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融資交易框架

融資交易框架

發布時間:2021-07-24 22:58:01

『壹』 金融體系的基本框架

按我國金融機構的地位和功能進行劃分,主要體系如下:
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1948年12月1日成立。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加強外匯管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的主要區別為:中國人民銀行是政府的銀行、銀行的銀行、發行的銀行,不辦理具體存貸款業務;中國銀行則承擔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相同的職責。
金融監管機構。我國金融監管機構主要有: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2003年4月成立,主要承擔由中國人民銀行劃轉出來的銀行業的監管職能等,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及信託投資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1992年10月成立,依法對證券、期貨業實施監督管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保監會,1998年11月設立,負責全國商業保險市場的監督管理。按照我國現有法律和有關制度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保留部分金融監管職能。
國家外匯管理局。成立於1979年3月13日,當時由中國人民銀行代管;1993年4月,根據八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及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外匯管理局為中國人民銀行管理的國家局,是依法進行外匯管理的行政機構。
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監事會由國務院派出,對國務院負責,代表國家對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
政策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由政府發起並出資成立,為貫徹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經濟政策和意圖而進行融資和信用活動的機構。我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包括三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政策性銀行不以盈利為目的,其業務的開展受國家經濟政策的約束並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業務指導。
商業性金融機構。我國的商業性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證券機構和保險機構三大類。
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信用合作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是指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和從事中間業務為主的營利性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恆豐銀行等)、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住房儲蓄銀行、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信用合作機構包括城市信用社及農村信用社。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等。
證券機構是指為證券市場參與者(如融資者、投資者)提供中介服務的機構,包括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這里所說的證券主要是指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發行和流通的股票、債券、投資基金、存托憑證等有價憑證,通過證券這種載體形式進行直接融資可以達到投資和融資的有機結合,也可以有效節約融資費用。
保險機構是指專門經營保險業務的機構,包括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保險公司和在華從事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分公司及中外合資保險公司。

『貳』 常見的融資架構有哪些

常見的融資架構有境內架構和海外架構
境內架構:融資上市主體在回國內。境內架構又可以分成兩答種:

1. 純內資;
2. 中外合資,或者中外合營。
海外架構:融資上市主體在海外,也可以分為兩種:
1.外商獨資架構(WFOE架構)
2.一種是新浪模式(VIE架構),後者常見於互聯網行業或者是外商管制領域。

『叄』 項目融資的框架結構中所包括的基本模塊有哪些

項目融資的框架結構由四個基本模塊組成,即項目的投資結構,融資結構,資金結構和信用保證結構。

『肆』 常見的融資架構有幾種

常見的融資架構有境內架構和海外架構
境內架構:融資上市主體在國內。內境內架構又可以分成兩種:

1. 純內容資;
2. 中外合資,或者中外合營。
海外架構:融資上市主體在海外,也可以分為兩種:
1.外商獨資架構(WFOE架構)
2.一種是新浪模式(VIE架構),後者常見於互聯網行業或者是外商管制領域。

『伍』 關於企業融資方式的層次分析法應該怎麼弄框架

企業基本適應新的人民幣匯率制度

--------------------------------------------------------------------------------
發布日期:2006.02.21 閱讀數:21
2005 年11 月,為進一步了解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企業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問卷方式對進出口總額排名居前的19 個省(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2004 年進出口總額佔全國的96%以上)中具有進出口自營權的1113 戶企業進行了調查2。調查結果表明,各類型進出口企業積極應對並較好地適應了新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匯率改革後出口和出口訂單繼續增加,出口價格提高,出口潛力強。企業綜合運用多種匯率避險工具,應對匯率風險能力增強。

一、企業進出口繼續增加

2005 年11 月份,72.9%的樣本企業出口同比增長或持平,其中,增長幅度在10%以上的企業占樣本的16.2%,76.3%的企業出口環比增長或持平。78.3%的企業進口同比增長或持平,84.4%的企業進口環比增長或持平。從增幅看,出口同比、環比增長5%以上的企業佔比分別高達21%和12.2%,依次比進口高3.7 和3.5 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看,進出口規模較小的企業出口同比基本變化不大,進出口規模越大的企業出口擴張能力越強。

二、企業出口訂單繼續增長

2005 年11 月份,72.7%的樣本企業出口訂單同比增長或持平,同比增幅在5%以上的企業佔比高達17.4%;81.4%的企業出口訂單環比增長或持平,環比增幅在5%以上的企業佔比高達8.6%。進出口規模較小的企業出口訂單增長同比基本沒變化,進出口規模越大的企業獲取出口訂單的能力越強。

三、企業出口產品價格提高

2005 年11 月,84.8%的企業出口價格同比上升或持平,其中,出口價格同比上升3%以上的企業佔比為12.1%。各規模企業均有一定上調價格的能力。從進口看,74.2%的企業進口價格同比上升或持平。

