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證綜指新基準日市價總值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證指數,
狹義說就是專指上證綜合指數,其樣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從總體上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上證指數」全稱「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是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反映上海股市總體走勢的統計指標。
上證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1991年7月15日公開發布,上證提數以"點"為單位,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數定為100點。
隨著上海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於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勢。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
至此,上證指數已發展成為包括綜合股價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在內的股價指數系列。
2、計算公式
上證指數是一個派許公式計算的以報告期發行股數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100
市價總值=∑(市價×發行股數)
其中,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亦稱為除數。
㈡ 基期成分股總市值是什麼
基期
基是指統計基數,期是指統計時限。
對某股票的分時走勢而言,當天的走勢是以昨天該股票的收盤價為基期,也即以昨天15:00該股票的價格為基期。
而當天的上證領先是以昨天15:00的上證指數(白線)為基期
成分股
通過對股票市場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發行的股票價格進行平均計算和動態對比後得出的數值被稱為股票價格指數。股票價格指數能綜合考察股票市場的動態變化過程,反映股票市場的價格水平,為社會公眾提供股票投資和合法的股票增值活動的參考依據。那麼,這些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被籠統的稱為成份股。成分股就是一整套股票里的每隻,比如50etf里的股票就叫50etf的成分股.
上證180指數和深證100指數就是目前滬、深股市中兩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指數,而構成上述指數的股票就分別稱為上證180指數成份股和深圳100指數成份股。
深圳證券交易所對在該所上市的公司進行考查,按一定標准選出40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編製成份股指數。這40家公司即叫成份股(即被選為成份股指數的股票)。選股標準是根據股票所屬行業,業績,成長性等方面來決定的。
㈢ 什麼是基期股票市價總值
基期這個概念指的是,股票指數在計算時,選定的初時計算日期那一天,也就是指數開始誕生的那一天, 現在知道什麼是基期了,那麼也就是在那一天歸屬到指數中的所有股票的收盤價加和總值就是你說問的基期股票市價總值
㈣ 上證指數1990年12月19日基日的股票總市值是多少不要百度粘貼,因為我查了沒有。
希望你自己已經找到答案。只要每天新股發行、股票配送等增加市值的行為,基日的股回票總市值就要調整答(所以上證指數已經調了好多好多次了,反正一般人是不知道的)。根據我收集的資料推算1990年12月19日基日的股票總市值大概在一億人民幣到三億人民幣之間(裡面有故事,你有酒嗎?哈哈)
㈤ 股票指數=(當日股票市價總值÷基期股票市價總值)×100。。後面為什麼要乘個100
100是百分比 追問: 那應該乘上100%才對呀 回答: 因為上漲是以百分之幾來算的 你算出來是多少加上百分比就好了 追問: 我們經常說上證指數2000,也沒加百分號呀? 回答: 上漲是以百公比來讀 上證2104是上海市場《滬指》的總數 追問: 上證2104是上海市場《滬指》的總數 ,,,,什麼意思? 回答: 2104是周五收盤價也就是2104是現在上證股票的總價
求採納
㈥ 計算指數的股票市價總值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100
市價總值=∑(市價×發行股數)
㈦ 上證指數中的基期市價總值是如何計算的
基期那天所有已上市股票的市值之和。
㈧ 上證指數的基期市值是多少啊100點怎麼來的啊
上證系列指數的計算
上證指數系列均以「點」為單位。
基日、基期與基期指數
基期亦稱為除數
上證180指數是1996年7月1日起正式發布的上證30指數的延續,基點為2002年6月28日上證30指數的收盤指數3299.05點,2002年7月1日正式發布。
上證50指數以2003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該日50隻成份股的調整市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0點,自2004年1月2日起正式發布。
上證紅利指數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樣本股的調整市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0點,自2005年1月4日起正式發布。
上證綜合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點,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新上證綜指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樣本股票的總市值為基期,基點1000點,自2006年第一個交易日正式發布。
上證A股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A股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點,自1992年2月21日起正式發布。
上證B股指數,以1992年2月21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B股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點,自1992年8月17日起正式發布。
分類指數以1993年4月30日為基日,以該日相應行業類別所有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統一定為1358.78點(1993年4月30日上證綜合指數收盤值),自1993年6月1日起正式發布。
上證基金指數以2000年5月8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證券投資基金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日指數為1000點,自2000年6月9日起正式發布。
2.
計算公式
上證指數系列均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
上證180指數
上證成份指數以成份股的調整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
報告期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1000
其中,調整市值
=
∑(市價×調整股本數),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亦稱為除數,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根據國際慣例和專家委員會意見,上證成份指數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為7%,低於10%,則採用流通股本為權數;某股票流通比例為35%,落在區間(30,40
)內,對應的加權比例為40%,則將總股本的40%作為權數。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權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上證50指數
上證50指數採用派許加權方法,按照樣本股的調整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
報告期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基
期
×
1000
其中,調整市值
=
∑(市價×調整股數)。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上證50指數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權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㈨ 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 基日;是什麼意思
不斷地發行新股,總市值變化很大,而且有可能是跳躍式的增加,照你這說法,股指不得也要跳躍,比如說中石油上市,市價總值增加了好幾個萬億,而基日不變的話,算起來不對的。因此據我的理解是基日並非固定不變,據說在新股上市第十個交易日後進行修正,目的是為了維持股指的連續性
㈩ 基準股票市場總值和樣本股票市場總值的區別
學經濟學的?我是證券專業的。。以後肯定也會遇到和你一樣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