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20169月外匯儲備

20169月外匯儲備

發布時間:2021-05-29 21:59:04

❶ 德國現在的外匯儲備有多少,中國外匯儲備現在有多少

2016年10月18日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今日,央行公布2016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版9月末,國家權外匯儲備余額為3.17萬億美元。9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6778元人民幣。
其中: 德國外匯儲備673.651億美元,最高持有量是1992年909.671億美元。當然每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也是現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此次的調查也只能供大家參考。

❷ 中美貿易逆差產生原因

中美貿易逆差形成原因復雜,與兩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相關,政策取向、貨幣地位、儲蓄率低,這幾個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產生了美國巨額貿易逆差,這實質是美國國內深層次結構性原因。

首先,從政策取向來看,目前這種格局是美國在政策上「一放一收」的結果。

「一放」,指的是20世紀60年代後,美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對其國內產業結構進行重大調整,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逐步轉移外放,並在此後的時間里,在其國內主要致力於集成電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逐步利用其科技優勢、生產優勢等塑造出以服務業為主,低儲蓄、高消費的經濟格局。

「一收」,指的是美國多年來嚴格執行出口管制措施,尤其是在推動其本國經濟發展的高科技產業方面,幾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近年來美國對華出口限制不減反增,甚至擴大到部分民用的非美國獨有的科技產品。這進一步加劇了美中貿易的不平衡。

其次,從貨幣地位來看,貿易逆差是美元作為全球本位幣、美國作為世界最後消費者的必然結果。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產生是利用別國剩餘儲蓄,來維持其超出自身生產能力的消費水平的必然結果。如果美國不能維持貿易逆差,則全球經濟將因失去美元流動性而失速,也會對美國經濟形成「反噬」。

第三,從儲蓄來看,美國貿易失衡是其國內「消費—儲蓄」結構失衡的表現。「寅吃卯糧」是美國民眾習慣和日常生活的常態,居民儲蓄率低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扭轉,美國的政府支出也不可能短期內明顯壓縮。除非美國提高國民儲蓄率或者降低投資,否則美國實現經常賬戶的盈餘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20169月外匯儲備擴展閱讀

中美兩國貿易不平衡是結構性的。美國對華在貨物貿易上有逆差,但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對華長期保持著巨額順差。中美貿易統計也存在差異。據中國和美國統計工作組測算,美國官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20%左右。

實踐證明,中美經貿規模發展到今天的體量,靠的是市場力量和商業規則,在中美經貿關系中,中方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中美貿易狀態完全是由市場形成的,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

