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牛在乳业制品中快速成长,该企业在初期营销过程中采用了那些方法与策略
蒙牛的品牌定位
蒙牛从产品的推广宣传开始就与伊利联系在一起,从蒙牛的广告和宣传册上可以解读出蒙牛的品牌定位是一种比附定位策略,如蒙牛的第一块广告牌子上写的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宣传册上闪耀着“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我们为内蒙古喝彩”;在冰激凌的包装上,蒙牛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这与阿维斯出租汽车公司强调“我们是老二,我们要进一步努力”的定位策略是一致的。蒙牛利用伊利的知名度,无形中将蒙牛的品牌打了出去,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蒙牛这种谦逊的态度、宽广的胸怀,让人尊敬、信赖,获得了口碑。
蒙牛认为,一个品牌并不单单是一种产品的问题,而是一个地域的问题,内蒙古就是一个大品牌。因而蒙牛没有把目光局限在自身的成长上,而是高瞻远瞩,根据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拥有量全国第一、牛奶增速全国第一的状况,提出了“建设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倡议。从2000年9月起,蒙牛投资100多万元,投放了300多幅灯箱广告,广告正面主题为《为内蒙古喝彩》,下书:“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塞外明珠辉照宁城集团、仕奇集团;河套峥嵘蒙古王;高原独秀鄂尔多斯……我们为内蒙古喝彩,让内蒙古腾飞。”背面的主题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蒙牛把自己和内蒙古的一些著名企业放在一起,提出共建中国乳都,这与“高级俱乐部策略”的思想是一致的。其实,蒙牛当时无论从历史、地位、和规模上都不足以和这些著名品牌相提并论,然而蒙牛把自己和他们放在一起,是想让消费者认为,蒙牛和它们一样,也是名牌。而且“建设中国乳都”、“为内蒙古喝采”这样的宽广视野和高尚情操又体现出蒙牛的博大胸怀,为内蒙古积聚了巨大的无形资产,不仅不会招致反对,反而会提高人们对蒙牛的好感,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
蒙牛运用比附定位策略的思考
蒙牛的比附定位策略是非常成功的,透过蒙牛的成功,可以折射出三个层面的思考。
思考一:比附定位策略有利于品牌的迅速成长,更适应品牌成长初期。蒙牛认识到,中国大部分奶制品企业采用的都是国际一流设备,生产水平不相上下,产品同质化。面对有极高潜力的市场和加入WTO后与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最紧迫的事莫过于搞好品牌建设,因而对于要创名牌的蒙牛来说,在创业初期使用这种策略是适宜的,可借伊利的名气提高自身品牌的影响。但当品牌成长到一点程度后,一般不适宜再用。蒙牛的品牌战略是“三步走”:第一步,做“内蒙古牛”;第二步,做“中国牛”;第三步,做“世界牛”。显然,蒙牛走完第一步后,不宜再采用同样的策略。
思考二:比附定位有利于避免受到攻击,防止失败。蒙牛采用比附定位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保护自己。蒙牛刚启动市场时只有1300多万元,在伊利、草原兴发这两个资本大鳄面前显得非常弱小,从竞争层面上看,兴发和伊利联手干掉蒙牛,是完全可能的。即使伊利只跺跺脚,蒙牛也可能东倒西歪,而事实上也出现过蒙牛的奶车被拦截的事情。蒙牛名为伊利和兴发免费做广告,实为自己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壮大了自身,防止了两败俱伤。而且蒙牛有一句口号: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蒙牛明白,只有把这个行业的市场做大了,大家才都有饭吃。伊利和兴发看到蒙牛如此“大度”,不仅为自己,还为别人,又怎能忍心去“扼杀”它呢?如果蒙牛只顾自己的广告轰炸,则完全有可能遇到更多刁难甚至重创。
思考三:比附定位策略并非真正的谦虚,体现了实在风格。蒙牛将“向伊利学习”、“争创内蒙乳业第二品牌”打在产品包装上,给人一种谦虚的印象,并非是纯粹的营销策略,而是蒙牛的缔造者牛根生的“感情用事”。牛根生在伊利干了16年,从一个刷瓶子的小工干到伊利副总的位置,完全是伊利一手栽培的结果。提起伊利总裁郑俊怀,牛根生言必称“领导”,牛根生是感恩的,不管他和郑俊怀之间有什么恩怨,牛根生都对郑俊怀、对伊利怀着一股感激之情,在牛根生看来,伊利仍是蒙牛的榜样,应该向它学习;而事实上,从蒙牛的实际情况来看,也应该是这样。正如牛根生自己说:“蒙牛要和伊利竞争?我们不配!”所以,蒙牛是现实的,真实的,蒙牛的比附定位策略并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谦虚。
2. <急!高悬赏!>内蒙古近年来耕地面积、人口、牲畜的增长(具体数字)
内蒙古 耕地面积 统计表
发表年份 统计对象 数字 全文快照 来源文献
1985 内蒙古自治区 达.25万亩 全年各级推广部门与农民签订技术联产承包合同9.9万份,耕地面积达478.25万亩,增产幅度平均2.5成以上。 查看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 栏目:各地农业,《中国农业年鉴》(1985年)
1988 内蒙古自治区 有489.5万公顷 农业资滚内蒙古有耕地面积489.5万公顷,人均耕地3.6亩,居全国之首。 查看
来源:自然资源, 栏目:内蒙古概况,《内蒙古统计年鉴》(1988年)
1989 基础教育; 65万亩 全县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人均不到4亩,且多为盐碱沙滩,春旱秋涝,十年九灾。 查看
来源:一、基础教育, 栏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中国教育年鉴》(1989年)
1989 种植业; 扩大到487.1万公顷 据统计,去年全区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劳动积累工达3516万个,比上年增加679万个;动用土石方1.1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0.4%,配套机电井8.3万眼,比上年增长16.8%;因地制宜,新开荒地4.1万公顷,使全区耕地面积扩大到487.1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107.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4.1万公顷。 查看
来源:种植业, 栏目:1988年内蒙古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内蒙古统计年鉴》(1989年)
1994 内蒙古自治区 有496.6万公顷 内蒙古有耕地面积496.6万公顷。 查看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栏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年鉴》(1994年)
1996 内蒙古自治区 有496.6万公顷 有耕地面积496.6万公顷。 查看
来源:概况, 栏目: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年鉴》(1996年)
1996-1997 内蒙古自治区 531万公顷 撰拱举朴热:蕊群麟我然炭仁全区耕地面积531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23公晚超过全国人均耕地一3倍多。 查看
来源:第一节自然资源与投资环境, 栏目:第十章内蒙古自治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年鉴》(1996-1997年)
1998 内蒙古自治区 为549.14万公顷 1995年耕地面积为549.1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森林面积1406.6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n.9%;草原总面积8666.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3%;淡水总面积85.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写。 查看
