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rpi指數和鐵路價格

rpi指數和鐵路價格

發布時間:2021-03-09 00:30:07

❶ 衡量通貨膨脹率變化的三個主要指標(PPI, CPI, RPI),各自的特點和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 PPI)與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由於企業最終要把它們的費用以更高的消費價格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所以,通常認為生產物價指數的變動對預測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是有用的。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采購品的物價狀況;因而這項指數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美國約採用3000種東西)三個生產階段的物價資訊。(過去衡量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狀況的稱為批發物價指數或躉售物價指數 Whole sale Price Index,WPI)它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消費者的立場衡量財貨及勞務的價格)之先聲。
將食物及能源去除後的,稱為「核心PPI」(Core PPI)指數,以正確判斷物價的真正走勢---這是由於食物及能源價格一向受到季節及供需的影響,波動劇烈。
理論上來說,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物價波動將反映至最終產品的價格上,因此觀察PPI的變動情形將有助於預測未來物價的變化狀況,因此這項指標受到市場重視。 消費物價指數(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即我們吃的、喝的、用的,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價格參考指標。

消費物價指數(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即我們吃的、喝的、用的,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價格參考指標。CPI的計算公式是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乘以100%。 CPI告訴人們的是,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麼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以1995年為基期)CPI=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25%。在日常中我們更關心的是通貨膨脹率,它被定義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公式為T=(P1—P0)/P0,式子中T為1時期的通貨膨脹率,P1和P0分別表示1時期和0時期的價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假如一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從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麼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就為 T=(112-100)/100*100%=12%,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為12%,表現為物價上漲12%。
零售物價指數(Retail Price Index),是指以現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價格指數。美國商務部每個月對全國范圍的零售商品抽樣調查,包括傢具、電器、超級市場售賣品、醫葯等,不過各種服務業消費則不包括在內。汽車銷售額構成了零售額中最大的單一構成要素,約占總額的25%。零售物價指數採用加權算術平均公式計算。權數直接影響指數的可靠性,因此每年要根據居民家庭收支調查的資料調整一次權數。物價不可能全面調查,只能在部分市、縣調查,在我國根據人力、財力,大約選200個市、100個縣城作為物價變動資料的基層填報單位。在城市選商品350種左右,在縣城選400種左右。每種商品的指數採用代表規格品的平均價格計算。

❷ 什麼是價格指數

價格指數來是在股票投資中,以某個時源期為基期,以後各個時期股票平均價格同基期價格相比計算出的百分數。反映股票價格水平變化的指數。

如某種股票價格某日比基日上升10%,則該日股票價格指數為110。由於發行股票的企業眾多、上市的股票種類數以千計、萬計,一般選用一定數量、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類型企業的股票進行計算,編制股票價格指數,藉以綜合反映股票價格變動趨勢

國際上比較重要的股票價格指數有道·瓊斯股票平均價格指數、蒲耳氏股票價格指數、恆生股票平均價格指數、金融時報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指數等。

(2)rpi指數和鐵路價格擴展閱讀:

價格指數按其所包括范圍的不同分為:

①個體指數,反映某一種商品價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數;

②類指數,即分類商品價格指數,反映某一類商品價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數;

③總指數,反映全部商品價格總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數。

價格指數按其計算時所採用基準期的差別,可以分為環比價格指數(以上一期為基期)、年距環比價格指數(以上年同期為基期)和定基價格指數(以某一固定時期為基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價格指數

❸ 有誰能幫我解釋一下CPI PPI WPI RPI這幾個概念

CPI: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英文縮寫。簡單說就是你的衣食住行消費的漲幅,一般作為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之一。
PPI:工業價格指數,也就是原材料的漲幅,是上游指數,最終會傳到到cpi。
RPI:零售物價指數。在美國,這個數據由美國商務部在每月的全國性商業調查中進行抽樣調查。用現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均做為調查對象,包括傢具,電器,超市上銷售的商品和葯品等,不包括服務業的消費。如果經濟發展迅速,個人消費就會增加。供過於求,導致物價上升,這個指數就會上升,將為後來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該國的政府就會收緊貨幣政策。於是利率趨於上升,給這個國家的貨幣帶來利好的支持

