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半導體光催化中為什麼電子會轉移到石墨烯和貴金屬
在半導體光催化中為什麼電子會轉移到石墨烯和貴金屬
在於系摩西氧化物復合後,光照反應的時候,半導體光催化劑會生成電子,這電子難道不會將石墨烯氧化物還原為還原氧化石墨西
❷ 光催化 貴金屬過量會有什麼影響
簡單回答下。
半導體表面和金屬接觸時,載流子會重新分布,電子會從回費米能級較高的n型半導體答轉移到費米能級較低的金屬。這一過程直到兩者費米能級相等。相等的同時形成肖特基勢壘,並捕捉光生電子,防止與光生的空穴復合湮滅。
所以貴金屬沉積太多,會帶來這幾個問題:
材料的穩定性收到影響,很多貴金屬(如Au)在激發光的照射下就會發生熔化和產生團聚,這就形成了大晶粒尺寸的粒子,降低材料的比表面積。這是光催化比較禁忌的。
光生載流子的產生依賴於半導體,貴金屬覆蓋面積太大時,半導體吸收光的效率下降,而且光生空穴也難以遷移到材料表面,影響催化活性。
成本提高。
祝好,以上。
❸ 為什麼絕大多數光催化劑都要負載貴金屬
光催化是材料內電子對/空穴形成,金屬能加速電子轉移
❹ 光催化沉積貴金屬是什麼原理
多相光催化原理
❺ 光催化制氫必須要加入貴金屬元素作為一電極來幫助釋放氫氣嗎
大多集中於Ti4+、Zr5+、Nb5+、Ta5+基具有d0電子構型的化合物及In3+、Ga3+、Ge4+、Sn4+基具有d10構型的p區金屬化合物。
常見專的光催化劑:屬TiO2、ZnO、過渡金屬(復合)氧(硫/硒)化物如ZrO2, CdS, Co3O4, WO3, Fe3O4, IrO2, RuO2, γ-Bi2O3等。具有層狀鈣鈦礦結構的復合氧化物如鈦酸鹽、鈮酸鹽和鉭酸鹽等。如:NiO-K4Nb6O17, RuO2-Ba2Ti4O9
❻ 光催化沉積貴金屬是什麼原理
貴金屬沉積是在光催化劑表面沉積貴金屬,利用金屬的高電導性,將光生電子轉移到金屬表面,一方面加快電子遷移,一方面有效阻礙電子-空穴的再復合,提高分離率。
❼ 光催化過程中,加入自由基或空穴捕獲劑量的多少,求助
TiO2與半導體復合後增加半導體吸收質子或電子的能力,成為電子或空穴的陷阱而延長壽命: 不同金屬離子的配位及電負性不同而產生過剩電荷、Pd和 Nb等金屬的摻雜也能降低 TiO2 的帶隙能; 2)復合半導體: 加入O2。
其二是加入電子俘獲劑,使光生電子和空穴有效分離, 可以捕獲光生電子, 從而提高催化劑的活性ti2o2光催化劑的哪些制備方法
納米二氧化鈦的改性方法很多, 近年來: 含硫化合物、OH-和乙二胺四乙酸 (EDTA )等螯合劑能影響一些半導體的能帶位置,使導帶移向更負的位置;2)表面光敏化, 兩種半導體之間的能級差能使電荷有效分離; 3)電子捕獲劑: TiO2 表面沉積適量的貴金屬, 有利於光生電子和空穴的有效分離以及降低還原反應(質子的還原。主要採用的方法有: 1)摻雜過渡金屬: 金屬離子摻雜可在半導體表面引入缺陷位置或改變結晶度, 大大提高了催化劑的活性, 研究最多的為 Pt的沉積, 其次Ag ,人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溶解氧的還原)的超電壓:將光活性化合物化學吸附或物理吸附於催化劑表面從而擴大激發波長范圍, 增加光催化反應的效率; 3)表面螯合及衍生作用,提高 TiO2光催化劑的光譜
響應范圍和光催化效率。
其一是通過摻雜等手段降低 TiO2的禁帶寬度、H2O2和過硫酸鹽等電子捕獲劑,增加其吸收波長,降低 e-與 h+的復合幾率, 從而提高光催化效率,降低 e-和 h+的復合速率, 主要採用的方法有: 1)貴金屬沉積。在二元復合半導體中
❽ 光催化的光催化
作者: 張金龍 定價:¥ 20.00 元
出版社: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2月
ISBN: 7-5628-1609-3/O112
開本: 16 開
類別: 物理化學,化學工程及設備,精細化工,材料科學
頁數: 184 頁
簡介
本書作者根據近年來的研究結果並結合國內外最近的研究成果,著重介紹了集中於界面過程的多相光催化原理,分子和半導體底物中的電子激發過程,並著重闡述半導體催化劑的表面改性等。
目錄
第一章 光催化中的電子過程
第二章 TiO2光催化劑的結構、表面性能及其制備
第三章 貴金屬沉積對光催化活性的影響
第四章 復合半導體光催化劑
第五章 非金屬摻雜光催化劑
第六章 光催化過程中的過渡金屬離子
第七章 染料敏化二氧化鈦光催化
第八章 分子篩中高分散催化劑的定域結構,激發態和光催化反應活性
第九章 非均相光催化
第十章 二氧化鈦光催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