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玻璃纤维主要用途,那个行业用的比较多,现在的玻璃纤维的市场怎么样投资一条生产线的资金需要多少
做玻璃钢啊,玻璃纤维属于是建材行业吧,玻纤市场一般,主要是国外反倾销太凶了,那要看你准备建多大的生产线了。
⑵ 未来的玻纤产业的前进趋势是什么样的知道吗
行业高速发展,产量和需求量增长
我国玻璃纤维产业近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2012-2019年,我国玻璃纤维产量逐年上升。特别是近两年随着玻璃纤维产品供求关系好转,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市场景气度快速回升。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玻纤产量达到52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玻纤生产国。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玻璃纤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研究报告》。
⑶ 我国玻璃纤维产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全球玻纤诞生于1938年,近年来产能迅速扩张
玻纤行业源自于美国。玻璃纤维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1938年1月,美国欧文斯科宁玻璃纤维公司成立,标志着玻璃纤维工业正式诞生。二战期间,随着玻璃纤维和玻璃钢应用于防止弹片刺穿的油桶、雷达罩等战争设施,玻璃钢研发和应用加速发展。1958年,美国开始使用池窑拉丝工艺,池窑拉丝法的投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1997-1999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牵连,全球玻纤工业发展缓慢。度过IT行业不景气及美国“911”事件的影响后,全球玻纤产量保持着8.1%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而我国复合增长率达到28%。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再一次使得玻纤行业陷入困境,各大公司库存积压,多条生产线停产。2010年上半年经济复苏势头显现,受到电子工业的率先复苏,国内玻璃纤维企业先后复产,玻纤行业又一次迎来连续的高增长。
海外玻纤产量自2013年起步入缓慢增长阶段,且增速低于我国玻纤产量增速。海外玻纤扩张放缓,一方面源于全球玻纤需求周期步入缓慢增长阶段,另一方面源于海外玻纤企业在玻纤纱领域的优势减弱,国内玻纤纱龙头企业的产品性价比已超过海外龙头。伴随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开始,海外玻纤企业也开始启动冷修技改计划,如OC计划将印度产线扩产至8万吨、电气硝子计划在美国扩产4万吨、JM计划扩产美国工厂等。海外玻纤企业的产能扩张决策,印证了玻纤行业需求呈现全球复苏趋势,但海外产能扩张的影响较有限。
目前,世界玻纤产业已形成从玻纤、玻纤制品到玻纤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其上游产业涉及采掘、化工、能源,下游产业涉及建筑建材、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传统工业领域及航天航空、风力发电、过滤除尘、环境工程、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
⑷ 玻纤产业里的玻纤知识你都知道哪些
玻纤具有高强轻质、抗腐蚀、耐高温、电绝缘性能好等多种优点,是常用的复合材料原料之一。同时我国也是世界玻纤生产第一大国。
一、 玻纤简介
玻纤是什么?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的天然矿物,添加特定的金属氧化物矿物原料,混合均匀后,在高温下熔融,熔融玻璃液流经漏嘴流出,在高速拉引力的作用被牵伸并急速冷却固化成为极细的连续的纤维。
玻璃纤维单丝的直径从几微米到二十几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的1/20—1/5,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
玻璃纤维基本性质:外观为表面光滑的圆柱状,截面呈完整的圆形,圆形截面承受载荷能力强;气体和液体通过阻力小,但表面光滑使纤维的抱合力小,不利于与树脂的结合;密度一般在2.50-2.70 g/cm3,主要取决于玻璃成分;抗拉强度比其他天然纤维、合成纤维要高;脆性材料,其断裂伸长率很小;耐水性和耐酸性较好,而耐碱性较差。
玻纤分类
从长度分类分可以分连续玻纤、短玻纤(定长玻纤)和长玻纤(LFT)。
连续玻纤是国内目前应用最广的玻纤,就是通常说的“长纤”,代表厂家有巨石,泰山、兴旺等。
定长玻纤就是通常说的“短纤”,一般是外资改性厂与国内部分企业在用,代表厂家有PPG,OCF及国内的CPIC,巨石泰山也有少部分。
LFT是近些年在国内兴起的,代表厂家有PPG,CPIC及巨石,目前国内金发、上海纳岩、苏州禾昌、杰事杰、中广核俊尔、南京聚隆、上海普利特、合肥会通、长沙争明、日之升等企业都有批量生产。
从碱金属含量分可分为无碱,低中高,通常改性增强用无碱,也就是E玻纤,国内改性一般使用E玻纤。
玻纤的应用
玻璃纤维拉伸强度高,弹性系数高,具有不燃性、耐化学性、吸水性小、加工性能佳等优良特性,通常作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国外玻纤按产品用途基本分为四大类:增强热固性塑料用增强材料、热塑料用玻纤增强材料、水泥石膏增强材料、玻纤纺织材料,其中增强材料占70-75%,玻纤纺织材料占25-30%。从下游需求看,基建约占38%(包括管道、海水淡化、房屋保暖和防水、水利等),交通约占27-28%(游艇、汽车、高铁等)、电子约占17%。
