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年大健康借壳详解
2014年10月, 上市公司江苏三友(002044)(美年健康借壳上市公司)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
2014年10月20日,美年健康就与慈铭体检、鹰潭健之康业等16名股东签订《关于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约定美年健康收购慈铭体检100%股权,慈铭体检总体估值36亿;
2014年12月19日,美年健康完成对慈铭体检27.78%股份的收购,作价10亿元; (第二次转让股份占慈铭体检总股本的72.22%,该部分股份的转让对价可采取货币资金支付,或者股份支付及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支付方式由各个卖方独立自主决定。对于采用货币资金方式支付的股份转让,美年健康应在交割日(2014年12月19日)后的12个月内完成;对于以股份或股份与货币资金结合作为转让对价的,由选择该支付方式的慈铭体检股东与美年健康于交割日后的12个月内协商确定有关的进度及支付安排。如在交割日后的12个月内,美年健康未能按照协议的约定完成72.22%股份中的货币方式受让,慈铭体检或其指定的第三方有权在约定收购期满后,按照本次交易的价格回购或收购已经转让给美年健康的27.78%股份中的全部或部分。)
2015年3月25日,上市公司江苏三友发布重组预案,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收购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的一系列交易,实现美年健康借壳上市,后者整体作价55.4亿元。具体方式为:由天亿投资等投资机构、俞熔等自然人持有的美年健康100%的股份(作价为55.4亿元)与江苏三友的资产及负债(评估值为4.86亿元)进行等值置换,差额部分将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
2015年7月,美年健康借壳江苏三友重组方案成功取得证监会批文;
2015年11月20日,美年健康与慈铭体检股东及天亿资管签署协议,约定慈铭体检14名股东向天亿资管转让其合计持有的慈铭体检 68.40%的股份,股份转让对价的支付方式为现金,转让价为24.62亿元;
2015年11月20日,江苏三友发布公告,拟以24.62亿元现金收购慈铭体检68.40%的股份,剩余3.82%的股份将争取以股份收购,若2016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股份收购,则以货币1.28亿元购买此部分股票,并拟于2016年2月29日前申请复牌。
2016年4月2日,美年健康发布公告称,其拟向天亿资管、东胜康业、韩小红和李世海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慈铭体检 72.22%股权,交易作价约为26.97亿元,交易完成后取得慈铭体检100%的股份;
2016年7月,由于爱康国宾举报美年健康收购慈铭涉嫌垄断,美年健康收到商务部反垄断局出具的《涉嫌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立案调查通知》,证监会依法对美年健康提交的《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核准》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需要美年健康就有关问题作出书面说明和解释;
2016年10月21日,美年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暂时中止审查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美年健康收购慈铭体检事项暂停;
2017年4月28日,美年健康全资子公司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收到商务部出具的《商务部行政处罚告知书》(商法函[2017]193 号)。商务部认定美年健康购买慈铭体检股权在相关行业市场不构成垄断。但违反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属于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依据《反垄断法》,在此次对美年健康处以30万人民币的处罚;
2017年6月14日,美年健康收到了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恢复审查通知书》(161537号),证监会依法对公司提交的《关于恢复审查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核准的申请》进行了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恢复审查条件。
2017年6月15日,美年健康发布《关于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方案的公告》,美年健康拟以非公开发行150,765,381股股份及现金支付3.50亿元的方式支付,购买慈铭体检72.22%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慈铭体检将成为美年健康的全资子公司;
2017年7月12日,美年健康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批;
本次交易是指美年健康拟以非公开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天亿资管等5名股东持有的慈铭体检72.22%的股权。公告称,慈铭体检72.22%股权的交易作价为26.97亿元,美年健康拟以非公开发行150,765,381股股份及现金支付3.50亿元的方式支付。本次交易完成后,慈铭体检将成为美年健康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美年健康的计划,收购慈铭后,美年大健康和慈铭体检将分别称为上市公司的两家子公司,拥有各自的董事会,在各自的管理团队、销售、财务、人力等方面保持相互独立。日后两大品牌也将差异化发展:“美年大健康” 在巩固原有优势区域的基础上,将发展布局的重点放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慈铭体检”发展战略则聚焦于继续巩固提升北京等传统区域的优势。
美年健康、慈铭体检、爱康国宾是国内民营体检行业的三巨头,选择了不同的上市道路:
慈铭体检——A股IPO;
爱康国宾——海外IPO;
美年健康——A股借壳。
在遭遇上市的一定困难后,美年健康与慈铭体检寻求合作,分别进行了如下的工作:
早在2012年3月,在当时一家独大的慈铭体检就已完成IPO申报工作,并于7月过会。当年的数据显示,慈铭体检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净利润达0.92亿元,作为中国第一家私立健康连锁体检机构,慈铭体检很有希望成为中国体检行业第一股。
但是,距IPO只有一步之遥的慈铭体检,却遭遇了2012年下半年监管层A股IPO突然暂停的意外。2014年IPO重启后,成功拿到批文的慈铭体检又因为提前披露超出招股说明书所允许的披露内容,再次终止IPO。此次滑铁卢是慈铭体检在资本运作中处于不利位置,也基本使慈铭体检退出民营体检三大巨头的争斗。
此前,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美年健康在发展的两个阶段中对标的是美国凯撒医疗与亚马逊的商业模式。
从实际结果来看,慈铭体检成为美年健康持股72.22,美年集团持股27.78的全资子公司,而慈铭体检的原股东胡波、韩小红夫妇等人并未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仅仍任慈铭体检的董事长、副董事长等职位,其最初设想的分立董事会、分别经营能否实现存疑。
⑵ 美年健康是私人企业吗
美年健康是私人企业。以下是关于美年健康为私人企业的详细解释:
综上所述,美年健康是一家私人企业。
⑶ 美年健康被谁抛弃
斑马消费 范建
阿里巴巴为美年 健康 点燃了一把火,又将其亲手浇灭。
上周,业绩惨淡、股东抛售、股价暴跌……一团团乌云密布在美年 健康 的头顶久久不散。
股东走了、客户流失了……一瞬间,好像所有人都在抛弃美年 健康 。
股东大举出逃
在美年 健康 股价持续下跌之际,战略股东阿里巴巴突然大举减持火上浇油。
11月4日盘后,美年 健康 (002044.SZ)发布公告,阿里巴巴已累计大宗交易减持公司1.3794%股份。消息一出,次日美年 健康 跌停。
一年之前,美年 健康 控股股东和一致行动人天亿资产、天亿控股等,将合计16.16%股份,总对价72.65亿元,转让给阿里网络、杭州信投、上海麒钧,其后,阿里网络出资18.36亿元,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成为持有公司9.39%股份的单一第一大股东。
阿里巴巴战略入股美年 健康 ,将体检作为阿里双H( 健康 和快乐)战略的重要一环来打造。入股一年之后,即大举减持,意欲何为?
