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分析美國時間4月20日午,wti原油期貨價格收盤價為-37.63$/桶的形成原因
分析美國時間4月20日午,wti原油期貨價格收盤價為-37.63$/桶的形成原因?
行具體
㈡ 石油和天然氣的聯系和區別
1、狀態不一樣
石油:液態黑色物質;
天然氣:普通狀態下為無色無味氣體;
2、價格不一樣
石油:價格高,戰略價值高;
天然氣:價格便宜。
聯系:都可以通過原油進行提煉而成。
天然氣基本特點
天然氣是較為安全的燃氣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氣輕,一旦泄漏,立即會向上擴散,不易積聚形成爆炸性氣體,安全性較其他燃體而言相對較高。
採用天然氣作為能源,可減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環境污染問題;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能減少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近10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並有助於減少酸雨形成,舒緩地球溫室效應,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
天然氣作為汽車燃料,具有單位熱值高、排氣污染小、供應可靠、價格低等優點,已成為世界車用清潔燃料的發展方向,而天然氣汽車則已成為發展最快、使用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車。
但是,對於溫室效應,天然氣跟煤炭、石油一樣會產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把天然氣當做新能源。其優點有:
綠色環保
天然氣是一種潔凈環保的優質能源,幾乎不含硫、粉塵和其他有害物質,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少於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溫室效應較低,因而能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
經濟實惠
天然氣與人工煤氣相比,同比熱值價格相當,並且天然氣清潔干凈,能延長灶具的使用壽命,也有利於用戶減少維修費用的支出。天然氣是潔凈燃氣,供應穩定,能夠改善空氣質量,因而能為該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帶動經濟繁榮及改善環境。
安全可靠
天然氣無毒、易散發,比重輕於空氣,不宜積聚成爆炸性氣體,是較為安全的燃氣。
㈢ 石油價格是如何形成機制的
國際原油價格體系 隨著世界原油市場的發展和演變,現在許多原油長期貿易合同均採用公式計演算法,即選用一種或幾種參照原油的價格為基礎,再加升貼水?現貨相當於期貨而言,升水就是期貨價格相對目前現貨價格來說低,市場預期普遍看好,貼水則反之。,其基本公式為:
其中參照價格並不是某種原油某個具體時間的具體成交價,而是與成交前後一段時間的現貨價格、期貨價格或某報價機構的報價相聯系而計算出來的價格。有些原油使用某個報價體系中對該種原油的報價,經公式處理後作為基準價;有些原油由於沒有報價等原因則要掛靠其他原油的報價。石油定價參照的油種叫基準油。不同貿易地區所選基準油不同。出口到歐洲或從歐洲出口,基本是選布倫特油(Brent);北美主要選西得克薩斯中質油(WTI);中東出口歐洲參照布倫特油,出口北美參照西得克薩斯中質油,出口遠東參照阿曼和迪拜原油;中東和亞太地區經常採用「基準油」和「價格指數」相結合定價,並都很重視升貼水。
(1)歐洲原油。
在歐洲,北海布倫特原油市場發展比較早而且比較完善。布倫特原油既有現貨市場,又有期貨市場。該地區市場發育比較成熟,布倫特原油已經成為該地區原油交易和向該地區出口原油的基準油。該地區主要包括:西北歐、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東國家(如葉門)等。其主要交易方式為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Internationa1 Petro1eum Exchange,簡稱IPE)交易,價格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成交非常活躍,此外,其他衍生品在場外交易。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可分為兩種:即期布倫特現貨價(Dated Brent)和遠期布倫特現貨價(15 day Brent)。前者為指定時間范圍內指定船貨的價格;後者為指定交貨月份,但具體交易時間未確定的船貨價格,其具體交易時間需賣方至少提前15天通知買方。
(2)北美原油。
與歐洲原油市場一樣,美國和加拿大原油市場也已比較成熟。其主要交易方式為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1e Exchange Inc,簡稱NYMEX)交易,價格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成交非常活躍,也有場外交易。在該地區交易或向該地區出口的部分原油定價主要參照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um,WTI)。如厄瓜多出口美國東部和墨西哥灣的原油、沙烏地阿拉伯向美國出口的阿拉伯輕質油、阿拉伯中質油、阿拉伯重質油和貝里超輕油。
