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委內瑞拉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委內瑞拉

發布時間:2021-06-22 13:17:18

『壹』 委瑞內拉用人民幣結算對中國有何好處

一是從國家的角度講可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市場交易的計價結算貨幣進程,提升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中的購買力,最終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二是宏觀調控的角度來講,人民幣參與國際結算,可以用人民幣替代部分外匯收支,有助於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減少國家宏觀調控壓力。
三是從企業角度講,人民幣結算使企業有效規避匯率風險,消除企業匯兌成本和外匯衍生產品交易的有關費用,有助於企業財務核算清晰化,加快企業資金運轉速度,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四是從多邊經貿關系來講,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有助於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經貿關系的發展,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
五是從金融走出去角度來講,人民幣參與國際結算,給銀行的國際業務帶來新的市場需求,有助於提高我國銀行業的整體競爭實力,加快國內金融業走向國際化的步伐。

『貳』 哪些事件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大事件:
2007年6月

首支人民幣債券登陸香港,此後內地多家銀行先後多次在香港推行兩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幣債券,總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2008年7月10日
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三定方案,新設立匯率司,其職能包括「根據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
2008年12月4日
中國與俄羅斯就加快兩國在貿易中改用本國貨幣結算進行了磋商;12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韓國銀行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兩國通過本幣互換可相互提供規模為1800億元人民幣的短期流動性支持。
2008年12月25日
國務院決定,將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亞細安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此外,中國已與包括蒙古,越南,緬甸等在內的周邊八國簽訂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議,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大步加快。
2009年2月8日
中國與馬來西亞簽訂的互換協議規模為800億元人民幣/400億林吉特。
2009年3月9日
央行行長助理郭慶平介紹,國務院已經確認,人民幣跨境結算中心將在香港進行試點。具體的試點方案和辦法仍還在研究,尚未出台。
2009年3月11日
中國人民銀行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國家銀行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目的是通過推動雙邊貿易及投資促進兩國經濟增長。
2009年3月23日
中國人民銀行和印度尼西亞銀行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目的是支持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以促進經濟增長,並為穩定金融市場提供短期流動性。
2009年4月2日
中國人民銀行和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
2009年7月
六部門發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
2010年6月
六部門發布《關於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范圍將擴大至沿海到內地20個省區市,境外結算地擴至所有國家和地區。
2011年8月
人民銀行8月23日明確表示,河北、山西等11個省的企業可以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至此,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國。
2012年11月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國和南非之間的貿易都是直接將法蘭特兌換成人民幣來結算。
2013年10月
10月15日,第五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與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在新聞發布上表示,中國和英國同意人民幣與英鎊直接交易。
2013年12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3年人民幣匯率走勢提出了明確要求,即「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步推進,世界金融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2014年6月
人民幣全球清算網路頻頻布局
6月18日,建行擔任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19日中行擔任法蘭克福人民幣清算行;
2014年7月
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決定授權交通銀行首爾分行擔任首爾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這成為在首爾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重要一步。

『叄』 人民幣國際化歷程

人民幣國際化的歷程在改革開放初期甚至更早已經開始了。當初主要是社會主義鄰國邊界地帶,像朝鮮、越南等。在這一階段,只是邊境的居民為了生活上的便利而進行的類似於日常的活動。這一時期只是人民幣在邊境生活中走出國門,這是其國際化的幾乎可以忽略的階段。隨著改革開放號角的吹起,在我國的邊境地帶也逐步融入了貿易的浪潮之中。邊貿的日益興隆,少不了媒介——貨幣的作用。 而人民幣一項以幣值穩定著稱,當然是邊貿結算的最佳貨幣。在這一階段,人民幣開始走出國門,成為主要的邊貿結算貨幣。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的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國內資本也開始走出國門,到不少周邊國家投資設廠。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到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轉折,在主要鄰國面對危機,其主權貨幣大都紛紛貶值,而當時中國由於採取積極有效的調控措施,堅持負責人的大國態度,堅持人民幣不貶值,而贏得了世界各國特別是周邊國家的高度贊譽。當時,時任柬埔寨首相的洪森,要堅持將人民幣作為一種儲備貨幣。與此同時,人民幣的流通范圍也擴大到了與我國接壤的周邊國家的邊境城鎮。在朝鮮、越南、蒙古基本上可以在全境使用。甚至在一些國家的邊境地區出現了部分貨幣替換。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對高質量的生活品質的追求也不斷增強。國際旅遊,國外購物等日益盛行。不少國家的高端商場可以直接接受人民幣。目前,人民幣已經成為周邊區域性貨幣,已經可以算是廣義的國際貨幣。

