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中國外匯儲備的論文

中國外匯儲備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13 05:57:37

A. 畢業論文題目《外匯儲備規模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 導師說太大了 不好寫 求修改

根據國家統計局2007 年發布的數據來看,我國2006 年的 GDP 總額是209,407 億元,外匯儲備額已佔其比重的 40%;(3) 從短期外債比率測算。短期外債余額反映一個國家快速清償的能力,按國際慣例以100%,其必須保證外匯儲備能全部清償短期外債。這一指標又以500%為上限,因為當外匯儲備超過短期外債過多,會導致大量資源的閑置造成資源的浪費。2007 年我國短期外債余額為 1,662.94 億美元,早已遠遠超出了 5 倍的上限。
其次,從現實需要來看。我國的外貿進出口總額2004 年突破 1 萬億美元。盡管貿易順差的數額不大,2004 年上半年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 74.7 億美元,但資本和金融項目的順差達到了 668 億美元,目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還在繼續增長。2004 年前 9 個月,外匯儲備以月均120 億美元的速度增長。進入2004 年 10 月,貿易順差繼續擴大,當月的貿易順差達到了 71 億美元。而且,除了正常的資本流入外,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驅動下,國際游資大量向我國湧入,盡管我國實行比較嚴格的資本項目管制,但部分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了國內,使得超額外匯儲備的問題愈加突出,超出了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正常需要。這種持續的以較大順差形式出現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同樣不利於經濟發展。
二、我國超額外匯儲備的弊端一國外匯儲備本質上意味著國家在國際上可換取的各種資源和物資的權利,是國家財富的積累。保留適度的儲備規模,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但儲備過多,既不利於一國國內貨幣穩定和經濟穩定,也是資源浪費和國民福利水平的下降。
(一)高額外匯儲備帶動了國內物價上漲。
由於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外匯集中管理體制,企業和個人從境外獲得的外匯收入都必須兌換成人民幣,這些外匯也就變成了央行的外匯儲備。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央行對外投放的人民幣也逐步增長。按照我國近年的外匯儲備每年 2,000 多億美元的增長速度,每年央行除了按經濟需要投放人民幣外,還要額外投放1.6 萬億人民幣左右。這些超額投放的貨幣帶來了物價上漲,持續下去,將不可避免地發生通貨膨脹危機。
(二)巨額外匯儲備加劇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匯率取決於外匯對本國貨幣的需求。外匯上升,實際上是對人民幣的需求增加,為了同時穩定國內經濟形勢,人民幣供應量不可能快速增加,這就使人民幣匯率上升,增加了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升值給我國的出口貿易帶來了嚴重影響,特別是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以「價廉」
取勝的國家,眾多出口商是靠著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在國際市場上佔有著一席之地。人民幣升值相對提高了產品的價格,削減了我國的優勢。而目前我國對外貿易四處碰壁,各種關稅、反傾銷、貿易壁壘層出不窮。人民幣升值無疑給對外出口雪上加霜。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給我國的整體經濟形勢又蒙上一層陰影。
(三)持有巨額外匯儲備要冒著巨大的資產縮水的風險,增加了外匯的管理成本。我國的外匯以美元和歐元為主,這其中又以美國債券為主。這種單一的結構增加了外匯儲備的匯率風險。美國政府為了振興經濟,削減國債,實行弱勢美元政策,即放任美元貶值。美元持續走低,已經使我國損失慘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如果美元貶值 25%,則美元的持有者的損失會達到美國GDP 的 10%。也就是說,越多的美元外債,會讓我國成為美國經濟損失的真正買單人,美元一旦失手,損失慘重的將不是美國而是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我國。
(四)持有過量的美元資產要承擔巨大的機會成本。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往往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
從國際市場上籌措資金時往往要被強加風險溢價。與此同時,我國把外匯儲備投向流動性很高,收益率不足的美國國債,放棄了把儲備投入國內或者國外那些收益率更高的機會。
這樣一來,相當於以低價將國內資金帶給國外,一方面又高價從國外帶入資金,損失是顯而易見的。
(五)巨額外匯儲備增加了我國的長期負債。因為我國大量的外匯儲備並非貿易創造,而是來自直接的投資或者是投機性游資的增加,應當看作是對國際金融市場的一種負債。
直接投資的資金取決於被投資國的政策是否有利於投資人,如果有利可圖,資金會留下來,如果政策並不對其有利,則有可能隨時撤走。
而國際游資的穩定性更差。一旦這些資金撤離我國,央行將因結匯過多而面臨巨大挑戰。
三、如何運用我國巨額外匯儲備對於目前如何運用外匯儲備的問題,各經濟學家們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目前主要有:
購買海外資源及其他稀有資源;認真參股收購重要領域的國外企業包括跨國公司;增加我國的黃金儲備;支持企業「走出去」;支持居民對外投資與理財,從而達到藏富於民或蔵富於企的目的。鼓勵國內借債企業和機構,盡可能用人民幣購匯或銀行貸款購匯,提前償還外債。
鼓勵企業在境外發行美國債券和申請外幣貸款,等等。
筆者認為,利用這個機會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國應該抓住自身經濟快速增長,人民幣匯率具有較強升值預期這一黃金時期,順勢開放我國的資本賬戶,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向外輸出貨幣。並且按照 6.5 元人民幣兌 1 美元這一比例計算,我國的外匯儲備可以應付 13 億人民幣的部分迴流。只要建立一個國際化的交易平台,我國就完全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B. 求一外匯儲備與國際貿易的關系的論文!高分!!!!

