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動力煤和焦煤的價格相差這么大
生產方式和工源序不同。
② 今年煤炭價格大漲的原因有哪些
據國家海關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僅有676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635萬噸,降幅為47.6%,與今年1月份相比,減少980萬噸,降幅為59.2%。676萬噸的進口量為2009年4月份以來月度進口最低水平。
從分煤種來看,今年2月份,無煙煤、煉焦煤、動力煤以及其他煤進口量分別為105萬噸、199萬噸、171萬噸以及201萬噸,與1月份相比分別減少132萬噸、359萬噸、197萬噸以及291萬噸,降幅分別為55.7%、64.3%、53.5%和59.1%。與煤炭進口大幅回落相比,2月份我國煤炭出口量則出現了明顯回升。2月份煤炭出口量為176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萬噸,增長8.5%,與今年1月份相比,增加33萬噸,增長23.1%。176萬噸的進口量僅次於去年9月份的186萬噸,位列去年2月份以來第二出口高位。出口、進口一升一降共同導致今年2月份煤炭凈進口量降幅更大。據測算,2月份我國僅實現煤炭凈進口500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649萬噸,降幅達56.5%,與今年1月份相比,減少760萬噸,降幅更是達到了60.3%。
2月份煤炭進口量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有自然因素和節日因素的影響。2月份我國迎來春節假期,煤炭需求會出現一定的季節性下滑,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致使煤炭進口出現下滑,此外,2月份只有28個工作日,如果按照30天算的話,2月份煤炭進口量肯定會在700萬噸以上。即便如此,與1月份 1656萬噸的煤炭進口量相比,降幅仍在50%以上,與2010年月均煤炭進口1385萬噸相比,下降幅度之大可謂也一目瞭然。事實上,2月份煤炭進口量的下降早在筆者意料之中,筆者早在之前已經多次判斷今年2-3月份煤炭進口量會下降。
認為煤炭進口會出現下降,一方面是基於對前期國內外煤價走勢的對比分析,另一方面是基於對目前我國煤炭進口特點的把握。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國際煤價持續震盪上揚,進入今年以來仍然保持高位運行態勢,而在多種因素影響下,以秦皇島煤價為代表的國內煤價從去年12月開始則進入了小幅緩慢回調通道。也就是從去年12月份開始,國內外煤價價差不斷縮小,今年年初開始甚至出現了國內外煤價倒掛的情況,並且價格倒掛態勢日益嚴重,進口煤的價格優勢逐步消失。分別來自環球煤炭平台和秦皇島港的數據顯示,去年11月末,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為105.77美元/噸(FOB,下同),摺合人民幣703元/噸,與當時秦皇島港6000大卡動力煤平倉價(FOB,下同)相比,每噸基本相差157元/噸之多,可以說價格優勢十分明顯。隨著12月份國內秦皇島煤價開始小幅回調,而澳大利亞動力煤價格繼續上行,兩者價差快速縮小。據測算,到了12月底,二者價差已經縮小至每噸8元。今年1月第一周,澳大利亞煤價終於成功超過秦皇島煤價,國內外煤價開始倒掛, 1月份二者到過最嚴重時,澳大利亞煤價曾經高出秦皇島煤價每噸60元以上。由於今年以來以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為代表的國際煤價持續高位震盪,而國內秦皇島動力煤價格持續表現疲軟,因此,今年以來,國內外煤價始終處於倒掛態勢。
