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市里典型的散户思维,你中了几条
股市里典型的散户思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条:一是追涨杀跌,两面挨耳光回;二是死不割答肉,短线变长线,最后变股东;三是越跌越买,抄底抄在半山腰;四是上涨就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五是贪多煮不烂,最后过山车。。。
B. 股市最典型的穷人思维是什么呢
我们常听到社会各界叫股民的另一个名称是散户。顾名思议,散户就是拿不多的钱来股市博弈的群体,他们希望通过“以小博大”,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在现实生活中,散户长期赚钱的概率是非常小的。这倒不是因为散户都不懂炒股技术,学技术并不能使你炒股致富,而很多散户输钱输在了其特有的“穷人思维”上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多数散户炒股肯定难有胜算。
我有一个长辈,已经年近七十了,他就是这类股民,有点小赚头就忍不住要逃走了,生怕后面被套,而一看到自己追涨后,高位被套就选择割肉,这样做法就很容易使得自己很难在股市赚到钱。因为股市稍有上涨就跑了,很可能会错失后面股价继续上涨的机会,而盲目追涨被套后,毫不手软就进行割肉出局。但这种肉割多了,本金也所剩无几了。
C. 请教主力思维和散户思维的质的区别是什么
二者思维质的区别,就是前者资金雄厚,筹码弹性大,建仓、加仓过程,专减仓,离场过程均属较长,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后者资金量小,几下就满仓了,几下就空仓了,进出快,具有盲目性、被动性。
从资金上看:主力资金是指在股票市场中能够影响股市、甚至控制股市中短期走势的资金。主力资金对个股和板块影响都十分重大,主力资金的流入流出直接影响着个股的涨跌,板块的轮动。如果要想在股市中赚到钱,就要搞清楚主力资金的动向,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一般净流入量的多少对股价有正相关作用。
散户主要是进行零星小额买卖的投资者,一般指小额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与大户相对。股市里的操盘坐庄就是庄家,当庄家赚钱时散户就亏钱。狭义;散户指在股市中,那些投入股市资金量较小的个人投资者。广义:散户是相对与机构而言的,个人投资者都可以称为散户。是因为无论个人拥有多少资金在资本市场面前都是极其少量的。
D. 什么是正确的投资思维
2007年上证指数从6124点下跌以来,已经过去近5年时间。这5年中,受伤害最大的莫过于买了银行股和其他强周期性股票的投资者。这究竟为什么呢?事实上,从银行股的盈利模式来看,它本身基本不创造利润,而是来源于其他实体企业。因此,从银行业整体情况分析,其利润总额应该占实体企业创造的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否则必定是损害实体经济,最终回过头来损害银行业自身的安全。
基于这样的逻辑,2009年股市反弹结束后,人们对投资银行股逐步开始醒悟,先知先觉者在2009年起就退出银行股,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抛售的队伍,这就造成这几年银行股虽然业绩年年增长,但市盈率、市净率却逐年下降。当银行股市盈率降到15倍以下时,很多专家、学者、股评人士开始大谈银行股估值便宜,有的称之为“估值洼地”,号召股民买入银行股,长期持有。他们认为,短期即使难以上涨,但是下跌的空间基本封杀。两年前,一个平时不怎么研究股票的同志居然信誓旦旦地向我推荐银行股,还十分肯定地说,现在是买银行股的好时机,市盈率很低啊,必赚无疑。两年后的今天,银行股的市盈率已经下降到了5倍。真的是一路盘跌,令人心碎。可悲的是,依然很多人执迷不悟,他们说:“银行业是现代经济的命脉,只要中国经济还在发展,银行股的业绩必然越来越好;当牛市到来时,银行股必定领涨大盘,届时银行股的市盈率必将回到20倍甚至30倍,投资回报巨大。”
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人看好银行股?我想,一定是投资思维出了问题。我们经常讲,在股票市场投资,必须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含义实在异常深刻,它揭示了正确的投资思维方法经常是超越大众的想法:
一是牛市对普通投资者的伤害最大。原因在于:(1)牛市之后必定伴随着熊市,大多数人都会在牛市的高位入场去购买看起来便宜的银行等周期性股票,结果在接下来的熊市中遭受最大的损失。(2)牛市破坏甚至毁灭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在牛市的氛围中,大量股票上市圈钱,大量交易耗费佣金、税收等,股市资金也一再减少。只有在熊市中,优质股票与平庸股票才会截然不同、区别明显。所以,熊市是投资者的天堂。
二是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甚至分红率等量化指标都与一个企业有无投资价值毫无关系。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都是荒唐的指标,“估值洼地”也是伪命题。如果投资者简单按照这些指标投资,或者将这些指标当做投资“救生圈”,绝对会被股市这个神秘之海埋葬。
三是无法评估投资价值的股票一律避开。投资价值就是指企业未来存续期内现金流的贴现值。如果一个股票难以用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进行评估,那这个股票要么没有投资价值,要么无法判断投资价值。无论哪一种情况,我们避开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去碰这样的股票?
