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投機有兩抄種方式,一襲是先買後賣;二是先賣後買,具體情況如下所示:一、先買後賣。這種方式又叫買多,在投機者預測某種貨幣即將升值時,就在匯市中以相對低價位買進該種貨幣,等該貨幣匯率上漲時,就將其賣出。二、先賣後買。該方式又叫賣空,在投機者預測出某種貨幣即將貶值時,就在匯市中在價格相對高時,先行賣出該貨幣,等貨幣真正下跌時,再以低價買進該貨幣,賺取中間的差價。
㈡ 外匯市場 貿易和投資還有投機的區別
外匯市場
目前世界上的金融商品市場有許多種,但概括起來可分為:股票市場、利息市場(包括債券、商業票據等)、黃金市場(包括黃金、白金、銀)、期貨市場(包括糧食、棉、油等)、期權市場和外匯市場等。
外匯市場,是指從事外匯買賣的交易場所,或者說是各種不同貨幣相互之間進行交換的場所。外匯市場之所以存在,是因為:
Ü 貿易和投資
進出口商在進口商品時支付一種貨幣,而在出口商品時收取另一種貨幣。這意味著,它們在結清賬目時,收付不同的貨幣。因此,他們需要將自己收到的部分貨幣兌換成可以用於購買商品的貨幣。與此相類似,一家買進外國資產的公司必須用當事國的貨幣支付,因此,它需要將本國貨幣兌換成當事國的貨幣。
Ü 投機
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會隨著這兩種貨幣之間的供需的變化而變化。交易員在一個匯率上買進一種貨幣,而在另一個更有利的匯率上拋出該貨幣,他就可以盈利。投機大約佔了外匯市場交易的絕大部分。
Ü 對沖
由於兩種相關貨幣之間匯率的波動,那些擁有國外資產(如工廠)的公司將這些資產折算成本國貨幣時,就可能遭受一些風險。當以外幣計值的國外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價值不變時,如果匯率發生變化,以國內貨幣折算這項資產的價值時,就會產生損益。公司可以通過對沖消除這種潛在的損益。這就是執行一項外匯交易,其交易結果剛好抵消由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外幣資產的損益。
外匯市場作為一個國際性的資本投機市場的歷史要比股票、黃金、期貨、利息市場短得多,然而,它卻以驚人的速度迅速發展。今天,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額已達1.5萬億美元,其規模已遠遠超過股票、期貨等其他金融商品市場,已成為當今全球最大的單一金融市場和投機市場。
自從外匯市場誕生以來,外匯市場的匯率波幅越來越大。1985年9月,1美元兌換220日元,而1986年5月,1美元只能兌換160日元,在8個月里,日元升值了27%。近幾年,外匯市場的波幅就更大了,1992年9月8日,1英鎊兌換2.0100美元,11月10日,1英鎊兌換1.5080美元,在短短的兩個月里,英鎊兌美元的匯價就下跌了5000多點,貶值25%。不僅如此,目前,外匯市場上每天的匯率波幅也不斷加大,一日漲跌2%至3%已是司空見慣。1992年9月16日,英鎊兌美元從1.8755下跌至1.7850,英鎊一日下挫5%。
正因為外匯市場波動頻繁且波幅巨大,給投資者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這一行列。
㈢ 投機大約佔了外匯市場交易的絕大部分嗎
是的,每天的大部分成交量都是投機交易
㈣ 外匯市場是如何交易的
外匯的基本知識
外匯交易與外匯市場
外匯交易市場, 也稱為"Forex"或"FX"市場, 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場, 平均每天超過1萬5千億美元的資金在當中周轉 -- 相當於美國所有證券市場交易總和的30餘倍.
"外匯交易"是同時買入一對貨幣組合中的一種貨幣而賣出另外一種貨幣. 外匯是以貨幣對形式交易, 例如歐元/美元(EUR/USD)或美元/日元(USD/JPY).
外匯交易主要有 2 個原因. 大約每日的交易周轉的 5% 是由於公司和政府部門在國外買入或銷售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或者必須將他們在國外賺取的利潤轉換成本國貨幣. 而另外95%的交易是為了賺取盈利或者投機.
對於投機者來說,最好的交易機會總是交易那些最通常交易的 ( 並且因此是流動量最大的 ) 貨幣, 叫做「主要貨幣」. 今天, 大約每日交易的 85% 是這些主要貨幣, 它包括美元,日元,歐元,英磅,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亞元。
這是一個即時的 24 小時交易市場, 外匯交易每天從悉尼開始, 並且隨著地球的轉動, 全球每個金融中心的營業日將依次開始, 首先是東京,然後倫敦,和紐約。不象其他的金融市場一樣,外匯交易投資者可以對無論是白天或者晚上發生的經濟,社會和政治事件而導致的外匯波動而隨時反應.
