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哈佛外匯

哈佛外匯

發布時間:2021-02-01 09:35:49

㈠ 胡祖六的人生經歷

1996年,33歲的胡祖六已經是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卻覺得風景如畫的瑞士讓人寂寞。
10年後,這個不甘落寞的人頻繁出現在中國各種論壇與重要經濟會議上,人們關注他的理由只有一個:他所倡導的經濟變革方向,正與變化中的中國所契合。
早在2003年,胡即對外表示:不應把實行浮動匯率制和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開放兩個問題混為一談,人民幣匯率放開,依然可以對資本項目實行必要的管制。而2004年底,他更是積極宣稱,匯率制度改革條件已經成熟。這些聲音隨著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幣匯率改革而被證明是具有前瞻性的。
同時,胡祖六亦在各種場合積極呼籲,國內相關機構應消除外資進入金融業的「非理性恐懼感」,他的論據之一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銀行不良資產率與該國金融開放度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因其判斷力,胡被評價為「輕聲說重話」,也因此,你幾乎意識不到他是高盛資本的代言人,更像是中國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
作為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也切身實踐著他的理論。高盛在亞洲的業務收入與2004年同期相比上升了近1/2,其中收入的50%來自於中國,超過了日本。據說,胡往往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高盛,國際金融炒家
離開高盛
2010年3月10日晚間消息,有媒體報道稱,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胡祖六今日辭職。高盛高華媒體負責人隨後向新浪財經證實此事。據悉,從4月開始,胡祖六將辭去高盛職務,但仍將是高盛的顧問董事。有報道稱胡祖六之後將投身私募行業。胡本人手機已關機。
2010年3月,一條突發性新聞轟炸了國內各大財經媒體:高盛大中華區主席、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即將宣布退休,辭去合夥人之職。年僅47歲的胡祖六,說「退休」未免言之尚早,他的下一站自然成為猜測的焦點。介於「海歸」金融人才進入國有銀行、監管機構乃至決策部門已成為一種風潮,讓人不禁聯想,胡祖六是否也將成為其中的一員。而且憑他的履歷,足可擔當某些位高權重的頭銜。
胡祖六1997年進入高盛,已供職13年。
社會評價
胡祖六打著客觀分析旗號為國際金融機構服務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說: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國內有的著名經濟學家連在國際上最好的50個經濟系裡當研究生的資格都不夠。」丁學良在解釋他的「五個論」時說:「我的這個講法並不包括老一輩經濟學工作者,因為他們的學習環境、研究環境和工作環境與中青年不一樣,他們中的很多人是我的老師和恩師。另外,這 個講法也不包括現在在海外最好的或比較好的大學經濟系裡任教、目前暫時回到國內兼職的教授。」(《香港教授丁學良:誰是中國5個合格的經濟學家》《中國青年報》2005年11月9日)在西方,也有經濟學家當大官,但他們是在經濟學領域做出非常獨立的、優秀的研究後,才短期進入政府或大銀行等部門,然後他們會很快就回到經濟科學的研究中,而並不是研究做的不怎麼樣就開始想著賺錢和當官。(《中國合格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 《中華工商時報》2005年10月26日) 這些話的意思讓人覺得,在外國名牌大學畢業暫時回到中國內地兼職的,基本上是「真正意義的經濟學家」。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丁學良實際上是把內地大學所有的經濟學專業貶低得一塌糊塗,那麼不著名的教授就更不夠格了。所以他又說,「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其甄選副教授的標准,可作為真正意義上合格的經濟學家的標准」。這就更表現出,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的副教授都比內地大學經濟系的教授強。對內地那些忽悠的「著名經濟學家」進行嚴肅的批評是完全應該的,但是那些學者畢竟是少數,借這個機會,把內地的教授進行貶低,就成了不分青紅皂白,打擊一大片了。
