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希臘的風俗習慣、首都、面積、人口、語言、貨幣、民族、簡史
希臘共和國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南端。陸地上北面與保加利亞、馬其頓以及阿爾巴尼亞接壤,東部則與土耳其接壤,瀕臨愛琴海,西南臨第勒尼安海及地中海。希臘被譽為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擁有悠久的歷史,並對三大洲的歷史發展有過重大影響。 Infobox_Country |國家名稱 = lang|el|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
簡體中文:希臘共和國 |國名 = 希臘 |國旗文件名 = Flag of Greece.svg |國徽文件名 = Coat of arms of Greece.png |國家格言 = 不自由毋寧死(lang|el|Ελευθερία ή Θάνατος) |國家位置圖片文件名 = LocationGreece.png |國歌名稱 = 自由頌 |官方語言 = 希臘語 |國家首都名稱 = 雅典 |latd=38 |latm=00 |latNS=N |longd=23 |longm=43 |longEW=E |最大城市名稱 = 雅典 |國土面積數據 = 131,957 |面積排名 = 95 |水域率百分比 = 86 |總人口數據 = 11,244,118 |人口排名 = 75 |人口密度數據 = 80.9 |人口密度排名 = 87 |政治體制 = 議會共和制 |國家元首職稱 = 總統 |現任國家元首名字 = 卡羅洛斯·帕普利亞斯 |政府首腦職稱 = 總理 |現任政府首腦名字 = 科斯塔斯·卡拉曼利斯 |宗教 = 東正教為國教, 另有少數穆斯林 |中央銀行 = 希臘中央銀行| |貨幣單位 = 歐元 <ref>2001年前為希臘德拉克馬</ref> |國內生產總值數據 = 2,428 億美元(第39位)|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 = 22,800 美元(第32位)| |時區 = UTC+2 |國際域名縮寫 = .GR |國際電話區號 =+30 |主要節日 = 國慶日: 3月25日 | 獨立 - 宣布 - 受承認 | 自奧斯曼帝國1821年3月25日1828年
歷史
參見:希臘歷史
這片愛琴海沿岸的土地見證了歐洲最早的兩大文明:米諾斯文明(lang|el|Μινωικός πολιτισμός)及邁錫尼文明(lang|el|Μυκηναϊκός πολιτισμός)。之後希臘經歷了一段黑暗時期,直到公元前800年新的希臘文明的誕生。當時的希臘城邦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成功地抵禦了波斯人的入侵,並最終發展出了燦爛的希臘文化。希臘,馬其頓和色雷斯地區的文明被統稱為海倫尼克(lang|el|Ελληνιστική)。
古時的希臘是由各城市組成的城邦治。希臘曾經被其城邦馬其頓領導。在亞歷山大三世的領導下,馬其頓王國滅亡了波斯帝國,希臘文化隨之傳播到埃及、中東和中亞地區,史稱希臘化時代。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希臘歷史中政治與軍事上重要的城邦為:雅典、馬其頓、斯巴達和底比斯。
雖然在軍事上希臘在公元前168年被羅馬共和國完全征服,希臘文化卻反過來征服了羅馬人的生活。作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希臘文化繼續主宰著東地中海,直到帝國被分裂成兩部分。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拜占庭帝國本質上就是希臘化的。拜占庭抵禦了幾個世紀來自東西方的攻擊,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終被淪陷,奧斯曼帝國也從此逐漸征服了整個希臘。
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821年,希臘人宣布獨立為止。1828年希臘獨立戰爭結束後,希臘在1833年建立了君主政權。在整個19世紀及20世紀初,希臘不斷擴張領土,吸收奧斯曼帝國內講希臘語的族群,直到1947年希臘的版圖成了現在的樣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希臘又經歷了一次內戰。1949年內戰結束後的希臘宣布加入北約組織。1967年4月21日軍人發動政變,之後又宣布廢黜國王。塞普勒斯問題最終導致了軍人政權在1974年的垮台,一個民主共和國在1975年建立。1981年希臘正式加入歐盟。
政治
參見:希臘政治
1975年頒布的憲法包含了保障民權的條款,並授予一名間接選舉產生的總統作為國家元首的權利。總理和內閣主導著政治進程,而總統在象徵性的職權之外還可以行使一些政府功能。總統、總理任期4年,由議會選舉產生,可以再連任一次。
希臘一院制的議會(lang|el|Βουλή των Ελλήνων)成員最長任期為4年,但選舉可以提前舉行。希臘使用一種十分復雜的比例代表制選舉體系,在此系統下小黨無法有較大的影響力,而即使在最大黨沒過半數的情況下,該黨依然可以控制議會。政黨只有獲得至少3%的選票才可以取得300席議會中的席位。
行政區
參見:希臘行政區
希臘劃分為13個大區(lang|el|περιφέρειες,單數lang|el|περιφέρεια),再進一步分為51個州(lang|el|νομοί,單數lang|el|νομός):
阿提卡大區(lang|el|Αττική):
阿提卡(lang|el|Αττική)
中希臘大區(lang|el|∏εριοχή ∑τερεάς Ελλάδας)
維奧蒂亞(lang|el|Βοιωτία)
埃夫里塔尼亞(lang|el|Ευρυτανία)
艾維亞(lang|el|Εύβοια)
福基斯(lang|el|Φωκίδα)
弗西奧蒂斯(lang|el|Φθιώτιδα)
中馬其頓大區(lang|el|Κεντρική Μακεδονία)
哈爾基季基(lang|el|Χαλκιδική)
伊馬希亞(lang|el|Ημαθία)
基爾基斯(lang|el|Κιλκίς)
派拉(lang|el|∏έλλα)
皮埃里亞(lang|el|∏ιερία)
塞雷斯(lang|el|∑έρρες)
塞薩洛尼基(lang|el|Θεσσαλονίκη)
克里特大區(lang|el|Κρήτη)
干尼亞(lang|el|Χανιά)
伊拉克利翁(lang|el|Ηράκλειο)
拉西錫(lang|el|∧ασίθι)
雷西姆農(lang|el|Ρέθυμνο)
東馬其頓-色雷斯大區(lang|el|Ανατολική Μακεδονία και Θράκη)
茲拉馬(lang|el|Δράμα)
埃夫羅斯(lang|el|Έβρος)
卡瓦拉(lang|el|Καβάλα)
羅多波(lang|el|Ροδόπη)
克桑西(lang|el|Ξάνθη)
伊庇魯斯大區(lang|el|Ήπειρος)
阿爾塔(lang|el|Άρτα)
約阿尼納(lang|el|Ιωάννινα)
普雷韋扎(lang|el|∏ρέβεζα)
塞斯普羅蒂亞(lang|el|Θεσπρωτία)
伊奧尼亞群島大區(lang|el|Ιόνια νησιά)
科孚(lang|el|Κέρκυρα)
凱法利尼亞(lang|el|Κεφαλονιά)
萊夫卡斯(lang|el|∧ευκάδα)
扎金索斯(lang|el|Ζάκυνθος)
北愛琴海大區(lang|el|Βόρειο Αιγαίο)
伊俄斯(lang|el|Χίος)
萊斯沃斯(lang|el|∧έσβος)
薩莫斯(lang|el|∑άμος - Ικαρία)
伯羅奔尼撒大區(lang|el|∏ελοπόννησος)
阿卡迪亞(lang|el|Αρκαδία)
阿爾戈利斯(lang|el|Αργολίδα)
科林斯(lang|el|Κορινθία)
拉科尼亞(lang|el|∧ακωνία)
麥西尼亞(lang|el|Μεσσηνία)
南愛琴海大區(lang|el|Νότιο Αιγαίο)
塞克拉迪斯(lang|el|Κυκλάδες)
杜德卡內斯(lang|el|Δωδεκάνησα)
色薩利大區(lang|el|Θεσσαλία)
卡爾季察(lang|el|Καρδίτσα)
拉里薩(lang|el|∧άρισα)
馬格尼西亞(lang|el|Μαγνησία)
特里卡拉(lang|el|Τρίκαλα)
西希臘大區(lang|el|Δυτική Ελλάδα)
阿哈伊亞(lang|el|Αχαΐα)
埃托利亞-阿卡納尼亞(lang|el|Αιτωλοακαρνανία)
伊利亞(lang|el|Ηλεία)
西馬其頓大區(lang|el|Δυτική Μακεδονία)
弗洛里納(lang|el|Φλώρινα)
格萊維納(lang|el|Γρεβενά)
卡斯托利亞(lang|el|Καστοριά)
庫扎尼(lang|el|Κοζάνη)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享有很大自治權的區域阿蘇斯神權共和國(聖山)。
地理
該國由巴爾干半島南端的伯羅奔尼撒半島(lang|el|∏ελοπόννησος)作為主體,包括克里特島,羅德島和其他愛琴海島嶼。海岸線有14,880千米,陸地邊界長1,160千米。希臘80%的地方是山區,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十分乾燥;只有28%的土地是可耕種的。西部有濕地和湖泊。中部山區平均海拔在2,650米左右。傳奇性的奧林匹斯山為希臘最高點,海拔2,917米。
希臘氣候屬地中海式氣候,冬溫濕,夏乾熱。溫度變化不大,但在冬天山區甚至雅典地區都有降雪。
經濟
希臘擁有綜合了資本主義經濟以及佔GDP一半左右的公共版塊。旅遊業是支柱產業,占希臘GDP以及外匯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希臘是歐盟經濟援助的主要受惠國,受歐盟援助的資金大約占總GDP的3.3%,在過去幾年中希臘經濟穩步增長。
急需解決的問題包括了降低失業率以及進一步的經濟重組,包括了幾個主要國有企業的私有化,社會保障體系、稅收體系的改革,以及減少官僚系統的缺失。
人口
參見:希臘人口
據2001年最後一次人口統計,希臘人口共計10,774,917。大多數希臘人(98%)信奉國教東正教。東正教會受國家保護,並有自治權,但受位於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元老院的精神指導。除此之外,還有1.3%的人口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也是唯一受官方承認的除東正教之外的宗教。
文化