外匯交易市場是一個超櫃台 ( OTC ) 或「 銀行內部 」交易市場, 因為事實上外匯交易是交易雙方通過電話或者一個電子交易網路而達成的,外匯交易不象股票和期貨交易市場那樣, 不是集中在某一個交易所里進行的.
外匯買賣比其它投資工具優勝之處
強大的杠桿
外匯買賣提供的杠桿是眾多投資工具中最大的。在美國嘉盛集團,客戶只要投資1000美元作保證金,就可以操作一張價值100,000基本貨幣的合約。
免傭金
因為買賣的操作不經人手,所以我們不會收取任何傭金。
有限風險
您的損失永遠不會大於您投資在戶口的保證金,所以客戶永遠不會有欠款。您亦可以使用我們的止損單來控制風險,我們保證所有止損單不滑點(適用於1,000,000或以下的合約)
可成交報價
交易平台上的報價是真正可成交報價,並非市場買賣的參考價。客戶只須於價位上用滑鼠按兩下,便可快捷地下單。市場上有好些系統顯示的價位是參考價而不是可成交價,它們收到報價請求後才會給客戶報上一個可成交價。嘉盛提供的交易平台在這方面是絕對優勝的,客戶可清楚的掌握入市或平倉的價位。(適用於價值1,000,000或以下的合約)
24小時運作的市場
現貨外匯市場是專為活躍的交易者而設的完美市場。和股票和期貨市場不同,貨幣交易是不會停市的,因而保證了24小時不間斷的交易和給予投資者捕捉每個重要事項的交易機會。同時,24小時不間斷的特性保證最小的市場跳空風險;換句話說,排除了開市價格戲劇性高於或低於收市價格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因為24小時的市場,跳空性高開或低開是不可能的。
怎樣買賣
在外匯市場中,匯價是兩種貨幣的兌換價,所有交易均牽涉買進一種貨幣,而同時間賣出另一種貨幣。簡單的來說,外匯買賣是以一種貨幣來交換另一種貨幣,預期市場價格變動,買進預期幣值會上升的貨幣來獲利;反之,先行賣出預期會貶值的貨幣,而稍後買入來獲利。
在交易術語中, 做多(」Long」) 就是投資者先買進一種貨幣,希望稍後以較高價位賣出獲利,投資者於上升市場中得益。而做空(」Short」),即投資者先賣出一種貨幣預期它貶值,這情況下,投資者於一個跌市中得益。
舉例:某甲於 1.0020買入一手 (100,000) EUR/USD,匯價下跌至 0.9999,即是說某甲於一個不利的高價以美金兌換了歐元,獲得虧損。於現貨外匯市場,匯價一般以小數後4個位報價,最後的數字術語稱為「點」。每點的價值取決於買賣的貨幣,交易的價位和交易的單額。EUR/USD 的點價值為 $10美元 ($100,000 單額),在上述的例子中,某甲虧損21點,即 $210美元。
在外匯市場里貨幣通常是成對報價的,所以,所有交易的結果都是在同一時間里買入一種貨幣和售出另外一種貨幣。 貨幣交易的主要目的是用一種貨幣去交換另一種貨幣,而透過市場匯率或價值的改變,您買入的貨幣的價值會比賣出的增加。
在報價中,第一個貨幣代表的是基準貨幣,通常是被定為買入或賣出的標准。
假設現在USD/JPY的賣出/買入價是108.02/108.07,意思是你可以用1美元買入108.02日元或是用108.02日元買入1美元。若你認為美元對日元的價值是被低估了的話,因為美元是基準貨幣,實行這個策略你就需要買入這一對貨幣組合,換言之,您需要買入美元而同一時間賣出日元,然後等待匯率上升。
但是請注意貨幣對報價常規是固定的,所以如果你相信日元相對於美元會升值,你應該賣出這一對貨幣。
和其它金融產品一樣,外匯的報價也包括了買入價,賣出價。在交易時間任何時刻,「買入價」指在既定時間美國嘉盛集團願意為購買該外幣而支付的價格,而「賣出價」指出在既定時間美國嘉盛集團願意賣出該外幣的價格。買賣價之間的差額稱為買賣差價。嘉盛的差價為業內最低之一。
高杠桿,低保證金
外匯買賣的保證金是保障客戶損失是有現金作緩沖。客戶存放保證金就可以持有比保證金價值大很多的倉位。使用美國嘉盛集團的外匯交易平台,您可以享用高至200倍的杠桿買賣,美國嘉盛集團採用自動化的程序,確保客戶不會損失超過投放於帳戶內的資金。帳戶的保證金百分比水平全部記錄在系統內,美國嘉盛集團交易平台可依照各帳戶的情況,實時計算出持倉所需的資金 (佔用保證金 Used Margin),和可供建立新倉的資金 (可用保證金 Usable Margin),連同餘額,凈值和實時計算的盈虧信息,一同顯示於帳號窗口內。當帳戶超出最高可容許杠桿比例時,交易部有權清算戶口內某部份或全部的倉。請注意監控帳戶內的保證金情況,確保可於自主的情況下止損,特別於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時。
