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外匯市場一般什麼情況下套息盤會崩潰
套息交易是一個關於外匯和息差的問題。為了尋求高收益,錢在各國遊走,流向每日都能收取利息的高收益貨幣,賣出低利率貨幣,從中獲利,隨著時間的推移利息收益也能相當可觀。
❷ 外匯期貨和外匯現貨的息差是否相同
外匯抄保證金的交易標的是現匯匯率,外匯期貨交易的是遠期匯率。我們知道,貨幣間存在利率差異,利差在外匯保證金和外匯期貨當中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反映,其實,這種不同,就是外匯保證金與外匯期貨的最主要區別。
外匯保證金當中,利差不在價格中反映,而在頭寸展期(rollover)中反映,即放空高息貨幣,北京時間每日5點會在賬戶中扣除利息,反之亦然。
外匯期貨中,利差在價格中反映,沒有每日展期的概念。即高息貨幣遠期貼水,貼水程度(按利率平價理論得出)是隨時間遞減的,並在合約到期時收斂為0。
❸ 外匯交易中,為什麼我買入一手EUR/USD,第二天的利息變為負2.10,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首先,正規的外匯交易商的利息所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四個因素
第一:不同的貨幣的央行利率(這個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你在交易時使用的杠桿(杠桿的高低相當於你借了交易商多少錢,也就是交易商幫你融資了多少錢)
第三:所做交易的合約大小,標准和約、迷你合約、超迷你合約顯然是不一樣的
第四:持有的頭寸時間(一天的利息和兩天的利息肯定是不一樣的,每周三的利息是日常的三倍)在做外匯的時候,如果我們有隔夜的單子,平台上經常有對應的利息,正的表示你收入利息,負的表示平台扣你利息,那麼這個利息是如何來的,又是如何計算的呢?
首先,每個貨幣,都有一個買賣利息.就象你把資金存在銀行要收入利息,借貸要還銀行利息一個道理。
外匯隔夜利息也是一樣,但是由於是征對一個貨幣對之間的收付利息,所以稍微比我們經常接觸的銀行算利息復雜些,但是道理一樣。買入一個貨幣,相當於我們在外匯平台存了一種貨幣,賣出一個貨幣,相當於我們向外匯平台借了一種貨幣,我們就要付出利息。買賣任何一個貨幣對,買入的貨幣都收到利息,賣出的貨幣都付出利息;兩個貨幣的息差(收到利息-付出利息),就是每天收付的隔夜利息.
這樣,如果你買的貨幣利息高於你賣出的貨幣,你就會收到利息,反過來,如果你買的貨幣利息低於你賣出的貨幣,你就會付出利息,也就是平台要扣你利息。這就是外匯平台上利息的來龍去脈。
我想這樣說就很好理解了吧。那麼隔夜利息具體如何計算?