(3)中東原油。
中東地區原油主要出口北美、西歐和遠東地區。其定價中參照的基準原油一般取決於其原油的出口市場。中東產油國出口油定價方式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其基準油掛鉤的定價方式;另一類是出口國自己公布價格指數,石油界稱為「官方銷售價格指數」(「官價」,OSP)。阿曼石油礦產部公布的原油價格指數為MPM,卡達國家石油公司公布的價格指數為QGPC(包括卡達陸上和海上原油價格),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為ADNOC。這些價格指數每月公布一次,均為追溯性價格。QGPC和ADNOC價格指數基本參考MPM指數來確定。官價指數是1986年OPEC放棄固定價格之後才出現的。目前亞洲市場的許多石油現貨交易與OSP價格掛鉤。從OSP的定價機制可以看出,以上三種價格指數受所在國政府的影響較大,包括政府對市場趨勢的判斷和相應採取的對策。
(4)亞太原油。
在亞洲地區除普氏、阿格斯石油報價外,亞洲石油價格指數(APPI)、印尼原油價格指數(ICP)、OSP指數以及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遠東石油價格指數(FEOP)對各國原油定價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原油長期銷售合同中定價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種以印尼某種原油的印尼原油價格指數或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為基礎,加上或減去調整價;另一種以馬來西亞塔皮斯原油的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為基礎,加上或減去調整價。如越南的白虎油,其計價公式為印尼米納斯原油和亞洲原油價格指數加上或減去調整價;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出口原油,其計價公式由以馬來西亞塔皮斯原油的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為基礎;我國大慶出口原油的計價則以印尼米納斯原油和辛塔原油的印尼原油價格指數和亞洲石油價格指數的平均值為基礎;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出口原油既參考亞洲石油價格指數,也參考OSP價格指數。
國際成品油價格體系 相對來說,國際成品油市場的發展歷史較原油市場短,作價方式的國際化程度相對較低。目前國際上主要有三大成品油市場,即歐洲的荷蘭鹿特丹、美國的紐約以及亞洲的新加坡。各地區的成品油國際貿易都主要以該地區的市場價格為基準作價。此外,最近發展起來的日本東京市場對遠東市場的貿易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隨著新加坡成品油現貨和期貨市場交易的日益活躍,遠東地區基本上所有國家成品油定價都主要參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場的價格。
4.石油現貨市場國際石油現貨貿易隨著世界石油工業的產生而產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石油現貨市場最初是為了解決石油公司煉廠產品同市場需要不完全相同的問題而產生的。這些石油公司不得不在市場上出售或購進一部分產品以求保持自己的產品平衡。這一時期的現貨市場價格是按合同價格(通常打一定的折扣或有一定的溢價)成交,對石油價格走勢不產生什麼影響。石油現貨貿易量也不大。據估計,第一次石油危機前,現貨貿易量大約只佔總交易量的5%。
20世紀80年代以後,石油市場結構和價格形成機制都發生了變化。市場結構日益多元化,市場供需參與者都增加了。石油價格較以前低迷而又多變。1986年和1998年西得克薩斯中質油的價格曾暴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海灣戰爭期間又快速上漲。由於傳統的官價體系已不能反映發生石油沖擊後復雜多變的價格變動,更多的石油交易商從價格固定的長期合同轉向現貨市場交易。1985年,通過現貨市場進行的交易比例已增加到55%以上,具有規避風險作用的遠期市場也有很大發展。
世界石油現貨貿易市場的地方一般都擁有很大的煉油能力、庫存能力和吞吐能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現貨貿易市場有:歐洲的鹿特丹、美國的紐約和墨西哥灣海岸、中東的波斯灣、亞太地區的新加坡等。
西北歐市場 西北歐市場分布在ARA(Amsterdam—Rotterdam—Antwer,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衛普)地區,是歐洲兩個現貨市場中較大的一個(另一個是倫敦市場),主要為歐洲5個大國中的德國、英國、荷蘭、法國服務。這一地區集中了西歐重要的油港和大量的煉油廠,原油及油品主要來源於原蘇聯,來自原蘇聯的粗柴油供應占總供應量的50%,另外還有北海油田的原油和ARA地區獨立煉廠的油品。鹿特丹是西北歐市場的核心。
地中海市場 分布在義大利的地中海沿岸,供應來源是義大利沿海岸島嶼的獨立煉廠,另外還有一部分經黑海來自原蘇聯。地中海市場比較平穩,是這一地區重要的油品集散地。