外匯交易的報價
要理解一個外匯交易的報價似乎令人困惑,然而,如果你記住兩件事後,你會覺得它非常簡單。1)第一首先列示的貨幣是基礎貨幣。2)其二,基礎貨幣的價值總是以1為單位。
美元是外匯交易市場中的中心點,並且通常被認為是作為報價的基本貨幣。在主要貨幣中。這包括美元/日元,美元/瑞士法郎及美元/加幣。對於這些貨幣及其它,報價表示為每一單位美元兌換多少貨幣對中報價中的第二貨幣。例如:美元/日元報價120.01意味著1美元等於120.01日元。
當美元時個基準單位,並且一個貨幣組合報價上升,意味著美元升值,而另一貨幣貶值。如果以上提到的美元/日元報價上升到123.01,那麼美元走強,因為他現在比以前能買更多日元。
對比規則例外的3個貨幣是英鎊,澳元及歐元。在這情況下,您可能看到的報價如英鎊/美元 1.4366, 意味著1英鎊等於1.4366美元。
在這3種貨幣對裡面,美元不是一個基礎價格,一個上升的報價意味著一個跌價中的美元。就是要花更多美元才能兌換一英鎊或澳元。
換句話,假如一種貨幣報價上升,那基準貨幣會升值,一個更低的報價意味著基礎貨幣在貶值。
貨幣對中不包括美元的稱為交叉貨幣組合,但是其准則也是一樣。例如 歐元/日元報價為127.95。意思是1歐元等於127.95日元。
在外匯交易中,您會看到一個兩邊的報價,由買價與賣價組成,買價是在此價格上您擬賣掉基礎貨幣(同時買進相反貨幣)。賣價是這個價格,在此價格上您可以買進基準貨幣時賣掉相反貨幣。
外匯對證券
假如您有興趣網上交易外匯,您會發現外匯交易市場比起證券市場有很多優勢。
24-Hour Trading
外匯交易是一個24小時市場,提供了一個主要優勢勝於證券交易。無論從晚上6點或早上6點,無論在全世界任一地方,總有買賣者在活躍地交易外匯。交易者們總能迅速對新出現的新聞,同時盈虧不受數小時後的盈利報告或分析師建議,影響。
數小時後的美國證券交易會帶來了許多限制, ECN's(電子通訊網路),通常稱為配對系統,其存在是為了只要有可能,就把買家和賣家一起帶來,然而,沒有擔保任何一筆交易會被執行,也沒有擔保是在一公平價格。非常普遍的是,交易者們為收到一個更細密的點差必須一直等待第二天開市。
較多的透明度流
隨著一天50倍大於紐約股票交易量的外匯交易。在外匯交易市場總有經紀/莊家願意買賣外匯,這種市場的透明度,特別是那些主要外幣,會確定市價的穩定。交易者總會新開或結清一個頭寸在一個公開的市場價格。
由於更低的交易量,在股票市場的投資者更脆弱地變動透明度風險,這種風險在因任何更大宗交易時會導致更大范圍價格差異或變動。
100:1的杠桿率
100:1的杠桿通常更有效地來源在線交匯交易, 他們超過由證券交易商提供的通常2:1的保證金比例。 在100:1,交易者為了 $100,000的頭寸,顯示$1000保證金,或表示為1%。
盡管它肯定不是對任何人都適合,這種有效源於在線外匯交易公司提供的實用性的杠桿,是一種強有力的賺錢工具,當然不是象許多人誤解,它僅僅是負上風險負擔。杠桿在交匯交易市場是必要的,這是因為每日主要貨幣的平均價格變動少於1%,然而一隻股票可能輕易容易在任何給定日價格變動10%。
在已付保證金的交易中,最有效管理風險的方式是努力地學會遵合一種規律化的交易風格,那就是經常地利用止損和限制格位定單。在系統操作中小心地控制您的感覺。
更低交易成本
從傭金及交易費角度看,外匯交易是更低成本的。美國嘉盛集團不收取任何傭金及手續費;但同時仍給交易者提供所有相關市場信息及交易工具的便利。相反,股票交易的傭金是每單上網折扣經紀交易收取$7.95 ~ $29.95之間不等。 而通過完全服務的經紀來交易的,則每單收取$100或更多的傭金。
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考慮一下, 買/賣價格差異的密度,不管交易量大小,外匯交易通常是5個點或更小;(1個點是0.0001美分)。通常,價差寬度在外匯交易里是少於股票交易的1/10。股票交易有可能包含一個0.125(1/8)大的點差。