② 希臘的建國人是誰如題 謝謝了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化,在音樂、數學、哲學、文學、建築、雕刻等方面都曾取得過巨大成就。 公元前2800至1400年,克里特島曾出現米諾斯文化,伯羅奔尼撒半島出現邁錫尼文化。 公元前800年形成奴隸制城邦國家,前5世紀為鼎盛時期。 希臘 公元338年起被馬其頓、羅馬人、拜占庭等佔領。 1460年遭奧斯曼帝國統治。 1821年3月25日希臘爆發反侵略軍的獨立戰爭,同時宣布獨立。 1829年9月24日,土軍全部撤出希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臘被德、意軍佔領。 1944年全國解放,恢復獨立。 1946年國王復位。 1967年4月建立了軍人獨裁政權。 1973年6月廢黜國王,確立共和制。 1974年7月軍政府垮台;11月舉行議會選舉,新民主黨獲勝並執政;12月舉行公民投票,確立國家政體為共和制。 1972年6月5日同中國建交。 2004年於雅典成功舉辦第二十八屆世界現代奧林匹克競賽。 從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 古代希臘人以巴爾干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沿岸為中心,在包括北非、西亞和義大利半島南部及西西里島的整個地中海地區建立的一系列奴隸佔有制國家。 公元前第2千紀和第1千紀初期的希臘近代考古發掘揭示,希臘大陸從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克里特島約於公元前第3千紀末出現了青銅文化,公元前第2千紀初有了國 希臘 家和文字。約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些講希臘語的部落開始在希臘半島定居。公元前第 2千紀的中、後期,希臘人建立過邁錫尼、梯林斯、皮洛斯(舊譯「派洛斯」)等小國,已有文字,創造了燦爛的邁錫尼文明。公元前第2千紀中期起,希臘人逐步向愛琴海(包括克里特島)的諸島擴張。傳說發生於小亞細亞地區的特洛伊戰爭,可能就在希臘人向外擴張的公元前13世紀下半葉或者公元前12世紀初。(見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公元前12世紀以後 公元前12世紀以後一、二百年內,邁錫尼文明逐漸衰落。一些生活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講希臘語的部落從北方進入希臘半島,引起了塞薩利亞及其以南的許多希臘部落和部族向不同方向的遷徙。國家、文字和宏偉的宮殿都消失了,繼之而來的是原始社會末期的社會組織和生活方式在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以及小亞細亞希臘人居住的地區占統治地位的「荷馬時代」。 公元前8~前4世紀上半葉 從公元前8世紀初至前6世紀末,古代希臘世界的大部分地區處於和平環境之中,沒有受到外族的嚴重威脅。由於與古代世界其他一些文明中心的聯系日益密切,希臘人從埃及和西亞學到了不少有益的東西。 在農業和手工業中,鐵制工具已經普遍使用。盡管所有地區主要的經濟部門都是農業,但在一些地理條件優越的地區,如科林斯、埃吉納、米利都、雅典、哈爾基斯、埃雷特里亞、希俄斯等地,商業和榨油、釀酒、金屬加工、制陶、武器製造等手工業有了很大發展。造船技術和航海業也有長足進步,出現了三列槳戰艦。 希臘 公元前8世紀,希臘人在改造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重新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公元前6世紀中葉,在埃吉納、科林斯、雅典等地開始鑄造貨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城市的產生和發展,從公元前8 世紀起在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以及小亞細亞沿岸的希臘人中,又開始形成國家。一、二百年內,陸續出現了一批史家稱為「城邦」的小國。但也有一些部落仍然停留在原始社會後期。 公元前8世紀中葉至前6世紀末 希臘人的廣泛移民活動,是社會經濟變革的一個重要因素。商人外出貿易,破產者到海外謀生,政治斗爭的失敗者陸續在海外占據一些殖民點。隨著希臘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殖民范圍擴大,在東起黑海東岸,西至今法國的馬賽,包括義大利半島南部和西西里島的一部分,南達尼羅河口和利比亞,北抵今阿爾巴尼亞亞得里亞海沿岸地區的廣大地域內,幾十個希臘城邦(遠非所有城邦都參加了移民)先後建立了總數逾百的移民區。其中最著名的有林斯人建立的敘拉古,斯巴達人建立 希臘著名的德爾斐太陽神廟遺址 的塔連同,邁加拉人建立的拜占庭,米利都人建立的奧爾比亞等。大多數城邦移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長,耕地不足。這個時期移民的主要特點是絕大多數移民區都成了獨立的城邦。它們與母邦的關系,主要限於奉祀共同的神□。同時不少地區出現了移民奴役、剝削原有居民的現象。在廣大地域內眾多移民區的建立密切,也有的兵戎相見。同時不少地區出現了移民奴役、剝削原有居民的現象。 希臘人在向外擴張的同時,也不斷發展內部各地區間的交往。以宗教活動為主要內容的許多「近鄰同盟」的建立,奧林匹亞、德爾斐等逐漸具有全希臘意義的宗教中心和競技中心的產生和發展,促進了希臘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經濟、文化交流。城邦之間也發生過不同性質的戰爭,包括斯巴達征服美塞尼亞那樣的希臘人奴役希臘人的戰爭。 公元前7世紀中葉以後 重裝步兵逐漸成為各城邦公民兵的主要兵種。兵制的變革對城邦政治和社會發展都有影響。貧富分化加劇引起的平民反對氏族貴族剝削、奴役以及政治上的壟斷地位的斗爭,以奴役外族人為主的奴隸佔有制的發展,使許多城邦的階級結構和社會、政治制度發生了變化。其突出表現為斯巴達的「平等者公社」的形成,以及僭主政治在許多城邦的興衰。同時出現了一些用成文法規定城邦基本制度的「立法者」的活動,如斯巴達的利庫爾戈斯(一譯「萊庫古」)改革、雅典的梭倫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除由波斯人扶植的一些僭主外,在公元前7和前6世紀的希臘,「僭主」一詞系指非通過選舉上台執政的人,他們大多得到公民中下層群眾的支持,採取一些有利於下層群眾、削弱氏族貴族勢力和影響、促進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措施。最著名的僭主是科林斯的佩里安德和雅典的庇西特拉圖。 希臘著名的德爾斐太陽神廟遺址 公元前6世紀中葉 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斯巴達逐步聯合半島大多數城邦,組成伯羅奔尼撒同盟,成為希臘一個城邦集團的領袖。以米利都為首的小亞細亞諸希臘城邦推翻波斯統治的起義(公元前 500~前494年),揭開了公元前5世紀希臘歷史的序幕。公元前 492年、前490年和前480年波斯軍隊對希臘的侵略,都以失敗告終。在馬拉松、薩拉米斯、普拉蒂亞等戰役中,反抗侵略的數十個希臘城邦的人民表現出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希臘人的勝利在希臘世界內外產生了深遠影響(見希波戰爭)。西西里島的希臘人也在公元前480年取得了打敗迦太基的重大勝利。 公元前478或前477年 以雅典為首的一些希臘城邦結成提洛同盟。該同盟的建立及其性質的演變,使希臘世界的整個政治格局變得日益復雜。以奴隸佔有制為基礎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對整個希臘世界政治、思想和文化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對雅典軍事和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和擴張,斯巴達日益感到不安,並且企圖加以限制。忒拜、科林斯、阿爾戈斯等比較大的城邦則都權衡利害得失而在分別以斯巴達和雅典為首的兩大城邦集團之間周旋。公元前449年希波戰爭結束後,希臘各邦之間矛盾更加突出。伯里克利當政時期雅典臻於鼎盛。城邦之間的矛盾終於導致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這場戰爭不僅牽涉到希臘半島的許多城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觸及散布在西西里、愛琴海諸島、色雷斯沿岸和小亞細亞等地的眾多希臘城邦。戰爭以雅典的失敗告終。戰後,雅典、斯巴達、科林斯、敘拉古等主要城邦內部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在一些地區,公民兵制逐漸瓦解,僱用兵制不斷發展。 在希波戰爭中失敗而暫時退出歐洲的波斯,從伯羅奔尼撒戰爭後期起重新成為操縱希臘政局的重要力量,並用大量金錢支持斯巴達,幫助其打敗雅典。不久,斯巴達因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的政治地位問題與波斯發生武裝沖突,波斯人轉而支持不滿斯巴達統治的希臘諸邦。公元前395年爆發了雅典等邦聯合反對斯巴達的科林斯戰爭(公元前387年結束)。同年,在波斯任職的雅典人農指揮的艦隊,大敗斯巴達海軍,迅速清除了斯巴達在愛琴海諸島派駐的軍隊。他勝利返回雅典,重建了公元前404年根據斯巴達的要求拆除的雅典城牆。為了求得波斯人的支持,希臘交戰雙方競相派代表與波斯王廷談判。公元前387年,斯巴達以承認波斯對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的統治為條件,在波斯人直接干預下,強迫包括雅典在內的許多希臘城邦接受了有利於斯巴達的《安塔爾基達斯和約》。此後,斯巴達重新肆無忌憚地干涉其他城邦的內政,蹂躪他邦主權,扶植寡頭。 公元前378年 忒拜的民主派在雅典人支持下推翻了斯巴達於公元前382年扶植起來的寡頭統治,驅逐了強占衛城達軍隊。以忒拜為首的維奧蒂亞聯盟在埃帕米農達等人領導下,一時成為左右希臘大陸政局的首屈一指的強國。公元前371年留克特拉之役後,斯巴達軍隊被逐出中部希臘。隨後,埃帕米農達率軍進入伯羅奔尼撒半島,促成了阿卡迪亞的獨立,使麥西尼亞擺脫了斯巴達人數百年的統治,重新獲得了政治獨立。此後,斯巴達不再是希臘的頭等軍事強國,其政治影響也江河日下。忒拜的稱雄於公元前 362年蒙提涅亞戰役後結束。在色薩利,費列的僭主雅松(公元前380~前370年當政)也一度雄踞一方,並企圖稱霸希臘。 留克特拉戰役紀念碑 利用對斯巴達暴虐統治的普遍不滿,雅典於公元前378 年組織了新的城邦聯盟。起初,它庄嚴保證入盟諸邦平等,不幹涉他邦內政,不在他邦境內駐兵和安置雅典軍事移民,一時博得廣泛的支持。但是以雅典為首組織的第二個城邦聯盟(史稱「第二次雅典海上同盟」)好景不長。忒拜不滿雅典接近斯巴達,帶領一部分支持者分裂出去。接著,因雅典違反同盟條約而爆發了盟邦反對雅典的「同盟戰爭」(公元前357~前355年)。雅典的失敗使同盟趨於瓦解,於公元前338年正式解散。 馬其頓王國的崛起和希臘化時代希臘的北方鄰國馬其頓的居民在種族和語言方面與希臘人很接近,並且深受先進的希臘文化的影響。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在位)統治下的古代馬其頓的迅速崛起,不僅極大地推動了馬其頓歷史的發展,而且使馬其頓人的歷史從此長期與希臘人的歷史融為一體。馬其頓在腓力二世統治時期的向外擴張,嚴重損害希臘許多城邦的利益,威脅它們的生存。以狄摩西尼(公元前384~前322年)為代表的雅典反馬其頓派,從公元前 4世紀50年代起,即為抵抗馬其頓的侵略在雅典內外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但以失敗告終。公元前 338年希臘諸邦聯軍在喀羅尼亞戰役中敗北,從此希臘的大部分城邦逐漸喪失了政治獨立,淪於馬其頓王國統治之下。 公元前334年開始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征,實質是以馬其頓人為主的馬其頓、希臘軍隊對亞洲和北非廣大地區的侵略。公元前 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希臘歷史進入「希臘化時代」。經過數十年的戰亂,在歐亞非三洲的廣大地域內出現了以托勒密王國、塞琉西王國、馬其頓王國為主的一批「希臘化國家」。希臘化時代的希臘城邦多數程度不同地成了國王或僭主統治下的保有一定自治權利的地方自治單位。在希臘大陸,只有埃托利亞同盟和阿哈伊亞同盟以及斯巴達比較長期地保持了政治獨立。公元前299年羅馬勢力開始侵入巴爾干半島。隨著希臘化諸王國陸續滅亡,羅馬人逐漸成為希臘人命運的主宰。公元前30年,羅馬滅亡了最後一個希臘化國家——統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古代希臘的歷史隨之告終。 希臘-經濟發展 希臘屬歐盟經濟欠發達國家之一,經濟基礎較薄弱,工業製造業較落後。海運業發達,與旅遊、僑匯並列為希外匯收入三大支柱。農業較發達,工業主要以食品加工和輕工業為主。近年來,希政府積極推行經濟和社會福利改革,一方面加大打擊偷、漏稅力度,另一方面積極刺激消費,鼓勵外來投資,取得一定效果。希主要經濟指標不斷改善,經濟增長連年超出歐盟平均水平。
③ 宋美齡訪美時為何拒絕見丘吉爾
。時至1943年,英國政府對於繼續縱容日本為所欲為,將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開始清醒起來。他們已經認識到,即使單純從英國的利害關系考慮,其惡果也是不容忽視的。丘吉爾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致電羅斯福,表示「中國如果崩潰,將大大增加英美共同的危機。」而且他們也感到了華盛頓「要求它對中國採取更積極的態度和更有助益的政策之壓力」。在阿卡迪亞會議期間,丘吉爾寫信給韋維爾時說:「我必須向你解釋美國的觀點。在許多美國人的頭腦中,中國和大英帝國一樣重要。」「如果要把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歸結為一個詞,那就是『中國』。」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人民英勇頑強的犧牲精神和遭受野蠻侵略的苦難,已經引起了世界人民包括英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國家之聲譽及地位,實為有史以來空前未有之提高。這些因素融匯在一起,終於促使英國當局開始對中國採取一種比較友好和積極的態度。英國政府領袖曾一再向顧維鈞表示:「為了解決戰後必定出現的許多問題,兩國間的密切合作不僅是雙方的願望,也是十分必要的。」
