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我國減持外匯儲備

我國減持外匯儲備

發布時間:2021-11-18 23:22:26

外匯儲備縮水能不能說外匯儲備減少,最好能詳細說明一下

外匯儲備縮水,不能說外匯儲備減少;
外匯儲備縮水只是外匯的貨幣相當回於本國的貨幣在貶值答,而外匯儲備減少說明持有的外匯國家拋售了手中所持有的一部分外匯;
而造成外匯儲備縮水的原因有:

1.外匯儲備超出適度規模,而近年來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造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
2.外匯儲備幣種、投資結構方式單一,外匯儲備幣種結構單一,過度依賴美元儲備,外匯儲備的來源結構不平衡。

❷ 中國外匯儲備縮水的原因有哪些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由於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它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由於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每個月外儲的變化可能會有不同的具體原因。比如,今年11月份的下降,外匯局有關負責人分析是因為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美國大選後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呈現貶值、債券價格也出現回調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下降。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累計下跌超過6%。由於美元升值明顯,很多境內企業和個人選擇持有外匯資產,這種「藏匯於民」也消耗了大量外匯儲備。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1月銀行結售匯逆差334億美元,較上月的146億美元逆差擴大逾一倍,且為連續第17個月出現逆差。分析人士指出,11月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快速貶值,導致購匯意願更加強烈,是導致結售匯逆差擴大的最主要原因。

去年8月,央行有關負責人解釋當月外儲下降原因時分析稱,無論是央行在外匯市場進行操作,向市場提供外匯流動性;還是外匯儲備委託貸款項目在8月份進行了一些資金提款,其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為境內其他主體持有外匯資產的增加,這意味著企業、居民和金融機構的資產配置更加豐富,這是我國「藏匯於民」戰略的體現,有利於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最後外匯天眼提醒廣大投資者,在進行外匯交易前,一定要對平台進行多方面的考慮,

如遇到無法判斷的外匯平台,可在外匯天眼APP中進行查詢,平台真假,一查便知~

外匯天眼APP-全球交易商監管查詢APP

❸ 中國如果減持美國國債而去購買黃金做外匯儲備的話有什麼壞處

中國現在就是在慢慢出售美元資產轉持黃金或其他金屬礦產資產

但是一個問回題是,黃金現答在本身就是一個高價區域 ,現在這個位置去轉換黃金本身就占不了多少便宜

石油140去買石油 美元高位去買美元 現在黃金高位又去增持黃金 那幫SB不知道怎麼不去買白銀!

現在國家手裡的美元資產 只是一個籌碼了,要是 美國真耍賴 GCD毫無辦法

去年金融危機 本來美元該暴跌的 但是卻沒跌反漲 也是GCD的壓力 老溫就一直叨叨:你美元不能跌啊!

GCD要是也想來個魚死網破 那美國經濟也將面臨大災

現在目前的情況是 兩個手裡都有炸彈的人 你要扔我也扔 大家一起死 要麼都不扔互相合作

那麼大的資產 想轉換也難啊 慢慢來吧 還是漢奸太多

❹ 中國應不應該減持外匯儲備

總理在之前的發言中也是談到了外匯儲備的問題,也是談到了國內現在外匯儲備過大,對於國家反而是一種負擔,並且目前外匯儲備有單一的趨勢,這樣對中國的外匯儲備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現在央行也很注重外匯儲備的總量和外匯儲備的結構調整的問題

❺ 為什麼我國要持有大量美元,為什麼不拋掉一部分美元再升值

一、中國拿的美元不是現金,而是美國國債、房貸二美等的資本市場的金融產品,變現很難,並且起到增值保值的作用(雖然部分沒有起到這個作用)。
二、美元是硬通貨、是世界貨幣,許多的交易的交割都需要美元,說白了,你買石油,用美元,你買大豆用美元,甚至你進口武器和其他的東西一般也是用美元交割,並且在其他國家的資本市場上也是美元的天下;
三、中國是外匯管制的國家,中國是需要用美元來控制自己國家貨幣的,如果拋售美元,通過一部分連鎖反應,是起到加速人民幣升值的作用,這樣對國家是非常不好的,並且人民幣的升值的世界呼聲是相當高的,這樣在列強國家的陰謀下是需要中國在外圍市場上收回美元(因為是國際貨幣)而拋售人民幣而減慢升值的。這樣我國的美元就更加的多了!
四、國家的外匯儲備是中國遏制美國的一個重要的武器,但也受到國際的制約,不是說減持就可以減持的。我國的外匯儲備有70%是以美元計價的金融產品,但是這個比例在逐步的減少,而日元、英鎊、歐元、一攬子貨幣和特別提款權等正在逐步的增多。
暫時只能解釋這些,如果有興趣可以查詢相關資料來了解,這個確實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關系。

