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股票最賺錢
選一個企業,跟它一起成長
天天看著股市,天天都要面對誘惑或者風險,大家基本不會去想股票的本源到底是什麼了。
馬克思對股票和股份制有一段經典的論述,這段論述很可能揭示了股票的本源。也許當時鐵路建設之難,耗資難度之大給馬克思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馬克思得出結論:「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麼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
這段話揭示了股票的本源。都講炒股需要大智慧,什麼是大智慧?其實大智慧就在馬克思的這段論述里。它揭示了炒股的精髓:找到一家好的企業,跟它一起成長,一起壯大。
今天的人們都在感慨茅台股份這只股票太貴了。十萬塊錢去開個戶,最低交易單位是1手,全部滿倉買進去,按250元的股價,只能買4手。但回想當年,茅台上市的時候,總盤子是2.5億股,上市第一天的收盤價是35.55元,總市值是88億。經過12年的發展,總盤子變為10億,股價為250元,總市值為2500億。一個生肖輪回,股價漲了30倍。當初10萬元進去,什麼也不做,現在就是300萬。
再看另一個神奇的股票,萬科A.1991年深交所成立時,總股本是0.28億,開盤價是14.58元,總市值是4億。經過20年的發展,現在總股本是109億,股價是10元,總市值是1000億,20年漲了250倍。當初投4萬塊進去,什麼也不用干,20年後成了千萬富翁。
上面兩個例子才是馬克思揭示的股票的本源在中國的現實寫照。炒股當然追求收益,10元買進,11元拋掉,賺了1元,9元拋掉就虧了1元。人們總是盯著炒股的差價,但忘掉了股份制的本質就是從小開始起步,並逐漸做大。當人們都在追求股市差價的時候,我們不妨把皮表的東西都拋掉,真正去探究股份制發展的本源,找到一家公司,跟它一起玩上十年、二十年。它成長了,我們也發達了。
在紛繁復雜的市場變化面前,靜下心來,找一個股票,跟它一起成長,大概可以照以下思路去梳理。
(1)選一個有市值成長空間的股票。所謂有市值成長空間,是指目前的市值增加30倍以上,在理論上要能夠成立。工商銀行、中石油是好企業,但市值增長30倍的可能性極小。微軟創造了財富神話,因為20年裡它市值增加了100倍。臉譜公司(Facebook)上市後股價從30多美元跌到20美元,因為它上市的時候市值已經沒有幾十倍的想像空間了。
簡單地說,就市值來說,如果還是八九點鍾的太陽,那它就有發展的空間;但如果市值已經日過正午,再准備跟它一起成長,就沒有意義了。
(2)選一個朝陽行業的股票。行業不同,成長的空間就不一樣。要想找到一個股票跟它一起成長,選擇朝陽行業非常重要。因為在行業的成長中,企業也會日長夜大,自己的投資就水漲船高。成熟的行業或者夕陽行業,不是沒有好股票,而是很難有成長性超過30倍的潛力。上世紀90年代家電行業是朝陽行業,但20年以後,就成為了成熟行業。如果要跟企業一起成長,那麼這個企業一定應當處在行業上升背景下才有希望。
就現在的情況說,互聯網、電子商務、生物醫葯、物流、新材料、環保、新能源、食品安全、文化旅遊行業都應該屬於朝陽行業。
(3)選一個行業龍頭企業的股票。商業的法則是弱肉強食和贏家通吃,所以只有選擇行業的龍頭老大,才能分享到行業成長的成果。茅台和萬科之所以創造財富神話,是因為它們成為了行業的龍頭。當今的商業社會,基本是贏家通吃的概念,只有第一,沒有第二。行業龍頭有定價權,有發展權,有攫取超額利潤的權利。所以,只有選擇龍頭企業,才能在行業的成長中占據制高點,成為財富的王者。
(4)做好至少5年以上跟企業一起成長的准備。企業要從小做到大,需要有一個成長的歷程。沒有三年、五年,一切都是空談。所以,當你選擇好一個企業,並准備跟它一起成長的時候,至少要做好五年,甚至是十年的心理准備。開疆拓土需要時間,圈地掘金也需要時間。這里講的時間,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大意是指5~20年的范圍。當然也不能無限地延長,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企業的成長和行業的興衰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即便要有長線作戰的思想准備,但這個長線也就看到20年,再長就沒有意義了。
《道德經》里講,成事的方法,有「道、法、術、器」四個境界。道是事物的本源,法是人們對事物本源所做的總結,術是方法和技巧,器是人們藉助的工具。
在證券市場里,面對功利的誘惑,人們對「器」——工具(如分析軟體)、「術」——技術分析和財務分析方法,以及「法」——投資經驗都很重視。天天面對紛繁復雜的市場,時時要面對誘惑和風險,誰還能靜下心來堅守股市的本源和證券市場的「道」呢?