潛在盈利同時存在上升或下跌的市場。
在每一外匯交易的持倉頭寸里,投資者是看漲某一外匯及看跌另一外匯,一個看跌頭寸時指在這個頭寸里,交易者賣掉一種外匯當預測它會貶值時。這樣意味著潛在盈利會潛在一個上升與下跌一樣的市場。
能夠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賣外匯時另一種明顯優勢勝於證券交易,在美國證券市場,按照Zero Uptick規則阻止投資者賣空一個股票,除非之前的交易之價格很快等於或低於看跌價位。
外匯對期貨
全球外匯交易市場是世界上最大,最活躍的金融交易市場。外匯市場的日交易量超達$1萬億美元.該種交易也是最主要的金融交易。
外匯交易所帶來的利益比貨幣期貨交易相對較多.它們兩者之間的不同處:發展歷史,客戶,與現代外匯交易市場的關聯。從更具體的方面而言,兩者的交易費用,保證金,流動性,操作的簡易性以及供應商所提供的科技與學術性支持都有所區別。以下為它們的不同之處:
· 多交易量=更好的流動性。 貨幣期貨日成交量僅為外匯市場的1%。無所比擬的流動性是外匯交易相對貨幣期貨交易所有的眾多好處之一。任一外匯交易專業人士都能告訴你早在70年代的現代外匯交易市場中現金就是至上。現在,事實上每一位擁有不同風險管理投資的個人交易者都能在外匯交易市場中有最好的投資機會。
· 外匯市場較期貨市場提供更小的買/賣價點差。 就上述USD/CHF的例子來看,期貨的交易價為.5894-.5897,市場價為1.6958-1.6966。期貨的點差為8點,而市場價格為5個點差。
· 與期貨交易相比,外匯交易提供更高的杠桿率與更低的保證金。在進行期貨交易時,交易者有一不同的日間交易保證金與隔夜交易保證金。這些保證金收取還由不同的交易數額決定。而美國嘉盛集團外匯交易則為客戶提供統一保證金,無論是日間或隔夜交易。
· 外匯市運用淺易及全球性使用的詞彙與報價。貨幣期貨的報價與市場報價剛好是相反的。例如,USD/CHF市場價為1.7100/1.7105,而相應的期貨報價為.5894/.5897,這種報價方式只限於期貨交易。
貨幣期貨價格包括了外匯遠期交易,以下因素必須考慮:不同貨幣之間的時間,利率與利率差。外匯市場則不需有上述調整,計算運用或對期貨合同的利率作考慮。
· 通過美國嘉盛集團進行的外匯交易為免傭金交易。貨幣期貨交易必須收取傭金,交易及清算費用。這些收費直接減少了交易者的交易利益。
更與外匯交易不同的是,貨幣期貨只是在近10年中經歷了巨大改變的金融市場中的極其小的一部分。
· 貨幣期貨合同(簡稱IMM合同或國際貨幣市場期貨)1972年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產生。
· 這些合同為市場專業人士所設置,在當時,它們的交易量達整個貨幣交易市場的99%。
· 只有少量份額的貨幣期貨為一些個人投資者做投機所用,該市場主要還是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行家操縱。
· 貨幣期貨只是一為投機者或規避風險者所進行的一種小型附帶性活動,而不是全球貨幣交易的主要活動。
· I越來越少此類套匯窗口打開。即使不時出現,它們也會被專業的交易員關閉。
這些改變很大程度上的減少了貨幣期貨交易專業人士數量,也因而減少了外匯交易與期貨交易上的套匯機會。直到今天,金融市場上的交易行為也就此更為規范。
㈤ 外匯投機交易能當飯吃嗎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自己已經選擇了一個職業交易者的生涯。本文是為了與那些尚在猶豫,或者開始轉變為個人交易者的朋友做一下探討,在下定決心之前,你是否考慮過以下的問題?作為謀生手段,投機交易對你具有可行性、可以做一輩子嗎? 至於我自己為何選擇這個生涯,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人生最大的悖論,莫過於它的不可知與不可逆。生命中的機緣,一次次都不容錯過,人生中的步伐,一步步都必須邁好。作為投資者,尤其是以外匯交易為生的專業投機者------我不敢想像有人會把自己來到外匯保證金市場的目的稱作投資-----要冒巨大風險,要付高昂代價,如果沒有一定條件,並下定決心以一輩子作為賭注,那麼最好還是趁早離開這個市場,另謀出路;至少比較可行的辦法是找一份能掙錢的體面的工作,展開自己的職業生涯;或者去做其他的任何的生意。