来源:土地资源, 栏目:自然资源,《内蒙古年鉴》(1998年)
2001 内蒙古自治区 8201千公顷 土地总面积中,耕地面积8201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3%;人均耕地0.34公顷;草原面积86肠7千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3.3%,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180千公顷,居全国之首。 查看
来源:土地资源, 栏目: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农业年鉴》(2001年)
2001 内蒙古自治区 全国耕地面积的6.3% 土地总面积中,耕地面积8201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3%;人均耕地0.34公顷;草原面积86肠7千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73.3%,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180千公顷,居全国之首。 查 看
2004 内蒙古自治区 1.1亿多亩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土地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377万人,全区草原面积13亿多亩,占全国的1巧,耕地面积1.1亿多亩,农村人口人均占有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草原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位居全国首位;森林面积近3亿亩,占全国的1 查看
来源:a.概况, 栏目:3.5内蒙古自治区,《中国食品工业年鉴》(2004年)
2005 内蒙古自治区 40万公顷 山南是著名的河套平原,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总面积1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万公顷,待开发面积27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灌区,是国家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内蒙古粮、油、糖、瓜果、畜产品的主要产区。 查看
来源:三、知名企业, 栏目:第四节内蒙古区糖酒市场,《中国糖酒年鉴》(2005年)
2005 内蒙古自治区 709.1万公顷 全区天然草原8666.7万公顷,居全国第一,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耕地总面积709.1万公顷,人均占有量达4.5亩,是国家12个重要粮食主产区之一森林186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7.5%,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防线和林产品供给基地。 查看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栏目:2005年度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5年)
2006 农垦; 593962公顷 土地总面积537190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93962公顷,牧草地面积2528233公顷,林地面积241716公顷,水面面积83036公顷,茶果桑园面积1648公顷。
2008年,内蒙古净增耕地1.5万亩,全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超过10亩,补充耕地评估结果位居全国首位,保证了重点建设和民生项目用地
2009 1.07亿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
内蒙古自治区 6,100,104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几项主要统计数字
(一九六四年)
内蒙古自治区 12,348,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主要数字:内蒙古自治区 19,274,279人
年份 年中数合计 年末数合计
牲畜1950 1191.4
1960 3315.5
1970 3865.2
1980 4656.8
1990 5307.5
2000 7300.5
3. 内蒙古产业结构
内蒙古的产业机构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二产业为辅。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03.2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7.2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408.6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8047.4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比例为10.2:39.8:50.0。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3%、14.8%和74.9%。
1、第一产业(农业):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8.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12614.8万头(只),比上年下降7.2%;牲畜总增头数7148.6万头(只),总增率达52.6%。
2、第二产业(工业):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全部工业增加值5109.0亿元,比上年增长3.6%。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3.7%;实现利润增长1.2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8.2%,产成品库存额增长8.8%。
3、第三产业(服务业):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新开工项目17404个,下降11.5%;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39027.9亿元,增长5.6%。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邮电业务总量516.9亿元,比上年增长86.7%。截至2017年底,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952.8亿元,比上年增长8.4%。
(3)兴发集团内蒙投资公告扩展阅读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404.6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19.3亿元,下降7.0%。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6647.5亿元,集体单位投资92.6亿元,个体投资225.5亿元,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7439.0亿元。
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891.1亿元,增长15.0%;第二产业投资5617.6亿元,下降13.4%;第三产业投资7895.9亿元,增长11.6%。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3746.6亿元,中央项目完成投资65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