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投资大师格林厄姆

投资大师格林厄姆

发布时间:2021-01-16 04:40:36

⑴ 巴菲特对格雷厄姆有哪些突破和背叛

格雷厄姆的思想如下:
第一,把投资的核心从对价格研究转移到对企业的研究,还原股票的本质-----被分割的对企业的索取权。由此,格雷厄姆开启价值投资之路。在研究股票背后的企业的时候,格雷厄姆发明了“内在价值”一词。格雷厄姆的价值概念植根在有形价值上,更明确的说是植根在可以清算、可以出售、可以重组的基础上,他甚至只愿意相信自己可以看得见、可以拿出去变卖和清算的价值。他甚至觉得衡量企业不必以持续经营为假设,而是以有多少资产可以便卖为假设。这也是格雷厄姆的保守之处和历史烙印。
第二,格雷厄姆牢守“安全边际”,把买价放在投资的最重要一环。安全边际是格雷厄姆投资方法论的核心和精髓。安全边际思想反应出格雷厄姆对风险的极端厌恶,对股市的心有余悸,对股票价格的不信任感。格雷厄姆强调安全边际本质上就是强调买价的绝对低廉,甚至有“捡便宜”的味道。
第三,分散投资。格雷厄姆内心深处甚至害怕买价估计失误或者害怕大萧条重演,所以他又从分散投资的角度上给风险套上缰绳,用投资的多样化再给投资加上一把安全锁。
第四,寻找隐蔽资产。所谓隐蔽资产就是未被市场发现,以及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资产。这符合格雷厄姆捡便宜的思维。
第五,坚持相对长期投资。因为格雷厄姆的投资思路不以企业持续经验为前提,所以他的投资时间不会很长,相比较他的得意门生巴菲特,格雷厄姆算中短期投资者,他本人也承认,相对价格因素,时间是次要的。
第六,格雷厄姆对企业的分析工具是量化的。格雷厄姆精通保险公司精算法,也是财务高手,其本人痴迷于用数学来量化分析各种财务指标
第七,格氏反对过分依赖未来,反对过多预测。他强调,价值投资者主要应为现在支付,而不是为将来支付。他反对依赖未来的根本原因是他认为对未来的过多依赖必然滑向投机之路,又重新把价值投资引向高风险的灾难。格雷厄姆也因此与成长性投资无缘。
格雷厄姆开创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价值投资理论还原了股票本来的含义,打通了虚拟资本和实业资本之间的通道,是股票投资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格雷厄姆画地为牢,固守原教旨的价值投资体系。对这个体现就行破图和超越的是巴菲特。
巴菲特吸取了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位投资大师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的投资实践进行灵活运用,形成了自己的以安全边际为基础、结合企业成长性的的价值投资思想,巴菲特融合价值投资的保守和激进两方面观点,是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
首先,巴菲特把价值研究从对资产的研究转移到对企业的研究。巴菲特认为股票是企业整体的代表,所以巴菲特抛弃格雷厄姆的清算价值和账面价值的方法,而是用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来研究企业。巴菲特是从企业主人和股东的思路去研究,而格雷厄姆有点像清算律师和会计师的角色。
其次,巴菲特突破格雷厄姆对无形资产的偏见,把无形资产纳入到企业内在价值的研究上来。巴菲特注意到企业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所以投资时非常重视企业的无形资产,比如商标权、专利权和法定许可权。
第三,巴菲特变格雷厄姆分散投资为集中持股,巴菲特更为自信。
第四,巴菲特把投资时间无限拉长,不但超越了格雷厄姆,也超越了费雪。巴菲特认识到坚持长期持股可以消除情绪化的波动,而且可以享受复利的巨大回报,同时降低交易成本。他说: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不要拥有它十分钟。
第五,巴菲特对抗风险的方法更加简单实用,巴菲特把熟悉程度、理解能力、投资对象的简单易懂以及管理层的人品和能力放到几乎和低价差不多的地位加以考量。巴菲特拒绝复杂,他只投资自己“理解能力范围”内的企业,为此他要求投资对象的业务必须简单易懂,而且管理人员必须正直且富有能力。
第六,巴菲特的投资理论核心体现在他的“护城河”理论上。巴菲特认为竞争对手难以攻击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就是护城河。最典型的护城河就是高转换成本,比如一些软件,一旦客户熟悉之后就很难再花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新的软件,这对一些市场占有率很高的软件企业来说就享受高转换成本这个护城河的保护。还有品牌溢价,网络效应,这些都是典型的护城河。
经过巴菲特的努力,价值投资才有了新的局面。可以说,巴菲特对价值投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物,都是重大突破者。