我只要2分走人。

外匯儲備與凈出口貿易

■ 周靖祥 劉渝琳

--------------------------------------------------------------------------------

《世界經濟文匯》 2007年第4期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FDl流入的持續增加,以及外資企業經營帶來的巨額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測算貿易結構並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實證檢驗發現:FDI流入並未對我國貿易結構優化升級產生顯著影響,而只是對工業製品出口貿易產生正相關影響,制約初級產品出口貿易,不斷擴大工業製品的凈出口規模;分析FDI和出口貿易對外匯儲備的影響,FDI對外匯儲備的貢獻較之於出口貿易更明顯,且波動幅度大。因而,凈出口和外匯儲備皆歸於FDI流入產生的「結構」性問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改善FDl的行業流向。
關鍵字:FDI 工業製品 初級產品 外匯儲備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際貿易與國際直接投資的關系變得十分密切,已不能簡單地概括成替代與互補關系。研究我國目前國際直接投資、外匯儲備及出口貿易之間的相互關系極為必要。而且,隨著加入WTO後各項政策的深入,與世界經濟的不斷融合,國際產業的轉移,跨國公司的進入,國際直接投資對國際貿易規模的擴張作用越來越明顯。雖然FDI政策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貿易結構的升級,製成品在出口中比重大大提高,但仍帶來一些負面後果,具體表現為結構升級不顯著。從出口的企業構成來看,吸引FDI和鼓勵出口的政策,使得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在進出口中的比重不斷上升,2005年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5 779億美元,佔全國加工貿易總額的84%;國有或民營企業的許多來料加工業務也主要是由外資經營管理的,總體看來,外資經營的加工貿易約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的90%左右(裴長洪,2006)。「註: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註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C. 國際金融類論文選題理由怎麼寫我的題目是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及分析

上知網,看那些前輩怎麼寫的。

D. 求 一篇關於外貿,外匯儲備之類的英文文章!!

中國外匯儲備今年首季再增
China's build up of FX reserves
Lex
Friday, April 25, 2008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rose by $154bn ring the first quarter, a record even by the country's own impressive standards. Yet there are some clues that this may understate the build up of foreign assets, in turn suggesting 「hot money」 flows into China have accelerated and that holding down the exchange rate is getting harder.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長1540億美元,即便按照中國驚人的增長標准,這也是一個創紀錄的數字。然而,一些跡象表明,這可能還低估了外匯資產的增長,進而說明「熱錢」湧入中國的速度有所加快,而壓低匯率的難度正不斷加大。

China has not yet published a full set of current and capital accounts for the first quarter. That leaves the reserves number as the best proxy. There are two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it understates the position. First,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s transferring funds to China Investment Corp, the fledgeling sovereign wealth fund with a $200bn kitty. The timing is unclear, but economists estimate that up to $100bn of that target could have been shifted to CIC in the first quarter.

