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糧食價格低應該是糧食多的原因, 為什麼要進口美國糧食
任何事物的關鍵在於,趨利避害。
最近幾期的統計報告表明,中國的出口正在創造一個驚人的增長,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使增長擁有可持續性。這裡面涉及的命題是,平衡貿易。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的經濟情況是,增長維持在一個很高的幅度,但是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則有所弱化,這是因為我們的產業面臨轉型。大量出口也體現在機電類產品,這一產業是中等資金和技術密集的,對非熟練勞動力的需求並不多。創造就業崗位在近期的意義甚至於要比經濟增長更為重要,雖然事實上這最終還是同一個問題。
實際上這里頭有一個對應關系。美國在完善她的北美自由貿易區,部分原本由中國沿海企業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線轉移到了墨西哥,對來自中國的產品則有越來越多的限制。貿易當然是越自由越好,從資源配置的角度就是這樣,但區域的貿易體系,對區域以外的企業肯定是造成了傷害。
緩解國內就業壓力的一個方面是,恢復勞動密集型產品對美國市場的出口。我們不能誇大美國市場對我們的意義,但確實還是很重要。美國是農產品大國,當然向中國出口農產品是其一貫的願望,既然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這顯然極富吸引力。中國加入WTO當天,美國的農場主聚會予以慶賀。
當然沖擊了國內的農業,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國內農業更深層的問題是,開墾過度,我們無疑是一個土地資源貧乏的國家,土地肥力處於一個長期下降的勢態,這才是危及長期食品安全的關鍵,需要有輪種制度。一部分可耕地還林,或者還草,對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至關重要,當然政府予以補助是題中應有之意。
對消費者也是有利的,目前國內的糧食價格高於國際市場,此外美國政府對糧食生產還有大量的補貼,這種補貼在競爭視角下當然被認為是有害的,不過對消費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競爭也有利於國內從業者,調整種植結構,開發更多市場歡迎的產品。無論是面向消費者,還是面向糧食加工企業。
也是一種策略,平衡貿易的另一個辦法當然是進口高精尖的項目,比如是飛機,但是這類產品提供的就業機會也很有限,但選取權卻是一人一票制;此外,其實我們自己也希望在某些高精尖的領域有所作為,需要有國內的市場空間。
那麼國際市場的糧食價格波動不是會極大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了嗎?當然不會,和石油不同,糧食一直被政府所高度重視,現在已經建立了一個完善的、充足的倉儲體系,短期或者是中期的糧食缺口沖擊不會造成對市場很大的影響。如果變化是長期的,則可以從調整種植結構來予以解決,減少高品質的,增加高產量的。
適度的可控的糧食進口是有益的。
Ⅱ 為何其他國糧食價格如此動盪,中國糧食始終穩定呢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整個世界,不但對世界各國的糧食生產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且,也影響到了糧食流通領域。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消息稱: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糧食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動盪,糧食價格有上漲之趨勢,從而有可能在明年引發一系列人道主義災難。
我國既是農業生產大國,我國又有一套完整的糧食儲備體系。在這「兩重因素」的影響和作用下,無論世界糧食市場如何風雲變幻,但我國的糧食市場終將保持價格穩定,決然不會出現糧食價格大起大落的現象。因此,我們不但不應該為吃飯問題擔憂,而且,我們還應該用虔誠的心去感謝這個偉大的祖國才對呢!
Ⅲ 中國是用美國的糧食抵欠我們的國債嗎
不是的。國外的糧食價格低於國內價格。一些商家為了牟利,進口大量的美國糧食。近年屢創新高
Ⅳ 為什麼美國「賠錢」也要把糧食賣給中國背後原因是什麼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糧食安全關繫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中國作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更是注重糧食安全,為了保障糧食安全生產,國家一直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努力提高糧食生產的技術含量和單產量,推進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業現代化的水平。由於國家注重糧食生產,這也讓中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六年連續增長的記錄,2019年中國糧食生產總量達到了6.64億噸,人均佔有量達到了474公斤,高於國際人均400公斤佔有量。
當然中國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雖然我們的大豆對外依賴性比較高,但國內並不是不能生產,並且為了減少對美國的依賴,現在巴西也是我們大豆進口的主要國家。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也是要面對的,就是現在的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不種地,未來等老一輩人都動不了了,沒有人種地了會怎麼樣?
Ⅳ 中國的糧食能夠自給自足,那為什麼每一年還要從美國
中國糧食自給自足為什麼還要進口?有兩個的面的原因:一是加入世貿易組織後,備國經貿自由化。中國的糧食也可以出口美國。二是糧食價格問題所導致中國糧食需求大戶,因中國糧食價格高入國際糧價所致,紛紛從國外大量進口糧食。外國糧價為什麼低於中國糧價呢?也是有其原因的。比喻烏克蘭、美國是玉米生產大國,這兩個國家自原自然條件好。機器化程度高。特別是美國農業是現代化,大型農業機器是國家免費提供的。充實農業人員都是高科技精英!用工少、國家都有很高的補貼!所以人家的糧食成本只有中國的一半。因而打入國際的糧價也低。這樣就沖擊了中國和其他小國!
