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雲南,文山的三七價格還會下跌嗎原因在哪
我認為三七將在今年產新後降價,因為前2年高價的刺激,今年的三七產量已超過市場需求,據調查,目前市場需求700萬斤左右,今年三七產量將達到850萬斤以上,2013年達到1200萬斤以上,2014年超過1800萬斤.所以我認為今年底三七價格會小跌,大概跌到40-60一斤新七,明年底會大跌.估計會跌到漲價前的價位.雖然據說目前有商家集資穩住三七高價,但畢竟市場規律穩得了一時,穩不了長久.
② 三七會掉價嗎什麼時候掉
今年三七的產量、質量都不如往年,但需求量卻日益增大,市場供不應求,目前剪口價格約960元/kg,頭子600多1公斤。我認為現在制葯行業對三七的巨大需求,讓三七價格未來幾年內都不會有很大的下調空間,甚至有可能持續升高。
③ 今年的三七的價格走勢
三七價格下降將成必然趨勢,任何一種商品一旦供過於求,價格暴低將成為現實。<即便有政府調控或者商業炒作,其功能都是短暫和無效的。這一現象即將在2012年底至2013年中旬顯現。>
④ 未來兩年的三七價格走勢
一下高,一下低的,但是基本穩定在一百元左右
⑤ 為什麼市場得三七價格是一百多一斤,而種三七的人卻說三七不好賣呢
因為三七的醫用價值比較窄,用的人不多,所以說並不好賣,加上種三七的人又多
⑥ 價格怎麼樣
三七價格暴漲高價因乾旱還是炒作
汽車一路從昆明飛馳到文山,高速路兩邊,滿眼的枯黃和乾涸中,最醒目的就是一片片黑色的三七大棚。七農說,如今的三七已經不僅在文山種,昆明、玉溪、紅河都有種植。由於價格4年漲了10倍,且到了4月份傳統淡季還在瘋狂飆升,讓三七再次成為中葯材中的奇葩。究竟是雲南連續4年的乾旱推高三七價格,還是背後另有隱形推手?
市場怪象
七農看不懂的三七價格
「三七價格這么個漲法,真是看不懂。」文山市盛大中葯材專業合作社社長王麟猛研究三七種植多年,對於這幾年三七價格的變化也是摸不著頭腦,「4年漲了10倍,的確像坐飛機一樣。」
王麟猛介紹,近一個月以來,三七價格持續上漲,目前雖然是淡季,但價格已經超過年前水平。每公斤剪口價格比年前上漲60元,而小頭則漲了40元。
文山七參堂的老闆袁海明介紹,三七價格近期上漲非常厲害,20頭三七每公斤從不到1000元漲到1120元,30頭三七則從760元/公斤漲至960元/公斤,60頭以上的小三七已經漲至800多元一公斤。
記者從文山州生物資源開發和產業局了解到,文山市場三七價格從2月份至3月份全部品種大幅上漲,20頭三七每公斤價格從893.57元漲至1041.94元,漲幅16.6%;30頭從785元漲至892.26元,漲幅13.66%;40頭從766.43元漲至838.26元,漲幅9.37%;60頭從742.86元漲至799.87元,漲幅7.67%;三七剪口價格從851.07元漲至881.94元,漲幅3.63%;三七乾花從777.14元漲至788.87元,漲幅1.51%。該局表示,三七價格今年1月份至2月份漲幅大部分在1%以內,而2月份之後價格則上漲比較快。
對於三七價格,王麟猛表示4年漲了10倍一點也不誇張,因為在2009年之前,20頭三七價格每公斤一直維持在八九十元左右。
種植三七,需精心護理。(龍宇丹攝)
一家人住在田邊簡陋的臨時棚子里看管三七地。(龍宇丹攝)
價格推手
乾旱並非漲價主要原因
「乾旱對三七價格的確有影響。」王麟猛認為,雖然很多人都說雲南4連旱造成了三七價格上漲,但這不是主要影響,「今年乾旱的情況和2010年較為相似,目前還沒有2010年那麼嚴重。」
王麟猛表示,正常年份下,一畝三七從移植種苗到採挖所需成本為3萬多元,而因為乾旱推高成本至4.5萬元左右。此外,平時一畝地產干三七可達130至150公斤,乾旱天氣下畝產可能下降20%~30%。