--------------------------------------------------------------------------------

中國尚未發布今年第一季度經常賬戶及資本賬戶的整套數據。外匯儲備數據因此成為了最佳分析替代。之所以說該數據低估了目前的形勢,原因有兩點:首先,中國人民銀行(PB0C)正向新成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轉移資金。具體時間尚不確定,但經濟學家估計,其中多達1000億美元可能已於第一季度轉到中投。中投的資本金總額為2000億美元。
--------------------------------------------------------------------------------

Second, the PBoC's accounts give some clues that further piles of foreign exchange are being parked at commercial banks. 「Other foreign assets」, a line item on the central bank's accounts that has barely budged in four years, began rising in August last year. Anecdotal evidence suggests commercial banks may be meeting PBoC reserve requirements by accumulating foreign currency. Stone & McCarthy estimate that 75 per cent of the rise in reserve requirements may have been dollar denominated. On that basis, reserve hikes in January and March meant about $42.5bn further accumulation of foreign assets in the first quarter.
其次,中國人民銀行的賬戶提供了一些線索,即額外增加的外匯被放在了商業銀行。央行賬戶上的「其它外國資產」項4年來幾乎沒有變動,但從去年8月份開始上升。坊間證據顯示,商業銀行可能正通過累積外幣,來達到央行的存款准備金率要求。Stone & McCarthy估計,在存款准備金的增加額中,有75%可能是以美元的形式。在此基礎上,今年1月和3月上調准備金率意味著,今年第一季度又累積約425億美元的外匯資產。
There are other complicating factors. It is unclear, for example, how much marked-to-market gains are included in the reserves figure. But all in, the actual rate of reserves accumulation in the first quarter might be up to $100bn higher than the published number suggests. There is reason to be spooked by this. Rising hot money inflows, which are largely a bet on renminbi appreciation, show that Beijing's capital controls are inadequate. Already China's claims on the US equate to about one-third of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ct, estimates economist Brad Setser. How much longer it can accumulate foreign assets to absorb inflows is questionable.
還有其它一些復雜的因素。例如,目前尚不清楚,外匯儲備數據中包括多少以市價標價的增加額。但總之,今年第一季度外匯儲備的實際增加額,可能比公布的數字高出多達1000億美元。人們有理由對此感到擔心。熱錢流入的不斷加速表明,中國政府的資本管制是不夠的。這些熱錢主要是押注人民幣升值。經濟學家布拉德•塞斯特(Brad Setser)估計,中國的外匯儲備已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分之一左右。在累積外國資產以吸收資金流入方面,中國還能堅持多久,這一點令人感到懷疑。

E. 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 適合國情的研究方法 求高人指導 論文用

如何確定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

從全球看,各國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6.8萬億美元。尤其是亞洲國家與石油輸出國家,自1976年牙買加體系確立以來,為應對匯率大幅波動與國際收支失衡,必然要保持適度的外匯儲備,以應付交易性風險和預防性風險。因此,這些國家外匯儲備呈現爆炸性增長。

那麼,一個自然的問題就是一國持有多少外匯儲備才算是合理規模呢?考慮到外匯儲備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支付進口。我們可以考慮把它和每月進口額進行比較。根據2007年底的數據測算,中國的外匯儲備可應付19.5個月,接近兩年的進口需求。這一比例與其他國家相比是比較高的。同樣高的還有台灣、日本、俄羅斯等國家。近年來,這些國家在多元化應用外匯儲備方面也作出了積極探索。

此外,隨著近三十年來頻繁發生的金融危機,外匯儲備的一個新功能就是防範投機攻擊,穩定外匯市場。因此,普遍公認的「適度外匯儲備規模」就是滿足支付進口、防範投機攻擊與穩定外匯市場三大功能的儲備規模。目前,學術界對如何測算「適度的外匯規模」在方法論上也日趨成熟:支付進口的水平由拇指法則決定(例如3個月、6個月、12個月等),償還外債本息的水平以外債實際規模決定,而用於防範投機性供給的水平則由緩沖存貨模型決定。我們總結迄今為止大量的關於中國外匯儲備充足與適度規模的經驗研究,可以發現,我國「適度外匯儲備規模」應當不超過1萬億美元。而現有外匯儲備約2萬億美元,高出了一倍。