通過前面分析可知,從去年12月份開始國內外煤價已經快速縮小,剛剛進入今年1月份之後,國內外煤價就出現了倒掛的情況。之所以1月份煤炭進口量仍然高達1656萬噸,2月份煤炭進口量卻急劇下降至676萬噸,這與當前我國煤炭進口特點有著密切關系。由於我國煤炭資源保障能力較強,之前我國長期處於煤炭出口國地位,長期煤炭進口量都很小,我國企業和資本走出去的腳步也相對較慢,在國外的權益煤炭產量極少,僅有兗州煤業和中國神華等極少數的煤炭企業在國外有少量的權益資源。因此,受國內外價格變化影響較小的、長期相對固定的煤炭進口量相對較少。2009年以來煤炭進口量的大幅增長主要是受益於國際市場煤炭供求形勢相對較為寬松,國際市場煤炭價格相對較低,進口煤有著一定的價格優勢,參與和從事煤炭進口的多是國內東南沿海地區的中小用煤企業和中小貿易商,簽訂的也都是期限較短的准現貨合同。這種情況下煤炭進口極易受國內外煤炭價格變化的影響,由於進口合同期限較短,煤價上漲會導致短期進口合同數量大幅下降,因此一般在國內外煤價出現明顯變化一個月之後,煤炭進口量會有所反應。煤炭進口量這種規律性的變化之前筆者已經多次提到過,並進行過一定的實證分析。
雖然,2-3月份煤炭進口量的下降早在預料之中,但是,是實話,下降幅度如此之大還是有點超出了筆者的預料。
隨著中國成為煤炭凈進口國,中國進口對國際煤價的影響不斷擴大,中國進口增加會帶動國際煤價走高,相反,中國煤炭進口下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國際煤價走低。2月份以來,雖然經歷了一定的震盪調整,但是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回落勢頭,目前,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仍然在130美元/噸左右,處於近兩年多以來較高水平。所以,筆者並沒有想到2月份煤炭進口環比降幅會達到50%以上。
2月份,我國煤炭進口量出現了巨大降幅,但是,國際煤價卻仍然在高位運行,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去年年末今年年初澳大利亞遭遇罕見洪澇災害導致煤炭出口受阻有一定關系,同時也與國際油價持續上揚、國際市場流動性過剩、美元長期貶值趨勢持續存在等因素有關。
雖然日本地震短期內降低了煤炭消耗,但是福島核電機組爆炸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相對增加火電出力時間,增加電煤需求,地震對國際煤炭市場的利空影響可能僅限於極短時期內。由於未來一段時期內中東北非局勢動盪可能會促使國際油價繼續震盪上揚、國際市場流動性依然較為充裕,因此,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國際煤價仍然可能會高位運行。
假如未來幾個月國內煤價仍舊保持平穩的話,國內外煤價倒掛態勢可能會繼續持續下去,未來幾個月煤炭進口量或許會持續處於目前相對較低水平。在當前處於春季相對用煤淡季之時,煤炭進口量低位運行對國內煤炭市場的影響可能還相對較小,當進入5月份逐步迎來夏季用煤高峰之時,煤炭進口量如果仍繼續低位運行,給國內煤炭市場帶來的影響勢必會加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國內煤價走高。
為了防止未來幾個月煤炭進口持續低位運行導致夏季用煤高峰期間出現供求偏緊,從而加大國內煤價上行壓力,有關部門應該盡早從保障供給、疏通運輸、合理控制需求等多方面採取措施積極應對。
③ 動力煤價格多少時發電廠進入虧損臨界點
每個單位經營情況不一樣,機組容量大小指標也不一樣,因根據機組指標及地區來測算。
④ 簡述近來來我國煤炭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地理知識
一、原煤產量同比上升
10月份,全國原煤產量28354萬噸,同比增長1.5%。1-10月份全國累計生產原煤285279萬噸,同比增長4.8%。
10月,陝西生產原煤5004.73萬噸,同比增加554.03萬噸,增幅為12.45%;1-10月,陝西累計生產原煤43589.62萬噸,同比增加7020.98萬噸,增幅為19.20%。
此外,前三季度內蒙古原煤產量68066萬噸,佔全國累計產量的26.3%,同比增長12.8%;山西原煤產量64184萬噸,佔全國累計產量的24.8%,同比增長7.5%;陝西原煤產量41294萬噸,佔全國累計產量的15.9%,同比增長12.2%。
三省區上半年生產原煤17.35億噸,佔全國原煤產量的67%。隨著國家層面有步驟地釋放優質產能,全國煤炭供應形勢逐步寬松。
二、大秦線沿線港口庫存居高不下
監測數據顯示,10月份秦皇島港口煤炭庫存呈穩步回升的態勢。截至11月8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雖受大秦線檢修影響有所回落,但庫存依然處於高位,較去年同期回升270萬噸,漲幅達63.16%。