加勒比海市場 該市場是一個較小的現貨市場,但它對美國與歐洲的供需平衡起到了很重要的調節作用。該市場的原油及油品主要流入美國市場,但如果歐美兩地差價大,該地區的油品及原油就會流入歐洲市場,特別是柴油和燃料油。
新加坡市場 這是發展最為迅速的一個市場。盡管只有十多年的時間,但它已成為南亞和東南亞的石油交易中心,主要供應來自阿拉伯海灣和當地新發展的煉廠所生產的油品。石腦油和燃料油在該市場佔有很大份額。
美國市場 美國是世界石油的消費大戶,盡管美國的石油產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但它每年仍然要進口大量的原油,於是在美國瀕臨墨西哥灣的休斯敦及大西洋的波特蘭港和紐約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㈣ 天然氣能和液化石油氣一樣用罐裝嗎
不能,家用天然氣一般不使用罐裝。
因為液化石油氣成分主要為大C鏈(3碳4碳居多),液化比較簡單。而天然氣主要成分為甲烷(1碳),液化需要加壓,同時溫度保持在-168度,並且氣化需要加熱,工業比較復雜,一般只有專用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車或者遠洋運輸才採用液化。
(4)原油的價格形成擴展閱讀:
應用:
1、工業燃料
以天然氣代替煤,用於工廠採暖,生產用鍋爐以及熱電廠燃氣輪機鍋爐。天然氣發電是緩解能源緊缺、降低燃煤發電比例,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且從經濟效益看,天然氣發電的單位裝機容量所需投資少,建設工期短,上網電價較低,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天然氣發電,通過處理天然氣以後,然後安裝天然氣發電機組來提供電能,
2、工藝生產
如烤漆生產線,煙葉烘乾、瀝青加熱保溫等
3、天然氣化工工業
天然氣是製造氮肥的最佳原料,具有投資少、成本低、污染少等特點。天然氣占氮肥生產原料的比重,世界平均為80%左右。
4、城市燃氣事業
特別是居民生活用燃料,包括常規天然氣,以及煤層氣和頁岩氣這兩種非常規天然氣。主要是生產以後並入管道,日常使用天然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環保意識的增強,大部分城市對天然氣的需求明顯增加。天然氣作為民用燃料的經濟效益也大於工業燃料。
5、壓縮天然氣汽車
以天然氣代替汽車用油,具有價格低、污染少、安全等優點。國際天然氣汽車組織的統計顯示,天然氣汽車的年均增長速度為20.8%,全世界共有大約1270萬輛使用天然氣的車輛,2020年總量將達7000萬輛,其中大部分是壓縮天然氣汽車。
天然氣是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僅為煤炭的一半和五分之一左右,二氧化硫的排放幾乎為零。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化石能源,其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全球范圍來看,天然氣資源量要遠大於石油,發展天然氣具有足夠的資源保障。
參考鏈接:網路--天然氣
㈤ 美國期貨開盤時間是幾點
美國期貨開盤時間根據交易中心和期貨種類的不同,開盤時間也不一樣。具體內如下:
1、CBOT(芝加哥期貨交容易所)的交易時間如下:
(5)原油的價格形成擴展閱讀:
外盤期貨是指交易所建立在中國大陸以外的期貨交易。以美國、英國、倫敦等交易所內的產品為常見交易期貨合約。期貨合約,就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有些美國期貨合約品種如大豆、銅對國內期貨價格變動會有影響,國內投資者可以參考外盤行情。
國內已在香港設立分公司的期貨公司已可以代理進行外盤期貨開戶,國內投資者可以直接通過這些公司境內營業部代理辦理。不過由於外盤期貨結算貨幣為美元,投資者入金前需要去銀行以人民幣兌換美元,自由兌換的限額為5萬美元,即30萬左右人民幣。入金通過期貨公司提供的賬戶匯款完成,仍沒有銀期轉賬業務。
㈥ 基於進出口總量均衡的國際原油價格形成模型
4.3.2.1 模型結構
傳統經濟學商品價格的形成是當該商品的供給等於需求時,市場達到均衡,由此供給(或需求)量所決定的價格就是該商品的均衡價格。通常情況下商品的供給量為產量,需求量為消費量。但由於石油市場受戰爭、意外事件的影響較大,戰爭和意外事件可能造成石油供應中斷,由此對全世界經濟生產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現在很多國家都建立了相應的石油儲備。由於有存貨,當年的消費量不等於當年的石油需求量。同樣地,以往的一部分儲備有可能轉化為供給,因此當年的石油產量也不等於當年的供給量。所以考慮原油市場均衡價格不能直接利用供給(產量)等於需求(消費量)平衡式。如果將國際石油市場看作一個虛擬的商品市場,該市場的流入就是國際石油的總出口,流出就是國際石油的總進口。由於是虛擬市場,因此市場一定會出清,所以每年國際石油市場的總進口等於總出口。