『肆』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特里芬難題怎麼解決

1、「特里芬難題」。1960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特里芬在其著作《黃金與美元危機》專中指出的一個悖屬論: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必須要堅挺,那麼美國必定需要成為大的貿易順差國;但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要將美元流通到全世界的話,又必須成為貿易逆差國。一個國家無法同時成為貿易順差國和逆差國。這一悖論被稱之為「特里芬難題」。

2、人民幣無法規避,這個邏輯上真是存在的悖論。使用任何主權貨幣作為世界儲備和結算貨幣都將不可避免的導致「特里芬難題」,美元如此,人民幣也是這樣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3、只要不使用主權貨幣作為世界儲備計算貨幣就可以了,即讓超主權貨幣作為世界儲備結算貨幣。央行行長周小川在2009年3月23日發表的《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中就提出了用超貨幣主權取代SDR,作為世界儲備結算貨幣,從而避免「特里芬悖論」。

『伍』 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發展路徑是什麽?

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路徑是:一,在中期內(-10年)逐步成為廣為接受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二,在中長期(10年後)逐步開放資本項下管制後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際投資貨幣;三,在長期內(20年後)逐步成為儲備貨幣。而我們今天討論的人民幣國際化還基本著眼於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這一中期目標上。實現這一目標,人民幣離岸市場須經歷三個主要階段:一,形成階段;二,發展階段;及三,成熟階段。〔見附圖〕

為了能將這三個階段的特點說得更清晰,請允許我用一個比喻。如果我們視人民幣流量為「水」,視人民幣產品為「魚」,以下邏輯就很清晰:「魚」沒有「水」不會生,「水」不流「魚」不會活,「水」中無足夠「養分」「魚」長不大。「養分」在這里指一個產品須付投資人的收益,譬如債券的利息,或股票的分紅或收益。而近期內「水」中的養分只能來自境內市場,因為境外目前還沒有人民幣投資市場。因此,「水」不僅在境外能流,也須有流回境內的機制,以獲取在境內產生的收益,以養在境外的「水中之魚」。如果用這一比喻來形容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各個不同階段的問題與挑戰。

中國今天已基本開放了人民幣在貿易項下的管制,也就是說,只要是貿易結算,人民幣可大規模流出去支付進口,也可大幅流入接受出口支付。目前有8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已與人民銀行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但是,由於境外沒有足夠大、足夠多的「魚」,向中國出口的貿易夥伴沒有積極性獲取大量人民幣。沒有大量的人民幣從貿易項下流出,境外也就無大量的人民幣可從貿易項下流入。這樣,貿易項下完全開放的兩大流出與流入主渠就處於乾涸或細水狀態。如何讓這兩條主渠流起來就是人民幣國際化在資本項下未開放前的中期目標。

1.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形成階段

2004年2月,香港銀行開始試辦個人人民幣業務,包括存款、匯款、兌換及信用卡業務。個人每人每天不超過等值2萬元人民幣的兌換。集腋成裘,到今年7月底香港人民幣存量達到1,037億元。這一階段的「水」基本是死水,境外流動受限諸多,「水」中的「魚」也很小,基本是存款產品,「水」中的養分也很有限,收益基本靠升值預期加上微薄的利息。

今年7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主導下簽署的《清算協議》是香港境外人民幣市場的一大突破。「水」首先在境外活了,有條件接受更大、更多的「魚」。同時,政策制訂者也充分認識到現階段境外人民幣市場這一池中的養分只能來源於境內,因而迅速啟動了人民幣的迴流機制,使境外的水能夠接通境內的收益,進而可使境外能發展規模更大的、更多的產品。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將境外人民幣存量投資於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盼望已久即將出台的小QFII都會迅速帶動較存款產品更高收益的保險產品和基金產品的發展。而有了更高收益來源的銀行也能以更大規模和更優惠價格吸引更多的人民幣儲蓄產品,進而提高人民幣兌換出境與貿易夥伴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