四是只买确定性、稀缺性的优质消费类股票。因为只有这些股票的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可以粗略估算,并且随时间推移,其投资价值都远远超出当初的估算。投资决策就两点:要么买,要么不买。如果要买,任何时候都是买这些确定性、稀缺性的优质消费类股票,不管什么价格;如果认为这些好股票的价格太高了,你可以不买,那就耐心等待股价回落到合理以下再买。绝对不可以因为好股票的价格太高,你迁就去买股价低的平庸股票。
E. 投行思维与投资思维有什么区别
关于投行思维
投行思维和投资思维,相同的都是要挖掘企业的价值。如果说投行只关注合规性,我相信这是走入了歧途。
一个优秀的投行人员当然要关注合规性,但这只是投行业务的基础。合规性肯定不是投行思维的本质。
投行思维的本质是卖方思维,投行无论是面对监管部门,还是面对投资者,目的都是要告诉大家,我的客户(发行人)是如何的优秀,如何的值钱。
也就是说,投行是要说发行人的好话,小优点发掘成大优势,招股书的优势写上一堆。
遇上投行新手,老保代们还要语重心长地私下教育一番,咱们先要说服自己相信这是一家好企业,才能落笔生辉,让投资者相信这是一家好企业。
这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我觉得无可厚非,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也是一样。至于监管部门的条条框框,本质上是防止发行人和投行吹牛吹过了,最后让信息不对称的投资者吃亏。
所以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招股书通常是律师写的,这样比较严谨,挑不出错,而且律师也不负责卖股票。
等到真正销售股票的时候,投行们再闪亮登场,让你相信即将IPO的发行人是一个真正的未来之星,行业空间不是一般的大,行业壁垒不是一般的高,国家政策不是一般的支持,企业管理层不是一般的有经验,研发技术不是一般的领先,甚至地理位置离潜在客户近一点,也是一个必须要广而告之的优势。
总之,这家企业是好好好,大家赶紧买买买。
关于投资思维
投资思维的本质是买方思维,说服别人没有任何意义,掏出真金白银的是自己,而且对错最终必然会被市场检验。
作为买方,当然要对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加关注,但是与卖方不同,买方要找出企业真正的优势。
所谓真正的优势,应该是行业内普通的竞争者无法做到的。我们团队在撰写投资分析报告的时候,我对“竞争优势”这部分内容要求特别高,经常挑刺。
有同事不理解,说报告里面总要写几个优势,这是典型的卖方思维。我则希望真有优势就写,没有就不写。这个报告是我们掏出真金白银的决策依据,不用给外人看的,优势写的再多也没用,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调查、研究和分析清楚。
如何才能把这个优势搞清楚?
首先:需要对行业深刻理解,其次需要非凡的商业洞察力
再次:还需要一些逆向思维。
行业的深刻理解不用说,商业的洞察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考,最终考验你是否能理解,这个世界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很多似是而非的逻辑都是站不住脚的,特别是许多大众经济学家的论调,桥水基金在官网上有一篇报告值得一读。
其实作为投资者,已经有很多人跟你说,有若干理由支持这个企业是如何的好,投资者需要一些逆向思维,对企业所有的优势进行一一证伪,仔细考察这些优势背后的证据是否可靠,逻辑是否经得起推敲,如果不能证伪,则说明这个优势可能是站得住脚的。
另外,投资者还要重点考察项目的风险点,特别是潜在的风险点在哪里。这一点没有人会跟你说的很清楚,倒不一定是故意误导你,而是过于乐观的倾向导致的。
因此对于风险,投资者要分析的很细很深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坑多了去了,即使是企业管理层自己也未必能预料到,投资者最好对这些风险在这家企业身上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之后对价值的毁灭程度有个清晰的认识。
说到底,买方思维不仅要挖掘企业的优势,更要挑刺,因为在投资中,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其他一切。
如果是二级市场,由于市场的有效性很高,只挖掘大家都能看到的优势是没用的,只看到大家都能看到的风险也是没用的。
从这个角度说,二级市场投资的难度要更大,但二级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要相对低一些。
过去一年多来,我们深入研究的项目超过100个,看过的企业则更加多,但几乎每一家企业都认为自己能够成长的很好,我相信他们是真心这么认为的。问题是最终的事实如何呢?