❸ 如何評價我國外匯儲備規模

在經濟新常態下,需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促進對外投資,並保持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特徵。從內部看,經濟增速換擋、內需逐步釋放。中國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空間、為數眾多的人口,地域差異較大,釋放內需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從外部看,我國正從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轉變。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對外投資的進程有所加快,國內居民亦有著對國外資產配置的切實需求。隨著經濟和匯率企穩,我國又將迎來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的新的歷史機遇。
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充足,為我國對外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對外投資也有利於更高效地配置國民財富。此外,隨著人民幣國際地位提高,我國對外匯儲備的依賴性和維持較大規模外匯儲備的必要性都會下降。我國持有的外匯儲備規模也應與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相適應。
從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的轉變
我國曾經是外資凈流入的國家,而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已經超過同期吸引外資規模,逐步進入對外輸出資本的新階段,從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轉變。
第一,作為全球貿易大國,中國已經是貨物貿易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佔世界貿易的份額很難再提高。2015年中國貨物出口佔全球的13.8%,較2000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左右,比外匯儲備排名第二的日本高10個百分點。中國經常賬戶差額與GDP之比為2.1%,較日本高1.3個百分點;我國國際貿易與GDP之比為22.3%,比日本高3.4個百分點。第二,隨著經濟增速換擋,投資回報率有所下降,我國對外資的吸引力難以再達到以往的水平。1990~2007年,我國FDI與GDP之比從0.97%上升到4.4%;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FDI相對於GDP的規模總體趨於下降。2015年,FDI與GDP之比回落至2.27%。
從對外貿易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的逐步轉變,是很多發達經濟體曾經走過的道路。對外投資也與一個國家所處的經濟階段密切相關。以2010年美元不變價計算,1978年,我國人均GDP僅308美元,屬於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無從談及對外投資。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經歷了高速增長,20多年來的絕大多數年份中,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貿易項和投資項呈現「雙順差」的局面。在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同時,外匯儲備管理的壓力也比較大。相關理論研究表明,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和企業優勢積累,人均GDP在4750美元以上的國家對外凈投資一般為正值。2015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6000美元,對外投資流量達1456.7億美元,超過吸引外資規模。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末,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累計為4670億美元左右,是同期金融賬戶累計凈流量的3.5倍。
此外,中國的對外金融資產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門,以外匯儲備為主,而非政府部門的財富主要以國內資產為主,確實有增加海外資產配置的需求。從對外資產的結構來看,截至2016年末,外匯儲備占我國對外資產的近一半(47.9%);相比之下,日本居民部門則持有80%以上的對外凈資產。因而我國居民部門有較大的海外資產配置需求。2016年,通過QDII、RQDII和港股通等對外證券投資凈增加近1000億美元,比2015年多增約30%;存貸款和貿易信貸等資產凈增加3000億美元左右,同比多增約1.5倍。G20國家私人部門持有對外資產與GDP之比平均達到124%,以此為參照,則中國居民逐步增加對外資產仍有較大空間。截至2015年末,我國私人部門持有的對外資產與GDP之比僅為25.9%。
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和前景依然向好
第一,我國經濟實力已躋身世界前列,綜合國力是國家信用最好的背書。截至2015年,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15%,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達33.2%,當前經濟增速仍然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並且,我國的經濟改革還將釋放更多潛力,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具備很有價值的投資機會。從內部看,中國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為數眾多的人口,地域差異較大,釋放內需為未來中國經濟提供了新的增長點;從外部看,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和對外投資的進程有所加快。
第二,人民幣已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2017年第一季度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次披露了人民幣外匯儲備持有情況。在IMF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季度調查中被單獨列出的幣種往往被公認為儲備貨幣。截至2016年末,各國持有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儲備約合845.1億美元。根據IMF於2014~2015年度開展的調查,持有人民幣資產的國家數量較2011~2012年度有所上升,與持有瑞士法郎作為儲備資產的國家數量相當。
第三,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正逐步向更加市場化的方向發展。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要增強匯率彈性、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打破人民幣單邊預期,實現匯率雙向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經濟應對外部沖擊的彈性,有利於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的三年度調查,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市場的交易量有所增加。截至2016年4月,人民幣日均成交量從三年前的1200億美元升至2020億美元,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佔比提高至4%,較先前的2%提高了2個百分點。
第四,隨著資本項目開放逐步推進,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度不斷提高,人民幣跨境使用的主體正在由傳統工商企業向境外主權機構、境外個人等各類主體拓展。
我國外匯儲備充足
