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主權基金外匯儲備

主權基金外匯儲備

發布時間:2021-05-14 13:39:51

1. 什麼叫主權財富基金

1、所謂主權財富(Sovereign Wealth),與私人財富相對應,是指一國政府通過特定稅收回與預算分配、可再生自然資源答收入和國際收支盈餘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的,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傳統上,主權財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動保守,對本國與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也非常有限。
2、隨著近年來主權財富得利於國際油價飆升和國際貿易擴張而急劇增加,其管理成為一個日趨重要的議題。國際上最新的發展趨勢是成立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s),並設立通常獨立於央行和財政部的專業投資機構管理這些基金。

2. 主權基金是什麼

基金簡介
主權基金又稱主權財富基金,主要指掌握在一國政府手中用於對外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資金。主權基金之所以現在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為它們近期發展勢頭迅猛,並且主力並非發達國家,而是一些因油價上漲獲益匪淺的中東產油國和擁有大量外貿盈餘的新興市場國家。
2特徵
一般認為,SWFs具有兩個顯著的特徵:一是由政府擁有、控制與支配的,二是追求風險調整後的回報最大化目標。從SWFs的資金來源看,既可以是一國政府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 可能的風險移動路徑配形成的,也可以是資源出口收入或非資源性貿易順差等方式積累形成的,但通常是和如何管理多餘外匯儲備分不開的:以亞洲為例,中東產油國和中國、東南亞國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外匯儲備,若僅僅出於維護對外支付職能、維護幣值穩定的目的,亞洲各國並不需要如此多的外匯儲備;從經濟效率的角度講,過多持有低收益率的外匯儲備,也是一種金融資源浪費。因此,多餘部分的外匯儲備逐漸不再投資於傳統的高流動性資產,而轉換成主權投資基金,通過專家管理來選擇更廣泛的投資工具、構造更有效的資產組合以獲取風險調整後的高回報。
3范圍
迄今為止,全球范圍內已設立了SWFs的22個國家和地區中,由資源輸出國或大宗商品出口國利用相應的出口收入創建SWFs的,有阿聯酋、科威特、沙特、卡達等OPEC產油國,以及俄羅斯、挪威、汶萊等非OPEC產油國、美國阿拉斯加等盛產石油的獨立地區,同時還有銅礦出口國智利以及鑽石出口國波札那等;由長期以來存在持續貿易順差的東亞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利用國際收支盈餘創建的主權投資基金的,有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和中國等。
4規模
雖然SWFs成立時間較早,但因總量規模一直不大,並不引起世人注意。據估計,1990年全球SWFs的規模只有約5億美元,在最近10~15年間,得益於油價上漲和新興市場經濟體國際收支大幅盈餘,近年來SWFs才獲得驚人的增長,目前總量已經達到2萬~3萬億美元,名列全球前五大的SWFs合起來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阿聯酋的阿布扎比投資局約有8750億美元、挪威央行的NBIM約有3549億、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約有3300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的各種SWFs約有3000億、科威特投資局約有2500億美元的資產規模,見下表)。從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相對於基金所在國GDP百分比的相對規模來看,則阿聯酋、挪威、新加坡、科威特、卡達、汶萊等國SWFs的比率均超過100%,而俄羅斯的比率不到15%、中國的比率不到10%。值得指出的是,全球SWFs的資本集中度是相當高的,其中最大5隻基金的規模相當於全球總規模的70%以上。
5現狀
目前,人們認為最為成功的SWFs是成立於1974年的新加坡淡馬錫。2007年8月發布的《淡馬錫2007年度回顧》顯示,該公司管理的投資組合凈值,已經從成立之初的3.54億新加坡元增加到1640億新加坡元,公司凈值增加460多倍。其中,有38%的資產組合為金融類股權。而投資項目的地域范圍也從新加坡延伸到整個全球。總之,當前的SWFs已經成長為全球金融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投資管理風格日趨主動活躍,其資產分布不再集中於G7定息債券類工具,而是著眼於包括股票和其他風險性資產在內的全球性多元化資產組合,甚至擴展到了外國房地產、私人股權投資、商品期貨、對沖基金等非傳統類投資類別。
6發展預期
1990年,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只有約5億美元,但來自渣打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3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主權基金,現有資金規模約為2.5萬億美元,其中規模最大的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公司資金總額已接近9000億美元。
從資金規模上來看,主權基金已經超過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有業內人士預計,到2015年,全球主權基金的規模將擴大至12萬億美元,幾乎佔到全球金融資產的10%
7背景簡介
主權財富,相對應於私人財富,是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配、國際收支盈餘和自然資源收入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的,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傳統主權財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動保守,對本國與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也非常有限。而近年來主得利於國際油價飆升和國際貿易擴張而急劇增長,對其的管理遂成為一個日趨重要的議題。主權財富基金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不同於傳統的政府養老基金與那些簡單持有儲備資產以維護本幣穩定的政府機構,主權財富基金是一種全新的專業化、市場化的積極投資機構。
近年來,主權財富基金數量快速增長,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和資源豐富國家,也包括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資源貧乏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資產規模急劇膨脹,至2006年底,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累計已達到約1.5萬億至2.5萬億美元。同時,其資產分布不再集中於G8定息債券類工具,而是著眼於包括股票和其他風險性資產在內的全球性多元化資產組合,甚至擴展到了外國房地產、私人股權投資、商品期貨、對沖基金等非傳統類投資類別。主權財富基金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一個日益活躍且重要的參與者, 市場影響力也不斷增強。
8主要區別
主權財富基金與官方外匯儲備皆為國家所擁有,同屬廣義的國家主權財富,來源也頗相似。但依然有其區別:
1. 官方外匯儲備反映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中,後者則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以外,有獨立的平衡表和相應的其他財務報表。
2.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運作及其變化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密切相關,而主權財富基金一般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沒有必然的、直接的聯系。
3.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變化產生貨幣政策效應,即其他條件不變,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的增加或減少將通過貨幣基礎變化引起一國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而主權財富基金的變化通常不具有貨幣效應。
4. 各國央行在外匯儲備管理上通常採取保守謹慎的態度,追求最大流動性與最大安全性,而主權財富基金通常實行積極管理,可以犧牲一定的流動性,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以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目標。