這是在討論經濟學嗎?顯然不是!這是在貶低內地的大學教育,我們並不否認內地確實有那麼一些「著名經濟學家」為利益集團說話,特別是在郎顧之爭中暴露出某些經濟學家的雙重人格——既為利益集團講話,又要打著公共知識分子的旗號,引起公眾的反感。
那麼,我們看一看香港的情況吧!外資駐香港的金融大機構僱傭了一批從哈佛等名牌大學畢業的博士,他們表現如何呢?其中有些人也是雙重人格——既為利益集團講話,又打著客觀分析經濟的旗號,我們舉一個例子:
胡祖六 (HU,Fred Zuliu)現任美國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曾任瑞士日內瓦——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與研究部主管。曾獲 清華大學碩士學位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1至1996年間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華盛頓特區)官員,先後供職於亞太局、財政事務局和研究局,從事經濟研究,並參與對許多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磋商與技術援助工作。其研究興趣包括宏觀經濟學、公共財政、國際貿易與金融。其研究成果之一《全球競爭力報告》在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
看了這些,我們首先可以推翻丁學良所謂「國內有的著名經濟學家連在國際上最好的50個經濟系裡當研究生的資格都不夠」的說法,因為胡祖六是清華畢業的碩士,如果「國內有的著名經濟學家連在國際上最好的50個經濟系裡當研究生的資格都不夠」,教師水平低。那麼誰培養他考上哈佛呢?類似的情況很多,例如:丁學良本人,70年代末赴上海復旦大學讀碩士學位,碩士研究生期間,他發表了好幾篇閃現思想火花的論文,引起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於光遠及一些老先生的注意。1982年,丁學良畢業後調入北京。1983年,丁學良的碩士論文《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觀之概覽》在首屆「中青年社會科學獎」的評選中榮獲一等獎。這個獎也促成了丁學良被推薦至美國留學。1984年8月,口袋裡揣著向公家暫借的600美元,第一次登上飛機就出了國。(《丁學良:哈佛博士的酸甜往事》 《市場報》2005年11月11日 第七版)
我們知道,經濟學家於光遠先生幫助了丁學良,可惜於光遠先生不包括在丁學良「真正意義的經濟學家」之內,因為「老一輩經濟學工作者,他們的學習環境、研究環境和工作環境與中青年不一樣」,不適用丁學良的所謂「國際標准」。轉了一大圈,要成為「真正意義的經濟學家」還是要有海外留學的經歷。這里出現了一個矛盾,丁學良卻忘記一件事,如果沒有中國學者們給他評獎,他又是如何被推薦到美國留學呢?換句話說,美國哈佛大學還是承認了中國學者的評價。
這里,我們並不是要考察丁學良和胡祖六兩位先生的簡歷,而是根據報刊上公開的資料進行分析,由此引出一問題:如果中國內地大學的教授們水平低,他們推薦的學生為什麼能得到外國名牌大學的承認?因為,大家都知道,推薦這一步是與國際接軌的,也是出國留學的必要條件。
中國大學教授辛辛苦苦教出了很多學生,然後推薦他們到外國留學,最後卻成了「國內有的著名經濟學家連在國際上最好的50個經濟系裡當研究生的資格都不夠」,一般的教授更沒有這個資格。這就出現了一個二律悖反:這些教授如何培養出能夠出國的留學生呢?為什麼外國大學要承認中國教授們的推薦呢?這是不是前後矛盾呢?
我們再看看高盛公司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做了些什麼事?
2003年初,高盛公司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在「全球投資市場趨勢和機會」報告會上表示,QFII投資滬深股市應該以看好市場基本面為基礎,不能光為了人民幣的升值,匯率投機風險很大。高盛通過「匯率均衡模型」計算後認為,人民幣確實被低估了,但這種低估不是嚴重低估,而是溫和低估了10%到15%。中國連續保持貿易順差,外匯供應超過外匯需求,外匯儲備已經超過3500億美元,如果匯率放開,人民幣肯定會升值。如果QFII只是作匯率投機,完全寄希望於外匯上升,不看好股票基本面和股市前景,那是大錯特錯。高盛不是搞股票炒作,不會太在意股票短期的漲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高盛仍然非常看好滬深股市,看好中國的許多行業。