「乾旱之外,供求關系才是推高三七價格的主要原因。」王麟猛分析,2000年至2008年是三七價格的低谷期,七賤傷農讓很多七農不再種植三七。而市場需求卻在每年增加,三七開始供不應求。
除了乾旱和供求因素之外,種植成本的上升也直接推高價格。
文山三七研究院栽培研究所所長王勇也分析,乾旱是推高三七的價格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三七的葯用價值非常高,生長環境和地域要求也較高。」
鴻翔集團中草葯公司謝總認為,今年價格上漲與乾旱和囤積炒作關系都不大,主要還是供求關系影響,「今年的產出跟不上需求,價格自然就上漲,以前公布的每年全國7000噸的需求量,到現在應該已經超過了。」
利益鏈條
從田間到葯房加價千元
據了解,目前文山每年產出三七60%~70%被葯廠收購,其餘40%被直接消費,其中零售環節的利潤在20%左右。
「種得好的,在種植環節有60%的利潤。」王麟猛稱,在三七價格的低谷期,80%~90%的利潤讓葯廠拿走了,一家以三七為主要原料的企業當時最大利潤可達300%。
王麟猛回憶,自從2010年三七價格領漲中葯材以來,發改委多次到文山調查是否有炒作現象,「但到了現在,價格已經非常高,囤積炒作風險增大」。
以20頭三七為例,新鮮三七中間商收購價為210元/公斤,每2至3公斤新鮮三七可曬一公斤干三七,曬好之後的出售價格為800元/公斤。
據介紹,一般從農戶手上收購三七的有葯廠和中間商,而文山部分批發零售三七的店就是從中間商手上進貨。在文山國際三七交易中心附近的一家批發零售店內,老闆娘盧女士表示,20頭三七最近零售價格在1120元/公斤,30頭價格在960元/公斤,「前段時間每公斤又漲了三四十元,我們的利潤的確不高,一公斤只有十多二十元。」
記者調查了解到,在昆明菊花園葯材專業市場一家店內,目前20頭三七每公斤已經賣到1400元/公斤,而30頭的約為1200元/公斤,「年前大概就是1000元左右。」一位經銷商說道。
而在市內一家大型連鎖葯店,20頭三七每公斤售價高達2300元,30頭的也賣到2000元/公斤。
王勇分析,目前三七利益鏈條中,60%的利潤為七農所有,「三七價格在市場交易時較為透明,所以中間商和零售商獲利較少,這才是三七行業的正常現象。」業內人士也稱,雖然零售環節利潤偏低,但也不至於每公斤只有二三十元的利潤。
文山三七交易市場火爆。(龍宇丹攝)
成本揭秘
種苗地租工錢成倍上漲
在蒙蒙細雨中,一輛寶馬緩緩駛入路邊岔道,往田壩深處去了。這一片黑色的三七棚,正是重慶人蘭洪投資栽種的。
這天雖然只是毛毛雨,卻讓蘭洪心情很愉悅,他已經盼了太久,這場雨對他而言相當於省了幾萬元的澆水費用。
「種三七成本太高,沒有任何人會任由三七在地里乾死,不管花多少錢也要拉水來澆。」蘭洪是文山三七的種植大戶,在文山成家後就開始投資種三七,由親家幫他打理。
「由於乾旱,這批三七的種植成本增加了60%以上。」蘭洪憂心忡忡。
目前,蘭洪種植了70多畝三七,其中三七苗30多畝,大七40畝,「我們的成本還容易控制一些,因為用的都是自己育的苗。」
而蘭洪的成本在其他種植大戶看來還比較低,王麟猛提到,雖然文山今年旱情不算最嚴重,但目前種植三七已經不局限在文山州內,昆明、曲靖等地的旱情更加嚴重,「有的地方從去年8月份建棚就沒有有效降水,從今年初到現在已經澆了8次水,3月下旬開始,由於風大加高溫每月澆水多達4次。」
究竟乾旱因素在瘋漲的三七價格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三七的真實種植成本是多少?