3. 中國主權基金是指什麼

中國主權基金指掌握在中國政府手中用於對外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資金。主權基金之所以現在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為它們近期發展勢頭迅猛,並且主力並非發達國家,而是一些因油價上漲獲益匪淺的中東產油國和擁有大量外貿盈餘的新興市場國家。

中國關於主權基金的做法:

面對西方「金融保護主義」的咄咄逼人,一味地迴避消極,聽任歐美設置投資壁壘,肯定不是一個好的辦法,如何妥善應對,考驗著我國政府與SWFs的金融政治智慧。

首先,充分認識清楚「金融保護主義」的政治性,尤其 政府投資工具。要考慮西方政治更替可能會導致「金融保護主義」升級的可能性。

面對「金融保護主義」,切不可等閑視之,不要以為不投資美國就能輕易地佔有主動性,摻和了政治因素後情況可能恰恰相反。

其次,加強解釋工作,釋放誠意,強調商業性目標,適度增加透明度,不要盲目謀求控股,以緩和「金融保護主義」抵觸情緒。

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中,我國實業公司並購國外資源性公司經常遭遇嚴重抵制,自然我國SWFs的投資行為也一樣會遭遇抵抗。

因此,有關方面要加強解釋工作,釋放誠意,做好「金融保護主義」的安撫工作。

(3)主權基金外匯儲備擴展閱讀:

主權基金,一般認為,SWFs具有兩個顯著的特徵:一是由政府擁有、控制與支配的,二是追求風險調整後的回報最大化目標。

從SWFs的資金來源看,既可以是一國政府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按可能的風險移動路徑分配形成的,也可以是資源出口收入或非資源性貿易順差等方式積累形成的,但通常是和如何管理多餘外匯儲備分不開的:

以亞洲為例,中東產油國和中國、東南亞國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外匯儲備,若僅僅出於維護對外支付職能、維護幣值穩定的目的,亞洲各國並不需要如此多的外匯儲備;

從經濟效率的角度講,過多持有低收益率的外匯儲備,也是一種金融資源浪費。因此,多餘部分的外匯儲備逐漸不再投資於傳統的高流動性資產,而轉換成主權投資基金,通過專家管理來選擇更廣泛的投資工具、構造更有效的資產組合以獲取風險調整後的高回報。

近年來國際上的一個趨勢是把官方外匯儲備的多餘部分(即在足夠滿足國際流動性與支付能力之上的超額外匯儲備資產)從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政府投資機構。

