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朝代的外國朝代
1.英國
諾曼王朝
House of Normandy
1066-1087 威廉一世(征服王),1027-1087
諾曼底公爵。表兄愛德華早年流亡諾曼底,所以與其結盟,並許諾英格蘭王位。愛德華死後哈羅德繼承英格蘭王位,於是威廉出兵佔領英格蘭。諾曼王朝開始。
1087-1100 威廉二世(紅毛王),1060-1100
威廉一世之次子。長兄羅伯特繼承並承諾將諾曼公國王位傳給他。在狩獵時中流箭身亡,也有說法是被亨利一世暗箭傷害。
1100-1135 亨利一世,1068-1135
威廉一世幼子(第四子)。其獨子威廉在橫渡英吉利海峽時身亡,無子。因喪子和安茹伯爵叛亂而憂郁,導致消化不良而病死。
1135-1154 斯蒂芬
法國的布魯瓦伯爵之子,母親阿黛拉是威廉一世的第四個女兒。亨利一世死後第一個趕到英格蘭宣布繼承王位。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繼承權,1153年,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的兒子——安茹伯爵亨利率領軍隊在英格蘭登陸。經過幾場戰斗,他與斯蒂芬達成協議,斯蒂芬繼續擔任國王,死後由亨利繼承王位。次年斯蒂芬死去,亨利即位,金雀花王朝開始。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House of Plantagenet
1154-1189 亨利二世,1133-1189
法國的安茹伯爵戈特弗雷德和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之子。19歲時同因淫亂被迫離婚的法王路易七世王後埃萊奧諾(30歲)結婚,取得法國南部大片領地。晚年發生王後和王子叛亂,親征諾曼底和阿基坦,被法國國王菲利浦二世和阿基坦叛軍俘虜死亡。該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但是因為紋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裝飾,所以通常人們叫它金雀花王朝。
1189-1199 理查一世(獅心王),1157-1199
亨利二世次子。參加十字軍東征,獲得獅心王的稱號。在鎮壓阿基坦叛亂時身亡。身為國王十年,在英格蘭的時間一共只有六個月。是騎士的楷模,但是作為國王卻非常失敗。
1199-1216 約翰(無地王),1167-1216
亨利二世第四子。長兄和三兄早亡。父王把在法國的領地全部授予幾位兄長,由於已經沒有領地可以封給約翰,所以被稱為無地王。在位期間出兵法國而戰敗,回國後由於征稅而面臨國內諸侯反抗,被迫頒布了承認封建特權和城市自治的《大憲章》。
1216-1272 亨利三世,1207-1272
約翰之長子。九歲即位。由於賢臣掌國,所以在位期間政局安定。
1272-1307 愛德華一世(長腿王),1239-1307
亨利三世長子。參加過十字軍。征服威爾士,並封長子愛德華為威爾士親王,開歷史先河。創建「模範議會」。病死在遠征蘇格蘭的羅伯特·布魯斯途中。
1307-1327 愛德華二世,1284-1329
愛德華一世長子。昏庸懶惰。征服蘇格蘭失敗,承認其獨立。和寵臣大搞同性戀。王後伊莎貝拉為法王菲利浦四世之女,對國王不滿,於1325年攜兒子愛德華回到法國,和其弟弟法王查理四世策劃推翻愛德華二世。1326年發動政變,殺死國王的寵臣,1327年操縱國會將其廢黜,放逐到南威爾士。兩年後在巴克利城堡中將其殺害。
1327-1377 愛德華三世,1312-1377
愛德華二世之子。1330年在處死了其母親的寵臣,逼迫其父退位的莫蒂默伯爵後親政。在位期間開始英法百年戰爭。戰爭的起因是法國卡佩王朝由瓦魯瓦家族的菲利浦六世繼承,而愛德華三世堅持自己也有法國王位繼承權。同王太子愛德華(黑太子)親征法國。在普瓦蒂埃抓獲法王約翰二世。放棄法國王位繼承權以換取法國西南的大片土地。組建了英格蘭長弓兵。
1377-1399 理查二世,1367-1400
黑太子愛德華之子。繼承祖父王位,但是實權被叔父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把持。由於這個原因而記恨蘭開斯特家。親政後驅逐了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並沒收其領地。1399年,亨利在國王遠征愛爾蘭時舉兵拘捕了國王,並讓國會同意將理查廢黜,由亨利即位。蘭開斯特王朝開始。
蘭開斯特王朝
House of Lancaster
1399-1413 亨利四世(波廷布魯克),1207-1272
愛德華三世的第四子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長子。支持堂兄理查二世鎮壓格洛斯特公爵叛亂。但是不久由於霍爾福德公爵的挑撥,在1395年被驅逐並沒收領地。起兵征討理查。由於受議會擁戴而即位,開創了國王尊重議會意見的先河。
1413-1422 亨利五世,1387-1422
亨利四世長子。即位後重開英法戰爭。率領英格蘭長弓兵在阿金庫爾取得勝利。先後占據諾曼底和魯汶。和法國簽訂特魯瓦和約,成為法王查理六世的王位繼承者。但是這個條約不為法國貴族承認,雙方繼續開戰。在巴黎郊外萬塞納因為赤痢而病死。
1422-1461 亨利六世,1421-1471