我國外匯儲備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初的艱難積累期後,從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迅速增長。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當年外匯儲備超過2000億美元。在我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過程中,外匯儲備大量增加。2006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外匯儲備第一大國,當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高達15.1%,外匯儲備達到10663.4億美元。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在外需疲弱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2009~2014年GDP增速的均值達8.8%。2009年4月中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2011年3月超過3萬億美元,並於2014年6月達到3.99萬億美元的歷史峰值,較五年前(2009年)翻了一番。自2014年下半年起,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開始下降。2015年,我國外匯儲備減少了5126.56億美元。2016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連續數月下降,2017年2月,我國外匯儲備結束了長達7個月的連續下降。2017年3月末,外匯儲備余額恢復至30090.9億美元,環比繼續增加39.6億美元。
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變化,無論是曾經的快速增長,還是近年來的下降,都是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正常現象。由於外匯儲備本質上是國家信用的背書,不斷積累外匯儲備可以滿足進口和穩定金融市場的需要,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提高,我國對外匯儲備的依賴性還可能進一步下降。
從外匯儲備的絕對規模和國際上通常的標准來看,我國外匯儲備都是充足的。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世界第一
從外匯儲備的規模看,截至2015年底,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是中國、日本、沙烏地阿拉伯、瑞士和韓國。作為外匯儲備規模最大的國家,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約佔全球的30%,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烏地阿拉伯的2.8倍和5.4倍,是印度、巴西的近10倍。而作為目前全球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美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則剛剛超過1000億美元。
我國長期穩定的經常項目順差仍然是外匯儲備增長的基礎。2016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2429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852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423億美元。此外,不斷增加的對外投資所帶來的投資回報在日後也將成為國際收支順差的新來源。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躍居全球第二,創下了1456.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佔全球流量份額的9.9%,同比增長18.3%,金額僅次於美國(2999.6億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第三位是日本的1286.5億美元)。2016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增加2112億美元,較上年多增12%。
外儲余額足以滿足我國的預防性需求
進口支付能力(Import Cover)和短期外債償還能力(外匯儲備/短期外債余額)是度量外匯儲備充足性的兩個經典指標。進口支付能力指標對於資本賬戶開放度不高的國家來說較為適用。短期外債償還能力對於應對危機十分重要,適用於新興市場國家。
從進口支付能力來看,截至201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可以支持22.8個月的進口,遠高於國際警戒標准(3~4個月)。從短期外債償還能力來看,截至2016年底,我國外匯儲備是短期外債(本外幣)的3.2倍,而國際警戒標准為不低於1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給出了評估外匯儲備充足性的分析框架。在這一框架下,外匯儲備的充足性標准要視不同經濟體的具體情況而定,合意的外匯儲備規模與一國的經濟金融結構有關。對於新興市場國家而言,綜合考慮出口額、短期外債、其他負債和廣義貨幣,並賦予上述四項不同的權重(可根據資本賬戶開放程度和匯率安排等對權重進行一定的調整),來衡量外匯儲備的充足性,以應對出口收入下降、債務展期風險和資本外逃等風險。表1的測算結果給出了不同情形下我國所需要保有外匯儲備的合理規模,這一結果可以作為我國外匯儲備充足性的情景分析。綜合考慮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和金融安排,我國外匯儲備合意規模大約在1.6萬億~1.8萬億美元,換言之,我國當前外匯儲備相當於IMF標準的170.0%~177.8%。此外,未來人民幣匯率彈性將進一步提高。在浮動匯率安排下,我國所需要保持的外匯儲備規模還將進一步下降。
外匯儲備的合理規模至今依然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因為除了滿足預防性的需求之外,也需要考慮持有外匯儲備成本。Jeanne 和Rancière將持有外匯儲備的益處、機會成本以及風險厭惡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試圖確定合理的外匯儲備水平。初步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於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最優的外匯儲備規模大約需要覆蓋短期外債的80%~100%與一國的經常賬戶赤字的總和,或需要滿足基於IMF框架的合意外匯儲備規模(ARA EM metric)的75%~150%。根據這一標准,我國所擁有的外匯儲備完全能滿足需要。
妥善管理和運用外儲,促進我國對外投資
妥善運用和管理外匯儲備、合理配置對外資產,是事關國民福利的大事。由於保持流動性的需要,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不可能很高。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的對外資產收益率只有3%左右,而對外負債的收益率有6%左右。超過需要的外匯儲備還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因此,維持過高的外匯儲備規模不利於國民財富的增加,應考慮將外匯儲備用於支持我國的對外投資,並重新審視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合理性。
隨著人民幣越來越多地用於國際支付,加之我國已開始實行意願結售匯,我國的貿易順差越來越多地表現為由居民部門持有的對外資產。此外,我國的外匯儲備也將用於支持我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與並購。外匯儲備用於成立如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多邊金融機構和基金,也會使外匯儲備余額下降。當然,這部分資產仍然屬於中國政府的「彈葯庫」,或者稱為「影子外儲」。
盡管外匯儲備積累有所放緩,我國的對外資產卻在向更有效率的配置方式轉變。正如樊綱所言,外匯儲備下降並不意味著美元流出了中國,而是留在了商業銀行的賬戶上,這意味著,中國官方的外匯儲備減少了,但中國的商業銀行可以用這些美元去投資高收益的債券等其他金融資產。這一配置方式的轉變也有利於改善我國對外資產負債錯配嚴重的問題,使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更加健康。過去兩年來,我國銀行業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經歷了資產負債表的調整,短期外債余額大幅下降。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同時,我國居民部門的對外凈資產是增加的,且增加的規模大於外匯儲備下降的規模。

