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俄羅斯2009外匯儲備

俄羅斯2009外匯儲備

發布時間:2021-05-31 22:28:24

1. 目前世界各國外匯儲備排行

根據2006年1月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統計

香港外匯儲備為1243億美元,內居全球第七容位。中國為7690億美元,僅次於第一位的日本8433億美元。
台灣至去年12月底外匯儲備為2533億美元,仍維持全球第三。
韓國以2104億美元緊追在後。有分析人士稱,亞洲各地區目前的外匯儲備持有量已大幅超過最佳水平,並可能引發經濟上的風險。

日本2005年11月底外匯儲備為8433億美元,中國2005年9月底為7690億美元,二者已日益接近。如將香港計算在內,則超過日本。

經濟復甦的俄羅斯及經濟增長率達兩位數的印度,至2005年底的外匯儲備分別為1740億美元及1372億美元,分居第五、第六名。

2.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否比俄羅斯的GDP總量還多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資產即外匯儲備。
商業信用。
外匯儲備的積累將使出口企業的成本開支無法彌補而倒閉破產。同時大量持有紙幣形態的外匯儲備,給外匯發行國通過通貨膨脹逃脫債務打開了方便之門,會形成持匯國巨額的匯兌損失而導[1]致銀行破產。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外匯儲備排名
據2009年4月底數據,中國大陸外匯儲備排名世界經濟體第一,日本居第二,俄羅斯居第三。

3. 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以前為什麼那麼高歷史原因引起

俄羅斯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特別是石油資源和天然氣資源一直是其手中的王牌。俄羅內斯之容所以能在普京上台後迅速的發展起來,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石油的出口。而在過去的幾年國際原油價格一直是居高不下,俄羅斯靠出口石油等自然資源發家和迅速崛起,石油的出口佔到了俄羅斯經濟總量的很大一部分,而國際原油貿易的結算貨幣多以美元為主。因此,俄羅斯在之前通過石油等自然資源的出口積累了大量的外匯美元儲備。今年由於烏克蘭危機,歐盟和美國聯手使用經濟手段制裁俄羅斯,俄羅斯的出口受到限制,外匯儲備在不斷減少,另一方面油價的大跌更是加劇了俄羅斯經濟的惡化。

4. 俄羅斯有多少外匯儲備

3.9億

5. 求一份2009年世界強國top 10

<1>美國 2008年底美國的利率可能會降至1.5%以下,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轉暖,2009年會以25基點(甚至更少的基點數)的加息力度逐步提高利率,恢復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和股市的調控能力及美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美國總是懂得把人民集結在最賺錢的行業,所以能夠長期保持絕對優勢地位。2010年底美國仍將以世界第一的國民生產總值,黃金儲備,教育力量,科技力量,軍事力量(尤其是軍費開支),全球500強企業數量,綜合國力和世界第一大貨幣美元(與歐元影響力相當)等穩坐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寶座。美國次貸危機的確對世界股市,尤其是股民、基民信心產生了重大負面影響,但是也應該看到世界許多重要經濟實體如「金磚四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澳大利亞等實體經濟走勢都較為強勁,日本經濟也正逐步轉暖。美國各項主要指標佔世界的比重每年略有降低,顯示出了亞洲經濟的強勁走勢。美國受世界經濟大繁榮和本國各項促進經濟發展政策的帶動,必將逐步走出次貸危機,重新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預測美國全年經濟增速約為2.6%(這個增速很大程度上由中美關系決定,因為中美關系直接影響國際油價,中美貿易額等)。以2012年底匯率計,2012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會下降到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19%以下,但綜合國力仍將佔到世界綜合國力的20%以上,在絕大多數重要領域還將佔到世界的絕對比重!2015年美國軍費開支將超過1.5萬億美元。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壓力:美國次貸危機,國際油價高速上漲,巨額貿易逆差,巨額財政赤字,高通貨膨脹率,美元疲軟等,期間關系是巨額貿易逆差,巨額財政赤字和美國次貸危機,是導致美元疲軟,進而導致美國高通貨膨脹率和國際油價高速上漲的重要原因。