❻ 請問誰知道中國的外匯儲備和策略

我國外匯儲備已達到8536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對於如此之高的外匯儲備,是太多還是太少,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環境下,沒有一個經驗或理論上
的定論。

按照傳統國際儲備理論,外匯儲備往往是以滿足進口需求、償還外債和干預匯率為主要內容。如在其他國際收支項目停止的情況下,一國應能在一定時期內維持當前的進口水平和償還外債的能力等。但傳統國際儲備理論是以金融全球化程度較低和全
球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為背景的。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金融全球化從廣度與深度進一步發展,而且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採取彈性的匯率制度,再加上美元與歐元兩大貨幣區的形成,以往的外匯儲備理論出現了理論與現實的背離。

按照傳統理論,當一國轉向浮動匯率制度時,將大大減少其對外匯儲備的需求,但無論是發達國家(如日本),還是發展中國家,匯率制度由固定製向浮動制轉變的過程中,各國的外匯儲備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迅速增加了。

不少國家增加外匯儲備,更多的是為了在變動的國際金融市場中,維持對本國經濟與金融市場的信心,保證本國金融體系的穩定。

對於巨額的外匯儲備如何經營和管理,是一件令人矚目的事情,也是各國政府必須重視的問題。這里既有外匯儲備的結構問題,也有外匯儲蓄管理與投資方式及規避風險的問題。

中國的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反映了中國的國際收支不平衡。這是長期以來我國在政策上鼓勵出口、鼓勵外商直接投資和外匯政策「寬進嚴出」取向的結果。

要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就得改進現有制度規則,促進中國過高的外匯儲備進行結構調整,改變「寬進嚴出」的外匯政策取向;就得擴展外匯資金運用方式,變「藏匯於國」為「藏匯於民」;就得有序可控地拓寬資本流出流入渠道,穩妥推進對外
投資,構建完整的「走出去」外匯管理促進體系。

而變「藏匯於國」為「藏匯於民」是政策安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從吳曉靈副行長日前的講話來看,央行提出的「藏匯於民」就是希望通過市場化方式來化解央行手上過多的或是結構不夠合理的外匯儲備,讓國內的企業、機構和個人更便利地進入外匯市場,讓他們樂於持有外匯。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得推出更多的外匯交易品種和工具,以保證持有外匯的居民或企業有增值途徑,就得有規避匯率風
險的工具。如果這樣,完全集中在央行的外匯儲備風險就可以由整個社會來分擔。

由於我國長期實行的強制結售匯制度,在外匯短缺的時候,居民會千方百計地持有外匯。這不僅使得央行增加外匯儲備緩慢,也使得國內不少地方外匯黑市交易頻繁。但是,當國際市場在炒作人民幣升值時,國內民眾或企業同樣也加入到預期人民幣升值的行列,這時國內民眾或企業就會減持其手中外匯,從而導致外匯大量地集中在國家手裡,國家外匯儲備也迅速增加。可以說,近兩年來國家外匯儲備迅速增加是與
國內民眾與企業外匯持有迅速減少有很大關系。

因此,「藏匯於民」先得增加外幣資產對國內民眾或企業的吸引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得讓民眾對外匯持有有一個穩定的預期,即匯率的變化必須相對穩定或中性(即匯率可升可跌)。如果居民感覺到匯率變化波動很大,或是急劇上升,或是急劇下跌,那麼要民眾持有外匯的可能性就不大。

二是要完善國內外匯市場,以便保證持有外匯的民眾進入市場有獲利的途徑與規避風險的工具。就目前而言,國內的外匯市場相當不完善。比如,民眾比較熟悉的外匯理財僅有四種,最普通的方式是外匯儲蓄,風險小,但收益不高;其次是購買外匯理財產品,收益略高但流動性差;第三是炒匯,收益高但風險也高,且需要專業的知識和能力;還有投資B股市場。也就是說,目前國內外匯的投資渠道狹窄、品種單調
、規避風險工具少,在預期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希望居民大量地持有外匯是不現實的。

要突破這一瓶頸,就得從建立有效的外匯市場入手。而確立有效的外匯市場,就得取消強制性的結售匯制度;盡快推出QDII,開放國內居民的海外證券投資渠道;進一步加快資本項目及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步伐;組建國家外匯基金等等。

如果政府不從這些制度安排、制度環境入手,在強烈預期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背景下,國內居民或企業持有外匯的願意肯定不高,「藏匯於民」也就無法落實。