另外一個佐證就是奧巴馬政府的白宮經濟顧問、經濟學家薩默斯的一項研究。他認為,中國以及中東、亞洲部分國家外匯儲備已經過多。根據他在2007年初的測算,中國超額外匯儲備約8200億美元。利用他的方法論測算2008年底的超額外匯儲備,也在1萬億美元左右。



超額外匯儲備的成本與損失

超額的外匯儲備並非「免費的午餐」。亞洲、中東各國付出了不少的成本與代價。對於我國而言,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機會成本。人民銀行通過發布央行票據從公開市場操作購買外匯儲備。央行票據的利率大約在2-3%左右。但根據發達市場的國債歷史收益測算,儲備所能獲取的收益也就在3-5%,加上操作成本,實際收益是非常低的。但另一方面,我們購買美國國債,為美國政府提供資金。美國政府再通過各種渠道以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形式進入我國,獲取20%多的高收益。固然,這裡面有品牌因素、技術因素、人才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資金的成本被嚴重低估。

二是價值縮水的風險。大量投資於美元資產並偏重於美國國債與機構債的儲備結構在美元出現大幅貶值或美國國債與機構債的市場價值縮水時,將面臨外匯儲備國際購買力顯著下滑的危險。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加劇了儲備價值縮水的風險。

三是流動性過剩。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中央銀行必須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積累外匯儲備,即向金融體系注入基礎貨幣,造成國內貨幣市場流動性過剩。大量的資金無處可去,被投於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上,又造成了資產價格的非理性攀升,一旦資產泡沫破滅,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打擊都將是非常巨大的。



中美之間關於外匯儲備的「金融恐怖平衡模型」

2004年,時任哈佛校長的薩默斯首先使用了「金融恐怖平衡」這一概念,來描述美國與中國等高額外匯儲備國家的相互依賴關系。即美國依賴中國等高儲備國家的資本,而中國等高儲備國家依賴美國市場的需求。因此,盡管中國等高儲備國家的巨額外匯儲備用於為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提供低成本的融資,但中美都無法退出這一平衡。

換言之,中國作為全球美國國債最大持有者,實際上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如果中國開始減持美國國債,可能引發市場上拋售美國國債的羊群行為,因此中國為降低潛在風險的政策舉措,反而會加劇中國尚未減持的存量美國國債的價值下跌。中國持有的巨額外匯儲備反而成為中國在美國人手中的「人質」。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中國不能輕言減持美國國債。而美國一旦迅速減少進口,增加出口,力圖降低貿易赤字,中國等高儲備國家必然面臨出口銳減、經濟下滑的風險。

因此,只要「金融恐怖平衡模型」的前提沒有改變,即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沒有被替代,中國的經濟結構沒有調整到位,那麼中國投資美國國債的壓力就會一直存在,「金融恐怖平衡」的枷鎖在短期內就難以打破。



外匯多元化管理的漸進戰略

時至今日,學術界與實務界都認同外匯儲備規模遠遠超過了適度規模,超額的外匯儲備成本高昂,短期內儲備結構難以調整。那麼,我們應當如何確立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戰略呢?我個人的建議是建立多層次、多目標、多主體的管理體系。

首先,應當根據不同的需求,將我國外匯儲備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對於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部分應保持較高的流動性,主要用於彌補國際收支逆差、防範投機沖擊與穩定匯率等,這部分儲備應繼續由國際外匯管理部門進行投資管理。

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傳統思路是確保流動性與安全性,由於美國國債依然是全球金融市場上最具流動性的安全資產。因此,美元資產依然應當是外匯儲備的主要構成部分。

近10年來,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管理的一個新趨勢是逐步開始對風險資產的投資,例如股票、新興市場國家主權債等。根據瑞士銀行對70多個央行的統計,截至2008年6月,已經有18個國家央行開始投資股票,16個國家央行投資新興市場國家債。

其次,對於超過適度規模的外匯儲備,應切斷其與貨幣發行之間的聯系,由專門的機構通過發行人民幣債券等方式取得人民幣資金後,向央行購買,未來則可在外匯市場上直接購買外匯。對於超額外匯儲備的運用可劃分為兩大目標——戰略性目標與收益性目標。