出生後九個月即位。由於外祖父法王查理六世去世而身兼英法兩國國王。叔父貝德福公爵攝政。由於法國出現聖女貞德,英國在百年戰爭中失利。喪失在法國的全部領地。1455年,亨利六世患病,約克家族的理查公爵被宣布為攝政王。蘭開斯特家族對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廢除攝政,雙方的長期混戰從此開始。因為約克公爵理查要求王位繼承權,展開了英國貴族內戰(玫瑰戰爭)。1460年被約克公爵抓獲,約克公爵宣布自己為英格蘭國王,但是不久戰死。理查之子愛德華進入倫敦即位。亨利逃亡到蘇格蘭,後再度被抓獲,幽禁於倫敦塔。在沃里克伯爵幫助下曾於1470年復位,次年沃里克戰死,亨利再度被抓獲而處死。蘭開斯特王朝結束。
約克王朝
House of York
1461-1483 愛德華四世,1442-1483
約克公爵理查之子。父親理查在1460年戰死後成為約克派首領。1461年即位。1470年在沃里克伯爵的幫助下亨利六世復位,而愛德華在法國軍隊幫助下擊敗了沃里克伯爵,並將亨利六世殺害於倫敦塔。
1483 愛德華五世,1470-1483
愛德華四世長子。即位的同年同弟弟約克公爵理查一起被攝政的叔父格洛斯特公爵送入倫敦塔。之後便再無下落。遺骨在1674年被發現。被稱做「塔中的王子」。
1483-1485 理查三世,1452-1485
愛德華四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1483年成為攝政王,殺害侄子愛德華五世後即位。鎮壓了要求王位繼承權的白金漢公爵叛亂。但是在和里士滿伯爵亨利·都鐸的交戰中,由於部下威廉·斯坦利叛變而失利被殺。約克王朝結束。盡管因為篡位而名聲不好,但是很有政治才能。
都鐸王朝
House of Tudor
1485-1509 亨利七世,1457-1509
亨利六世同母異父弟里士滿伯爵愛德華·都鐸和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孫女瑪格麗特之子。被視為蘭開斯特派首領。曾流亡法國。1485年在法國援助下殺死理查三世,宣布繼承英格蘭王位。1486年約克王朝愛德華四世之女伊麗莎白結婚,宣布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合並,結束了紅白玫瑰戰爭。採取聯姻政策。長子阿瑟娶西班牙公主,長女瑪格麗特嫁給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獎勵工商業發展。被稱做賢王。
1509-1547 亨利八世,1491-1547
亨利七世次子。即位後同亡兄阿瑟的未婚妻西班牙公主凱瑟琳結婚。由於離婚問題而同羅馬教廷決裂。一生中娶過六個妻子,以不貞的罪名處決了其中的三個。
1547-1553 愛德華六世,1537-1553
亨利八世獨子。母親是其第三個妻子,死於難產。九歲即位,舅父薩默塞特公爵攝政。堅持其父親的國教政策。1549年薩默塞特公爵在宮廷斗爭中失勢,諾森伯蘭公爵攝政。由於國王年輕病弱,在位六年便去世。
1553 簡·格雷,1537-1554
多塞特侯爵、薩福克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兒。外祖母瑪麗是亨利八世的妹妹。嫁給了諾森伯蘭公爵的兒子達德利。愛德華六世臨終時,擔任攝政的諾森伯蘭公爵唆使他在偽造的遺囑上簽字,讓簡·格雷繼承王位。但是陰謀敗露,簡·格雷上台僅九天便被瑪麗女王廢黜,關入倫敦塔,次年在塔內被斬首。諾森伯蘭公爵也被斬首。
1553-1558 瑪麗一世,1516-1558
亨利八世同西班牙阿拉貢的凱瑟琳之女。從幼年起就被用為宮廷交易的工具。先後向法國王太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法國國王提親。亨利八世和凱瑟琳離婚之後被當作私生女看待。堅信天主教。愛德華六世死後得到輿論支持即王位。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結婚。由於鎮壓新教徒被稱做「血腥的瑪麗」。根據分析,應該是由於自幼鬱郁寡歡而導致精神殘暴。1558年病死。
1558-1603 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
亨利八世同被斬首的安妮·博林之女。1554年起被姐姐幽禁於倫敦塔。在幽禁中更加堅信新教。1558年即位。宣布自己「同國家結婚」,把終身獻給英格蘭。得到臣民愛戴,被稱做「處女女王」、「仙女王」,以其名命名了弗吉尼亞。在位期間是英格蘭國力發展速度最快的時間。無論是海上貿易、海軍還是經濟、文化,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位期間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開辟了美洲殖民地,改良貨幣,成立西班牙公司、利凡特(地中海東岸)公司、威尼斯公司和著名的東印度公司等特許公司。還實施礦山、煤炭、玻璃、鹽、鐵的壟斷。頒布工匠法、救濟法、流浪乞丐處罰法以促進就業。她在位時期也是莎士比亞、斯賓塞、培根等文學偉人輩出的時代,被稱做英格蘭的文藝復興。死後無子。都鐸王朝結束。
斯圖亞特王朝
House of Stuart
1603-1625 詹姆斯一世,1566-1625