Ⅵ 目前從美國進口的糧食價格比我國自行生產的糧食價格要低,價格的差距使我國農產品失去了市場競爭優勢,所
我國從美國進口的糧食產地應位於美國的商品穀物主要分布區--中央大平原故選:C.
Ⅶ 為什麼美國物價比中國低那麼多
下面居外網來說說美國房價比中國便宜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不難發現在美國,該國家的土地政策與中國相比的話就沒有那麼嚴格。相對來說中國的土地政策比較嚴格,因此也造成了中國房地產業供應太少,同時也間接造成地價上漲。但美國對於土地沒有那麼多規定,所以地價比較低廉。
第二方面就是目前美國的產業分布比價較為合理,在美國,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擁擠在大城市生活。所以對於美國房子需求較少,同時也導致房價不會很高。
第三方面是目前美國的市區資源配置是分散開來的,移民到美國,不難發現現在在美國一般比較有規模的大型醫院和學校以及超市等都是集中在郊外,平時美國人一般都不會選擇去市中心。
第四方面是在美國,戶口是跟人走的,就是人在哪生活,戶口就寫哪。一般規模較大的城市資源都不如小城市比較好等。因此說搶紐約、華盛頓的戶口和房產,大都是外來移民人口。因此說在美國,因為大都市對於本土居民吸引力較小,所以不會有關於美國房價不合理性的困擾。
第五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房屋持有成本高,租金回報率高,房價漲幅溫和,那投機者(只買不租者)靠房價的漲幅都不一定能覆蓋持有成本,而且現金流負向,還賺什麼錢?他自然就會盯著租金回報率去研究。另外,沉重的遺產稅也導致物業很難真的「世代傳承」下來。
但中國房產市場是恰恰相反的:幾乎沒有房屋持有成本、租金回報率極低、房價漲幅驚人。下面我們還是數據說話,對比一下中美房產在房屋持有成本方面的差異:
所以美國房產因為有高昂的持有成本和較高的租金收益,炒房操作空間比中國小得多。大部分人買房不是自己住,也得租出去才能靠租金覆蓋房產稅等成本,這樣就很少空置房屋,有效增加了房源供給,從而抑制房價過快地增長。
Ⅷ 中國糧食價格低應該是糧食多的原因,為什麼要進口美國
糧食多,嘴也多,進口無外乎不夠吃罷了。或者是某些特別用處的農作物,比如大豆榨油,通常進口的大豆都是經過基因改良過的比國產大豆出油率高不少。
Ⅸ 美國是糧食出口國,中國是進口國,它要對付中國只需不賣糧食給中國就行
作為一個發達國家,美國的機械化水平和工作水平,是遠遠高於我國的,美國擁有這么大的平原,但本身國家人數卻只有中國的1/13,不需要那麼多的糧食。美國政府鼓勵農民,種植大豆來保證出口。對美國農民來說種大豆,雖然掙不了很多錢,但是可以領取政府的補貼這也是筆不小的數目。
歸根結底,美國出口這么多糧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占據國際市場。糧食在國際市場的佔比越大,美國就越有機會利用糧價的波動控制市場。
(9)糧食價格低是中國打壓美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應當明確國家糧食安全責任的主體,應當明確確保糧食安全是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的主要責任。我國已經具備相應的實力,2007年財政收入已經達到5萬多億元,我國完全有能力建立我國糧食安全的保證體系。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國際上各國政府強化支持農業基礎建設,對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產生了長期性的促進作用。因此要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為契機,加大對農業生產基礎設施進行投入。
協調糧食增產與農民增收的一致性。對糧農來說,要藏富於民,第一要提高糧食的收購價,讓種糧農民在提高產能的同時增加收入。要提高糧農的補貼,雖然我國實施的對種糧農民生產和收入的補貼。
Ⅹ 中國與美國物價差距及原因
中國的國情,說句實在話,是有很大困境的。其中最大的困境就是人口多。
咱們拿糧食價格舉例。現在網上很多童鞋,拿著中國菜價跟美國菜價進行比較,在綜合比較了菜價和消費水平等因素之後,我們很明顯發現,美國人吃飯上畫的錢貌似比中國人負擔要小。實際上,也確實比中國人負擔小。
但是!
你不覺得有問題么?跟美國比糧食價格,那簡直就是自找不痛快!
美國擁有世界最龐大的耕地,而且是黑土地。糧食產業從業人口不及百萬。用的全是農業機械化現代化設備。而且美國人比中國少。只有3億。美國產出量及其龐大的糧食,但糧食需求很小。形成糧食供大於求的局面。所以美國還是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糧食多到拿出n多來賣,糧食價格當然就低了~~
中國只有2.17億英畝耕地,比印度的都少~農業從業人口保守估計有6億。因為必須讓6億人都要有工作,所以不能廣泛使用農機和現代化設備。中國人口13億現在估計都超14億了。糧食消費大。中國耕地產的糧食直到去年剛剛實現自給自足。這種供不應求的局面,相信稍有經濟常識的同學也都明白為蝦米糧食價格會偏高了。
美國是世界上糧價最便宜的地區之一,跟美國比糧食價格,這不是自找不痛快是什麼?
