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6年我國企業並購融資方式各佔比多少
那也是去年的事情了。
⑵ 企業怎麼確定融資比例
一般企業規模、經營范圍拓展時,會引發多輪融資。因而在融資過程當中需要平衡創始團隊控制權、企業未來融資空間、企業的估值變化以及企業長遠發展潛力的關系。
⑶ 如何查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占的比例
根據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除去總資產就是股權比例,總負債除去總資產就是債權融資比例,
沒有優先股等情況下,兩者相加為1。
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個渠道,其中內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外源融資即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類方式。
直接融資是指企業進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資金(IPO)、配股和增發等股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股權融資;間接融資是指企業資金來自於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等債權融資活動,所以也稱為債務融資。
(3)企業融資佔比擴展閱讀:
我國上市公司的內源融資在融資結構中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外源融資比例遠高於內源融資,而那些"未分配利潤為負"的上市公司幾乎是完全依賴外源融資。其次,在外源融資中,股權融資所佔比重平均超過了50%0。
其中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公開發行A股進行的股權融資在全部股權融資資本中的比例平均達到了17%左右的水平,並且隨著股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有理由認為這一比例的平均水平還將繼續快速上升。
然而,在西方企業融資結構中,根據啄食順序原則,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順序首先是內部股權融資(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債務融資,最後才是外部股權融資。
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表現為股權融資、短期債務融資、長期債務融資和內源融資,即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順序與現代資本結構理論關於啄食順序原則存在明顯的沖突。
事實上大多數上市公司一方面大多保持比國有企業要低得多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負債為零,但從實際上看,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幾乎沒有任何一家會主動放棄其利用再次發行股票進行股權融資的機會。我們將中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上述特徵稱為股權融資偏好。
⑷ 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占總融資的多少百分之多少是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嗎一般都會選擇信貸融資嗎
1、中小企業信貸融資比例我無法回答你,銀監局和人民銀行網站上可能有。
2、通過銀行信貸方式取得融資確實是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因為相比民間借貸,通過銀行利息更低。
⑸ 企業融資的股權出讓比例最好低於百分之多少
企業融資的股權出讓比例,最好低於百分之三十三。
67%的股權為絕對控股
51%的股權是相對控股
34%的股權為保守防禦型持股
⑹ 股權融資偏好上市公司特徵,股權融資比例一般佔多少,哪些行業比較明顯
1:上市公司的融資一般分為「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股權融資」一般指IPO,定增非公專開發行,屬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配股;而「債權融資「一般指的是發行公司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
2:凡是涉及到發行股份的股權融資,都是要經過證監會審核的,要拿批文的。流程長,審核嚴,周期長,而且往往要看證監會的政策,政策的變動會極大地影響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例如:2015年上市公司採用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股權融資方式進行融資非常火熱,整個定增市場一片紅火,但後來到2017年,證監會關於定增的政策一收緊,定增市場無人問津,因為證監會根本就不會給批文了。
3.上市公司都是傾向於股權融資的,因為發行股份融回來的錢不用歸還,永遠留在上市公司;而債權融資回來的錢,是要還本付息的。但股權融資不是你想融就能融,受政策影響太大了,一切看證監會政策,政策一收緊,如IPO政策收緊,整個股權融資市場清淡。
⑺ 融資比例是什麼意思
融資(保證金)比例是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交付的保證金與融資交易金額的比例。
融資比例是1:2 代表,委託方付出一份保證金,擁有兩份的融資交易金額。
根據《融資融券試點交易實施細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融資保證金比例不得低於50%。
證券公司在不超過上述交易所規定比例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融資買入標的證券在計算保證金金額時所適用的折算率標准,自行確定相關融資保證金比例。
例如,假設某投資者信用賬戶中有100元保證金可用余額,擬融資買入融資保證金比例為50%的證券B,則該投資者理論上可融資買入200元市值(100元保證金÷50%)的證券B。
(7)企業融資佔比擴展閱讀
股票一經發行,持有者即為發行股票公司的股東,有權參與公司的決策、分享公司的利益,同時也要分擔公司的責任和經營風險。股票一經認購,持有者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退還股本,股票融資只能通過股票二級市場轉讓出售。
作為交易對象和抵押品,股票已成為金融市場上主要的、長期的信用工具,但實質上,股票融資股票只是代表股份資本所有權的證書,它本身沒有任何價值,不是真實的資本,而是獨立於實際資本之外的虛擬資本。
融資是一個國家的工商企業在另一個國家發行股票籌集所需資金的融資形式。由於股票不可退股,只能轉讓,因此,股票融資國際股票融資籌集的是長期性資本,屬於國際資本市場上的活動。
隨著20世紀80年代融資證券化趨勢的出現,國際股票融資在國際融資中的地位正逐漸上升。股票融資有理由相信,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市場國際化的加深,國際股票融資將在國際融資中占據更大的份額。
⑻ 銀行機構目前線上融資佔比大約多少
中國這么多的金融,銀行機構,到底融資是進入多少和出去多少呢?日前這個數據得到顯示。根據央行顯示指出,2017年前三季度融資主體結構看,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中資大型銀行繼續作為資金融出方,保險業機構轉變為資金融入方。前三季度大型銀行經回購和拆借凈融出資金123.1萬億元,占市場總體凈融出資金量的98.6%,保險業機構於2017年8、9月由資金供給方轉為融入方後,中資大型銀行成為唯一的資金融出方。