上市公司是相对优秀的群体,现在A股有约2900家上市公司,前段时间我让同事统计过,过去5年(2011-2015)所有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扣非后的净利润每年都增长不低于10%的企业只有80家。
如果以2900家为基数,比率只有2.76%。而我们在一级市场投资中,如果企业说自己每年只有10%的成长,都有点不好意思跟投资人说出口。
F. 炒股需要具备怎样的思维方式
炒股需要具备的思维方式:
保本:在股市中不管明天有多么好的机会,没有资金只能看着,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保本,把每一次的错误,记在心理。不能好了伤疤忘记疼。保本的办法只有两个:1,设立止损位并严格执行,2.不要一次性下注太多。
分散风险:谨记分散投资的原则,不光是股票投资,其他任何投资都一样。不要将资金全部放在一种投资产品中,分散投资才能够有效的回避一定风险。
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股票。投资股票的人都希望收益高,风险又小,然而实际的股票投资却没有那样的理想,如一些公用事业股风险小,但收益低;一些“黑马”上市公司收益高,但是风险大很多。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选择一定风险的股票,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股票的涨和跌。
下手果断,收放自如:在股票投资过程中,要果断放弃风险比较大的投资。当所选股票跌到自身无法承受的范围要果断“斩仓停损”,不带有侥幸心理。平时可以经常请教投资老手,从经验中找到规避风险的办法,实时关注政策,预测性的做出调整。
投资过程中要经常性的总结分析:无论是亏本还是盈利都要总结经验,逐步优化投资策略,掌握一定的技巧,降低股票投资中因自身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股票投资所涉及的知识很多,要成为一个股票投资高手从而获得高额收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投资者要量力而行,不过急于求成。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经验与技巧,这样才能在股市中保持盈利,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里面牛人去操作,这样要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G. 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特性和思维的区别是什么
一个希望走得复很稳,一个希望制让你走得很快,因为创业者他们希望的就是让他们这个公司能够长久的去进行发展,然而投资人他们心中的一些想法,就是想要让他们能够去在这样一个短期的时间之下,获得一个非常丰厚的利润。
H. 如何树立正确的股市思维模式
有很多投资者之所以在股市中亏损累累,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对股市的理解有偏差,不能真正理解股市的规律和法则,或者说不能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股市。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原因很多,有的投资者是因为没有系统的学习股市的相关知识,有的投资者虽然勤奋好学,可是却学习了很多错误的股市知识,总之吧,是入股市的门没有入好。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蒙以养正,圣功也”。这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第四卦蒙卦中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这句话就是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的正气,引导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就会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圣人之所以被人们称颂,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这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大家是否觉得这句话和股市操作没有什么关系呢?千万不要这样认为,这句话不管放在哪都是非常有用的,在股市中也是如此,投资者最好在刚刚进入股市的时候就拥有一套正确的股市思维模式,也即拥有一个正确的股市操作理念,并在之后的股市操作中认真的实践,在实践中逐渐总结,从而更快的掌握股市规律,做到在股市中稳定盈利。
当然了很多投资者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这无疑是非常遗憾的,不过没有关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果投资者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也是来得及的,只不过这要加倍努力,因为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要想改变已有的思维和习惯是很难的,意志力不够的人甚至终其一生都做不到,所以在股市中总是亏损的投资者要更加努力学习才行,坚决抛弃错误的方法和理念,学习和领悟正确的方法和理念,相信只要坚持,就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
那么什么才是股市中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思维理念呢?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易经》思维经过笔者长时间的验证,基本可以确定是在股市中非常适用的一种思维模式,所以笔者根据《易经》的原理创立了易经演股法,笔者个人认为《易经》思维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那么什么决定一个人的细节呢?答案就是思维,不同的思维模式就会有不同的行动细节或者说行为模式,所以说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模式才会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模式。在股市中也是如此,正确的股市思维才会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股市是由涨和跌组成的,股市的模式就是涨和跌,而《易经》是研究什么的呢?《易经》就是研究阴阳的,大家都知道股市中有两种力量——多头力量和空头力量。一种力量是把股市往上推的,也就是多头力量;而另一种力量是把股市往下拉的,也就是空头力量。《易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是说世间存在两种力量,一个是乾,是阳;一个是坤,是阴。阴和阳两种力量相互对抗、相互作用、互相转化从而形成了世间万事万物。在股市中也是如此,阴阳两种力量相互对抗、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大家试想一下,中国的股市才有多少年?也就二十来年,就算国外从有较正规股市开始到现在也不过二三百年的时间,大家研究股市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够,而从阴阳观点出发研究的则更少,所以投资者不能洞悉股市中阴阳两种力量的运行规律,也就不能正确的预测股市。不过现在投资者有一个终南捷径了,这就是《易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易经》中关于阴阳的观点完全可以在股市中运用,《易经》产生了几千年了,可以说研究阴阳两种力量早就研究透了,投资者何不借鉴一下呢?据说巴菲特床头上放了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易经》。
正是看到了《易经》思维与股市运行趋势的契合,笔者经过多年的实战总结,创立了能够精准预测股市趋势的易经演股法,现已成功出版,并在《易经演股法》的基础上,又细心写作了《易经演股法之个股攻略》,目的就是要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股市思维和理念,让投资者在股市中能够知己知彼,知道何时能进,何时该退。
I. 面对投资者,创业者要思考的三个逆问题包括
年轻人创业要懂得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这个挺好的,站在投资人角度考虑,投资人可能会问创业者以下问题:创业者的个人背景及团队背景、项目关键资源、项目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如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