總之,「藏匯於民」並非政府一廂情願就能做到,而是要經過市場化的制度安排才能夠實現,離開這些制度安排,有效的市場無法確立,「藏匯於民」也就可能成為
一句空話。

❼ 中國減持外匯儲備的原因分析

外匯儲備是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它能夠調節國際收支、穩定匯率、保持本幣國際信譽、確保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外匯儲備作為一國調節國際收支,穩定外匯市場、表明一國資信和防範金融風險現實能力的標志,在當前金融市場動盪不定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非同尋常的作用。中國外匯儲備自1993年起保持連續22年增長,然而2015年開始,外匯儲備增長的趨勢突然逆轉,外匯儲備量下降為 3.33 萬億美元;2016年減少為3.01萬億美元,較上一年下降3198.44億美元;2017年為3.13萬億美元,雖然較2016年有所上升,但仍小於2015年儲備量。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14萬億美元,比2017年末增加29億美元。本文以「中國外匯儲備變化的成因」為題,試圖探究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中國外匯儲備量變化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正確了解中國經濟發展新動態。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
一、引言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所持有的,用於國際貿易中對外支付、彌補國際收支逆差以及維持該國貨幣穩定,國際間普遍接受的外國貨幣,是國際儲備的一部分。外匯儲備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表現了一個國家購買力的強弱,在國際支付和穩定匯率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外匯儲備量是一個國家對外經濟平穩發展的基礎。2014年中國外匯儲備總量達3.84萬億美元,居全球首位。但2015年開始中國外匯儲備量突然出現「減倉」勢頭,借機唱衰中國經濟的輿論又一次出現。外匯儲備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對我國儲備資產不足的擔憂,市場上甚至出現「中國外匯儲備耗盡論」、「保住外匯儲備等聲音。這些聲音是否正確?究竟該如何判斷當前形勢?

❽ 央行減持外匯儲備對宏觀經有何影響

央行如果減持外匯儲備的話,應該會進一步導致我國匯率的上升。匯率上升了,我國的物品與勞務就會變得相對貴了,因此會減少出口,增加進口,凈出口會減少,這對我國現在的經濟形勢來說是不利的。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為何央行減少外匯儲備會導致我國匯率的上升。我們知道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就是供求均衡原理。同樣地匯率也是由供求均衡所決定的。在外匯市場上我國人民幣的流通量是供給方,而在外匯市場上為了購買中國的物品與勞務的一方或者是要到中國進行投資的一方就必須把手中持有的外幣換成人民幣,因此他們構成了對人民幣的需求方。當供大於求時,匯率下降,當供小於求時,匯率上升。
了解了這基本的原理之後,我們就知道為什麼央行減少儲備會導致匯率的上升了,當央行減少外匯儲備時,就必須在外匯市場上放出所持有的外匯儲備,別人必須用人民幣來購買,人民幣到了央行的手裡,自然在外匯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就少了,即人民幣的供給減少了,供小於求,所以匯率就會上升。

❾ 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管理面臨著什麼挑戰試提出一些可行的對策並說明理由

筆者認為,應盡快對導致外匯儲備激增的宏觀經濟政策進行重大版調整,改變多年來實行的權出口導向和外資導向的政策,同時對現行外匯管理制度進行必要的改革,變強制結售匯制為意願結售匯制,增大人民幣匯率彈性,並採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加企業和居民個人持有外匯的數量。此外,應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加強外匯儲備的風險管理,提高外匯儲備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總之,只有把高企的外匯儲備規模降下來,實現外匯儲備的適度增長,才有可能實現經濟在內外均衡基礎上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❿ 中國增持和減持美國國債的有什麼作用

就現在來看我國外匯儲備的多元化趨勢愈發明顯,減持美國國債,相應增持了日本國債。有什麼好處,對個人而言,也就是我們個人所倡導"分散投資".加上美國現在實行「弱勢美元」政策,其主要對象是歐元和人民幣.也就是說美元存在貶值預期,這樣的話我們持有的美國國債將嚴重縮水,減持的話相對對財富保值有好處,也降低了財富縮水風險。但中國增持到「一定數量」時,如果美元要貶值的話,中國肯定會大量拋售美國國債,其他國家也會做出同樣舉動,到時更加會導致美元貶值,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和美國的高利率。這都是連鎖反應。(只不過後者趨於理想化,但這也足夠令美國擔憂)

閱讀全文

與我國減持外匯儲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生科技基金 瀏覽:819
沈陽新松股票代碼 瀏覽:29
天能鋰電投資理財是騙局嗎 瀏覽:96
渤海信託電話 瀏覽:210
工資貸款包裝犯罪嗎 瀏覽:95
人民幣的兌換哪個幣最高 瀏覽:304
再生銅投資 瀏覽:70
傳統外匯海星 瀏覽:897
期貨外匯公司 瀏覽:388
掌眾金額小額貸款 瀏覽:502
華天科技股票分析 瀏覽:746
海星股票 瀏覽:589
3900港元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714
幫貸寶貸款靠譜嗎 瀏覽:92
ADx融資 瀏覽:380
p2p理財圖片 瀏覽:939
國元證券基金託管 瀏覽:578
今日菜百黃金價格多少錢一克 瀏覽:29
速賣通外匯申報 瀏覽:89
人造肉概念股票基金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