WPI,批發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是根據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的加權平均價格編制而得的物價指數。包括在內的產品有原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與進出口品,但不包括各類勞務。公布日期為每個月9日-16日。躉售物價指數為通貨膨脹的徵兆。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三種物價指數之一。

❹ 經濟裡面的RPIX和RPIY是什麼意思

RPIX是 零售價格指數減去貸款利息
RPIY 不知道.....

❺ 消費者價格指數與通貨膨脹率的對應關系是怎樣的

通貨膨脹率的計算通常考慮三個指標

(一)生產者價格指數(PPI)
生產者價格指數(Procer Price Index),是衡量製造商和農場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價格指數。它主要反映生產資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成本價格變化情況。
(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對一個固定的消費品籃子價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
(三)零售物價指數(RPI)
零售物價指數(Retail Price Index),是指以現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價格指數。美國商務部每個月對全國范圍的零售商品抽樣調查,包括傢具、電器、超級市場售賣品、醫葯等,不過各種服務業消費則不包括在內。汽車銷售額構成了零售額中最大的單一構成要素,約占總額的25%。

❻ CPI、RPI、WPI之間有什麼關聯

看看下面的這篇文章對你的問題有沒有幫助,希望對你有用

所謂指數化債券(index-linked bond),即是指本金和利息隨某一經濟指標變化而變化的債券。這里所說的經濟指標(或者說指數化債券所釘住的目標變數)通常是某種物價指數,具體包括消費物價指數(CPI)、零售物價指數(RPI)、批發物價指數(WPI)或GDP平減指數(GDP-I)等,因此指數化債券又被稱物價指數債券(price-index-linked bond)(1)。

指數化債券本質上是經濟指數化思想在公債管理領域中的具體體現。從實踐中看,自從有了通貨膨脹,人們就開始想方設法使支付免受價格變化的影響,經濟指數化(特別是工資指數化)則是長久以來備受關注的措施之一。指數化債券將債券價值與物價指數相掛勾,消除或弱化了通貨膨脹對債券實際價值的侵蝕,對公債管理目標的實現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指數化債券的歷史發展及現狀

指數化債券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當時的美國南部邦聯政府於1863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批指數化債券——棉花債券(the cotton bond),這種債券是20年期的抽獎附息債券(每半年付息一次),發行方以1鎊棉花6分錢的價格將債券面值折算成棉花實物,然後根據當地棉花價格的變動調整每期應償付的債券本息額(Emilio Barone andRainer S.Masera,1997)。棉花是當時美國最重要的經濟戰略物資,棉花對於當時的南方各州不亞於石油對於當今的0PEC國家,它與經濟周期存在著密切的正相關關系。棉花價格上漲,意味著一般物價水平也會提高,同時經濟形勢也會向好,此時政府可利用增加的稅收彌補棉花債券增加的利息;反之亦然。這在當時缺乏系統價格統計的條件下不失為巧妙的解決辦法。

盡管美國南部邦聯在戰爭中最終失敗了,但指數化債券作為政府債務管理政策的重要創新卻保留下來。在二戰時期各國經濟高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進行了發行指數化債券的嘗試(見表1),但鑒於理論與實踐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見後文),債券指數化(debt indexation)的進程並非是一帆風順的。總的看來,戰後世界各國共掀起了三次債務指數化的浪潮。

第一次公債指數化的浪潮發生在20世紀60至70年代。當時巴西、阿根廷、以色列和芬蘭等發展中高債國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低至以色列的13%,高至巴西的80%。為確保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這些國家在採取嚴厲措施緊縮經濟的同時,發行了大量的指數化債券。盡管隨後物價逐漸趨於穩定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債務成本,但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債券指數化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尤其是人們指責指數化債券減弱了公眾反通貨膨脹的決心,對政府經濟穩定目標具有消極的作用(Lorenzo Pecchi and GustavoPiga,1997)。總之,戰後指數化債券的初次嘗試以失敗而告終。

