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豬價格高峰還有多久什麼時候會下跌
根據物價部門對豬肉價格的監測,4月份兩周的時間,白條豬批發價下降了8.33%,豬肉零售價(精瘦肉、去骨後腿肉、三線肉均價)下降8.61% ,且目前豬肉價格與2007年6月漲價前的價格已基本持平。 物價部門工作人員回顧並分析了豬肉價格近年來的走勢:2007年初豬肉價格還維持在比較便宜的低谷位置,但之後暴發疫情,導致大量死豬,不少養殖戶由於虧本撤出市場,結果市場供不應求,肉價逐步上漲。當年5、6月份,受疫情防範、飼養成本增加影響,肉價更是水漲船高,下半年達到最高峰,肉價比之前高出50%。此後,政府出台補貼扶持政策,養豬利潤增長,去年大批農戶湧入養豬,生豬出欄量大幅上升,肉價開始回落. 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走低,引起市民普遍關注,豬肉價格為什麼會一跌再跌呢?這背後究竟蘊藏著哪些原因?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豬肉價格的哪些市場規律?日前,記者走訪了萊蕪等我省主要生豬生產地區,采訪了當地的多位養殖戶及畜牧部門,探尋豬肉降價背後的謎團。 供求失衡:一擁而上養豬的結果 「自2007年以來,生豬的價格持續在高位運行,當時效益特別高,導致養殖戶一擁而上都養豬,經過這一個生長周期,肥豬、仔豬開始出欄,造成了嚴重的供求失衡。」萊蕪市畜牧局生產管理科科長李欽亮告訴記者。 工作人員介紹說,如果從養殖戶開始補欄引進母豬開始計算,經過114天左右的妊娠期,之後產仔,然後經過4-5個月的育肥期,仔豬才可以出欄上市,整個過程需要380天左右,「基本上一年多就是一個周期,看看去年這個時期,正好是豬肉價格最高的時候。」 此外,從 2007年開始,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能繁殖母豬和養殖戶都能領到一系列的補貼,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養殖戶的積極性。「今年1—3月份,光萊蕪市肥豬就出欄52.24萬頭,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15% ,母豬有7.87萬頭,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9.8%。」李欽亮告訴記者。 據介紹,最近一段時間,生豬的價格基本穩定在4.6元/斤,一擁而上養豬,養豬戶能不能賺錢呢? 萊蕪市畜牧局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按5元/斤收購,大型養豬戶可能保住本錢。 據介紹,一頭生豬4個月以上出欄,重量100公斤左右,按照5元/斤收購價格,可賣1000元左右。根據經驗,豬平均長一斤肉需要吃3斤飼料,一頭100公斤的出欄生豬需吃飼料300公斤,按飼料1.2元/斤計算,僅飼料成本就是720元。剔除飼料這一塊,養殖戶手裡的錢還剩下280元。 當然,這280元還不是凈利潤,因為還要包括疫病防治(50元/頭)、人工費(50元/頭)等費用,此外,還要扣除引進小豬苗本身的價格。這樣算來,一般來說,對於大型養豬場而言,5元/斤基本就是個保本點,而一些零散飼養戶,則需要達到5元/斤以上才能賺錢。 