即主權財富基金,或委託其他第三方投資機構進行專業化管理,使之與匯率或貨幣政策"脫鉤",只追求最高的投資回報率。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是這一模式的先驅,中國即將成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是此模式最新也最重要的案例。

需要指出,目前學術界對於中國正在籌備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功能與作用有各種看法。其中一個普遍觀點是,成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可以控制外匯儲備規模與增長速度,有效減少當前中國經濟中的過剩流動性,並緩解國際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只受國際收支變化趨勢、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影響,與外匯儲備資產的具體管理方式或具體管理機構無關。

至少按照已經公開宣布的設計思路,該投資公司並不能管理國內流動性,不能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也不能影響國際收支與外匯儲備變化的趨勢。在貨幣政策方面,它是中性的。

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作為獨立於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專門投資機構,主要通過採用更為活躍積極的投資管理方式,進行風險資產的最優組合,以獲得比傳統外匯儲備管理更高的回報率。

此外,鑒於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計劃吸收兼並現有的匯金公司,因此它的一個附屬功能將是代表國家對國有金融資產(主要是股權資產)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幫助改善國有控股、參股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內部管理與經營效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主權基金

4. 世界10大主權財富基金有哪些

十大主權財富基金: 資產(億美元)1、阿布扎比投資局(阿聯酋) 87502、政府投資有限公司(新加坡) 33003、多個基金(沙烏地阿拉伯) 30004、挪威政府養老基金(挪威) 30005、中投公司(中國) 20006、淡馬錫控股(新加坡) 10007、科威特投資局(科威特) 7008、未來基金(澳大利亞) 4009、永久基金公司(美國) 35010、穩定基金(俄羅斯) 320

5. 國家主權基金

主權基金又稱主權財富基金,主要指掌握在一國政府手中用於對外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資金。主權基金之所以現在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為它們近期發展勢頭迅猛,並且主力並非發達國家,而是一些因油價上漲獲益匪淺的中東產油國和擁有大量外貿盈餘的新興市場國家。
1990年,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規模只有約5億美元,但來自渣打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3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主權基金,現有資金規模約為2.5萬億美元,其中規模最大的阿聯酋阿布扎比投資公司資金總額已接近9000億美元。
從資金規模上來看,主權基金已經超過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有業內人士預計,到2015年,全球主權基金的規模將擴大至12萬億美元,幾乎佔到全球金融資產的10%
[編輯本段]背景簡介
主權財富,相對應於私人財富,是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配、國際收支盈餘和自然資源收入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的,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傳統主權財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動保守,對本國與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也非常有限。而近年來主得利於國際油價飆升和國際貿易擴張而急劇增長,對其的管理遂成為一個日趨重要的議題。主權財富基金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不同於傳統的政府養老基金與那些簡單持有儲備資產以維護本幣穩定的政府機構,主權財富基金是一種全新的專業化、市場化的積極投資機構。
近年來,主權財富基金數量快速增長,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和資源豐富國家,也包括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資源貧乏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資產規模急劇膨脹,至2006年底,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累計已達到約1.5萬億至2.5萬億美元。同時,其資產分布不再集中於G8定息債券類工具,而是著眼於包括股票和其他風險性資產在內的全球性多元化資產組合,甚至擴展到了外國房地產、私人股權投資、商品期貨、對沖基金等非傳統類投資類別。主權財富基金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一個日益活躍且重要的參與者, 市場影響力也不斷增強。
主權財富基金與官方外匯儲備皆為國家所擁有,同屬廣義的國家主權財富,來源也頗相似。但依然有其區別:
1. 官方外匯儲備反映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中,後者則在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以外,有獨立的平衡表和相應的其他財務報表。
2.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運作及其變化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密切相關,而主權財富基金一般與一國國際收支和匯率政策沒有必然的、直接的聯系。
3. 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變化產生貨幣政策效應,即其他條件不變,央行外匯儲備資產的增加或減少將通過貨幣基礎變化引起一國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而主權財富基金的變化通常不具有貨幣效應。
4. 各國央行在外匯儲備管理上通常採取保守謹慎的態度,追求最大流動性與最大安全性,而主權財富基金通常實行積極管理,可以犧牲一定的流動性,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以實現投資回報最大化目標。