力邀宋美齡赴英國做國事訪問,正是英國政府希望與盟邦中國加強友誼關系的一種姿態和行動。宋美齡應羅斯福總統邀請訪問美國,美國政府已給了宋美齡非常隆重的接待,而她在各處的演講更是受到空前熱烈的歡迎。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認為,不論從中國在同盟國中的地位這一角度考慮,還是從宋美齡在中國的地位來看,宋美齡出訪英國,必將有助於增強中國對英國政府和英國人民的友好關系。
但是宋美齡對於是否訪英,卻遲遲未作決定。因為宋美齡雖然喜歡英國文學,但對於日本侵華以來英國的表現一直讓人失望,所以對英國人沒有信心。這基於很多種事實:
英國的遠東戰略是維護其既得利益。英帝國是日不落帝國,是世界最大的殖民者,向來宣稱它是為了宗主國的利益而決不是為了殖民地的利益而建立的。維護既得利益是其全球戰略的主要目標。九一八事變前後,正逢英國的經濟危機,財政大臣張伯倫警告政府,「在目前的條件下,我們在財政上經濟上比軍事上更不具備在遠東進行一場大的戰爭的能力。」英國害怕戰爭將導致他們「在遠東的貿易和影響」消失。所以,在解決遠東問題過程中,始終堅持避戰求和,採取姑息日本侵略的綏靖政策。為此,外交大臣西蒙做過扼要的說明:
政策——對日和解。
對中國——不要只是依靠別國,盡你們自己的責任,不要尋求轉向盟軍。
對日本——我們不想制裁。
1931年9月21日,南京政府向國聯提出起訴,要求國聯採取行動制止日本侵略。英國操縱國聯連續通過兩個決議,對日本軍侵略行為未作任何譴責,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同時向中日雙方呼籲停止沖突、撤退軍隊,把侵略者與被侵略者置於同一位置。
七七事變,日本撕毀九國公約,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改變了遠東的國際格局,與大英帝國在遠東既定政策產生了尖銳的矛盾。但由於德國法西斯上台,歐戰一觸即發,英國把戰略重點放在歐洲,只好在遠東利益問題上尋求美國的幫助與支持,「同美國完全一致,走得一樣遠,既不能在前面,也不落在後面。」當時美國已明確宣布不願制裁日本,張伯倫政府就寄希望於日、英妥協,以犧牲中國利益來緩和英日矛盾。英、日簽訂的《戰時中國關稅抵付外債辦法協定》、《有田——克萊琪協定》即是典型表現。
由於日本的目標是獨佔中國,所以盡管張伯倫政府煞費苦心,無異於與虎謀皮。11月3日,日軍佔領武漢和廣州後,近衛發表第二次對華聲明,公開表明日本獨霸中國的決心,英國當局才如夢初醒,態度趨向強硬,開始採取一些措施對付日本。
1938年11月16日,英副外交大臣巴特勒宣布,英國正在研究對中國提供貸款,修築滇緬公路。第二年3月8日,英財政大臣宣布,將由英國的匯豐、麥加利銀行同中國的國家銀行共同設立1000萬英鎊的外匯平準基金,促進英國對華貿易和投資,這對於日本要「設法造成法幣的崩潰……在財政上使中國中央政府自行消滅」的陰謀是個很大打擊。英國還加強同法、美的軍事聯系,三國在新加坡舉行關於遠東防務問題的對策會議。
1939年歐戰爆發後,德國法西斯橫掃歐洲,為避免兩線作戰,英國繼續對日本謀求妥協,一再退讓。1940年6月,法國敗降,英國遠征軍損失慘重。日本利用英國困境,脅迫英國關閉滇緬路,以切斷中國外援,動搖中國抗戰信心,解決中國問題。新任首相丘吉爾認為:「在目前新形勢下,我們不應該為了聲望而招致日本的敵對。」7月7日,英、日簽訂了封路協定,關閉滇緬路3個月。
英國雖然以封路討好日本,以求得一時苛安,但日軍南進的腳步踏碎了它的夢幻。1940年9月23日,日本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與英美爭奪亞洲殖民地的跡象日趨明朗。27日,德意日在柏林正式簽訂三國同盟。英日戰爭危機逼近。英國才感到「綏靖政策之在東亞,亦不能收到理想之效果。」在美國遠東政策影響下,在無力面對日本挑戰的情況下,英國決定藉助中國的抗戰力量來遏制日本的進攻,以保持英國在亞洲的力量均勢。於是英國拒絕了日本提出的延長關閉滇緬路的要求,於10月18日重新開放。之後,又派了不少將士來中國學習游擊戰。1941年1月,英國政府任命丹尼斯少將為駐重慶陸軍武官,開始和中國醞釀建立中英軍事同盟。
1941年1月成立了「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由商震、林蔚掛帥,赴緬甸、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做了3個月的實地考察,以共同商定保全緬甸的軍事計劃。5、6月,中國方面根據考察情況提交了洋洋30餘萬言的報告書,擬定了中、英、緬共同防禦計劃草案。然而,英國卻不重視這個考察報告。不久,中國軍方向英方提出《中英共同防禦意見書》,同樣未採納。此後半年多,英國既未對中英共同防禦著手准備,亦不同意中國軍隊入緬布防。這是因為英國軍事當局認為以大英帝國的招牌,以英國的雄厚的力量,日寇斷不敢輕易挑釁,它們決不會在馬來半島和緬甸遭到地面進攻。即使日本要截斷滇緬路,肯定是從中緬或中老(撾)邊境,而不會是經過緬甸。相反的是,英國視中國為「長期威脅其殖民主義政策的民族主義國家」,防範著中國勢力進入它的殖民地緬甸,擔心中國進入緬甸後賴著不離開,故千方百計反對中國軍隊入緬布防,強調中國軍隊只能在中老、中緬邊境上布防。由於英國的虛榮、固執,中英軍事合作問題被束之高閣,坐失良機。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應付危機,經蔣介石提議,徵得美國總統羅斯福同意,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三國在重慶蔣介石官邸舉行聯合軍事會議,史稱「東亞軍事會議」。
宋美齡出席會議,親眼目睹了蔣介石與英國代表駐印度總司令韋維爾的爭執過程。蔣介石為維護盟國利益,提出「如果英國需要,我國可派80000人入緬作戰。」韋維爾卻傲慢地答稱:「如果由貴國軍隊解放緬甸,實在是英國人的恥辱。」明確表示:「我們只請中國能惠允撥借美援物資就可以了」,並表示:英國向中國所借的物資「亟盼緊要關頭過去之後,我方即能如數償還」,避免給中國留下「來此乞援之印象」。韋維爾的無理與言語中對中國的輕蔑讓宋美齡氣憤,她發言中指出:「請注意中國的地位!」史汀生也因此批評韋維爾「過於武斷,不講方法,還以舊日的英國方式對待中國。」
羅斯福也竭力勸誡丘吉爾不要過於輕視中國的作用。他對丘吉爾說:「如果人口眾多的中國走上日本近一個世紀來所走的道路,並擁有現代化武器,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他要求丘吉爾拋棄殖民帝國的陳見,如果要中國在未來發揮大國的作用,現在就必須像對待大國一樣對待它。丘吉爾不以為然地回答說:「我出任英國首相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葬禮。」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國遠東部隊在日本的攻擊下一籌莫展,英國海軍遠東艦隊全軍覆沒,緬甸、印度均告急。英國向中國請援。中國在世界人民、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最需要的時候,沒有退縮,派出的第一支遠征軍,10萬中國官兵依靠簡陋武器、在供養極差的情況下英勇作戰,在面臨絕境、在慘絕人寰的情況奮勇求生,同古戰役與仁安羌戰役,曾轟動英倫之島,戴安瀾將軍英勇捐軀,孫立人將軍獲得英國皇家勛章。而英國一直表現得極端自私自利,當中國遠征軍攻至緬甸仰光附近,就趕緊後撤。在整個緬甸保衛戰中,英軍沒有作任何戰略配合,甚至不向中國軍隊提供關於緬甸的任何信息,一心只想在中國軍隊掩護下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的失敗自有英軍的「功勞」。
5月10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廣播演說中,大大贊揚美、蘇在各戰場中所起的作用,唯獨對中國抗戰,對中國軍隊在緬甸戰場中所做的努力包括為援助英軍所做出的犧牲,隻字不提。這就激怒了蔣介石。他指責說:「英人對我緬甸軍隊一切不顧,至丘吉爾的態度對我等於唾棄,以怨報德,徒有勢利,而無信義!」
1942年開始的廢約運動,英美態度迥然各異。英國還是一副殖民者心態,仍然抱殘守缺。1942年4月25日,英國駐華盛頓大使在給美國國務院的一份備忘錄中,就美國同英國磋商立時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問題答復說,目前這樣做「不過是被看作一種軟弱的結果」,因而主張在遠東和平恢復以後再著手此事。英國外相艾登當時也向美駐英大使懷南特談過類似的想法,認為此時廢約會在「中國引起誤解」,「目前不是一個適當時機」。顯然,英國的這種考慮主要是出於面子觀念,要維護大英帝國的所謂體面。
在談判過程中,中國應收回九龍,為此並據理力爭。但是,英國政府借口九龍租借地不在新約談判范圍,拒絕交還九龍。對於香港,更是不情願歸還。英方立場頑固,甚至揚言即使談判破裂也在所不惜。11月11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倫敦市政廳發表演說時表示了強硬的態度,宣稱:凡屬於英國者,他必保護之。他不是為了解散大英帝國而出任首相,如果有這種事情發生,請另找他人辦理。他決不放棄大英帝國的任何領地。最終中國未能通過談判收回港九。
在1943年1月,中美、中英分別訂立平等新約,取消了在華的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從法理上說,中國與盟國是平等夥伴關系了。但是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與5月的華盛頓會議,都未邀請中國最高領導人與會。
丘吉爾在1943年3月發表的演說中聲稱,他認為戰爭的進程應該是先打敗德國,然後盡最後的努力來戰勝日本,並說用不著使用對付德國的全部軍隊去「挽救」中國。在談到戰後秩序時,他說將由英、美、蘇三大戰勝國來商討世界組織的建立,將中國排除在外。重慶政府對丘吉爾在講話中將中國排除在戰勝大國名單之外,並對中國使用「挽救」一詞極度反感,認為這是對中國的「有意輕蔑」。
宋子文首先對此的反應是,對英國在輕視中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的帝國主義者和現實主義者」的觀點,尤其感到難以容忍。在進行中、英平等新約談判時,宋子文便對英方在香港問題上的立場頗為不滿。此時英國外交大臣艾登請宋美齡訪英,宋子文認為:「如果他處於蔣夫人的地位,他就不去,丘吉爾的那篇講話使訪問顯得更為不妥。這樣做就像中國挨了一記耳光還陪笑臉。看來我們將受到一個被英國挽救的流亡政府的待遇。」但同時,宋子文也表示了另一種觀點:「反過來,說不定正是為了這篇演說,蔣夫人更應該走一趟。」他告訴顧維鈞說:「他剛給蔣夫人寫了一封長信,說明他自己的看法,但是訪問與否請她自己決定」,請顧維鈞「和蔣夫人討論以下邀請問題,並對他信中提出的看法做些解釋」,「無論如何她應及時做出決定,不要總叫英國等待」。
經過幾番考慮之後,宋美齡最後以身體不適為由,婉言拒絕了英國的邀請。
同年5月,丘吉爾訪問華盛頓,並且帶來了100多位重要將領及官員,其中包括在印度的陸海空軍司令長官,這是從來沒有過的規模。宋美齡立即告知蔣介石這一消息。
蔣介石主張會見丘吉爾,對宋美齡說:「丘吉爾即到華府,如能與英相見面,則於公私均有益。此正吾人政治家應有之風度,不必計較其個人過去之態度,更不必心存意氣,但亦必須不失吾人之榮譽與立場。此事或可由顧維鈞與哈里法克斯先行接洽,而後由羅總統為之介紹。如與文兄出席會議時,請預商文兄,應請其代表發言,而吾愛竭力協助之,如其言有遺漏之處,則再由吾愛代其補充說明之可也。」
同時,蔣介石在重慶以國民黨政府名義召見美國駐華代辦,發表聲明:「此次丘吉爾首相在華府期間,凡與中國有關事項,或與太平洋有關問題,如有會議,請約蔣夫人與宋部長出席參加。」顧維鈞也認為這是正式通知,羅斯福、丘吉爾必能重視,請宋美齡及早准備一切。
遵照蔣介石夫婦的指示,顧維鈞大使開始積極活動,以安排丘吉爾與宋美齡會面。
事實上,顧維鈞自從聽到丘吉爾到美的消息後,就認為二人會見是個好主意,對中、英關系能有重大影響。但他覺得惟一的問題是:丘吉爾是否打算來紐約,那樣對訪問宋美齡比較方便(除赴白宮外,在丘吉爾訪美其間宋美齡一直在紐約)。如果丘吉爾覺得佔用時間太多不來紐約,但又願意與宋美齡會談怎麼辦?