隔夜利息計算公式:
對於USD為目標貨幣的組合:
例如:GBP/USD:假設是10K(迷你手0.1手)帳戶,周一買入3手GBP/USD,市場價是:1.7718/1.7722,持倉過夜至周二,這里英鎊是高息貨幣,美元相對英鎊利息較低。比如利息差為Prmbuy0.42%(年利息差).則持有英鎊的客戶會賺取利息,
計算方式如下:0.42%/360x10000x3手x1.7722x1天=$0.62也就是年利息平均到天*對應的賬戶資金*手數*買(賣)價*計息天數。
對於USD為基準貨幣的組合:
例如USD/JPY:假設是100K(標准手,1標准手)帳戶,周三賣空1手USD/JPY,市場價是107.44/107.47,過夜至周四,PrmSell%-2.18,則賣出美元的客戶會付出利息,
計算方法如下:
-2.18%/360x100000x1手x3天=$18.17)(特別注意事項:每逢星期四的時候,加減的隔夜利息會是平日的三倍,因為交割實際發生於周1,隔了周末2天。)
對於交叉貨幣的組合:
例如EUR/GBP:假設是1K(0.01手)帳戶,周五買入5手EUR/GBP,市場價是0.6885/0.6890,過夜至下周一,PrmBuy%-3.71,則買入歐元的客戶會付出利息,計算方法如下:
-3.71%/360x1000x5手x0.6890x1天=(£0.355)=($0.63)
客戶如果是做多(持有)高利息的貨幣,未平倉頭寸的隔夜利息將被添加賬戶的資本內。反之,相關的隔夜利息會被從資金中扣除。
根據國際銀行慣例,外匯交易在2個交易日後結算。隔夜利息是按照結算日計算。
周一:1天隔夜利息。周一交易,周三結算,周一持倉到周二,結算日為周三到周四,所以要支付/收取1天利息。
周二:1天隔夜利息。周二持倉到周三,結算日為周四到周五,所以要支付/收取1天利息。
周三:3天隔夜利息。周三持倉到周四,結算日為周五到下周一,所以要支付/收取3天利息。
周四:1天隔夜利息。周四持倉到周五,結算日為下周一到下周二,所以要支付/收取1天利息。
周五:1天隔夜利息。周五持倉到下周一,結算日為周二到周三,所以只要支付/收取1天利息
截圖是FXSolutions的標准和約下利息的列表,可以參考一下。
篇幅有限,仍有不明白的可以點擊我的網路用戶名,加我進一步溝通。
❹ 外匯的交易成本——息差
進行保證金交易除了要知道市場的情況之外再有就是對自己情況的回了解,除了這答兩點,對自己將要付出的交易成本也要有充分的准備。
如果是即日交易或者超短線交易者可以不做考慮,但如果是波段交易者或者中線交易者,倉位持有數天甚至數月的話,那麼就不得不考慮這些。如果恰好是做空一個高息貨幣對低息貨幣,那麼息差將蠶食掉保證金交易的很多利潤。我們在外匯交易平台上的貨幣交易當中把這種息差稱為隔夜利息。
建議:盡可能的用高息貨幣做多,用低息貨幣做空。這樣一旦你入場方向正確,不但可以獲得走勢帶給你的利潤,還可以獲得利息的收入,但是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對不同的幣種貨幣走勢的隨時監督,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保證金交易行為是有最大安全保證的。
市場上的很多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投資方向標,我們要做的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來確保自己的交易在相對安全的狀態下獲得絕對的小風險收益。這樣經過積累之後才能達到理想的保證金交易目的。
❺ 商品貨幣和息差貨幣有什麼區別
關於外匯和息差的問題。為了尋求高收益,錢在各國遊走,流向每日都能收取利息的高收益版貨幣,權賣出低利率貨幣,從中獲利,隨著時間的推移利息收益也能相當可觀。
比如投資者買入美元,賣出日元;因為美元利息比日元高,所以過一段時間你因為持有高息貨幣(此例為美元)而獲得利息差,此為套息.
舉例來說,今天買入美圓10萬,賣出日圓1170萬,假如美圓日圓匯率117,一年後再買回來,如果匯率不變,你將會因此而獲利:
假定美圓利息3%,日圓利息0.1%,你將得到利息收入10X3%=0.3萬美圓,你將支付日圓利息1170X0.1%=1.17萬,而0.3萬美圓=0.3X117=35.1萬日圓,你得到的利息差額=35.1-1.17=33.93萬元.