人們不禁要問:自從2001年以來,駐在香港的某些外國機構人士對深滬股市橫挑鼻子豎挑眼,為什麼會一反常態呢?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在中國QFII政策剛剛發布時宣稱:「絕大多數境外機構不會馬上通過QFII進入股市,境外的基金經理也將會因為QFII規則種種嚴格的投資限制對中國境內證券市場望而卻步。」但實際情況讓他大跌眼鏡,美國高盛成為QFII的積極申請者,並且在獲得批准後不久也開始了對A股的投資。對於胡祖六這種前後矛盾的言論,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
所謂高盛通過「匯率均衡模型」計算後認為,人民幣確實被低估了,低估了10%到15%,這種計算準確嗎?如果QFII看好深滬股市,為什麼大量地買入債券和基金呢?是不是寄希望於外匯升值呢?有報道稱:
2003年7月23日,國電電力可轉債申購結果揭曉。其中最吸引投資者眼球的是當時獲准入場的兩家QFII——花旗環球金融有限公司和瑞士銀行有限公司同時現身獲配名單中。兩家公司動用的申購資金分別超過了1億元和5億元,最終前者獲配1044手,獲配金額為104.4萬元;後者獲配4835手,獲配金額為483.5萬元。
8月20日,又有兩則關於QFII的消息公布。首先是一家QFII出資認購了正處發行期的指數基金裕富,投下QFII在開放式基金上的第一單。另一則是花旗環球金融有限公司買下了山鷹轉債21.7%的份額。這已經說明了他們是寄希望於人民幣升值,所以多買債券,少買股票。
《中國經營報》記者吳娜娜報道說:QFII對債券的投資將比對A股的投資金額大得多。投資股票似乎只是QFII的一個煙霧彈,「項庄舞劍,意在沛公」,QFII雖然向媒體公布其「第一單」,但其「意」卻在債券型開放式基金,此種舉動至少說明現階段QFII不十分看好A股市場。QFII在投資中更多地選擇債券也顯示了其對人民幣升值的十足信心,在「人民幣升值」的呼聲漸高中,QFII大單也就吃定了債券。
這些有目共睹的事實說明胡祖六所謂的「不能光為了人民幣的升值」「非常看好滬深股市」也是煙霧彈。
更讓人疑惑的是胡祖六還在2003年9月鼓吹內地外匯進入香港股市,他說:「QDII動用的是外匯資金,對滬深股市幾乎不會有什麼影響,中國外匯儲備已經超過3500億美元,拿出10%就有350億美元,這已經足以支持QDII的實施。」(《滬深股市長期發展潛力大高盛看好後市》《國際金融報》2003年9月16日)
誰都知道QDII對內地形成的不僅是資金影響,更重要的是比價效應造成的心理影響,香港H股比內地A股低得多,一旦QDII開放,這種心理影響會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香港股市已經上升,許多股票翻了倍數,在這樣的時候要國家拿出350億美元支持QDII,豈不是要為國際炒家去抬轎?為什麼胡祖六不在2001年底至2003年春節前提出拿出350億美元支持QDII呢?如果那時介入是抄底,從2003年9月胡祖六「非常熱情」地宣揚QDII,而且調門越唱越高,在2003年4月外國機構投資者已經完成建倉、拉高之後,胡祖六提出要國家拿出350億美元支持QDII,其用心何在?請不要忘記胡祖六是高盛公司的亞洲董事總經理,他拿了高薪,首先要為高盛服務,他不過是打著客觀分析的旗號為外國金融機構服務。
已經有專家指出,在香港股市中已經有內地三成資金,H股已經大漲,實際上不少人在指望人民幣升值和QDII,其實這種盼利好,逢高出貨的心態在國際市場上也是一樣。在這種情況下,胡祖六提出要國家拿出350億美元支持QDII,居心何在?寶貴的外匯是國家資源,是人民的財產,如果出現B股那樣的情況,外匯的損失誰承擔風險?
一直活躍在內地和香港之間的財務專家郎咸平教授在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則認為,香港資本市場對QDII的期待有些「誤入歧途」,他強調香港需要的是結構性調整,而不僅是這些優惠措施。
這個分析是符合事實的,特別提醒我們「要小心提防國際金融的變化及對貨幣與金融穩定可能造成的沖擊」。應該說郎咸平對國家的外匯資源是負責的,特別提示了風險。我們不禁要問胡祖六先生:在H股已經翻了倍,創幾年的新高之後,要國家拿350億美元進入香港股市究竟是什麼意思?如果國際投資者逢高出貨怎麼辦?有位一直關注胡祖六在香港報刊、電視台言論的朋友告訴我:胡祖六有點像內地股評家。像不像我不敢妄下結論,但是,從他對QFII的前後矛盾言論和對QDII的過分熱情,實在讓我懷疑。
最後,我們要請教丁學良教授,像胡祖六這樣在哈佛大學畢業,又有《全球競爭力報告》在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算不算「真正意義的經濟學家」?如果算,那他的前後矛盾的證券市場分析,究竟是為誰的利益服務?看來,不僅內地,甚至香港,也有那麼一些經濟學家打著客觀分析的旗號為特殊利益集團服務。
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內地某些著名經濟學家是打著推進改革的旗號,為特殊利益集團講話,香港某些經濟學家是打著客觀分析的旗號,為國際金融機構服務,都表現出雙重人格。