與宋美齡同行的孔令偉認為:「蔣夫人是一位女士,丘吉爾前去拜訪比較合適。」
5月15日,顧維鈞找到哈里法克斯說丘吉爾與宋美齡有極好的見面機會。
丘吉爾盡管行程緊張,可是他也希望能與宋美齡談談,這對於英、中合作和遠東局勢沒有壞處。
於是就由羅斯福出面,特意安排宋美齡與丘吉爾會晤,以圖緩解兩國的緊張關系。羅斯福請宋美齡在5月23日去白宮參加午宴。可是,宋美齡接到羅斯福夫人的電話邀請後,以身體「不適遠行」為由拒絕。羅斯福自然明白其中的奧妙,這只不過是托辭,但他認為不必過分拘泥於禮節。因此,又建議改在5月26日,以便宋美齡能「不誤醫生約定打針的時間」。宋美齡並不理會羅斯福總統的安排,拒絕赴華盛頓(當時宋在紐約)會見丘吉爾。
在這件事情上,宋子文也曾勸其妹妹以大局為重,並為其妹妹安排了與丘吉爾會晤的時間,但還是被宋美齡拒絕了。在這種情況下,顧維鈞、宋子文認為她更應該去華盛頓,當羅斯福總統有意在微妙的局勢中提供解決辦法的時候,謝絕邀請是很不禮貌的。
可是孔令偉還是堅持:「作為婦女,應由丘吉爾來拜會,現在中國對日戰爭不很順利,蔣夫人不應該顯得過分遷就,不然的話,他們會爬到你頭上的。因此,蔣夫人一定要比以往更堅定,保持尊嚴。」
宋美齡再次拒絕了邀請。對於這件事,她在見到顧維鈞時做了解釋:「丘吉爾目中無人,一定要我去華盛頓見他,我謝絕了。因為在國際關系中和個人關系中,禮儀和尊嚴都至關重要,必不可少。無論如何我在政治上沒有外交部長之類的職務,所以有條件表現堅決一些。」結果,宋美齡因為「尊嚴」未到華盛頓,丘吉爾因為「事太忙」不能到紐約,雙方終未見面直到兩人參加開羅會議才第一次相見。
丘吉爾夫人對此事耿耿於懷,二十幾年後,《紐約時報》外交專欄作家沙滋柏格采訪丘吉爾夫婦,還提起了那段往事:
(1943年)有一天羅斯福總統對丘吉爾說:「我想介紹你見見蔣夫人,她是位漂亮的女人。」羅斯福立即打電話給蔣夫人,邀她第二天到白宮來與丘吉爾一道午餐,但宋美齡拒絕了,她說,丘吉爾要先打電話給蔣夫人,她才會答應,午飯終於沒有吃成。
顧維鈞分析宋美齡不接受訪英邀請與不願意去華盛頓會晤丘吉爾,可能是因為「婦女往往比較主觀,或許蔣夫人在這件事上又比較感情用事」。他認為:「無論怎麼說,被邀訪英和在美國未同丘吉爾會晤這兩件事,處理欠妥。」顧維鈞很為這件事惋惜。他認為:「英王邀請她做國事訪問,肯定是一種表示深切友誼的姿態。這是給中國的榮譽,很少給別的國家。」
宋美齡的做法卻有其道理。如前所述,英國戰時在遠東的表現的確令人失望,一直是一種老牌殖民主義者的心態與架勢,即使在成為盟國後亦無多大改觀。1942年2月蔣介石夫婦訪問印度回國後,對解決印度問題仍很關注。後來,由於英、印政府與國大黨談判失敗而矛盾激化,甘地准備再發動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時,與尼赫魯等一道被捕。蔣介石多次呼籲雙方和解。由於甘地絕食,生命垂危,1943年2月12日,蔣介石致電宋美齡,要她「面商羅斯福總統,從速設法切勸英國政府立即釋放甘地先生,以確保聯合國為民主、為人類作戰之信念」。宋美齡遂及時告訴羅斯福。羅斯福果然致電美國駐印代表菲利浦斯告訴印度總督:「無論如何不能使甘地先生因絕食而亡。」但印督答稱:「如彼欲死,似無辦法。」
宋美齡為了促進釋放尼赫魯而繼續努力,又發表聲明敦促「釋放尼赫魯」。為此,英國政府很是惱火,駐美官員哈里法克斯找中國外長宋子文提出抗議中國干涉別國內政。宋子文機智地回答:「這件事不足為奇,因為蔣夫人是位婦女,說話時會感情重於理智。此外,這是她個人的發言,英國不必過分認真。我將不把抗議轉達,以免把事情弄僵。」為以毒攻毒,宋子文就另一件事提出了抗議:當宋美齡赴美國時飛經印度,英、印當局並不知曉,事後英、印政府致信美國政府,抗議「偷運」宋美齡經過印度。宋子文認為:「對蔣夫人這樣有身份的人,用這類語言是不可饒恕的,這是英政府的無禮和失態。」「已要求薛穆爵士收回那封信,因為不想將這件事報告委員長和蔣夫人而使事態惡化。」現在,宋子文也請哈里法克斯「將這件事向英王陛下大臣艾登匯報」。
自中、英新約簽署後,蔣介石對英國的態度有所改變,他曾指示有關部門應盡量與英國建立良好關系。因此,蔣介石希望宋美齡能夠應英國邀請訪英,在宋美齡決定不去英國後,他又希望宋美齡能夠在美國與丘吉爾會面。但是宋美齡根據英國一貫表現判斷去英國不可能有訪美那樣的效果,見丘吉爾也不能改變他的既定方針,與其出訪無效果,不如拒絕,在丘吉爾面前表現出的傲慢態度,對他進行一個回擊,作為反法西斯主力之一的中國不應該也不能太軟弱。從這個角度看問題,也無可厚非。
但是宋美齡拒絕在華盛頓會見丘吉爾,拒絕去英國,使英國很傷面子。克里浦斯爵士認為這「非常不幸……恐怕即使蔣夫人現在要來英國,英王、英後和首相也不歡迎了」。
1943年7、8月間,為修復中、英關系,宋子文訪問倫敦時,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外交部常務次官賈德干都沒有到火車站迎接,這種輕慢中國的一種姿態,也許是一種報復表示。英國政府的如此反應,倒證明了宋美齡當初決策的正確。
④ 宋美齡為什麼拒絕去英國訪問
時至1943年,英國政府對於繼續縱容日本為所欲為,將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開始清醒起來。他們已經認識到,即使單純從英國的利害關系考慮,其惡果也是不容忽視的。丘吉爾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致電羅斯福,表示「中國如果崩潰,將大大增加英美共同的危機。」而且他們也感到了華盛頓「要求它對中國採取更積極的態度和更有助益的政策之壓力」。在阿卡迪亞會議期間,丘吉爾寫信給韋維爾時說:「我必須向你解釋美國的觀點。在許多美國人的頭腦中,中國和大英帝國一樣重要。」「如果要把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歸結為一個詞,那就是『中國』。」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人民英勇頑強的犧牲精神和遭受野蠻侵略的苦難,已經引起了世界人民包括英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國家之聲譽及地位,實為有史以來空前未有之提高。這些因素融匯在一起,終於促使英國當局開始對中國採取一種比較友好和積極的態度。英國政府領袖曾一再向顧維鈞表示:「為了解決戰後必定出現的許多問題,兩國間的密切合作不僅是雙方的願望,也是十分必要的。」
力邀宋美齡赴英國做國事訪問,正是英國政府希望與盟邦中國加強友誼關系的一種姿態和行動。宋美齡應羅斯福總統邀請訪問美國,美國政府已給了宋美齡非常隆重的接待,而她在各處的演講更是受到空前熱烈的歡迎。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認為,不論從中國在同盟國中的地位這一角度考慮,還是從宋美齡在中國的地位來看,宋美齡出訪英國,必將有助於增強中國對英國政府和英國人民的友好關系。
但是宋美齡對於是否訪英,卻遲遲未作決定。因為宋美齡雖然喜歡英國文學,但對於日本侵華以來英國的表現一直讓人失望,所以對英國人沒有信心。這基於很多種事實:
英國的遠東戰略是維護其既得利益。英帝國是日不落帝國,是世界最大的殖民者,向來宣稱它是為了宗主國的利益而決不是為了殖民地的利益而建立的。維護既得利益是其全球戰略的主要目標。九一八事變前後,正逢英國的經濟危機,財政大臣張伯倫警告政府,「在目前的條件下,我們在財政上經濟上比軍事上更不具備在遠東進行一場大的戰爭的能力。」英國害怕戰爭將導致他們「在遠東的貿易和影響」消失。所以,在解決遠東問題過程中,始終堅持避戰求和,採取姑息日本侵略的綏靖政策。為此,外交大臣西蒙做過扼要的說明:
政策——對日和解。
對中國——不要只是依靠別國,盡你們自己的責任,不要尋求轉向盟軍。
對日本——我們不想制裁。
1931年9月21日,南京政府向國聯提出起訴,要求國聯採取行動制止日本侵略。英國操縱國聯連續通過兩個決議,對日本軍侵略行為未作任何譴責,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同時向中日雙方呼籲停止沖突、撤退軍隊,把侵略者與被侵略者置於同一位置。
七七事變,日本撕毀九國公約,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改變了遠東的國際格局,與大英帝國在遠東既定政策產生了尖銳的矛盾。但由於德國法西斯上台,歐戰一觸即發,英國把戰略重點放在歐洲,只好在遠東利益問題上尋求美國的幫助與支持,「同美國完全一致,走得一樣遠,既不能在前面,也不落在後面。」當時美國已明確宣布不願制裁日本,張伯倫政府就寄希望於日、英妥協,以犧牲中國利益來緩和英日矛盾。英、日簽訂的《戰時中國關稅抵付外債辦法協定》、《有田——克萊琪協定》即是典型表現。
由於日本的目標是獨佔中國,所以盡管張伯倫政府煞費苦心,無異於與虎謀皮。11月3日,日軍佔領武漢和廣州後,近衛發表第二次對華聲明,公開表明日本獨霸中國的決心,英國當局才如夢初醒,態度趨向強硬,開始採取一些措施對付日本。
1938年11月16日,英副外交大臣巴特勒宣布,英國正在研究對中國提供貸款,修築滇緬公路。第二年3月8日,英財政大臣宣布,將由英國的匯豐、麥加利銀行同中國的國家銀行共同設立1000萬英鎊的外匯平準基金,促進英國對華貿易和投資,這對於日本要「設法造成法幣的崩潰……在財政上使中國中央政府自行消滅」的陰謀是個很大打擊。英國還加強同法、美的軍事聯系,三國在新加坡舉行關於遠東防務問題的對策會議。
1939年歐戰爆發後,德國法西斯橫掃歐洲,為避免兩線作戰,英國繼續對日本謀求妥協,一再退讓。1940年6月,法國敗降,英國遠征軍損失慘重。日本利用英國困境,脅迫英國關閉滇緬路,以切斷中國外援,動搖中國抗戰信心,解決中國問題。新任首相丘吉爾認為:「在目前新形勢下,我們不應該為了聲望而招致日本的敵對。」7月7日,英、日簽訂了封路協定,關閉滇緬路3個月。
英國雖然以封路討好日本,以求得一時苛安,但日軍南進的腳步踏碎了它的夢幻。1940年9月23日,日本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與英美爭奪亞洲殖民地的跡象日趨明朗。27日,德意日在柏林正式簽訂三國同盟。英日戰爭危機逼近。英國才感到「綏靖政策之在東亞,亦不能收到理想之效果。」在美國遠東政策影響下,在無力面對日本挑戰的情況下,英國決定藉助中國的抗戰力量來遏制日本的進攻,以保持英國在亞洲的力量均勢。於是英國拒絕了日本提出的延長關閉滇緬路的要求,於10月18日重新開放。之後,又派了不少將士來中國學習游擊戰。1941年1月,英國政府任命丹尼斯少將為駐重慶陸軍武官,開始和中國醞釀建立中英軍事同盟。
1941年1月成立了「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由商震、林蔚掛帥,赴緬甸、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做了3個月的實地考察,以共同商定保全緬甸的軍事計劃。5、6月,中國方面根據考察情況提交了洋洋30餘萬言的報告書,擬定了中、英、緬共同防禦計劃草案。然而,英國卻不重視這個考察報告。不久,中國軍方向英方提出《中英共同防禦意見書》,同樣未採納。此後半年多,英國既未對中英共同防禦著手准備,亦不同意中國軍隊入緬布防。這是因為英國軍事當局認為以大英帝國的招牌,以英國的雄厚的力量,日寇斷不敢輕易挑釁,它們決不會在馬來半島和緬甸遭到地面進攻。即使日本要截斷滇緬路,肯定是從中緬或中老(撾)邊境,而不會是經過緬甸。相反的是,英國視中國為「長期威脅其殖民主義政策的民族主義國家」,防範著中國勢力進入它的殖民地緬甸,擔心中國進入緬甸後賴著不離開,故千方百計反對中國軍隊入緬布防,強調中國軍隊只能在中老、中緬邊境上布防。由於英國的虛榮、固執,中英軍事合作問題被束之高閣,坐失良機。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應付危機,經蔣介石提議,徵得美國總統羅斯福同意,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三國在重慶蔣介石官邸舉行聯合軍事會議,史稱「東亞軍事會議」。
宋美齡出席會議,親眼目睹了蔣介石與英國代表駐印度總司令韋維爾的爭執過程。蔣介石為維護盟國利益,提出「如果英國需要,我國可派80000人入緬作戰。」韋維爾卻傲慢地答稱:「如果由貴國軍隊解放緬甸,實在是英國人的恥辱。」明確表示:「我們只請中國能惠允撥借美援物資就可以了」,並表示:英國向中國所借的物資「亟盼緊要關頭過去之後,我方即能如數償還」,避免給中國留下「來此乞援之印象」。韋維爾的無理與言語中對中國的輕蔑讓宋美齡氣憤,她發言中指出:「請注意中國的地位!」史汀生也因此批評韋維爾「過於武斷,不講方法,還以舊日的英國方式對待中國。」
羅斯福也竭力勸誡丘吉爾不要過於輕視中國的作用。他對丘吉爾說:「如果人口眾多的中國走上日本近一個世紀來所走的道路,並擁有現代化武器,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他要求丘吉爾拋棄殖民帝國的陳見,如果要中國在未來發揮大國的作用,現在就必須像對待大國一樣對待它。丘吉爾不以為然地回答說:「我出任英國首相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葬禮。」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國遠東部隊在日本的攻擊下一籌莫展,英國海軍遠東艦隊全軍覆沒,緬甸、印度均告急。英國向中國請援。中國在世界人民、世界反法西斯戰場最需要的時候,沒有退縮,派出的第一支遠征軍,10萬中國官兵依靠簡陋武器、在供養極差的情況下英勇作戰,在面臨絕境、在慘絕人寰的情況奮勇求生,同古戰役與仁安羌戰役,曾轟動英倫之島,戴安瀾將軍英勇捐軀,孫立人將軍獲得英國皇家勛章。而英國一直表現得極端自私自利,當中國遠征軍攻至緬甸仰光附近,就趕緊後撤。在整個緬甸保衛戰中,英軍沒有作任何戰略配合,甚至不向中國軍隊提供關於緬甸的任何信息,一心只想在中國軍隊掩護下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的失敗自有英軍的「功勞」。
5月10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廣播演說中,大大贊揚美、蘇在各戰場中所起的作用,唯獨對中國抗戰,對中國軍隊在緬甸戰場中所做的努力包括為援助英軍所做出的犧牲,隻字不提。這就激怒了蔣介石。他指責說:「英人對我緬甸軍隊一切不顧,至丘吉爾的態度對我等於唾棄,以怨報德,徒有勢利,而無信義!」
1942年開始的廢約運動,英美態度迥然各異。英國還是一副殖民者心態,仍然抱殘守缺。1942年4月25日,英國駐華盛頓大使在給美國國務院的一份備忘錄中,就美國同英國磋商立時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問題答復說,目前這樣做「不過是被看作一種軟弱的結果」,因而主張在遠東和平恢復以後再著手此事。英國外相艾登當時也向美駐英大使懷南特談過類似的想法,認為此時廢約會在「中國引起誤解」,「目前不是一個適當時機」。顯然,英國的這種考慮主要是出於面子觀念,要維護大英帝國的所謂體面。
在談判過程中,中國應收回九龍,為此並據理力爭。但是,英國政府借口九龍租借地不在新約談判范圍,拒絕交還九龍。對於香港,更是不情願歸還。英方立場頑固,甚至揚言即使談判破裂也在所不惜。11月11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倫敦市政廳發表演說時表示了強硬的態度,宣稱:凡屬於英國者,他必保護之。他不是為了解散大英帝國而出任首相,如果有這種事情發生,請另找他人辦理。他決不放棄大英帝國的任何領地。最終中國未能通過談判收回港九。
在1943年1月,中美、中英分別訂立平等新約,取消了在華的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從法理上說,中國與盟國是平等夥伴關系了。但是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與5月的華盛頓會議,都未邀請中國最高領導人與會。
丘吉爾在1943年3月發表的演說中聲稱,他認為戰爭的進程應該是先打敗德國,然後盡最後的努力來戰勝日本,並說用不著使用對付德國的全部軍隊去「挽救」中國。在談到戰後秩序時,他說將由英、美、蘇三大戰勝國來商討世界組織的建立,將中國排除在外。重慶政府對丘吉爾在講話中將中國排除在戰勝大國名單之外,並對中國使用「挽救」一詞極度反感,認為這是對中國的「有意輕蔑」。
宋子文首先對此的反應是,對英國在輕視中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的帝國主義者和現實主義者」的觀點,尤其感到難以容忍。在進行中、英平等新約談判時,宋子文便對英方在香港問題上的立場頗為不滿。此時英國外交大臣艾登請宋美齡訪英,宋子文認為:「如果他處於蔣夫人的地位,他就不去,丘吉爾的那篇講話使訪問顯得更為不妥。這樣做就像中國挨了一記耳光還陪笑臉。看來我們將受到一個被英國挽救的流亡政府的待遇。」但同時,宋子文也表示了另一種觀點:「反過來,說不定正是為了這篇演說,蔣夫人更應該走一趟。」他告訴顧維鈞說:「他剛給蔣夫人寫了一封長信,說明他自己的看法,但是訪問與否請她自己決定」,請顧維鈞「和蔣夫人討論以下邀請問題,並對他信中提出的看法做些解釋」,「無論如何她應及時做出決定,不要總叫英國等待」。
經過幾番考慮之後,宋美齡最後以身體不適為由,婉言拒絕了英國的邀請。
同年5月,丘吉爾訪問華盛頓,並且帶來了100多位重要將領及官員,其中包括在印度的陸海空軍司令長官,這是從來沒有過的規模。宋美齡立即告知蔣介石這一消息。
蔣介石主張會見丘吉爾,對宋美齡說:「丘吉爾即到華府,如能與英相見面,則於公私均有益。此正吾人政治家應有之風度,不必計較其個人過去之態度,更不必心存意氣,但亦必須不失吾人之榮譽與立場。此事或可由顧維鈞與哈里法克斯先行接洽,而後由羅總統為之介紹。如與文兄出席會議時,請預商文兄,應請其代表發言,而吾愛竭力協助之,如其言有遺漏之處,則再由吾愛代其補充說明之可也。」
同時,蔣介石在重慶以國民黨政府名義召見美國駐華代辦,發表聲明:「此次丘吉爾首相在華府期間,凡與中國有關事項,或與太平洋有關問題,如有會議,請約蔣夫人與宋部長出席參加。」顧維鈞也認為這是正式通知,羅斯福、丘吉爾必能重視,請宋美齡及早准備一切。
遵照蔣介石夫婦的指示,顧維鈞大使開始積極活動,以安排丘吉爾與宋美齡會面。
事實上,顧維鈞自從聽到丘吉爾到美的消息後,就認為二人會見是個好主意,對中、英關系能有重大影響。但他覺得惟一的問題是:丘吉爾是否打算來紐約,那樣對訪問宋美齡比較方便(除赴白宮外,在丘吉爾訪美其間宋美齡一直在紐約)。如果丘吉爾覺得佔用時間太多不來紐約,但又願意與宋美齡會談怎麼辦?