最後,關於外匯儲備的合意規模,參考國際上通常的標准,支持3~4個月的進口僅需要我國當前外匯儲備量的不到五分之一,即不到6000億美元;從滿足短期外債償還需求的角度,截至2016年底,我國短期外債余額8709億美元,需要的外匯儲備亦不到10000億美元;根據IMF評估外匯儲備合適水平的框架,對短期外債、其他負債、廣義貨幣和出口規模加權計算,我國合適的外匯儲備下限應不低於1.6萬億美元。因此,我國當前持有的外匯儲備遠遠多於需要。當然,考慮到我國的國情、產業結構,我國在世界經濟金融體系中的地位,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我國的外匯儲備應該高於這一國際標准,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總之,需要重新審視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合理性,更科學地持有對外資產,更高效地配置國民財富。

❹ 2011年中國外匯儲備在哪裡查

國內最權威當然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官網上有統計數據專,數據算是比較詳盡屬,包含各種貨幣兌換人民幣的中間價、中國國際投資頭寸、中國國際收支、中國歷年外匯儲備等。
至於外匯儲備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是每個自然月公布一次,以下是2011年詳細的數據
1月份29316.74億美元
2月份29913.86億美元
3月份30446.74億美元
4月份31458.43億美元
5月份31659.97億美元
6月份31974.91億美元
7月份32452.83億美元
8月份32624.99億美元
9月份32016.83億美元
10月份32737.96億美元
11月份32209.07億美元
12月份31811.48億美元
希望能幫到你

❺ 中國外匯儲備管理局是干什麼的

顧名思義就是管理外匯的
國內最權威當然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官網上有統計數據,數據算是比較詳盡,包含各種貨幣兌換人民幣的中間價、中國國際投資頭寸、中國國際收支、中國歷年外匯儲備等。
至於外匯儲備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是每個自然月公布一次,以下是2011年詳細的數據
1月份29316.74億美元
2月份29913.86億美元
3月份30446.74億美元
4月份31458.43億美元
5月份31659.97億美元
6月份31974.91億美元
7月份32452.83億美元
8月份32624.99億美元
9月份32016.83億美元
10月份32737.96億美元
11月份32209.07億美元
12月份31811.48億美元

❻ 現在中國持外匯有多少。(美元)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數據,截止到2011年9月份國家外匯儲備32016.83億美元,黃金儲備3389萬盎司。

❼ 如何看待2016年我國外匯儲備持續走低的現象

什麼是國家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國家外匯儲備怎樣應對金融危機
為什麼說國家外匯儲備多 能應對外國金融危機
外匯儲備指由各國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兌換的儲備貨幣,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中國人民銀行履行持有、管理和經營我國外匯儲備的職責。商業銀行、企業、個人手裡的外匯並不算在一國的外匯儲備之內。經濟大國的外匯儲備,最主要的來源是對外貿易順差。 一般而言,它有兩大作用:一是支付,國家進口重要戰略物資和關鍵技術必須用外匯購買;二是保障金融安全,這是最關鍵的。比如,當發生戰爭、災害或國際經濟形勢突然變化,外國投資者大量撤資,央行可以用充足的外匯儲備來對付突發的風險;再比如,一旦本國貨幣面臨貶值的風險(本幣匯率動盪顯然會導致國內股市動盪),政府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可以干預外匯市場,應對金融危機。說白了就是:由於我國不是實行浮動匯率,而是盯住幾個貨幣組合有限浮動。為了保持匯率穩定,央行可能就要動用外匯儲備。例如如果人民幣相對美元面臨貶值,證明流通中的人民幣過多而美元外幣過少,為了穩定匯率,央行就會拋出儲備的美元而買入人民幣,使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變少 ,恢復與美元的匯率平衡,這時外匯儲備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以上都是外匯儲備在特定條件下對股市和匯市的影響。當然一般情況下它的軟作用表現得更明顯。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實力的象徵,也是國家宏觀調控實力的重要標志,能夠產生巨大的心理作用,讓國際投資者對該國的經濟安全和該國貨幣的幣值充滿信心,同時也能增加這個國家的國際金融影響力和在這個星球上說話的分量。對國內投資者來說,外匯儲備有抵禦熱錢流失作用的意義就更大了;而且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穩定匯率對國際貿易極其重要。其實綜合起來,主要的作用就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國外匯儲備現狀?
截止到現在我國外匯儲備有多少億美元了?今天聽新聞美國打算印鈔,按此情況,預計我國將有多大損失呢?
2萬億美元總儲備嘛,其實政府我國外匯儲備現狀手上的才4,5千萬億,其他的都是一些公司啊什麼的 美國家外匯儲備國印鈔的話,由於我們持有的是美元本身,因此可以視作並沒有影響,只是再兌換成其他貨幣就會虧了,如果只是兌換成人民幣的話 我可以放心大膽的告訴你,國家現在印錢速度肯定比美國還快,最近 有大量的新錢流入了市場,這樣算起來這些外匯還是要升值的 國際金融方面,我國目前外匯儲我國外匯儲備現狀,國家外匯儲備備現狀
產生這種現狀的原因,現狀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解決此現狀帶來的眾多問題的方案
外匯儲備的現狀2002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進入激增階段。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始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1996年首次超過1 000億美元,到2005年則超過8 000億美元,9年間增長近7倍。特別是近4年來,外匯儲備增速進一步加快,每年新增儲備都超過1 000億美元,2004年和2005年更是超過2 000 億美元。2006年4月,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儲備大國。截至2007年3 月,我國外匯儲備已達12 020.31億美元。外匯儲備激增已經對宏觀經濟運行造成相當的負面影響,也使我們在對外經濟交往中處於被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2006年6月末,我國基礎貨幣為63 096億元人民幣,而作為基礎貨幣投放渠道之一的外匯儲備占款就高達72 216億元人民幣。這表明外匯儲備激增嚴重製約了宏觀金融調控,也表明外匯儲備規模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控。外匯儲備快速增長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並非我國獨有。 原因; (一)長期的外貿順差是巨額外匯儲備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優惠的外資、外貿政策,帶來大量外商直接投資進入,形成了同際收支資本項日的持續順差。 (三)缺乏彈性的匯申制度,形成了巨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虛增了我國外匯儲備。 (四)全球經濟不平衡狀態,促使大量美元儲備資金的迴流,在一國開放經濟條件下,經濟系統的內部不平衡需要相應的外部不平衡來彌補。中國外匯儲備的增加和外貿持續順差就成為緩解內部不平衡的外在表現。 正面影響就是增強償債能力,國際地位……(其實就是外匯儲備的功能) 負面影響: 第一,加大了央行的對沖外操作成本,削弱了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 這種旨在弱化基礎貨幣大量投放的負面影響的「對沖」操作限制了 第二,導致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不均衡,不利於實現經濟增長向內需主導型模式的轉變。 第三,增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利於對外貿易順利開展 第五,成為導致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影響了銀行的資金使用效率,加劇了經濟結構失衡。 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與管理