經濟學裡面的供需關系來確定物品價值的規律,幾乎在中國的任何基礎商品上面都有體現。龐大的人口帶來龐大的市場需求。從而推高了很多產品的價格。
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一個基本國情就是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的概念就是生產資料公有。現而今,還有什麼東西是公有的呢?銀行、鐵路、石油、通信、軍火、航天、電力、鹽業等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都是國有企業。不知你發現了嗎?這些行業除了都是國企以外,還有個共同點,就是產品價格高。
中國為了保證國家關鍵行業不落入外國之手,故意將這些行業,變成國有壟斷經營。學過經濟學的童鞋們都知道,一旦一個行業實現壟斷,那麼該行業的價格將不隨供需變化而變化。因為壟斷,所以消費者別無選擇,所以價格高,也只能承受。
現在的壟斷結果,是由朱容積時代的抓大放小的國企改革遺留下來的問題。在這里我不想批評朱總理,因為當時這個政策,確實挽救了中國經濟。但也為今天油價高埋下了隱患。抓大放小,使得關鍵行業的國企以壟斷的方式得以生存,並發展壯大。當時的確在95-98年的經濟困難中,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現在價高的副作用,其實也不全是朱總理的過失。因為底下的人在朱老退休後玩貓膩,朱老也沒辦法的。
在這里,我不是說提倡大家反對現行的壟斷體制。我是希望大家理解中國面臨的困境。中國人一盤散沙大家都知道,拍一部建國大業,演員表一小半都是外國人的事,大家也都很清楚。如果這些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不以壟斷形式進行嚴格管理,弄不好就被賣國賊把他們都賣給外國人了。中國要都是能像日本武士似的一致對外,以賣國為恥,我舉雙手贊成市場化。但是,家賊難防啊~~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光要見到ZF決策的漏洞,也要充分認識到中國面對的困境,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問題。有些事情,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再有一個大家關注的價高的問題就是房價。首先我先不談國內的價格,咱們先看看國外。我前些天驚訝的發現,但凡華人多的地方,房價都高。香港、台灣、悉尼、美國加州……當然還有大陸。這使我忽然發現,中國房價問題,應該植根於中國文化內。而並非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的責任。
先說說投資性買房,這股勢力是中國現在推高房價的主力。中國人對於財富的概念只有2個:黃金和土地。理財方式其實有好幾十種,《窮爸爸、富爸爸》裡面就闡述了30多種投資理財的方式。但中國人只認得其中兩種:買黃金,買土地。有了錢,買房子唄,房價在漲,買了房,等價漲了一出手,不就坐地生財了嗎?這大概就是網上盛傳的手持25個房本炫富的「房本哥」的行動動機。這其實並不鮮見,在咱們身邊,稍微家庭財政比較好的,都會有好幾套房子。比如李剛~~網上人肉說它有5、6所房子。~實際上這些投資住房,並不進去住,在中國相當普遍。實際上,中國現在已經是房子多人沒那麼多了。但依然價高,依然很多人沒房。很明顯就是有投資買房的存在。
再說基層ZF的財政。我原本不想罵人,也不喜歡罵人,但在這,我實在忍不住我這小暴脾氣了。基層ZF,TM的蛀蟲太多,府敗無節制,做人無廉恥還TM有臉出來當官。ZF門口的「為人民服務」你們天天見,天天忘。
自從朱容積時代之後,中秧收回了很多地方稅的款項,使得中央財政一下子充裕起來,而地方財政一下子緊張起來。為了創造GDP好升遷,為了席面上多點高級酒,為了能多泡倆爛妞,地方財政注意到了土地升值為地方財政帶來的巨大財富源泉。所以基層ZF作為賣土地的一方,堅決支持土地漲價。
其次,是中國傳統的結婚必買房的剛性規定。使得丈母娘成為了推高中國房市的又一必要條件。雖然不是主要原因,但因為剛性的需求,使得不論多高地價格,家裡也會為此買單。事實上,這個群體既是高房價的幫凶,也是高房價的受害者。
三大群體的需求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風助火勢,將房價一路推高。~~
接下來說說奢侈品。
誰要說奢侈品價格高是ZF責任,誰就是沒腦子。中國的奢侈品關稅,因為加入世貿,早就開始不停地降。但為什麼奢侈品不漲價呢?
原因很簡單!價低了,就不是奢侈品了,就沒人買了。這是商家的營銷策略。
咱們拿寶馬車舉例。寶馬在美國算不上特別貴,用幾個月工資就能整出一輛。但在中國,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這是身份地位財富的象徵。寶馬如果當真降價降到QQ的價格,那大夥也就不拿寶馬當身份地位財富象徵了。所以也就不買寶馬了。所以即使他成本是10萬,他也要賣到120萬。不賣到這么高地價,沒人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