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其母親瑪麗·斯圖亞特是詹姆斯五世的獨女。而瑪麗·斯圖亞特的祖母瑪格麗特(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的母親,詹姆斯四世的妻子)是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的姐姐。所以按照血緣關系,伊麗莎白女王是瑪麗·斯圖亞特的表姑,詹姆斯六世是伊麗莎白女王的表侄孫。其父親是蘇格蘭貴族丹利。由於其母在同新教勢力的斗爭中失利出逃英格蘭,所以在一歲的時候就繼承了蘇格蘭王位。伊麗莎白一世死後,他因為是瑪格麗特·都鐸的曾孫而繼承英格蘭王位。由於蘇格蘭親法貴族影響,比較傾向於加爾文教派的新教。對內鎮壓清教徒和天主教徒。統治時期也是北美殖民地的開拓初期。外表醜陋,表現消極,被稱做「最聰明的蠢人」。
1649-1659共和政體
(1649- 共和政體
-1658 護國公奧利弗·克倫威爾
1658-1659 護國公理查·克倫威爾)
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60-1685 查理二世,1630-1685
查理一世次子。亡命法國。1650年返回蘇格蘭。次年成為蘇格蘭國王,率領蘇格蘭長老派和王黨軍隊進入英格蘭,在伍斯特戰敗,再次出亡法國。1660年共和政體顛覆,回國復位。同法王路易十四簽訂密約推崇天主教。後轉而推行反法親荷外交。由於專斷統治,國王和議會裂痕再次加深。由於沒有法定婚姻的兒子,1679年國會發表宣言反對其信奉天主教的弟弟詹姆斯繼承英格蘭王位(《排斥法案》),被駁回,釀成「光榮革命」的契機。國王臨終前宣布自己信奉天主教。
1685-1688 詹姆斯二世,1633-1701
查理一世之子。1646年被革命軍逮捕,1648年逃亡歐洲。1660年回國。由於信奉並強制推行天主教,即位後遭到國內新教徒的反對。鎮壓查理二世私生子蒙默思公爵叛亂。由於王子詹姆斯·弗朗西斯·愛德華出生後接受天主教洗禮,國會請來其信奉新教的女兒瑪麗和丈夫威廉(光榮革命)。詹姆斯二世投奔路易十四。次年率領法國援軍在愛爾蘭登陸,後戰敗。再次流亡法國。1701年死於聖日耳曼-昂-萊。
1689-1694 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1662-1694
瑪麗二世,詹姆斯二世之長女。自幼接受新教教育。和尼德蘭聯合省總督威廉親王結婚。光榮革命後與丈夫共同回國執政。性格溫和有禮。無子女。同妹妹安妮不和。原因是她把安妮的朋友馬爾巴勒公爵約翰·丘吉爾定做私通詹姆斯二世的反叛罪。因天花而去世。
1694-1702 威廉三世,1650-1702
尼德蘭聯合省總督,奧蘭治親王。父親是尼德蘭聯合省總督威廉二世。母親是查理一世長女瑪麗。光榮革命時應輝格黨和托利黨的共同要求,率領荷蘭艦隊在英格蘭登陸,放逐詹姆斯二世。在位期間加入反法同盟。因落馬受傷死於倫敦。1701年英國制訂王位繼承法《權利法案》,規定威廉三世之後由安妮繼位,安妮之後由漢諾威的喬治繼位,徹底排除了詹姆斯二世男性後代繼位的可能。同時,荷蘭的奧蘭治-拿騷家族中的奧蘭治一支也隨著威廉三世的死亡而絕嗣,由德國拿騷的那一支繼承荷蘭執政的頭銜。
1702-1714 安妮,1664-1714
詹姆斯二世次女。和丹麥王子喬治結婚。雖然和姐姐關系不和睦,但是根據《權利法案》而繼承王位。曾經生育十七個子女,但是只有一個孩子活到了10歲。由於擔心死後斯圖亞特家族絕嗣導致蘇格蘭脫離英格蘭,於在位期間頒布法令宣布合並蘇格蘭(在此之前蘇格蘭和英格蘭只是擁有共同國王的身合國)。同時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在位期間英國發展勢頭旺盛,國力強大,並奠定了日後英國的內閣制度。安妮嗜酒,被稱為「酒館里的安妮」。安妮女王死後,斯圖亞特王朝結束。
漢諾威王朝
House of Hanoverm
1714-1727 喬治一世,1660-1727
喬治·劉易斯,父親是漢諾威選帝侯恩斯特·奧古斯特,母親索非亞是普法爾茨選帝侯的女兒,詹姆斯一世的外孫女。根據《權利法案》而在54歲時獲得英國王位繼承權。鎮壓了詹姆斯黨叛亂。建立責任內閣制度,在位期間英國發生著名的由於股票投機引起的南海泡沫事件。完全不會英語。年輕時身邊有很多情婦,一直和妻子分居。
1727-1760 喬治二世,1683 -1760
名字叫奧古斯特,喬治一世之子。安妮女王時期受封為英國的劍橋公爵。同父親不和。任用渥波爾為首相,在位期間經歷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鎮壓詹姆斯二世孫子查理·愛德華叛亂等戰爭。在他的時代,立憲君主制在英國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1760-1820 喬治三世,1738-1820
名字叫威廉·腓特烈,威爾士親王腓特烈·路易的兒子,喬治二世的孫子。反對輝格黨,抱著強化王權統治的信念即位。任命托利黨內閣。由於內外政策失誤和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一系列矛盾,在位期間發生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大革命採取強硬態度。參加神聖同盟反對法國。雖然有志成為一個偉大的國王,但是晚年精神失常,王太子奧古斯特·腓特烈攝政。阿諾德·湯因比把喬治三世在位的時代看作是英國的產業革命時代。
1820-1830 喬治四世,1762-1830
名字叫奧古斯特·腓特烈。喬治三世長子。年輕時生活放盪,肆意揮霍,欠下了25萬英鎊的債務。和一個天主教教徒羅賓遜夫人秘密結婚,但是被宣告無效。盡管如此,這個婚姻生活還是維持了26年之久。1795年同不倫瑞克的卡羅琳結婚,有一女(夏洛特女王儲),許配給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利奧波德親王(後來成為比利時國王)。1811年開始攝政。1830年由於胃出血而去世。