㈡ 資本運作在美國歷史背景

它是在1859年由美國哈佛大學的兩位猶太族學生在畢業論文中發明的,並由美國政版府權投放於西部地區,以縮短東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

100 年前,美國和我們今天的中國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就是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於是也進行 了西部大開發。當時美國通過《宅地法》,鼓勵東部地區的人們到西部耕種和發展,這就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西進運動」。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效果並不十分明顯,所以美國政府就應用了哈佛大學那兩位學生的發明, 將這一模式投放於西部地區, 於是吸引了大量的人 們前往西部,並迅速帶動了當地房地產、交通運輸、旅遊等各行各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快速提升。

拓展資料

資本運作又稱資本經營、消費投資、連鎖銷售、亮點經濟、離岸經濟等,是中國大陸企業界創造的概念。

它指利用市場法則,通過資本本身的技巧性運作或資本的科學運動,實現價值增值、效益增長的一種經營方式。簡言之就是利用資本市場,以小變大、以無生有的訣竅和手段,通過買賣企業和資產而賺錢的經營活動。

㈢ 哈佛大學的錄取條件介紹有哪些,考試考第一就能進哈佛了嗎

成績及技能要求:

一、 高一畢業托福成績達到600分以上。
英語非常重要,這是考美國大學的第一關。要想達到這個成績,英語的學習必須遠遠超過中學教學課本。必須到社會上找更高級的培訓班。口語、聽力應該好過,但單詞量是個大問題。怎麼著也要掌握8000-10000單詞量。在初二、初三突擊英語時,每天背300個單詞,那真是枯燥極了,也苦極了。但堅持半年到一年後,基本上單詞就不再是問題了。建議同學們到新東方外語學校補習一下英語。暑假可以到上海、北京報名上個住宿班。新東方的課程可以上網查看一下。
托福考試有一定的技巧,所以要在高一暑假期間考一次,如果考得不理想,高二還來得及再考。分數起碼要達到600分以上。現在是新的計分法,滿分120分,要達到100分以上。這是最低線。這幾年考上哈佛的中國學生托福都在630分以上,折算成新分數應為110分以上。

二、 要准備STA考試
考美國大學都要參加SAT考試。美國為爭奪全世界的優秀人才,在世界各地設有SAT考點,中國大陸暫時沒有,要想參加考試,都是辦港澳通行證到香港去考。考試時間每年有四次,可以多次參加考試,用最好的一次成績申報美國大學。所以要提前准備,最好高二上半年考一次,下半年有機會再考一次。
考試內容:SAT 1 有三門,一是英語語法詞彙;二是英文寫作;三是數學。每門800分滿分,共2400分,要考哈佛,最低也要2200分以上。
SAT 2,可以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很多門課程裡面選3門,也是每門800分,滿分2400分。選擇參加考試的科目應該與你想上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有一定的聯系。中國學生一般選數、理、化,因為其他課程受英語的限制,難度更大。
SAT考試難度近似GRE,英語部分比托福要難。
新東方有SAT培訓學校,上海、北京都有,辦了幾次,效果不錯。大部分中國考上美國大學的學生,都上過這個培訓班。要在高一的時候培訓一次,然後考試,也可以提前買幾本書看一看。數學部分可能比中國的簡單,但思路不一樣,如果不提前訓練,還真不一定能拿下。

三、 日常的學習與文藝、體育特長
在高中期間應該達到省一級的重點中學年級排名前10名。哈佛在錄取時要看學校的評價,前10名是有加分的。
在高一時,應該獲得過全國奧賽(數學、物理、化學任一)金牌,美國大學非常重視這一點。
要有文藝或體育特長,要在省級或全國比賽中獲過獎。
以上三點不是硬指標,是加分指標。硬指標是托福、SAT,如果差一點點,是可以用加分指標彌補的。但報考哈佛的學生個個都是有國際奧賽金牌或文體特長的。所以你也得有才行。