❽ 外匯儲備「去哪兒了」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國際清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影響。目前我國外匯基本用途包括以下幾項:
1.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高速增長
2000年,中國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戰略,鼓勵中國企業向外發展。2013年中國政府又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據商務部《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報告2015》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231億美元。據《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456.7億美元,同比增長18.3%。
中國央行數據表明:2016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全年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1299.2億元人民幣(摺合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
另有數據指出,2016年中國大陸企業海外並購總金額高達2456億美金,與2015年同比上升145%,創下史上成長最高紀錄。前面兩個數據並不矛盾,因為現在歐、美、日等國利率較國內為低,很多中國企業可以利用海外融資或者貨幣安排等方式進行並購。
不同口徑數據對照,保守估計中國在2014-2016三年當中,累計對外各類投資約在4500-5500億美元之間。因為存在各種可能的統計遺漏,所以真實數據可能較上述數據高出30-50%。但是這些外匯流出總體上屬於投資性質,雖然導致外匯儲備的下降,但是並不能算是損失。
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府一再表示不會限制中國的對外投資,並將進一步鼓勵。
2.企業加速償還外債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企業所借中長短債務規模很大。尤其是在2005-2014年間,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為了追逐匯率升值的收益,國際資本湧入規模很大。
現在人民幣匯率呈現一種貶值的趨勢,為了減少損失,很多債務人急於兌換外匯用於對外支付。2015年3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16732億美元。其中,中長期外債余額4942億美元,佔29.5%;短期外債余額11790億美元,佔70.5%。
2016年9月末我國外債余額14320億美元,較2015年3月末減少2412億美元。其中,中長期外債余額5376億美元,佔38%,較前值提高8.5個百分點;短期外債余額8944億美元,減少2846億美元,佔比62%。短期外債下降速度快於全口徑外債余額下降速度。
僅在一年半的時間內,中國的對外債務就下降了2000多億美元。由於債務遲早是要清償的,無非是早一點晚一點的問題。所以,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的外匯儲備下降也不能算是損失。
3.中國政府為提升國際地位而付出的資本
近3年中國先後牽頭成立了亞投行(總資本1000億美元,中國出資298億美元),絲路基金(400億美元)、金磚國家銀行(啟動資金500億美元,目標是1000億美元,5國分攤)等國際性的機構。僅在這三個國際機構當中,中國付出了798億美元的資本金。
中國還擴大了自己在IMF的份額。2016年1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董事會改革修正案》生效,中國成為IMF第三大股東,根據方案,中國份額佔比將從3.996%升至6.394%,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同時,IMF的份額資源將增加一倍,從約2385億特別提款權(SDR)(約合3298億美元)擴大至約4770億特別提款權(約合6597億美元)。據此,中國的繳納的資本金將增加290億美元。
因此,中國為提升自己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話語權至少支付了約1100億美元的資金。因為此項原因導致外匯儲備減少也不能算是損失。
4.中國政府對他國的援助
近兩三年,中國政府對非洲、南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區的很多國家都進行了巨額的貸款與援助。從廣義上說,這些都屬於援助范圍,因為無論是貸款還是援助,很多最後都難收回。但是這些援助可以間接帶來收益。
如中國給委內瑞拉的貸款,短期內難以收回,甚至可能永遠不能收回,但是保證了中國在南美洲的利益。中國對中亞五國提供了大量的貼息貸款,促進了中國對其出口及項目建設。還有中國給非洲的貸款,估計最後打水漂是大概率事件,但是通過這些貸款,中國的企業蜂擁而進入非洲,開辦了大量的企業,獲得了大量的資源,其實所獲得的利益早已超過貸款很多倍了。例如,中國是唯一一個獲得安哥拉優先採礦權的亞洲國家。
上述數據目前並無完整統計,但是規模肯定不小。嚴格地說,中國對外的這些貸款及援助,對於中國自身的利益來說都是屬於投資性質,日後終將慢慢收回。

