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開通招行「個人實盤外匯買賣」功能無手續費,也沒有交易手續費,有點差回。
若是招行一答卡通「跨境匯出匯款」的費用,包括:境外匯款手續費、中間行費用、電報費和鈔匯互轉費用。各分行的收取標准有所不同,建議您聯系人工客服詳詢。
B. 如何兌換外幣費用最低
去銀行用外幣換人民幣是不收手續費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差額就是銀行的收入版。在權銀行用外幣兌換人民幣的方法:
1、如果是用現金兌換必須到銀行櫃台方可辦理,需要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櫃台填寫結匯申請書方可兌換。
2、如果錢在卡里,則可以先在ATM機上自助兌換,之後到銀行櫃台直接取現即可。
3、網銀兌換:登錄網銀,選擇投資理財,點擊結售匯,選擇人民幣結匯即可操作,然後到銀行即可取現。
C. 如何計算出口換匯成本
這里的國內價我理解為管理費,預期利潤等等,但你這價格太低了吧?是不是應該為13.48RMB\輛(我按這個數計算)??出口外匯凈收入指扣除運費和保費後的FOB外匯凈收入,因此運費和保費可以不換算成人民幣再計算.
出口換匯成本=(140+13.48)RMB/(42.4-7.84-1.52)USD=4.65
即用4.65RMB可以換回1USD,相對於匯率很低了,說明經營效益非常好.
D. 如何換外匯
若已持招行儲蓄卡,通過招行辦理境內個人購匯,單筆或當年累計等值小於等於專2萬美元,可屬嘗試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登錄手機銀行,選擇「首頁→全部→跨境金融→外匯購匯→購匯委託」,等值2萬美元以上的外幣,建議前往櫃台確認是否能辦理,購匯沒有手續費。
溫馨提示:
1.有效開戶證件為身份證(不包括臨時身份證)方可通過手機銀行辦理。
2.每人每年結售匯額度為等值5萬(含)美元。
若兌換的外幣要支取出來,建議購匯時選擇現鈔,另外您在購匯之前先需要和網點確認是否支持該幣種取款;若兌換的外幣要轉賬,建議購匯時選擇現匯。
E. 什麼是換匯成本
換匯成本是指某出口商品換回一單位外匯需多少元人民幣成本。換言之,即用多少元人民幣的「出口總成本」可換回單位外幣的「凈收入外匯」。
換匯成本=出口總成本(人民幣)/出口外匯凈收入(外幣)其中,出口外匯凈收入為FOB凈收入(扣除傭金、運保費等勞務費用後的外匯凈收入)。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換匯成本與出口總成本成正比,與外匯凈收入成反比。利用這一關系,換匯成本常用於考核出口商品的經營成果,主要作用為: (1)通過不同種類出口商品換匯成本高低的比較,作為調整出口商品 座談會
結構和¨扭虧增盈"的依據之一。 (2)同一種類的出口商品,比較出口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換匯成本的高低,作為選擇出口市場的依據之一。 (3)比較不同地區、不同公司,出口同一種類商品的換匯成本的高低,找出差距,挖掘潛力,改善經營管理。 (4)同一種類出口商品,比較不同時期的同期換匯成本,以便比較換匯成本的增減情況。 換匯成本如高於銀行外匯牌價,出口為虧損;反之則為盈利。 出口商品換匯成本是指:商品出口凈收入每美元所需要的人民幣總成本,即用多少人民幣換回一美元。 計算公式為: 出口商品換匯成本=出廠所需總成本(人民幣)/出口銷售凈收入(美元)。 人民幣總成本包括:收購商品成本運費,保險費,銀行費用,綜合資用等,經扣除出口退稅金額(如果出口商品屬於退稅補貼商品〕後的人民幣總支出。 出口銷售美元凈收入:外銷商品的美元收入減去國外銀行費用,給客戶的傭金折扣等費用後的美元凈收入。 換匯成本反映了出口商品的盈虧情況是考察出口企業有無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其衡量的標準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如果換匯成本高於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則該商品的出口為虧損,雖然有創匯,但出口本身卻無經濟效益,換匯成本越高,虧損越大。因此,要避免虧損,必須准確測算換匯成本。
F. 換匯成本怎麼算
換匯成本的計算方法:換匯成本=出口總成本(人民幣)/出口外匯凈收入(外幣),其中出口外匯凈收入為FOB凈收入(扣除傭金、運保費等勞務費用後的外匯凈收入)。
此外還有一個計算匯換成本的公式:換匯成本=購進貨物的計稅價格*(1+法定征稅率-出口退稅率)/出口FOB價。