1830-1837 威廉四世,1765-1837
喬治三世之子。克拉倫斯公爵。因為夏洛特女王儲去世而繼承其哥哥喬治四世的王位。即位時已經是65歲高齡。性格優柔寡斷。有12個子女但都夭折。死後侄女維多利亞即位。
1837-1901 維多利亞,1819-1901
喬治三世第四子肯特公爵愛德華之女。十八歲時伯父威廉四世去世而即位。由於漢諾威家族不承認女性的繼承權,因此宣布在其身後放棄對德國漢諾威領地的繼承權,英國王室也不再使用漢諾威作為朝代名。和舅舅薩克森-科堡公爵的次子阿爾伯特結婚。實行開明的立憲君主政治。在位時期是英國國力最為強盛的時代。1876年成為印度女皇。有9個子女,31個孫輩,通過聯姻遍及歐洲各國王室,被稱做「歐洲的祖母」。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1901年去世。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House of Sachsen-Coburg-Gotha
1901-1910 愛德華七世,1841-1910
維多利亞女王長子。59歲即位。改王號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外甥為德皇威廉二世,妻子為丹麥公主,妻子一方的外甥為沙皇尼古拉二世。因此協調與歐洲各國的關系極為微妙。在位期間簽署英法協約、英俄協約。但未能抑制外甥德皇的擴張企圖。
溫莎王朝
House of Windsor
1910-1936 喬治五世,1865-1936
愛德華七世次子。約克公爵。長兄阿爾伯特去世後被宣布為王位繼承人。即位後頭銜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以及英國海外殖民地之王,印度皇帝陛下」。使用GRI的徽記(George V Rex et Imperator)。性格威嚴沉穩朴實。在位期間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愛爾蘭獨立。在一戰中因為德國是其敵國,所以將王室的姓氏由薩克森-科堡-哥達改為溫莎。
1936 愛德華八世,1894-1972
喬治五世長子。早年曾在海軍中服役。一戰中服役於陸軍,曾在法國、埃及和義大利作戰。父親死後即位。同曾經兩次離婚的辛普森夫人的關系被披露後引起英國舉國嘩然。在經過抉擇後,於1936年12月發表退位詔書,傳位於其弟弟約克公爵。之後前往法國定居。二戰期間任巴哈馬總督。除弟弟阿爾伯特和母親瑪麗王後的葬禮之外在也沒有返回過英國。
1936-1952 喬治六世,1895-1952
喬治五世次子。名字叫阿爾伯特。約克公爵。一戰時期在海軍服役,曾經參加日德蘭海戰。關心勞工問題,被稱做「產業的王子」。因長兄愛德華八世突然退位而繼承英國王位。二戰期間堅持留在英國本土,受到臣民愛戴。有很強的責任感,處事公正。在位期間王室和民眾感情極為融洽。
1952- 伊麗莎白二世,1926-
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喬治六世長女。1926年出生。1947年和希臘王子菲利普·馮·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松德堡-格呂克斯堡親王結婚。考慮到今後子女姓氏拼寫方便,菲利普王子在歸化英國國籍的時候選取母系姓氏蒙巴頓(德國巴騰貝格家族)為姓。1952年即位。有三子一女:長子威爾士親王查爾斯,長女安妮大公主,次子約克公爵安德魯,三子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
溫莎-蒙巴頓王朝
House of Windsor-Mountbatten
? - 喬治七世或查理三世,1948-
查爾斯·菲利普·阿瑟·溫莎,伊麗莎白二世長子,威爾士親王。性格懦弱而放盪。與妻子黛安娜王妃離婚。有兩子,長子威廉.次子亨利,查爾斯宣布如果繼承英國王位,將改王室姓氏為溫莎·蒙巴頓。王號未定,有可能以其第一個教名查爾斯而定為查理三世,但是也可能根據家族傳統選喬治七世或根據其中間教名選阿瑟一世的王號。
? - 威廉五世,1982-
威廉·阿瑟·菲利普·路易斯·溫莎,威爾士親王長子。英國第二順序王位繼承人。目前在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求學。目前是西方許多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但是根據英國王室發展的現狀,不排除他作為王室政治秀道具而犧牲其個人選擇的伴侶的可能。根據英國新的王位繼承法,威廉之後的英國王位繼承權,以其第一個出生的子女為優先考慮,無論男女。如果第一個孩子是女兒,則該女孩繼承英國王位,不論她是否還有弟弟出生。
2.法國
朝代 時期 國王或總統 執政年代
加洛林王朝 查理曼,法蘭克王國查理一世 768-814
法蘭克王國 路易一世840-843
內戰 西法蘭克王國查理二世 843-877
路易二世877-879
路易三世879-882
卡洛曼 879-884
神聖羅馬帝國 查理三世 884-887
羅貝爾(卡佩)王朝 倭德 888-898
加洛林王朝 查理三世 893或898-923
羅貝爾(卡佩)王朝 羅貝爾一世922-923
魯道夫923~936
加洛林王朝 路易四世936~954
洛泰爾 954~986
路易五世986~987
卡佩王朝 卡佩 987~996
羅貝爾二世996~1031
亨利一世 1031~1060
腓力一世1060~1068
路易六世1068~1137