⑵ 《聪明的投资者》与《证券分析》哪本适合初学者

当然是《聪明的投资者》适合初学者,这本书的序言里就有这样的说法。

而《证券分析》适合专业投资者,相对会很难。初学者还得从前者开始看起的好。

《聪明的投资者》共有三个版本,都为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分别是:2010年8月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精装)、2011年7月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原本第4版)(精装)、2014年07月《聪明的投资者》(实战版)。这部《聪明的投资者》,是有史以来第一本面向个人投资者并为其提供投资成功所需的情绪框架和分析工具的专业书籍。至今,它仍然是面向投资大众最好的一本书。

《聪明的投资者》是经过修订后的第4版,旨在将格雷厄姆的理念运用于当代金融市场的同时,保留其原文的完整性。为了便于理解,在格雷厄姆的原文页下增加了一些注释,而格雷厄姆的原文注释则移至书后的“尾注”中。

在格雷厄姆原著的每一章之后,你都会看到一篇新增的评论。在这些引导读者的内容中,将添加一些新的例证,以此来说明,对今天的投资者来说,格雷厄姆的原则仍然是多么贴切(以及多么使人思路开阔)。像所有的经典著作一样,本书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且,通过教育我们,这本书也能够获得新生。你读得越多,就理解得越深刻。以格雷厄姆为向导,你必定会成为一个非常聪明的投资者。

《证券分析》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自1934年出版以来,八十年畅销不衰。市场反复证明,《证券分析》是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证券分析》第6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级版。而《证券分析》1940年版本是作者格雷厄姆和多德最满意的版本,也是股神巴菲特最为钟爱的版本。第6版在保持原书原貌的同时,增加了10位华尔街金融大家的导读,既表明了这本书在华尔街投资大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为这部经典著作增添了时代气息。

《证券分析》的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华尔街教父”。他既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任过教授,又在华尔街创造过辉煌的投资业绩;既经历过让投资者得意忘形的大牛市,又经历过让投资者沮丧绝望的大萧条。市场锤炼了格雷厄姆,也证明了价值投资的意义所在。

《证券分析》第6版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老师领衔专业翻译团队,历时一年半,精心打造的最专业、最权威的中文译本。正如巴曙松老师所言:“历史不会重演,然而总是押着韵脚。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转型,同样需要确立价值投资的理念。我决定组织力量翻译《证券分析》第6版的初衷,也正在于此。”

⑶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值得一看吗我马上大二

当然值得一看啊!吸取投资大师的精华为已用!

阅读全文

与投资大师格林厄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牛市满仓买基金能翻几倍 浏览:379
股票投资者账户金额信息 浏览:724
竖线写价格指标 浏览:769
网智天元股票 浏览:275
招商至远理财 浏览:980
6块美金等于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753
银行外汇点差多少 浏览:607
基金广发稳健净值 浏览:136
境外汇款电子银行 浏览:266
连续涨停的股票怎么操作 浏览:858
2018年12月24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浏览:955
中信证券重组定价格 浏览:678
2014年抵押贷款利率 浏览:196
家族信托优势 浏览:329
银行信托证券保险 浏览:75
信托房地产风险 浏览:139
苹果期货利好股 浏览:513
买信托哪家好 浏览:741
一元人民币对英镑 浏览:794
万云股票 浏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