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鼎盛合创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怎么样
鼎盛合创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是2015-05-22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版),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权海淀区东北旺西路8号院23号楼三层C32。
鼎盛合创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8344300314G,企业法人郭浩彬,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鼎盛合创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投资管理;项目投资;企业管理咨询。(“1、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2、不得公开开展证券类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3、不得发放贷款;4、不得对所投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提供担保;5、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鼎盛合创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对外投资2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鼎盛合创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B. 如何选择适合当前我国国情的收入分配政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历史上没有现成的,可以直接利用的经验,也不能照办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模式。在中国市场化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政策,需要我们不断总结我国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对于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我们应立足于中国国情,作出客观评价,吸取和借鉴它,利用它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1992年,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掀起了一股争速度、‘上台阶’的热潮,不考虑客观条件的许可,上项目铺摊子,建市场热,招商引资热,办开发区热,工业园热,高新技术区热,房地产热,硅谷光谷热,楼堂馆热……那时期银行敞开口袋放贷,财政敞开国库花钱。货币(广义)供应量超常增长,1991年为26.5%,1992年为31.2%,1993年37.3%,1994年34.5%,1995年29.4%,1996年25.4%。从1993年7月开始我国开始采取紧缩政策,使经济在1996---1997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然而,在这之后,我国市场需求在经历了“短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发展阶段后,出现了“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这种“过剩”是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的条件下出现的,属于发达国家早期难以摆脱的那种典型的生产相对过剩,即有效需求不足。从1998年开始,中国经济明显下滑,主要表现是: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由1997年的8.8%再下降到1998年的7.8%;从1997年10月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下降开始,物价水平一再下降,已经出现了持续的负增长,1998年全国零售物价比上年下降2.6%,特别是生产者价格下降幅度更大,全国农产品收购价格比上年下降了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了5.5%,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了4.1%。社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持续下降。针对国内经济持续下滑,增长乏力,通货紧缩及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不利的宏观经济形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从1997年底,1998年初开始有所松动,以扩大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政府一次又一次的采取措施进行投资刺激。财政赤字主要是用来扩大投资。例如2003年国家基本建设支出为3429.30亿元,增拔企业流动资金11.95亿元,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为1092.99亿元,共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8.4%,占GDP的比例为3.7%。若是计算经济建设费,则为6912.0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8%,占GDP的比例为5.6%。
正如前面1.2.1.2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所说,在短期内,扩张资本部类的生产,可以达到扩张经济的效果,使得经济有所起色。但是长期来看,生产只是起点,消费才是终点。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只是短期有效,但不能消除根本矛盾。中国的消费始终上不去。有经济学家认为,“十一五每年两位数增长,令人忧虑。建国来经济表明,超过两位数的都不能持久。”
同时,各种研究也在密切进行,他们都力图根据自己的分析对中国经济给出自己的解释。
国家计委综合司课题组于“90年代我国宏观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1]一文认为,90 年代我国宏观分配的总体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测算显示,宏观收入分配中,居民所得份额基本稳定,企业所得份额有所减少,政府所得份额略有上升。居民所得份额1992 年为66.13 % ,1998 年为66.17 % ,上升014 个百分点;企业所得份额1992 年为12.17 % ,1998 年为11.14 % ,下降113 个百分点;政府所得份额1992 年为21.10 % ,1998 年为21.19 % ,上升019 个百分点。整体的宏观分配比例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在宏观收入分配中,居民所得份额基本稳定,分配向个人倾斜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抑制,居民个人收入总量已不是主要矛盾,问题主要是内部分配结构不合理。1992 年以来,居民所得比例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总体上趋于稳定。由1992 年的66.13 %先下降为1993 年的63.16 % ,后上升为1995 年的65.16 % ,此后一直稳定在66 %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何新华、曹永福在“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2]一文中,经过对资金流量表的分析,认为尽管居民储蓄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已从1992 年的26%,上升至2001 年的37%,但剩余的63%除小部分用于手持现金外,仍主要形成了银行存款(存款约占94%,其余基本为手持现金)。另外,2001 年住户部门还持有相当于其同期银行存款额约1/3 的银行贷款,从额度上看,大约其中的2/3 被用于证券投资,另外1/3 被用于支付保险准备金。可见缺少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仍是居民储蓄存款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郭浩在“对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文[3]中分析的结论是,住户部门的储蓄占总储蓄的53 % , 占国内可支配收入的21.13 % , 但其资本形成只占资本形成总额的14.14 %。住户部门获得的收入占国内可支配收入的68.14 % , 但只使用了52.18 %。1992~1998 年累计, 供其他部门使用的储蓄59858 亿元,为国内可支配收入的15.16 % , 总储蓄的38 %。因此, 居民部门是最大资金盈余部门, 盈余部门需要通过融资行为提供给其他部门使用。美国的储蓄率在15 %左右, 居民部门的储蓄率只有5 %左右, 都远低于我国; 因此我国企业是最大的亏绌部门,住户是最大的盈余部门, 金融活动主要是把住户部门的资金盈余配置给企业部门使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徐念沙、喻贵华也认为[4],从部门间宏观资金流动来看,近年来我国住户部门总储蓄占国民总储蓄的50 %以上,它的资本形成总额只占全国资本形成总额10 %以上;而企业部门总储蓄占国民总储畜的比重只有30 %多,它的资本形成总额却占全国资本形成总额的近80 % ,即住户部门是资金结余部门,它用储蓄满足其他部门的资金需求和社会总的资本形成。
总的来说,他们认为,中国的消费部门资金总量,基本上保持稳定,居民个人收入总量已不是主要矛盾,问题主要是内部分配结构不合理,导致居民储蓄过大,而企业所需资金不足。
而从《中国统计年鉴》的《资金流量表》里面也可以看到,中国历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都是大于居民消费和居民投资。因此,从总量上判断,不少研究者都得出居民个人收入总量不存在问题的结论。
从研究方法来说,我国当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比例法,即研究国民收入的各个部门,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据的比例是上升还是下降,还是保持稳定不变。另一个是用数量比较法,即比较当期的收入与支出之差,来分析研究收入是充足还是短缺。最后一个是分析收入中的消费部分内部的贫富分化关系。
但是,对于实物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货币形态收入分配问题,则国内几乎没有文献涉足。如果说有所涉足,那也是将《资金流量表》中的收入与支出比较,来考核购买力是否充足,即为本论文所说的“数量比较法”。但没有文献去试图跟踪实物经济背后的货币资金流动过程。
C. 请问关于经济金融学和投资学方面的书籍有哪些
现代的经济金融已经发展成为了金字塔顶尖的行业,现在在经济学界有一回个词语叫“经济学帝答国主义”,现代社会也只有经济学才配得上这样的词语了。
另外,你需要弄清楚的是经济与金融的关系。经济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由于不清楚你是具体做什么业务的,而且你的问题也没有说清楚你到底想在哪一方面有所积累。因为经济金融范围内的资料是在是太多了。
不过还是给你推荐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投资管理学》,作者美国作家弗兰克.J.法博齐;还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作者美国作家詹姆斯·C·范霍恩等,郭浩翻译;还有《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作者美国作家理查斯·吉斯特。
希望能帮到你!
D. 上饶市云起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怎么样
上饶市云起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是2016-03-28注册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注册地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经济开发区工业三路(电商产业园内)。
上饶市云起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61122MA35H1EYXK,企业法人郭浩龙,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上饶市云起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经营范围是:投资管理;企业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服务与项目策划(不含证券、期货、保险、金融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上饶市云起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更多信息和资讯。