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匯越多越好嗎,有什麼用
不一定
按照外貿來說呢,外匯越多越好,所以才要鼓勵出口,限制進口,為的就是要獲得更多的外匯,體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貿易實力,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外匯多了,出現順差,就會給出口帶來壓力,導致出口減少,本幣升值,對出口很不利。
因此,一定的外匯是好的,過多了就不好了,就像我國,為什麼人民幣一直再升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我國近幾年來都是處於貿易順差,國際貿易摩擦就增大,才會導致美國一直要求我國本幣升值,因為一升值,我國出口商品國際競爭力就會下降,出口就會減少了……
② 外匯儲備多究竟好不好
外匯儲備並非越多越好 外匯儲備是國家財力的積累,過多的外匯儲備意味著資金的閑置。但只要政策得當,巧妙地用好超量的外匯儲備,用於彌補社會發展長期所欠的「債務」,解決國內經濟社會凸顯的矛盾,就能創造落實和諧社會戰略思想的難得歷史機遇。原則上超適度的外匯儲備都可以加以積極運用,國際上並無成形的經驗和規矩。對我國而言,可集中用於國家急需的方向。 外匯儲備的持續增長可能帶來四方面的負面影響。 第一,對我國保持獨立的貨幣政策不利。外匯多,經兌換後被動增加貨幣供應。盡管央行可採取對沖操作,收回多餘貨幣。但在一定條件下,如果對沖量不足,易引發國內通貨膨脹;如果對沖量激增,一方面導致政府利息成本提高,另一方面推動市場利率上升,在升值預期下外匯迅速流入,又抵消了對沖效應;第二,不利於提高我國總體經濟的運行效率。巨額外匯儲備,意味著相對應的國民儲蓄從國民經濟運行中沉澱下來,沒有參與國民經濟的運作;第三,又有可能承擔美元貶值的風險;第四,難以承受強烈的國際壓力。
③ 國家外匯儲備太多有什麼不利影響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該國國際收支逆差,抵禦金融風暴,穩定該國匯率以及維持該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於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並非多多益善,多年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帶來利差損失
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機會成本損失
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削弱了宏觀調控效果
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影響國際優惠貸款
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加速熱錢流入
引發或加速該國的通貨膨脹。
有形經濟資源流失
大量囤積外匯,會引起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無論是出口創匯還是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都會形成對本國有形經濟資源的購買能力,造成國內有形經濟資源的流失。
通貨膨脹
推高本國貨幣的通貨膨脹,資源的流失和大量發行本國貨幣所換來得外匯如果不能實現購買,則會推動國內通貨膨脹的持續上揚。
迫使國內生產企業倒閉
出口創匯不能回購資源,在國內以發行本國貨幣虛增企業利潤來實現,實質上是生產企業的出口成本以通貨膨脹消化,長期運做,使所有生產企業總體上收不抵支,使這些企業所持有的生產資料轉化為外匯儲備的貨幣形態,造成倒閉,而以企業經濟贏利為基礎而生存的銀行也會因企業的倒閉使放出的貸款不能收回而發生倒閉。
產生巨額的匯兌損失
由於這些損失需要通過本國貨幣的無保證發行獲得,由工商企業和銀行系統消化,迫使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革,吸收民間資本公擔,我國大批國企和國有獨資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因為企業無法獨立承擔央行大量囤積外匯產生的匯兌損失,不得不吸收民間資金共擔損失以苟延殘喘。實質上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本質屬於國有獨資製造企業和銀行的變相破產形式。
給外匯發行國通過大量發行鈔票,稀釋其貨幣購買力,掠奪持匯國的財富以逃避債務創造條件。這是形成我國中央銀行的匯兌損失的主要原因。
蒸發本國貨幣的積蓄
大量通貨膨脹本身是中央銀行稀釋本國貨幣購買力的表現,但中央銀行在稀釋購買力時沒有補貼持幣人等比的新增貨幣,從而使百姓財富蒸發。
本國貨幣主權喪失
螞蟻搬家式的將本國貨幣的發行准備移出國外,造成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大量發行本國貨幣購買外匯,是以所謂的單向等價交換為特徵實現,即使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匯,而外匯發行國將換得的人民幣購買我國商品輸入其國家,銷售後補足外匯的發行准備,回籠該國貨幣買削其債務。而本國因囤積外匯不能回籠資源,造成大量無准備的貨幣發行,從而喪失對本國貨幣的節制,任其通貨膨脹,這意味著本國貨幣主權的喪失。
④ 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
外匯儲備是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外匯儲備規模能反映一個國家的金融實力,但並非越多越好。
一般來說,外匯儲備過多會有以下這些主要負面影響:
帶來高額的機會成本,加大資金收益風險,加大了匯率風險;
成為導致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
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貨幣當局獨立制定貨幣政策。
拓展資料
外匯儲備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並可以隨時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通常狀態下,外匯儲備的來源是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集中到本國央行內形成外匯儲備。
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當本國貨幣被大量拋售時,利用外匯儲備買入本國貨幣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截至2020年7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544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421億美元,升幅為1.4%。截至2021年5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218億美元,較4月末上升236億美元,升幅為0.74%。截至2021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502億美元,較11月末上升278億美元,升幅為0.86%,2021年全年則上升約336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138億美元,較1月末下降78億美元,降幅為0.24%。