所以你因為持有高息貨幣美圓一年而獲利33.93萬日圓(合0.29萬美圓). 如果美圓升值,你除了利息獲利外,匯率也獲利;即使美圓貶值,只要貶值額不超過利息差,你仍然獲利(當然會小於匯率不變時的獲利). 所以此例中,美圓叫做息差貨幣
商品貨幣的主要特徵主要有高利率、出口占據國民生產總值比例較高、某種重要的初級產品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國、貨幣匯率與某種商品(或者黃金價格)同向變動,等等
❻ 外匯隔夜息差結算的時間
http://..com/question/6280552.html?fr=idnw
❼ 哪位知道外匯交易中的鎖單利息是什麼息差是什麼
外匯交易的實質就是買入一種貨幣並同時賣出等值的其它貨幣,你說的利回差其實就是這兩種貨幣一答天利息的差額,比如你買入歐元,賣出了美元(即做多EUR/USD)這就相當於你持有EUR,拋出USD,那麼你有這天EUR的利息如果大於等值USD一天的利息的話,那麼中介經紀公司要把多餘的利息給你,如果情況相反的話,你就要付給他利差,這也就是隔夜息差。外匯平台一般都有這個息差表的,如果不是搞研究的話不用了解那麼細致,息差什麼的都是浮雲,大頭在交易,技術硬才是王道。不懂歡迎追問,我做外匯5年了,很喜歡你這個認真勁兒,跟我原來一樣
❽ Libor/OIS息差是什麼
Libor-OIS息差
OIS
隔夜指數掉期 Overnight Index Swap
定義: 一種利率掉期,將隔夜利率交換成為若干固定利率。
隔夜利率(Overnight Rate)是一家金融機構利用手頭資金向另一家金融機構借出隔夜貸款的利率。
為了調劑銀行的現金存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銀行之間互相拆借。即銀行多餘的現金流向現金少的銀行,但也是有代價的。付出的銀行要收利息的。
由於是暫時的現金調劑,因此時間短,同業拆借最長7天,最短半天,隔夜即指一天。
掉期(Swap)也稱互換,是交易雙方依據預先約定的協議,在未來的確定期限內,相互交換一系列現金流量或者支付的交易,包括利率掉期、貨幣掉期、外匯掉期等類型。
掉期概述
掉期是指在外匯市場上買進即期外匯的同時又賣出同種貨幣的遠期外匯,或者賣出即期外匯的同時又買進同種貨幣的遠期外匯,也就是說在同一筆交易中將一筆即期和一筆遠期業務合在一起做,或者說在一筆業務中將借貸業務合在一起做。
西方國家的商業銀行之間進行商業交易時,很少使用遠期交易合同而採用掉期協議的辦法。比如說,美國的大通曼哈頓銀行現在需要英鎊,它可以與英國的巴克萊銀行達成掉期協議,先在大通曼哈頓銀行依據即期匯率把美元付給巴克萊銀行,巴克萊銀行把英鎊付給大通曼哈頓銀行,3 個月後交易逆轉,大通銀行根據當時合同規定的遠期匯率再把英鎊支付給巴克萊銀行,從它那裡收回美元。
設英鎊的即期匯率為£1=$1.7634,3 個月遠期英鎊匯率為£1=$1.7415,英鎊貼水為$0.0219。在掉期交易中,把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之差,即升水或貼水叫做掉期率。在這里可以看出,掉期率不是匯率,僅僅是差價。
當升水或貼水當作掉期率時,是以基本點形式報價的。在外匯交易報價上,基本點指小數點以下第四位,是報價的最小單位。1 個基本點是\frac%,即0.0001。根據上面的數字,英鎊貼水$0.0219,轉化為掉期率就形成了219基本點。掉期交易者所關心的是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的高低,即基本點的大小。因為只有升水或貼水的大小方決定銀行是否進行掉期交易。當銀行把買即期外匯和賣同種國通貨的遠期外匯合起來做時,如果該種通貨貼水,它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貼水過大它就要考慮該不該做這筆交易。因為銀行需要某種外匯,它也可不做掉期交易而採用直接借款的途徑。借款要支付利息。
因此,當銀行在借款和掉期之間進行選擇時,它就會把借款利息率與掉期率的年率進行比較。掉期率的年率就是升水率或貼水率。根據上面數字,這筆掉期交易的年掉期率為:
\frac{1.7415- 1.7634}{1.7634}\times\frac\times100%=4.97%
如借款利息率為5%或5%以上,大通曼哈頓銀行可以從事掉期交易,如果借款利息率在4.97%以下,大通曼哈頓銀行就可不做掉期交易,直接借款的成本更小。從這里可以看出,掉期交易的實質還是進行保值。對於英國巴克萊銀行來說,它從事這筆掉期交易的實質是在從事軟貨幣投機。它先以£1=$1.7634 的高價把英鎊賣出去,到期後再以£1=$1.7415 的低價買回來,從中賺取了利潤。巴克萊銀行在從事這筆掉期交易時也要把對外貸款利息率與年掉期率進行比較。如果貸款利息率高於4.97%,它不會從事這筆掉期交易而直接貸款,如果貸款利息率低於4.97%,它可以從事這筆掉期交易。
在美國商業銀行的外匯交易中,大約有65%為即期外匯交易,30%為掉期外匯交易,5%為遠期外匯交易,可見掉期交易在外匯交易中佔有相當的比例。
掉期交易概述
掉期交易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交易形式。更為准確地說,掉期交易是當事人之間約定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等價經濟價值的現金流(Cash Flow〕的交易。
1982年德意志銀行進行了一項利率掉期交易。德意志銀行對某企業提供了一項長期浮動利率的貸款。當時,德意志銀行為了進行長期貸款需要籌集長期資金,同時判斷利率將會上升,以固定利率的形式籌集長期資金可能更為有利。德意志銀行用發行長期固定利率債券的方式籌集到了長期資金,通過進行利率掉期交易把固定利率變換成了浮動利率,再支付企業長期浮動利率貸款。這筆交易被認為是第一筆正式的利率掉期交易。
在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潮流的背景下,掉期交易作為一種靈活、有效的避險和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的衍生工具,越來越受到國際金融界的重視,用途日益廣泛,交易量急速增加。近來。這種交易形式己逐步擴展到商品、股票等匯率、利率以外的領域。由於掉期合約內容復雜,多採取由交易雙方一對一進行直接交易的形式,缺少活躍的二級市場和交易的公開性,具有較大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因此,從事掉期交易者多為實力雄厚、風險控制能力強的國際性金融機構,掉期交易市場基本上是銀行同業市場。國際清算銀行(BIS)和掉期交易商的同際性自律組織國際掉期交易商協會(ISDA),近年來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指引和准則來規范掉期交易,其風險管理越來越受到交易者和監管者的重視。
掉期交易的特點
(1)買與賣是有意識地同時進行的
(2)買與賣的貨幣種類相同,金額相等
(3)買賣交割期限不相同
掉期交易與前面講到的即期交易和遠期交易有所不同。即期與遠期交易是單一的,要麼做即期交易,要麼做遠期交易,並不同時進行,因此,通常也把它叫做單一的外匯買賣,主要用於銀行與客戶的外匯交易之中。掉期交易的操作涉及即期交易與遠期交易或買賣的同時進行,故稱之為復合的外匯買賣,主要用於銀行同業之間的外匯交易。一些大公司也經常利用掉期交易進行套利活動。
掉期交易的目的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軋平外匯頭寸,避免匯率變動引發的風險;二是利用不同交割期限匯率的差異,通過賤買貴賣,牟取利潤。
掉期交易的類型
1.即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spot-forward swaps)
即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指買進或賣出某種即期外匯的同時,賣出或買進同種貨幣的遠期外匯。它是掉期交易里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這種交易形式按參加者不同又可分為兩種:
