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本到底是數量 還是金額啊
股本是股份數量
1、股本,包括新股發行前的股份和新發行的股份的數量的總和。
2、公司資產的總價值,包括股本金、長期債務及經營盈餘所形成的資產。
3、股本的大小會隨著送股和配股而增加,但市價不會改變,這是由於送配股後除權的原因。
4、總結:總股本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全部股票所佔的股份總數,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於全流通股份來說總股本=流通股本。
(1)發行股票股本擴展閱讀
股本指股東在公司中所佔的權益,多用於指股票。
上市公司與其他公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上市公司的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並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集資本。股東以其所認購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
股份是很重要的指標。股份總數為股本,股本應等於公司的注冊資本,所以,股本也是很重要的指標。為了直觀地反映這一指標,在會計核算上股份公司應設置"股本"科目。
參考資料
網路-股本
⑵ 發行股數如何算 股本/面值
我國的股票發行定價屬於固定價格方式,即在發行前由主承銷商和發行人根據市盈率法來確定新股發行價。新股發行價=每股稅後利潤*發行市盈率,因此目前我國新股的發行價主要取決於每股稅後利潤和發行市盈率這兩個因素:
(1)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稅後利潤是衡量公司業績和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每股稅後利潤 = 發行當年預測利潤/發行當年加價平均股本數= 發行當年預測利潤/(發行前總股本數 + 本次公開發行股本數*(12 - 發行月份)/12)
(2)發行市盈率。市盈率是股票市場價格與每股稅後利潤的比率,它也是確定發行價格的重要因素。
(2)發行股票股本擴展閱讀:
發行股的作用:
企業發行股票的直接目的是籌集資金。但由於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因此它們發行股票的主要原因和目的也不盡相同。具體來說,主要包括。
(1)籌集資本,成立新公司。新的股份公司成立時,需要通過發行股票來籌集股東資本,達到預定的資本規模,從而為公司開展經營活動提供資金來源。
(2)追加投資,擴大經營。現有股份公司為了擴大經營規模、增加投資或籌措周轉資金,可以通過發行股票籌措所需資金。這類股票發行稱為增資發行。
(3)提高自有資本比率,改善財務結構。自有資本在資金來源中所佔比率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公司財務結構和實力的重要指標。企業為了保證自有資本與負債的合理比率,提高企業的經營安全程度和競爭力,可以通過增發新股來提高自有資本比率,改善企業的財務結構。
⑶ 股本與發行的股票數量的區別
股票發行量和總股本不是一回事。
股票發行可以有很多次,發行總量是專某一次發行股屬票時的數量。
總股本包括新股發行前的股份和新發行的股份的數量的總和。
股本指股東在公司中所佔的權益,多用於指股票。上市公司與其他公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上市公司的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並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集資本。股東以其所認購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股份是很重要的指標。股份總數為股本,股本應等於公司的注冊資本,所以,股本也是很重要的指標。
⑷ 股本總數與股本總額的區別
1、衡量標准不同
股本總數使用股票數量來衡量的,而股本總額則是使用金額來衡量的。
2、價值不同
兩支股票的股本總數與股本總額的價值不相等。例如股本總數是4萬股,單價是1元,那麼股本總額就是4萬元。而股本總數同樣是4萬股,單價為2元,那麼股本總額就是8萬元。也就是說兩只不同的股票,不能根據股本的總數來判斷兩股是否價值相等。
3、單位不同
股本總額代表金額,其單位是萬元。
股份總額的單位是萬股,指股份公司實際發行股票的總數。
(4)發行股票股本擴展閱讀:
股本總額(股本)=股票面值*股份總額
股本總額是股份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面值總額或股份金額總和。股票發行分為面值發行和溢價發行兩種。在面值發行場合股本總額與面值總額相等。在溢價發行場合股本總額仍然等於面值總額發行價格與股票面值的差價收入不能計入股本只能計入發行公司的資本公積金。
股本是股份公司發行的股份金額或投資者按股份公司股份金額所投入的資本。分為額定股本和發行股本。額定股本指按「公司章程」授權或證券主管部門批准發行的股本總額已發售部分稱為發行股本額定股本與發行股本的差額稱為未發行股本。在一般情況下股份公司的股本總額不得小於其注冊資本。
⑸ 一般公司上市會發行多少股本
這個不固定 根據資產多少發型的一般不會超過30
⑹ 股本是什麼意思
股本是指通過發行股票將許多個別資本聯合為集團資本的一種資本形式。
股份公司的資本,不單獨屬於某個股票所有者或股東,而歸全體股東集團所有。股東沒有獨立支配自己入股資本的權力,只能出賣股票而收回資本,不能向公司討還入股資本。股東有權參加本公司股東大會,討論和表決公司的重大問題並進行決策。
股份資本是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資本。在獨資企業中實際執行職能的資本家,在股份公司中轉化為單純的經理,是他人資本的經營者。
資本所有者則轉化為單純的所有者,即單純的貨幣資本家。股份資本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個人及合夥的佔有形式之間矛盾的產物,是在信用制度發展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6)發行股票股本擴展閱讀