第二次公債指數化的浪潮發生在80年代初期。盡管當時西方各國經濟「滯脹」餘孽未消,許多國家仍存在著高達兩位數的通脹率,但各國政府都決心在未來一個時期內穩定物價。與之相匹配,通過發行指數化債券來減輕債務負擔的做法也提上了日程。英國是最先付諸實踐的工業化國家之一,它於1981年3月開始發行指數化債券,並且連年擴大發行規模。除外,澳大利亞(1985~1988)、紐西蘭(1980)和義大利(1983)等國雖也開始紛紛效仿,但發行數量都很少。盡管如此,這一時期被認為是各國成功運用指數化債券的開始,它為後來指數化債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三次公債指數化的浪潮發生在90年代。這時不僅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再一次啟動了債務的指數化進程,而且更多的工業化國家加入到發行指數化債券的行列里來。在前些年的基礎上,英國進一步加大了指數化債券的發行力度,到2000年2月份英國指數化債券占未償公債余額的比重已高達22.8%,從而成為目前指數化債券規模最大並且運用最為成功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在格林斯潘、米爾頓.弗理德曼等人的極力主張下,美國在經過長期猶豫之後也於1997年1月開始發行指數化債券——通貨膨脹保護債券(TIPS),這對其它國家起到了很強的示範作用。這一時期的公債指數化大多得到了各國中央銀行的支持,在政府發行指數化債券的同時央行均制定了與之相匹配的通貨膨脹目標,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公債管理政策目標的實現(Lorenzo Pecchi and Gustavo Piga,1997)。

發展到目前,以英國為代表的許多工業化國家指數化債券規模不斷放大、品種不斷增多,債券管理制度也漸趨完備。可以說,指數化債券在西方國家已基本站穩了腳跟。表2顯示了1998年部分工業化國家指數化債券的基本特徵。

1.指數化債券與債務風險最小化

指數化債券採用釘住浮動的價值確定機制,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規避通脹風險的有效方法,從而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這一券種的引進顯然能夠極大地豐富投資者的品種選擇,特別是滿足了那些迫切希望進行保值投資但又缺乏投資管理能力的長期投資者的需要,對於政府則可以大大降低融資風險、確保公債足額發售。另一方面,指數化債券還能夠降低政府債務的利率風險。雖然指數化債券將政府債務置於通貨膨脹的影響之下,但物價波動在影響政府的名義利息支出的同時也會影響到稅收的名義值。由於外部沖擊對稅收和債券利息支出常常會產生同向影響,這樣政府的實際利息負擔即可以保持恆定不變。

我們曾經提過,由於工業化國傢具備完善的市場體制,風險最小化通常並不是其債務管理政策目標的重點。但這只是近年來的情況,80年代初,1986年的「大爆炸」改革(BigBang reform)(2)期間則遠非如此。當時,西方各國政府所面臨的經濟狀況是不僅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和統一化還處於初級階段,而且經濟仍籠罩在前一時期高通脹的陰影之下,債務余額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所有這些都增加了政府通過製造通貨膨脹減輕債務負擔的可能性,因此公債存在著巨大的發行風險。英國等國此時推出指數化債券,首要目的即是恢復政府信用、降低債務風險,確保債券年度銷售任務的順利完成(John Townend,1997)。

2.指數化債券與債務成本最小化

除風險管理的功能外,指數化債券還具有降低借款成本的誘人品質。20世紀90年代是全球通貨膨脹迅速下降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普通名義債券(nominal bond)的實際利率不斷高升,使得在80年代發行了大量高利率債券的政府不堪重負,這也是90年代眾多工業化國家開始發行指數化債券的根本原因。如前所述,各國債務指數化大多事前(ex-ante)也得到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支持,「一旦政府對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期低於市場預期,降低成本的策略就要求實際債券(即指數化債券)的引入」(3)。