路易七世 1137~1180
腓力二世 1180~1223
路易八世1223~1226
路易九世(聖路易) 1226~1270
腓力三世1270~1285
腓力四世1285~1314
路易十世1314~1316
約翰一世1316
腓力五世1316~1322
查理四世 1322~1328
瓦盧瓦王朝腓力六世1328~1350
約翰二世 1350~1364
查理五世1364~1380
查理六世 1380~1422
查理七世1422~1461
路易十一世 1461~1483
查理八世1483~1498
瓦盧瓦王朝 奧爾良旁支 路易十二世 1498~1515
昂古萊姆旁支 弗朗西斯一世 1515~1547
亨利二世 1547~1559
弗朗西斯二世 1559~1560
查理九世1560~1574
亨利三世 1574~1589
波旁王朝亨利四世 1589`1610
路易十三世 1610~1643
路易十四世1643-1715
路易十五世 1715~1774
路易十六世 1774~1792
路易(十七世) 1793~1795
第一共和 國民公會 1792-1795
五人執政團時期 1795-1799
執政官政府 1799-1804
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一世 1804-1814,1815
拿破崙(二世) 1815
波旁王朝 路易十八世1814~1824
查理十世1824~1830
奧爾良王朝路易-腓力 1830~1848
第二共和 總統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 1848~1852
第二帝國皇帝 拿破崙三世(即路易-拿破崙·波拿巴) 1852-1870
第三共和 總統 梯也爾1871-1873
麥克馬洪1873-1879
格雷維1879-1887
卡諾1887-1894
卡季米爾-佩里埃1894~1895
福爾1895~1899
盧貝 1899~1906
法利埃 1906~1913
普恩加來 1913~1920
德夏內爾 1920
米勒蘭 1920~1924
杜梅格 1924~1931
杜梅 1931~1932
勒布倫1932~1940
3.朝鮮
李氏朝鮮(1335年—1910年)
B. 在銀行可以開通買股票嗎
這個不行,銀行無這個許可權和業務,
開戶必須在證券公司開。
當然,某些銀行的網點,
會有某個證券公司的經紀人駐點,
但開戶的,最終是證券公司。
C. 世界十大名牌鞋子都有那幾個
第一名: 1、(耐克Nike)——美國 1972 年NIKE公司正式成立。其前身是由現任NIKE總裁菲爾.耐特以及比爾.鮑爾曼教練投資的藍帶體育公司。該公司產品包羅萬象:運動服裝、鞋、運動器材等。它用自身驕人的業績印證著創始人比爾.鮑爾曼曾說過的話:「只要你擁有身軀,你就是一個運動員。而世界上只要有運動員,耐克公司就會不斷發展壯大。」 耐克的語言就是運動的語言。 第二名 2、(銳步Reebok)——美國 1895年,Reebok的創始人約瑟夫·福斯特,是一位英國的短跑愛好者, 他希望能有一雙帶釘跑鞋,但由於當時他的財力及資源的睏乏,使得他自己製造出一雙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福斯特跑鞋」。 1900年,福斯特進一步改進他的技術建立自己的生意,為當地的體育愛好者提供手工製造的跑鞋,消息被廣泛傳播,這種跑鞋被普遍接受,並占市場領導地位,這種「福斯特」釘鞋從此給與短跑帶來了歷史性變革,延用了50年。 1958年,隨著時間的推移,福斯特公司在不斷擴展,並且向著體育運動的其他領域發展,他們從自身出發建立了綜合的公司,最初叫麥柯瑞足球鞋業公司,後來命名叫Reebok(非洲羚羊)。 今天的Reebok已成為全球運動鞋品牌第一位。 第三名 (阿迪達斯Adidas)——德國 阿迪達斯1920年創立(「ADIDAS」商標注冊於1948年)。 阿迪達斯公司初創時,雖然還只是一個作坊式的小企業,但其眼光已瞄準了世界大市場。所以,在公司發展早期,阿迪達斯就將產品技術創新作為開拓市場、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動力。「功能第一」,「給運動員最好的」是公司品牌發展的原則。阿迪達斯的創始人阿迪·達斯勒不但是位田徑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也是位推崇工藝、品質和熱衷於創新的企業家和發明家,阿迪達斯運動鞋製作工藝中的許多技術突破都是由他實現的,他先後共獲得700項的專利。同時,阿迪·達斯勒也是世界運動鞋製作領域的開先河者。1920年,阿迪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雙訓練用運動鞋,在他領導下的阿迪達斯誕生了世界上第一雙冰鞋和膠鑄足球釘鞋。 在鞋類上主營跑鞋、網球鞋、籃球鞋、野外鞋、訓練鞋、健美鞋、足球鞋等。在服裝上主要以棉和滌綸、尼龍和彈性纖維為主。 阿迪達斯最突出的三個聯想概念是:「時尚、現代和夠酷。」 第四名 (彪馬PUMA)——德國 了解運動鞋歷史的人,都知道「彪馬」與「阿迪達斯」這兩個牌子是德國赫佐格奧拉赫鎮的達斯勒兄弟倆創建的。早在20世紀20年代,當「運動鞋」這個名詞還沒出現時,達斯勒兄弟開始研究運動穿的鞋子,並在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上,首次讓全世界認識到運動鞋在競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事業的成功卻加速了兩兄弟的紛爭。