(一)戰略性目標的儲備管理可由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機構牽頭組織實施。戰略性儲備按照盈利目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盈利性戰略儲備。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可發債籌集專項資金,按照市場匯率用人民幣從央行購入外匯儲備,設立政府主導的盈利性儲備基金。其資金主要用於支持國有或民營企業「走出去」的項目提供融資,重點支持海外兼並、海外市場拓展、技術升級、資源能源收購等項目。金融危機以來,資源、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我國應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充分運用超額外匯儲備獲取我國經濟發展所必需、國內儲量嚴重不足等大宗商品。例如鐵礦石、銅、鉀等資源。另一類是非盈利性戰略儲備。可由財政部發債籌集專項資金,從央行購入外匯儲備。其資金可用於教育領域(支持公派出國留學)、科技領域(支持引進高新技術)、醫療(支持研發、醫療設備進口等)以及外交領域(國際援助以及文化推廣)。

(二)收益性目標的儲備管理應依託主權財富基金實施。主權財富基金這一概念始於2005年美國道富銀行經濟學家Andrew Rozanov。但最為權威的定義來自IMF。IMF在主權財富基金的《聖地亞哥原則》中提出,主權財富基金是一般政府所有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投資基金或機構。它一般由政府建立,用來持有或管理資產以達成金融上的目標並採取一系列投資策略,包括投資外國金融資產。主權財富基金具有多樣化的法律、組織和管理的結構。它們形式各有不同,包括財政穩定基金、儲蓄基金、儲備投資公司、發展基金和沒有具體養老保險債務的養老保險儲備基金。迄今為止,主權財富基金規模約3萬億美元,累計超過40家主權財富基金。在機構投資者中,市場規模僅高於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從投資回報看,根據美國知名咨詢機構Cambridge Associates對60家機構投資者的統計,大部分資產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機構投資者中長期實際回報(5-10年)約5-6%。

從資產配置看,主權財富基金的長期資金與低負債的特點決定投資時限的長期性與風險偏好。主權財富基金普遍傾向於投風險資產,包括股票、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等各類資產。幣種配置上,從美元資產逐步擴展到非美元資產。策略選擇上,從組合投資逐步向戰略投資轉變。特別是近10年來,主權財富基金參與的並購日益頻繁。

從投資目標看,國家設立主權財富基金,其行為與無限生命周期的企業、居民的經濟理性行為一致,國家可以視為追求國家效用最大化的「經濟人」。因此,主權財富基金完全是商業化的投資主體,其投資行為與商業機構並沒有實質性區別。追求商業回報是主權財富基金唯一的目標,它不應當也不可能承擔國家的政治目標。國家通過設立長期投資視角的主權財富基金,淡化了政府的短期政治目標,擺脫了政府預算短期行為。而且,通過有效的公司治理、透明度要求、監督管理以及回報目標等約束促使主權財富基金採取商業化、專業化運作。同時,也有利於避免政府更迭給國家財富管理帶來的干預,使政府取信於民、建立公信力,國家財富實現有效的代際轉移。我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商業化運作、自主經營的模式,這也反映了各方對主權財富基金性質的共識。

F. 中國外匯儲備多是好是壞論文

中國外匯儲備多是好是壞論文你要那一部分?

G. 求一篇題為:「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決策與風險防範」的論文

新形勢下中國外匯來儲備自對外投資策略思考
摘要】 目前,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存量。中國政府和有關機構運用外匯儲備對外進行證券投資,旨在盤活國家外匯儲備資產,實現其保值增值。但是近一年來國際投資市場尤其是美國證券市場異常波動,風險增大,給中國運用外匯儲備對外投資造成嚴峻沖擊和挑戰。本文在闡述當前中國運用外匯儲備對外投資面臨較大風險和損失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一系列防範和化解儲備投資風險的對策。這將有利於中國今後對外投資活動的開展,保證國家外匯儲備的安全運營。

我國高額外匯儲備風險防範

摘要】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國家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外匯儲備規模持續增長,反映了我國經濟實力日益強大這一事實,並具備諸多積極影響。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高額的外匯儲備帶來一系列風險,如果不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其負面後果是嚴重的。本文對我國目前高額外匯儲備風險進行了較為詳盡地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防範措施。