❾ 中國外匯儲備有多少

這是2011年12個月份,每月的外匯儲備數額。版
1:權29316.74

2:29913.86

3:30446.74

4:31458.43

5:31659.97

6:31974.91

7:32452.83

8:32624.99

9:32016.83

10:32737.96

11:32209.07

12:31811.48

❿ lmf是什麼意思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

是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

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我們常聽到的「特別提款權」就是該組織於1969年創設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2015年4月6日早間發布了一份官方公報,在公報中,IMF總裁拉加德確認,希臘方面已經同意在2015年4月9日如期償還其應償付的IMF到期借款。

2015年10月1日,中國首次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報其外匯儲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拖延多年後,終於在2015年行將結束時獲得美國國會通過,迎來即將生效的曙光。

根據該方案,IMF的份額將增加一倍,約6%的份額將向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代表性不足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由此,中國躋身IMF第三大成員國,而印度、俄羅斯和巴西也均進入前十位。

2016年1月2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IMF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已正式生效,這意味著中國正式成為IMF第三大股東。中國份額佔比將從3.996%升至6.394%,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2016年3月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將從2016年10月1日起在其官方外匯儲備資料庫中單獨列出人民幣資產,以反映IMF成員人民幣計價儲備的持有情況。

影響

根據蘭德爾·W·斯通(Randall W. Stone)在2002年所做的一項研究,有關IMF的學術文獻顯示「對IMF計劃對經濟增長的長期影響沒有共識。

一些研究發現,IMF貸款可以減少未來發生銀行危機的機會,而其他研究則發現,它們可以增加政治危機的風險。貨幣基金組織的計劃可以減少貨幣危機的影響。

一些研究發現,IMF計劃在擁有發達國家贊助人的國家(通過外國援助,後殖民機構的成員資格或聯合國的投票方式)效果不佳,這似乎是因為該贊助人允許各國標榜IMF計劃規則,因為規則未得到一致執行。

一些研究發現,由於造成經濟道德風險,減少了公共投資,減少了制定健全的國內政策的動機以及降低了私人投資者的信心,基金組織的貸款降低了經濟增長。其他研究表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可以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影響,其影響是微妙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閱讀全文

與20169月外匯儲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過戶多久拿到監管資金 瀏覽:977
近期的理財詐騙公司 瀏覽:721
260108基金今天凈 瀏覽:647
貸款提車上路需要多久 瀏覽:383
證券咨詢公司的投資顧問 瀏覽:382
杭州南海成長股權基金 瀏覽:373
合肥鑫匯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71
基金控庄的股有什麼特點 瀏覽:958
醫院股權融資 瀏覽:245
信託產品圖片 瀏覽:201
中原高速03月07日資金揭秘 瀏覽:515
怎麼買萬達股票 瀏覽:306
湖南源匯信託 瀏覽:891
汽車融資網站 瀏覽:747
外匯價1美元人民幣 瀏覽:649
方正科技股票價格 瀏覽:802
景順長城動力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59
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舉報中心 瀏覽:388
孔門的理財 瀏覽:116
鼎融資本收益怎麼樣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