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樂視退明日將被正式摘牌,受損最大的是誰
根據近日的消息,LeTV電視公司最後一個交易日收於每股0.18元,明天將正式摘牌。LeTV在最後一個交易日下跌了5.6%。根據此前的公告,該公司的股票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並於2020年6月上旬進入取消上市期。它將在取消上市的30天(交易日)之後上市。
LeEco表示,其股票的非上市合約期的開始日期是2020年6月上旬。日期是2020年7月下旬。退市期間全天停牌的公司股票不包括在退市期間。 LeTV在2019年5月的年度財報發布會上表示,該公司的股票有被深圳證券交易所關閉的風險。取消上市後,他將撤回現有的第三屆董事會,並且目前還沒有嚴重資金重組的規定。
2. 賈躍亭為什麼飛不回中國了
因為賈躍亭8次被列為失信人,被限制乘坐飛機和火車,所以不能飛回中國了。
2018年6月1日,首批限制乘坐火車、飛機的嚴重失信人名單在「信用中國」網站公示,樂視網(行情300104,診股)創始人賈躍亭赫然在列。
信用中國網站顯示,限制乘坐火車和民航的嚴重失信人名單中賈躍亭身份證號信息「142623********081X」,與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此前發布的樂視網創始人賈躍亭一致。此外,賈躍亭的姐姐賈躍芳的名字也出現在公示名單上。
2017年12月25日,證監會北京證監局發布通告稱,為保護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合法權益,現責令賈躍亭於2017年12月31日前回國,切實履行公司實際控制人應盡義務,配合解決公司問題,穩妥處置公司風險,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北京證監局稱,已在2017年9月13日對賈躍亭下發了《關於對賈躍亭的監管關注函》,明確要求賈躍亭在見文後立即回國,穩妥處置公司面臨的各種風險,此後也通過上市公司多次向賈躍亭轉達了回國履責的要求,但至今未見賈躍亭採取相關行動。
通告強調,賈躍亭以投資汽車業務及融資為由滯留境外,賈躍亭控制的相關公司對上市公司存在巨額欠款,至今尚未歸還,相關行為嚴重侵害了上市公司的合法權益和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2)樂視外匯擴展閱讀:
賈躍亭列入嚴重失信人的原因
樂視網IPO財務造假
樂視網於2010年6月首發通過,8月登陸創業板,上市價超過發行價60%。2017年10月,樂視網被查處IPO財務造假,牽連發審委多人被抓,名單超10人。
公司套現全家齊上陣
早在2014年,賈躍亭就開始以借款給公司的名義悄悄套現。2014年間,掩護姐姐賈躍芳分3次共計減持4700萬股,累計獲利22億元。2015年,賈躍亭自己也開始套現,2015年6月1日,以均價68.5元的價格減持1751萬股,隔天再以73.33元的價格減持約1773萬股,3天內共套現25億元。
4個月後,再以32元價格轉讓1億股,套現32億元。先後共套現57億元。2017年上半年進行最後一次提取,最終,賈躍亭姐弟的資金已經全部抽走,也代表著賈躍亭安全從樂視網撤退。
讓別人為他的「夢想」窒息
一位離職的樂視網高管曾透露,「賈躍亭自己高位減持,但是不準我們高管減持,還要我們增持來填他挖的坑。」2015年9月,樂視網三位高管梁軍、高飛、吳亞洲合計增持近1000萬元樂視網股份。2016年9月,樂視員工持股計劃完成,攻擊邁入1095萬股。
3. 樂視1 為什麼不支持mt4 外匯軟體
可以下載一個專門的mt4交易軟體,可以傳安裝包給你,很方便的,因為也在做這一塊
4. 外匯在線喊單直播室
相比之下,有喊單的直播室應該春秋期貨的比較准。
5. 聽說樂視把中超和亞冠版權壟斷了,央視都沒
有人說央視和樂視一樣是壟斷,甚至偷換概念,說央視本身的做法就是行政作風,不符合「市場規律」。針對這一點,我覺得有必要替央視洗洗地。
