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
在我國由於外匯是不能自由流通的,所以中央銀行必須發行貨幣來回收外匯。自然隨著外匯儲備的增加,貨幣的供應也相應的增加的。
B. 請問合理的外債和外匯儲備比率是多少急用!
傳統觀點認為,一國的外匯儲備的合理水平是能夠滿足3個月的進口需求即可,一般不超過的10%。但考慮到我們外匯儲備的各種需要,進口用匯的需要、償還外債的需要、外資利潤匯出的需要和干預市場的需要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趙文廣先生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合理水平進行了估算。
據統計, 2005 年我國貿易總額為14 22112
億美元,其中進口額為660112億美元;從確保我國3~6個月左右的進口支付能力分析,我國大
約需要外匯儲備數量為1500億~3000億美元。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05年6
月末,中國外債余額為2661176億美元(不包括
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 ,其
中,中長期外債(剩餘期限)余額為1248129億美
元,占外債余額的4619% ,短期外債(剩餘期限)
余額為1413147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5311%。
從確保我國對外償債能力角度分析,我國大約需
要外匯儲備數量為1500億~2000億美元。
從滿足外匯儲備基本功能所需的儲備水平
來看,以確保進口支付與對外償債兩項功能合
計, 2005年我國大約需要外匯儲備數量為3000
億~5000億美元;在確保以上兩項基本功能的
基礎上,平時用於干預匯率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外
匯儲備再預留1000 億美元左右的額度, 估計
2005年我國外匯儲備比較合理的保有水平應當
維持在4000億~6000億美元左右,即可滿足外匯儲備基本功能所需的儲備水平
C. 外匯儲備屬於什麼貨幣類型M2還是M3
外匯儲備是一國擁有的,可以用來進行國際償付的貨幣資產,包括:可自由兌換貨幣回,黃金,IMF特別提款權等答。它不是m2或者m3,但可以轉化為m1,m2或者m3。比如:某國如果希望減少外匯儲備規模,就可以把部分外匯儲備在國際市場進行拋售,換取本幣,投放到市場上。如果直接已貨幣形式投放,就轉換成M1了,如果存放到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就轉換成M2了...
D. 外匯儲備和貨幣發行量之間的關系
1、貿易復順差是當前造製成中國市場輸入性通脹的關鍵因素——100分
2、擴大內需,加強進口減少出口是解決此問題長期看來最有效的方法——40分(中國已經完全融入在歐美主導下的世界產業鏈中,很多時候並不是說你不想通脹你就不通脹的,外因起決定性因素,除非你閉關鎖國。輸入性通脹並不是僅僅指的是順差,美帝拉高大宗,同樣給你輸入通脹,石油、鐵礦石、糧食等等你去在高價位上加強進口吧,仍舊是通脹)
3、買入美債穩定匯率,借口,忽悠!
4、緊縮啊,比如加息
5、這70億人民幣為何要填補?你用70億人民幣購買了10億美元用於支付國際支出,其本質不就是人民銀行在回收債務嘛!
6、稅收有回籠貨幣的作用—0分(我所理解的回籠貨幣應該是央行回收債務,暨:緊縮。稅收與緊縮沒有什麼關系吧)
E. 為什麼外匯儲備銳減千億 m2卻在上升
外匯儲備是國家央行擁有的外匯。M2是國家貨幣總量含現金存款國庫券等,後者總量要大的多,我國目前大概6:1吧。所以外匯儲備減少,雖然會導致貨幣減少,但不是決定因素。
F. M2與GDP的比值有什麼意義
M2與的比值反映了經濟運轉的效率。
但M2/GDP比例的大小、趨勢和原因則受到多種不同因素的影響。M2/GDP實際衡量的是在全部經濟交易中,以貨幣為媒介進行交易所佔的比重。
總體上看,它是衡量一國經濟金融化的初級指標。通常來說,該比值越大,說明經濟貨幣化的程度越高。
盡管M2/GDP的比例指標通常反映了金融機構發展在市場中的重要程度或者對於個人儲蓄的貢獻,但作為傳統的金融深化指標,兩者只在成熟金融系統中呈正相關趨勢。
(6)m2與外匯儲備比擴展閱讀:
M2/GDP對通貨膨脹的作用:
經濟運行中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既定價格水平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供給而引發通貨膨脹。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度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按照凱恩斯的解釋,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於總供給的地步,過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
在我國,財政赤字、信用膨脹、投資需求膨脹和消費需求膨脹常常會導致我國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的出現。
紙幣是國家或地區強制發行並使用的,在貨幣流通的條件下,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數量,多餘的部分繼續在流通中流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國家貨幣發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刺激經濟增長,或平衡匯率等原因增發貨幣。
通脹可能會造成社會財富轉移到富人階層,但一般情況下的通貨膨脹都是國家為了有效影響宏觀經濟運行而採取措施無法避免的後果。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溫和良性的通貨膨脹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G. 外匯和外匯儲備的區別是什麼
具體如下:
1、外匯
(1)是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結算的支付憑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外匯的解釋為: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和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2)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2、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1)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
(2)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3、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