軍事:(1)以大型軍事科研工程為基礎,美國軍力每年增強15%以上;(2)指揮全球美軍的美國四大指揮中心:(五角大樓)美國國家軍事指揮中心—最大指揮中心,國家緊急機載指揮中心—最強大空中指揮所,戰略空中司令部指揮中心—戰略空中中樞,北美夏延山地下指揮中心—防空防天指揮中心;美國海軍絕密武器研究最大基地「第七區」,未來美國最大的武器試驗中心,美國海軍空戰中心—「中國湖」海軍基地,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里奇克雷斯特鎮附近的胡佛大壩下;(3)軍事戰略:美國有國家導彈防禦計劃(NMD)和戰區導彈防禦計劃(TMD)軍事系統;美國不斷進行軍事侵略和軍事演習採取以戰養戰的軍事策略;美國情報部門雇員約15萬人,年度開銷超過300億美元;近20年中國的軍力增強速度略高於印度,遠高於日本,為了維持相對平衡,美國將來必定會拉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強化軍力來限制中國(2008年5月6日澳大利亞晨報報道美國國防部已經批准向澳大利亞出售宙斯盾武器系統,總價將會達到4.5億美元,美軍方稱此系統可增強澳大利亞的空戰能力。」);(4)武器裝備:除了上面圖中的部分展示,美國還有「空軍一號」、「鉚釘」偵察機等大批聞名世界的高科技大型飛機。【第四代戰斗機F–22A「猛禽」的六大技術優勢: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短距起降,高度綜合和智能化的航電系統,良好的保障性能。】

<2>日本 世界第二且仍佔世界較大比重的國民生產總值,世界第二的外匯儲備量,世界第四的對外貿易額,處於世界最發達國家行列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世界先進的教育實力,世界第七的軍事力量和世界前五的軍事潛能。日本幾乎所有的優勢都直接表現在經濟上和以經濟為支撐的科技上,所以一旦日本國民生產總值排名下降,綜合國力的排名就會大幅下滑。由於過去幾十年裡,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始終處於世界第二或第三位,積累了雄厚的資本(銀行存款,黃金、外匯儲備,固定資產〈主要是建築〉),所以日本的大國地位還可以維持10年以上;到2020年底,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將被擠出世界前五,外匯儲備將被擠出世界前三,對外貿易額排名將被擠出世界前四,日本的大國地位將基本終結。最後終結日本大國地位的最重要力量,可能不是未來的三個超級大國(中國、美國、俄羅斯),而是日本絕大多數資源的依賴國澳大利亞。

軍事:(1)日本政府「無核三原則」:不製造、不擁有、不引進核武器。(2)武器裝備:日本現役的F–15J戰斗機、F–2戰斗機、C–130運輸機、E–767預警機都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3>德國 憑借著歐元對美元的高速升值和一定的經濟增長,多年的世界出口冠軍和保持巨額貿易出超,2014年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超越日本,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位居世界第三,對外貿易額也有望(超越美國,僅次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由於2015年底前歐盟可能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實體,作為歐盟經濟實力最強國,德國的政治、經濟地位必定會在全世界日益突顯;2020年底前德國國民生產總值有可能趕上甚至超越美國。教育一直領先於世界,哺育了康德、貝多芬、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愛因斯坦等世界級偉人。<4>中國 (1)2009年起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引擎(美國次貸危機對美國和歐盟經濟的負面影響高於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引擎的時間提前了兩年),同時中國也將在金融,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科技等關鍵領域強大起來。2011年底軍事力量世界第二(與俄羅斯相比防禦能力更強,進攻能力相當—中國更強調國防),國民生產總值世界第二,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中國的外匯儲備金額將多於外匯儲備世界前10的國家中,其他9國的總和),國內市場規模世界第三(僅次於歐盟和美國),科技力量世界第二(航空航天科技,軍工科技,核科技,電子信息科技等核心領域世界第二,船舶科技世界第一),佔全球商業500強比重世界第二(緊次於美國),人口世界第一,高等院校在校生總數世界第一(3000萬人以上),世界第一金牌數(體育超級大國地位的象徵)。吞吐量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國擁有五座以上:上海,香港,廣州,深圳,青島,天津等。經濟上與歐盟,美國形成世界經濟大三角;軍事上與美國,俄羅斯形成世界軍事大三角,超級大國地位顯現。但由於那時中國僅處於中等發展中國家高級階段且歐盟和美國優勢較大,所以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甚至超越歐盟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實體,還有一段路要走。