的確,從前央視是壟斷,但那是針對亞足聯的買方壟斷,意思是,我作為買房就出白菜價了,你愛賣不賣。亞足聯為了保住中國大陸這塊陣地,再便宜也得買給央視。然後呢,央視白菜價拿來的轉播版權,地方台分一點,各個網路平台分一點,自己吃肉,大家也都有湯喝,國內觀眾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自由選擇觀看平台,而且,幾乎免費。所以,對於最終的用戶-也就是國內球迷,央視沒有壟斷,各個媒體平台,大家憑實力掙廣告費。
樂視這次的壟斷,性質大家都看到了,是站在前台幫助亞足聯做了個賣方壟斷。對於亞足聯來說,多了個出天價的買方就是打破了央視的買方壟斷,雖然希望更好地推廣亞冠但畢竟真金白銀放在那,最少也是多了種選擇可以逼央視抬價。而對於國內的媒體而言,樂視天價拿下了版權後,企圖天價賣出,你愛買不買;對作為最終用戶的球迷,只有我提供視頻信號,你愛看不看。可以說,商業上,樂視企圖利用賣方壟斷的優勢地位,哄抬物價,讓國人買單,做了亞足聯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卻又承擔了巨大的商業風險,而亞足聯的營收部門則是樂見其成,賺得不要不要的。
別說樂視自己的錢愛怎麼花怎麼花,如果是花在國內,那確實如此。可是付給亞足聯的都是美元,在國家外匯儲備飛速縮水的今天,可惜了那1億多美元,不知道要出口多少玩具、衣帽、鞋子才賺得來的外匯,就這么花出去了,肥了亞足聯,受害的只有國人。
6. 商業銀行如何通過品牌建設應對同質化競爭
「品牌同質化」真的是一種風靡全國的營銷病。無論是走進商超、還是打開手機,我們都面對著一眾面目相同的品牌。例如:
小額信貸都在說「門檻低」、「放款快」;
紙尿褲都在喊「易吸收、不過敏、防側漏」;
牛奶品牌都在打「奶源地」、「蛋白含量」。
最為諷刺的是,中國品牌同質化水平最高的行業就是廣告業。廣告公司賣著一樣的資源、放著一樣的價格、提供著一樣的服務,卻每天去教廣告主如何打破品牌同質化,這真是這個行業最大的黑色幽默。
打破品牌同質化的四個錯誤理論
品牌們在制定差異化戰略的時候,常常把四樣東西作為差異化價值,分別是:把產品品類當差異價值;把用戶階層當差異價值;把技術實力當差異價值;把市場規模當差異價值。
我想說,這四種方式都是錯的,而且錯的離譜:
1.把產品品類當差異價值
很多企業在給自己品牌定位的時候,都寫過這樣的話:「專注於##領域」。
企業這么描述自己, 很顯然是受《定位》理論影響,想要在某個領域占據用戶心智第一的位置。但是我們回看一下那些經典的定位案例,他們都沒有說「專注於##領域」:
加多寶,怕上火喝加多寶
瓜子二手車,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飛鶴,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部分企業並沒有用對《定位》理論。《定位》理論是說要佔據品類第一,但是這種占據,是用戶心智的占據。
也就是說,定位是對用戶說的,而不是對行業說的。用戶根本不關心你是「專注於區塊鏈領域」,還是「專注於幼教領域」,他們關心的是你能提供什麼樣的差異化價值。
其次,用品類去做差異化,很容易遭到「真香」現場。
因為任何成長的企業,很少不會做品類的擴張。例如,小米因手機起家,後來擴展到整個電子產品;喜茶是賣茶飲的,但是現在也買冰欺凌和麵包。
如果我們最開始,把一個細分品類作為品牌的差異化價值,一旦我們遇到市場天花板,需要品類擴張時,就會被迫做品牌的再定位。
2.把用戶階層當差異價值
很多企業喜歡把自己定位為「高端」品牌,例如這些品牌:
但同時,真正高端的品牌卻從未把「高端」兩個字掛在嘴裡。你見過法拉利說自己高端嗎?你聽過LV、愛馬仕喊自己高端嗎?
這就好像比爾蓋茨,不可能在名片上印上「世界首富」一樣,越是真正高端的品牌,反而喜歡和大眾保持距離;而越是標榜高端的品牌,並不是真正的高端品牌,而是希望成為高端的品牌。
把「高端」當做品牌差異化時,最大的問題是指向不清,就是消費者根本搞不清楚你的「高端」到底高端到什麼地步。
這是淘寶的某「高端女裝」,在某些商家和用戶心理已經算高端了,但對於另一些人而言,普拉達才是高端女裝吧?
我們再回看一下良品鋪子和竹葉青的廣告文案:
什麼是「高端零食」?更干凈?口味更好?價格更貴?