假如實在有時間並且有閑錢,把這個交易當做一種消遣或者當做額外投資,都比冒險做職業交易者來得靠譜。 職業交易者的可行性為什麼這么小?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不妨嘗試在腦海里搜索一番,在你所認識的人裡面,有幾戶人家是靠專業投機為生,生活無憂、錦衣玉食過了大半輩子?也許你會驚訝地發現,答案居然是零! 可能你會說,從熟悉的人群裡面尋找,這樣的采樣率太小,說明不了問題。那就讓我們把范圍擴大一點,在全中國的范圍內,請你列出以(類似於外匯交易的)證券投資、投機交易作為唯一職業,能夠維持十年以上成功的?我想絕大多數人,唯一可以說出來的名字,叫做楊百萬。當然,有一個楊百萬,就會有第二個楊百萬甚至楊千萬。問題在於,這樣的人有多少?數目能夠大到足以成為一個群體嗎?我想你不至於把那些股評人士、分析師也算進來,那些確實隨處可見,甚至最高峰時期,號稱天上只掉下兩塊石頭,卻能砸到三個分析師。 但你要看清楚了,這些分析師,可不是職業交易者,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靠的是薪水過活。也許很多人在薪水之外,還有許多額外的收入,甚至這部分收入要超過薪水的收入,可是你要讓他們放棄這些薪水,你看他敢不敢。在被老闆炒魷魚的時候,他們臉上的不甘,和心裡的苦澀,和大多數人,並無二致。 可能你還能想起另一些人,比如「德隆系」,比如呂梁,但如果你知道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從來沒有過坐在電腦面前親自買賣股票的經歷,甚至連股價走勢圖都看過----也不懂得、不關心如何看,你還覺得他們是職業交易者嗎? 另外還有數量龐大的一群人,就是大大小小投資公司的老闆、工作人員,以及各個投資基金的經理人、操盤手。這些人躋身金融行業,是圈子中的明星,是人群中被羨慕的對象。他們之所以被人們羨慕,主要當然是因為他們不菲的收入。而這個不菲的收入,大多依然還是以月或年度來計算的薪水和獎金。你要是向這些人建議,讓他們憑借自己高強的專業投資能力,擺脫單位和制度,告別朝九晚五,轉而以投機交易為生,我相信,你有很大的機會,被他們看成腦子有問題的人。
㈥ 外匯投機的外匯投機形式
1.投機者預計某種貨幣匯率將上升,就在外匯市場上買進該種貨幣遠期,到期若該貨幣匯率果然上升投機者就可按上升的匯率賣出該貨幣現匯來交割遠期,從而獲得投機利潤,這種先買後賣的投機交易稱為做「多頭」或「買空」。
2.當投機者預計某種貨幣匯率將下跌時,就在外匯市場上賣出該種貨幣遠期,到時若該貨幣匯率果然下跌,投機者可按下跌的匯率買進現匯來交割,賺取投機利潤,這種先賣後買的投機交易稱為「做空頭」或「賣空」。
外匯投機總體說來有兩種形式:
1、先買後賣,即「買多」。當投機者預期某種貨幣將升值,就在外匯市場上乘該外幣價格相對較低時,先買進該種貨幣,待該貨幣匯率上升時,將其賣出。如:美元在二月份兌日元是1美元等於110日元,投機者認為4月份美元將升值,則他花110萬日元買進10000美元,4月份如他所料,1美元兌日元為120日元,投資者將手中的美元賣出,獲得120萬日元,則他賺了120-110=10萬日元。
2、先賣後買,即「賣空」。當投機者預期某種貨幣將貶值,就在外匯市場上乘該外幣價格相對較高時,先行賣出該貨幣,到該貨幣真正下跌時,再買進該貨幣,賺取差價。如:上例中,投機者認為4月份美元將貶值,投資者將手中的1萬美元賣出,獲得110萬日元,4月份如他所料,一美元兌100日元,投資者將手中的日元賣出,買進11000美元,則他賺了11000-10000=1000美元。
在遠期外匯市場、外匯期貨市場中,外匯投機有一些形式上的區別,但原理都是如此。
㈦ 如何做外匯投機交易