首當其沖的是種苗價格,2008年之前,每株種苗價格為5分錢,而去年栽種期已經漲至8角錢,漲幅達到10多倍。按一畝三年七所需種苗2萬多株計算,種苗投入就需要一萬多元。
調查發現,文山大部分七農表示目前租地價格也是成本上漲原因之一,地租在2009年以前只要200至300元一畝,而隨著三七價格上漲,地租也水漲船高達到目前平均的每年2500元/畝。
此外,用工成本也增加了五六倍,短工在2009年左右只要10至15元一天,現在要80至100元一天。懂技術的工人則要3萬元左右一年。
農葯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漲,大部分價格已經翻番,七農稱很多時候農葯就是通過淘汰老產品,推出替代新產品漲價的。
高價影響
葯廠和消費者最為受傷
一場雨,不但能滋潤七農的心,也讓文山葯廠可以舒口氣。
「我們這種以三七為原料的深加工葯企真的受影響很大。」雲南特安吶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光雲表示,往年到淡季三七價格早已回落,但今年卻奇怪地一直上漲,公司主要原料剪口從過去的600多元/公斤飆升至900元/公斤,而20頭三七也從去年初的600多元/公斤漲至900多元/公斤,每年平均漲幅20%~30%,「在4年前,價格不過是90多元一公斤,整整漲了10倍,但是我們的產品又不能斷供,撐下去的確不容易。」
「作為制葯企業,受三七價格飆漲影響,我們的利潤減少了20%~30%。」李光雲稱,葯品價格都是執行最高限價,廠家不能隨意提價,但目前執行的價格標准已經是多年前制定的,以血塞通為例,100克規格的限價為37.4元,是2006年至2007年的定價。為了應對高成本,企業只能和銷售商共同承擔成本,「就是適當提高一點點出廠價,但這樣會壓縮銷售環節的利潤。」
為了應對三七價格持續飆漲,特安吶尋找過很多的方式,剛開始是基地+農戶的模式,雖然有協議價,但只要價格上漲,就無法約束農戶把三七賣給中間商,這條路走不通。
去年,特安吶在尋甸至華寧撫仙湖畔建立了一個1000畝的三七種植基地,但由於乾旱,目前種植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從去年9月份至今,華寧有效降水幾乎沒有,年初基地附近溝渠還有一點水,但到了2月底就已經斷流,我們只能開始組織澆水。」李光雲介紹,目前澆水頻率是每10天一次,每車水需要四五百元,每次澆水成本需要50萬元。
看著窗外開始下起蒙蒙細雨,李光雲高興地說,「這場雨如果能夠下透,我們也許一個月不用澆水,可以省下上百萬呢!」
李光雲算了一筆賬,從去年12月份開始種三七,每畝地投入已經超過3萬元,比往年投入增加5000元,如果乾旱持續下去,投入還將增加1.8萬至2萬元。
鴻翔集團中草葯公司謝總介紹,公司主要為葯廠提供原料,目前一公斤剪口已經從年後840元/公斤漲到920元/公斤,「對葯廠影響很大,成本上升,終端產品不能隨時提價,只能擠壓利潤,有的葯廠出廠價已經接近成本價。」
王麟猛也表示,面對高價,三七壓力最大的還是葯廠,由於價格過高,有的葯廠只能靠庫存支撐,再不進購原料就面臨停產,「按往年的規律,過完春節之後三七價格就會開始回落,很多葯廠也是想等價格降下來再進貨,但今年奇怪的是價格不降反升,讓等著降價的葯廠措手不及。」
據統計,全國有1258家葯廠生產以三七為原料的葯品,含有三七的國葯准字中成葯品種323個、批文3207個,進入國家基本葯物和國家中葯保護品種目錄20餘個,但由於國家醫改政策的約束,三七葯品價格只跌不漲,三七原料供應又只漲不跌,市場維護十分艱難,使得許多以三七為主要原料、本來利潤空間極低的葯品不得不減產甚至停產。