1948年,兩兄弟決定分家,哥哥魯道夫以美洲豹「彪馬」為名,弟弟阿道夫則結合自己的名字,創立了「阿迪達斯」。「彪馬」和「阿迪達斯」各自發展出自己的特色,都擁有輝煌的歷史。但是,80年代末,來自美國的「耐克」逼得這兩個歐洲品牌節節敗退。1989年,「阿迪達斯」將股權賣給法國財團。而喬臣?蔡茨保住了「彪馬」。蔡茨最偉大的貢獻是為「運動鞋」找到了「時尚」新出路。當其他運動鞋品牌努力針對各類運動,繼續開發愈來愈專業的運動鞋款時,「彪馬」卻已經在時尚設計與生活用鞋方面,投入新的設計。 今天,「彪馬」已成為成長最快速的運動品牌,以休閑和運動系列為主。其運動服裝推崇自由的風格;而休閑系列則是世界高檔時裝與彪馬運動系列時尚理念相結合的智慧結晶。時尚界潮流男女對「彪馬」產品趨之若鶩。 第五名 (斐樂FILA)——義大利 於1926年由FILA兄弟在義大利BIELLA創立。七十年代,為配合多元化策略,拓展在當時前景一片廣闊的運動服裝業務,先後開發了網球、滑雪、游泳、高爾夫球、爬山,直到近期新增的籃球、足球等服裝。今日的斐樂以其產品優良、用途廣泛及設計新穎而贏得美譽。產品行銷世界三十多個國家。 第六名 (美津儂Mizuno)——日本 MIZUNO創始於1906年,是世界領先的運動品牌之一,服務於各類運動項目。日本美津濃株式會社被國際奧委會認定為奧運會的贊助商。 MIZUNO的產品種類齊全,覆蓋幾乎全部主要運動項目。產品開發堅持以廣泛的科學研究為基礎,確保運動是更加舒適安全,同時堅信科技與人類感性結合起來,才能創造完美的品質。在擴大產品范圍的同時,不斷採用新的技術,開發新的產品,加強產品的功能性,以滿足當今市場的需要。精益求精的品質控制是MIZUNO產品的立足之本。 第七名 (茵寶UMBRO)——英國 擁有78年歷史的國際知名品牌UMBRO,是一間建基於英國的足球服裝生產商,並於一九二四年由英國堪富利士兄弟創立。兄弟倆以他們英文名(HUMPHREY BROTHERS) 內的五個英文字母合並成 UMBRO一詞,後再配以鑽石雙菱形圖案成為今日UMBRO的注冊商標。 在茵寶的成長歷程中,曾伴隨多支綠茵豪強一起奪得世界盃殊榮,其中包括1966年世界盃冠軍英格蘭隊,而同年亦是茵寶最輝煌的歷史時刻,當時進入最後16強的隊伍中就有15支球隊穿著茵寶球衣。已有70多年歷史的茵寶,一直以專注足球的品牌理念穩步發展,目前已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專業足球服裝及裝備供應商,對一切與足球有關的裝備一應俱全。 第八名 (背靠背KAPPA)——義大利 在70年代初期ementsa,義大利發生了一場深刻的社會文化變革,可以稱之為是反抗、叛逆的年代。在這場變革之中,服裝也隨之適應著新的生活方式:正式服裝不再受歡迎,休閑服裝開始流行,Kappa便是這場變革的產物。在80年代初期,ROBE DI KAPPA帶有前瞻性地開發了運動服裝市場,於是誕生了Kappa Sport(現在的Kappa),背靠背坐在一起的一男一女,組成Kappa帶有濃厚浪漫情調的品牌標識。它洋溢著浪漫的歐羅巴風情。 近兩年不斷推出時尚類產品,設計師更加註重時尚的色彩、考究的版型,配合其在運動產品中融入的時尚元素,充分體現了Kappa品牌「運動、時尚、性感、品位」的品牌個性。 第九名 (迪亞多納DIADORA)——義大利 迪亞多納Diadora是在歐洲具有領先地位的義大利國際運動品牌,始創於1948年。許多世界級運動選手均為Diadora簽約贊助選手,包括了意甲勁旅羅馬隊,著名球星羅伯特巴喬,維里和世界足壇最佳裁判科里納。 第十名 (樂途LOTTO)——義大利 樂途(Lotto)是義大利體育領域一個主要的品牌,並是足球、網球領域的領導者。 十大服裝品牌是這十個
D. 「人頭馬洋酒」如何翻譯
雷米•馬丁(REMY MARTIN,即人頭馬)
雷米•馬丁(人頭馬)取自其創立人名,他生於1695年2月,在靠近雅爾納克東北方的一個小鎮盧伊勒(Rouillac)。馬丁是葡萄園主之子;19歲時娶了利涅爾(Ligneres)的公證人的女兒為妻。在他的生意日趨興隆時,明白到預先藏釀干邑的重要性。他的孫子接掌並發展了這盤生意,同時兼任了地方稅收集員的職位。他的兒子在1821年主理公司,在19世紀10年期到19世紀20年期初,其產量由530000加侖上升到270萬加侖。
到19世紀中葉,後人埃米爾—雷米•馬丁(EmileRemyMartin)除了進行傳統的按桶銷售的生意外,也開始瓶裝作業。1874年,他構思了公司的商標,並第一次注了冊。那是個半人馬神(Centaur),接著便遇到了葡蚜的大災難,這場災難使地區葡萄酒從1875年的37億加侖,降到3年後的一半以下。其後保羅•雷米•馬丁(PaulRemyMartin)創立了在澳大利亞、斯堪的納維亞和美國的品牌,不過公司因其生活方式而幾乎破產。
雷米•馬丁其後為安德烈•雷諾(AndreRenaud)挽救。他是大香檳區的葡萄園主之子,他集中其生意在小區域蒸餾上面。1927年推出了VSOPFineChampagne。這個「甚超陳純」的略寫設計是19世紀陳年干邑的代號。他知道1919年原訂的地區命名法,決定以兩區為基礎的設定品牌。他的銷量受巴黎的皮埃爾•里維埃(PierreRiviere)的有力協助,以及奧托•奇恩(OttoQuien)的出口努力,銷量大幅上升。1936年;推出了很有身價的路易十三(LouisXIII)的品種,用巴卡拉水晶瓶裝。1965年雷諾辭世,公司建立了充足的庫存,年銷300000箱,手執上等優質干邑市場之牛耳。