與宋美齡同行的孔令偉認為:「蔣夫人是一位女士,丘吉爾前去拜訪比較合適。」
5月15日,顧維鈞找到哈里法克斯說丘吉爾與宋美齡有極好的見面機會。
丘吉爾盡管行程緊張,可是他也希望能與宋美齡談談,這對於英、中合作和遠東局勢沒有壞處。
於是就由羅斯福出面,特意安排宋美齡與丘吉爾會晤,以圖緩解兩國的緊張關系。羅斯福請宋美齡在5月23日去白宮參加午宴。可是,宋美齡接到羅斯福夫人的電話邀請後,以身體「不適遠行」為由拒絕。羅斯福自然明白其中的奧妙,這只不過是托辭,但他認為不必過分拘泥於禮節。因此,又建議改在5月26日,以便宋美齡能「不誤醫生約定打針的時間」。宋美齡並不理會羅斯福總統的安排,拒絕赴華盛頓(當時宋在紐約)會見丘吉爾。
在這件事情上,宋子文也曾勸其妹妹以大局為重,並為其妹妹安排了與丘吉爾會晤的時間,但還是被宋美齡拒絕了。在這種情況下,顧維鈞、宋子文認為她更應該去華盛頓,當羅斯福總統有意在微妙的局勢中提供解決辦法的時候,謝絕邀請是很不禮貌的。
可是孔令偉還是堅持:「作為婦女,應由丘吉爾來拜會,現在中國對日戰爭不很順利,蔣夫人不應該顯得過分遷就,不然的話,他們會爬到你頭上的。因此,蔣夫人一定要比以往更堅定,保持尊嚴。」
宋美齡再次拒絕了邀請。對於這件事,她在見到顧維鈞時做了解釋:「丘吉爾目中無人,一定要我去華盛頓見他,我謝絕了。因為在國際關系中和個人關系中,禮儀和尊嚴都至關重要,必不可少。無論如何我在政治上沒有外交部長之類的職務,所以有條件表現堅決一些。」結果,宋美齡因為「尊嚴」未到華盛頓,丘吉爾因為「事太忙」不能到紐約,雙方終未見面直到兩人參加開羅會議才第一次相見。
丘吉爾夫人對此事耿耿於懷,二十幾年後,《紐約時報》外交專欄作家沙滋柏格采訪丘吉爾夫婦,還提起了那段往事:
(1943年)有一天羅斯福總統對丘吉爾說:「我想介紹你見見蔣夫人,她是位漂亮的女人。」羅斯福立即打電話給蔣夫人,邀她第二天到白宮來與丘吉爾一道午餐,但宋美齡拒絕了,她說,丘吉爾要先打電話給蔣夫人,她才會答應,午飯終於沒有吃成。
顧維鈞分析宋美齡不接受訪英邀請與不願意去華盛頓會晤丘吉爾,可能是因為「婦女往往比較主觀,或許蔣夫人在這件事上又比較感情用事」。他認為:「無論怎麼說,被邀訪英和在美國未同丘吉爾會晤這兩件事,處理欠妥。」顧維鈞很為這件事惋惜。他認為:「英王邀請她做國事訪問,肯定是一種表示深切友誼的姿態。這是給中國的榮譽,很少給別的國家。」
宋美齡的做法卻有其道理。如前所述,英國戰時在遠東的表現的確令人失望,一直是一種老牌殖民主義者的心態與架勢,即使在成為盟國後亦無多大改觀。1942年2月蔣介石夫婦訪問印度回國後,對解決印度問題仍很關注。後來,由於英、印政府與國大黨談判失敗而矛盾激化,甘地准備再發動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時,與尼赫魯等一道被捕。蔣介石多次呼籲雙方和解。由於甘地絕食,生命垂危,1943年2月12日,蔣介石致電宋美齡,要她「面商羅斯福總統,從速設法切勸英國政府立即釋放甘地先生,以確保聯合國為民主、為人類作戰之信念」。宋美齡遂及時告訴羅斯福。羅斯福果然致電美國駐印代表菲利浦斯告訴印度總督:「無論如何不能使甘地先生因絕食而亡。」但印督答稱:「如彼欲死,似無辦法。」
宋美齡為了促進釋放尼赫魯而繼續努力,又發表聲明敦促「釋放尼赫魯」。為此,英國政府很是惱火,駐美官員哈里法克斯找中國外長宋子文提出抗議中國干涉別國內政。宋子文機智地回答:「這件事不足為奇,因為蔣夫人是位婦女,說話時會感情重於理智。此外,這是她個人的發言,英國不必過分認真。我將不把抗議轉達,以免把事情弄僵。」為以毒攻毒,宋子文就另一件事提出了抗議:當宋美齡赴美國時飛經印度,英、印當局並不知曉,事後英、印政府致信美國政府,抗議「偷運」宋美齡經過印度。宋子文認為:「對蔣夫人這樣有身份的人,用這類語言是不可饒恕的,這是英政府的無禮和失態。」「已要求薛穆爵士收回那封信,因為不想將這件事報告委員長和蔣夫人而使事態惡化。」現在,宋子文也請哈里法克斯「將這件事向英王陛下大臣艾登匯報」。
自中、英新約簽署後,蔣介石對英國的態度有所改變,他曾指示有關部門應盡量與英國建立良好關系。因此,蔣介石希望宋美齡能夠應英國邀請訪英,在宋美齡決定不去英國後,他又希望宋美齡能夠在美國與丘吉爾會面。但是宋美齡根據英國一貫表現判斷去英國不可能有訪美那樣的效果,見丘吉爾也不能改變他的既定方針,與其出訪無效果,不如拒絕,在丘吉爾面前表現出的傲慢態度,對他進行一個回擊,作為反法西斯主力之一的中國不應該也不能太軟弱。從這個角度看問題,也無可厚非。
但是宋美齡拒絕在華盛頓會見丘吉爾,拒絕去英國,使英國很傷面子。克里浦斯爵士認為這「非常不幸……恐怕即使蔣夫人現在要來英國,英王、英後和首相也不歡迎了」。
1943年7、8月間,為修復中、英關系,宋子文訪問倫敦時,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外交部常務次官賈德干都沒有到火車站迎接,這種輕慢中國的一種姿態,也許是一種報復表示。英國政府的如此反應,倒證明了宋美齡當初決策的正確。
⑤ 有哪些海外房產投資歷史教訓及如何正確解決
以下海外好房網獨家:轉載請註明海外好房網。
僅2015年,國人投資美國房產1100億美元。在海外房產投資熱潮中,哪些是需要注意的?有哪些實際發生的案例?重建、開發、住宅都有哪些經驗教訓?做海外房產6年了,從做好學區別墅,到土地開發、奢華酒店、頂級大樓出售,一路走來,感慨良多。見識過很多海外開發商、中介、大陸中介,標題黨、騙局等見過很多。真正靜下心來,為客戶著想的,鳳毛麟角。都想一次性賺一把大錢。
經歷很多之後,感覺還是做海外好房子,重新回歸到地段這個老話題。這篇經驗文章一出,肯定會得罪一些中介。但我們如果不說,對不起海外房產投資客。
一、海外二手房投資注意事項
1、以美國房產為例。美國房產正常的二手房,賣家給售價5~6%傭金,給賣方經紀公司、賣方經紀人、買方經紀人、買方經紀公司。大陸人買房,基本通過買方經紀人。買方經紀人,納稅後,一般得到1.5~2%的傭金。比如35萬美元的房子,納稅後,買房經紀人得到5000美元傭金。但是很多大陸中介和少數美國經紀人,本來是35萬美元可以買到,要客戶39萬美元買,賺4.5萬美元。其中4萬美元,一般賣家要求買方經紀人自己納稅。過戶文件、政府網站顯示購買價格是39萬美元,不露痕跡,你還真的以為是39萬美元買的。
2、這部分就缺少對當地行情了解、缺少估價環節。當然,有的地方是需要加價的,比如2015年、2016年舊金山好學區Palo Alto一些別墅。2012年洛杉磯好學區Arcadia確實需要加價。
3、文件規范、信息齊全。一些中介給的買家文件很不清楚,非常模糊,這絕對有問題。海外所有買房購買文件,包括報價文件,字體就像課本一樣清晰,並且都是標准化的。這種騙人伎倆現在很少了。另外,購買文件上,沒有賣家信息、過戶公司、律師信息,就不要買了。違反常理必有妖。
4、解決辦法:和賣家直接溝通、進行評估。但有的買家不去海外實地考察,沒時間或者其他原因,沒去成,怎麼辦?其實很簡單,在購買時,經紀人或中介,在購買文件上,寫清楚賣家的聯系方式,包括郵箱、電話號碼、地址等基本信息,還有過戶公司或過戶律師信息。因為一般買房都有反悔期,一般7~10天,買家可自己選擇。這樣買家有時間去無條件反悔。在這個期間內,買家即使交了定金,也可以和賣家溝通後反悔。另外也需要進行評估。靠自己和一些專業人士,比如房產中介公司和良好聲譽經紀人。
二、海外新盤投資注意事項
1、海外新房最具欺騙性。開發商的新房,資料很漂亮,房子也漂亮。價格也不菲。不是說不好,一些中介在價格上做了手腳。開發商為了逢迎大陸人口味,3、4門號都消失,很多帶8,為了賣掉房子,也是拼了。中介只要賣掉房子,開發商不管你賣多少,他們只想得到他們的價格就行。
2、獨家代理。要是我們買,我們絕不買獨家代理的樓盤。獨家代理=獨家價格。獨家代理一般和開發商談好,給一些樓盤,讓中介賣掉。開發商只保證他們的最低價,額外多賣的價格,中介拿走。這個錢賺的最舒服。做做廣告、宣講會、講座等,開發商有資料樣本,很漂亮,好忽悠。國人最喜歡新房。新房只要位置好,確實不錯。獨家代理一般都和開發商混熟了,什麼都可以談,穿一條褲子。有些開發商還過來參加宣講會。還有的可以為中介在網上改價格,甚至有的在出售前就和中介談好,真實價格和掛價。不露痕跡,很高明的手法。而且開發商也說這是他們的掛價。服氣了吧?