什麼是「高端銷量市場」?這個市場是按什麼劃分的?茶葉的市場價格嗎?
「高端」、「低端」,這種詞彙都是相對概念,而不是絕對概念。「高端」和「品類」一樣,應該是企業對內的品牌定位,而不應該成為企業面對消費者的價值表達。
3.把技術實力當差異價值
把技術實力當差異價值,最常見的用詞就是「智能」、「黑科技」以及「重新定義###」。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用「智能」作為自己的差異化標簽,例如美的智能電飯煲、360智能攝像頭、Travelmate人工智慧旅行箱……
這種將技術作為差異賣點的問題在哪裡呢?我們就以智能音箱為例來了說明這個問題。把AI和音箱做結合,不僅解放了消費者雙眼雙手,更方便搜歌找歌,智能音箱也成為了未來客廳端的人機交互入口,可以說意義遠大。
但看似高新技術的智能音箱市場,馬上從藍海變成了紅海市場。小米、華為、網路、阿里紛紛加入了智能音箱市場的爭奪。巨頭的加入,徹底發揮自己「價格屠夫」的本色,洗牌中小玩家。比如,小米的「小愛同學mini版」官網只售299元。
所以,把技術當差異賣點的最大問題就是:技術,是一種高速發展卻也高速淘汰的東西。
如果你的技術實力沒有強到離譜,那麼你的最大的差異點,就會變成最大的軟肋。你會輕易被強大的對手快速復制,然後被快速淘汰。
4.把市場規模當差異價值
這個方法常見於中國各個行業的巨頭們,常用的品牌話術是「領軍者」、「銷量領先」。
把「領導者」掛到嘴邊,是基於用戶的從眾心理,當一樣東西有更多人選擇,一般意味著它的質量和服務更靠譜。
但你發現沒有?國外的領軍者們很少標榜自己是領軍者。我們回憶一下,寶潔、Nike、KFC、可口可樂……他們在廣告中強調過自己的銷量問題嗎?為什麼國外的大品牌不這么做?
因為對於任何事物而言,選擇它的人越多,它的個性感知力就越差。而個性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小眾的代名詞。
很多這么做的企業,可能搞錯了用戶對「銷量大」和「流行」這兩個概念的反應。
銷量大=更多人選擇,所以這個產品很安全
流行=這個東西很紅,我也要趕個時髦
所以,強化「銷量」和「領軍者」更適合一些「精神消費」屬性弱的品類。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把Nike的廣告改成「全世界十個人中,就有一個穿過niki」,niki的粉絲們是不是就要瘋了?所以,瓜子二手車可能更適合強調「銷量」,而王老吉並不適合。
一旦一個品牌成為了領軍者,它最大的危機是消費者覺得它不酷了,它爛大街了。好比微信成為月活10億級別的應用時,我們反而開始逃離朋友圈,尋找圈層社交、私密社交。近兩年,大家覺得社交類APP的創業機會又出現了,這才有了多閃、soul等APP的崛起。
所以,國外成熟的大品牌都在極力地擺脫「領軍者」的身份,在不斷製造差異化的感知,研發更個性的產品,做更先鋒的文化推廣。
很多時候,一個大品牌越是標榜自己是「領軍者」、「銷量領先」,它越是在背離品牌差異化。在用戶心智層面,你越是在為新創品牌製造機會。
03
打破「品牌同質化」的四種正確姿勢
上一節我列取的四種錯誤示範,其實都是犯了同一個錯誤:只站在企業角度,而沒有站在用戶角度去做差異定位。我們要永遠明白一點:品牌資產只存在於用戶心智里,所以打造品牌的差異化必須從用戶視角出發。
下面,我們就從用戶視角出發,去創造品牌的差異化價值:
1.具象一個產品價值點
喬治是美國一家攪拌機企業的市場總監,他所在的企業的產品賣點是「耐用」、「攪拌力度大」。如果只看這兩個核心賣點,那麼與市場上其他品牌基本沒什麼不同,但是喬治想到了一個辦法,徹底放大了攪拌機的賣點。
他把買了一堆彈珠,然後把它們放進攪拌機里攪拌,彈珠在攪拌機里劇烈的蹦跳,15秒鍾之後,喬治打開攪拌機的蓋子,彈珠已經變成一團白色粉塵。喬治把這一切用攝影機記錄下來,然後傳到YouTube上,大受歡迎。
後來喬治還嘗試了攪碎打火機、游戲手柄、甚至iPhone,這個系列視頻叫《Will It Blend?》,點擊量超過3億。2年內,攪拌機的生意漲了6倍。