不僅在利率下降時期,即使從一般意義上看指數化債券也有利於降低債務成本。從通貨膨脹預期的角度看,普通名義債券的利率由實際利率、可預期通貨膨脹補貼(expectedinflation premium)和未預期通貨膨脹風險補貼(unexpected inflation risk premium)(4)三部分組成。可預期通貨膨脹補貼即是公眾根據通貨膨脹的預期值所要求的利率補貼,它也可能包含在指數化債券的事後(ex-post)固定利息支付額中(5)。未預期通貨膨脹風險補貼則指公眾由於無法確定未來通貨膨脹變動的部分所要求的利率補貼,由於指數化債券將票面利率與通貨膨脹的實際走勢相掛勾,因而它的發行成本中並不包含這部分利率。盡管我們目前還難以精確計算出未預期通貨膨脹風險補貼,但根據英格蘭銀行對1982~1995年英國通貨膨脹的預期走勢和和實際走勢所作的比較(如圖1),可以發現這一風險補貼的確是存在的,因為在完全信息(即可預期)條件下,通貨膨脹的市場預期值與實際走勢應當是無偏的,而二者之間明顯存在的系統性誤差正是未預期通貨膨脹作用的結果。總之,正是因為能夠節約名義債券所必須支付的未預期通貨膨脹風險補貼,指數化債券才具有了降低債務成本之效。

為進一步驗證指數化債券在降低債務成本中的作用,許多西方學者都進行了大量實證分析。Breedon(1995)在對英國十多年來的債務指數化實踐進行回顧之後認為,指數化債券的平均利率要低於同類名義債券利率1.7個百分點;Kandel等人(1997)則認為,瑞典自1994年恢復發行指數化債券以來,每年政府債務利率都要節約數個百分點;Foresi等人(1997)在對義大利1983年發行的物價指數債券(7)分析後發現,指數化債券的推出使公債利息支出費用節約了12~20%等等。顯而易見,這些結論與前述理論分析不謀而合。

3.指數化債券與經濟穩定

在債務指數化的情況下,政府無法再通過製造未預期通貨膨脹來「賴賬」,因而製造通貨膨脹的沖動會大大弱化,這顯然有助於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與此同時,發行指數化債券還具有積極的宣示效應(signaling effect),它在市場信息條件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表現。在信息不完善的情況下,政府未來的政策偏好並不完全為公眾所知,那麼公眾將會根據歷史紀錄判斷政府製造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並以此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聯想到我們在第一章對公債價值時間一致性問題所作的分析,指數化公債的引入將會增強未來經濟穩定政策的可信度(credibility),進而促使經濟最優均衡的實現。在信息完善的情況下,盡管政府通貨膨脹政策偏好的類型完全為公眾所知,但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時間不一致性問題仍然會存在,因為未來經濟形勢是變幻莫測的,即使政府自己也不能確定將來會採取怎樣的經濟政策(franceseo Drudi and Alessandro Prati,1997)。此時發行指數化債券會促使政府加強「自我約束」(tie its hands),表明了政府與中央銀行同舟共濟、一致反通脹的決心。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將指數化債券稱為「沉睡的警察」(sleeping policeman)。

❼ CPI與RPI有什麼區別消費者購買商品是零售價,應沒區別呀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英文縮寫.這個指數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的變化情況.這個指數也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經常參考的指標.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就用它來衡量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到底到了什麼程度,是否以加息或減息來控制美國經濟的方法.這個指標在美國由勞工部每月統計一次後公布,我們應該引起重視.當這個指數上升時,顯示這個地區的通貨膨脹率上升了,說明貨幣的購買力減少了.理論上對該貨幣不好,可能會引起這個貨幣的貶值.目前歐洲央行把控制通貨膨脹擺在首要位置.通貨膨脹卻利好這個貨幣,假如通貨膨脹受到控制,利率同時回落,該貨幣的利率反而會下跌.