作用
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當國家進出口交易出現比較明顯的缺口或者因為其他的因素引起的貿易差,可以用外匯儲備來填補逆差,保住本國的國際交易聲譽,避免更多的經濟危機,保證經濟正常發展。
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國家的匯率是由該國家的供求關系來決定的,如果國家的供求關系出現了紊亂的想像,導致市場匯率發展出現異常,會給國家的貨幣政策的運行產生影響,這個時候政府就會通過運用持有的外匯儲備來買進外國債券的手法調整市場,穩定匯率。
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外匯儲備的多少就代表了國家清償外債的能力的大小,也可以體會國家的經濟實力的大小,是最直接的經濟能力的體現,可以根據此來判斷國家的資信力。同時這也幫助我們獲取了更多國際競爭優勢。
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外匯儲備也是我國央行的資產,外匯儲備多的話,代表央行的資產儲備高,在我們國際間的經濟事務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資金支持。如果發生金融危機的話,更多的外匯儲備可以就意味著你有更多的能力抵抗風險。
⑤ 外匯儲備多有什麼壞處
外匯儲備不是越多越好的,巨額外匯儲備會給我過經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美元貶值,會使外匯儲備縮水
第一,加大了央行的對沖外操作成本,削弱了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
第二,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
第三,增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利於對外貿易順利開展
第四,加大資金收益風險
第五,成為導致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
⑥ 中國外匯儲備現狀是多少 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
截至2018年9月份,中國外匯儲備為31097.16億美元。
外匯儲備過多可能引起的問題:
1、外匯儲備的過度增長,有可能通過基礎貨幣的擴張,引發泡沫經濟或通貨膨脹風險。而泡沫經濟和通貨膨脹,是威脅經濟穩定高速增長的兩大宿敵。盡管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沖銷干預吸收過多的貨幣,但是,其效果會受到市場規模的限制。從市場的承受能力來看,央行每年大規模發行票據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一旦出現通貨膨脹風險,央行會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
2、過多的外匯儲備有可能降低我國對外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和財富增長速度。這一結論主要來自以下三個觀點:其一,我國外匯儲備的收益率要遠遠低於外商直接投資的收益率,二者的差額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國民財富的流失。據推測,通常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大概在3%左右,而外商直接投資的平均收益率至少達到10%。其二,央行發行票據回籠貨幣需要支付利息,而外匯儲備利息形成央行收入,當前者大於後者時,央行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會相應上升。其三,官方外匯儲備屬於短期、低收益對外投資,而民間對外資產主要為中長期、高收益投資,因此,前者的比重過高會降低我國對外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
3、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會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劇貿易摩擦。國外一些人士一直把外匯儲備的增加作為中國政府阻止人民幣升值和操縱外匯市場的「證據」,並據此要求中國擴大匯率制度彈性和實現人民幣升值。此外,一部分發達國家政府也會以人民幣匯率問題為借口,對中國出口商品實施貿易保護措施。
由此可見,由國際收支失衡引起的外匯儲備過度增長,不僅妨礙了對外經濟的穩定發展,而且「威脅」著國內宏觀經濟的穩定。在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物價水平較低、就業狀況有所好轉的宏觀形勢下,國際收支不平衡正在成為我國宏觀調控面臨的突出矛盾。正是基於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重指出,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
⑦ 是否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越多越好
並非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必須適當。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是由多種貨幣組成的,而常用的貨幣就是美元,但是美元的價格隨著外匯市場的波動而不斷變化。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一旦美元供過於求則會出現一定幅度的貶值,美元的貶值當然會影響到外匯儲備,通常的變化就是外匯儲備的額度會減少。
外匯儲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很重要,保持一定的外匯儲備額度是必需的。外匯儲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根據匯率適當地進行調節是時常需要做的。
⑧ 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匯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能一定都沒有,我覺得你就是要理解這一問題或者說是一種現象,至於很深的理論你在課本上估計就可以找到,我在這就舉一個例子吧!比如中國國庫中儲備了5億美元,在對美或對外經濟中,我們可以順利進行經濟貿易。要是沒有美元儲備,或者有好多美元儲備。你想想,很可怕的,今天交易1美元=6元人民幣,中國進口5000美元的東西,要花人民幣30000元,明天匯率漲了1美元=8元人民幣,那這些東西就要回40000元,後天匯率跌了1美元=4元人民幣,那些東西就要花20000元人民幣。你好好考慮一下,中國的經濟就操控在美元的匯率下了,天天看看新聞就知道,誰控制美元匯率——美國政府(很大程度上上這樣的),那中國還能發展嗎???中國經濟與匯率關系也差不多,所以國家在計算外匯儲備時,要考慮的因素就多了,所以不能單純說越多越怎麼樣或是越少越怎麼樣。。。多關心政治,國際時事,國內政事慢慢就會更清楚。
⑨ 國家換取外匯是不是越多越好
也不一定,通常說是好,因為外匯越多相應的國際購買力就越強。但外匯也會形成一定的風險,比如前一段時間的美圓貶值就造成了我國的外匯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