喬治做的事情,就是把一個產品的抽象賣點具象化了,甚至戲劇化了。
其實,很多產品都是有差異化賣點的,但是問題是:你的賣點並沒有讓用戶清晰地感知到。注意,我用了一次詞叫「感知」。品牌的價值賣點不是讓用戶去「思考」、去「判斷」的,而是去感知的。
因為「思考」、「判斷」這些只是人類大腦的理性決策,如果是理性決策,用戶最常見的反應就是去比價,對比各種參數、做各類測評。除了汽車、房產等這些高消費的決策產品,一般的大眾消費品,用戶根本懶得花時間去「辨別」你的價值。
所以,品牌的差異化價值,必須是讓用戶可感知、可觸摸的。如果你的品牌,在用戶在關注你的前三秒內,沒能喚起他的消費慾望,那麼這個用戶就會流失掉。
那麼,放大用戶感知還有兩個實用的小技巧,我們拿幾個常用的方式來說明一下:
1)用數字去製造價值感知。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OPPO的「充電5分鍾,通話2小時」。「5分鍾」和「2小時」這兩個數字,形成了極大的價值沖擊。
2)用視覺去刺激用戶感知。
我們都知道茶飲現在是一個大市場,但同時競爭也相當慘烈,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因味茶、煮葉、鹿角巷、1點點……這個賽道已經相當擁擠。
新入場的新品牌有家叫「唯秘模特茶」,店面色調借鑒了維密大秀的色系,融合了暗黑和騷粉,整個店鋪打造出了維密大秀的時尚感。
再比如,信仰毛尖,把「信」字放的無限大,好像一個印章一樣。這個「信」字就既是品牌的價值觀,也是吸引消費者的視覺符號。這是華與華公司2018年的案例。
現在有個新名詞叫「感官品牌」,也就是你的品牌要在五感上,給消費者足夠的刺激,從而達成足夠的品牌印記。在品牌眼亂繚亂的今天,想讓消費者產生消費行為,常常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2.強化其中一個價值點
我們消費一個產品,有眾多原因。質量、價格、口味、服務、包裝……這些都可能成為選購的原因。但無論原因有多復雜,都可以分成兩大類原因:
1,內在的實用價值:口味、質量、價格……
2,外在的附加價值:服務、包裝、體驗……
當一個市場進入同質化競爭時,那就意味著「產品的實用價值」已經不起決定性因素,我們拼的常常是「產品的附加值」。
如果你能把某個產品附加值放大,大到超過用戶的預期,超過對手的想像,那麼你就有了更強大的競爭力。
比如,很多人很喜歡逛宜家,不僅是因為宜家的傢具組裝配送方便,性價比高,有顏值,還因為宜家的餐廳很好吃!很多人甚至是為了吃頓飯去宜家,順便去買點小傢具。
我要告訴你,宜家餐廳已經是世界上第六大餐飲企業,光是招牌菜瑞典肉丸和冰欺凌,一年的營業額就在10億以上。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海底撈,送餐小哥的面條舞、等位時提供美甲服務、一個人吃火鍋對面給你放個小熊,這是把服務價值做到極致。
當年中國家電市場競爭激烈,海爾靠什麼勝出?靠的是後期貼心的維修服務。如果你問老一輩,當年為什麼買海爾,他們的理由幾乎都是「管維修,服務很好啊」。
產品的附加值怎麼找?我們要仔細觀察用戶消費產品的全部環節,看看哪些點是用戶「不舒服」的、是你可以憑借自身資源把這個問題解決的,那個點也許就是突破口。
比如,現在大家穿著牛仔褲流行「卷邊」,針對如何卷邊,很多穿搭網紅會傳授「卷邊」的攻略。如果我是一個新創立的牛仔褲品牌的老闆,我就會做三件事:
1)給所有導購員培訓,每個來店裡試穿牛仔褲的人,都為其提供專業的卷邊指導,現場展示不同樣式的卷邊方法;
2)顧客一旦購買,會給他這條牛仔褲的卷邊攻略,包裝袋裡有紙質攻略,上面也有二維碼,掃碼關注品牌公眾號之後,可以去看視頻教程;
3)讓設計師針對這個現象,設計出幾款褲腳外翻後,會露出特別的花紋和圖案的牛仔褲,讓顧客更喜歡「卷邊」,一旦這幾個款式大賣,那麼就給自己定位成「最好看的卷邊牛仔褲」。
3.虛構一個新的價值點
晨光文具是國產文具界的知名品牌,核心產品是書寫筆。但是書寫用的工具筆是一種沒有太高技術門檻、同質化很強的產品,如何能把一隻普通的書寫工具筆變得與眾不同呢?