一、什麼是投機想要做好投機,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投機。投機一詞源於拉丁文的speculari,意義是「暗中查明情況並予以評判」。我對投機的理解是:在當前事實基礎上,依據合理的邏輯和經驗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景或結果進行判斷,並根據信心(可能性)的大小進行下注。二、投機的要素歐洲證券教父科斯托拉尼說過,要成為一個好的投機者,需要具備資金、想法、耐心和運氣4個因素。運氣是外界因素,並非個人所能決定;耐心,屬於個人性格範疇,也不屬於本文討論的重點。不過說到個人性格對投機的影響,我認為還要加上一點,即果斷。拋開外在因素——不能被人所控制的運氣及屬於個人品性格特點的耐心與果斷,那麼剩下的就是資金和想法了。三、資金管理第一對於資金這一項,科斯托拉尼的要求是要有完備的資本。然後就是保護好資本,以便在市場里生存下來。生存是第一位的。因為「股市里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甚至是合乎邏輯的事情」,科斯托拉尼對市場的不確定性下了最精闢的注釋。市場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它的不確定性。為什麼呢?因為人,因為人性。投機鬼才巴魯克說過,股票市場產生波動,所記錄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類對這些事件做出的反應,是數以百萬計的一個個男人和女人如何感知這些事件可能會對將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換句話說,最重要的是,外匯市場就是人,是人們在努力閱讀未來。而且正是因為人類具有的這種孜孜以求的特性,外匯市場才成了一個戲劇化的競技場,男人、女人在場上拿他們相互沖突的判斷進行較量,讓他們的希望與恐懼相互競爭,用他們的優點和弱點彼此對抗,以他們的貪婪之心與抱負理想進行比拼。人類大眾的瘋狂性使得你永遠不知道市場會炒到哪裡去,如果盲目堅持,在市場糾正自身的錯誤之前,你可能早已被市場完全擊潰,無力東山再起。更何況每個人的知識都是有缺陷的,市場總是錯的,但也有可能錯的是你。因而在投機市場上沒有一定穩賺不賠的買賣,沒有一筆交易值得賭上所有的資金。當我們遇到麻煩時,生存總是第一位的,風險控制應該擺在首要的位置。那麼該如何進行資金管理呢?每筆交易的風險應該限定在多少以內合適呢?答案因人而異,甚至因每筆投機不同而有差別,但總的原則是:任何一筆投機即使失敗都不要緊,不會對資本造成太大的傷害,還有能力多次下注,有多次翻身的機會。四、想法從何而來聰明的匯市交易商總是有想法的,但至於想法是對還是錯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行為經過深思熟慮,而且擁有想像力並堅信他們的想法。那麼想法從何而來呢?科斯托拉尼認為,對於些職業投機商而言,他們95%的工作是在白白浪費時間,研究圖表或商業報告,卻忘記了去思考。對一個投機者而言,其實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一環。但思考也不是漫無目的毫無邊際地思考,而是建立在研究或交流(別人的研究)的基礎之上的,或說思考時可以天馬行空,但想法突現之後,還是要在研究或交流的基礎上將其做成具體的策略計劃。那麼該如何研究或交流,從而為投機提供好的想法,進而做成具體的策略計劃予以實施呢?斯坦哈特把不同觀點定義為以事實為依據的、明顯不同於市場普遍觀點的看法。他甚至認為唯一有效的分析工具就是高水平的另類觀點。這要求掌握更多信息,對局勢有比別人更深入的了解,還需要深刻理解市場的真正預期是什麼。如此以來,正確的另類觀點變成共識的過程便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巨額利潤。理解預期至少跟了解基本面知識一樣重要,這兩者往往是不同的。斯坦哈特認為,要花很大一部分時間去聽涵蓋了所有投資領域的投資觀點——很多情況下是我們了解甚少的那些行業。要成為了一名專注的聽眾。為了有效理解這些觀點並方便日後管理,他建立了一個系統,迴避了各行業的專業知識。簡言之,他透過每個觀點內在的不同視角來問正確的問題。一位署期實習生幾年後回憶起他第一天上班時斯坦哈特給他的建議。斯坦哈特告訴他,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夠在兩分鍾內告訴自己4件事:(1)自己的想法;(2)大多數人的看法;(3)不同觀點;(4)觸發性事件。