H. 與上年年末貨幣增速相比,M2的增速下降何以會比M1大原因何在
1.經濟增長態勢強勁,已回歸平穩較快增長通道。1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80577億元,同比增長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個百分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6%,比上年同期加快14.5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累計同比增長24.19%,實現了回升後的穩定高位運行。企業經營狀況明顯改善,盈利水平基本恢復至危機前水平,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19.7%2.物價溫和上漲,通脹壓力猶存。1季度,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2%。其中1月、2月、3月分別上漲1.5%、2.7%、2.4%。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5.2%,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PPIRM同比上漲9.9%。3.消費、投資、外貿3大需求結構有所改善,經濟回升基礎進一步鞏固,呈現消費穩、投資降、凈出口升的特點——消費。市場銷售平穩較快增長,熱點消費快速增長。1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374億元,同比增長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9個百分點。其中,汽車類增長39.8%,傢具類增長37.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9.6%。——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房地產投資增速加快。1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320億元,同比增長25.6%,比上年同期回落3.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6594億元,增長35.1%,比上年同期加快31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536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5.8%。商品房銷售額7977億元,同比增長57.7%。3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7%。——外貿。進出口實現超預期增長,進出口結構更趨平衡,3月份出現貿易逆差。1季度進出口總額6178.5億美元,同比增長44.1%;出口同比增長28.7%;進口同比增長64.6%,進出口相抵,順差144.9億美元。3月出現了多年未有的月度貿易逆差,為72.4億美元。1季度外貿形勢特點有4:一是超預期大幅增長,已基本恢復至危機前水平;二是國內需求強勁導致進口增速顯著快於出口,使得3月份再現6年來首次月度貿易逆差;三是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高於同期總體增速,加工貿易進口增長迅速;四是機電產品出口快速增長,為出口恢復奠定了良好基礎。綜合來看,今年中國出口形勢仍較為嚴峻,未來出口增速或穩中略有下降,而由於國內需求強勁,進口仍將較快增長。我們預計,中國貿易出現月度逆差還只是暫時現象,不具有可持續性,但由於世界經濟再平衡、美國鼓勵出口、貿易摩擦加劇、人民幣升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預計未來進出口在趨勢上將更為平穩,出口增速或穩中略降,貿易順差規模將有所下降。從3大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來看,1季度最終消費的貢獻率為52%,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的貢獻率為57.9%,拉動GDP增長6.9個百分點;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9.9%,拉動GDP-1.2%。由此可見,內需仍是國民經濟回升向好的關鍵,外需的作用也在提高,增長動力結構趨向平衡。在內需中,消費貢獻相對較為穩定;投資貢獻率仍為最高,但貢獻率快速回落,由去年全年資本形成的貢獻率94.6%回落到今年1季度57.9%;凈出口的負拉動作用明顯減輕。因此我們總結是3句話:消費穩,投資降,凈出口升。4.金融運行保持平穩,貨幣供應增速繼續明顯回落,新增信貸規模大幅下降,貨幣政策基本回歸正常化。2010年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65.00萬億元,同比增長22.50%,增幅分別比上月和上年末低3.03和5.1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22.94萬億元,同比增長29.94%,增幅分別比上月和上年末低5.05和2.41個百分點。從貨幣數據來看,M1和M2還保持了較高增速,高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及的17%目標。但是M1增速已經連續2個月回落,M2也是連續4個月回落,下降趨勢以及幅度還是很明顯的。金融機構1季度本外幣貸款增加2.80萬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2.60萬億元,外幣貸款增加292億美元。1季度本外幣存款增加4.07萬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增加4.04萬億元,外幣存款增加47億美元。從信貸數據來看,1季度新增貸款下降趨勢較為明顯,且佔全年信貸目標的34.7%,這反映信貸季度間均衡投放的目標大體實現,說明我們對信貸的控制已初見成效,逐步向全年7.5萬億的總量靠近。與此同時,貸款結構出現了明顯變動。對企業中長期貸款大幅增加,反應出貸款主要是流向固定資產投資。2010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4471億美元,同比增長25.25%。1季度國家外匯儲備增加479億美元,同比多增402億美元
I. 外匯和外匯儲備的區別是什麼急!
1、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內)以銀行存款、財容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外匯儲備又稱為外匯存底,指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
2、外匯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FX168財經網專業外匯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