(2)中國的競爭優勢:2012年底中國東部將達到初等發達國家初級階段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高;中國中西部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略高於印度全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且比印度更具有資源,能源,交通運輸等優勢。商品運輸:陸路可以直接通過亞歐大陸橋運往歐盟,俄羅斯;海上可以較近的運往日本,韓國,東南亞,印度,美國,澳大利亞等;空中可以較快的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並且那時中國本身就是僅次於歐盟,略高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市場,所以在2008年初~2020年底的13年中,中國始終都會是世界最大的製造中心(中國更有必要成為高科技產品的世界製造中心),只是區域上會由東部逐步向中西部轉移,東部也會由世界製造中心發展為世界創造中心(中國需要在中西部建立起大量的高質量大中型城市吸引國際資金的區域性轉移)。隨著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比重的增大,在未來,世界絕大多數經濟實體經濟的高速發展都將很大程度上依賴對華貿易的高速增長。

(3)中國的外部競爭壓力:未來五年內俄羅斯和印度的對外貿易增速都將與中國對外貿易增速相近;2020年底前俄羅斯和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都將進入世界前八,那時這兩個國家在國際貿易方面的競爭力都將不亞於美國,大國成為強國,對中國經濟將產生分流作用,相對削弱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全世界高速增長也極有可能引發全世界的高通貨膨脹;俄羅斯,印度,巴西,澳大利亞等資源大國佔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會逐年增大;2010年底~2018年底有兩屆奧運會和兩屆世博會都不可能在中國舉辦,這將加快中國對手國的發展;中國將來還需要償還虧欠日本的貸款

中國的內部發展問題:通貨膨脹率很高;財政赤字問題和國債問題也有一定的壓力;黃金儲備量在世界大國中排名靠後(與歐盟各國黃金儲備總和及美國黃金儲備相差懸殊);資源科技和能源科技的發展速度低於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增速;人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會使中國百姓在激烈的國際金融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

<5>俄羅斯 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高速攀升是俄羅斯經濟高速增漲的重要基礎。2008年第一季度外貿額為1633億美元,同比增長55.8%;外貿順差為53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0%。莫斯科已成為歐洲房地產商在歐洲的首選投資地。2012年底前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將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貿易出口額將上升到世界第五位(緊隨中國,德國,美國,日本之後)。有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普京是一個優秀的歷史學家,更是一個出色的未來學家,如果俄羅斯繼續走普京路線,2015年底俄羅斯將發展為中等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與世界第七的義大利相當;2020年底國民生產總值將進入世界前五,綜合國力可比美國。

<6>英國 由於現在的世界計算機體系對英語有很大的依賴,未來五年內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英國也會成為世界亞超級大國之一,所以英語和漢語將更突顯世界最重要的兩大語種地位,英國具有語言優勢;英國移民及其後裔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都佔有人口的絕對比重;世界金融地位日益突顯,也使世界金融中心倫敦影響力更大,再借力倫敦奧運會(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是英國綜合國力升級由量變增強到質變飛躍的最重要條件之一),英國的發展前景值得關注。

<7>法國 法國是緊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核能大國,在旅遊業、軍工科技和文化領域等方面較有優勢,如果能夠繼續保持與中國的較好關系,2013~2020年將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處於優勢地位,甚至有機會在國民生產總值和綜合國力上趕超德國,但現在中法關系出現了危機。

<8>加拿大 七大發達國家中,唯一石油凈出口國;鈾儲量世界地二;與美國互為最大貿易夥伴;是公認的世界移民政策做得很好的國家之一;全球氣候變暖使加拿大可開發空間大增,如果北冰洋航道開辟,加拿大有實現高速飛躍的可能。