你把兩篇組合一下就可以了,有全文,與我索取,熱情幫助

H. 求一篇關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風險控制的論文(要求有出自的參考文獻)

對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管理的探究分析字數:3716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摘要] 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9879億美元,高居全球外匯儲備持有量第一的位置。外匯儲備多,固然意味著國力的增強,但它也產生了如增加通貨膨脹壓力、持有成本及降低貨幣政策效力等諸多棘手的問題。本文結合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因素的分析研究,旨在尋求有利於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 外匯儲備 幣種結構 外匯管理

自1994 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1996年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到2006年2月底,達到8537億美元,超過日本高居全球外匯儲備持有量第一的位置。每月百億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使人民幣不斷承受升值壓力。如何合理的管理高額外匯儲備,成為當前關注的焦點。
一、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的原因
1.貿易順差持續增長是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直接原因
自1979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的增長。之所以能保持持續的貿易順差,除了長期以來我國擁有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外,還因為我國特有的貿易發展模式:一是我國有完善的基礎實施、良好的工業配套能力和大量熟練的廉價勞動力,吸引著全球製造業向我國轉移,使我國成為「世界工廠」;二是我國對外貿易形式主要是加工貿易,而加工貿易屬於一種增值的貿易形式,必然會出現貿易順差。由此可見,當前加工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2.FDI的持續增長促使外匯儲備不斷增加
長期以來,我國為了吸引國外投資,刺激出口,制定了很多偏離中性的外資和外貿政策,如出口退稅政策、關稅政策、外資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形成了與經常項目增長相互呼應的資本項目的持續增長。
3.全球收支不平衡下美國因素導致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加
美國與中國的經濟結構不同,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多是物美價廉而附加值低的產品,美國巨大的需求和中國產品的競爭力,造成了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另外,美國是一個儲蓄低於投資的國家,得從其他國家借債。中國等高儲蓄率國家對美國的投資主要是以國家的名義,外匯儲備的形式投資美國的國債,結果是外匯儲備的進一步增加。
4.內需不足、進口不力導致收支失衡和外匯儲備增加
對於世界主要經濟體而言,內需對貿易平衡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匯率調整的作用。我國國內消費不足,出口迅猛增長,導致進口額不及出口額,進口增長率不及出口增長率,對外依存度很高,勢必引起我國國際收支失衡,外匯儲備增加。
5.資本項目管制使外匯儲備增加
資本項目管制制度,主要是以強制結售匯制度以及外匯沖銷政策為主。強制結匯制下,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收購市場上多餘的外匯,形成大量的外匯占款。為了避免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又不得不採取外匯沖銷政策來沖銷外匯占款。強制結售匯之下的外匯供大於求以及外匯沖銷政策的實施,是對我國外匯儲備激增的最好解釋。
二、我國外匯儲備管理面臨的問題
1.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效益較低,面臨貶值風險
持有外匯儲備是有機會成本的,我國外匯儲備的很大部分投資於美元資產,其收益率很低,這使得本可以利用的大量外匯資產閑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速度,也就提高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機會成本。而且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相當於一個資本由中國流向美國的過程,實際的效果就是中國人在省吃儉用的同時,給美國人貸款。
2.為中央銀行控制貨幣發行帶來極大壓力,大大壓縮了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由於外匯占款過多,使得貨幣供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增大而央行為了減輕通貨膨脹壓力,不得不通過增發短期票據,「對沖」外匯儲備增加導致的增發本幣。由於央行發行的票據要支付利息,且票據利率高於美元資產投資回報率,經濟成本相當高。同時由於在收購外匯投放基礎貨幣的同時,不得不相應減少發放再貸款,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受到擠壓。
3.貨幣幣種與資產結構未達到優化