晨光文具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的筆定義為「考試專用筆」。在一個無紙化的時代,用筆的主要群體是學生,而學生用筆的最大場景就是考試。
哪個筆不能在考試里用呢?所有的筆都可以啊!但就是這么一個看似收智商稅的產品命名,讓市場銷量直接提升了30%。
但隨後,也遭遇了各個對手的跟隨模仿,大家都出了考試筆。為了加大品牌的差異化,晨光文具又開發了一款產品,叫「孔廟祈福考試筆」。
這個產品包裝裡面還有一張「孔廟祈福簽」,若考生抽中的「祈福簽」是上上簽,則有一定的獎勵。他們在山東曲阜,也就是孔子的故鄉孔廟,舉辦了一場「孔廟祈福大典」,並拿到了孔廟的授權。這是不是很像現在流行的IP跨界?可這是十年前的案例了。
當時這款「孔廟祈福考試筆」在高考前,受到了全國考生的瘋搶,很多考生都想拿著這款開了光的法器去參加高考。
晨光這款筆和其他考試筆,在物理屬性上有區別嗎?沒有。它只是巧妙地利用了中國人辦事圖吉利的心理,為一個原本同質化的產品,找到了一個極具差異化的價值點。
當我們抱怨自家產品沒啥特色時,不妨試著去「務虛」一下,找一下產品有沒有可能附著上新的意義感,從而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
4.重新定義整個價值
現如今,「重新定義」這個說法已經被各大品牌玩爛了。好像只要某個品牌的產品稍微有點技術或商業上的突破,就可以重新定義所在的行業。但不可否認的是,「重新定義」你的品牌價值,特別適合那些有著創新商業模式的品牌。
每次打開我家那台樂視電視,開屏都有一句話「我不是一台電視,而是一套大屏互聯網生態系統……」。樂視不把自己定義為「電視」,而是把自己定義為「大屏生態系統」,這種「生維」型定位,就是把自己放在「未來」,把對手放在「遠古」,特別能引發人們對未來的渴望。
這種營銷思路來自於蘋果,因為喬幫主時代的蘋果一直在「重新定義」科技行業,蘋果重新定義了音樂播放器、手機、個人電腦。現在,和蘋果有著相同氣質的企業,還有特斯拉、谷歌、盒馬鮮生、瑞幸咖啡等。
著名的未來學者,《失控》作者KK曾對谷歌的創始人拉里佩奇說:「我並不看好搜索的未來。」拉里佩奇回答說:「哦,其實我們做的是人工智慧。」所以,無論是谷歌地圖、谷歌眼鏡、還是阿爾法狗,這些都不是在拓展搜索業務,而是對人工智慧的深度開發。
被時代淘汰的焦慮,加上我們對未來的想像力,總讓人們期待有新生事物出現,打破陳舊的傳統秩序。如果你的企業有這樣的基因,那麼你可以用「重新定義」的方法,去思考品牌的差異化價值。
但如果你的企業僅僅是比前人多邁了一小步,用「重新定義」去建立品牌價值感,可能就會變成一個業內笑話。例如,羅永浩老師在發布會上介紹「TNT工作站」時,用了這樣一張PPT。
同樣是智能電視,海信在2017年的新品發布會上,也「重新定義」了智能電視。海信的這台「璀璨」系列新品,「全面升級了人工智慧體驗,實現了智慧語音交互、人臉識別、視頻分享、智慧家居以及場景化的內容服務……」
這些個優勢聽上去只是升級了一個智能系統,而不能稱之為「重新定義」。當企業試圖去包裝品牌而不是實事求是時,你所描述的品牌價值,在消費者眼裡就是「國王的新衣」。
5.轉換視角,創造真正的價值支點
先講一個《聖經》里的故事,這個故事被很多商業書籍引用過,例如《引爆點》和《好戰略和壞戰略》。
非利士軍隊帶兵進攻以色列軍隊。在非利士軍隊中有位將領,叫歌利亞,是個身高3米的巨人,他身穿厚重的鎧甲,手提鐵槍來到以色列軍前討戰。
這副畫面有點類似《三國演義》里的兩隊對壘,有一員大將走出陣列,大吼一聲:「誰來與我一決雌雄?」
以色列軍隊士兵們十分懼怕這個武裝到牙齒的巨人,一時無人應戰。只有一個叫大衛的牧童主動請纓。軍隊將領允許大衛出站,並給了他戰衣,但大衛沒有穿,反而走到河邊撿了五顆石子,拿起甩石的機弦就去應戰巨人歌利亞。
巨人歌利亞看到一個小孩來應戰,極盡嘲諷,但大衛沒有受任何影響,在距離歌利亞一定距離處停步,用機弦甩出一顆石子,擊中了巨人歌利亞未被鎧甲保護的額頭。歌利亞倒地,大衛跑上前割下來他的頭顱。
我認為這個故事,適合每個創業者去研讀,因為幾乎每個創業者如果想獲得最終的勝利,都要面對行業里的歌利亞,並要想辦法戰勝他!
