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比方你就能明白了:比如美元近期匯率上升,以前1美元只能換6人民幣,現在1美元能換8人民幣了,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了,相應的人民幣對美元來說就是貶值了,這樣對中國的出口企業是好事,但對於出國旅遊和留學費用就高了。最近新聞演的說日元升值較快,急壞了日本政府,因為小日本的汽車等出口量大的企業就要損失了
㈡ 外匯匯率升高對本幣,外幣,進口,出口,有什麼影響本幣匯率升高呢
你說的外匯匯率與本幣匯率應該是一個意思,我們通常說匯率就是指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貨幣的比價,是一對一的。比如人民幣匯率,我們可以講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對歐元匯率等。
如果匯率升高,就是本國貨幣升值,相對應的外國貨幣就貶值,在這種情況下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主要原因是本國貨幣升值導致出口成本上升、進口成本下降。
㈢ 在我國外匯市場上,下列情況屬於外匯匯率升高的是 (請簡要解釋外匯匯率升高,還有匯率和外匯匯率的區別)
A
匯率可以理解為價格,匯率上升則價格上升.
在匯率的表示中,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單位外幣摺合成多少本幣來表示,為直接標價法,如中國是直接標價法,100美元=637.35人民幣,這種方法下匯率上升的含義是單位外幣摺合成本幣數增加了,即本幣貶值了.另一種為單位本幣摺合多少外幣來表示,這種表示方法下,匯率上升是指本幣升值了.
國際上極大多數國家用直接標價法,因此沒有特別說明,直接標價為默認標價,匯率上升為本幣貶值.
㈣ 為什麼在間接標價法下,外幣幣值上升,而外匯匯率下降呢為什麼成反比呢
匯率代表了兩個國家幣值的兌換率,因此匯率的表示方法必須明確說明,哪一個專貨幣是以商品屬的地位表示,哪一個貨幣是以價格地位表示,即需區分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以本國貨幣來表示每一單位外國貨幣的價格為直接標價法,即外國貨幣是商品地位,本國貨幣是價格地位。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大多數的匯率報價方式採用直接報價法。例如,美元對日元報價110.10,即1美元可換110.10日元,對於日元來說就是直接標價法。人民幣就是使用直接標價法,在銀行牌價中,單位為100外幣/人民幣。
與此相對,每一單位的本國貨幣摺合若干外國貨幣為間接標價法,即本國貨幣的地位是商品,外國貨幣的地位是價格。例如,歐元對美元的報價1.1350,即1歐元可換1.1350美元,對於歐元來說就是間接標價法。歐元、英鎊、澳元、紐西蘭元等採用間接標價法。
如您有進一步了解專業金融市場本外幣資產配置方案,隨時享受交易、行情、咨詢、策略、金融日歷等眾多金融服務,可在應用商城搜索並下載「E融匯」,即可享受全方位個人資產管理優質服務體驗。
㈤ 以下屬於外匯匯率升高的有哪些為什麼
1
3
自己想想吧:我不想縱容你的惰性/
㈥ 如果本國通貨膨脹率相對於外國高,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外匯匯率上升。為什麼這里會說本國貨幣對外貶值
這要看匯率的標價方式。
一般的匯率標價方式以直接標價法為主,即基準貨幣為專外國貨屬幣,標價貨幣為本國貨幣。如USD/CNY=6.22,這時的匯率上升,指的是外國貨幣對本國貨幣的升值,對應的就是本國貨幣的貶值。
至於通脹率高會導致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貶值,也比較好理解,主要是從購買力平價可分析得出該結論。
㈦ 外匯匯率升高或降低,本幣的幣值怎麼變化
外匯匯率如果走高,那麼外匯的幣值就會升值,那麼外幣就可以兌換更多的本幣,因此本幣就會貶值
相反的,外匯匯率走低,本幣就會升值
給你拓展一下:
幣值的大小由國家決定
幣值的購買力由市場來決定
㈧ 匯率的上升是引起本國貨幣升值還是貶值
貶值。
一種貨幣匯率上浮意味著另一種貨幣匯率下浮。日元匯率上浮意味著美元匯率下浮。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條件下,外匯完全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一種特殊商品的匯率則成為買賣這種特殊商品的價格。
國與國之間由於清償債權債務關系而發生的外匯收付活動。形成了外匯供求數額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影響匯率上下浮動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匯率的表示中,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以單位外幣摺合成多少本幣來表示,為直接標價法,如中國100美元=637.35人民幣,這種方法下匯率上升的含義是單位外幣摺合成本幣數增加了,即本幣貶值了;
另一種為單位本幣摺合多少外幣來表示,稱為間接標價法,這種表示方法下,外匯匯率上升是指本幣升值了。
(8)外匯匯率升高外國貨幣幣值擴展閱讀:
匯率變動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一國的進出口貿易。一國貨幣的對外貶值有利於該國增加出口,抑制進口。反之,如果一國貨幣對外升值,即有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匯率變動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如同其對貿易收支的影響。
當一國本幣匯率下降,外匯匯率上升,有利於促進該國出口增加而抑制進口,這就使得其出口工業和進口替代工業得以大力發展,從而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國內就業機會因此增加,國民收入也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