RPI(Retail Price Index)
:零售物價指數.在美國,這個數據由美國商務部在每月的全國性商業調查中進行抽樣調查.用現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均做為調查對象,包括傢具,電器,超市上銷售的商品和葯品等,不包括服務業的消費.如果經濟發展迅速,個人消費就會增加.供過於求,導致物價上升,這個指數就會上升,將為後來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該國的政府就會收緊貨幣政策.於是利率趨於上升,給這個國家的貨幣帶來利好的支持

或許從定義上解釋比較繁瑣也不容易明白,CPI和RPI都是反應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的,那麼區別從他的全稱可以看出來,CPI是站在消費者角度反應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的,兒RPI時站在零售角度反應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的,簡單的說就是一個站在顧客角度看,一個站在商家角度看。

❽ 請分別描述一下衡量通貨膨脹率變化的三個主要指標(PPI, CPI, RPI),各自的特點和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

生產者物價指數( Price Index, PPI)與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由於企業最終要把它們的費用以更高的消費價格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所以,通常認為生產物價指數的變動對預測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是有用的。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采購品的物價狀況;因而這項指數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美國約採用3000種東西)三個生產階段的物價資訊。(過去衡量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狀況的稱為批發物價指數或躉售物價指數 Whole sale Price Index,WPI)它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消費者的立場衡量財貨及勞務的價格)之先聲。
將食物及能源去除後的,稱為「核心PPI」(Core PPI)指數,以正確判斷物價的真正走勢---這是由於食物及能源價格一向受到季節及供需的影響,波動劇烈。
理論上來說,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物價波動將反映至最終產品的價格上,因此觀察PPI的變動情形將有助於預測未來物價的變化狀況,因此這項指標受到市場重視。 消費物價指數(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即我們吃的、喝的、用的,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價格參考指標。

消費物價指數(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即我們吃的、喝的、用的,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價格參考指標。CPI的計算公式是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乘以100%。 CPI告訴人們的是,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麼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以1995年為基期)CPI=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25%。在日常中我們更關心的是通貨膨脹率,它被定義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公式為T=(P1—P0)/P0,式子中T為1時期的通貨膨脹率,P1和P0分別表示1時期和0時期的價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假如一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從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麼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就為 T=(112-100)/100*100%=12%,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為12%,表現為物價上漲12%。
零售物價指數(Retail Price Index),是指以現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價格指數。美國商務部每個月對全國范圍的零售商品抽樣調查,包括傢具、電器、超級市場售賣品、醫葯等,不過各種服務業消費則不包括在內。汽車銷售額構成了零售額中最大的單一構成要素,約占總額的25%。零售物價指數採用加權算術平均公式計算。權數直接影響指數的可靠性,因此每年要根據居民家庭收支調查的資料調整一次權數。物價不可能全面調查,只能在部分市、縣調查,在我國根據人力、財力,大約選200個市、100個縣城作為物價變動資料的基層填報單位。在城市選商品350種左右,在縣城選400種左右。每種商品的指數採用代表規格品的平均價格計算。