四、企業日趨積極應對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8-11 月,選擇「提高產品檔次、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中間消耗」、「提高品牌影響力」、「通過談判、維護出口產品價格」和「運用金融工具規避匯率風險」的企業比例一直保持在40%以上,且選擇「提高產品檔次、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企業比例呈上升趨勢,11 月份成為企業首選。選擇「減少出口產品產量」或「減少出口、增加國內銷量」的企業佔比較低,且呈下降趨勢。

圖1: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企業的應對措施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五、企業綜合運用多種避險工具應對匯率波動風險

為深入了解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具體情況,中國人民銀行還對外向型經濟佔比較高的十個省市的323 家企業(包括中資企業、跨國公司,生產型企業和外貿公司等大中小各種規模企業)的匯率風險規避方式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2005 年8-9 月,貿易融資在各類避險方式中居首要地位,佔30.8%,但佔比同比略有下降。從貿易融資構成看,福費廷這一中長期貿易融資方式使用比例同比明顯提高(5 個百分點),打包貸款等其他貿易融資方式比重也有所增加,反映出企業應對長期匯率風險的能力提高。

同時,企業避險方式更加多樣化,其中,使用金融衍生產品、改用非美元貨幣結算和投資外匯理財產品的使用比例依次為28%、6.1%和0.8%,同比分別上升0.8、1.6 和0.5 個百分點。由於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遠期結售匯業務范圍和交易主體擴大,銀行間人民幣遠期市場建立,企業使用遠期結售匯的便利度明顯提高,遠期結售匯在各類金融衍生產品中的使用量佔比保持了絕對優勢地位。同時,8 月份新推出的外匯掉期業務的使用比例也已達到3.3%,說明企業對新型匯率避險工具的適應能力和匯率風險管理意識都有所增強。

調查結果也揭示出當前企業應對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部分中資外向型企業在匯率風險管理的人才和知識儲備上准備不足;金融機構開發新的避險工具的動力不足;企業使用避險工具的總體規模仍然偏小,與我國對外貿易規模不相稱等問題。這些都有待於通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展外匯市場、加強金融機構微觀激勵約束機制建設等逐步予以解決。

『陸』 投融資公司組織架構是什麼

就是你集團下屬的企業和管理人員,重試方面

『柒』 項目融資的基本架構是什麼

國際項目融資是指向一個特定工程項目提供貸款,貸款人依賴該項目所產生的收益作為還款的資金來源,並將經營該項目的資產作為貸款人的附屬擔保物的一種跨國融資方式。[①] 項目融資主要適用於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如能源、交通、采礦、油氣田開發等。[②] 國際項目融資風險高、技術難度高,回收期長,項目所在國政府通常會邀請一些實力雄厚的外國銀行和私人企業集團來建設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國際項目融資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法律關系錯綜復雜,一般會涉及以下各方當事人:項目所在國政府、項目主辦人、項目公司、項目貸款人、項目建築商、項目設備及原材料供應商、項目經營公司以及項目的其他參與人。 國際項目融資的一個重要法律特徵在於政府對項目的參與,政府在項目及主辦人選擇、工程進程監督、工程完工後驗收、項目經營與維修監督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③] 政府通過特許協議授予項目主辦人以特許權,約定在一定時期、在指定地區允許其投資從事公用事業或自然資源的開發經營活動。[④] 項目所在國還可以通過頒發許可證的方式給予項目主辦人授權。[⑤] 鑒於私人資本的逐利性和短期行為性,沒有項目所在國政府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證,私人資本是不會投資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在項目融資中,政府往往需對項目產品的銷售承擔某種責任。[⑥] 項目融資根據美國的慣例僅指無追索權,[⑦] 或者有限追索權的融資活動,融資安排以項目為導向,依賴於項目的現金流量和資產,而非項目投資人本身的資產和實力。當債務人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時,銀行只能就項目的現金流量和資產對債務人進行追索。

閱讀全文

與融資交易框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買3手怎麼買 瀏覽:264
穩定增長股票 瀏覽:145
融資租賃香港上市 瀏覽:153
和信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瀏覽:631
平安銀行貸款協議 瀏覽:273
外匯win系統 瀏覽:161
基金交易賬號身份證升為 瀏覽:791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
三年前信用卡連續逾期還能貸款嗎 瀏覽:674
熱卷主力期貨吧 瀏覽:154
新手投資理財活動 瀏覽:234
cj期貨 瀏覽:809
融資合同公證 瀏覽:342
薩斯喀徹溫省鉀礦吸引大量投資 瀏覽:550
融資租賃irr計算器 瀏覽:526
什麼人不適合期貨 瀏覽:329
日照1124豆伯價格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