四、 社會活動與領導能力
其實這一條是看你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愛心認知,並考驗你有否長期堅持的毅力。在社會活動中的出色表現可以反映一個人的人品。因為哈佛出來的人是要對社會做出貢獻、負責任的人。這些品質要從小開始培養,在中學期間表現出來,才會被認可。
那麼具體要幹些什麼呢?很難有統一的標准,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舉幾個例子供參考。
(1)參加重大活動、重要會議的表現。有的人在亞運會、殘運會當志願者表現突出,有的人在環保活動中積極參與並有所成就,有的人參加青少年國際會議提交有價值的議題並在會議中大膽闡述自己的主張,等等。
(2)長期堅持義務活動。有的人堅持每周去敬老院義務幫助老人,有的人在網上給西藏的學生編寫教材、錄制磁帶,有的人組織起來堅持募捐給貧困地區的家庭打井,解決飲水問題。
(3)是某項活動的組織者、創意者。有人組織學生公司,推銷商品,用賺到的錢捐助某一件有意義的事。
總之,是表示愛心,表現你的社會責任心,並在活動中展示你的能力。但是一定要長期堅持,達到一、兩年。

五、 推薦信和學校的評價。
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有班主任、校長,或者是社會活動中認識的名人,給你寫很好的推薦信,就會起很大的作用。寫推薦信的人應該是最了解你的人,要寫出他對你的真實認識。
學校的評價也是重要的。哈佛大學要求學校填寫一張表格,回答一些固定的問題,使得對學生的評估有一個量化的指標。所以你在學校的表現、老師們對你的評價都是很重要的。

以上五個方面是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做到最好,才能有機會。要知道,考哈佛的人是全世界的尖子,每年在中國也就招2-3名,加上耶魯、麻省、普林斯頓,不會超過10人。樹立考哈佛的理想,就要准備與全世界的人精比拼。

如果是在普通的中學,要做好以上五個方面很艱難,但也可以考慮以下辦法。
(1)到英國、美國、加拿大讀高中,然後考美國大學。這條路雖是捷徑,但會花錢很多,要看家裡的經濟能力。
(2)報考國內的一流高中理科班。北京人大附中、上海外語學校、復旦附中、蘇州中學都有全國招生的理科班,可以上網查詢。如果高中能到這些學校上,就會省很多勁,花錢也不多,但機會將很多。
如果這兩條做不到也沒關系,只是你要付出的努力會很多。

以上這些都少不了你們父母的支持和幫助,要與他們多溝通,全家總動員,為了實現你的理想而共同奮斗。
一、費用計算:
美國留學的費用昂貴自不必多說,但是對於美國留學的花費開銷還是要多多的了解一番,這樣花什麼錢,自己心裡也有個數,下面為大家帶來美國留學費用六大須知事項。(美國留學費用)