從這個角度來說,可將從國際市場的流出(進口)視為需求(包括當年的消費和儲備),將流進(出口)視為供給。國際石油市場出清,意味著進口等於出口,此時國際石油市場達到均衡,由此確定了國際原油價格。在變數的選擇上,需求(進口)設定為國際原油價格、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和OECD國家石油儲備量的函數。供給(出口)方程的因變數為國際原油價格,設國際原油價格為石油出口量、OPEC上期原油產量的函數。當世界經濟處於上升時期,各部門擴大生產使得對石油的需求增多,各國增大對石油的進口,即進口量與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存在正向變動關系;同樣OECD國家增加石油儲備需增加石油進口,而減少石油儲備,意味著動用一定量的石油儲備滿足國內需求,這會導致石油進口量的減少,所以OECD石油儲備量與國際石油進口量之間也存在著正向變動的關系。對供給方程而言,國際石油出口量越多,表明國際石油市場的石油供給量越多,供給增多,油價走低;反之,國際石油出口量減少,表明供給減少,油價走高。所以國際原油價格與國際石油出口量成反向變動關系。由於OPEC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地位,OPEC的產量政策通常作為油價變化的一個指標,增加產量會使油價下跌,減少產量會使油價上升;另外市場對產量變化有一個滯後期,所以OPEC上期原油產量與國際原油當期價格之間存在反向變動關系。
本節石油進出口量數據來自英國石油公司BP網頁,世界實際的GDP值來自http://genderstats.worldbank.org/query/,OPEC原油產量、國際原油價格和OECD 石油儲備量數據來自美國能源網站,時間跨度都是從1989~2003年的年度數據。
4.3.2.2 國際原油價格形成模型
(1)需求函數(表4.4)
表4.4 需求函數表
續表
即
lnIM=0.006lnPC+0.954lnG+0.316lnSO-0.022 (4.1)
式中:IM為國際石油進口量;PC為國際原油價格;G為世界實際的GDP; SO為OECD國家石油儲備量。
從模型結果來看,所得回歸方程的系數符號與前面的分析相一致。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對世界石油總出口量(需求)的影響比較顯著,其次OECD國家石油儲備的變動對石油總出口量的影響也較顯著。相比較而言,原油價格變化對石油總需求的影響不顯著。這個結論從長期來看是比較合理的,因為石油是一種需求價格彈性較低的商品,其消費量受價格的影響較小。
(2)供給函數(表4.5)
表4.5 供給函數表
即
lnPC=9.077lnEX-10.714lnQO(-1)+17.276 (4.2)
所得回歸方程的系數符號與前面的分析相一致。國際原油價格受到國際石油進口總量和OPEC國家上期產量的顯著影響。
(3)市場均衡
IM=EX (4.3)
即國際石油市場總出口量等於總進口量,國際石油市場出清,供需達到了平衡。
據此整理得
lnPC=9.147lnG-3.206lnSO-11.326lnQO(-1)-1.14 (4.4)
PC=α·G9.174·SO3.206·QO(-1)-11.326 (4.5)
運用上式可以模擬OPEC產量變動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例如OPEC原油產量減少4%,假設世界經濟活動水平不變(即值不變),OECD國家需動用約14%的石油儲備才能穩定國際原油價格。因為:
PC=0.96-11.326.0.863.206.PC*=PC* PC*為基準情形時的國際原油價格。
類似的,如果世界經濟年增長率為3%,在其他因素都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OPEC上期需增加約2.4%的產量,恰好可以穩定國際原油價格。因為:
PC=1.039.174·1.024-11.326·PC*=PC*。
4.3.2.3 修正後的國際原油價格形成模型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各國貿易量將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石油產品由於其分布的地緣性和主要消費國與主要產油國在地理位置上的分離等特殊性,將使石油產品貿易更依賴於國際市場,所以石油產品貿易量佔世界經濟(GDP)的份額有增大的趨勢。石油產品貿易額佔世界GDP的比重越大,國際石油市場越繁榮,這對國際原油價格的產生將起到一定的影響。具體地說,由於國際總進口與總出口相等,所以石油進口開放度增大,意味著石油進口量和出口量同時增加。由於需求和供給同時增加,所以國際原油價格的漲跌由供給和需求的價格彈性確定。供給價格彈性大,原油價格將降低;需求價格彈性大,原油價格將上升。無論何種情況,一般都會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形成。下面我們將引入石油進口國開放度概念,進一步研究在進口國開放度變化的情況下各影響因素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
石油進口國開放度,指國際總的石油進口量與石油出口量的和佔世界實際GDP的比例,用TRI表示。即TRI=(石油總出口+石油總進口)/世界實際GDP。
考慮石油進口國開放度指標後的石油供給函數如表4.6所示。
表4.6 石油供給函數表
即
lnPC=9.092lnEX-10.727lnQO(-1)+4.592lnTRI+11.88
所得回歸方程中石油進口開放度的系數為正,表明進口開放度增加,國際原油價格將上升。其餘變數的系數符號與我們預期的結果一致,即上期OPEC原油產量與當期的原油價格成反比,進口國開放度與國際原油價格成正比。且這3個量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在1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顯著的。