3、真正價格。現在哪有好好靜下心來賺傭金?80萬美元的房子,賣給你85萬美元,你看不出來。20套就賺100萬美元,這在海外算小富翁了。20套80萬美元的房子,再加上80萬美元傭金,180萬美元,平均每套賺9萬美元,反正買家不懂,過幾年就中介就可以跑路了。
4、解決辦法:估價。萬變不離其宗:估價。開發商的價格和當地已經售出房價相比,是否差距很大。包括房型、售出時間、價格等,一定要看大多數,而且要看當地人買的價格。
三、國內開發商的海外房產項目注意事項
1、長時間在國內做推廣。很多國內開發商海外開發的樓盤,在國內賣了幾年,目前還在賣!真要是好房子,早被當地人買光了。不管有多少套。真正好房子,是不需要在國內大肆做廣告的。在2、3個月內全部賣掉的,是不錯的。但不是全部賣給大陸人,那不算。當地鬼佬覺得好,才是真的好。那種給下屬們購買,帶指標任務賣掉的不算,這不是市場經濟做法。
2、賣了幾年還在賣的,一般有以下問題:
A、價格虛高。很多賣了幾年還在賣,真要是好房產,國外當地人早就買光了。哪用忽悠國人好幾年。當地人遲遲不買的,肯定有問題。
B、地段不好。很多國內開發商,因為壞在職業經理人手裡,地段越不好,職業經理人越搞到錢,因為地價不菲,吃虧的是老闆。
C、質量不好。關鍵是材料和當地開發商有差別。材料在外形上面看不出來。很多東西看著漂亮,中看不中用。這種小聰明實際上是傻子。一旦缺乏信任,以後的路很難走。
四、買房移民注意事項
1、美國買房移民:買房和移民沒關系。美國買房和移民沒半毛錢關系。真的買房可以移民,美國那麼多的開發商房子早賣光了!還用到中國做廣告?紐約曼哈頓房產均價160萬美元,難道買房子就送移民身份?正常的區域中心就是50萬美元辦理移民。實際上區域中心拿到的是40萬美元,10萬美元被大陸中介截留了。所以美國50萬美元EB5移民,不可能全部歸還50萬美元的。有移民中介和我們說,介紹客戶賣掉,給我們1萬美元,有的說給5萬美元。
2、美國買房移民2:中介說法。買房移民中介說法是,客戶50萬美元的房子,開發商先作為EB5移民資金用途,移民後50萬美元不是要退還給客戶嗎?那麼不退還,直接買開發商的房子,這樣移民、買房兩得。但這個經不起推敲。
3、美國買房移民3:條件不成立。首先50萬美元變為40萬美元,移民中介拿10萬美元。其次EB5移民有風險,買房移民是建立在100%成功基礎上。萬一不成功呢?第三最主要的,開發商的買房移民,有那麼多移民名額嗎?建商工人不算解決就業的。100個名額,就是解決1000個就業機會。1000人啊1000人,見過美國哪個小區建後用1000個員工?一般用5、6個,10個算超級大的了。才1個名額。他們又說間接的也算。間接的總超不過直接的吧?說白了就是變相賣房,而且不是真正價格,先被中介賺了10萬美元。
4、買房可以移民國家。以西班牙為例。 有北京投資客在西班牙買的50萬歐元的房子,後來發現只有30萬歐元,北京中介賺了20萬歐元,10套房子就凈賺200萬歐元,摺合人民幣1400萬,輕松成為百萬富翁。有這樣巨大的利益,誰還去賺那個可憐的傭金?
五、美國NNN商業地產注意事項
1、NNN商業地產。NNN商業地產意思是房產稅、物業費、保險全部由租客繳納。剛開始星條置業在國內推美國NNN商業地產的時候,信的人極少,只有長期在美國的華人知道這種地產形式。N就是No的縮寫。就是房主不要繳納房產稅、不要繳納物業費、不要繳納保險的意思。
2、絕對NNN美國商業地產。NNN商業地產不一定房主零責。有的房主需要負責屋頂或結構,有的是房主全部負責的NNN商業地產。房主零責的都是絕對NNN商業地產。所以一般買零責的較好。因為屋頂和結構維修起來花費很大,而且是很大的責任。一旦出事,就是大事情。
3、總公司擔保。有總公司擔保的不一定是好的商業地產。絕對很好的商業地產,不需要總公司擔保。只有房主不放心租金,要求總公司擔保租約履行。商業地產最主要還是地段。地段很好,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擔保。地段、地段、地段,絕對的真理。國人在這方面誤區最大。認為總公司擔保的才是好的。其實還是地段是最重要的。
4、高回報。一些國內中介用高回報來吸引客戶。商業地產還有其他因素。人口密度、收入高低、租約長短、租約形式、地理位置等。租約短的,比如剩餘租約1、2年的,9%凈回報比比皆是。租約越長,凈回報越低。一般10年NNN租約商業地產,租金凈回報6%.一般來說,美國東西海岸商業地產租金凈回報很低,5%正常,6%算很高的,因為東西海岸房價高。
5、高回報風險計算。很多國人喜歡高回報的商業地產。一般情況下,租約短租金凈回報高。假如剩餘租約2年,凈回報9%,售價100萬美元。那麼租金每年9萬美元。如果是好的地段,租客經營很好,應該2年後到期會續租。續租一般會增加租金。比如增加10%,算正常的租金增長,2年後年租金是9.9萬美元,租約是新的10年。到那時,按照6%賣掉,售價將會是165萬美元!2年後65萬美元為什麼不賺?肯定有問題。賣家缺錢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做6年了,也從來沒聽說賣家因為缺錢賣掉商業地產。高回報絕對的高風險。
六、海外房產開發注意事項
1、地段為王,品質第一。有一些賣了幾年的,還在國內推廣的,地段不怎樣。海外房價這幾年正上漲,地段好,價格高一點也會賣掉。但是有一些地段確實不怎樣。錢花的也不少。問題來了,到底誰賺錢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裡面的水很深哪。但不管怎樣,地段、品質最主要的。否則就會壞了自己名聲。出師不利,開始就失敗了,以後還怎麼玩?剛開始就開始想著歪點子,世人都在盯著呢。有的是國企在海外開發,企業員工都在盯著呢。高處不勝寒哪,再不小心翼翼,將步入深淵。如果想賺一筆跑路,跑的了嗎?如果品質不好,那名聲完了。只能忽悠國內客戶了。老外一般很仔細的。海外房產開發,到底還是長期工程,和國內賣毛培房不一樣。
2、資金快速回籠。賣了幾年還在國內做廣告的,其實浪費幾年時間。一般開發到售完,2~2.5年完成。花了4、5年還在賣的,如果選優良地段,價格適中,快速賣掉,又可以再開發一次了。出售時間長,對老闆、經理也是一個精神壓力。其他人也會謠言四起。如在國企,政績變為敗績。如果有人舉報,被紀委請去喝咖啡,那真是幹活不如不幹。
3、不一定非得和著名開發商合作。其實這是為了在國內增加人氣。是給國人看。一般情況,要和當地建商合作開發倒是有必要。因為不和當地建商合作,可能當地政府會派人來找茬。和著名開發商合作,雖然他們的價格不菲,但是名企效應,會增加售價,也增加自己的名氣。老外建商現在見到國內開發商就笑,找上門來的,不宰白不宰。有海外建商和我們說,他們最愛大陸開發商。但海外房產最重要的是地段,而不是誰開發。
4、當地充分調研,法律手續齊全。萬達西班牙大廈項目是典型代表。後任市長不買前任的帳。當地也有反對聲。不能把國內的做法慣性思維用到海外。老外可不買賬。在開發前,最好先調研。老外最好是對華友好的國家,至少是中立的。
5、時間段選擇。最好是在地價最低時買進,房價最高時售出。因為買進到出售,一般需要1~2年時間預售。所以預計2年後房價下跌的城市,最好目前不要買地進行開發。但不是說一定不能買,只是少賺而已。只要地段好,還是可以開發。
七、海外舊房重建注意事項
1、時間段選擇。以洛杉磯為例。2012年進行舊房翻新是最佳時間段。那時候房價低,舊房很便宜,2014年出售是很好的。現在洛杉磯價格已經很高。而且基本靠華人拉動房價。2012年洛杉磯買房很火爆啊。但是洛杉磯現在推到重建沒有以前賺的多。2012年在洛杉磯Arcadia阿卡迪亞買舊房重建,2014年售出,確實賺了很多錢。300萬美元買舊房,90萬美元建設,700萬美元售出很正常。現在房價高昂,地價也高昂,房價有下跌趨勢。因為洛杉磯和溫哥華一樣,完全是靠華人買房。華人現在冷下來,買的人少了,另外現在外匯管制,人民幣出不去,造成海外豪宅價格下跌首當其沖。所以前幾年很好的市場,現在到不一定是很好市場。悉尼也是這種情況。當地媒體預計悉尼房價將腰斬。我們認為這到不至於,但是下跌是肯定的。
2、地段:CBD、最好學區。比如紐約,翻新、重建最好在曼哈頓,舊金山最好在Palo Alto學區。這樣就是房東市場,買的人多,無形中售價也增高,買家相互去抬價。舊金山Palo Alto為例,現在建好出售,一般有7個買家競爭。在最優地段主要是為了不愁賣。即使房價下跌也是如此。房價再下跌,優質房產房子還是有人買。不是優質的就難說了。這也是一種預期保證。
3、資金准備。前提是有資金准備。中型城市50萬美元,大城市300萬甚至更多資金。比如亞特蘭大,40萬美元可以重建一套。資金需要在海外銀行賬戶。最好早早出去,為申請貸款做准備。當然,不貸款也可以。
4、找當地規劃師、建商。當地規劃師熟悉當地規則,和當地政府長期打交道,人際關系較熟悉。熟悉當地法規和熱賣房型,熟悉當地居民情況。最好找當地建商,他們和當地居民熟悉。居民萬一有意見,他們也能擺平。
5、重建與賣房。舊房重建和買房差別很大。中介賣房子很容易,隨便忽悠即可,反正不是自己買,花別人的錢心不疼,也沒感覺。舊房重建不一樣,那真是要賺錢的。賣房不一樣,房價即使下跌,租金還在。重建、開發就怕高價買進,房價大跌時售出。所以重建比賣房子專業性要高多了。沒做過,不懂人士就不要吃這碗飯。
6、海外舊房重建核心。海外舊房重建核心,和海外房產投資是一個道理。除了華人炒作、買房,還有地理因素、人口增長、學區、氣候、經濟發展等因素。現在,華人該炒的已經炒了,一窩風已經過去了。溫哥華、洛杉磯、悉尼、倫敦都已經炒過了。房價都炒的下跌了。那麼現在重建核心看什麼呢?房價看經濟,經濟看公司,公司看技術,技術看未來趨勢。所以主要還是看城市核心競爭力。按照這個理論,矽谷在5~10年內是可以做的。世界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下一個是什麼?有2個,一個是虛擬現實技術,另外一個是AI人工智慧。這2個都在矽谷公司手裡。科技對一個城市競爭力越來越重要。注意事項估價是必須程序,自己不會,可以請人。最好和賣家直接談,不要繞過很多中介,每個中介都要扒一層皮。未來趨勢最重要。
海外好房網獨家!
⑥ 希臘在歐洲么
希臘在歐洲,歐洲聯盟的一元,地處歐洲東南角。全國由半島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和愛琴海中的3000餘座島嶼共同構成。
希臘為連接歐亞非的戰略要地,本土從西北至正北部分別鄰阿爾巴尼亞、馬其頓、保加利亞三國,東北與土耳其國境接壤。周圍則自東而西分別瀕臨愛琴海、地中海本域與伊奧尼亞海。
(6)阿卡迪亞外匯擴展閱讀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擁有悠久的歷史,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化,並對歐、亞、非三大洲的歷史發展有過重大影響。
公元前3000年,愛琴文明繁榮。後因北方落後部落侵入,愛琴文明衰落。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的古代希臘是以巴爾干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沿岸為中心,在包括北非、西亞和義大利半島南部及西西里島的整個地中海地區建立的一系列奴隸佔有制國家。
前11世紀進入荷馬時代。前8世紀起,希臘各地先後建立數以百計的奴隸制城邦。前5世紀希波戰爭後,希臘城邦進入繁榮階段,經濟貿易興盛,文化成就卓越。伯羅奔尼撒戰爭後,走向衰落。前4世紀希臘半島被馬其頓王國征服,前2世紀歸羅馬統治。
⑦ 去南非出差要帶什麼,注意什麼
衣著:
南非氣候較好,一年四季都是晴空萬里,但有時陽光過於強烈,建議客人使用防曬霜。每年從10月到次年3月,平均氣溫為夜間15度中午為35度。冬季從4月到9月,溫差較大,夜間0度左右,中午20度。請遊客人選擇適當的衣物出行。南非早晚溫差很大,請注意添加衣物,在野生動物園內乘車觀賞動物時,由於風大,請注意保暖及戴帽子。
住宿:
1. 南非酒店通常不備牙刷,牙膏,拖鞋等一次性用品需要自己攜帶。
2. 南非電壓為220/230V,50赫茲的交流電,需要自行攜帶轉換插頭。
海關規定:
旅客允許攜帶400支香煙、50支雪茄、250克煙絲、2升紅酒、1升烈酒及不超過1250蘭特的個人禮品入境。如你攜帶物品所值超1萬蘭特海關將按20%的比例納關稅。
如攜帶超過20,000美元現金入境,必須向海關申報。
外國旅客在南非購買紀念品,凡金額超過250蘭特,從購物之日起90天內,可在離境時到機場退稅處申請退還增值稅(V.A.T.)