跟《聖經》里的講述重點不同。在戰略學領域,牧童大衛之所以能戰勝巨人歌利亞,和上帝與勇氣無關,而是大衛對競爭局勢有著與眾不同的判斷力。
我們看一下,大眾如何看待巨人歌利亞和牧童大衛之間的競爭關系:
而隨著「增長黑客」理論進入國內,國內企業開始著重打造第三種獲客手段,即利用產品內的技術手段、用戶補貼等方式,去廣告化地獲客。
如果拼多多按照傳統思路去獲客,那麼它一定會遭遇幾大巨頭的流量封鎖,融資再多也燒不起。拼多多之所以能崛起,在於它核心的獲客手段是:拼團技術+用戶補貼。
這種自驅動的增長方式,激發了產品內用戶的自發拉新,從而在某種意義上消滅了競爭,規避了巨頭的打壓。後期再輔助流量采購和品牌廣告,從而迅速成為新的電商新貴。
重新審視你和對手的優劣勢,轉換視角重新發現你的價值支點,這是所有企業在面對同質化競爭時,都應該具備的思路。而價值支點所造成的差異化,其實就是最大的差異化,如果用公式表達就是:
差異化的價值支點 = 你的最強點 — 對手的薄弱點
這種轉換視角、尋找差異化的價值支點的方法,已經跳出品牌理論,晉升到戰略理論了。
尋找這種「差異化的價值支點」的最高意義,就在於把被動化主動,建立自己的戰略優勢,從而把對手拖入你的戰略軌道里,從而讓對手疲於奔命
總結一下
今天,我們就重新思考了「品牌同質化」這個課題,核心內容包括以下三個層面:
01為什麼別人「品牌同質化」,卻仍然活的很好?
02解決「品牌同質化」的四個錯誤理論
03建立「品牌差異化」的五個正確姿勢
當你和對手的產品高度同質化時,那麼,消費者買的根本不是產品,而是品牌信息,我們如何編碼這些信息,就決定了產品能賣多少份、賣多少年。
7. 樂視古天樂演的一個槍法特色准片名是神馬
《槍王之王》的故事由一場實戰射擊比賽開始。古天樂飾演的外匯投資經理關友博在比賽奪冠後攜槍離去,途中卻巧遇一樁劫案。為了拯救一名交通警察,關友博開槍制止劫匪殺警。
此義舉使得他成為市民眼中的英雄,然而關友博的手下敗將——也是調查此案的警官莊子維(吳彥祖飾)卻另有發現,在他的心裡有著種種糾結,從懷疑到相信,最後在苗哥(方中信飾)的幫助下解開重重迷霧。
8. 創業板的龍頭股市什麼代碼
龍頭股指的是某一時期在股票市場的炒作中對同行業板塊的其他股票具有影響和號召力的股票,它的漲跌往往對其他同行業板塊股票的漲跌起引導和示範作用。龍頭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維持一段時間。
因此,龍頭股只是投資者對某隻股票的定義,並沒有固定的標准,特徵是在某個階段走勢特立獨行,能帶動同行業或同概念的股票上漲。因此不同的投資者認可的龍頭股也會不同。
創業板龍頭股則不是指某個行業的股票,而是指創業板中市值較大的股票,它們的走勢和成交量通常作為參與創業板投資的風向標,尤其是這類票一旦大幅上漲,能拉升創業板指數,帶動創業板人氣。比如華誼兄弟(300027)、樂視網(300104)、東方財富(300059)、藍思科技(300433)、碧水源(300070)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