什麼是「炒股之道」?答案很簡單,選一個企業,跟它一起成長,在企業成長的過程中,自己也從散戶變成大戶,實現財富夢想。
B. 什麼是100%以外的股份
關於股份制公司,應該不存在100%以外的股份這個概念。
一個股份制公司,所有的股份,不管他是第一批加入的,還是以後加入的,都包含在這個股份制公司的100%以內,都享有一樣的權利和義務。
比如一家股份制公司,原有20個股東,總共握有公司100%的股份計20萬股。因發展需要,公司要增配新股。他們到相關管理部門申請,批准後,開始走增配新股的流程。
先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的總資產進行估價,估出的總價再除以20萬股份,得出每股價值(假設為N元)。然後以每股N元(有時用高於N元的價格)對外公開發行新股100萬份,發行成功後,公司的總股本即為120萬份。
而這後發的100萬份股票持有人,就和以前的老股東享有一樣的分紅權利以及其他的所有權利。這時的120萬股才是公司的100%股份,而先前的那20萬股只佔公司的6分之1股份了。
當然真正發行新股,還有許多繁雜的手續,這里只能籠統的說一下。
望能幫到你。
C. 股票增配問題
股改是有日期的一般有公告。你如果在除權前買的話你的股票就變成4手了。你如果在除權後在買的話就是20元每股了。
D. 一般追蹤指數的指數增強產品,所有的股票標的就是在指數范圍內的嗎
指數增強是有一個標準的,要求基金內的80%的倉位必須從指數成分股裡面篩選,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特殊形態的主動型基金。
E. 什麼是大盤股
大盤股(large-cap share):市值總額達20億元以上的大公司所發行的股票。資本總額的計算為公司現有股數乘以股票的市值。大盤股公司通常為造船、鋼鐵、石化類公司。大盤股沒有統一的標准,一般約定俗成指股本比較大的股票。
通常指發行在外的流通股份數額較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反之,小盤股就是發行在外的流通股份數額較小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我國現階段一般不超1億股流通股票都可視為小盤股。中盤股,即介於大盤股與小盤股中間發行在外數額的股票。在以前很大盤子的股票相當少,所以把流通盤在3000萬以下的稱小盤股,流通盤一個億以上的就叫大盤股了。
現在隨著許多大型國企的上市,這一概念也發生了轉變。流通盤一個億以下的都能算是小盤股了,而像中石化、中聯通、寶鋼這些有十幾甚至幾十億流通盤的股票就稱為超級大盤股,像許多鋼鐵股、石化股、電力股由於流通盤較大,也稱為大盤股。隨著中國資本證券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行業都有大盤股了,比如商業百貨行業的蘇寧電器,還有金屬採掘中的大部分股票等。目前市面的說法是看這家上市公司的流通盤,一般在5億以上肯定算大盤股了,但這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大盤股的逐級上升對於吸引集團資金入盟較為有利,大資金有了適合的吞吐場所,就會對小盤股的過高股價產生壓抑,這種投資結構亦是管理層嘔心瀝血的精華所在,亦是中國股市的新格局。小盤股經過多年的分紅送股或增發,也會成為大盤股。蘇寧電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銀行,中國石化,中國中石油,中國建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萬科,中國遠洋,中海集運,中煤能源,中國國旅,等等,大型國有上市企業基本都是大盤股。你也可以下載任意一個股票交易軟體,那裡有滬深300,中證100,上證50,都是大盤股。
F. 據說機構交易有特殊通道,可以優先買入或賣出股票,是真的嗎
是有特殊通道的。往往有幾種常見的方法。
第一、在新股開放申購之際,通過市值配售提升新股中簽概率是一種直接策略,而提升新股申購中簽率,可以利用家人賬戶打新,增配穩健權重股,並以此達到提升中簽率的目標。
第二、在新股上市之際,通過集合競價交易排隊參與新股買入,但成功買入的概率不高,而當投資者成功買入之際,往往也是封漲停板末期狀態。
第三、通過打新基金間接獲得新股買入機會,這也是概率比較高的新股賺錢機會。
另外就是新股開板之後,炒作次新股也是大多數投資者在沒法中簽的情況下參與新股的一種方式。要知道次新股由於盤子小,而且根據減持新規,次新一年之內也沒有大股東減持壓力,也沒有歷史牢套盤的拋盤壓力,往往會受到游資的追捧,一字板開板後,經過簡單調整,後續還會繼續延續此前漲停或者強勢上漲的趨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的華大基因和寒銳鈷業等新股。
G. 對9月的股市你如何看待
不一定的事。說看好也不一定好。很難說。
H. 股市中 的大小非和 大小限 是 什麼意思
大小非就是大股東和小股東所持上市公司的股票都是非流通股,一般上市公司上市後大股東和小股東都必須承若所持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什麼時間內不上市流通。一般大股東承若期為36個月,小股東承若期為12個月。但有的上市公司小股東看好公司的發展,也會承若36個月內不上市的。
大小限主要指限售股,一般是大小股東在上市公司實施定向增配時承若所持上市公司的配售股票在什麼時間內不上市流通。
希望對你有用。
I. 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是什麼意思如果我只買了五手也算股東之一會增配股本嗎
只要你在股權登記日買進股票或持有股票都可獲得分配權利,否則還要股權登記日幹嘛!不管是一手或五手都一樣,都是上市公司的股東.但是股權登記日後股價是要除權除息的,你的市值不會有任何變化.
但是很多投資者都抱有象你這樣的心態,在股權停登記日買進希望獲利,這是我們常說的搶權,從而會導致股價短期虛高,所以股價往往會在除權後下跌,這就叫貼權.
其實投資股票關鍵是看公司,如果你看好該公司,反而可以趁機低吸,如果是想投機,建議你在股權登記日前拋出,所謂利好出盡就是利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