信息滯後:散戶被價格牽著鼻子跑 據萊蕪市畜牧局有關人士介紹,從2006年開始豬肉價格步步走高,吸引了很多農戶也加入到了養豬致富的行列,也引起了生豬存欄數量越來越多,經過兩年多的周期,散戶飼養的生豬數量出欄量已經到了一個高峰。但有意思的是,由於這些養殖散戶獲取信息不對稱,總是在高點買進,經濟實力又難以保證其撐過低點,因此養豬總是賠錢。 萊蕪市萊城區的生豬養殖散戶老李非常有代表性,目前家裡一共養了9頭母豬,仔豬有12頭,還有兩頭肥豬。18日,他一見到記者就抱怨:「都是養豬,為什麼人家有的賺了那麼多錢,咱養豬就老是跟不上節奏呢?」 據介紹,老李在2004年初豬肉價格上漲的時候,用自己的積蓄買了幾頭豬,可沒想到轉過年來,豬肉價格就開始大幅下滑,老李趕緊脫手賣出,這一進一出就讓老李賠了一萬多塊錢。 但那一次村裡沒有賣豬的養殖戶很快隨著豬肉價格的上漲就大賺了一筆,老李看著眼饞,在2007年底,再一次買進了11頭母豬,可沒想到行情剛好了一年,到今年又不行了,前兩天他剛賣了兩頭母豬,因為已經欠人家1萬多元飼料錢了,需要還債。老李說,這些天他又一次感到有些撐不住了,打算過些天實在不行,就把豬全賣掉。
❷ 生豬價格直線下降,是「牛豬鬧的鬼還是豬周期施的
節節攀升的豬價卻讓養豬戶和養豬企業感受到了一份寒冬中的暖意。「10月中旬以來,大連市場上的生豬收購價在每斤7.3元~7.5元的價位再次反彈,如今已經漲到8.3元左右了。」大連一家大型養豬場負責人李女士表示,最近半個多月,豬價漲勢洶洶。豬價自去年年中觸底反彈之後,曾一路狂奔至今年6月份,當時,大連市場上豬價一度達到每斤11元。但7月下旬之後,豬價又快速跌落,直到10月中旬後才止跌回升。豬價變化如此劇烈,有業內人士將其戲稱為「史上最強豬周期」。一個完美的「豬周期」?「最近半個多月,豬價漲得比較快,從10月中旬時的每斤7.5元左右觸底反彈,現在已漲到8.2元~8.4元了。」上述李女士介紹,目前,大連養豬企業基本將養豬成本控制在每斤6.5元左右,少數企業成本稍高,而散戶養豬不計個人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往往在6元左右。「今年5月末~6月上旬,大連豬價一度達到每斤11元的『天價』,但從7月下旬開始跌落,連跌近4個月,直到最近半個多月才再次反彈。」庄河一家規模養豬場負責人劉華表示,如今,豬價在每斤8.3元左右,養豬場賣一頭220斤左右的肥豬凈利潤約400元。據業內人士介紹,從去年四五月份以來,大連地區養豬一直賺錢,這期間雖然經歷行情的跌宕起伏,但豬價一直是在盈虧平衡線之上。「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共賣掉了2000多頭肥豬,能賺100多萬元吧。」劉華笑著說,立冬之後,尤其臨近春節,豬肉需求將逐漸走強,預計豬價將穩中有升,應該可以為今年生豬行情畫上一個完美句號。與豬價緊密聯動的是肉價。昨日,記者走訪金三角市場等農貿市場發現,近日,豬肉平均價格為每斤13元左右;9月~10月份時,為每斤12元~12.5元;7月~8月份,豬肉均價為每斤15.5元。業內人士認為,最近幾個月豬價的波動並不是以國內生豬供求變化為推動力,而是跟豬肉的季節性需求變化及進口豬肉等有關。「總體來說,目前,包括大連地區在內,國內肥豬供應仍然偏緊,供求關系整體趨勢沒有發生變化,但豬價卻仍然震盪不已。」而市農委的數據也印證了上述說法,「今年第三季度,大連地區生豬存欄量為190萬頭,同比下降1.8%;今年前三季度,大連地區肥豬出欄量為282萬頭,同比下降7.5%。」市農委有關人員表示,大連生豬的存欄量和出欄量的同比「雙降」意味著肥豬供應量並未增加。進口豬的沖擊有多大?