1-9月份全國主要港口累計發運煤炭5.44億噸、同比增加7580萬噸、同比增長16.2%。
9月下旬以來,隨著國家發改委的保供應政策顯效,鐵路總公司、太原鐵路局加大調運力度,日均裝車高位運行,日均運量穩定在120萬噸以上,秦港方面也高效接卸,港口日均卸車穩定在8000車以上,對港口煤炭場存形成了明顯的補充。
三、港口貿易商拋貨情況逐漸增多
近期由於沿海電廠耗煤量持續下滑,庫存量明顯提升,加之長協煤保供以及對後市預期偏悲觀的影響下,整體終端對市場煤采購積極性不高,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實際交易較為冷清。
港口貿易商拋貨情況逐漸增多,不乏有一些低價貨出現。在市場下行的過程中,終端接貨也會帶一部分預期來出價,所以整體還盤接貨價格壓得很低,報還盤價差較大,實際成交稀少。
進口動力煤市場也非常冷清,報盤和詢盤都比較少。由於外礦當月可售貨源不多,多數貨量在貿易商手上,離岸報價相對比較堅挺,然而由於中國國內煤價開始走弱以及進口煤減少等因素影響,下游觀望增多,需求明顯減弱,進口貿易商也有開始拋貨的情況,另外國際海運費也有下降,使得進口煤到岸價較前期有一定幅度的下跌。
四、供暖季需求不佳
10月份沿海六大電廠平均日耗、庫存均呈回落的態勢。當月沿海六大電廠日均庫存量為1032.00萬噸,較上月回落30.01萬噸,環比跌2.83%,日均耗煤量為63.64萬噸,較上月回落7.54萬噸,環比跌10.60%。
數據顯示,2017年9月份全國絕對發電量52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環比下降12.2%,其中,全國火力絕對發電量3623億千瓦時,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15.94%。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發電用煤需求隨之走低,六大電力集團沿海電廠日均耗煤不斷下行,庫存不斷攀升。截至11月3日,沿海六大電廠煤炭庫存為1235.85萬噸,日耗煤量為49.39萬噸,存煤可用天數恢復至24天,目前下游電廠隨著日耗的走低,采購積極性減弱,助推港口煤價進一步下行。
五、限產或停產影響
環比來看,9月份除水泥產量略有增加外,火電、生鐵產量增出現下降。根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在採暖季前(11月15日前),「2+26」城市完成72台機組、398萬千瓦的燃煤機組淘汰,淘汰的燃煤機組要實現電力解列或煙道物理割斷。
鋼鐵、焦化、建材、有色等多個行業在採暖季將錯峰生產。除了保障供暖等民生任務,水泥、磚瓦窯、陶瓷、石膏板等建材行業採暖季全部實施停產。下游限產、停產之下,對煤炭需求會有減少。
六、政策調控防止「煤超瘋」
國家相關部門為穩煤價提前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包括釋放產能、監管煤價、推進中長協合同的簽訂及履行等,有效的控制了市場的炒作因素。而11月神華長協價格出爐,年度長協價格較上月降了3元/噸。
通過對比了近四年的煤價走勢。明顯看出,2014、2015年煤價持續走低,2016年下半年煤價瘋漲,今年煤價雖有波動,但波幅小於去年,季節性因素導致的上漲也較去年提前了一月。
後期,隨著產能的不斷釋放,晉陝蒙等主要產地煤炭供應穩中趨升,供應偏緊局面將得到緩解,整體供應趨於寬松。需求來看,雖然臨近冬季用能高峰,但下游電廠日耗回落明顯,加之供暖期錯峰生產影響,需求預期並不樂觀。
受供應趨於寬松影響,預計後期動力煤將呈現「旺季不旺」的態勢,價格下跌趨勢將繼續蔓延。
⑤ 長期煤炭價格上漲對今後中國經濟運行有什麼影響
雖然經濟繁榮離不開石油,但中國的經濟增長卻主要是由煤炭而非石油來驅動,因為中國一次能源總消費中70%是煤炭。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同樣水平的價格上漲,煤炭價格上漲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要大於石油價格上漲2.5至3倍。因此,中國的PPI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主要取決於煤炭價格。