6. 主權基金的特徵

主權基金,又稱主權財富基金,按英文縮寫被稱為SWFs。
一般認為,SWFs具有兩個顯著的特內征:一是容由政府擁有、控制與支配的,二是追求風險調整後的回報最大化目標。從SWFs的資金來源看,既可以是一國政府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按可能的風險移動路徑分配形成的,也可以是資源出口收入或非資源性貿易順差等方式積累形成的,但通常是和如何管理多餘外匯儲備分不開的:以亞洲為例,中東產油國和中國、東南亞國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外匯儲備,若僅僅出於維護對外支付職能、維護幣值穩定的目的,亞洲各國並不需要如此多的外匯儲備;從經濟效率的角度講,過多持有低收益率的外匯儲備,也是一種金融資源浪費。因此,多餘部分的外匯儲備逐漸不再投資於傳統的高流動性資產,而轉換成主權投資基金,通過專家管理來選擇更廣泛的投資工具、構造更有效的資產組合以獲取風險調整後的高回報。

7. 主權基金是什麼對沖基金是什麼

前者一般是指,國抄家襲使用國家儲備的外匯成立並進行投資活動的基金公司,因為它的性質不是私人資產或者企業資產,而是某個國家的外匯儲備資金的一部分,所以成為主權基金。
後者一般是指,為了規避其他投資金融產品的風險性,而進行的一種具有風險平衡或者反方向運作的投資基金,就是對沖基金,它以技術含量高、大比例按金交易為特點,具有風險平衡作用。

8. 中國社保基金算不算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

不算,主權財富基金一般是以外匯作為幣種

近年來國際上的一個趨勢是把官方外匯儲備的多餘部分(即在足夠滿足國際流動性與支付能力之上的超額外匯儲備資產)從央行資產負債平衡表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政府投資機構,即主權財富基金,或委託其他第三方投資機構進行專業化管理,使之與匯率或貨幣政策"脫鉤",只追求最高的投資回報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是這一模式的先驅,中國國家投資公司已於2007年成立,注冊資金2000億美元,是此模式最新也最重要的案例。

所謂主權財富(Sovereign Wealth),與私人財富相對應,是指一國政府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配、可再生自然資源收入和國際收支盈餘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的,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
傳統上,主權財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動保守,對本國與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也非常有限。隨著近年來主權財富得利於國際油價飆升和國際貿易擴張而急劇增加,其管理成為一個日趨重要的議題。國際上最新的發展趨勢是成立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s),並設立通常獨立於央行和財政部的專業投資機構管理這些基金。截至2008年初,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資產累計達到約2萬~3萬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分布在石油輸出國家及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中。

9. 什麼是」主權財富基金(SWFs)」

百度網路已經有了啊http://ke..com/view/1174598.htm;
另外,中國經濟網上也有這個介紹,分析的非常清楚:
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是隨著一國宏觀經濟、貿易條件和財政狀況的改善,以及政府長期預算規劃與財政指出限制政策的實施,國家財政盈餘與外匯儲備不斷積累。針對過多的財政盈餘與外匯儲備盈餘,一些國家成立了專門的投資機構來進行管理運作,這類機構一般被稱為主權財富基金。它既不同於傳統的政府養老基金,也不同於那些簡單持有儲備資產以維護本幣穩定的政府機構,而是一種全新的專業化、市場化的積極投資機構。

主權財富基金來源包括三類:

第一類:外匯儲備盈餘,主要以亞洲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和台灣、香港地區為代表;

第二類:自然資源出口的外匯盈餘,包括石油、天然氣、銅和鑽石等自然資源的外貿盈餘,主要以中東、拉美地區16個國家為代表;

第三類:依靠國際援助基金,以烏干達的貧困援助基金為代表。

主權財富基金發展趨勢具有三個特點

1、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數量快速增長,資產規模急劇膨脹,市場影響力也不斷增加;

2、主權財富基金規模龐大,投資領域廣泛,不少主權財富基金已和政府養老基金或者央行儲備資產管理機構規模不相上下;

3、主權財富基金普遍採取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手段和多元化投資經營策略,謀求長遠投資,獲得較高收益。

主權財富基金建立的動因與類型

盡管各國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起點源於國家財政盈餘、外匯盈餘等國家財富的急劇增加,但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的動因則各有側重,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

動因1:跨期平滑國家收入,減少國家意外收入波動對經濟和財政預算的影響

基金類型:穩定型主權財富基金(Stabilization-oriented Fund)