附資料:中國公民赴南非須知
一、 特別提醒
南非的治安情況不好,入室搶劫、攔路搶劫、倉庫被盜等案件時有發生。大使館提醒旅居南非的中國公民提高警惕、加強安保措施、保護自身安全,特別是要防範尾隨搶劫,合理調整經營時間,避開犯罪高發時間,同時抓緊投保,冷靜應對、處理突發事件,以防止自己人身,財產蒙受損害。
二、簽證、入境與海關
(一)簽證須知
中國公民無論持何種護照訪問南非,均需辦理簽證。外交護照、公務護照、因公普通護照持有者辦理簽證無需交押金:南非公民、擁有南非永久居留權的我國公民邀請自己的直系親屬赴南探親辦理簽證,無需交押金;我國內授權的旅行社組織旅遊團訪南中辦簽證,無需交押金;其他人員申辦簽證均需交南非駐華使館人民幣15,000元押金,按期回國者(憑押金收據原件)押金退回。
(二)入境和過境須知
入境南非須持有效護照及簽證,過境南非時只要不出機場無須過境簽證(暫行規定)。應要求,旅客在入境時必須向機場海關、移民官員出示回程或聯程機票、國際健康證明。途經黃熱病區進入南非者,如無國際健康證明,必須接受預防疫苗注射,方可入境。
(三)海關規定
旅客允許攜帶400支香煙、50支雪茄、250克煙絲、2升紅酒、1升烈酒及不超過1250蘭特的個人禮品入境。如你攜帶物品所值超1萬蘭特海關將按20%的比例納關稅。
如攜帶超過20,000美元現金入境,必須向海關申報。
外國旅客在南非購買紀念品,凡金額超過250蘭特,從購物之日起90天內,可在離境時到機場退稅處申請退還增值稅(V.A.T.)
三、安全形勢與治安狀況
治安狀況
南非是世界上犯罪率較高的國家之一。犯罪形式主要是持刀、槍入室搶劫財物、攔路搶劫車輛、偷竊及對婦女施暴、強奸等。特別是近年來,針對我華商的倉庫盜竊案頻繁發生,造成我在南非經商人員蒙受巨大損失。
建議性防範措施
1、 居家安全防護
選擇安全記錄較好的公寓和住宅小區;有高牆、電網、電動大門和保安;安裝監視控制系統和報警裝置;養狗,擇善鄰而居;要學會識別真假警察,了解居住所在地警察局和保安公司的報警電話,並與使領館領事部門保持聯系。出入居家時,注意是否有可疑劫匪埋伏或跟蹤。
2、 公司安全
健全保全系統,選擇知名的保安公司,安裝閉路監視系統,公司不宜存放大量現金,晚上打開辦公室內照明系統,對公司財產進行投保。
3、 汽車安全
駕車時,注意不要在高速的路口和交通信號附近開車窗,不要將包和貴重物品放置在車內搶眼的位置或留在車內,如走錯路,千萬不要下車打探路,可將車開到附近加油站或快餐店,向站、店內員工問路。進入停車場下車前注意周圍有無可疑人員。從機場出來,發現路上有人跟蹤,不要停車,可將車開到最近的警察局或打10111報警台。
4、 銀行安全
有時候因為要到銀行提取大量現金,而銀行經理會要求您提早一天通知,這時,您提取大量現金的秘密可能已經天下皆知了。多利用支票或銀行轉帳服務是比較安全的。
提款機安全
一、 在插入提款卡後,按密碼時小心被別人看到。
二、 完成數據輸入程序後,如鈔票不出來,可能是出紙口被人用透明膠帶封住了,小心檢查,可能鈔票被阻吐不出來。
三、 必須取回收據,勿讓人知道您的戶頭數據。
四、 如提款卡被卡在提款機內,有陌生人上前幫忙,千萬不可接受,立即致電提款機中心求援。
五、 鈔票拿到手後提防有人跟蹤。
大宗工資的發放安全
一、 改變工資發放時間或日期。
二、 與大銀行交易,不要預先通知銀行您要提領大宗現金,大規模的銀行分行經常備有較多現金可供提領。
三、 現時有很多銀行也開辦小額存戶服務,不妨為員工開設銀行戶口,透過銀行劃撥服務支薪。
四、 為現金買保險。
保全公司如何幫助您
一、 如在銀行提領大宗現金,可自雇保全公司協助押送。
二、 可與銀行協商派遣保安人員支援。
四、常見疾病與醫療狀況
(一)愛滋病與預防
1、HIV知識
南非是世界上HIV感染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有大約500萬HIV攜帶者。對於來南的中國人來講,艾滋病是一個絕對不容忽視的問題。
2、如何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艾滋病雖然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傳染病,但對個人來講是可以預防,主要預防措施為:
(1)不發生婚前性行為;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輕易接受輸血和血製品(如必須使用,要求醫院提供經艾滋病病毒檢測合格的血液和血製品);
(4)不與他人共用針頭、針管、紗布、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嚴格的醫療機構或其他場所打針、拔牙、穿耳朵眼、紋身、紋眉、針灸或手術;
(6)避免在日常救護時沾上受傷者的血液;
(7)不與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膚的用具,如牙刷、刮臉刀和電動剃須刀。
(二)瘧疾與預防
姆普瑪蘭加省的低地地區、林波波河、誇祖魯那塔省的Maputaland海岸是瘧疾發生的區域,但在冬天,瘧疾就基本消失了。盡管瘧疾疫區有限,且為一般遊客很少涉足的地方,但如果你要選擇前往這些瘧疾發生的區域,最好還是做好足夠的防範措施。
南非政府已經著手開展一系列項目(和史瓦濟蘭以及莫三比克合作),這些項目都是為了消滅瘧疾,現在瘧疾疫區已經在不斷地縮小了。一般來說瘧疾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的,只要你不接觸它就不會那麼容易感染上,除非你被帶有瘧疾病毒的蚊蟲叮咬。現在,不斷進步的殺蟲劑以及一些衛生常識使得受到蚊蟲叮咬的危險性減低到近乎為零。
最簡單、最安全、最有限的預防瘧疾的方法就是預備幾種防蚊蟲的用具,例如蚊帳,還有可以准備一些效果好的殺蟲劑。如果你決心要做一些防疫工作,你可以按照說明書口服一些防治瘧疾的葯品,在你啟程去往疫區的一到兩周前你就要開始服用,在你離開疫區的四個星期內你還必須繼續服用。在你開始服用這些葯品前,最好咨詢一些醫葯方面的專家。必須注意的是這些葯品對於孕婦來說是禁用的。
(三)醫療衛生條件和醫療保險須知
與其他非洲國家相比,南非的醫療衛生狀況比較好。大城市的私立醫院設備齊全。各省市設有省級公立醫院。公立醫院治療費不高,但病人較多,等候時間長。私立醫院條件好,服務好,但收費較高。急救車是有償服務。南非約有360家省級公立醫院,344家私人醫院。
醫療保險由保險公司負責,個人自願投保,根據保費金額不同,指定公立或私立醫院,享受不同醫療服務。保期內,看病、住院等費用由醫院與保險公司直接結算。
南非的管道自來水水質較好,可以直接飲用。但河流、湖泊中有血吸蟲寄生的可能,應避免直接飲用或在陌生水域中游泳。另外,夏季到林波波省北部或克魯格公園旅行的人,建議提前服用抗瘧疾葯物,並注意防止蚊蟲叮咬,如出現發熱、出冷汗、頭疼、腹痛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南非是世界上艾滋病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但其感染途徑只是通過血液和體液,只要個人潔身自好即可。
五、當地風俗與法規
(一)南非禮儀
1、社交禮儀
南非社交禮儀可以概括為「黑白分明」,「英式為主」。所謂「黑白分明」 是指:受到種族、宗教、習俗的制約,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從的社交禮儀不同;英式為主是指: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白人掌握南非政權,白人的社交禮儀特別是英國式社交禮儀盛行於南非社會。
以目前而論,在社交場合,南非人所採用的普遍見面禮節是握手禮,他們對交往對象的稱呼則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廣大農村,南非黑人往往會表現出與社會主流不同的風格。比如,他們習慣以鴕鳥毛或孔雀毛贈予貴賓,客人此刻得體的做法是將這些珍貴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頭發上。
2、服飾禮儀
在城市之中,南非人的穿著打扮基本西化。正式場合,他們都講究著裝端莊、嚴謹。因此進行官方或商務交往時,最好穿樣式保守、色彩偏深的套裝或裙裝,不然就會被對方視做失禮。另外,南非黑人通常還有穿著本民族服裝的習慣。不同部族的黑人在著裝上往往會有自己不同的特色。
3、餐飲禮儀
南非當地白人平日以吃西餐為主,經常吃牛肉、雞肉、雞蛋和麵包,愛喝咖啡與紅茶,南非著名的飲料是如寶茶。在南非黑人家做客,主人一般送上剛擠出的牛奶或羊奶,有時是自製的啤酒。客人一定要多喝,最好一飲而盡。非黑人喜歡吃牛肉、羊肉,主食是玉米、薯類、豆類。不喜生食,愛吃熟食。
4、習俗禁忌
信仰基督教的南非人,忌諱數字13;南非黑人非常敬仰自己的祖先,他們特別忌諱外人對自己的祖先言行失敬。
5、在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嘩、隨地吐痰或扔雜物,保持衣著整齊、得體。
六、物價與供應
南非的物價每年均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市場物資豐富,供應充足。在南非,中國貨隨處可見,在約堡、比陀等主要城市均有中國雜貨、土產商店。中國人開辦的中國服裝店鋪幾乎遍布南非各大小城鎮。
(一)貨幣
南非的貨幣單位是蘭特,它的國際標志ZAR(紙幣分200、100、50、20、10蘭特,硬幣分50、20、10、5、2、1分)。1蘭特=100分 。2006年蘭特的大約匯率為1美元=6-7蘭特。旅行支票和其他主要的外國貨幣可以在大飯店、機場、商業銀行進行兌換。外匯市場波動都會在每天的匯率變化中反映出來。兌換者攜帶護照辦理即可,銀行要收取手續費,大約為4%。銀行營業時間是:周一至周五:08:30-15:30;周六:08:30-11:00.來南的學生大多攜帶VISA或MASTER卡,因為南非的治安狀況不是很好,所以帶卡比現金相對安全一些。目前,1蘭特約合1.3人民幣。
(二)購物
南非人購物基本都去超市,本土大型超市有Pick'n Pay,Game,Shoprite,Spar等。從食物到衣服都可以買到。食物價格總體貴於國內,一般來講,黃瓜大約5蘭特/條。茄子大約8蘭特/公斤,蕃茄大約7蘭特/公斤,洋白菜也是這里的家常菜,大約7蘭特/個,胡蘿卜4蘭特/公斤,洋蔥頭4蘭特/公斤,土豆6蘭特/公斤,雞蛋15蘭特/18個,雞14蘭特/公斤。南非當地產的水果較國內便宜
南非的服裝品牌基本上全是「泊來品」,如Nike,Adidas,Reebok,等等,在這里很流行,本地的有Mr. Price,Edgar等
七、交通與出行
南非交通安全及外出旅行注意事項
南非交通發達,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但由於車速快,南非惡性交通事故已成為南非三大殺手之一。在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為私家車,大眾交通落後,僅有少數大巴線路,而絕大多數為小巴。主要城市間通有飛機、火車,但火車班次較少,且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
南非的交通規則是靠左行駛,右側超?(不同於中國)。在國道(高速公路)行駛,車速最高為120公里/小時,在二級別公路車速最高為100公里/小時,城鎮街道車速最高為60公里/小時,有特殊標志路段除外。如果行車超速的情況下,極可能被安放在測速或警察的測速照相機拍攝下來,將會被處以罰款或拘禁等。
在南非駕駛車輛,必須持有效南非駕照、英聯邦國家駕照或國際駕照。持一些其他國家駕照者必須根據規定要求辦理公證、認證。駕車過程中司機和乘客均須系好安全帶,以免一些意想不到的交通意外給整個旅程帶來傷害或不愉快。
另外,在外出旅行時要注意的基本事?有以下幾點:1、鑒於南非犯罪率比較高的特點,海外遊客出行時盡量結伴而行,不要單獨行動,應在有熟悉當地情況的友人帶領下活動;2、由於高速路上車速較快,嚴禁疲勞駕車或酒後駕駛;3、前往野生動物園遊玩,應嚴格遵守園?規定,尤其注意不得擅自下車、餵食動物;4、南非日照強烈,外出注意防曬;5、不要到禁泳、禁釣的水域游泳、釣魚,以防不測。
南非氣候宜人,季節分明,由於早晚溫差大,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12月-2月為夏季,6月至8月為冬季。全年日照足,雨季(10月至3月)降水充沛,冬季為旱季,氣候乾燥,較適合人類居住。
旅遊城市和景點主要有比勒陀利亞、開普敦(桌山、好望角、羅濱島等)、花園大道(尼斯娜、魔梭拜、喬治、翁嘯等市鎮)、克魯格國家公園、龍山國家公元、太陽城及約堡市附近的旅遊娛樂場所和休閑中心。
南非的賓館飯店設施較好,但價格較貴,星級賓館一般標准間費用在80美元/天左右,各地也有便宜的B+B家庭式旅社,價錢人均20美元/天。南非大城市均有中餐館,其中約翰內斯堡和比勒陀利亞中餐館居多,以粵菜為主。
開普敦的開普敦酒店、桌灣酒店、假日酒店、尼爾森山酒店;比勒陀利亞的喜來敦酒店、特費爾德酒店、阿卡迪亞酒店;約翰內斯堡的希爾頓酒店、SANDTON假日酒店。
中國與南非沒有直達空中航線,現乘飛機仍須在香港中轉,目前,香港國泰航空公司和南非航空公司每日有航班往來香港和約翰內斯堡。
南非的旅遊旺季在聖誕節(12月中旬至1月上旬)和復活節(四月中旬)。
⑧ 加拿大的金融工程專業研究生怎麼樣,有獎學金嗎
金融工程專業簡介:
金融工程在不同的大學有不同的名稱:Financial Engineering, Financial Analysis,Analytical
Finance,Financial Mathematics,Mathematical Finance,Computational Finance
。然而無論是叫金融工程、金融數學、數學金融還是計算金融,它們的實質都是一樣的,即以數學工具來建立金融市場模型和解決金融問題的新興學科。近年來,由於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金融市場發展得越來越復雜,在以往傳統的股票和債券上發展出了期貨、期權等一系列新型投資工具,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金融衍生物。而如何對這些金融衍生物進行定價,是投資銀行所面臨的一個難題。同時,由於金融投資工具的復雜化,一些基金管理公司越來越感到傳統的投資方式難以保持基金的高成長率,他們就需要設計出更加高級的投資組合來獲得盈利。因此,他們大量需要那些既通曉金融市場又有數學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而這樣的人才在市場上極為稀缺。金融工程就是為了培養這樣的人才而產生的。
金融工程是一門綜合了金融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交叉學科,其課程通常由大學的商學院、數學系和工程學院聯合授課。其課程由於集中於金融領域,所以深度遠遠超過MBA金融方面的課程,通常包括股票市場分析、投資組合分析、期貨和期權、資產定價、資本預算、固定收益分析、利率模型、金融風險管理等課程。