五、制訂計劃(信心、規模、時機、止損)有了好的想法,准備好了資金後,該如何實施投機交易呢?計劃該如何制訂呢?投機的核心問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下大賭注,什麼時候該下小的賭注或不下賭注,即規模的控制。交易既是一個概率游戲又不完全是。說它不是,是因為交易並不是一個做100次有70、80或90次正確就贏了的游戲,很多人在這里被誤導了。交易是要從整體上看贏的錢比輸的錢多才是勝的游戲,而不是贏的次數。說它又是一個概率游戲,是因為想要從整體上贏的錢比輸的錢多,我們需要在我們把握較大時下大的賭注,即某一次交易贏的概率較高時要加碼。交易是一個失敗者的游戲,如果我們該贏時還不能盡可能地多贏(相對於每次輸的數額來講)的話,那麼最終我們一定是輸。因而,一筆投機規模的大小首先與信心有關,信心越足,可用於冒險的資金數額就越大,因而規模就可能越大。但可冒險資金僅是決定規模的一個因素,決定規模的另一個因素是止損的空間。在資金一定的前提下,止損越寬,則規模越小,止損越小,則規模越大。或者反過來說更能說明問題,即在資金一定的前提下,規模越大則可供迴旋的餘地越小,增加了被洗出局的可能性,而規模越小,則可伸展的空間也越大,但這樣也就限制了獲利的空間。這就成了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究竟是大規模小止損還是小規模寬止損呢?於是,另一個因素——時機就被牽扯進來了。對時機的把握能力決定了止損的空間設置,若時機把握能力強,判定進場之後市場逆向波動的幅度和時間小,則止損的幅度可設置的小一點。否則,我們就需給予足夠的空間以防止隨機波動將倉位洗出市場。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比如技術面也可能與止損的設置有關,但不是最主要的。於是,信心、規模、時機、止損的相互平衡構成了投機最核心也是最難的問題。在總資金一定的背景下,信心和時機的把握決定了規模與止損的平衡取捨。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信心越足規模就越大的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總資金相同的情況下,對第二筆投機信心的強勁使得我願意拿兩倍於第一筆投機的資金去冒險,但我對第一筆交易時機的掌控能力更強可能使得我可將止損設為僅為第二筆交易的1/4,則盡管第二筆投機成功的概率更大,但規模上第一筆交易仍可為第二筆交易的兩倍。有了想法,有了資金管理,又解決了規模如何控制的問題,在具備耐心和果斷性格的前提下,根據具體情況制訂一個投機策略計劃並加以實施就不是一件難事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計劃最終能否獲利(不是成功,只要做到了前面幾點,嚴格實行就已經是成功了)就要看老天爺(運氣)的了。
㈧ 外匯投機交易的特點
無傭金
沒有結算費用,沒有交易費,沒有印花稅,沒有中介費。代理商通過點差來內賺取費用。容
沒有中間商
外匯交易不存在中間人,所有交易都直接在市場上執行。
無固定批量
在期貨市場中,交易手數和合同量有明確的要求,例如一個標准手的銀期貨是5000盎司。在匯市中,你自己決定持倉的大小,這允許交易者只用250美金就可以開一個戶頭(以後我們會解釋實際上250美金的帳戶是很危險的。)
交易成本低
在有些市場情況下交易點差的費用低至0.1%。對於大客戶來說更可以低至0.07%,不過這要取決於你所使用的杠桿(leverage ),我們以後會解釋。
24小時市場
不需要等待開市鈴,從星期天晚上,到周五下午,匯市一直開放,這對於想兼職炒匯的人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你可以任意選擇交易的時間。 因為你可以選擇任何你希望交易的時間:上午,中午,晚上,早餐時間,或者在你睡覺的時候。
沒有人能夠壟斷市場
匯市太大了以至於沒有任何人或者機構能夠操控貨幣的價格。
杠桿作用
在外匯交易中,一小部分的保證金就可以進行大筆的交易。杠桿給了交易者賺取更大利潤的機會,把投資降到最小。
高流動性
進入門檻低
免費的東西無處不在!