過去5年內,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全國煤炭產量以年均11%的速度遞增,而電力、冶金、建材等三大主要耗煤行業的煤炭消耗增長更快。特別是電力行業,2005年以來,全國新增裝機2.94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增加2.42億千瓦,相應增加煤炭消費7億多噸,去年電力煤炭消耗達到14.3億噸。同期冶金用煤從2.3億噸增加到4.2億噸,建材用煤從2.9億噸增加到3.5億噸。2008年上半年,火電裝機增長12.7%,鋼材增長12.5%,水泥增長8.7%,煤化工產業更是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之勢,以煤為基礎的產業鏈正快速延伸擴展。中國的煤炭危機由煤價上漲和電煤短缺中初見端倪。
中國煤價也已經大幅度上漲。從2003年第四季度開始,大同優混煤價格從270元/噸左右開始上漲,截至到2008年7月21日,達到1065元/噸。由於煤炭與石油之間的可替代性,國際油價上漲會推動煤炭價格上漲。即使中國煤炭基本自給,國際煤炭上漲至少會加劇國內煤炭價格的上漲預期。國際能源市場價格走勢基本反映全球能源供求關系。中國和印度是新興經濟體的代表,都是人口大國,一次能源消耗都以煤為主,加上高速增長的經濟,種種因素都是對未來煤炭需求的有力支撐。與不斷增加的需求相對應的,是煤炭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市場價格也會在將來供求失衡的預期下得到有力支撐。
有專家認為,中國煤炭資源的價值被長期低估,但經過近幾年價格上漲,價值低估狀況得到改善,今年上半年短期快速突現,投機因素占據主導地位,這麼分析即使有其合理性,也不能指望有短期大幅下行的可能。如果煤炭需求仍然以目前的增長速度,考慮到即將出台的資源稅和環境稅,煤炭價格繼續上行的可能性很大。
理論上說,煤炭不會用完,煤炭資源的稀缺將以價格來體現,價格會上漲,直至有效的能源替代出現。按中國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實質性影響。反過來,一旦中國出現煤炭短缺而需大量進口,將對國際煤價產生重大影響,因為中國煤炭消費已佔全球總量的40%之高。那麼,長期煤炭價格上漲對今後中國經濟運行有什麼影響,短期的能源價格政策對中國長期能源戰略有什麼影響?這是一個能源戰略政策問題,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
如果現在把低價煤炭通過鋼鐵等高耗能產品而大量出口,煤炭短缺時再以幾倍高價買回來,我們是不是在為別人白辛苦?目前石油給予我們的教訓應當吸取。今後的國際煤炭市場也不容樂觀,印度也是一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的國家,經濟正以8%的速度增長,也將很快進入高能源需求階段。到2020年,美國可能還有很多煤炭,但會以什麼價格賣給你?如果煤炭短缺真的出現,中國能源安全會受到什麼樣的威脅
⑥ 為什麼煤價漲的這么多呀
供求「緊平衡」 拉動煤價上漲
煤價走勢與其價格形成機制密切相關。回顧我國近年來煤價形成機制的變革,是一條清晰的市場化路線。
計劃經濟時期,煤炭價格由國家統一制定。價格改革始於1993年。首先被放開的是電煤以外的其他煤炭銷售價格,而占煤炭消費50%左右的電煤則處於「計劃煤」與「市場煤」的雙重價格體系之下。2004年,國家提出「煤電聯動」方案,在電價調整後,電煤價格由市場供求雙方協商決定。但由於多方面原因,電煤價格並沒有馬上走向市場化,但長期存在的雙軌價格逐漸收攏。2007年,徹底取消延續了50多年的由政府組織產運需企業召開訂貨會的作法,初步形成了在國家宏觀調控指導下,由供需雙方企業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自主銜接資源、協商定價的機制。
在這樣的背景下,供求關系成為煤價走勢的主要決定因素。從煤炭消費結構看,電力、冶金、化工和建材是主要耗煤產業,這四大行業煤炭消費量約占總消費量的70%左右。這些行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使得煤炭需求高增長勢頭不減。2007年前三季度,火電、焦炭、粗鋼、水泥行業的累計產量同比增幅分別為16.7%、19.4%、17.6%、15%,遠大於同期原煤產量11%的增長率。一方面是煤炭需求大幅增長,另一方面,由於國家關停中小煤礦,限制煤礦產能快速擴張,以致煤炭供給增速的放慢;加上鐵路瓶頸因素的長期存在。諸多因素疊加,使得我國煤炭的供需一直處於「緊平衡」狀態。