例如:換匯成本=購進貨物的計稅價格*(1+17%-13%)/出口FOB價。
人民幣總成本包括:收購商品成本運費,保險費,銀行費用,綜合資用等,待會出口退稅金額(如果出口商品屬於退稅補貼商品〕後的人民幣總支出。
換匯成本反映了出口商品的盈虧情況是考察出口企業有無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其衡量的標準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如果換匯成本高於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則該商品的出口為虧損,雖然有創匯,但出口本身卻無經濟效益,換匯成本越高,虧損越大。
(6)換外匯成本擴展閱讀:
換匯成本作為衡量外貿企業出口業務盈虧的一個指標,即該換匯成本反應的是外貿企業出口商品每換回1美元,在國內需要花多少人民幣成本。它可以反應外貿企業出口業務盈虧,換匯成本跟現行美元匯率作比較,如果換匯成本高於美元匯率,則表示該票出口業務是虧損的;如果低於美元匯率,則表示該票出口業務是盈利的。
假如美元匯率為6.6,換匯成本計算出來為7,則表示該票出口業務成本為7元,出口換匯1美元,該1美元值6.6元,即花了7元換回來6.6元,虧損了;
假如美元匯率6.6,換匯成本計算出來為5元,則表示該票出口業務成本為5元,出口換匯1美元,該1美元值6.6元,即花了5元換回來6.6元,盈利了。
G. 出口換匯成本=出口總成本/出口外匯凈收入
出口換匯成本:指來某商品出口凈收入自一個單位的外匯所需要的人民幣成本。如換匯成本高於銀行牌價,說明出口人民幣虧損。
計算公式:出口換匯成本=出口商品總成本(人民幣元)/FOB出口外匯凈收入(美元)
出口換匯成本與出口總成本成正比,與出口外匯凈收入成反比。出口換匯成本是衡量外貿企業和進出口交易盈虧的重要指標。它與外匯牌價進行比較能直接反映出商品出口是否盈利。例如,在一筆出口貿易中,計算出的出口換匯成本為7.3美元,如果當時外匯牌價為1美元折8.3元人民幣,則出口1美元的該商品取得1元人民幣的盈利。反之,如果計算出的出口換匯成本是9.3美元,則出口1美元該商品,就會出現1元人民幣的虧損。
H. 出口換匯成本的計算題
這批農產品的出口換匯成本是7.594771242人民幣元/美元,以目前的匯率¥6.49/USD行情,此出口是巨虧啊!
出口換匯成本是指某出口商品換回一單位外匯需多少元本幣(中國內地是人民幣)成本。換言之,即用多少元本幣的「出口總成本」可換回單位外幣的「凈收入外匯」。
換匯成本=出口總成本(人民幣)/出口外匯凈收入(外幣)
其中,出口外匯凈收入為FOB凈收入(扣除傭金、運保費等勞務費用後的外匯凈收入)。
出口總成本(人民幣)=進貨價款+出口費用-退稅款=120000+120000*5%-9800=116200人民幣元
出口外匯凈收入=FOB凈收入=18000-18000*5%-18000*10%=15300美元
換匯成本=116200/15300=7.594771242
I. 兌換外匯賺差價
難得你復制這么抄多東西襲,而且難得動腦筋了。鼓勵一下。並非是你天真無邪,只是你不太了解這個市場。作為一個非業內的人,能夠注意到這種微弱的差價的存在已經很了不起了。
外匯市場或者說一切金融市場中,皆存在套利行為,具體的背後邏輯和常見方式可以參考我的博客:憂郁的對沖,裡面有關套利交易的幾篇博文。
單獨說一下你說的這些。你復制黏貼的是哪家銀行的外匯牌價需要看清楚,如果是同一家銀行同一時刻的即期匯價(非遠期)的話,那麼這一瞬間,確實存在著如你所計算的套利機會,但是這個機會往往是稍縱即逝的,因為有無數套利資本利用計算機組甚至伺服器強大的計算能力去捕捉這樣的套利機會,而且銀行內部也在實時監測,不會允許足夠套利的差價長時間(這裡面的長時間很可能就是幾百毫秒)存在的。而且當你真的如此去進行逐筆兌換、交易的時候,價格已經變了又變了,即便利用計算機組、伺服器進行的自動化捕捉機會並交易,也可能在交易過程中因滑點或交易延遲導致的額外成本壓縮掉套利空間。
J. 銀行換外匯為什麼會虧
因為銀行要找差價啊,這個是銀行的收入。
買入價和賣出價都是站在銀行(而不是客戶)的專角度來定的,這些屬價格都是外匯(而不是本幣)的買賣價格。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差價代表銀行承擔的匯率波動風險的報酬,一般為1%一5%,損失的這部分差價這也是銀行盈利空間,兌換不收手續費。可不要說銀行賺錢容易哦,因為銀行拿這些外匯也只能賣出去,不能在國內流動,而國際外匯市場上匯率每時每刻都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