股本其計算方法是用公司的凈資產(包括注冊資金、各種公積金、累積盈餘等,不包括債務)除以總股本,得到的就是每股的凈值。
股份公司的賬面價值越高,則股東實際擁有的資產就越多。由於賬面價值是財務統計、計算的結果,數據較精確而且可信度很高,所以它是股票投資者評估和分析上市公司實力的的重要依據之一。股民應注意上市公司的這一數據
每股資本公積金:溢價發行債券的差額和無償捐贈資金實物作為資本公積金。
市盈率: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每股未分配利潤: 每股未分配利潤=企業當期未分配利潤總額/總股本。
⑺ 發行股數如何算 股本/面值
總股本
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全部股票所佔的股份總數,
流通股
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於全流通股份來說總股本=
流通股本
。
總股本-
非流通股
本=
流通股
其中非流通股即是上述所指的
國家股
、
法人股
、
內部職工股
(未上市的)、
外資股
(
B股
)等。
總股本
的大小與股價的關系:總股本大的話,而且非
流通股
本小的話,莊家就不易控盤。該股不易成為黑馬。相反,總股本小,而且非
流通股本
相對來說佔有較大的比例,那麼莊家很容易吸籌建倉,能快速
拉升
股價,成為黑馬的機率較大。如果在沒莊家的介入的前提下,股本大的
價格波動
相對股本小的價格波動要小一些。
股本指股東在公司中所佔的權益,多用於指股票。
上市公司與其他公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上市公司的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並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集資本。股東以其所認購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股份是很重要的指標。股份總數為股本,股本應等於公司的注冊資本,所以,股本也是很重要的指標。為了直觀地反映這一指標,在會計核算上股份公司應設置"股本"科目。
公司的股本應在核定的股本總額范圍內,發行股票取得。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入與股本總額往往不一致,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於股本總額的,稱為
溢價發行
;小於股本總額的,稱為
折價發行
;等於股本總額的,為面值發行。我國不允許公司折價發行股票。在採用溢價發行股票的情況下,公司應將相當於股票面值的部分記入「股本」科目,其餘部分在扣除發行手續費、傭金等發行費用後記入"
資本公積
"科目。
分類:
額定股本
:
公司章程
設定的可以合法發行的最高股本數額。
已
發行股本
:公司已經依法向股東發行的股本數額。
發行在外股本:公司已經依法向股東發行的並一直持有股本數額。
庫藏股:公司已經依法向股東發行但由公司收回尚未注銷的股本數額。
已
認股
本:投資者根據合同分期認購但股款尚未全部繳入的股本。
⑻ 上市公司IPO時是怎樣計算總股本的,如何確定股數
確定一個將上市的公司的股本是通過會計師事務所核算出來的公司總資產決定(就是)總股本。
新上市股票發行價格平常是這樣演算的(以至今的中小企業板為例):
P=A×40%+B×20%+C× 20%+D×20%
式中:P=發行價格,A=公司每股稅後純收益×同類公司最近3年均勻本益比(市盈率),B=公司每股股利/同類公司最近3年均勻每股股利,C=近期每股凈資產值,D=預估每股股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總股本和流通股本的關系
總股本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全部股票所佔的股份總數,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於全流通股份來說總股本=流通股本
總股本的大小與股價的關系
總股本大的話,而且非流通股本小的話,莊家不易控盤,該股不易成為黑馬。相反,總股本小,而且非流通股本相對來說佔有較大的比例,那麼莊家很容易吸籌建倉,能快速拉升股價,成為黑馬的機率較大。如果沒莊家的介入,股本大的價格波動相對股本小的價格波動要小一些。
⑼ 發行股數和發行後總股本請解釋一下
我沒看過中國船舶的招股說明書,但是一般上市前股票發行數和發行後肯版定是不同的權,根據我國的規定首次公開發行的公司需要最少五家戰略投資人(機構或者公司),一般公司上市前不一定能湊到五家,所以會向目標戰略投資人發行股票,這樣勢必要增發股票滿足發行需要。還有一般上市前,公司的股票數很少,要是一家企業是兩個合資單位開的,假設大家都是50%的股份,那麼這家公司可以只有兩股,但可能這家公司資產可能有幾個億,一般發行公司股票面值都是1元且是無記名的,而發行前是有記名的面值基本都大於一元。最後我國要求首發流通股票要佔公司的25%(個別可以10%)所以為了滿足市場流通的需要也要多發股票。發行前的總股本就是指公司的總資產,但這是凈值。發行後由於股票都有溢價,所以這個凈值也產生了溢價,我們叫做公允價值,它也是總資產,但和發行前是一樣東西兩個價錢了。
⑽ 求助:請問股票發行股數和總股本一樣嗎是同一個概念還是有所區別有什麼區別急!
根據我國的規定首次公開發行的公司需要最少五家戰略投資人(機構或專者公司),一般公屬司上市前不一定能湊到五家,所以會向目標戰略投資人發行股票,這樣勢必要增發股票滿足發行需要。還有一般上市前,公司的股票數很少,要是一家企業是兩個合資單位開的,假設大家都是50%的股份,那麼這家公司可以只有兩股,但可能這家公司資產可能有幾個億,一般發行公司股票面值都是1元且是無記名的,而發行前是有記名的面值基本都大於一元。最後我國要求首發流通股票要佔公司的25%(個別可以10%)所以為了滿足市場流通的需要也要多發股票。發行前的總股本就是指公司的總資產,但這是凈值。發行後由於股票都有溢價,所以這個凈值也產生了溢價,我們叫做公允價值,它也是總資產,但和發行前是一樣東西兩個價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