山西一家煤礦的負責人向記者回憶煤炭市場近年來的變化時說,煤價從1997年開始一路下跌,直到2001年才觸底反彈。到2004年,缺煤問題開始凸現,此後盡管各家煤炭企業產量一增再增,2007年全國煤炭產量比上年增長8.2%,卻都不能改變煤供應緊張的局面,煤價也一個勁兒地往上漲。
煤價上漲帶動煤炭企業效益大增。山西晉煤集團副總工程師、計劃處處長常新富告訴記者,2005年晉煤集團的生產經營總額為182億元,2006年為225億元,2007年則會達到300億元。之所以能連上台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煤價的上漲。2005年,晉煤集團商品煤平均售價為每噸339元,目前每噸售價已接近380元。
專家預計,2008年全國原煤產量的增幅基本與上一年持平,全年的產量將達到27.3億噸左右,而社會煤炭需求將達到27.28億噸。煤炭市場供需將總體平衡,個別地區和煤種略微偏緊,煤價仍有望維持高位運行。
「完全成本」 體現資源稀缺性
煤價不僅反映市場供求關系,也開始逐步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政策性成本的體現,是支撐煤價不斷走高的另一重要原因。
以前,我國的煤炭礦產權大多通過無償劃撥取得,安全、環境和轉產成本也一直沒有計入煤炭的正常成本,不僅沒有充分體現資源價值,也造成採煤的資源損耗無法補償、環境破壞無法修復。對於很多國有煤炭企業而言,還存在歷史包袱越來越重,資源枯竭型礦轉產進展緩慢,礦區就業和再就業困難等問題。
在山西,記者聽到這樣一個例子:山西太長高速公路有1公里路段,本來修這段路只需要2000多萬元,就因為處在煤炭采空區,就需多花3億元。煤礦的環境損害成本由此可見一斑。
針對這些問題,我國開始推行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煤炭行業作為試點率先進行改革。2006年9月,國務院批復山西、內蒙古、安徽、山東、陝西等8個煤炭主產省(區)成為進行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試點地區實行煤炭資源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資源稅、資源補償費等改革也在醞釀之中。
另外,山西省今年開始對煤炭行業實行可持續發展試點。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徵收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提取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建立煤礦轉產發展資金,將這「三金」和企業繳納的礦業權價款都計入生產成本,從而在原來核算體系中的「生產成本」之外,加上資源、環境、生態和轉產成本,形成煤炭生產的「完全成本」。
常新富告訴記者,煤炭資源有償使用政策實施前,晉煤集團的資源價款只有0.56元/噸,之後則要達到10元/噸,如果再考慮「三金」,成本上升更明顯。據統計,山西地區煤炭2007年底生產成本較2006年初上升70元左右。
成本上升對企業經營帶來一定壓力。2007年前三季度,煤炭行業上市公司的毛利率為30.31%,比上年同期下降4.82個百分點,這其中主要原因是政策性成本升幅超過了煤炭價格升幅。
政策性成本的上升,使企業更加認識到資源的珍貴,加大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力度。常新富告訴記者,晉煤集團這幾年在煤層氣的利用方面下足力氣,2008年晉煤將形成日液化125萬立方米標准狀態煤層氣能力,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層氣液化基地。目前,晉城大街上行駛的計程車「喝」的不是汽油,而是晉煤的液化煤層氣。
「豆腐運成肉價錢」 煤價形成機制有待完善
煤價上漲,並不完全是由於煤炭生產成本提高造成的。我國煤炭銷售中間環節多,目前銷售中間環節費用上漲幅度大,非煤成本上升是煤價上漲的重要原因,「豆腐運成肉價錢」。據了解,2007年之前,煤炭的海運合同價格在每噸40元到50元左右,現在則已創出了超過100元的高價。