第一,教育費用(美大學學費)
學費以及教育費用根據學校的不同是有很大差別的。一般來說從美國大學寄來的簡章等介紹資料上可以了解到這方面的情況。如果你仍有疑問,一定要毫不猶豫地寫信給招生辦公室、留學生指導員或資助單位,向他們提出詢問。
第二,生活費(留學美國一年的生活費是多少?)
如果是住學校宿舍,並且在食堂吃飯,那麼住宿費和膳食費是固定的。但是對於那些自找住房和自辦伙食的人來說,就必須在事先估算一下所需費用。最好制定一份計劃並根據預算來安排生活。這種費用還和當地的消費水平有關,關於這方面的情況可以向留學生指導員了解。
第三,書本費和其他學習開支(美國本科留學費用)
雖然因專業的不同會有所變化,不過大體的水平如下——文科學生一年約 200 至 350 美元;工科學生的達 350 至 500 美元;而醫學專業學生則要超過 500 美元。如果需要對書費有個精確的估計,可向你將注冊的那個系的系主任了解。此外,還要考慮到論文的打字費用,那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第四,雜費
除了這一項外,其他的開銷都是具體且無法改變的,它包括文具、郵票、洗衣服、理發、文化娛樂活動、 偶爾上館子、添置衣服、招待朋友等等各種可以預期或者無法預期的費用。如果你是個節約主義者的話,就應該在這個項目里多花點心思。另外,許多大學的宿舍在放假期間都要關閉,也不供應伙食,為了在經濟上能夠預先做好安排,到校報到後應該同留學生指導員討論一下假期的安排,了解可能出現的情況。
第五,攜款入境、匯款和在美國開戶(咨詢留學專家)
對於我國外匯限制方面的法律法規,可向我國外匯管理部門了解。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向錄取你的美國大學索取關於學費和生活費用的正式證明,用來提供給外匯管理部門以申請外匯。美國政府規定對外國人為了教育目的攜入或匯入美國的美元金額不加限制。隨身可攜帶小面值的紙幣 50 到 100 美元和 300 到 500 美元的旅行支票用來支付各種常見的費用。
第六,保險措施(咨詢留學專家)
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醫療保險。美國是世界上醫療費用最高的國家之一,往往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會讓你的生活從小康步入嚴冬季節。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參加醫療保險是非常必要的。美國大多數大學都設有為學生服務的保健機構。
但是所提供的保健服務只限於小毛病和急救處理。遇到嚴重的疾病時,學校會立即把治療的責任交給當地醫院、把付費用的義務歸還給你。而錄取你的學校寄給你的介紹資料中通常都會說明學校所能夠提供的保健服務內容及其費用問題。為了在出現萬一的時候可以不必自己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你必須自己參加一項健康保險計劃。

㈣ 關於Harvard的陳琳

琳,男,原籍中國福建。1994年畢業於哈佛大學,專業方向為經濟金融管理,是20世紀從哈佛大學獲得管理類博士學位的唯一華人。此外,陳琳還擁有斯坦福大學社會學碩士學位和中國大學的計算機和物理學位。陳琳博士曾先後任職於哈佛大學,新加坡大學,韓國延世大學,里昂信貸,美林證券,美國聯儲等機構,現為海內外多家基金公司和軟體公司的有限合夥人。陳琳博士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博學多才的學者。除了金融理論和金融工程外,還在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原子核物理、宇宙學等領域有相當的造詣。此外,陳琳還是一個傑出的畫家,擅長油畫和國畫的人物和山水,曾舉辦個人畫展。

陳琳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莫頓教授,從事資本市場、金融衍生工具和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陳琳的研究專著《利率動力學,衍生工具定價和風險管理)於1995年由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Verlag)出版。美國紐約大學所羅門中心主編的《金融市場,機構和工具》(FinancialMarkets,Institutions,andInstruments)雜志曾以整期的篇幅發表陳琳的長篇論文《三因子利率期限結構理論及其應用》()。在這些論著里,陳琳博士提出了利率期限結構和利率風險管理方面的一系列新理論,為國際上包括美聯儲、美林證券、美洲銀行在內的一批金融機構所採用,用以指導外匯、利率衍生工具和抵押債券的交易。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一篇綜述文章www.columbia.e/cu/business/wp/00/pw-00-03.pdf

總結了過去幾十年金融理論發展的主要成就,其中就提到'陳模型',並把陳琳與莫頓,StevenRoss,JohnHull,O.Vasicek,RpbertJarrow,D.Duffie等人同列為利率期限結構理論的主要貢獻人。美國大學的金融博士生至今還以研究『陳模型』作為博士論文課題。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陳琳曾應邀為美國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大學,歐洲金融管理學會,世界計量經濟學會,計算經濟學會等學會,以及加拿大、丹麥、西班牙、以色列、印度,法國,黎巴嫩,墨西哥,泰國,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機構、咨詢公司、大學、研究機構、政府機構舉辦過專場演講。

陳琳博士有廣泛的教學經驗。他曾經教授『管理經濟』和『一年級金融』,投資理財、金融機構管理、國際金融、微觀經濟、金融工程、期限結構模型,金融理論,計量金融等博士、MBA/EMBA班和本科課程。教育近年來,陳琳博士對學術界和業界的另一貢獻是開發了一種叫做』無編程建模』(ModelingwithoutProgramming)的技術。所謂』無編程建模』,就是只用簡單的Excel電子表格實現各種金融和保險模型和計算,而這些模型和演算法的實現通常要求一定的C++,C,Java,Matlab的編程技巧。陳琳開發的技術不但有助於不會編程的金融保險專業學生和業界人士學習較為高深的金融保險的建模和演算法,也對金融軟體的簡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陳琳博士一直關心祖國學術事業的發展。九十年代後期,多次利用福特基金會項目、中美經濟教育交流協會和聯合國發展總署項目的資助,到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和中國科學院、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南財經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煙台大學等校訪問講學,介紹金融工程,開啟了我國金融工程的啟蒙教育.