「三七價格上漲對制葯廠和長期服用三七保健的消費者影響比較大。」昆明中醫學院金教授表示,以三七為主要原料的成葯主要治療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現在也有很多人喜歡服用三七粉保健,預防高血壓和高血脂,這類消費者對三七價格上漲也是比較敏感。
七農篩選三七根(龍宇丹攝)
「死一棵苗值好幾元錢」
在丘北縣附近的一片田壩里,70多畝三七田綿延伸展,頗為壯觀。趙樹蓮和畢安輝就住在田邊一個簡陋的臨時棚子里,他們幫種植大戶看管三七地。
凌晨5點,正是一天之中最冷的時候,趙樹蓮穿上毛衣和厚外套起床了,丈夫畢安輝仗著身體好,只是在外套里加了一件薄毛衣,這天他們要進行三七澆灌,早飯通常是不吃的。
34歲的趙樹蓮有一雙漂亮的眼睛,常年在地里耕作使得她膚色偏黑,而她的丈夫畢安輝則是一個典型的農家漢子。
「乾旱對我們影響太大了,光是每周一次的澆水就特別累。」趙樹蓮邊整理水管邊說。
早上天剛亮,澆水就正式開始了。由於附近的水源早已乾涸,除了三七棚裡面,周圍的土地已經遍布大大小小的溝壑。現在每次澆水,老闆都要找水罐車從20多公里外的地方拉水過來,每立方米水成本40多元,10立方米水才夠澆一畝地,澆一次水成本要兩萬多元,「雖然是老闆出錢,但是我們看著也是擔心得很。」
水拉來之後暫時儲存在田邊現挖的蓄水池裡,趙樹蓮一家和來幫忙的二三十名散工就開始扯著水管到田裡澆水,在悶熱的三七棚里,一忙就是一個上午。
中午11:30,忙活了一上午的人們都是又熱又餓,趙樹蓮開始做飯,忙起來的時候飯很簡單,就是煮上一鍋玉米面,大家一人一碗,迅速地吃起來。
飯後幾乎沒有休息時間,趙樹蓮一家和工人們又開始忙碌地澆水。這時候,丈夫畢安輝發現,由於太陽過於毒辣,三七地里溫度太高,澆下去的水立刻就會騰起熱熱的水汽,反而讓稚嫩的三七苗卷了邊。捧著焦黃的三七苗,畢安輝感嘆道:「死掉一棵苗也是好幾元錢呢!」
夕陽西下,一天忙碌的澆水終於結束。工人們陸陸續續走了,畢安輝兩口子收拾好用具回到臨時的工棚里。趙樹蓮開始生火做飯,畢安輝則點起了自己心愛的水煙筒一口一口抽了起來。這樣的澆水在旱天里每個星期都要來上一次,每次持續三四天。除此之外,趙樹蓮兩口子每周還要噴灑一次農葯,每天下地為三七除草。
晚飯後,趙樹蓮掏出手機給家裡打電話,她的家裡,一雙子女都還在念書。雖然工棚離家只有半小時路程,但趙樹蓮卻說自己還是第一次出「遠門」。現在,家裡12畝田地已經按1300元/畝的價格租給大戶種三七,每年可以收到1.56萬元左右的地租,加上看守三七地的3.16萬元工資,兩口子一年就有4.7萬元收入,「平時在家種地養豬一年收入也只有2.3萬元,除去一家人吃喝和孩子上學的錢,只能剩下一萬元,種三七對我們的收入的確有很大的提高。」
談及目前三七價格這么高,為何不自己種三七,趙樹蓮和畢安輝都異口同聲道,「投資太大了,普通的農民哪裡拿得出這么多錢啊,而且風險也大,還不如把地租出去,自己出來打工省心。」
數據
文山三七受災26.04萬畝
由於天氣持續乾旱,三七園普遍需要每個月澆水4次,每畝每次需8方左右灌溉用水。80%以上的三七園需要到5公里以外的水源地拉水或購水。
按平均每方水25元計算,七農種植一畝三七平均每個月需新增成本800元。而在丘北縣膩腳鄉灌溉三七成本已高達70元/方。
文山三七產業局分析了今年三七乾旱受災特點:一是乾旱持續時間長、覆蓋面積廣、受災面積大;二是高海拔地區運水距離遠、抗旱成本高,七農經濟損失大。
據統計,文山州到今年2月底共有70餘個鄉鎮種植三七受災,受災七農近萬戶,受災面積26.04萬畝。
其中:一年七8.79萬畝,二年七11.37萬畝,三年七5.88萬畝,受災面積佔三七種植總面積86.81%,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448億元。
⑦ 2019年文山三七價格會跌嗎
這個真還不太好預測呢
16年三七價格算是上漲的,要是按照漲跌三年一翻來預測,19年可以預測的是跌勢;