以1月份這次的煤價上漲為例,流通環節的煤價上漲20%,卻沒有引發生產地煤價的同步上漲。1月底,山西大同6000大卡動力煤坑口價環比上漲15元/噸,漲幅僅為4%。同期,山西省其他主要地區煤炭火車車廂交貨、含增值稅的價格約上漲0―15元/噸,漲幅在3%以內。而山東、安徽、陝西等地的動力煤出廠價並沒有出現明顯上漲。煤炭坑口價和中轉地價格之間的價差擴大明顯。
煤企、電廠、電網這一產業鏈條上的利益關系沒有理順,由此引發的「煤電之爭」,多年來一直引人關注。2005年,我國出台了煤電價格聯動政策。根據該政策,如半年內平均煤價相比前一周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則相應電價也應作調整。由於宏觀調控的需要,1月中旬,政府決定不上調電力、成品油等產品價格,而煤炭等產品價格卻繼續上漲,2008年主要產煤省煤企與電力企業簽訂的電煤合同,平均每噸煤的價格上漲了30元以上。這種情況下,電煤價格自然成為煤電雙方爭議的焦點。
⑦ (五)礦產品價格仍然會保持在高位運行
2007年大部分礦產品只是價格漲幅都有所回落而價格並未下降,2008年預測仍將保持上漲態勢,雖然漲幅可能較小且較溫和,但長期積累的「成本推動型的通脹壓力」卻是難以承受的。從緩解、吸收通貨膨脹壓力的角度出發,當前應切實加強礦產品需求的宏觀調控,加強礦產品價格的信息服務,保持礦產品價格穩定,抵禦市場風險,促進經濟平穩發展。
根據對市場供求變化影響因素的分析,預計2008年全國礦產品價格會繼續保持穩中趨升的發展態勢,上漲的幅度可能較小、較溫和,但經過連續多年的長期積少成多,2008年各種礦產品價格將繼續在高位運行。主要原因是:一是國內工業化進程加快,對礦產品需求量非常大。在龐大的舊的工業體系之中,對礦產品依賴程度非常大,資源消耗非常高,粗鋼、煤、水泥、化肥等主要工業產品消費量均居世界前列。在新一輪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房地產業迅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增長強勁,這一切再度拉動了對礦產品的需求,需求量居高不下,國內礦產品價格難以下跌。二是礦產勘查進展滯後,在建礦山缺少大的項目,供應能力增長受限制。三是政策性稅費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礦產品價格上漲。目前我國資源稅征稅品目有原油、天然氣、煤炭、其他非金屬礦原礦、黑色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和鹽等。新一輪資源稅改革,首先把原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由現在的從量計征,提高到從價徵收,同時把原來不徵收資源稅的礦泉水等也列入資源稅徵收范圍。從價計征,是將稅收與資源市場價格直接掛鉤,這將資源稅費提高到合理水平的同時,也將提高礦產品的市場價格。
雖然也存在一些使價格下降的因素,但綜合分析,2008年國內礦產品價格上漲的動力會更大一些,因此,預計國內礦產品價格總體仍將保持上漲走勢,當然,各個礦種價格走勢將不盡相同。
原油。出於對需求強勁、供給增長有限的考慮,再加上對產油區安全形勢持續緊張的擔心,預計2008年國際原油均價將繼續上升,國內原油價格也會隨之升高,與國際價格差距會越來越小,價格逐步下降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
原煤。隨著煤炭價格逐步實現市場化,資源稅、采礦權、探礦權價款等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相繼推行,試點中的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和醞釀中的煤礦轉產發展基金、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等的徵收,2008年國內煤炭價格將延續2007年的上漲態勢。
鐵礦石。由於國內對鐵礦石的需求持續旺盛,2008年國際鐵礦石協議價比2007年上漲65%,這使得中國利用國際鐵礦石的成本大幅上升。同時因為海運價格的下跌,預計2008年鐵礦石的到岸價上漲幅度會低於65%。從中長期發展來看,全球鐵礦石資源豐富,近期新上鐵礦山產能將逐漸釋放,供需基本平衡,鐵礦石價格不會出現大幅度增長現象。