按照上述業內人士說法,近期豬價跌宕與進口豬肉等有關,海關方面的數據似乎印證了這一點——今年前8月,我國進口豬肉總量達113.8萬噸,進口金額同比增長了270.9%。再來看看大連口岸的數據。據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處李艷伍科長介紹,今年前10個月,大連口岸豬肉及豬副產品進口量為6.71萬噸,同比增長17.3%;貨值1.27億美元,同比增長29.6%,這些進口豬肉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等。「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大連口岸進口的豬肉量同比大幅攀升,雖然這些進口豬肉並不是都在大連市場銷售,但對大連豬價也會有一定影響。據了解,目前美國的養豬成本在每斤4元~4.5元,因此,其輸入中國市場的冷凍豬肉價格很低,聽說甚至比我們的豬價還低。」大連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還無法得知大連市場上有多少進口豬肉,但全國市場一盤棋,大連豬價也受到了進口豬肉的沖擊。「不過,近期,進口豬肉的影響正在逐漸走弱。入冬之後,大白菜、酸菜等消費量增加,這些食材通常需要與豬肉搭配,加之很多消費者冬季喜歡肉菜,由此使得豬肉需求變旺。此外,製作臘腸冬儲需要冷鮮豬肉,而不是冷凍肉,這些因素都對國內豬價形成拉動。」該業內人士分析表示,預計春節之前,豬價還將穩中有升。豬周期變強還是變弱了?一般來說,豬價上漲刺激養殖戶補欄,供給不斷增加後豬肉市場供大於求,導致豬價回落,之後供給收縮又推升價格,再次進入新一輪周期,這就是所謂的豬周期怪圈。而最近,鑒於豬價頻繁起伏跌宕,有業內人士將其戲稱為「史上最強豬周期」,但大連市養豬協會會長彭福君則認為,現在的豬周期有變弱趨勢,未來5年內,豬周期甚至將失效。「目前,國內養豬行業的集中度正在快速提升,很多地區的散戶以及中小養豬場正在逐漸退出,規模化養豬企業在悄然增加。一旦這種行業格局形成,將意味著沒有散戶和小養豬場跟風,市場供求兩端的信息准確化和透明化,生豬供求也將逐漸趨於平衡,那時候,將沒有豬周期了。」彭福君表示,現在,在南方一些地區,養豬行業規模化趨勢已逐漸明朗,很多散戶和小養豬場撤離,但在大連該進程似乎還有些緩慢。
❸ 生豬價格的周期是多久啊
價格周期大概是14-16個月吧
❹ 豬肉價格為什麼會出現周期性波動上漲周期
因為這東西生產周期短,短期見效快,一看到賺錢就蜂擁而入,等到上市的時候又會出現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然後就出現賠錢效應,導致資金離場,養殖戶減少,6個月到1年後又重復出現供求失衡導致價格上漲。農產品都這樣,種植養殖戶沒有規模效益,尤其中國人好扎堆,看到別人做什麼賺錢了就一窩蜂的搞,小到水果蔬菜,大到煤化工、煉鋼鐵。大搞快上以後馬上就產能過剩,此後就是長年的半死不活。
❺ 豬肉價格已連續12周下降,為什麼豬肉價格會不斷下降
還記著去年的一句調侃嗎:"如果可以穿越回去,一定要告訴未來的自己,19年賣豬肉,20年賣口罩,21年賣頭盔。"這句話深刻的表現了從19年開始,豬肉價格的大幅度增長,就我所在的三線城市而言,豬肉從10塊一斤漲到了37一斤,那段時間吃豬肉真的很奢侈,但是到今年為止,豬肉價格從過年開始已經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豬肉已經連續12周下跌,這是為什麼呢?