<9>印度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世界第二或三位的軟體大國,綜合國力增強速度,在大國中僅次於中國和俄羅斯;到2012年底印度將成長為世界六個亞超級大國之一;印度粗通英

語的人超過兩億,這是印度在現代計算機領域,尤其是軟體業的優勢; (據說印度民間有1萬噸以上的黃金和15萬噸以上的白銀)2012年以後,印度政府有實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收購民間5000噸黃金,使印度盧比迅速成為高價值的,為全世界認可的世界性貨幣之一,進一步提升印度的亞超級大國地位。《福布斯》雜志2008年5月4日報道:身價430億美元的51歲印度富豪穆克什·安巴尼在印度經濟中心孟買市,耗資20億美元正在為自己打造一座高173米的世界上最昂貴的私人「摩天豪宅」(左圖)。

軍事:印度一直保持著巨額的軍事采購,計劃在未來5年內采購300億美元以上的軍事硬體和軟體;據稱,印度自認為是亞洲第一軍事強國。

<10>巴西 世界第五人口大國,第五土地面積大國,世界重要的鐵礦石和石油等重要資源和能源出口國,擁有世界最大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該公司保有鐵礦石約40億噸;咖啡產量世界第一;擁有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熱帶雨林);2012年底巴西將會發展為南半球拉丁美洲,非洲,大洋州三大洲中的最強國。