總體來看,目前香港市場已有一千多億人民幣的存量,主要由個人持有,初始驅動力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投資產品則是存款、國債、保險和基金等為數不多的定息產品。隨著香港人民幣迴流內地的渠道逐漸打通,收益開始成為持有人民幣的主要驅動力。至此,可以說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已經初步形成。

盡管這個市場發展很快,但由於基數太小,即便幾年內翻兩番,與2009年中國2.2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比,它對撬動貿易項下進出口大水渠的流動作用還是有限。因此,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下一階段的挑戰就是如何更主動地加大人民幣流出與流入量,更快帶動貿易項下兩大主幹渠的水流。

2.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成長階段

與上一階段不同,人民幣離岸市場成長階段的主要功能與目標是發展足夠多、足夠規模、享有更高收益,並且交投更活躍的產品來激活、啟動及加大貿易項下兩大主渠的水流,吸引更大范圍的貿易結算夥伴開始使用人民幣,使人民幣離岸市場早日進入成熟階段。

發展更大規模的人民幣產品是為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人民幣投資,進而吸引具規模的貿易夥伴以更大的規模使用人民幣。發展更具交易活力的人民幣產品是增加境外人民幣流動性杠桿。境外市場人民幣存量本來就有限,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要有活躍的二級交易市場才能有足夠的拉動力增加人民幣的流動性。一元錢的存量若能帶來七、八元的交易量,相當於七、八元的人民幣流出量,其杠桿效果就顯而易見了。而人民幣產品能否有更高交易量,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產品收益的高低,收益越高的產品越有可能推動更高的二級市場交易。

而要想發展足夠規模、足夠多、足夠交投活躍的產品,還須研究兩個重要課題:一是必須有足夠的初始人民幣流動性,保障發行與交易成功;二是必須有更暢通的人民幣迴流境內渠道,以創造產品的收益源泉鼓勵產品發行。

(一)初始流動性保障

此階段推出的人民幣債券、股票、期貨等產品的初始發行與二級市場交易須有充沛的人民幣流動性相匹配。否則,產品發行機構會擔心沒有足夠的人民幣存量購買或交易而止步。因此,推出這一類產品上市時,在充分利用已出境的人民幣存量同時,可考慮臨時向離岸市場注入人民幣,以彌補可能的人民幣存量暫時的不足。

在市場被激活之前,來自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數額不會很大,難以成為資金的主要源泉。那麽,離岸市場的人民幣除已經兌換出境人民幣存量外,將來自何方?這里僅列出幾種可能性:

1) 允許境外企業通過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貨幣互換協定的安排獲得人民幣,投資於香港的產品;

2) 允許內地商業銀行配合貿易需要開展離岸人民幣貸款業務;

3) 允許獲批準的內地企業以人民幣對外投資;

4) 允許內地保險公司或基金公司以個桉方式申請將人民幣調往香港,專門用於申購某個投資產品(如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

5) 允許QDII以人民幣參與境外發行與交易。

除了以上幾種結構性向離岸市場輸出人民幣外,還可以考慮設立臨時性、試點型有定額管控的人民幣「流動性支持池」(或稱之為「資金池」),為某個或某系列人民幣產品提供支援,以保證其發行與交易時不會因離岸人民幣存量不足而受影響。

在具體操作上,沒有人民幣的境外投資者可用外幣向「資金池」兌換人民幣來參與這些產品的投資與交易,而已有人民幣的投資者可直接進入發行和交易環節。這樣的「資金池」可由人民幣離岸參與行參與設立,人民幣可由其通過境內銀行間拆借市場或其他途徑獲取。該「資金池」設有上限,以避免其成為境內人民幣無序流出之渠道。同時,為保證這一「資金池」不會乾涸,以外幣參與「資金池」的投資者在賣出產品後只能以外幣形式撤出「資金池」,以使池內人民幣恢復原來水平。

以上所述的流動性保障僅是市場發展最初期的臨時、短期措施,目的是消除發行者起步的顧慮。一旦流動性開始自然聚集,這些初期的人為注水措施就會被市場力量取代。

(二)迴流保障人民幣離岸業務大規模發展的第二個課題指的是必須有足夠的迴流。即政策上要允許「大魚產品」(公司債券,股票,期貨及利率衍生品等)能將發行所得的人民幣資金以FDI或其他方式順利返回境內。這是因為這些產品需要從境內業務中獲取收益,而在今天,人民幣能帶來的收益也只能來自國內。不這樣做,大交易更活躍的產品就無法開發。

