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相對價格等於勞動投入比率
勞動生產率的比值。 勞動生產率即勞動投入的倒數
② 《國際貿易》里關於【機會成本和相對價格】一個問題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做一個選擇後所喪失的不做該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簡單的講,可以理解為把一定資源投入某一用途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利益。
機會成本在經濟學上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既虛既實的一種成本。它是指1筆投資在專注於某一方面後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資獲利機會。
邊際成本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使用一種資源的機會成本是指把該資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邊際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例如,生產某種產品 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 50元。若生產 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 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低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邊際成本的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沒有涉及邊際收入、邊際利潤,這是其不足之處。
邊際成本的計算:
邊際成本計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與概念不一致。但從應試角度,還應按其掌握。
教材邊際成本計算:新籌資的加權成本,即為邊際成本。
③ 國際貿易為什麼會使一國出口商品的相對價格上升,進口商品的相對價格下降
本人僅為輔修金融的學生,這個問題我也想了,以下僅為拙見。
(1)假如A國分工生產X,B國分工生產Y(A、B兩國為不完全分工),然後A國用一部分X和B國的Y進行交換;
(2)發生貿易後 ,A以一部分X換得了更多的Y,因此A國內Y的供應量將增加,於是A國內的Y的相對價格下降,所以A國內的X產品相對價格上升。(B國同理)
④ 請問國內商品相對價格為什麼會影響出口,怎麼理解
出口的商品都是從國內市場采購的,國內市場的價格高,出口的報價就會高,如果價格過高,高於國際市場的平均水平,商品就無法出口了。當然,如果國內商品價格低,那就會佔領國際市場。
⑤ 相對商品價格變動是什麼意思
相對價格是在國際貿易中所交換的商品價格之間的比例關系。它體現交換雙方的貿易利益。相對價格的計算方式是:以某國出口糧食、進口照相機為例,兩者的比例關系為:照相機的相對價格=照相機價格/糧食價格(均按同一貨幣折算)。它反映出購買一台照相機而必須放棄的糧食數量。如果這種比率關系在一段時間內發生變化,那就說明它們在利益分配上發生了變化。各個國家國內各種商品價格之間的比價關系,也可以稱作相對價格。
⑥ 什麼叫做商品的相對價格
商品相對價格則指產品與交換物品進行交易時的兌換比率,假定金錢的供應不變的話,商品之間與金錢相對價格是可以比較的,商品之間亦可以以金錢價格比較出相對價格。
然而當特定金錢或貨幣的供應增加,該金錢或貨幣與商品之間的相對價格均出現下降(即通貨膨漲)時,商品在金錢或貨幣的供應增加期間的金錢價格便出現變動,在金錢或貨幣供應增加的前後期間,商品以該貨幣所訂的名義價格上升,同時商品之間的實際相對價格維持不變。
(6)貿易前的相對價格擴展閱讀
商品相對價格的計算
以某國出口糧食、進口照相機為例,兩者的比例關系為:照相機的相對價格=照相機價格/糧食價格(均按同一貨幣折算)。它反映出購買一台照相機而必須放棄的糧食數量。
如果這種比率關系在一段時間內發生變化,那就說明它們在利益分配上發生了變化。相對價格是一個相對數值,也可以是無貿易狀態下,一國的兩種商品的勞動投入量之比。為生產一種商品而放棄另一種生產商品的數量,叫做該商品的機會成本,也可做相對價格。
⑦ 在貿易模型中,兩國各自某種商品的相對價格不同不一定會引致兩國的貿易, 只有
在貿易模型中,兩國各自某種商品的相對價格不同不一定會引致兩國的貿易, 只有"供需和質量發生變化時「,才會引進或輸出
⑧ 什麼是國家之間的相對價格
國際貿易中的大小國是根據該國在世界市場地位劃分。最明顯的特徵是貿易大國在國際市場上的供需變化(進出口量的變化)會影響國際市場價格,而貿易小國則只是國際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同時應當注意貿易大國小國的劃分在不同產業是不一樣的,比如泰國是大米的貿易大國,對於國際糧食價格有影響能力。一個國家從封閉狀態變為開放狀態時,必然會導致國際市場的供需變化,但是小國的這種影響能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大國貿易狀態由封閉轉變為開放時,引起的國際市場供需變化必然會導致國際相對價格的變動,如果封閉狀態時的國內價格高於封閉時的國際市場價格,則會引起國際市場價格上升,反之依然。
因此貿易後,國際相對價格更接近於大國的封閉條件下的相對價格水平。
答案補充
具體而言,大國封閉狀態下如果某一產品的國內價格高於國際市場價格,那麼該國開放進行貿易時,該國將會進口該產品,從而造成國際市場的上的需求增加,由於貿易大國佔有足夠的份額能夠影響國際市場價格,因此國際市場價格將會上升,換言之會趨近於封閉狀態下的國內價格。如果不考慮貿易成本和購買本土產品的偏好等因素,並且假定其他條件不變(主要是其他國的國際市場供需量等)國際市場價格會一直上升到與國內市場價格相等時才達到穩定。
因此貿易後,國際相對價格更接近於大國的封閉條件下的相對價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