雖然他們每賣1瓶便有8瓶在工場中藏釀,雷米•馬丁知道要更大發展便得加大庫存。他們鼓勵和葡萄園主合作。第一份供應合同簽於1966年,250位葡萄園主負責265000加侖的葡萄酒。20年後,這個香檳協作(Compaco)的合作體已有成員2000家,代表19760公頃葡萄園。同期推行了一個面向專門來訪成員的推廣計劃:提供一株活葡萄,每年給出不僅是經濟和葡萄園的報告而且有葡萄的凈年收入的檢查----通常是10--80分,按該年而異。這肯定比文字宣傳更有效。
雷諾的後裔安德烈•埃里亞爾•杜布日耳(AndreHeriardDurbreuil),於20世紀60年期在科涅克市外建立了現代化產品系統,並給VSOP引入了磨砂玻璃瓶。1970年,以賽甘--莫羅(Seguin—Moreau)的名稱建立了年產3萬個桶,佔法國產桶量四分之一的歐洲最大的制桶廠:它只用利穆贊橡木。今天其質量品級有:拿破崙(目標是日本市場)、XO、Extra,還有一頭一尾的VSOP和路易十三。
今天公司已在巴黎和法蘭克福股票市場上市,擁有三個香檳工場[Krug(克魯)、CharlesHeidsieck(查爾海德思)和Piper—Heidsieck(比柏—海德思)]以及波爾多公司德魯茲(DeLuze)。1990年合並了寬特羅(Cointreau)。
雷米•馬丁有葡萄園494公頃,只滿足公司需求的3%。它和1800家葡萄園主簽了合同。最大量的蒸餾的葡萄品種是烏藝布朗,只有少量的可倫伯和佛爾貝蘭什。它在甄莎(Gensac)、朱勒(Juillac)、聖墨姆(St.Meme)和陶澤(Touzac)共4個蒸餾廠。在藏釀前,除了預備釀制路易十三外,其他品級都用礦泉水降低酒精濃度到60度。
通常他們用93加侖的利穆贊橡木桶藏釀,但偶爾用托朗賽的146加侖桶。最大容量是186加侖。藏酒師喬治•克羅(GeorgesClot)正在試驗少量俄羅斯橡木,所有橡木桶都由其姊妹公司賽甘—莫羅供應。
雷米•馬丁年銷2000萬瓶:60%--65%的VSOP,其餘是其他品種,都是40度。出口超過165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市場在中國大陸、日本、越南、新加坡、中國台灣、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荷蘭和奧地利。最近的獎賞有199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的世界精華中XO特醇上等香檳干邑獲金獎。
他們的蒸餾法是採用熱酒預熱的方法,但保證酒液經過無異味發酵,蒸餾是連渣的,以增加酒液的果質,尤其是芳香上。
典型地,VSOP藏釀7年期、拿破崙藏釀15—17年期、XO藏釀21年期、Extra(供免稅系統)藏釀30年期,路易十三藏釀50年以上。
E. 10部有名的外國文學名著
一,《戰爭與和平》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故事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二,《巴黎聖母院》作者:維克多·雨果
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鍾人卡西莫多而展開,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的故事。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三,《呼嘯山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
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超現實氣氛,驚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帶有部分哥特文學的奇幻恐怖色彩。
四,《童年 》作者:馬克西姆·高爾基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五,《大衛·科波菲爾》作者:查爾斯·狄更斯
《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的帶有自傳性的扛鼎之作,正如狄更斯自己所言「在我心底深處有一個孩子最為我寵愛,他的名字叫大衛·科波菲爾」。這部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傑作,曾被列夫·托爾斯泰譽為「一切英國小說中最好的一部」。
六,《紅與黑》作者:司湯達
小說圍繞主人公於連的個人奮斗及兩次愛情經歷的描寫,揭示了復辟王朝時期的波瀾的階級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會腐敗,貴族反動和資產階級利慾熏心的廣闊生活畫面。
七,《悲慘世界》作者:雨果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八,《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
庄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九,《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
是一部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
十,《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卻流淌著野性的叛逆因素。