①純粹的掉期交易,指交易只涉及兩方,即所有外匯買賣都發生於銀行與另一家銀行或公司客戶之間。
②分散的掉期交易,指交易涉及三個參加者,即銀行與一方進行即期交易的同時與另一方進行遠期交易。但無論怎樣,銀行實際上仍然同時進行即期和遠期交易,符合掉期交易的特徵。進行這種交易的目的就在於避免風險,並從匯率的變動中獲利。
例如,美國一家銀行某日向客戶按US=DMl.68的匯率,賣出336萬馬克,收入200萬美元。為防止將來馬克升值或美元貶值,該行就利用掉期交易,在賣出即期馬克的同時,又買進3個月的遠期馬克,其匯率為US=DMl.58。這樣,雖然賣出了即期馬克,但又補進了遠期馬克,使該家銀行的馬克、美元頭寸結構不變。雖然在這筆遠期買賣中該行要損失若干馬克的貼水,但這筆損失可以從較高的美元利率和這筆現匯交易的買賣差價中得到補償。
在掉期交易中,決定交易規模和性質的因素是掉期率或兌換率(swap rate or swap point)。該率就是換匯率。掉期率本身並不是外匯交易所適用的匯率,而是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或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之間的差額,即遠期貼水或升水。掉期率與掉期交易的關系是:如果遠期升(貼)水值過大,則不會發生掉期交易。因為這時交易的成本往往大於交易所能得到的益處。掉期率有買價掉期率與賣價掉期率之分。
2.一天掉期交易(one-day swaps)
一天掉期又可分為今日掉明日 (today/tomorrow)、明日掉後日(tomorrow/next)和即期掉次日(spot/next)。今日掉明日掉期的第一個到期日在今天,第二個掉期日在明天。明日掉後日掉期的第一個到期日在明天,第二個到期日在後天。即期掉次日掉期的第一個到期日在即期外匯買賣起息日(即後天),第二個到期日是將來的某一天(如即期掉1個月遠期,遠期到期日是即期交割日之後的第30天)。
3.遠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forward-forward swaps)
遠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指買進並賣出兩筆同種貨幣不同交割期的遠期外匯。該交易有兩種方式,一是買進較短交割期的遠期外匯(如30天),賣出較長交割期的遠期外匯(如90天);二是買進期限較長的遠期外匯,而賣出期限較短的遠期外匯。假如一個交易者在賣出100萬30天遠期美元的同時,又買進100萬 90天遠期美元,這個交易方式即遠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由於這一形式可以使銀行及時利用較為有利的匯率時機,並在匯率的變動中獲利,因此越來越受到重視與使用。
例如,美國某銀行在3個月後應向外支付100萬英鎊,同時在1個月後又將收到另一筆100萬英鎊的收入。如果市場上匯率有利,它就可進行一筆遠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設某天外匯市場匯率為:
即期匯率:£l=US.5960/1.5970
1個月遠期匯率:£1=US.5868/1.5880
3個月遠期匯率:£1=US.5729/1.5742
這時該銀行可作如下兩種掉期交易:
(1)進行兩次「即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即將3個月後應支付的英鎊,先在遠期市場上買入(期限3個月,匯率為1.5742美元),再在即期市場上將其賣出(匯率為1.5960美元)。這樣,每英鎊可得益0.0218美元。同時,將一個月後將要收到的英鎊,先在遠期市場上賣出(期限1個月,匯率為1. 5868美元),並在即期市場上買入(匯率為1.5970美元)。這樣,每英鎊須貼出0.0102美元。兩筆交易合計,每英鎊可獲得收益0.0116美元。