㈨ 為什麼投機外匯買賣
巧用法律規則賺錢是猶太人外匯買賣的絕活。作為「契約之民」的猶太人,居然在遵守契約的前提下,憑著自己的智慧和謀略極為理性地賺取金錢。
1971年8月16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了保護美元的聲明。精明的猶太金融家和商人立刻意識到,美國政府此舉是針對與美國有巨大貿易順差的日本。猶太人又從情報中獲悉,美國與日本就此問題曾多次談判。一切的跡象表明:日元將要升值。更令人吃驚的是,這個結論不是在尼克松總統發表聲明後而是在半年前得出的。
眾多的猶太金融家和商人根據准確的分析結論,在別人尚未覺察之時,開展一場大規模的「賣」錢活動,把大量美元賣給日本。據日本財政部調查報告,1970年8月,日本外匯儲備額僅35億美元,而1970年10月起,外匯儲備額以每月2億美元的增加速度在上升。這與日本出口貿易發展有關,當時日本的晶體管收音機、彩色電視機及汽車生意十分興隆。但美國猶太人已開始漸漸向日本出「賣」美元了。到1971年2月,日本外匯儲備額增加的幅度更大,先是每月增3億美元,到5月份竟增加15億美元,當時日本政府還蒙在鼓裡,其新聞界還把本國儲備外匯的迅速增加宣傳為「日本人勤勞節儉的結果」,似乎日本各界人士尚未發現這種反常現象正是美國猶太人「賣」錢到日本的結果。
在尼克松總統發表聲明的1971年8月前後,美國猶太人賣美元的活動幾乎到了瘋狂程度,僅8月份的1個月,日本的外匯儲備額就增加了46億美元,而日本戰後25年間總流人量僅35億美元。
1971年8月下旬,也就是尼克松總統發表聲明10天後,日本政府才發現外匯儲備劇增的原因。盡管立刻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但一切都已晚了。美國猶太人預料的事情發生了: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此時的外匯儲備已達到129億美元。後來日本金融界算了個賬,美國猶太人在這段時間拿出1美元,便可買到360日元(當時匯率);日元升值後,1美元只能買308日元。也就是說,日本人從美國猶太人手裡每買進1美元,便虧掉52日元,猶太人卻賺了52日元。在這幾個月的「賣」錢貿易中,日本虧掉6000多億日元(摺合美元20多億),而美國猶太人即賺了20多億美元。
日本有嚴格的外匯管理制度,猶太人想靠在外匯市場上搞投機活動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日本大蝕本卻是真實存在的。此外,美國猶太人如此異常的大舉動,日本人為何遲遲未曾發覺呢?猶太人又是如何得手的呢?這就涉及有「守法民族」之稱的猶太民族依法律的形式鑽法規的空子、倒用法律的高超妙處。這恐怕也只有受過「專業熏陶」的猶太民族才能表演此法。
從1971年10月起,日本外匯儲備額以每月2億美元的增加速度在上升,而這正是日本的晶體管電子及汽車出口貿易十分興隆的結果,這個增加速度是很正常的。
在日本自己看來,日本的外匯預付制度是非常嚴密的,但猶太人卻看出了它有大漏洞。外匯預付制度是日本政府在戰後特別需要外匯時期頒布的。根據此項條例,對於已簽訂出口合同的廠商,政府提前付給外匯,以資鼓勵;同時,該條例中還有一條規定,即允許解除合同。
猶太人正是利用外匯預付和解除合同這一手段,堂而皇之地將美元賣進了實行封鎖的日本外匯市場。
美國猶太人採取的方法事實上很簡單,他們先與日本出口商簽訂貿易合同,充分利用外匯預付款的規定,將美元折算成日元,付給日本商人。這時猶太人還談不上賺錢。然後等待時機,等到日元升值,再以解除合同方式,讓日本商人再把日元折算成美元還給他們。這一進一出兩次折算,利用日元升值的差價,便可以穩賺大錢。
從這則「日本人大蝕本」的事例中,不難看出猶太人成功的經營思路在於「倒用」了日本的法律,將日本政府為促進貿易而允許預付款和解除合同的規定,轉為爭取預付款和解除合約來做一筆虛假的生意。這樣,日本政府卻只能限於自己的法律而眼睜睜地看著猶太人在客觀的形式上絕對合法地賺取了他主觀上絕對不認為合理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