從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貨幣種類的選擇上看,根據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原則,我國的外匯儲備中幣種組合中存在過於單一的問題。儲備幣種過於集中在一種貨幣美元上,一方面隨著國際金融體系動盪,美元儲備的風險也在增加。另一方面無形中對所選擇貨幣的國家提供低息的貸款。
4.給人民幣升值造成巨大壓力
美國日本等國近年來一直要求人民幣升值,巨大的貿易順差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眾所周知,當前人民幣大幅的升值弊大於利,不僅會影響到我國眾多企業的綜合實力還會使投機盛行,破壞我國發展的大好形勢,因此,合理的處置外匯儲備可以為人民幣升值減輕壓力。
三、對解決我國巨額外匯儲備問題的構想
1.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
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管理中應該考慮對投資性動機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以獲得最大的收益。中國應該購買以歐元或一些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貨幣計價的資產,以此來推動外匯儲備多元化,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目前最現實和最可行的方法,依然是實施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和資產結構調整。在幣種結構方面,應該適當擴大歐元資產和日元資產的比重;在資產結構方面,應該擴大投資於美國機構債和企業債的比重,並增加對美國股市上藍籌股的投資從而最優的利用好外匯儲備的價值。
2.建立外匯儲備風險管理制度
首先要確認和評估外匯儲備管理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如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並且定義在儲備管理中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和指標。我國貨幣當局要隨著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規模,注重不同外匯儲備資產的風險程度,提高風險控制水平。如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市場的例會制度,定期對整個資產進行市價重估;對交易對手資信狀況密切跟蹤、及時報告,努力控制信用風險;建立儲備管理的投資組合基準,以指導實際的儲備投資等措施。
3.適時增加黃金儲備份額。
近年來,在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的同時,黃金儲備在我國國際儲備中所佔的份額卻是非常低的,這種狀況和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而且在目前金價穩中有升的情況下,黃金是一種有效的儲備保值手段,不僅有利於抑制外匯儲備縮水,而且更有利於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此,從這一層面看,適時增加黃儲備是優化外匯儲備投資的一條可選途徑。當然黃金儲備的適度增加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
4.實施「走出去」的對外開放戰略,積極扶持和培養我國的跨國公司
從條件來看,中國企業初步具備了跨國並購的基礎,改革開放引起的國內市場國際化使得中國企業在國內實際上已經承受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政府政策的鼓勵與國內公眾的關注、支持也對跨國並購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化時代資源配置的主導權,培養中國的跨國公司,對於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真正形成世界經濟強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將外匯資金配置到這些方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5.注資國有金融機構,推進國有金融機構的改革
我國已動用了億美元外匯儲備為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注資,支持這些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從注資、股改上市的實踐來看,儲備注資是推動國有金融機構完善治理結構、提高經營績效的可取方式。注資後,三家國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大大提高,增強了抗風險能力,為其上市鋪平了道路,同時也有利於吸引戰略投資者的介入。目前,我國惟一的國有獨資的再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也已獲批註資,以重組改制上市。我們可以參照這一模式,擴大對其他國有金融機構,如政策性銀行、國有保險機構的注資,鞏固國家在金融領域的控制地位,推進國有金融機構的改革,並獲得相應回報。
6.增加石油戰略儲備,為長遠利益打算
在價格合適的時候,逐漸增加石油的戰略儲備,或者與石油輸出國合作,投資石油戰略儲備的基礎設施。在石油資源方面展開比較藝術的「石油外交」,爭取石油輸出國的穩定供給,用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石油資源的國際布局。這樣不僅是一個有效的外匯管理方式,也促進了我們全方位能源戰略的建設。
四、結論
對於已產生眾多問題的巨額外匯儲備,我們目前應積極借鑒國際儲備管理經驗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高儲備盈利性,採取合理的儲備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發揮好外匯儲備的價值,使外匯儲備的投資盡可能服務於本國利益。