(2)直接進行遠期對遠期的掉期交易。即買入3個月的遠期英鎊(匯率為1.5742美元),再賣出1個月期的遠期英鎊(匯率為1.5868美元),每英鎊可獲凈收益0.0126美元。可見,這種交易比上一種交易較為有利。
掉期交易的作用
由於掉期交易是運用不同的交割期限來進行的,可以避免因時間不一所造成的匯率變動的風險,對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1.有利於進出口商進行套期保值。
例如,英國出口商與美國進口商簽定合同,規定4個月後以美元付款。它意味著英國出口商在4個月以後將收入一筆即期美元。在這期間,如果美元匯率下跌,該出口商要承擔風險。為了使這筆貸款保值,該出口商可以在成交後馬上賣出等量的4個月遠期美元,以保證4個月後該出口商用本幣計值的出口收入不因匯率變動而遭受損失。除進出口商外,跨國公司也經常利用套期保值,使公司資產負債表上外幣資產和債券的國內價值保持不變。
在實質上,套期保值與掉期交易並沒有差異。因為在套期保值中,兩筆交易的交割期限不同,而這正是掉期交易的確切含義所在。凡利用掉期交易的同樣可獲得套期保值的利益。但在操作上,掉期交易與套期保值仍有所區別,即在套期保值中,兩筆交易的時間和金額可以不同。
2.有利於證券投資者進行貨幣轉換,避開匯率變動風險。
掉期交易可以使投資者將閑置的貨幣轉換為所需要的貨幣,並得以運用,從中獲取利益。現實中,許多公司和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就利用這項新的投資工具,進行短期的對外投資,在進行這種短期對外投資時,它們必須將本幣兌換為另一國的貨幣,然後調往投資國或地區,但在資金回收時,有可能發生外幣匯率下跌使投資者蒙受損失的情況,為此,就得利用掉期交易避開這種風險。
3.有利於銀行消除與客戶單獨進行遠期交易承受的匯率風險。
掉期交易可使銀行消除與客戶進行單獨遠期交易所承受的匯率風險,平衡即期交易與遠期交易的交割日結構,使銀行資產結構合理化。
例如,某銀行在買進客戶6個月期的100萬遠期美元後,為避免風險,軋平頭寸,必須再賣出等量及交割日期相同的遠期英鎊。但在銀行同業市場上,直接出售單獨的遠期外匯比較困難。因此,銀行就採用這樣一種做法:先在即期市場上出售100萬即期美元,然後再做一筆相反的掉期買賣,即買進100萬即期美元,並賣出100萬遠期美元,期限也為6個月。結果,即期美元一買一賣相互抵消,銀行實際上只賣出了一筆6個月期的遠期美元,軋平了與客戶交易出現的美元超買。
實際上,基準利率反映的是銀行從美聯儲那裡獲得隔夜有擔保資金所必須支付的利率,如果不嫌麻煩且忽略實際的可行性,銀行可以在三個月內不停地從央行那裡以隔夜拆借利率獲取資金,美元三月期OIS(隔夜指數掉期)利率就是描述這種融資方式價格的指標,其反映了掉期合約三個月內隔夜拆借利率變化的預期信息。OIS利率的妙處在於,它包含的信用風險溢價和流動性風險溢價微乎其微,原因很簡單,作為一種利率掉期產品,OIS合約並不要求本金的互換,最大的損失也就是互換利息的差值,交易對手倒閉與否影響不大,而整個交易也幾乎不需要任何初始現金流。
什麼是OIS期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7月30日消息,為進一步擴展短期利率產品,CME集團宣布其計劃提供3個月隔夜指數掉期(OIS)期貨和期貨期權。期貨合約定於9月7日星期日在CMEGlobex電子交易平台交易推出,從9月8日開始交易,同時9月8日也將開始公開拍賣交易。
新的OIS期貨合約將追蹤隔夜有效聯邦基金利率。該合約將反映截至合約期滿三個月內的聯邦基金利率。因為OIS期貨合約將作為歐洲美元期貨覆蓋相同時間段,該合約將向市場參與者提供直接有效的方式在3個月Libor和3個月隔夜融資成本之間息差交易。
OIS期貨將補充CME集團迅速增長的30天聯邦基金利率合約。CME集團30天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和期權在過去一年中得到迅猛發展。08年前六個月,這些合約平均日交易量達115,673手,年比上升52%。