❾ 價格指數都有哪些分類及常用數

價格指數按其所包括范圍的不同分為:①個體指數,反映某一種商品價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數;②類指數,即分類商品價格指數,反映某一類商品價格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數;③總指數,反映全部商品價格總水平升降程度的指數。
價格指數按其計算時所採用基準期的差別,可以分為環比價格指數(以上一期為基期)、年距環比價格指數(以上年同期為基期)和定基價格指數(以某一固定時期為基期)。
中國的價格指數按商品類別區分,有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服務項目價格指數、職工生活費用價格指數等;按商品的流通環節和流通渠道區分,有批發價格指數和零售價格指數、國營商業牌價指數、議價商品價格指數、集市貿易價格指數以及包括牌價、超購加價、議價和市價的各種價格總指數;按城鄉的差別區分,有城市價格指數和農村價格指數。
藉助基礎信息化建設的資源,可使用批發市電子結算數據進行數據挖掘應用,形成從傳統的批發市場網路升華到現代信息網路,上報數據上百萬條,來自市場統一結算數據,真實可靠,先進的數據模型,科學的決策依據,相關指數發布時間已超一年以上,正常生成價格指數、價格差異指數、價格空間指數。
價格指數常用數:
1、居民消費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的相對數,通過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農民消費價格指數綜合計算得出。
2、商品零售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RPI)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內商品零售價格的變動。它的變動直接影響到城鄉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國家的財政收入,影響到居民的購買力和市場供需的平衡。零售價格指數只反映零售商品的價格變動,不包括服務價格。
3、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內固定資產投資品及項目的價格的變動。該指數可以反映固定資產投資中涉及的各類投資品和收費項目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幅度,消除按現價計算的固定資產投資指標中的價格變動因素,能夠真實的反映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速度,結構和效益。
4、股票
股票價格指數,反映的是某一股票市場上多種股票交易價格的變動。世界各國的主要證券交易所都有自己的股票價格指數。
5、電子市場
電子市場價格指數,可以及時反應電子專業市場電子產品(主要包括電子元器件、手機、數碼產品和IT產品四大類)價格變化情況,綜合反應電子信息產品價格狀態和發展趨勢,將為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准確及時了解和掌握電子市場的運行狀態,為進行電子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為電子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提供市場信息,為市場交易、生產廠家制定價格策略、買家制定采購預算提供參考,生產適銷對路產品,選擇經營產品和進貨時機,保持合理庫存,提高資金利用率;為提高市場經營者的管理水平,改善服務質量創造條件。

❿ RPI和CPI有什麼區別怎麼算的

消費物價指數(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即我們吃的、喝的、用的,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價格參考指標。CPI的計算公式是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除以(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乘以100%。 CPI告訴人們的是,對普通家庭的支出來說,購買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商品,在今天要比過去某一時間多花費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麼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以1995年為基期)CPI=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25%。在日常中我們更關心的是通貨膨脹率,它被定義為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價格水平變動的百分比,公式為T=(P1—P0)/P0,式子中T為1時期的通貨膨脹率,P1和P0分別表示1時期和0時期的價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紹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價格水平,則通貨膨脹率就是不同時期的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的百分比。假如一個經濟體的消費價格指數從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麼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就為 T=(112-100)/100*100%=12%,就是說通貨膨脹率為12%,表現為物價上漲12%。
零售物價指數(Retail Price Index),是指以現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價格指數。美國商務部每個月對全國范圍的零售商品抽樣調查,包括傢具、電器、超級市場售賣品、醫葯等,不過各種服務業消費則不包括在內。汽車銷售額構成了零售額中最大的單一構成要素,約占總額的25%。零售物價指數採用加權算術平均公式計算。權數直接影響指數的可靠性,因此每年要根據居民家庭收支調查的資料調整一次權數。物價不可能全面調查,只能在部分市、縣調查,在我國根據人力、財力,大約選200個市、100個縣城作為物價變動資料的基層填報單位。在城市選商品350種左右,在縣城選400種左右。每種商品的指數採用代表規格品的平均價格計算。

閱讀全文

與rpi指數和鐵路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大連油虧損情況 瀏覽:532
尿素期貨有 瀏覽:585
資金佔用監管核查的專項說明 瀏覽:312
投資是藝術不是科學的區別 瀏覽:922
基金華夏2號凈值 瀏覽:873
2018年投資者信心 瀏覽:74
融資入股協議 瀏覽:166
馬雲健康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992
父母投資 瀏覽:708
五一後基金行情 瀏覽:474
證券投資方法 瀏覽:637
外匯穩嗎 瀏覽:631
股票趨勢圖怎麼畫 瀏覽:466
原油期貨現在是多少 瀏覽:15
銀行房產抵押貸款40萬還款5年 瀏覽:525
股指期貨交割是促使股指期貨 瀏覽:287
2018中公教育股票歷史價格 瀏覽:76
中國彩票股票 瀏覽:105
210000韓元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1
推銷理財產品話術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