參考文獻:
[1]左小蕾:萬億外匯儲備的四個出口[N].江蘇經濟報,2006(10)
[2]巴曙松等:中國外匯市場運行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何澤榮:中國國際收支研究[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4]馬傑古田軍:「加強外匯儲備運營,適時調整幣種結構」,《商場現代化》,2006年第3期

I. 關於外匯儲備論文摘要怎麼寫

摘要或提要:以復200字左制右簡要地概括論文全文。常放篇首。論文摘要需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論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論文的縮影,或者看了論文摘要就想繼續看論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彙,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
如果能將你的論文給我,我可以給你個摘要的建議

J. 中國外匯儲備過大的利與弊論文

中國外匯儲備過多的利弊分析

摘要:外匯儲備對於平衡國際收支、干預外匯市場,維護本國匯率穩
定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外匯儲備還是舉債和償還外債的保證。截止
2008年3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1.6萬億美元,面對如此巨額的
外匯儲備數字,中國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之將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問
題。本文用幾種外匯管理理論分析判斷得出中國是外匯儲備已經過多,
文章同時分析了外匯儲備過量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利弊影響。
關鍵詞:外匯儲備;外匯成本;通貨膨脹;外匯管理

外匯儲備是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使用的外國貨幣資產,也是
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平衡國際收支、干預
外匯市場,維護本國匯率穩定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外匯儲備還
是舉債和償還外債的保證。國家外匯局公布截止2008年3月底,
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1.6萬億美元,面對如此巨額的外匯儲備數
字,中國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之將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問題。適
量的外匯儲備應因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經濟規模和所處不
同經濟時期等不同而不同,因此很難用一個國際統一的標准來判
斷一個國家在某一個時期的外匯儲備是否過量。事實上,大量的
外匯儲備公認有維持本幣穩定,彌補收支逆差,增強本幣信心,並
為中國對外投資和公民旅遊等提供了外匯保障作用,是一國對外
進行對外經濟活動的堅強後盾。
一、外匯儲備增多對我國經濟的有利方面
外匯儲備在維持本幣的穩定上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在經濟運
行常態時期,外匯儲備的作用不明顯,但當危機來臨時,外匯的威
力就顯示出來了。亞洲金融風暴時,因為中國有強健的外匯儲備,
通過公開外匯市場上拋出外幣買進人民幣的方式,提高了市場上
對人民幣的需求,從而捍衛和維持了人民幣幣值的穩定。穩定的
人民幣幣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強了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信譽。20
世紀90年代之前,人民幣不為其他經濟體所接受,近幾年,在亞
洲同中國相毗鄰的國家都大量接受人民幣就是人民幣信譽提升
的標志。
大量的外匯儲備還能彌補中國國際收支的逆差。一般情況
下,外匯來源有兩個,一個為貿易順差得來,為債權;另一個為外
國資本流入,為債務(以FDI為主)。如今中國的FDI的引進已經
從1985年的20個億美元激增到2007年的826.58億美元,代替
美國成為世界上接收FDI最多的一個國家。FDI的流入增加了中
國的資本外債,同時跨國公司的利潤匯回也成為我國資本逆差的
一個來源。據海關總署發布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4~2006年
中國的貿易順差分別為319.8、1019、1774.7億美元,2004~2006年
FDI在中國的投資收益分別為697、849、1050億美元,僅貿易順
差賺取的外匯在2004年和2006年都不能償付全部外商投資受
益必須靠外匯的進一步流入來彌補收益支出的缺口。值得慶幸的
是這幾年的外商直接投資以利潤再投資的形成留在了國內,緩減
了投資受益逆差的擴大。但經統計,尚有3863億美元的利潤未匯
出,掌握在外商手中,若遇國內政治經濟或其他因素沖擊,積累的
巨額利潤流出就會給我國帶來巨大的沖擊。在這種經濟態勢下,
巨大的外匯儲備無疑成了彌補外匯資本不足,保證經濟穩定發展
的的堅強後盾。
大量的外匯儲備還能滿足中國對國外先進技術的購買的需
求。中國改革開發才30年,在技術方面和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國
家相比有很多劣勢,大量的外匯儲備為中國購買這些先進裝備提
供了經濟基礎。還可利用外匯儲備購買黃金,石油,重金屬等戰略
性物質,以備我過經濟發展的不時之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到
外國直接投資和居民出國受教育、出國旅遊等對外匯的需求越來
越大,大量的外匯儲備也為我國居民用匯提供了方便。
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是一國的綜合國力增強的標志,有利於
維護國家和企業的信譽,有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商投資、降

閱讀全文

與中國外匯儲備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外匯公司 瀏覽:388
掌眾金額小額貸款 瀏覽:502
華天科技股票分析 瀏覽:746
海星股票 瀏覽:589
3900港元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714
幫貸寶貸款靠譜嗎 瀏覽:92
ADx融資 瀏覽:380
p2p理財圖片 瀏覽:939
國元證券基金託管 瀏覽:578
今日菜百黃金價格多少錢一克 瀏覽:29
速賣通外匯申報 瀏覽:89
人造肉概念股票基金 瀏覽:745
通達信資金分時凈買入指標 瀏覽:277
北川幣理財 瀏覽:319
df融資 瀏覽:462
手機版東方財富怎麼看北向資金 瀏覽:26
一元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584
股票什麼書好 瀏覽:722
eg1906合約最後交易日 瀏覽:401
ST岩石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