銅。在國內工業化的進程中,銅的需求會一直增加。在國際上,銅的需求主要來自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2008年中國經濟高增長的預期,進一步支撐了銅金屬需求前景。除非發生嚴重的經濟放緩,否則銅需求增幅將超過供應增幅,使銅市場供不應求,銅價格將繼續走高。
鋁。2008年鋁價也會像銅價格,呈現易漲難跌的走勢,但由於電解鋁產能仍處於過剩狀態,其上漲空間將會受一定限制。
黃金。將保持堅挺。在國內人均收入大幅提高,首飾、工業對黃金的需求並沒有減緩趨勢,呈現出連續增長的勢頭,這是2008年黃金價格保持堅挺的主要原因。
水泥。有望維持在相對高位。主要判斷依據是,在2008年落後產能淘汰仍將繼續,而在產能投放將趨於放緩的背景下,受煤炭、電力等價格上升的影響,對水泥價格高位運行將構成支撐。另外,中國建材等大型集團的水泥並購行為,增加了這些企業對市場價格的控制力,讓其主動下調水泥價格下調的積極性不大。
氯化鉀。期望能保持穩定。2008年國內市場將持續供不應求的局面,供求關系不會得到根本上的扭轉,價格有大幅上漲的動力。但從國家和政府的方面考慮,為了適應終端承受者農民的承受力,還是希望能把價格降下來。因此,國內氯化鉀價格大漲和大跌的可能性均不大。
⑧ 2010年與2009年相比煤炭價格是否上升拜託了各位 謝謝
就是這個月,我們成都這邊煤炭漲價都挺厲害的,明年應該還有漲幅吧。。
⑨ 影響煤炭價格的五大因素有哪些
推動煤炭價格持續上漲主要因素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煤炭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煤炭生產增幅趨緩。今年煤炭行業全面整合,計劃關閉小煤礦10000家左右,而上半年實際已經關閉各類煤礦9075家。小煤礦的大量關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供應的過快增長。據統計,1-9月份全國煤炭產量167674.1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1%。月環比平均增幅趨緩,8月份增幅較7月份下降4.5%,9月份較8月份僅增1.2%。
二是煤炭需求快速增長。今年以來,經濟和工業生產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1-9月份全國火力發電量、水泥產量、鋼材產量、化肥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6.7%、15%、24%和13.8%。這四項耗煤量約占國內煤炭總需求的80%以上,其產量快速增長拉動國內煤炭市場需求明顯增加。此外,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四季度煤炭市場將進入傳統消費旺季,煤炭需求進一步增加,增幅可能有所擴大。
三是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促使煤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今年以來,我國在山西、內蒙古等煤炭主產省區進行包括提高煤炭資源稅、增加安全生產專項費、設立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和煤礦轉產可持續發展基金等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將煤炭開采資源成本、環境成本、安全成本、煤礦轉產成本以及運輸成本等計入煤炭現行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炭企業成本壓力,從而對煤炭價格高位運行形成較強支撐。據統計,1-10月,山西省國有重點煤企每噸煤的平均生產成本為185.46元,同比上漲21.5%。
四是鐵路運力比較緊張,推動煤炭價格上漲。四季度,鐵路運力偏緊制約煤炭供應的基本格局難以發生根本改變,尤其是山西、陝西、寧夏等部分省區受到鐵路運力緊張的制約,這在一定程度上拉漲銷區煤炭價格。
五是國際市場煤價上漲的影響。受國際原油價格大幅攀升、北半球各國進入冬儲煤季節等因素影響, 未來幾個月國際市場煤價上漲動力仍較強勁,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對國內煤價上漲形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