事实上,阿里减持并不是美年 健康 股价暴跌的导火索,而是助推器。10月30日,美年 健康 交出了一份糟糕的三季报,公司股价就持续大跌,而阿里的减持行为集中发生在11月2日和3日。
巧合的是,在这个微妙的时间点,美年 健康 总裁徐可也加入减持大军,减持公司超过1300万股,合计套现超2亿元。在今年7月,公司副总裁林琳亦减持公司200万股,套现近3000万元。
对于美年 健康 的股价走势,机构股东无疑是最敏锐的。今年二季度末,共有406家机构持有公司股份,到三季度末,降为68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14日,穆迪已将美年 健康 的企业家族评级从“Ba3”下调至“B1”。同时将美年投资发行、美年 健康 提供担保的债券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a3”下调至“B1”,展望维持负面。评级机构分析认为,未来12-18个月内,公司杠杆率仍将保持高位。
业绩下滑、股东减持、机构抛售……一系列负面情绪叠加,美年 健康 市值5天已蒸发200亿元。
客户增长停滞
中国的民营资本涉足体检市场不过20年,却快速走过了野蛮生长、群雄逐鹿、三足鼎立、二元对立的行业发展阶段。
在众多行业玩家中,美年 健康 创始人俞熔是为数不多的,没有专业医疗背景的参与者。然而,做投资出身的他,更大胆、更善于发挥资本的力量。在很短时间内,通过大举并购,成为行业老大。
特别是2015年借壳上市后,美年 健康 继续高举并购大旗,一路高歌猛进,将众多国内或区域体检机构纳入麾下,旗下拥有“美年大 健康 ”、“美兆”和“慈铭体检”三个体检行业知名品牌。公司体检中心从2014年的94家,猛增至2019年末的703家。
并购扩张的效果立竿见影,公司营收规模从2016年的43.1亿元,猛增至2018年的84.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从4.52亿元增至8.21亿元,这也成为了美年 健康 的业绩巅峰。
但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公司旗下体检中心不断增加,年服务人次的增长却已出现了停滞。
特别是在2019年,在体检中心同比增长70家的情况下,全年体检人次下降了176万。
美年 健康 运营效率的下降,除了市场竞争的因素,更有其自身原因。
2018年中,一篇关于美年 健康 “假医生”执业的消息刷爆网络,将这家民营体检头牌推上了风口浪尖,并由此引发了行业信任危机。
虽然,后来的事实还了美年一个清白,但主管部门检查发现,公司部分体检中心,确实存在医生执业不规范、体检报告未经医生亲自审核以及放射诊疗服务不规范等情形。在这种情况之下,还有多少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做赌注?
断臂求生
今年的疫情,将美年 健康 彻底打入了谷底。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9.61%、归母净利润亏损5.17亿元。
与业绩危机同时存在的,是此前大举并购累积起来的巨额商誉,成为始终悬在美年 健康 头顶的一把利剑。
2019年,因慈铭体检等子公司业绩下滑,公司商誉减值超10亿元,导致全年巨亏8.66亿元。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商誉余额仍高达43.27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25.77%、占净资产的56.24%。按照今年的发展态势,公司商誉减值或又会是大概率事件。
收购慈铭体检形成的商誉还有20多亿元,该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已亏损超过2亿元,全年几乎没有达到预期的可能性。
虽然在第三季度,公司业绩逐渐回暖,亏损已有所收窄,但要想在剩下的一个季度,实现业务上的全年盈利,难于登天。
情急之下,公司筹划对外转让资产。10月末,公司公告拟转让美因基因不低于20%股权。该笔资产出售,能给公司带来多大收益,目前尚未可知。
2018年,美年 健康 出资3.88亿元,从实控人俞熔控制的天亿资产手中,收购美因基因33.42%股权,实现控股。
美年 健康 曾对美因基因寄予厚望,将其作为公司未来增长的新引擎和核心竞争力。公司表示,美因基因的主营业务是通过专业便捷的基因检测,为客户提供精准的疾病早筛、 健康 管理和医疗服务。凭借美年 健康 海量人群的样本优势,逐步建成全球最大的全民 健康 基因库和基因数据入口,成为大众消费基因检测的领导者。
最近几年,随着基因技术的大规模运用,美因基因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在生存和发展面前,美年 健康 选择了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