需指出的是,這樣的迴流是有限的(限定發行融資額),又是人民幣,不會進一步加大外匯規模與匯率壓力。如果我們允許國內公司在海外上市時發行人民幣股票,從國外匯入的資金就不再是外幣。相應地,人民幣的FDI(境外人民幣對內直接投資)管理應與外匯FDI管理有所不同。

以上所述的流出與迴流雖需要在資本項下予以考慮,但須強調的是,其目的不是尋求資本項下的開放,而是作為一種手段激活與促進貿易項下進出口兩大主渠的人民幣流通。而這些政策安排一定是在資本項目不開放的條件下,防範對內地市場造成影響為前提的。手段與方法可以考慮以試點形式逐步推出,流出與迴流均可採取總額限制等各項措施,保證流動的可預見性與可控性。

總而言之,人民幣投資產品的豐富、活躍,將會激勵越來越多的貿易機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並將人民幣投資於相關的產品。在資金推動下,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將越過發展的臨界點,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3. 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成熟階段

一旦離岸人民幣市場具有足夠的規模和流動性,產品也逐步多樣化,大量進出口企業就有可能開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至此時,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就進入了成熟階段。前文所述的人民幣貿易項下流出與流入的兩個主渠道就會有大量人民幣進出。其中的水量與水壓均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與前兩個階段的人為放水、注水與迴流設計不同,此時的水是貿易項下自然流入與流出的大水。與此同時,也會有大量人民幣會長期自然存在於境外流通之中,進而更加促進境外人民幣與產品增長的良性循環。

此時市場的規模會遠遠超過前兩個階段,驅動力主要來自人民幣的貿易結算。這些資金可能來自周邊國家、地區的貿易人民幣結算,以及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央行與人民銀行達成的人民幣互換協定的安排。而人民幣的交易市場的功能開始從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激活器與推動器向伺服器轉變。

綜上所述,2010年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形成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人民幣以細水長流出境,以個人小額納入;產品以儲蓄定息為主,基本是市場驅動;收益動力以人民幣升值預期為主,開始向固定收益轉變。與此同時,市場建設全面展開,從境外自由流通起步,開始進入整個市場人民幣化的初期准備。

從2011年開始,我們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就發展路徑逐步達成共識,開始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進入成長階段的快車道。而快車道最突出的表現形式是:一,人民幣境外產品的規模化、多樣化與收益曲線的上升;二,人民幣流出與迴流的政策措施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大幅增強;三,人民幣產品的二級市場交易大幅增加。

『陸』 人民幣國際化對世界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緩解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

如果世上有一個穩定的國際匯率制度,或者說,世上存在一個平等、互信、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當今中國未必一定需要追求人民幣的國際化。但當今的金融世界不太平,問題太多。主導世界的主要儲備貨幣的運行,不能合理反映國家間經濟實力變化,不能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中國要避免現實金融世界對本國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人民幣國際化是迫不得已的追求。

因為歷史表明,發展中國家在參與經濟、金融全球化的過程中,過度依賴中心貨幣國提供的貨幣、金融網路及服務,將給本國發展增添新的不確定性風險。針對中國目前所具有的發展中、轉軌、大國經濟體特徵而言,特別在當前以浮動匯率為主且又缺乏必要國際約束力的國際貨幣體系中,更是如此。

因此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金融開放的核心利益追求。盡管中國政策研究者清醒地認識到,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即使經過10年的努力,其佔世界儲備貨幣的比例也許僅為3%~5%,但是當今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意義,在於戰略布局,在於在追求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長期過程中,推動國內各種制度的改革和金融市場的開放、改善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效率,並在此過程中推動創造穩定的國際貨幣環境。

當然,如果人民幣能成為國際主要貨幣之一,和歐元等其他儲備貨幣一起,與美元形成一定程度的競爭,則是有助於從制度層面消除世界經濟失衡的基礎。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中國如果能與亞洲各國實現各種有效的貨幣與金融合作,尋求創建區域內的匯率穩定機制和區域性貨幣,對亞洲和世界經濟發展來說,同樣是件好事。

人民幣區域化的現實路徑選擇

人民幣國際化是在中國匯率已出現有關浮動,但沒有完全浮動,仍存在資本賬戶部分管制的情況下推進的。這意味著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是要採取與世界現有主要儲備貨幣不同的形成道路,是史上未曾有過的模式。