最後,就是國家的干預,
市場中各個方面東西的價格是有一定的界限的,國家也會給予一定的干預,來防止價格的太高,或者太低,所以,有一部分國家干預調控的原因。
雖然,豬肉無論怎麼降價,都不可能成為之前那麼便宜了,但是,還是希望可以停留在一個不是很貴的價格,有些地方真的負擔不起。
❻ 豬價控制不住上漲,根據周期性規律,大漲之後會迎來大跌嗎
最近全國各個地方豬肉的價格,迎來了一個非常瘋狂的上漲。很多地方都已經超過了當地豬肉價格的歷史極值,這在我們國家物價史上是非常罕見的。豬肉上漲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去年在全國范圍內發生了一次比較大的豬,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豬肉大漲之後會迎來大的跌幅的。
根據價格的周期性規律,一般來講一個產品大漲,是因為市場上供給不足,所以說生產者就開始大量的生產這些產品。就會導致這些產品在市場上的佔有量非常大,價格也會下跌。所以說根據市場價格周期規律和以上兩種情況,相信在未來的豬肉價格一定會下降的。
❼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如何打破生豬價格的周期性震盪
生豬的價格主要受供求關系的影響,為什麼出現大的波動是因為市場信息不對稱。由於生豬的生產周期比較長,政府沒有發布一個比較權威的生豬生產銷售的信息,所以很多養殖戶比較盲目,在價格大漲的時候盲目擴大規模,大家都擴大規模,結果就是供過於求i,價格大跌;價格大跌以後,養殖戶又跟風減少規模,於是價格又大漲。要解決這個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實時監督生豬生產的情況,及時將信息公布給養殖戶;2.養殖戶之間建立合作組織,共同抵禦風險;3.小農戶逐漸退出生豬養殖,大的企業逐步加入生豬養殖。4.對價格的波動要保持平常心,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當價格出現波動的時候,政府切不可盲目干預。
❽ 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的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
在堅持現行扶持生豬生產發展各項政策的基礎上,為建立和完善生豬市場調控機制,促進生豬生產平穩健康持續發展,緩解生豬生產和價格周期性波動,有效維護養殖戶、經營者和消費者利益,特製定本預案。 (一)市場主導、政府調控。在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的基礎上,加強政府調控,調節市場供求,引導市場預期,緩解生豬生產和價格的周期性波動。
(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建立健全分級負責、以屬地管理為主的生豬市場調控管理體系,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進一步細化「菜籃子」工作的各項具體職責。
(三)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分別負責本行政轄區和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各司其職,加強協調配合,建立聯動機制,努力形成職責明確、信息共享、齊抓共管、綜合調控的工作格局。 國家在判斷生豬生產和市場情況時,將豬糧比價作為基本指標,同時參考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情況,並根據生豬生產方式、成本和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適時調整預警指標及具體標准。
豬糧比價是指生豬出場價格與玉米批發價格的比值(豬糧比價=生豬出場價格/玉米批發價格)。其中,生豬出場價格、玉米批發價格是指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統計的全國平均生豬出場價格和全國主要批發市場二等玉米平均批發價格。根據生豬生產成本構成歷史資料測算,目前我國生豬生產達到盈虧平衡點的豬糧比價約為6∶1;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是指農業部動態監測點的母豬存欄量月同比變化率,根據歷史資料測算,月同比變化率在-5%—5%之間屬正常水平,超出上述范圍則表明生豬生產出現異常波動。 國家加強監測和統計報告工作,根據豬糧比價的變動情況,分別或同時啟動發布預警信息、儲備吞吐、調整政府補貼、進出口調節等措施。
(一)正常情況
當豬糧比價處於6∶1—8.5∶1 之間(綠色區域)時,做好市場監測工作,密切關注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變化情況。各部門根據職責定期發布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信息。中央和地方正常凍豬肉儲備規模分別保持在一定水平,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價格過快上漲,同時滿足應急救災需要。
(二)三級響應
1、防止價格過快上漲方面
(1)當豬糧比價高於8.5∶1 時,及時通過中國政府網等媒體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宣布國家將適時對生豬市場價格進行調控。
