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債券的收益率越低越好
收益率跟債券價格成反比關系的
收益率高,債券價格就低,回反之,收益率低,債券價格就高
怎麼影響價答格呢?看市場利率,也就是銀行利率,如果銀行利率不斷走低,這個時候就會去購買債券,因為這些老債券的收益率在這個時候比銀行利率高,買的人多了,債券價格就被炒高了,收益率就降低了
當債券的收益率很低了,並且低於銀行利率了,就說明債券價格泡沫化了,被非理性炒作了,這個時候就會被拋售了,債券價格就會走低,收益率就升高
關鍵是看收益率和銀行利率的關系,這樣來衡量債券的價格高低,以及是否決定買還是賣
❷ 小常識:7%的國債收益率為什麼是道坎
和債券復利計息有關,債券的利息計算方法是復利,就是說每年計算一次利息收益,如果不支取利息,則下一年利息將轉入本金繼續計算利息。一直不支取利息直到債券到期一總收取本息其最終值也是一種辦法。
以n年期收益率為a的國債其每年應付的利息就是債券面值乘以a,到期全額本息合計終值的計算方法為債券面額乘(1+a)的n次方。
以十年期國債年收益率7%為臨界點是因為,7%的收益率十年到期正好翻一翻,計算公式為(1+7%)的10次方。
也就是說:十年期國債收益率7%的話,你借一百萬的國債,到期要還兩百萬。
而國債承銷、分銷和投資人在債券市場上的買賣方法是倒過來計算的,也就是說,以債券到期實際收益倒算其現在的價格,而不是以其面值銷售的。這樣年收益率越低,現在的價格越高;年收益率越高,現在價格越低。舉例說就是:一百萬面值的債券按其年收益率現在值多少錢,以7%的年收益率的話,十年期債券現值就是「零」!
而在債券市場上決定債券價格的是債券收益對投資人對債券的信心和購買意願的影響,如果投資人對某國的國債信心不足,就缺乏購買意願,這樣這個國家就必須提高其債券的收益率來吸引投資人,以高收益來吸引投資人的購買意願。
回到上面的計算結果,年收益率已達到7%的十年期國債,其現值已經為零了,誰還會去購買呢?這就是為什麼十年期國債年收益率7%是臨界點的原因了。
❸ 國債的收益率怎麼計算
國債收益率是指投資於國債債券這一有價證券所得收益占投資總金額每一年的比率。按一年計算的比率是年收益率。
❹ 如何查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
可以在中國國債信息網進行查詢。
1、在網路搜索中國國債信息網,打開回網頁
國債收益率是指國債投資每年所獲得的收益占資本金的比率,它是投資者進行國債投資的重要依據。
國債收益率與國債利率不同。利率僅指國債年利息收入與國債面值的比率,但國債收益不僅僅指利息收入,它還包括國債買賣的盈虧和國債利息再投入所得到的收益。因此國債收益率是全面衡量國債投資回報大小的指標。
❺ 債券到期收益率的概念
債券到期來收益率是指源買入債券後持有至期滿得到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資本損益與買入債券的實際價格之比率。這個收益率是指按復利計算的收益率,它是能使未來現金流入現值等於債券買入價格的貼現率。
近階段受國有股減持、查違規資金、銀廣廈等事件的影響,股票市場處於極端底迷狀態。很多投資者逐漸將目光轉向債市,國債雖然相對於「牛市」收益比較低,但在「熊市」中,其「金邊債券」的優勢就凸現出來。正因如此,多個國債品種走勢強勁,不斷創出新高,更令市場歡欣鼓舞,堅定了投資者進入債券市場的信心。
國債投資的主要參考指標是市場利率和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然而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的計算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投資者從不同的信息渠道得到的收益率可能不同,有時甚至相差很大。
債券到期收益率的特殊情況說明:
如果債券每年付息多次時,按照流入現值和流出現值計算出的收益率為期間利率。如期間為半年,得出的結果為5%,則該債券的名義到期收益率為10%。如無特殊要求,可以計算名義到期收益率,如果有明確要求計算實際到期收益率,則需要按照換算公式進行。
❻ 記賬式國債,客戶買入價到期收益率和賣出價到期收益率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是來打算買入,只源看買入價收益率即可,有兩個到期收益率是因為計算基準不同:一個是客戶買入價、一個是賣出價。
收益率說白了,按你的投入成本而得到實際收益的比例。即你買入時付出的成本乘以收益率=你的實際收益。
例如你投入的成本是10000元,乘以買入價到期收益率,等於230元;即你持有這批國債一直到到期,每年的收益是230元。
有些國債的年利率和到期收益率還沒銀行定期儲蓄利率高,不如存銀行;不過,如果你是短期持有還是可以,因為國債是持有一天就有一天的票面利息,可以隨時交易變現;如果存銀行定期,提前支取的話只能算活期利率。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
❼ 債券收益率和利率為什麼成反比
1、利率越高,債券價來格越低源,市場利率與債券的市場價格呈反向變動關系。 2、當利率上升時,人們對未來的預期較好,期待得到更高的利息收入,從而更加青睞於短期債券的投資,即商業銀行會得到更多的投資,更多的收益。 3、另一方面,當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時,貨幣供應量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央行就會擴大銀根,增加貨幣供應量,從而使利率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