陳琳早年就顯示出非凡的天賦。作為計算機系學生的陳琳,在大二時對物理學發生了強烈的興趣,自學三個月,讀完了包括四大力學在內的物理本科的全部課程,旋即參加了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教授的研究生招考,名列前茅。當時的中國《光明日報》曾報道過此事。之後,陳琳又自學三個月,讀完了包括高等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量子統計,量子場論等理論物理博士課程。陳琳曾經獨立於英國劍橋的霍金,提出了一個宇宙起源模型.

㈤ 亞投行行長的女兒金刻羽,25歲拿到哈佛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LSE最年輕宏觀經濟學教授。為什麼很多網

必須要指出的是
金立群是秘書長,但不代表一定能成為行長。這中間的博弈太多了

㈥ 徐彬理財課靠譜么,哈佛徐彬講理財真實嗎

請選擇正規銀行理財產品,可點擊鏈接登錄我行官網查看我行在售理財產品、專基金、貴屬金屬、外匯、保險詳細介紹。http://ewealth.abchina.com/default.htm
中國農業銀行推出的自動理財是指客戶通過與銀行的一次性簽約,系統按照約定周期和扣款規則對我行開放式理財產品實現定期申購的功能。
個人客戶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在我行開立的個人結算賬戶(借記卡或憑密支取的結算賬戶存摺)在開戶行所在省內的任意營業機構按客戶號進行簽約,簽約後個人客戶號名下的所有結算賬戶均可以進行理財業務交易。簽約時需填寫《個人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問卷》。

㈦ PTFX騙局:類似PTFX外匯是機遇還是騙局

哈佛高材生都在做,你認為他是騙子的可能性大嗎?

㈧ 華爾街金融危機原因

2008年9月15日,世界聚焦美國華爾街。當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受此影響,紐約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創下9·1 1事件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有人說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風暴"比喻這場危機。而處於這次金融風暴中心的人們,也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日子。
自去年夏天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以來,隨著問題惡化,各方的反思也越來越多。在回溯危機根源時,許多分析人士把矛頭對准了美國住房市場和金融業的瘋狂投機炒作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恰恰是住房和金融的雙重投機釀成了目前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的局面,並造就世界金融穩定難以承受之重。
2006年以前,美國住房市場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保持繁榮,隨著房價不斷攀升,市場投機現象越來越嚴重,加上一些銀行在貸款審查程序上「放水」,大量收入較低、信用紀錄較差的人群也加入了貸款購房者的大潮,成為所謂「次貸購房者」。這部分購房者存在極大還貸違約風險,為危機日後全面爆發埋下了隱患。
與此同時,不少金融機構搭上了住房市場繁榮的「便車」,在金融創新的名義下開發了越來越多與住房抵押貸款相關的資產支持證券和金融衍生品,其種類、規模和復雜性均令人瞠目結舌。

閱讀全文

與哈佛外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天富寶貴金屬官方網 瀏覽:183
4500和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531
匯添富醫療基金001417還能漲嗎 瀏覽:583
2008年鎳價格 瀏覽:145
信託地產通道 瀏覽:396
用車貸款怎麼貸 瀏覽:55
創鑫貸理財 瀏覽:451
投資者的理財意識風險 瀏覽:975
悟空理財與pro 瀏覽:546
股指期貨第四次調整 瀏覽:581
微粒貸貸款的利弊 瀏覽:424
歡樂頌2外匯交易系統 瀏覽:525
信託資金的風險 瀏覽:650
黃金外匯110 瀏覽:193
富人理財方法 瀏覽:627
中山市小額貸款銀行 瀏覽:177
民生銀行電子外匯轉賬 瀏覽:729
外匯轉賬交稅 瀏覽:918
外匯暴利方法 瀏覽:65
廈門諾亞理財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