6. 世界各國外匯儲備

— 世界全球(所有國家的總和) 7,471,093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不包括香港及澳門) 2,847,300 Dec 2010
2 日本 1,101,000 Nov 2010
- 歐盟
(歐盟歐元區所有國家,包括歐洲中央銀行) 530,666 Feb 2009
3 俄羅斯 484,600 Nov 2010
4 中華民國 379,300 Nov 2010
5 印度 294,000 Nov 2010
6 韓國 290,200 Nov 2010
7 巴西 284,900 Oct 2010
8 瑞士 266,400 Oct 2010
9 香港 273,200 Jan 2011
10 新加坡 221,400 Oct 2010
11 阿爾及利亞 145,363 Apr 2009
12 德國 143,518 Feb 2009
13 泰國 140,000 Jan 2010
14 義大利 110,811 Feb 2009[1]
15 法國 99,930 Feb 2009[1]
16 馬來西亞 87,700 Apr 2009
17 墨西哥 82,100 Feb 2009
18 伊朗 81,000 May 2008
19 利比亞 79,000 Sep 2007
20 美國 75,654 Apr 2009[1]
21 土耳其 66,746 May 2009
22 英國 64,332 Mar 2009[1]
23 波蘭 63,847 Oct 2008
— 歐洲中央銀行
(不被任何一個單獨歐盟國家擁有) 62,921 Feb 2008 [1]
24 丹麥 62,400 May 2009
25 印度尼西亞 56,600 May 2009
26 伊拉克 48,779 Jan 2009[2]
27 阿根廷 47,024 Feb 2009 [1]
28 以色列 45,076 Apr 2009
29 奈及利亞 45,000 Apr 2009
30 加拿大 43,524 Mar 2009[1]
31 委內瑞拉 42,628 Dec 2008
32 挪威 42,364 Nov 2008
33 菲律賓 39,319 May 2009
34 捷克 36,854 Mar 2009[1]
35 羅馬尼亞 35,910 Feb 2009[1]
36 南非 33,418 Apr 2009
37 沙烏地阿拉伯 31,320 Oct 2007
38 埃及 31,189 Apr 2009
39 秘魯 30,930 Mar 2009
40 澳大利亞 30,692 Nov 2008
41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29,620 2007 est.
42 烏克蘭 27,800 May 2009
43 瑞典 27,719 Feb 2009
44 荷蘭 26,630 Feb 2009[1]
45 哥倫比亞 23,800 Mar 2009
46 智利 22,895 Feb 2009[1]
47 匈牙利 22,712 Sep 2008
48 摩洛哥 22,009 Feb 2009[1]
49 西班牙 20,886 Feb 2009[1]
50 越南 20,700 Jun 2008
51 澳門 20,000 Dec 2008
52 哈薩克 19,658 Feb 2009[1]
52 科威特 19,630 2007 est.
53 黎巴嫩 19,400 2007 est.
54 斯洛伐克 18,504 Sep 2008
55 塞爾維亞 17,490 Nov 2008
56 比利時 16,056 Feb 2009[1]
57 奧地利 15,871 Nov 2008
58 保加利亞 15,189 Feb 2009[1]
59 葡萄牙 12,770 Feb 2009[1]
60 紐西蘭 12,470 Feb 2009[1]
61 安哥拉 12,290 2007 est.
62 巴基斯坦 11,190 May 2009
63 克羅埃西亞 10,852 Feb 2009[1]
64 波札那 10,000 May 2008
65 亞塞拜然 9,316 Apr 2008
66 約旦 9,172 Jan 2009[1]
67 突尼西亞 8,426 Feb 2009[1]
68 芬蘭 8,327 Feb 2009[1]
69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8,100 2008 est.
70 玻利維亞 7,717 Dec 2008
71 葉門 7,400 Mar 2009
72 阿曼 7,004 2007 est.
73 烏拉圭 6,672 Feb 2009
74 孟加拉國 6,500 Apr 2009
75 厄瓜多 6,500 Oct 2008
76 卡達 6,368 2007 est.
77 塞普勒斯 6,176 2007 est.
78 敘利亞 6,039 2007 est.
79 立陶宛 5,704 Mar 2009[1]
80 烏茲別克 5,600 2007 est.
81 拉脫維亞 5,556 Feb 2009[1]
82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波黑]] 5,151 Jan 2008
83 瓜地馬拉 4,559 2007 est.
84 古巴 4,247 2007 est.
85 赤道幾內亞 3,928 2007 est.
86 哥斯大黎加 3,915 2007 est.
87 土庫曼 3,644 2007 est.
88 愛沙尼亞 3,526 Mar 2009[1]
89 馬爾他 3,522 2007 est.
90 緬甸 3,500 Aug 2008
91 巴林 3,474 2007 est.
92 白俄羅斯 3,326 Feb 2009[1]
93 希臘 3,181 Feb 2009[1]
94 迦納 2,837 2007 est.
95 肯亞 2,615 Mar 2009
96 冰島 2,792 Feb 2008
97 巴拉圭 2,743 Nov 2008
98 斯里蘭卡 2,600 Oct 2008
99 多明尼加 2,525 2007 est.
100 象牙海岸 2,500 2007 est.
101 坦尚尼亞 2,441 2007 est.
102 喀麥隆 2,341 2007 est.
103 宏都拉斯 2,336 Oct 2008
104 薩爾瓦多 2,417 Feb 2009[1]
105 馬其頓 2,243 Nov 2007
106 巴布亞紐幾內亞 2,193 Dec 2007
108 模里西斯 1,772 2007 est.
109 阿爾巴尼亞 1,615 Dec 2007
110 柬埔寨 1,600 Dec 2007
111 牙買加 1,490 Dec 2007
112 莫三比克 1,470 Nov 2007
113 加彭 1,459 2007 est.
114 摩爾多瓦 1,365 Feb 2009[1]
115 塞內加爾 1,350 2007 est.
116 喬治亞 1,300 2008 est.
117 巴拿馬 1,260 2007 est.
118 蘇丹 1,245 2007 est.
119 辛巴威 1,222 Mar 2008
120 亞美尼亞 1,141 Feb 2009[1]
121 尚比亞 1,100 2007 est.
122 斯洛維尼亞 1,076 Jan 2008
123 尼加拉瓜 1,075 2007 est.
124 吉爾吉斯斯坦 1,029 Feb 2009[1]
125 蒙古 1,000 Jul 2007
126 查德 997 2007 est.
127 布吉納法索 897 2007 est.
128 賴索托 889 2007 est.
129 愛爾蘭 854 Feb 2009[1]
130 衣索比亞 840 2007 est.
131 貝南 825 2007 est.
132 納米比亞 750 2007 est.
133 馬達加斯加 745 2007 est.
134 盧森堡 713 Sep 2008
135 巴貝多 620 2007 est
136 寮國 514 2007 est.
137 盧安達 511 2007 est.
138 史瓦濟蘭 395 2007 est.
139 多哥 363 2007 est.
140 維德角 344 2007 est.
141 塔吉克 301 2007 est.
142 蓋亞那 292 2007 est.
143 海地 221 2007 est.
144 貝里斯 150 Oct 2008
145 萬那杜 149 Dec 2007
146 馬拉維 140 2007 est.
147 甘比亞 120 2007 est.
148 幾內亞 119 2007 est.
149 蒲隆地 118 2007 est.
150 塞席爾 118 2007 est.