首先判斷,未來中國匯率制度的方向,將會融入當今國際經濟主導的浮動匯率體系。但在今後八九年內,中國經濟面臨的大量改革難題與世界經濟金融不確定的態勢,決定了在匯率制度上,可能將繼續選擇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然在浮動區間、浮動頻率上更趨於市場化,籃子中貨幣權重會有所調整),而非完全的浮動匯率制度。

這可能是較符合中國經濟特徵需求的。配合匯率制度的逐步市場化進程,資本項下的開放也必然是逐步的開放。同時,面對當今世界有缺失的國際貨幣體系,為了確保中國經濟穩定增長不受更大的負面沖擊,需要實現與本國經濟開放度相適應的人民幣區域化。

這一戰略選擇,將面臨不可迴避的困境:要保持較為穩定的匯率環境,資本項下開放的步伐不宜過快;而資本項下開放步伐不宜過快,決定了人民幣就不可能盡快或者說真正實現國際化。因為人民幣要真正實現國際化,必須允許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意味著資本項下的管制必須完全放開,也就意味著匯率水平只能基本由國際和國內的市場供求所決定,但這又恰恰是中國經濟近階段所難以接受的。而中國放棄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追求,不僅不利於實現自身經濟發展所需的穩定匯率環境,對國際社會而言,也缺少了一股能體現世界經濟實力格局變化的、對有缺失國際貨幣體系制衡的改善力量,這將是制約國際貨幣間匯率過度動盪中的一個遺憾。

困境是客觀存在的。能否使困境降到最低程度?這只能期望中國在戰略實施中,第一,匯率政策、資本管理政策與國內改革政策的變動,要盡可能地銜接好,以免引起宏觀經濟的不穩定;第二,在人民幣逐步區域化的過程中,銜接好匯率與資本管理政策的適度改革;第三,通過創設人民幣離岸市場,在部分實質性地向境外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的同時,相對隔離人民幣區域化過程中國際金融風險向國內市場的傳遞,同時視國內匯率、資本管理政策的演進,調控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規模與結構,適時擴大「離岸」與「在岸」兩個市場的「通道」,以不斷推進中國整體金融市場的開放步伐和改革力度。

當前,要加快推進人民幣區域化進程,關鍵是三條:一是先要想盡辦法讓人民幣走到境外;二是鑒於中國資本項下未完全放開的現實,能讓境外的人民幣像其他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可用於存款、貸款、結算支付、資產管理、投資、匯率避險等全方位業務,形成自身一定的市場交易、循環規模;三是要做到境外各機構與自然人參與、擴大境外人民幣的市場持有及市場交易活動,必須讓境外各機構與自然人,能通過中國政府允許的人民幣可兌換通道,享受或部分享受中國經濟高增長的收益,否則,境外機構與自然人不可能有持有人民幣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仍要始終不渝地充分利用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相關力量,改善國際貨幣體系,對現有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的貨幣濫發行為,進行適當的約束。支持各地區「貨幣區域化」和貨幣金融合作,為人民幣的國際化預留空間。特別是在積極推動亞洲金融合作過程中,求大同,存小異,積極塑造人民幣在亞洲區內「關鍵貨幣」的良好形象。

要控制好人民幣國際化可能帶來的風險。為此,要安排好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順序,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與我國的宏觀調控能力、金融市場發育程度相適應。

人民幣國際化,一方面意味著貨幣職能作用地域和領域的擴大,這會給中國的貨幣政策帶來沖擊。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不可避免要觸動資本賬戶與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問題。因此,與人民幣國際化相伴,特別需要關注資本賬戶開放和匯率自由浮動區間的政策搭配和進程。

在中國當前的貨幣運行機制下,短期內,人民幣國際化會進一步加劇外匯儲備的積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風險不僅在於國際化本身對一國貨幣政策的影響,更在於推動資本賬戶和匯率變化的轉軌過程。後者屬於「轉軌」風險,是「價格管制」放鬆可能導致的風險。

因此,降低風險的根本之路,在於盡快推動中國金融的市場化。只有這樣,資本賬戶開放和匯率浮動才能形成「水到渠成」之勢。如果中國問題在短期內無法解決,則應盡可能減少由於資本賬戶管理和匯率過快的、不切實際的「轉軌」帶來的沖擊。(夏斌)