综上所述,玻纤应用领域大致有交通运输、建筑建材、电气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化工、休闲文化和国防科技等。
二、 国内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玻纤工业于1958年起步,1978年形成工业体系,2007年玻纤产量达到160万吨,成为世界玻纤产能第一大国。在此之前,全球玻纤行业一直处于国外垄断格局,美国欧文斯科宁、PPG和法国圣戈班为玻纤行业三大巨头。但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我们玻纤企业迅速崛起,玻纤产能高速投入,形成全球六大玻纤供应商:巨石、OC、CPIC、PPG、泰山、Johns Manivel,六大厂商玻纤产能占到全球的80%。
国内行业现状:
1) 技术进步促进产能迅速扩张。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技成就,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无碱池窑拉丝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碱玻纤产品也进入池窑时代,玻纤复合材料种类也得到较快发展。
2) 节能减排工作持续进行,水平不断提升。技术进步使得节能减排、环保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 出口比例不断增加,但一些高档制品仍需进口。我国玻纤出口量世界第一,但是主要以中低档玻纤及制品为主。
4) 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成。
5) 三大玻纤企业崛起,成为国内产业发展领头羊。巨石、CPIC、泰山三大厂商崛起,改变国内产业格局。
近些年,我国玻纤产业发展迅速,完成了从坩埚拉丝到池窑拉丝的技术升级,正在向着一个玻璃纤维技术强国挺近,目前我国正从初级材料生产向深度加工延伸产业链,正从“大而不强”生产大国向技术强国迈进。
随着玻纤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玻纤应用领域的扩展,我国玻纤产能也在不断扩张,生产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就在今年的9月15日,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公司三期四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成功点火,标志着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首个20万吨海外玻纤生产基地全面建成。9月26日,位于桐乡市经济开发区四期的中国巨石智能制造基地首线15万吨玻纤生产线正式开工。
资料来源:网络文库,《玻璃复合材料》,中材科技。
⑸ 知道中国玻璃纤维行业的发展进程吗
截止目前中国现代玻纤工业总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97 年至2000 年以国内首个池窑拉丝生产线投产为标志的萌芽阶段,2000 年至2008 年产量迅速上升,池窑拉丝生产迅速代替坩埚生产的高速发展期,2009 年至2013 年外需转为内需,部分产品逐渐替代外资品牌的弯道超车期以及当下强调技术创新和玻纤性能提升的差异化发展阶段。由于只有通过玻纤性能升级才能使得玻纤产品适应现有下游行业日益复杂和艰难的应用场景并拓展新的下游应用领域,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差异化发展是未来玻纤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而这一趋势目前被市场所低估。
第一阶段:池窑萌芽期,1997年至2000 年
直至上世纪80 年代末,我国玻纤生产普遍采用能耗大、稳定性差的坩埚法,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此,1990 年起国家组织全行业开始了针对大池窑工艺生产玻璃纤维的重点科技攻关。1997 年,我国首条万吨级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建成,自此,池窑逐渐替代了坩埚成为我国玻纤生产主流技术,玻纤行业进入大池窑时代。
第二阶段:高速发展期,2000年至2008 年
伴随对大池窑技术掌握的加深以及全球对玻纤复合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玻纤企业纷纷扩大池窑产能,通过销量提升及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控制提升效益。以巨石为例,2004 年9 月点火当时亚洲最大的6 万吨桐乡池窑一线,截止2008年,巨石在桐乡已建成5 条池窑生产线,合计产能60万吨,平均单线规模12 万吨,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期间,我国池窑玻纤产量占比由2000 年的23%迅速提升至2008 年的82%。
由于玻纤缠绕环节属于劳动密集行业,而2000 年至2008 年是我国人口红利全盛阶段,因此低廉的人力成本和池窑规模扩大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我国玻纤企业开始迅速拓展全球市场份额。从2000 年至2008 年,我国玻纤产量从22 万吨上升至211 万吨,在全球产量的占比由9%迅速提升至46%,成为最大的玻纤生产国家。同时,由于池窑代替坩埚带来的质量提高,玻璃纤维纱出口比例也从2000 年的18%提升至2008 年的35%,外需成为了国内玻纤产量主要增长动力之一。
第三阶段:弯道超车期,2009年至2013 年
由于2008 年金融危机,2009 年全球玻纤产量大幅下降,此后全球玻纤需求随着经济复苏缓慢恢复,2010 至2013 年复合增长率仅2%左右。与之相反,国内玻纤需求受益于风电补贴政策、4 万亿刺激政策以及新兴行业发展,仍然保持稳定增长,2009 年至2013年国内玻纤纱需求复合增长率仍可达9.6%。同时,出口占比也下降至2013年的24%左右,内需取代外需成为我国玻纤产业主要增长动力。