7. 俄羅斯外匯儲備多少 2015年

據媒體報道,俄羅斯聯邦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2015年6月4日稱,該行打算將其外匯儲備擴大至5000億美元,以便讓俄經濟有能力抵禦資金外流和新沖擊的影響。

8. 俄羅斯外匯儲備縮減 是對俄羅斯有益么

1 外匯儲備不是那個國家的凈資產
2 當你去俄羅斯的銀行存入500美元後,在國際收支表上,體現俄羅斯多了500美元

現在你明白了嗎?

9. 俄羅斯的外匯儲備有多少

「俄羅斯目前大約有36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大約1200億美元是配置在兩支應急基金當中,這些基金一年前還有近1600億美元的規模。」

10. 俄羅斯為什麼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

俄央行近日已經將人民幣納入一攬子官方儲備貨幣,但銀行尚未買進人民幣。此外,該決定是在11月中旬做出的。不過,上述人士表示,人民幣未來在俄羅斯外匯儲備中所佔的比例可能較小。
根據俄央行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報告,截至2014年12月31日,美元在俄羅斯官方儲備中佔比達44%,歐元佔42%,英鎊為9.2%。其餘儲備中還包括少量加拿大元、澳元、瑞士法郎和日元。
實際上,人民幣和盧布的交集由來已久。2010年12月15日,盧布—人民幣的掛牌交易儀式在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舉行,俄羅斯成為人民幣在境外掛牌交易的第一個國家。俄央行可以通過莫斯科交易中心購買外匯作為官方儲備。
今年3月17日,莫斯科交易所發布公告稱,莫斯科交易所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已啟動人民幣/盧布期貨交易。對此,公告還解釋稱,莫斯科交易所的人民幣交易量大幅度增長、俄羅斯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和盧布的兌換業務份額增加、對俄中外貿合同對沖業務的基本需求形成。
數據顯示,2014年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幣交易總量增長7倍,達到3950億盧布(480億元)。同時2014年10月平均交易額創下紀錄,達到5.41億元。此外,人民幣與盧布今年8月交易量同比上漲了400%,至184億元(約合1933億盧布)。這是2010年底貨幣對開展交易以來的最大規模。
除了兩國的實際外匯需求,地緣政治因素也使得俄羅斯不斷向東方尋求夥伴。自從歐美對俄羅斯實行制裁以來,其「去美元化」的願望達到了金融危機以來的頂峰。因此,俄羅斯企業自2015年年初就開始尋找新的借貸資金來源,中國則成為了首要選擇。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2009外匯儲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景順長城動力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59
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舉報中心 瀏覽:388
孔門的理財 瀏覽:116
鼎融資本收益怎麼樣 瀏覽:305
融資價格是什麼 瀏覽:564
新基金封閉期不能贖回 瀏覽:789
外匯狙擊手pdf 瀏覽:218
恆生中國指數基金 瀏覽:898
修正火理財 瀏覽:487
上海場內開放式基金代碼 瀏覽:516
江蘇民營投資控股和中超控股 瀏覽:450
郭德勝家族信託 瀏覽:211
華寶大健康基金凈值 瀏覽:26
金融信託投資公司 瀏覽:385
網路融資新聞 瀏覽:265
東方財富手機版看資金流向 瀏覽:382
什麼是股票的關鍵價位 瀏覽:812
中厚理財 瀏覽:41
中融信託客服電話 瀏覽:591
無錫中國黃金今日價格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