(2)當豬糧比價連續一段時間處於8.5∶1—9∶1 之間(藍色區域)時,適時投放一定數量的中央凍豬肉儲備,地方政府也要適時投放一定數量的地方凍豬肉儲備,並著手做好實施二級響應的前期准備工作。
2、防止價格過度下跌方面
(1)當豬糧比價低於6∶1 時,及時通過中國政府網等媒體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引導養殖戶合理調整生產,避免出現大的虧損。
(2)當豬糧比價連續一段時間處於6∶1—5.5∶1 之間(藍色區域)時,適時增加一定數量的中央凍豬肉儲備,地方政府也要適時增加一定數量的地方凍豬肉儲備,以穩定生豬價格和生豬生產;並著手做好實施二級響應的前期准備工作。
(三)二級響應
1、防止價格過快上漲方面
當豬糧比價連續一段時間處於9∶1—9.5∶1 之間(黃色區域)時,適時增加中央凍豬肉儲備投放規模,地方政府也要增加地方凍豬肉儲備投放規模。
2、防止價格過度下跌方面
當豬糧比價連續一段時間處於5.5∶1—5∶1 之間(黃色區域)時,適時增加中央凍豬肉儲備規模;地方政府也要適時增加地方凍豬肉儲備規模。同時,適當增加活體儲備規模。
(四)一級響應
1.防止價格過快上漲方面
當豬糧比價高於9.5∶1(紅色區域)時,繼續投放剩餘中央凍豬肉儲備。地方政府也要繼續投放地方凍豬肉儲備。
2.防止價格過度下跌方面
(1)當豬糧比價低於5∶1(紅色區域)時,繼續增加中央凍豬肉儲備規模。地方政府也要繼續增加地方凍豬肉儲備規模。如有需要,可報請國務院同意,繼續增加中央凍豬肉儲備規模,並要求地方政府繼續增加地方凍豬肉儲備規模。
(2)採取財政貼息政策,鼓勵大型豬肉加工企業增加商業儲備,擴大豬肉深加工規模。
(3)增加政府和商業儲備後,豬糧比價仍然低於5∶1,而且出現養殖戶過度宰殺母豬的情況,能繁母豬月度存欄量同比下降5%時,在堅持現行補貼政策的基礎上,對國家確定的生豬調出大縣的養殖戶(場),按照每頭能繁母豬100 元的標准,一次性增加發放臨時飼養補貼;對國家確定的優良種豬場的養殖戶(場),按每頭種公豬100 元的標准,一次性發放臨時飼養補貼。
(五)其他異常情況
受疫情或自然災害等影響,當出現生豬價格異常上漲或下跌的其他情況時,及時研究提出調控生豬市場的相應措施。 (一)信息發布。完善生豬信息統計監測制度,健全生豬市場價格調控統一信息發布平台,各部門根據職責定期在中國政府網和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信息發布平台發布相關信息,提醒養殖戶、經營者防範市場和疫病風險,引導養殖戶適時調整養殖規模和結構。
信息發布分工表(略)
(二)市場監管。加強飼料安全、生豬疫病防控及檢疫工作;加強疫情監測,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情預警機制;按照《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要求及時處理疫情。加強屠宰環節病害豬(肉)無害化處理的監管。強化對肉製品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使用原料的監管。嚴格依法查處銷售未經檢疫檢驗或檢疫檢驗不合格豬肉的不法行為。清理整頓在生豬飼養、運輸、屠宰和豬肉運輸、銷售等環節的不合理稅費。加強生豬市場價格監督檢查,維護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
(三)產銷銜接。一是生豬主產區和主銷區政府之間建立產銷合作機制。主銷區應當和主產區簽訂長期、穩定的生豬購銷協議,鼓勵主銷區在主產區建立養殖基地。二是政府鼓勵養殖戶(場)和肉製品加工企業之間建立產銷合作機制。養殖戶(場)和屠宰加工企業,屠宰加工企業和大型批發市場、超市之間應當建立長期、穩定的購銷合同。鼓勵發展生豬訂單生產,地方政府應當對採取訂單方式采購的加工企業實行必要的扶持政策。 (一)組織協調。完善生豬市場調控應急會商協調機制,各部門按預案規定的職責分工做好各項日常工作,並按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落實各自職責范圍內的相關政策。
(二)會商機制。有關部門定期會商,密切關注本預案設定的預警指標變動情況。當豬糧比價進入藍色、黃色和紅色預警區域時,及時啟動三級響應、二級響應和一級響應機制,調控生豬市場。當生豬市場出現其他異常波動時,及時會商,向國務院提出政策建議。
(三)地方責任。生豬市場的生產供應責任主要在地方,各地要切實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具體承擔扶持生豬生產、完善生豬疫情防控、保持必要的地方凍豬肉儲備、維護市場穩定、保障當地居民正常消費需求的責任;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按機制要求對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綜合採取措施,穩定大中專院校學生食堂飯菜價格。 (一)實際情況發生變化時,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適時修訂本預案,報國務院批准後執行。
(二)各地區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預警指標和標准,制定本地區的實施細則。
(三)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解釋,《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2009 年第1號公告)同時廢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