110.4萬億是中資大型銀行在今年前三個季度融出的資金,數量不小哦,但比同期的去年160萬億是少了50多萬億。這是回購的市場;而同行拆借是,是12.6萬多億是拆借融出的資金,比同期的18.8萬億也是減少了。
這份數據是2017年前三個季度的數據 官方數據
而相反的是,中小型銀行,證券機構都是融入的資金,簡單點是借入的錢,大概合計是56萬億,不管是回購還是拆借得來的資金。
有點的是中小銀行今年拆借的錢比去年多。而保險業機構回購市場是融出1.7萬億,是借出方,說明有錢。外資銀行,其他金融機構合計大概是67萬億的融入資金。
一、特別分清下,什麼的金融機構定義
按照央行公布的數據,是這樣的。
①中資大型銀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
②中資中小型銀行包括招商銀行等17家中型銀行、小型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
③證券業機構包括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
④保險業機構包括保險公司和企業年金。
⑤其他金融機構及產品包括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財務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社保基金、基金、理財產品、信託計劃、其他投資產品等,其中部分金融機構和產品未參與同業拆借市場。
⑥負號表示凈融出,正號表示凈融入。
也解釋下什麼是回購市場。銀行間回購,主要是針對債券市場而言,中國的銀行間債券市場是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場外交易市場。它的參與者主要是銀行及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主要有銀行,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在實際操作中,銀行間市場的回購交易也和現券一樣採取自主詢價的方式,資金拆出方和借入方自行尋找對手方,約定回購要素。
二、今年的利率交易活躍
按照統計,利率互換交易活躍。第三季度,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達成交易34723筆,環比增長 16.9%,是3.6萬億多。
、560 家金融機構披露了 2017 年同業存單年度發行計劃
同業存單發行交易量明顯增加,大額存單業務進一步發展。截至9 月末,共有 560 家金融機構披露了 2017 年同業存單年度發行計劃,其中 451 家機構已在銀行間市場完成發行。第三季度,銀行間市場陸續發行同業存單 6937 只,發行總量為 5.42 萬億元,二級市場交易總量為 32.53 萬億元,同業存單發行交易全部參照 Shibor 定價。第三季度,金融機構陸續發行大額存單 5935 期,發行總量為 1.69 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4.5%。
四、央行給農業支持
近期央行一組數據公布,在2017年投入支弄的資金不少。根據顯示,9 月末,全國支農再貸款余額為2401 億元,支小再貸款余額為 823 億元,扶貧再貸款余額為 1465 億元,再貼現余額為 1504 億元。
⑼ 融資與股權比例應該怎麼計算
舉個例子分析吧,比較好理解。
情景分析
項目是比較優秀的,估值一直在上升,下一輪正式融資N的估值必然節節攀升,股東Z的比例會在下一輪估值中被稀釋,要想保持不變,就要在之前將比例提升。項目方讓股東Z增資相當於定向增資,由於股東Z比例增加,相當於將其他的股東比例稀釋。按低於下一輪正式融資的估值,則體現項目方對股東Z的誠意。
思考過程
為便於表述,先假設一些參數如下:
z 股東Z在當前所佔的股份比例(也就是需要保持的比例)
X 股東A需要增資的額度
P 針對股東Z融資後的估值
V 正式下一次融資N的融到資金
N 正式下一次融資N後的估值
估值方式
估值方式有兩種,前估值和後估值,本次採用融資結束後的估值方式計算,估值後再融資於此類似,可能要重新考慮。
後估值計算
注:
比例計算可採用:原比例x稀釋比例+新增比例 或採用 (融資時股權價值+增資)/融後估值
對正式的N輪股權價值為 (((P-X)z + X)/P)(N-V) 即融資前的股權比例x融資前的估值
融資後的比例 (((P-X)z + X)/P)(N-V) /N 其中 (N-V)/N 即稀釋比例
比例不變
(((P-X)z + X)/P)(N-V) /N = z
對方程求解:
X = (z/(1-z))P(V/(N-V))
前估值計算
同樣:
((Pz+X)N/(P+X) )/(V+N) = z
求解 X = zVP/(N-z*(V+N))
前估值方式,相對稀釋較小,因此需要的增資比例較少。
⑽ 融資方式所佔比例
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民經濟的流程和運行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1)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國家財政參加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從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從生產建設型財政逐步轉變為舉債和吃飯型財政,而同時國民收入分配向企業和個人傾斜的趨勢不斷加強,導致財政配置資源的能力下降。(見表1)
(2)在金融與企業的關系中,金融由原先作為財政的「出納」轉向逐漸獨立,並擔當企業融資中介,通過「居民儲蓄存款ü銀行貸款給企業ü形成企業的負債資產」這樣的間接融資方式成為社會投融資的主渠道,政府則從過去的對信貸規模和利率的嚴格控制轉到現在的通過存款准備金率 、再貼現率和利率等金融杠桿來調節社會資金配置。由直接影響和決定著企業資產負債結構的固定資本投資來源結構來看,銀行貸款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別是1985年「撥改貸」全面推開後,國有企業的大部分固定資產投資和幾乎所有流動資金都依靠信貸資金。(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後信貸資金占企業固定投資來源的比重始終在23%以上,而自籌資金中也有一部分事實上來源於信貸資金。這樣,在經濟運行中便形成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導的融資方式,而成為一種以社會資金為支撐、國家銀行集中借貸、國家辦企業的「借貸型經濟」,表現出貨幣計劃經濟的特徵。
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轉變(%)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政府 29 27 23 11 10
企業 6 7 8 28 29
居民 65 66 69 61 61
摘自 「1997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表2 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來源(%)
1981年 1985年 1990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投資總額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國家預算收入 38. 6 23. 98 13. 20 4.93 5.00 4.62
國內貸款 13.6 23.04 23.62 25.46 23.66 23.65
利用外資 5. 4 5.27 9. 11 7.11 7.89 6.73
自籌資金及其他 42.4 47.71 54.06 62.51 63.45 6 65.00
摘自:1997年"中國統計年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