三七屬於葯食同源的養生葯材,要是從人口老齡化 和 養生認知度上來預測,19年可以預測的是三七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
總體來看,跌與漲其實最關鍵的要看17年~18年的種植面積了,如果種植面積過大,供大於求,那麼就是跌,如果供小於求,那就是漲。
所以,如果想知道19年三七價格的漲跌,就需要關注後面兩年的種植面積和市場需求。這兩個數據在政府官方每年都會出,要是覺得不準確,也可以看一些統計機構的數據
⑧ 為什麼三七的價格會這么低
田七,又名三七,因為兩者都屬於五加科人參,也被稱為人參37。主要分布在文山,雲南省是傳統的生產名貴葯材,生用止血強大的心臟,新的健康和活血祛瘀,消腫的顯著特點,熟用血,血,補益強壯作用的疼痛。明代著名葯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而聲譽「金不換」。清制葯書「本草綱目」中間道路:。 「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血第一,味同而也功率等,使人參,中國醫葯在最有價值的」中國著名中外「雲南白葯」和「片仔癀」,即由田七為主要原料。
田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前身野生物種已被馴化的家庭,其根,莖,葉和花可以入葯。常說田七,是指田七干植物的根。在最近幾年,科學的研究證實,在人參四環三萜皂甙,最重要的葯用成分,田七不僅含有相同,但高於人參,田七含有類黃酮,有高血壓,冠狀動脈擴張的調節,增加了冠靜脈的血流,並減少心臟耗氧量,降低心肌負荷的作用。臨床實踐證明,田七引起胸悶冠狀心臟疾病的治療,心絞痛有滿意的效果,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功能也很顯著。因此,除非治療跌打損傷和血液淤滯田七傳統名名葯,但也越來越多地被廣泛用作預防心血管疾病,強身健體的滋補保健品和治療。在春季和秋季收獲
第七場,與「春七」質量較好,大,重,顯色性好,堅固不空泡。數字越大,越田七值的頭。天琪加工用鮮花田七花精,是冷卻潤燥,痤瘡葯物。天琪與肉,雞湯,加倍其有效性。
雲南白葯「的主要成分是田七田七根,莖,花,葉可製成人類醫學與田七膳食補充劑,如:..」田七國技「,」田七鍋爐鴿子「而名揚國內外,在門口的人們的喜愛。暢銷東南亞田七和田七系列產品,並打入日本,美國,加拿大和其他國際貨幣市場,雲南昆明醫葯商店和大型百貨公司傳統出口大宗商品銷售它不僅是37店銷售,以及服用方便,生,熟三七粉,37,三七丹參茶,人參雞,三七花
⑨ 雲南三七收獲季節是什麼時候
三七花,每年的7、8月份收獲,按三七生長年限分為兩年三七花、三年三七花,三七多為三年生草本植物,在種植的第二個年份就會開花。
為防止三七花成熟搶佔了三七的營養,故兩年的三七花在花蕾期就會全部採摘,但因生長年分淺有效成分含量低,體型瘦弱賣相差,在市面上相對價格也要比三年生三七花便宜。
在採收前半月剪去三七植株地上部分,只留莖樁6~10厘米高,以便挖掘時識別。挖掘時用鐵耙或竹撬從廂下方開始,依次帶土輕輕挖起,去掉莖干,抖凈泥土運回加工。挖時要仔細,不要遺漏,不要挖斷、挖傷根部。
(9)三七價格低谷期擴展閱讀
1、三七俗稱田七、山漆、金不換、參三七,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2、根系短,肉質根,與人參同科同屬,有 「北參南七」之說。生長需三成光、七成陰。典型的喜鉀植物。
3、雲南三七是熟知的三七道地產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加上悠久的種植歷史,成就了這個三七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