LIBOR利率
倫敦同業拆放利率,簡稱LIBOR。LIBOR指在倫敦的第一流銀行借款給倫敦的另一家第一流銀行資金的利率。現在LIBOR已經作為國際金融市場中大多數浮動利率的基礎利率,作為銀行從市場上籌集資金進行轉貸的融資成本,貸款協議中議定的LIBOR通常是由幾家指定的參考銀行,在規定的時間(一般是倫敦時間上午11:00)報價的平均利率。最大量使用的是3個月和6個月的LIBOR。我國對外籌資成本即是在LIBOR利率的基礎上加一定百分點。從LIBOR變化出來的,還有新加坡同業拆放利率(SIBOR)、紐約同業拆放利率(NIBOR)、香港同業拆放利率(HIBOR)等等。
同業拆放利率指銀行同業之間的短期資金借貸利率。
同業拆放有兩個利率,拆進利率(BidRate)表示銀行願意借款的利率;
拆出利率(OfferedRate)表示銀行願意貸款的利率。一家銀行的拆進(借款)實際上也是另一家銀行的拆出(貸款)。
同一家銀行的拆進和拆出利率相比較,拆進利率(BidRate)永遠小於拆出利率(OfferedRate),其差額就是銀行的得益。
在美國市場上,一般拆進利率(BidRate)在前,拆出利率(OfferedRate)在後,例如3.25至3.50。在英國市場上,一般是拆出利率(OfferedRate)在前,拆進利率(BidRate)在後,例如3.50至3.25,兩種情況下,都表示為「我借款3.25。我貸款3.50」。
同業拆放中大量使用的利率是倫敦同業拆放利率(LondonInterBankOfferedRate)。LIBOR指在倫敦的第一流銀行借款給倫敦的另一家第一流銀行資金的利率。
現在LIBOR已經作為國際金融市場中大多數浮動利率的基礎利率,作為銀行從市場上籌集資金進行轉貸的融資成本,貸款協議中議定的LIBOR通常是由幾家指定的參考銀行,在規定的時間(一般是倫敦時間上午11:00)報價的平均利率。最大量使用的是3個月和6個月的LIBOR。我國對外籌資成本即是在LIBOR利率的基礎上加一定百分點。
美元三月期LIBOR則是16家國際活躍銀行為獲得三個月、無擔保的同業美元貸款而願意支付的利率。顯而易見,這一資金價格包含了兩種主要的風險溢價,一種是信用風險溢價,次貸危機肆虐之下任何地位顯赫的金融機構都可能隨時塌陷,為彌補這種無擔保信貸血本無歸的風險,借款者必須開出更高的價格;另一種是流動性風險溢價,次貸危機橫行之際任何資本雄厚的金融機構都可能隨時入不敷出,作為借方對流動性的渴求異於平常,而作為貸方則對難以即時變現的中長期信貸並不感冒,乾柴烈火般的需求碰上冷若冰霜的供給,結果自然是更高的成交價格。
Libor/OIS息差
Libor/OIS息差主要反映的是全球銀行體系的信貸壓力,息差擴大被視為銀行間拆借的意願下滑。
反映貨幣市場資金取得難易程度的指標LIBOR-OIS息差(即3個月美元銀行間拆借利率與隔夜指數掉期利率之差)
8月29日,反映貨幣市場資金取得難易程度的指標LIBOR-OIS息差達到78個基點,而在去年7月份信貸危機爆發前的一年時間內,該息差平均僅為8個基點。分析師表示,目前的LIBOR-OIS息差水平表明,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面臨的資金壓力仍將持續一段時間。該銀行稱,投資者預期全球主要央行將維持或下調利率以刺激經濟。美國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達3.3%,不過美聯儲上次利率會議記錄顯示,美聯儲有可能在年內加息應對通脹。歐元區經濟第二季度首次出現環比負增長,歐洲央行在8月的利率會議上維持4.25%的基準利率不變。日本經濟第二季度出現負增長,日本央行在最近一次利率會議上維持0.5%基準利率不變
保留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信息,剔除基準利率變化的干擾,用三月期Libor減掉三月期OIS利率不就可以了嗎?事實上,這個利率差值也正是大多數經濟學家和分析人士用來衡量信貸市場緊縮狀況的核心指標。那麼,次貸危機前後這個指標有什麼變化?美聯儲的流動性注入又對這一指標產生了什麼影響?