MFE與MBA
MFE和MBA有什麼不同,MBA是一種泛面商科教育,而MFE則是專門培養高級金融人才的專項教育。金融工程碩士的課程全部集中於金融領域。如果你感興趣的是會計、市場營銷或人力資源管理,那麼那你就應該是去學習MBA課程,因為MBA的課程更廣泛。此外,申請金融工程碩士不需要有工作經驗,這和MBA有很大不同。但是,申請金融工程碩士要求申請者在大學本科必須修過兩門課——微積分和統計,因此不適合那些大學學文科的人們。最後,MFE的學習是一年,而MBA由於課程覆蓋面廣而通常需要兩年。
加拿大金融工程碩士專業大學排名:
1 阿爾伯塔大學 University of Alberta
2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3 西蒙菲莎大學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4 康考迪亞大學 Concordia University
5 約克大學 York University
6 西安大略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7 渥太華大學 University of Ottawa
8 皇後大學 Queen's University
9 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ronto
10 阿卡迪亞大學 Acadia University
⑨ 為什麼選擇到加拿大過語言關
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外匯貶值,國內就業形勢嚴峻,所以很多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完成基礎教育學業後更早的去國外接受高質量的高等教育,以期將來能有更好的發展。以良好的社會治安、嚴謹的教育體制、優厚的福利措施、寬松的移民條件著稱的加拿大成為越來越多國人的選擇。 對於中國的留學生,進入加拿大大學學習專業課需要提供英語成績(雅思或托福均可),但是中國大多數的高中生甚至本科在讀生都沒有合格的英語成績,雖然加拿大絕大多數大學和幾乎全部的中學都接受國際學生無英語申請,但是到底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過英語關依然成為困惑許多家長的首要問題,下面我們就以本科生為例來仔細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有不少家長或學生認為去國外讀語言純屬浪費時間和金錢,所以就要求孩子必須在國內必須考英語,認為這樣就一步到位了。且不說在國內考到合格的英語成績並不容易,很多實事都說明,很多托福或雅思考了高分的學生到了加拿大大學後也還是聽不懂課。凡是在國內參加過雅思或托福考試培訓班的人都知道,即便是最有名的新東方,他們的教學模式也是應試型的,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只針對考題的模擬題訓練,如此培訓出的學生也許會生搬硬套,但卻很少能靈活應用,這樣的學習方法和國外的實踐教學方法完全不同。就拿我們所有人都知道的最簡單例子來說,在國外,見到西方人打招呼肯定不會說「你吃了嗎?」而是「Hello/Hi,How are you?」,是學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不由自主地養成的習慣,而不是死記硬背的去背誦這些習慣。課堂上也一樣,中國學生是在一個漸進過程中逐步去適應西方的風俗習慣及思維方式。顯然,在一個真正的英語環境下,通過與西方的學生與老師之間互相溝通和交流,中國學生更容易融入學習氛圍,也更容易真正的掌握英語,突破語言關。 為了幫助留學生提高語言能力,加拿大大部分大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免托福或雅思的「語言+專業課」的有條件錄取,即「雙錄取」的通知書。沒有合格英語成績的學生將收到兩份錄取通知書:一份是該校的語言中心錄取通知書,另一份是該校的本科有條件錄取通知書。學生入學後,先進入語言中心學習英語,語言過關後,無需另行申請,可以直接進入大學選定專業的本科學習。這樣一來,既保證每一個符合條件的申請人都能獲得學習的機會,同時又保證學校的正常教學不會因為學生聽不懂課程而被延誤。 除此之外,「語言+專業」雙錄取還有如下優勢: 1.學生拿到雙錄取通知書,獲得簽證更有保障。一般而言,只獲得語言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申請簽證相對比較困難,因為申請加拿大簽證,學習的目的性非常重要,所以,簽證官希望看到是被加拿大各省教育部承認的院校發放的專業錄取的通知書,以證明學生的留學是一個有目標的計劃,讀完語言後會繼續本科的學習,而不是找工作或者從事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2. 學習語言,最主要的是環境,在一個英語環境里學習語言,和在一個上課英文下課中文的環境中學習語言,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所學得以致用,所習得以實踐,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英文應用水平增長迅速,即使是普通高中生一般通過4-8個月的學習就可以達到進入專業課的要求了。 3. 更重要的一點,在國外學習語言也是學生在一個新環境里所必需的適應及緩沖的過程,學生初到異國肯定會覺得不適應,包括學習方式、生活習俗等,因為沒有專業課的壓力,可以利用學習語言的時間來調整。不至於直接進入專業課學習時,為學習的壓力大而苦惱、為環境的適應而發愁。 4. 學生拿到雙錄取通知書,實際上是拿到專業課的錄取通知書。學生可以專心的去學習語言,不用擔心將來申請專業課的問題。而且,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的加強所修專業課一些相關知識的累積,為將來專業課的學習做好前期的准備。 5. 如果學生的語言提高了,他們將來專業課學習起來相對比較容易和輕松,成績優秀的學生也很容易拿到學校的獎學金,完成學業後工作或移民也有了更多的機會。 近年來赴加拿大攻讀本科的留學生,明顯越來越普遍地選擇了「語言+專業課雙錄取」這條途徑。雙錄取的最大的好處是為留學生提供了一條清晰直接、穩妥可靠的入學途徑,大大減少了出國後的不確定性。目前,針對這種情況,越來越多的加拿大知名大學都推出了雙錄取項目,也為眾多的學生和家長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如:多倫多大學、UBC大學、西安大略大學、阿爾伯塔大學、約克大學、薩省大學、曼尼托巴大學、西蒙菲莎大學、維多利亞大學、紐芬蘭紀念大學、康卡迪亞大學、卡爾頓大學、溫沙大學、阿卡迪亞大學、聖瑪麗大學、布魯克大學、溫哥華島大學等。我們強烈建議,如果時間和家裡經濟情況允許,即使英語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也最好在專業課之前,進入所讀大學進行語言學習,哪怕是一個學期也好,因為它對學生將來專業課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古人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⑩ 出國留學的具體情況:
高等教育
加拿大高等教育全稱為「中學以上的教育」(Post-secondary Ecation),一般指的是大學、社區學院、專科技術學校或私立職業學校的教育。而其中主要的是前兩者。
加拿大現有大學80多所,其中個別學校採用法語教學,也有一些學校是英法雙語學校,其餘大部分大學均使用英語教學。很多學校對成年人的進修設有成人教育項目(Continuing Ecation),一般都有特殊政策。各大學有獨立決定招收學生的權利。因此,不同的省、不同的院校或系之間,入學標准均不相同。雖然沒有類似於中國高考的統一入學考試制度,但高中畢業時仍需通過各省教育部統一命題的高中畢業會考,這成為大學錄取時的審核標准。
加拿大的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在越來越多的社會需求下應運而生,共有400多所,大多由省政府建辦,課程側重於應用文科、商科、工科和其他職業訓練,修學時間長短不一,一般1至2年,依所修課程而定。學生畢業後只有畢業證書,沒有學位證書,但可選修一些相當於大學一、二年級的轉讀課程,學完後可以再轉入正規大學,繼續攻讀學士。留學生常常選擇這種院校,但其中只有一部分學校收取留學生。這種社區學院,其學費比正式大學低很多,開設有校內校外的全日制或半日制課程,非常靈活。
大學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都是要收學費的,但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讀大學需要交的學費遠低於外國學生。這是因為外國學生要自己承擔全部教育花費,本國人低學費以外的差額部分由政府的教育經費補齊。在魁北克,全日制社區學院的課程對公民和移民則學費全免。由於歷史原因,加拿大的大學教育一開始就極具英法色彩,後來又受美國影響。現在其大學一般採取學分制,有利於學生的自由轉系或轉校,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方向。學生大學畢業後會得到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後者又分為兩類:普通學士學位和榮譽學士學位。普通學士學位讀3年,學分需達到40至60分。榮譽學士學位讀4年,並要有專業課程的成績,學分要比前者多20學分。獲得榮譽學士學位以後,可申請攻讀碩士學位,學制2至3年。直接申請讀博士則要求其學士課程在70至80學分以上。但畢竟直接讀博的專業不多,一般是讀完碩士者再讀博,博士學制一般為3年。
加拿大大學一般分為春、夏、秋3個學期(semesters),但夏季學期的課程及學生都不多。每個學期約4個月。秋季學期從9月中旬至12月,是每學年的第一個學期,以後是2至3周的寒假。春季學期從1月到5月初,以後是長達4個月的暑假。大學生們多利用此時間打工掙錢積攢下學期的學費。
不同省份的各大學的學費差異很大。對加拿大本國學生,魁北克較便宜。但總的來說,本國學生和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者均享受政府補貼及低學費。除紐芬蘭和曼尼托巴兩省以外,外國學生則一律需付高學費。其間差異也很大,有的甚至高達本國學生的4倍。所以首先爭取永久居民身份不失為節省學費的明智之舉。
留學加拿大的申請材料准備與留學美國的申請材料類似,准備的技巧也類似。
一、申請加拿大本科的申請材料(以高三學生申請為例)
1、高一、高二兩年的成績單(中英文件)(有學校公章),甚至有的學校還要求提供初三的成績單;
2、推薦信2-3封;
3、申請人的英文簡歷;
4、Personal Statement;(一篇或者多篇,根據學校要求)
5、英文考試成績(申請可以提供TOEFL或者IELTS成績,中國學生不需要提供SAT成績)
6、在讀證明(如果申請時還沒有畢業,如果被錄取時學校會要求提供畢業後的復印件)
二、申請加拿大研究生的申請材料(以大四學生申請為例)
1、大一、大二、大三的成績單(中英文件)(有學校公章);
2、推薦信2-3封;
3、申請人的英文簡歷;
4、Personal Statement;
5、英文考試成績(TOEFL或者IELTS成績,有的學校或者個別專業會要求提供GRE或者GMAT成績)
6、在讀證明(如果申請時還沒有畢業,如果被錄取時學校會要求提供畢業後的復印件)
7、如果申請是的文科類研究生,有的學校還會要求寫Writing Sample。
三、其他資料:
如果沒有申請到獎學金,有的學校會要求申請提供資金證明材料,以證明申請人有足夠的資金完成學業。由於每個申請的情況不同,這里不具體闡述。可以查看太傻版主對於學校要求資金證明的建議。(>>詳細內容)
四、學習許可的材料
無論是申請本科、碩士或者博士,只要去加拿大學習超過6個月都需要申請學習許可。申請學習許可。詳細材料清單請點擊這里。
提示:如果你申請博士後,需要申請「工作許可」,而不是「學習許可」。
07年Maclean雜志加拿大大學排名
一、醫學博士類總體排名
07年排名 上一年度排名
01 McGill麥吉爾大學 01
02 UBC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04
03 Queen』s女王大學 02
04 Toronto多倫多大學 03
05 Alberta阿爾伯塔大學 06
06 McMaster麥克馬斯特大學 12
07 Western西安大略大學 05
08 Dalhousie戴爾豪西大學 14
08 Ottawa渥太華大學 11
10 Calgary卡爾加里大學 13
11 Saskatchewan薩省大學 10
12 Laval拉瓦爾大學 8
12 Sherbrooke謝布克大學 7
14 Montreal蒙特利爾大學 9
15 Manitoba馬尼托巴大學 15
二、綜合類總體排名
07年排名 上一年度排名
01 Victoria維多利亞大學 03
02 Simon Fraser西蒙.弗雷澤大學 04
03 Waterloo滑鐵盧大學 02
04 Guelph圭爾夫大學 01
05 Memorial紀念大學 05
05 New Brunswick紐布倫斯威克大學 07
07 Carleton卡爾頓大學 11
08 York約克大學 09
09 Regina里賈納大學 06
10 Windsor溫莎大學 10
11 Concordia肯高迪亞大學 08
三、基礎大學總體排名
07年排名 上一年度排名
01 Acadia阿卡迪亞大學 03
01 Mount Allison蒙特愛立森大學 02
03 St.Francis Xavier聖弗朗西斯澤維爾大學 01
04 UNBC北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04
05 Trent特倫特大學 10
06 Lethbridge萊斯布里奇大學 14
06 Wilfrid Laurier勞里埃大學 06
08 UPEI愛德華王子島大學 05
09 Winnipeg溫尼伯大學 12
10 Laurentian勞倫森大學 16
11 Lakehead湖首大學 15
11 Moncton麥克敦大學 18
11 Ryerson瑞爾森大學 16
11 Saint Mary』s聖瑪麗大學 09
15 Brock布魯克大學 19
15 Mount Saint Vincent聖文森特山大學 11
17 Bishop』s主教大學 7
18 Brandon布蘭登大學 20
18 St. Thomas聖托馬斯大學 8
20 Nipissing尼皮辛大學 21
21 Cape Breton (UCCB) 不列顛海角大學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