⑹ 玻璃纤维在国内市场的产业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玻璃纤维被因为其可代替金属材料的用途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化工、冶金、国防等方面,因此随着上述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玻璃纤维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玻璃纤维行业发展缓慢,以10年为例玻璃纤维生产能力为471。5万吨,今年预计能生产530万吨,这主要是全球玻璃纤维企业对扩产计划十分谨慎的缘由。
从全球玻璃纤维消费来看,全球消费大国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欧洲为世界玻璃纤维最大的消费市场,用量为全球总量的35%以上。而美国、日本也是主要消费国家,中国相对还比较少。
目前中国玻璃纤维行业发展比较迅速,目前每年的增速大约在20%左右,而且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玻璃纤维生产国,生产量占全球生产量的60%以上,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寡头。而且从历史来看,全球的玻璃纤维市场一直是个寡头垄断的市场。预计未来,中国寡头垄断的局面将很难改变。
从利润率来讲,国外巨头的玻璃纤维毛利润一直保持在10%左右,而据前瞻产业研究数据表明,中国玻璃纤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品质已经达到中上游水平,毛利率也一直保持在25%—35%之间。
从种类来说,我们的玻璃纤维种类还相对比较少,应用范围也比较狭窄,而且受今年来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中国的玻璃纤维出口水平有所下降,但是好的一点是,中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内需不断提高,抵消因出口减少带来的压力。
随着国内玻璃纤维企业越来越注重市场行业研究,我国的玻纤产业还存在大量市场空间未被挖掘,尤其是在一些应用领域,许多细分市场甚至根本未被开发。这就为未来我国玻璃纤维企业的升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国内一些优秀企业的迅速崛起,中国必将成为玻璃纤维市场的翘楚。
⑺ 中国玻璃纤维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大吗
中国及全球玻璃纤维产量均逐年上升
我国玻璃纤维产业近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2012-2019
年,我国玻璃纤维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高于全球玻璃纤维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特别是近两年随着玻璃纤维产品供求关系好转,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市场景气度快速回升。2019
年,我国大陆地区玻纤产量达到52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玻纤生产国。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09-2019年,全球玻璃纤维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全球玻璃纤维产量为770万吨,2019年达到800万吨左右,较2018年同比增长3.90%。
市场竞争趋势预测
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前端产品产能集中度较高,后端初加工与深加工集中度较低,市场分散,未来玻璃纤维企业从行业前端产品业务延伸至后端业务,继续扩充产能或者企业从行业中后端产品业务适当延伸至前端产品业务,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我国玻璃纤维行业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玻璃纤维行业尤其是后端制品及复合材料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玻璃纤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研究报告》。
⑻ 四川省玻璃纤维集团有限公司是归国资委管吗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⑼ 我国的玻璃纤维产业发展有什么历程
玻璃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节能环保、风力发电、电子信息等工业领域以及许多民生领域。在万吨无碱池窑拉丝出现之前,我国的玻璃纤维生产工艺基本上是坩埚法,即先生产玻璃球,然后在铂坩埚中再次加热熔融拉丝。该工艺能耗高、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玻璃纤维行业一直梦想采用新的槽式炉拉丝工艺,并已成功开发了数千吨槽式炉,但难度较大的无碱10000吨槽式炉拉丝仍希望引进技术或合资企业。
根据所生产的玻璃纤维产品的化学成分,槽窑拉丝法计算原料配比,然后将原料细粉按配比放入玻璃槽窑中,在高温下熔融成液态玻璃。然后,在高速拉丝机的牵引下,涂上润湿剂,将从罐式炉前炉道多孔漏板流出的液态玻璃制成玻璃纤维原丝,然后进行干燥、退场、卷绕、短切、加捻、,编织和其他工艺形成具有各种结构和性能的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