隨著戰火的蔓廷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郝思嘉的叛逆個性越來越豐滿,越鮮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成為時代時勢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F. ( )的名著
經典名著
世界名著
G. 《三劍客》人物介紹
達達尼昂:小說主人公,劍術高超,有勇有謀,豪爽俠義。身份:路易十三的第一任警衛軍隊長和火槍手副隊長,後被提拔為法國大元帥等 。生日:目前還不確定,只知道出生於1620年。故鄉:法國南部的加斯科尼 。情婦:波那雪.康斯坦絲。最好的朋友:阿多斯,阿拉米斯,波爾多斯 。名稱:達達尼昂,達達大尼央等。法文名稱:D'Artagnan。國籍:法國。喜歡做的事:和朋友們一起,決斗等。不喜歡的事:被別人嘲笑,討厭別人弄傷自己。缺點:驕傲,偶爾惡作劇 。名言: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崇拜的人:特雷維爾,路易十三,紅衣主教。愛好:擊劍 。性格:沉著,幽默,孤傲
米萊迪(也作:米拉迪):小說中最大的女反派,紅衣主教的大部分陰謀由她執行,外表美麗動人,風情萬種,花言巧語,為人心狠手辣,毒如蛇蠍。
紅衣主教黎塞留:權傾朝野的法國宰相,國王路易十三表面上所倚重的重臣,設計陷害王後有私情,挑撥王後和國王的關系,借機削弱國王權威,以圖獨攬大權。
阿托斯:火槍手,達達尼昂的好友之一;隱姓埋名加入火槍隊的貴族拉費爾伯爵,為人深沉。
波爾多斯(也作:波托斯):火槍手,達達尼昂的好友之一;快人快語,胸無城府。
阿拉米斯:火槍手,達達尼昂的好友之一;表面上一心要作教士,實際上跟他的情人塵緣未了。
國王路易十三:為人虛榮,冷遇王後奧地利的安娜,跟手握大權的宰相黎塞留明爭暗鬥。 王後奧地利的安娜:與國王同床異夢,其舊時情人是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寵臣宰相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
特雷維爾:國王火槍隊隊長,達達尼昂等四人冒險的鼎力支持者。
波那瑟:達達尼昂的房東,裁縫店老闆,市儈,軟弱虛偽,淪為紅衣主教的線眼。
波那瑟夫人:達達尼昂的房東夫人,王後的衣著侍女,王後與白金漢公爵幽會的引線人,達達尼昂的情人。
布朗歇:達達尼昂的跟班。
巴贊:阿拉密斯的跟班,虔誠的天主教徒,一心希望主人能夠出家成為教士。
溫特勛爵:英國官員,抓獲米萊迪。
費爾頓:溫特勛爵的手下,看守米萊迪時被其花言巧語欺騙,放走米萊迪,並刺殺白金漢公爵。
主人公 達達尼昂(Charles de Batz-Castelmore, Comte d'Artagnan):小說主人公,劍術高超,有勇有謀,豪爽俠義。 身份:路易十三的第一任警衛軍隊長和火槍手副隊長,後被提拔為法國大元帥等 生日:目前還不確定,只知道出生於1620年 故鄉:法國南部的加斯科尼 情婦:波那雪.康斯坦絲最好的朋友:阿多斯,阿拉米斯,波爾多斯 名稱:達達尼昂,達達大尼央等 法文名稱:D'Artagnan 國籍:法國 喜歡做的事:和朋友們一起,決斗等 不喜歡的事:被別人嘲笑,討厭別人弄傷自己 缺點:驕傲,偶爾惡作劇 名言: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崇拜的人:特雷維爾,路易十三,紅衣主教 愛好:擊劍 性格:沉著,幽默,孤傲
H. 有色金屬和煤炭股有那些股票具有長線投資價值
路易十三.你好
一是.000960.錫業股份;
二是.002207.准油股份。
請你逢低介入中長線持有。
I. 雷米·馬丁的品牌
雖然他們每賣1瓶便有8瓶在工場中藏釀,雷米·馬丁知道要更大發展便得加大庫存。他們鼓勵和葡萄園主合作。第一份供應合同簽於1966年,250位葡萄園主負責26.5萬加侖的葡萄酒。20年後,這個香檳協作(Compaco)的合作體已有成員2000家,代表19760公頃葡萄園。同期推行了一個面向專門來訪成員的推廣計劃:提供一株活葡萄,每年給出不僅是經濟和葡萄園的報告而且有葡萄的凈年收入的檢查----通常是10--80分,按該年而異。這肯定比文字宣傳更有效。
雷諾的後裔安德烈·埃里亞爾·杜布日耳(AndreHeriardDurbreuil),於20世紀60年期在科涅克市外建立了現代化產品系統,並給VSOP引入了磨砂玻璃瓶。1970年,以賽甘--莫羅(Seguin—Moreau)的名稱建立了年產3萬個桶,佔法國產桶量四分之一的歐洲最大的制桶廠:它只用利穆贊橡木。今天其質量品級有:拿破崙(目標是日本市場)、XO、Extra,還有一頭一尾的VSOP和路易十三。
今天公司已在巴黎和法蘭克福股票市場上市,擁有三個香檳工場[Krug(克魯)、CharlesHeidsieck(查爾海德思)和Piper—Heidsieck(比柏—海德思)]以及波爾多公司德魯茲(DeLuze)。1990年合並了寬特羅(Cointreau)。
雷米·馬丁有葡萄園494公頃,只滿足公司需求的3%。它和1800家葡萄園主簽了合同。最大量的蒸餾的葡萄品種是烏藝布朗,只有少量的可倫伯和佛爾貝蘭什。它在甄莎(Gensac)、朱勒(Juillac)、聖墨姆(St.Meme)和陶澤(Touzac)共4個蒸餾廠。在藏釀前,除了預備釀制路易十三外,其他品級都用礦泉水降低酒精濃度到60度。
通常他們用93加侖的利穆贊橡木桶藏釀,但偶爾用托朗賽的146加侖桶。最大容量是186加侖。藏酒師喬治·克羅(GeorgesClot)正在試驗少量俄羅斯橡木,所有橡木桶都由其姊妹公司賽甘—莫羅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