經濟嚴重依賴於自然資源出口換取外匯盈餘的國家,跨期平滑國家收入的動因尤其突出。為保障自然資源枯竭後政府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也為了避免短期自然資源產出波動導致經濟大起大落,這些國家都先後設立主權財富基金,對主權財富基金進行多元化投資,延長資產投資期限,提高長期投資收益水平,旨在跨期平滑國家收入。

以挪威為例,挪威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凈出口國,1990年代,挪威的財政盈餘和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尤其是石油出口收入增長快速,為了更好地管理石油財富,也為了做好石油資源可能耗盡的准備,1990年挪威設立了主權財富基金—政府石油基金。1995年,挪威政府的財政盈餘也每年劃入石油基金。為進一步提高長期投資收益,避免出現「荷蘭病」,1998年,挪威中央銀行設立專門主權財富基金—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Norges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簡稱NBIM)。

動因2:協助中央銀行分流外匯儲備,干預外匯市場,沖銷市場過剩的流動性

基金類型:沖銷型主權財富基金(Sterilization-oriented Fund)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以主權財富基金形式用於中長期投資的外匯資產不屬於國家外匯儲備。因此,一些國家為緩解外匯儲備激增帶來的升值壓力,便通過設立主權財富基金分流外匯儲備。例如,1998年香港金融管理局為維持港元匯率穩定設立了主權財富基金。

動因3:跨代平滑國家財富,為子孫後代積蓄財富

基金類型:儲蓄型主權財富基金(Savings-oriented Fund)

為應對老齡化社會以及自然資源收入下降對養老金體系的挑戰,一些國家未雨綢繆,力求在代際間更公平地分配財富,設立專門的主權財富基金,即儲蓄型主權財富基金,以中東國家為典型代表。

動因4:預防國家社會經濟危機,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平穩發展

基金類型:預防型主權財富基金(Preventive Fund)

正如個人預防性儲蓄動機一樣,許多亞洲國家都持有巨額外匯儲備,以應對潛在社會經濟危機和發展的不確定性。以科威特為例,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科威特之所以能夠重新獲得獨立並重建家園,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科威特投資局(Kuwait InvestmentAuthority,簡稱KIA)所積累並管理的主權財富基金。

動因5:支持國家發展戰略,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培育世界一流的企業,更好地體現國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的利益

基金類型:戰略型主權財富基金(Strategy-oriented Fund)

以新加坡為例,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Holdings,簡稱Temasek)總裁何晶公開表示,新加坡經濟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世界經濟新的高增長地區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如果淡馬錫仍然固守本土,就將失去擴張的最佳時機。何晶還提出淡馬錫應憑借多年積累的資金優勢,進入緊缺資金的國家和地區,分享其經濟增長成果。因此,淡馬錫控股公司制定的發展戰略是,將1/3資金投資發達國家的市場,1/3用於亞洲發展中國家,剩餘1/3留在新加坡本土。

10. 主權財富基金的資金來源

主權財富基金的資金來源包括四類:
1.外匯儲備盈餘,主要以亞洲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台灣、香港等五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參見各國外匯儲備列表);
2.自然資源出口的外匯盈餘,包括石油、天然氣、銅和鑽石等自然資源的外貿盈餘,主要以中東、拉美地區國家為代表;
3.依靠國際援助基金,以烏干達的貧困援助基金為代表。
4.發行特別國債,以中國為代表

閱讀全文

與主權基金外匯儲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種股指期貨開倉方法 瀏覽:885
我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瀏覽:27
融資服務流程 瀏覽:945
天天基金固收理財回虧損本金 瀏覽:679
人民幣原油期貨怎麼樣了 瀏覽:855
公款購買理財 瀏覽:270
永安期貨停牌最新消息 瀏覽:874
融資融券交易規則 瀏覽:81
融資融券對大盤 瀏覽:213
燃料油各類價格 瀏覽:998
投資幾個心理階段 瀏覽:542
資金暫借屬於關聯方交易嗎 瀏覽:358
工商銀行買外匯嗎 瀏覽:712
萬達股票跌停 瀏覽:627
黑馬股票網 瀏覽:758
馬鋼股票的發行價是多少 瀏覽:242
低工資理財 瀏覽:586
理財需趁早 瀏覽:893
理財師登陸 瀏覽:524
上班族小額理財 瀏覽: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