『柒』 什麼是人民幣國際化之路

在這本書中,作者系統闡述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內涵,並分別論述了匯率制度改革、回人民幣可兌換、答資本項目開放三個方面的問題,及其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關系,提出了10年內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和時間表的安排建議。作者還分析了金融危機後國際匯率體系的變化,並對影響匯率安排的各種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通過分析日本、智利、波蘭和新加坡這四個國家的匯率制度改革與資本項目開放順序以及金融發展的關系,對我國匯率制度改革及資本項目開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論述了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化過程,對每個時期匯率制度變化的背景、措施和效果進行了分析和評論。

『捌』 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

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
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人民幣已有「小美元」之稱
就人民幣境外流通的現狀分析,過去人民幣僅在邊境地區流通,目前已經在部分發達國家的部分地區流通和兌換。可以說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人民幣流通擴大的過程。經濟發展的速度越快,流通的范圍就越廣、數量就越大。
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已經成了僅次於美元、歐元、日元的又一個「硬通貨」。在西南邊境地區,人民幣有「小美元」之稱,被當作硬通貨使用,流通范圍較廣,寮國東北三省人民幣完全可以替代本幣在境內流通,最遠深入到寮國首都萬象一帶。而在中緬邊貿及旅遊活動中,緬甸禪邦重鎮小勐拉,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幣多達10多億元。
人民幣在越南流通范圍也非常廣,已經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國家銀行已經開展了人民幣存儲業務。在西北地區人民幣主要是在中亞五國、俄羅斯地區和巴基斯坦流通。目前人民幣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哈薩克,大約有十多億元人民幣。在中亞其他國家流通的人民幣總共也有十多億元。
在東北地區,人民幣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羅斯和朝鮮以及蒙古國。特別是蒙古國,已經把人民幣作為主要外國貨幣。蒙古國的各個銀行都開展了人民幣儲蓄業務。在與蒙古國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現金交易量占雙邊全部交易量的1/3強。
人民幣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中國香港地區。人民幣在香港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自由兌換。與在周邊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是,人民幣在香港被用來作為投資的一種儲備貨幣。另外,在中國澳門地區人民幣也在廣泛使用。
進入21世紀以來,人民幣有向世界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流通的趨勢。主要表現為,人民幣在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開始使用。隨著中國遊客的不斷增多,在歐洲一些國家和美國、加拿大等國的機場以及飯店也開展了人民幣兌換業務。如紐約的機場、唐人街以及部分華人比較集中的地區。在日本華人比較集中的地區也已經開始收人民幣。
從中國來看,中國大國經濟特點的形成和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增強了國際經濟交易參與者和普通公眾對人民幣的信心,從而增加了對人民幣的需求。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可持續的,普遍接受性也會大大提高,人民幣將必然會成為國際通貨。
從亞洲來看,隨著中國的崛起,在一個市場中,一種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將大大減少貿易和資本流動中的交易成本,為該地區創造更多的貿易機會,提高交易的規模、效率和國家福利。中國與亞洲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將擴大亞洲市場的規模,並產生對共同價值標準的需求。人民幣地位的提升將是一個必然結果,亞洲出現人民幣替代其他貨幣的現象也將成為可能。

『玖』 什麼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回價、結算及儲備貨答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並不等於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閱讀全文

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委內瑞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為什麼會低開 瀏覽:549
理財一般包括哪些 瀏覽:866
蘇寧與京東的價格戰 瀏覽:213
pr融資 瀏覽:963
投資管理公司章程 瀏覽:241
2013中國外匯儲備結構 瀏覽:21
阿合馬理財措施不包括 瀏覽:453
找工雷達投資 瀏覽:188
紅衛融資一期 瀏覽:225
期貨品種日均持倉數據 瀏覽:473
光大銀行理財可靠嗎 瀏覽:593
韓元128000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8
借貸寶內部貸款一萬的額度 瀏覽:298
8元人民幣兌韓幣 瀏覽:621
個人外匯結算賬戶結匯 瀏覽:109
美元與黃金價格反向變動 瀏覽:177
菲律賓350比是人民幣多少 瀏覽:53
雲南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招聘 瀏覽:343
在生鋁錠價格 瀏覽:63
駐馬店太平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