在供給函數中引入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後,擬合指標R-squared和調整的R-squared等各項指標都有所改善,因此引入石油進口國開放度指標有助於更好地擬合原油供給函數。根據市場均衡條件IM=EX,整理得:
PC=α·G9.179·SO3.04·QO(-1)-11.351·TRI4.859 (4.6)
石油進口國開放度的增加表示石油進出口量的增加,反映進口國對石油需求的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收增加的國際石油產量而保持國際原油價格不變。如:
PC=1.021-11.351·1.054.859·PC*=1.001PC*
㈦ 美國的發展歷史
美國,是美利堅合眾國(舊稱花旗國)的簡稱,它是北美的一個帶有民主、分權、制衡為傳統的聯邦共和國。
美國位於北美洲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灣.美國的氣候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和亞熱帶氣候,僅佛羅里達半島南端屬熱帶。飛地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緯60至70度之間,屬北極圈內的寒冷氣候區;另一塊飛地夏威夷州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氣候區。但由於美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各地氣候差異較大。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76年英屬的13塊北美殖民地的獨立宣言。自1776年從英國統治中獨立出來後,1789年成為統一的聯邦共和國。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美國已經在經濟、政治以及軍事實力各方面都超越了它以前的宗主國和其他任何國家。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美國1979年1月1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一方面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另一方面又根據《台灣關系法》,維持與台灣的非正式關系。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宣布脫離英國獨立以及1789年美國憲法的制訂之後,美國成為一個聯邦共和國,並且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的民主國家。從19世紀初開始,美國開始從北美大陸東部最初的十三州逐漸向中部和西部發展,美國本土面積日益增大。同時,美國在海外也有多處領地。其後美國歷史上的兩個重大事件是南北戰爭(1861年~1865年)和大蕭條(1930年代)。
北美洲的原住民在大約西元前9000年到前48000年這段期間來到北美洲,並且掌控了這塊地區,一直到17世紀初期歐洲殖民者來到此地為止。
1493年—1779年美利堅殖民地的歷史中有與北美原住民的長期戰爭,嚴重的勞力缺乏產生了像奴隸和契約化奴役這類的非自由勞力,而英國政府的放任政策則讓特有的美利堅精神與文化得以發展出其獨特性。
1776年—1789年這段期間美國在對英國的美國獨立戰爭中贏得了勝利,並且以北美十三州建立起了美利堅合眾國。
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購買案(Louisiana
Purchase)讓農民得以使用重要的密西西比河水路,把法國勢力從美國西部邊界移除,並且提供美國農人一塊廣大的土地。
幾個星期以後,英國和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之間開戰了。美國當時的收入仰賴向歐洲輸出農產品,因此試圖同時對兩個戰爭中的強權出口食物和原料,以及在它們與它們的加勒比海殖民地之間運輸產品來獲利。當這個行為對兩個戰爭國有利的時候,它們便會准許,然而當這個行為無利於他們的時候便予以反對。
當1805年法國海軍在特拉佛爾嘉戰役(Battle
of
Trafalgar)中被摧毀後,英國希望斷絕法國的海外貿易紐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報復美國的貿易行為,英國於是對美國海岸實施了封鎖。
接下來的四年,在美國歷史上是最陰暗的,國家為自己流淚,奴隸制度和各州權力的爭斗。日益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北部各州擊敗了以種植園農業為主的南部各州。但是雙方共600,000至700,000的美國人犧牲,賓且許多南方土地被毀壞。不過最後,無論如何,奴隸制還是被廢黜了,美國也開始了緩慢的重建。
㈧ 國際原油定價機制的如何形成
現貨原油定價機制是指根據國際原油定價機制所衍生出來的確定現貨原油價格的一種方式,兩者之間是同步的。
㈨ 國辦發2006 19號文件
2006 19號
㈩ 2020年美國股市熔斷、原油價格大跌,是否會形成金融危機
世界經濟處於恢復期,金融危機是大概率事件,所以要預防危機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