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銀行貸款進行炒股屬於違規操作嗎
用銀行貸款進行炒股屬於違規操作。
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銀行對貸款資金的用途是有要求的,申請人不得將貸款資金用於明令禁止的生產、經營、投資領域,借款人需要提供資金用途證明或者用途聲明。
幾乎所有的銀行、小貸公司等金融機構,都會明令貸款流入股市,也明文規定,借款人不得用自己的貸款,拿去炒股。你鋌而走險,勢必做假,弄出一個虛假材料,騙取貸款。那麼,銀行一旦發現,拒貸是一定的,如果貸款已批復,還能收回,嚴重的話,還會以騙取貸款罪將你起訴到法院。
銀行在放貸款的時候審批都是根據用戶的申請項目來定義放款。所以一般如果申請人以炒股為名義,銀行肯定是不會審批同意,自然申請人的貸款肯定也是以其他名義的形式貸款,然後銀行審批同意了,這個也就是違規了。不過一般銀行放出去的貸款基本上都是個人自行安排,所以即便是違規銀行也不會知道,只要定期償還利息即可。
隨著股市的火爆,越來越多人按捺不住內心的沖動,想要縱身股海,賺得盆滿缽滿,不僅是打算滿倉操作,甚至不惜貸款炒股。那麼,貸款炒股會有怎樣的不良後果呢?
按照現在的無抵押貸款年利率加月費等,大部分銀行摺合年化利率都超過15%,雖然當前股票市場看似火爆,但貸款炒股的最終收益率未必比這一利率高。而且,由於貸款是有固定期限的,如果歸還貸款的時候,正值股市低谷,那麼投資者也只有低點拋售,這樣一來既沒有得到額外收益還容易造成貸款逾期,反而增添了個人信用記錄的污點。
⑵ 銀行工作人員借殼套取信貸資金該如何處理
開除,情節嚴重判刑。
⑶ 套取銀行信貸資金又轉借給他人,已還清,屬什麼行為
只要還清就沒事,如果還不上就屬於犯罪行為。
⑷ 貸款資金轉入內部員工賬戶違反什麼規定
銀行要遵守相應的法規等制度,要堅持「誰的錢進誰的賬,由誰支配」的原則,貸款資金屬客戶的貸款,應該轉入客戶賬戶,否則就違反了金融相關規章制度,如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等。
⑸ 銀監會要求銀行自查是否有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房市
從盤面上看,銀行,證券兩大權重板塊今日雙雙大跌,重挫了市場的人氣,但可喜的是今專日下跌的行業板塊僅屬有十家左右,而且是清一色的權重板塊,並且高送轉概念板塊今日表現大放光彩,高達10隻左右漲停,大大的提振了近期在權重板塊踏空的投資者的失落心情,踏空資金的湧入使得幾乎所有題材板塊都處於上漲之中。
⑹ 如何防止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或利用資管計劃繞道進入股市
只要我復們認真觀察一下歐美日也制包括港台等法制國家和地區的資本市場,就會發現他們怎麼就沒有這么多反反復復的違規,違規後又來監管,總把投資方當猴耍的事呢?看來,還是我們的體制有問題,說白了「好」事「壞」事都是他們在乾的。他們只有一件事不幹:向民眾承認錯誤!
⑺ 銀行信貸人員挪用客戶資金發生糾紛,銀行人員負刑事責任嗎
是的,要負有刑事責任。
⑻ 銀行工作人員以虛構事實的方式從銀行套取信貸資金的問題。
現在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信貸員每天都操作貸款,自然就知道如何套取信貸資金。
面對這樣的問題,1.盡量招聘文化水平高的人才 2.經常開展法律法規學習3.對信貸員的資金賬戶和借款人帳號實時監控
⑼ 9、當前我國股市、房地產過熱過程中,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和房市將給商業銀行經營帶來哪些風險
銀行做為資金的信用中介,人民銀行在商業銀行法中要求三性原則,既,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
安全性:某一行業過熱,資金大量向其集中,勢必更其不正常發展,一旦受國家或市場調控,回到正常狀態時,銀行沖入行業中的資金會受到損失。銀行自有資本少,經不起風險,商業銀行屬負債經營,一旦風險過大,引起儲戶恐慌,損失銀行信譽,甚至產生大量擠提存款。2008年7月12日關閉的美國IndyMac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美國最大的儲蓄銀行,過量投資房地產,當房價暴跌,儲戶13天提走13億美元,最後倒閉。
流動性:做為隨時應對客戶提存以支付需要,流動性是負債經營的基礎。一方面吸收存款,一方面放出貸款。存貸比失調時,就得引入更多的長期資金來做提款准備,長期資金的來源多以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同業拆借,國際貨幣融資等,但這種保證流動性的方式,會提高資金成本及有損銀行信譽。資金大量集中某一行業,會造成資金大量長期被佔用,迫使銀行提高成本去引入資金。
效益性:商業銀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當行業受到沖擊時,貸款客戶別說付利息了,本金能否追回都是個問題,更談不上效益性。
商業銀行的管理就是協調三性原則的平衡,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分為市場風險管理,信用風險管理,操作風險管理。防止違規的管理,主要是操作風險管理。銀監會提出的加強監管力度,監管結構。如工行的統籌管理,分工控制。操作風險主要分5個步驟: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及管理效果。
主要說風險控制
一:對於銀行可以採用風險承擔的方式,既依靠銀行本身的財務能力承擔損失,將損失計入成本,通過產口定價獲得操作風險准備金,通過操作風險准備金吸收損失。再就是預提資本吸收損失
二:採用風險轉移方法控制。就是將此類風險責任轉移給其他金融機構。但此類操作風險計量困難,損失巨大,是風控中的薄弱環節。操作方式常用的是保險和業務外包。
三:風險規避,在發現一些高風險的業務時,應該降低或撤銷此類業務。同時保持謹慎態度,因為高收險帶來的是高收益。
四:損失控制方式,也就是對於那些無法迴避的風險,採取必要措施,如員工培訓、擬定規則。建立風險報告機制等。
對於違規操作,銀行內部加強監管,分級負責,分級監管。人是最不可控的風險,沒有規矩可循。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的同時,消息瞬間滿天飛,結果在十分鍾後,德國國家發展銀行,竟然還向其即將凍結的賬戶轉入了有去無回的3億歐元。就是因為人的因素。有興趣你可以在網上找找,看看這個過程,很搞笑的。德國國家發展銀行被德國銷量最大的圖片報,稱為德國最蠢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