2007年8月9日,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捲入次貸危機,全球股市大跌,歐美央行緊急注資救場,當日美元三月期Libor與三月期OIS利率的差值(簡稱LO利差)從前一日的13.4個基點躍升至40個基點。這天成了次貸危機後信貸緊縮加劇的分界點:在2001年12月4日至2007年8月8日的1482個交易日里,LO利差在1.91至37.8個基點間小幅波動,平均僅為11.03個基點;而在2007年8月9日至2008年6月3日的214個交易日中,LO利差在24.33個基點至106.35個基點大幅波動,平均高達67.20個基點。毫無疑問,次貸危機已對美國貨幣市場造成了罕見的深重打擊。
更糟糕的是,看上去很美的LO利差很可能低估了實際的信貸緊縮程度,Libor很可能「做了偽證」。Libor的形成較大程度依賴大型銀行的主動報價,而非全然建立在現實交易基礎之上,這帶來了道德風險問題。在次貸危機給大多數歐美金融機構帶來切膚之痛的當下,一些於每日格林威治時間11點准時給BBA(英國銀行家協會)提供報價單的大型銀行可能故意低報為獲得銀行間貸款而願意支付的利率,以掩蓋自身的流動性不足。畢竟,在大多數市場主體都能確切獲知每個銀行單獨報價的背景下,真實暴露自身的流動性需求很可能會加劇市場擔憂,帶來不必要的信心損失和股價下跌。雖然BBA通過剔除極端值的方法在努力縮小失真度,但在哀鴻遍野的市場中,「做偽證」可能不是個別現象。《華爾街日報》就利用從違約保險市場上獲得的信息試圖證明Libor不堪重任,而越來越多對Libor的質疑以及改善Libor報價機制的討論也層出不窮。
❾ 外匯交易平台同時多空1手不平衡息差為什麼這么大
因為中間交易商賺取了高額的點差費用。
中間的點差,就是經紀商的利潤空間和風險緩沖空間。
❿ 什麼是隔夜息差
在外匯市場里, 所有倉位(交易)必須在2天之內清算. 如果一位交易者在星期二賣出10,000歐元, 那麼在理論上他必須在星期四拿出10,000歐元來平倉, 除非這個歐元的部位辦理繼續延展到下一個清算日. 隔夜利息一般在美東時間下午五點進行. 任何一個外匯部位延展會產生對沖或是拋補的價差,而這個價差則由銀行間隔夜拆款的利率決定. 如果投資人手上有利率比較高的貨幣, 則外匯部位在延展時, 投資人可以獲得貨幣利率上的價差. 價差的多少由每天價格的變動和該外匯部位的交易量而有所不同.
在每天紐約時間下午5:00點, 隔夜利息會自動從交易者的帳戶里加入或減去.
星期三隔夜利息計算
每逢星期三的時候, 通常加減的利息價差會比平常大叄倍以上, 因為這天的外匯部位延展 (3-天) 會加上周末的期間.
具體說
當倉位從星期一延展到星期二, 那麼清算日將從星期三過度到星期四.
當倉位從星期二延展到星期三, 那麼清算日將從星期四過度到星期五.
當倉位從星期三延展到星期四, 那麼清算日將從星期五過度到下個星期一(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三天)。[星期六、日休息,但計算利息].
當倉位從星期四延展到星期五, 那麼清算日將從星期一過度到星期二.
當倉位從星期五延展到星期一, 那麼清算日將從星期二過度到星期三.
一個星期的總利息是七天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