善社會**市場金融機構體系的階段(1994年至今):形成了由「一行三會」為主導、大中小型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輔翼的較完備的金融機構體系。1994年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1995年成立了第一家民營商業銀行民生銀行(這個意義很重大)、1998年出現了城商行並設立了保監會。銀監會其實出現的比較晚,2003年才設立。從此一行三會格局形成。不過不久前,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成了銀保監會,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從演化角度看,金融的規范性研究往往是線性的。
就是我們往往以某個演進形態為標准(通常是發達市場經濟體系,如蘇聯、德國、美國甚至於日本等),描述金融體系從非市場化到市場化、從金融資源的低效配置到高效配置的進步途徑,並著重解釋對該標准形態的GAP及原因。
其實,我們從剛才中國金融體系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自1978年以來,中國金融體系已經朝著市場化、規范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演進,中國的金融體系無論是規模還是復雜化程度,均呈非線性地迅速上升:
各類金融機構呈現出「網狀化」「強關聯」的業態, 即:現在的銀行與銀行、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各金融子市場之間的關聯度顯著上升,信用聯系日益緊密、混雜交織,錯綜復雜。
金融業生態環境也出現了一些明顯變化。一方面,傳統正規金融機構謀求加快轉型和創新,力求在經營戰略、市場定位、管理架構、業態、產品等創新方面搶佔先機。另一方面,各類新興金融機構大量涌現。
金融業態也呈現房地產金融化、非銀機構「銀行化」、資產證券化等新特點。
以上這些變化超乎業界、監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想像,會帶來一系列的影響:
積極方面,金融體系的規模和構成均有所擴大,金融機構業務拓展和金融服務能力有所提升,金融市場得到了發展,創新支付發展迅速。這個我們待會要講到的金融科技就是如此。
用一句通俗的話講,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那麼,消極方面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互動關系趨向復雜,金融體系催生和放大資產泡沫的作用被低估。
金融體系的網狀化和強關聯拉大了金融業與金融監管的缺口,削弱了傳統監管的有效性。我國現行金融監管體制運行時間才十幾年 那。
貨幣政策通過金融體系傳導的路徑和機制發生變化(貨幣政策的傳導鏈條拉長或變形,傳導性和效力下降),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面臨新的制約。現行貨幣政策框架自1996年建立以來不斷因應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而加以改進,但近年來的金融體系復雜化對之提出了新的考驗。廣義貨幣M2也受到金融深化、支付電子化等因素的沖擊,被影子銀行體系進一步削弱。
各類規避監管的跨市場、跨業務、跨界行為使多種風險因素相互交織,比如:期限和產品嚴重錯配的資金池操作隱藏較大的流動性風險、產品嵌套導致風險傳遞、影子銀行監管不足以及地方債務、房地產、外部沖擊等,都給金融體系穩定帶來很大挑戰。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國的金融體系整體上還是比較落後的。這種落後主要體現在銀行創新的滯後:人行2015年10月宣布取消「利差保護」,而美國早在1986年4月利率就已經徹底市場化,中國遲了將近30年。
3中國金融體系的制度框架與基本問題
當然,我國當前的金融體系是建立在三個基本制度框架之上的:
一是依賴法律條文存在的商業信任,即政策導向;
二是由**第三方作為信用中介來保障實現資產轉移交易;
三是由集中式清算機構為中心,處理完成的交易結算和清算。
基於此,也引申出來四個方面的問題:
1)誠信體系和信任機制問題。傳統金融必須有嚴格的交易記錄來累積信用,沒有交易記錄很難實現融資或貸款,因為沒有技術手段確保雙方交易安全。
2)交易結算的時間較長。傳統金融交易時間不斷提速,但結算時間仍比較長,尤其是跨境交易,往往不能即時到達。
3)中介服務成本高。傳統金融交易體系重要收入來源是依靠收取交易手續費或者貸款利息;在跨境交易中,更得付出匯率改變造成的成本。
4)安全性欠佳。傳統金融人為參與環節多,意味著人為錯漏發生機率也更高。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金融機構其實也一直在尋求解決之道。兩年前我們在與工行、招行交流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探索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了。而且其危機意識非常強。
4金融科技
正如剛才提到的積極的方面,金融機構一直尋求金融信息化,金融數字化的解決之道。
所以,我提一下,金融科技都發生了什麼。不管是京東提出的FinTech還是螞蟻金服提出的TechFin,我想本質上都是科技與金融的更好的結合,就像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金融與區塊鏈如何更好地結合一樣。
金融科技1.0時代
在這一階段,金融行業與科技行業作為並駕齊驅的行業存在,雙方還沒有真正融合,但科技進步已經開始推動金融市場的全球化。自二戰以來,通訊技術與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金融打破國界,金融機構的跨國投資也大大加速。這一時代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是銀行。
金融科技2.0時代
科技在推動金融在強化全球化趨勢的同時,使得金融服務越來越數字化。金融行業通過傳統 IT 的軟硬體的應用來實現辦公和業務的電子化、自動化,從而提高業務效率。這一期間,金融機構在內部運營方面大量增加IT技術的採用,在許多流程方面已經成功實現無紙化辦公。現在銀行等機構中還經常會討論的核心系統、信貸系統、清算系統等,就是這個階段的代表。
金融科技3.0時代
互聯網金融階段,這個階段金融科技的主力軍是非金融機構的創業型企業,依託互聯網技術與信息通訊技術**提供金融服務或者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金融服務。金融業通過搭建在線業務平台,利用互聯網或者移動終端的渠道來匯集海量的用戶和信息,實現金融業務中的資產端、交易端、支付端、資金端的任意組合的互聯互通,本質上是對傳統金融渠道的變革,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融合。
金融科技4.0時代
金融業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這些新的 IT 技術來改變傳統的金融信息採集來源、風險定價模型、投資決策過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傳統金融的效率,解決傳統金融的痛點,代表技術就是大數據徵信、智能投顧。
講到這里,稍微總結一下:金融是信用的中介,金融是雙向反饋的。我們講了中國金融體系,了解了原來工行和招行、平安是同時期成立的,所以我們知道了為什麼工行比其他四大行更活躍更具創新能力。然後我們講了金融科技的發展,帶動了金融科技在信息化數字化方面的更好的發展。
摘抄與:文章:區塊鏈金融的現狀與展望
⑹ 火熱的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體系中到底有什麼應用
區塊鏈應來用中心imApp2.0版本已正式源上線
區塊鏈應用中心imApp2.0版本已正式上線。imApp是全球首款全民分紅的區塊鏈應用商店,旨在打造區塊鏈行業的超級入口,讓用戶更輕松的使用區塊鏈應用。 imApp2.0版界面上更加簡潔美觀,功能上增加了快訊,DAPP,內容上豐富了猜猜游戲。用戶通過IMAPP瀏覽,轉發,下載,更新,打開應用均可獲得IMAPP生態通證IA。imApp官方已與比特幣鑽石基金會達成戰略合作,生態通證IA可按一定比例兌換比特幣鑽石BCD。
⑺ 深圳區塊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區塊鏈金服是國內首家將區塊鏈技術與金融場景相結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內公司。公司聚集了國際容一流的金融、區塊鏈領域的專家及研發人員,專注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應用產品研發,並為國內外相關機構提供區塊鏈技術應用咨詢及配套服務。
法定代表人:蔣寧
成立時間:2016-03-10
注冊資本:12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1527417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海天一路怡化科技金融大廈20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